范文 > 教案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教学重点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过逐渐走向“双嬴”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 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 *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 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举行了会谈。 D. 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与*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E.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历史填图册》21页1、2两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指导学生根据《历史填图册》22页的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19——21页《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和*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并完成作业: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把《活动课二》83 页[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
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国承办ApEC会议
1 “ApEC”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看79页 注解: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
2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4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包括中、俄、哈、吉、塔、 乌等六个 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80页“练一练”:
(A. 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在世界上形成与我国建交的热潮中,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C. 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与*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完成《历史填图册》22页各题。
3 根据《新学案》41——43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 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Fwr816.COm精选推荐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 了解*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 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 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 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①)
补充完整本课导言中的小故事(由学生讲)
(导入②)
日内瓦会议录相
(导入③)
*接受罗马尼亚大使递交国书仪式小故事
[讲授新课]
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 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 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比一比]
① 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 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 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一比]
①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 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每组选两名)
[补充]
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二、 *出席万隆会议
放录相《*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动脑筋)
① 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 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 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 假设
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 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 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故事会)
同学们讲有关*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采访*总理
(动脑筋)书74页
(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小结]
(谈一谈)
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① 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内容标准通过“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3、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4、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 ;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收看、调查走访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辨证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形成了*理论;国家在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的人,了解*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3、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2、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准备)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重大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平反冤假错案
2、全国立法工作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结合政治课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提高法制观念的必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立法工作有哪些新的变化?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内容标准通过“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
3、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4、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 ;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收看、调查走访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辨证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形成了*理论;国家在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的人,了解*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3、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2、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准备)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重大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平反冤假错案
2、全国立法工作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结合政治课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提高法制观念的必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立法工作有哪些新的变化?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联系实际,体会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
1重温课本81页“自由阅读卡”,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2教师分析:面对着机遇和挑战,肯定要趋利避害。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急需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就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前景如何?请大家学习新课。(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本课知识线索,展示各自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根据96页“动脑筋”,分层讨论回答:
A. 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教师指出:早在100多年前,英、法、美等国已经成功推行义务教育,这是它们今天位居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条件。我国自清朝末年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则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事实。
B. 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右边的女同学)
C. 为什么?(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 结合95页“导入框”、98页“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思考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2指导学生诵读95页“文献资料·*题词”,谈论心得:
(A. 这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B.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C.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7页“练一练”:应选C [基础教育])。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A. 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B. 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过渡:所谓“九年义务教育”,指的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这个基础牢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7页插图,体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组织讨论:
1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A. 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 B.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2你想知道我们三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吗?
(向学生推荐以下网站:
A. 泉州教育网 www.qzedu.cn/
B. 泉州师范学院www.qztc.edu.cn/index.asp
C. 泉州广播电视大学 www.qzrtvu.com/
D. 泉州华侨大学 www.hqu.edu.cn/)
3你能否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前景作一番美妙的设想?譬如,你将为自己初中毕业以后选择什么道路?你将以哪门课程作为重点选学的方向?(可以自由发挥,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由各组推选的代表向全班介绍。)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历史填图册》25页各题。
2根据《新学案》51——52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对于问题说明题,主要掌握两个1/3:“863” 计划项目和国家发明奖。鼓励学生查找课外资料,说出具体事例。)
3提醒学生预习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最可爱的人


课程目标: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的胜利。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阅读与叙述的能力,总结、概括历史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实分析历史史实;通过阅读魏巍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观看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翻阅英雄传记、访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等活动,加深对这一课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a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
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
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
(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
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故事大王: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读旧文、谈今感:《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
课外学史学唱抗美援朝时的有关电影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
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制作与展览:收集资料,制作一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谱”小报,在班级展出。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课程目标: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
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土地改革的意义
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自由空间: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文,希望“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