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不错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联系实际,体会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
1重温课本81页“自由阅读卡”,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2教师分析:面对着机遇和挑战,肯定要趋利避害。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急需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就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前景如何?请大家学习新课。(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本课知识线索,展示各自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根据96页“动脑筋”,分层讨论回答:
A. 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教师指出:早在100多年前,英、法、美等国已经成功推行义务教育,这是它们今天位居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条件。我国自清朝末年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则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事实。
B. 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右边的女同学)
C. 为什么?(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 结合95页“导入框”、98页“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思考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2指导学生诵读95页“文献资料·*题词”,谈论心得:
(A. 这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B.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C.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7页“练一练”:应选C [基础教育])。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A. 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B. 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过渡:所谓“九年义务教育”,指的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这个基础牢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7页插图,体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组织讨论:
1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A. 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 B.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2你想知道我们三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吗?
(向学生推荐以下网站:
A. 泉州教育网 www.qzedu.cn/
B. 泉州师范学院www.qztc.edu.cn/index.asp
C. 泉州广播电视大学 www.qzrtvu.com/
D. 泉州华侨大学 www.hqu.edu.cn/)
3你能否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前景作一番美妙的设想?譬如,你将为自己初中毕业以后选择什么道路?你将以哪门课程作为重点选学的方向?(可以自由发挥,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由各组推选的代表向全班介绍。)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历史填图册》25页各题。
2根据《新学案》51——52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对于问题说明题,主要掌握两个1/3:“863” 计划项目和国家发明奖。鼓励学生查找课外资料,说出具体事例。)
3提醒学生预习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fwR816.cOM品读分享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课程目标: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
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土地改革的意义
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自由空间: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一、 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5年起 在三个方面进行
1992年起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比一比: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
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过逐渐走向“双嬴”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 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 *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 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举行了会谈。 D. 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与*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E.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历史填图册》21页1、2两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指导学生根据《历史填图册》22页的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19——21页《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和*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并完成作业: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把《活动课二》83 页[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
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国承办ApEC会议
1 “ApEC”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看79页 注解: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
2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4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包括中、俄、哈、吉、塔、 乌等六个 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80页“练一练”:
(A. 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在世界上形成与我国建交的热潮中,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C. 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与*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完成《历史填图册》22页各题。
3 根据《新学案》41——43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 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一、 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5年起 在三个方面进行
1992年起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比一比: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
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一文,希望“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