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高二语文试卷讲解教案 > 导航 > 高二语文下册教案:《信条》

高二语文试卷讲解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教案:《信条》。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那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语文下册教案:《信条》》,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西方随笔富于理性的特点,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8年,巴黎的一个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微微一笑说:“在幼儿园。”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这篇课文,听一听富尔格姆的信条。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三、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
明确: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自读鉴赏
1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触比较深的信条 哪一条信条或者哪几条信条对你感触比较深,是怎样的感悟?
2引导学生谈体会
※有东西大家分享,惹了别人就说声对不起,别忘了那个“看”字。
明确:因为在生活中需要自己去观察、体会,观察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改善自己的不足,能更好的认识别人和自己,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要冲洗。
这一点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如果他讲究卫生,因为什么东西都是身体第一,健康是最重要的。你有这个基础条件,你才会注意这些细节,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样对自己,无论是工作或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先天条件。

※收拾好自己的一摊子。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看似与其他的人无关,其实社会就像一张大网,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网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一个很大的范围。就像一个事件,比较早的一个事件,马加爵,他与他的同学,因为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我们看来他的思想境界应该很高。可是,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呢?有这种冲动去杀人呢?因为同学之间的那种攀比而忌妒,他心里产生了很强的忌妒。受到一定的刺激,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不平等,在他同学的刺激下,他自己觉得好像什么都不如人,这样他才会有那种冲动,才会去杀人,所以说收拾自己的地摊子,就是自我约束,约束好的自己行为,那警察都不用了。

※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儿、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儿。
在这个竞争强大的世界上能过上这种平衡的生活是多么可贵。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波澜起伏的,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

※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做到了返朴归真,我想这些信条,这些都是我们在幼儿园,可能在更小的时候都已经学到过了。其实像这些信条,坚持一辈子都是幸福的。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的时候,要注意来往的车辆,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可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我们的每一刻。

※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哪一条?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齐读):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总结全文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当人们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通常都回答说他是个哲学家。然后他解释说,他喜欢干的事,是多多地想些平常琐事,再把他所想到的表达出来。琐事上蕴涵着卓识,这是他告诉大家的。
五、延伸拓展
说一说自己的信条
例:
※用宽容的心面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施舍
如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事情,面对别人的挫败,别人的缺陷,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现在好多人都是用放大镜看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很微不足道的,如果用宽容的心去看待的话,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
在社会交往中不管人家对你怎么样,但是你首先要对别人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fwr816.cOM展读推荐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信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西方随笔富于理性的特点,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8年,巴黎的一个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微微一笑说:“在幼儿园。”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这篇课文,听一听富尔格姆的信条。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三、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
明确: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自读鉴赏
1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触比较深的信条 哪一条信条或者哪几条信条对你感触比较深,是怎样的感悟?
2引导学生谈体会
※有东西大家分享,惹了别人就说声对不起,别忘了那个“看”字。
明确:因为在生活中需要自己去观察、体会,观察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改善自己的不足,能更好的认识别人和自己,

※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要冲洗。
这一点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如果他讲究卫生,因为什么东西都是身体第一,健康是最重要的。你有这个基础条件,你才会注意这些细节,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样对自己,无论是工作或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先天条件。

※收拾好自己的一摊子。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看似与其他的人无关,其实社会就像一张大网,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网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一个很大的范围。就像一个事件,比较早的一个事件,马加爵,他与他的同学,因为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我们看来他的思想境界应该很高。可是,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呢?有这种冲动去杀人呢?因为同学之间的那种攀比而忌妒,他心里产生了很强的忌妒。受到一定的刺激,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不平等,在他同学的刺激下,他自己觉得好像什么都不如人,这样他才会有那种冲动,才会去杀人,所以说收拾自己的地摊子,就是自我约束,约束好的自己行为,那警察都不用了。

※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儿、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儿。
在这个竞争强大的世界上能过上这种平衡的生活是多么可贵。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波澜起伏的,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

※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做到了返朴归真,我想这些信条,这些都是我们在幼儿园,可能在更小的时候都已经学到过了。其实像这些信条,坚持一辈子都是幸福的。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的时候,要注意来往的车辆,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可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我们的每一刻。

※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哪一条?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齐读):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总结全文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当人们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通常都回答说他是个哲学家。然后他解释说,他喜欢干的事,是多多地想些平常琐事,再把他所想到的表达出来。琐事上蕴涵着卓识,这是他告诉大家的。
五、延伸拓展
说一说自己的信条
例:
※用宽容的心面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施舍
如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事情,面对别人的挫败,别人的缺陷,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现在好多人都是用放大镜看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很微不足道的,如果用宽容的心去看待的话,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
在社会交往中不管人家对你怎么样,但是你首先要对别人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信条》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信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信条》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以“热爱生命,及如何度过生命”为主题展开。
《信条》《信条》作为一篇随笔,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却语言简练,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挖掘文中蕴藏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是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2、高一学生的阅读的思维习惯还不适应这种内在逻辑性很强的作品,因此本文教学要重点把握文章主旨,并试着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是教学重中之重。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分析文中列举的信条,理解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探索其现实意义;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提高个人素养。
本文语言看似平实,但朴素的语言表现的是广泛而深刻的人生准则,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分析文中列举的信条,理解其广泛、深刻的内涵;
2、领悟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提高个人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分析关键语句,联系生活,思考信条的内涵。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由幼儿的行为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放任儿童的天性,不教给孩子一些信条,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约束,将会产生怎样的巨大影响?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氛围,由此引发对“信条”重要性的思考。
环节2 再读课文
1、教师与学生共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参与感,进一步引发学习兴趣。
2、分析题目
学生活动:谈谈自己对“信条”含义的理解
课件投影:“信条”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信守的准则”。通俗一点儿说,信条也就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
设计意图:让同学先从概念出发了解信条的含义,为文本的理解作铺垫。
环节3 自主学习展示
1、分析学案中预留的问题:
请找出你最认同的一、二个信条,并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好处: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2、小结 归纳主旨
(1)、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教师点拔,提问2名学生)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
学生活动:
①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②试着归纳本文的主旨
设计意图:整体理解文本,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
环节4 扩展练习
(1)、分析以下两种事物分别符合哪一则信条。麻辣烫 网络成瘾
(2)、除了文中的信条,你认为生活中的哪些信条同样可以应用于这两种现象?
设计意图:1、通过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引发同学们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并进一步加深对文中信条的理解。2、引入下一环节
环节5 情感升华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写一个信条,并说明理由。
并选两名同学朗读自己所写的人生信条,然后另请两位同学对其作点评,老师作点评指导。
设计意图:迁移深化,由课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能从自己身边找到信条,从而也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信条,这也是学习本文的很重要的思想价值所在。
环节6 归纳总结
“信条”是富尔格姆的人生准则,也是他的理想,是人人的人生准则,也是社会的准则,他对我们个人的人生有很大影响,如果它上升为一个群体行为的时候,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可见,富尔格姆的人生信条,从小事入笔、小中见大。
富尔格姆的忠告:琐碎的细小的事情上蕴涵着卓越的见识,智慧,有时就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甘愿接受规则的心灵是真正自由的心灵,看守规则,在规则面前低头才是人类崇高精神的表现。
设计意图:归纳文意,升华思想。
环节7、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某一社会现象,模仿本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200字以上的小随笔。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反应深刻的道理。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因此板书正上方写“信条”二字,右侧版面书写写作目的中的六个关键词:生活、做事、为人。左半边及正中位置留给学生书写人生信条。
设计意图:本课教案设计力图简洁,把更大的版面留给学生,展示学生的理解。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 于三辅(3),因入京
县 写 游学 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 五经(6),贯 六义(7)。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
学习 通晓 熟悉 比世人 但 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 之情(8)。常 从容 淡 静,不好交接俗 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 神情 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 庸俗 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 行(10),连 辟 公府(11)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 就职 太平
不逾 侈(12)。衡乃拟 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
过度奢侈 就模仿 就用(这篇文章) 讽
谏。 精 思 傅 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说(他们) 精心构思细致安排 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 (之)不应。
聘请(他) 应召
衡善机巧(1), 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巧妙的机械 致力钻研 常听说 术数方
学, 公车特 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 核(7)阴阳,
面的学问 特地指名征召授给 升 就 研究核实
公车:官署名 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 尽 璇机 之正(8),作 浑天仪(9),著《灵宪》、
的变化规律 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 制造出 写了
《算罔论》(10),言 甚 详 明。
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顺帝初,再 转 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 当 世(12),所居 之官
再次调转 趋附当时的权贵 担任 官职
慕:羡慕,趋附。
辄 积年不徙。 自 去 史 职, 五载 复还。
往往多年 升迁 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 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 员径 八尺,
(仪器的) 直径长
合 盖 隆起(3),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 杯 作装饰用 图形 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 都:大。
柱(4),傍行 八道(5),施 关 发 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 根杆 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 牙 机 巧 制(7),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
接它 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 铜 严
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 发 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
空隙 (里的机械) 关 动 清
扬, 伺者 因此觉 知。 虽 一龙发机,而七首 不动,寻其
脆响亮 在旁守候机械的人 觉察知道 虽然 龙首 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8), 合契 若神(9)。
(振动龙头的) 发生的方位 用事情来检验 (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 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10)。尝 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 记录的内容(来看) 这样的事 曾经
师学者 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 驿(12) 至, 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 它没有验证 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 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 巧妙 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 为河间 相(15)。时国王骄 奢,不遵典 宪(16);又
离开(京城)做 王 逸 华 典章制度
多 豪右(1),共 为 不轨。衡下车(2),治 威严(3),整 法 度,阴 知(4)
很多豪门大族 彼此勾结干坏事 一到任 树立威信 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 收禽(之),上下 肃然, 称 为政 理(5)。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 举国上下严谨守法 称赞是政治清明 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 征 拜 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 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 享年 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练习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布置:
[思考和练习]: 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高二语文下册说木叶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一、诗词导入(多媒体)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陶渊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萧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张惠言

老师:望月怀远,或思念亲人 ,或孤寂难返,或落寞惆怅,暗含有月圆人不圆的愁绪。由此可知,在我们古典诗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像月这样的意象,由于表达的感情和使用范围的稳定,形成了固定的审美习惯,是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学过“木叶”,相信大家更会了解这个道理。

二、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恽( ) 灼灼( ) 寒砧( ) 窸窣( ) 筌( ) 冉冉( ) 翩翩( ) 征戍( )

2.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钟爱 喜爱

①陈赓大将军当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就连他最______的女儿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

②这时候的小鱼是最相开心的,它们互追逐着,不时在水草中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就像一个

个调皮的孩子,真是惹人______。

(2)飘零 飘落

①无数的星辰亮起,在天空写下你的名字,当雪花______时,就能将我的思念与祝福传送给你。

②今天,我是一片在天空中孤独_____的枯叶,不知会落到谁家庭院。

参考答案

1、yùn zhuó zhēn xī sū quán rǎn piān shù

2.(1)①钟爱 ②喜爱

解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爱的程度较深,书面色彩更浓一些。喜

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爱的程度较浅,口语色彩更浓一些。

(2)①飘落 ②飘零

解析:飘零:(花、叶等)坠落;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书面色彩更浓些。飘落:飘着降下来。使用对象范围较广。

三、整体感知,信息筛选

1、初读课文,文题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

明确:树叶

2、文中阐述“木叶”意味的是哪几段?

明确:4---6段

四、自读4----6段,思考

1、古诗歌中中为什么用“木叶”不用“树叶”?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用什么异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诵读诗句,比较“木”与“树”的不同。

①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②高树多悲秋,海水扬其波

③午阴嘉树清圆(午阴嘉木清圆)

明确:“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是一种落木千山的景象,令人感觉到“空阔”的意味;

而“高树多悲秋,海水扬其波”则给人一种饱满感觉,感觉到层层树叶的波动;

“午阴嘉树清圆”中“树”与“午阴”相契合,十分一致,给人以浓荫密密层层的感觉;若改为“午阴嘉木清圆”就少了“午阴”真实的形象。

(2)根据上面分析,小组讨论,可从特征、意味、适用场合等方面结合课文找出“树”与“木”的不同。

明确:特征 树 繁茂的枝叶

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 枝叶舒朗

黄色 本质干燥

意味 树 饱满 飘零

木 舒朗 干燥 空阔

场合 树 满树叶子吹动,浓荫密密层层,没有悲愁

木 秋枫叶落,长跟离愁别绪联系起来,有悲愁2、“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明确: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让人想起树干,而且还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他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不湿润的。

3、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叶”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投影诗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3)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树叶,灯下白头人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着微黄,“木”有舒朗之意,“叶”有绵密之意,舒朗绵密交织,是一个迢远而又情深的形象,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分,繁密;而“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树叶,灯下白头人”中“黄叶”是在蒙蒙的阴雨中湿润的叶子,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以“木”代“叶”,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点绵密之意也洗干净了,显得更加空阔,更有力的烘托了悲秋之意。

五、阅读1----3节,思考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三段引用了许多诗句,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继而探究“木叶”受宠的原因,排除了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最后落实到“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所以,主要作用是引出议论话题。同时,这些诗句可以作为例子,使得下面析理有凭有据。另外,合理引用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一)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不是。写“木叶”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二)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是怎么回事?筛选文中“木叶”语句回答。

(1)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2)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3)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4)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7)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8)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小结:木叶,暗示秋令,冷落萧条,惆怅孤独

(三)读“标题”,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好吗?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文章的整体思路就要改变,就要从理论的角度论述,写成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品读玩味之中,并逐层深入,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契合读者阅读心理。

小结:只要提到“木”就会联想到在瑟瑟秋风中飘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这便是“木叶”的暗示作用。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情感。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四)阅读下面诗句,说说它们暗含的特定的文化意味。

①酒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结: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②雁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小结:“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形象,雁是传情物,常成为寄托离愁别绪的载体。

③梧桐、雨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3)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小结:雨,由于丝丝缕缕,淋淋沥沥的特点,成为哀伤、愁思的象征;梧桐,一叶知秋,也是牵愁惹恨的事物,是凄苦的象征。两者相加更是愁上加愁。

课堂小结:

今天,林先生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告诉我们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就启示我们在诗歌鉴赏中,对意象要好好体会,把握语言的暗示性,这样你就会找到一条从平常世界进入诗歌世界的通道。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 于三辅(3),因入京
县 写 游学 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 五经(6),贯 六义(7)。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
学习 通晓 熟悉 比世人 但 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 之情(8)。常 从容 淡 静,不好交接俗 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 神情 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 庸俗 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 行(10),连 辟 公府(11)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 就职 太平
不逾 侈(12)。衡乃拟 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
过度奢侈 就模仿 就用(这篇文章) 讽
谏。 精 思 傅 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说(他们) 精心构思细致安排 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 (之)不应。
聘请(他) 应召
衡善机巧(1), 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巧妙的机械 致力钻研 常听说 术数方
学, 公车特 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 核(7)阴阳,
面的学问 特地指名征召授给 升 就 研究核实
公车:官署名 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 尽 璇机 之正(8),作 浑天仪(9),著《灵宪》、
的变化规律 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 制造出 写了
《算罔论》(10),言 甚 详 明。
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顺帝初,再 转 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 当 世(12),所居 之官
再次调转 趋附当时的权贵 担任 官职
慕:羡慕,趋附。
辄 积年不徙。 自 去 史 职, 五载 复还。
往往多年 升迁 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 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 员径 八尺,
(仪器的) 直径长
合 盖 隆起(3),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 杯 作装饰用 图形 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 都:大。
柱(4),傍行 八道(5),施 关 发 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 根杆 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 牙 机 巧 制(7),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
接它 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 铜 严
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 发 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
空隙 (里的机械) 关 动 清
扬, 伺者 因此觉 知。 虽 一龙发机,而七首 不动,寻其
脆响亮 在旁守候机械的人 觉察知道 虽然 龙首 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8), 合契 若神(9)。
(振动龙头的) 发生的方位 用事情来检验 (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 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10)。尝 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 记录的内容(来看) 这样的事 曾经
师学者 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 驿(12) 至, 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 它没有验证 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 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 巧妙 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 为河间 相(15)。时国王骄 奢,不遵典 宪(16);又
离开(京城)做 王 逸 华 典章制度
多 豪右(1),共 为 不轨。衡下车(2),治 威严(3),整 法 度,阴 知(4)
很多豪门大族 彼此勾结干坏事 一到任 树立威信 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 收禽(之),上下 肃然, 称 为政 理(5)。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 举国上下严谨守法 称赞是政治清明 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 征 拜 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 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 享年 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练习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布置:
[思考和练习]: 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高二语文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介绍司马迁生平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象。
二、解题
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解说:了解文体,便于掌握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相如性格品质的认识。)
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3)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2.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
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B.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性格。
2.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2)作者对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相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
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①侧面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智谋。
②正面描写。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写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通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的情况下,蔺相如一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智勇敢的个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解说:这一步骤教师只以举例的方式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和方法,其余两个故事的分析由学生完成。)
(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解说:对话描写的分析,宜以学生为主,教师必要时适当点拨。)
二、难点探究
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你认为可删吗?理由是什么?
2.文章用大量篇幅写蔺相如却简写廉颇,这种布局合理吗?请阐明理由。
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叙述完整,可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两句话,是否累赘?为什么?
4.叙史贵简。文中“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改成“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文中“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改成:“于是舍人相与谏相如,欲辞去。”何如?请阐明理由。
(解说:这些题目均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三、对比阅读
1.用powerpoint出示《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选段,学生自行阅读。
2.分析:蔺相如和荆轲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解说:对比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阅读消化可在课上完成,分析写文章可放在课下完成。)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汉代的“苏武牧羊”故事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苏武已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英雄定格在人们心中,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

重点提示: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⑧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 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3、一词多义

重点掌握:当、发、状、辞、及、所、语、因、亡、谢、除(注意总结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

4、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 (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二、教师走近学生身边,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探究: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和利诱誓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有力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二、问题探究

1.探讨:课文是怎样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

【精炼提示】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2.探讨:文章记事有详有略,对卫律和李陵劝降部分详细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精炼提示】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唯有坚守信念才会宁死不屈。

3.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从而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精炼提示】卫律:卖国求荣、傲慢无礼、阴险狡诈。 李陵:与卫律不同,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坚定,因一己之私而背叛祖国投靠匈奴。

4.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的作用,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对比,看看对塑造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1)张胜:头脑简单,糊涂谋反,事情败露,立即叛变。

苏武:认识清醒,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气节。

(2)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

(3)李陵:意志不坚,因私叛国,痛苦羞愧

苏武:忠贞不渝,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三、总结认识:

1、请用几个概括力的词语总结苏武的性格特征,并谈谈你读了此文有什么思想上的新认识。(略)

2、学习了此文,请谈谈你对人物传记写作有什么认识。(略)

四、巩固训练:

课堂完成《高中新教材第二课堂?必修4》(人教版配发)p101-102页练习题。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二语文下册教案:《信条》”一文,希望“高二语文下册教案:《信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二语文试卷讲解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