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论提前交卷检讨 > 导航 > 胡论

论提前交卷检讨

胡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当即将到来的演讲为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希望在演讲上呈现的东西在演讲稿中进行详细的描绘,演讲稿可以帮助演讲者成功调动现场氛围,优质的演讲稿都包含哪些好的内容呢?你也许需要"胡论"这样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胡论内容显示中胡论
中国人很聪明,每个人都是一条龙,可是,一群人就成了一群虫。就因为中国人太聪明,所以法制社会建设了这么长时间,成果不甚突出,法制社会的建设进程也是如此之慢!人情,中国人历来讲人情,讲情义,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现在聪明的中国人,就专门利用“讲情义”,作一些见不得人的恶事。表面上都是仁义道德,暗地里是非利不取,为了自己利益竟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关于社会的黑暗,我不做过多阐述。今天一同事说了一句话,很有道理--“道德是社会的基础”。现在,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道德退步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古伦理古道德,被称为封建思想,束缚人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思想开放。我说,这简直是放屁。中国人就是这么崇洋媚外,啥东西都是外国的好,有人说中国人就是奴才,不压制他他就翻天,他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不是夸大其词,就是这么回事,中国人没有纪律观,有空子就钻,有好处就贪--当然,我也是中国人。是啊,西方人的社会很发达,西方社会很文明,都没错,只是这不能证明中国就适合他们现在的路子,中国人就得什么事也向西方学习!中国人和西方人不一样,从根里就不一样。现在,网络发达了,许多小孩家长管不了了,天天上网,天天玩游戏,耽误了学业,耽误了身体。他们可是社会的未来阿,老是讲可持续发展,这一代人夸了,谁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阿!我就奇了怪了,美国这么发达,网络时代比中国早这么多年,美国年轻人怎么没听说都荒废在网络游戏上呢?怎么没听说,美国父母多么宠自己的孩子!八几年有美国领导人来中国访问,参过中国的小学,看到教室里小学生们,倒背着手,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老美感慨了,再过二十年中国就能超过美国,二十几年了,差距好像在拉大阿!所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学习西方,毛主席时就提到过,不过说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现在呢,精华糟粕都来了!马克思说的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象具体对待阿。中国文化,还是老多精华的,中国自称礼仪之邦,都是骄傲的说自己是礼仪之邦,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礼仪廉耻了,都忘记了,知道的人选择了抛弃,年轻人直接不知道,中国人正在沦丧!看过一篇文章,这样说道--以色列亡国几百年,现在又聚集在一起,而且力量强大--整个阿拉伯不是对手!为什么?因为,以色列人有坚定的信仰。埃及,名存实亡,古埃及文明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没有了灵魂的民族会变得强大吗?关于信仰,我认为,其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积淀,是一种精神。中国的古文化非常非常强大,相比之下,西方文明算个甚。现在,英国开了老子的课,计算机的基础--二进制,是周易的内容,西方实干家现在读的是孙子……当然,中国的文明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的。我们还是要改革开放,比如说,女人问题上,中国古代女人是没有地位的,那是因为那时候社会落后,靠力气生活的时代,当然是男权社会。现在社会发展了,自然女人地位就上来了。不过,中国人还是没有英国人做的好,绅士的优雅言谈举止,礼貌程度,中国人古代是不逊色,现代就要羞愧了!胡论

f132.cOm更多演讲稿扩展阅读

幸福论


幸福论

崔健曾经喊过:“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郑钧曾经唱过:“幸福总是可望又不可及”。
夹着尾巴过了几十年,好像没怎么幸福过,因为幸福是什么,确实没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确实应该认真仔细想一想看一看。否则一辈子懵懵懂懂,看似潇潇洒洒却白在世上走一回,智力有缺陷的叫智障,对幸福认识有缺陷的应该叫幸福障,有鉴于此,所以我们应好好想一想不能做一个糊里糊涂的人。
我读幸福
现代的幸福程度叫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客观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后获得幸福程度,可以称为幸福度。基于个人的幸福指数,主要应由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作为指标,综合计算得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人民的幸福度,也就是说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熵的标准,是衡量幸福程度的一把尺子。
所以幸福的概念应该是生存、生活的物质、精神状态的丰富程度。
由此可知,幸福有了指标才是硬道理。
幸福有两个重要指标,就是长寿和富足。长寿是根本,而富足是基础。决定长寿的因素很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安全康宁等都是延长生命过程的手段,而物质丰富即富裕是这些生活手段的基础,构建这个基础是人一生的主题。因此,谈幸福或幸福感离开这两个指标就是空谈。
克己,有时候是幸福感的源泉,降低心理预期就降低了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就容易产生满足感。乐是一种感受,长乐是一种生活状态,知足常乐是建立在一定富足程度基础上的乐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但绝对不等于幸福程度较高,所谓知足就是克服内心对名和利追求的欲望,淡泊名利,少欲寡求。这种积极的态度是值得尊敬的。修身养性追求的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知足常乐如果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忘却了人生一世的目地和意义,却是最消极害人的。
有人赞美娴静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幸福美好,可是这样美好幸福的基础也是在世外有一定的资源,还得有新鲜的空气,可供温饱的食物。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资基础上的,也就是一切生活的享受都是需要代价或成本的。
有钱的人不一定感觉幸福,但在物质财富不太充足的时候,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了,因为幸福指数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富裕程度,简单得很,当为了生存而含辛茹苦或茹毛饮血的时候,还洋溢着这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幸福感,那就是众人皆醒,而我独醉了。虽然谁也不会剥夺你的幸福感。你要乐观,但绝对不能麻痹、欺骗自己。
不要降低幸福的门槛更不能偷换幸福的概念以偏概全,幸福和幸福感相提并论的目地是认清幸福的本质,因为你有幸福的权利,更有使它人幸福的责任,自欺可以,但不能欺人。真正的幸福是需要不断奋斗进取和不断拼搏的,人人都可以讲出一千个幸福理由,但是幸福永远在路上在远方,是要靠双手不断地去创造。

论实干


敬爱的陈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论实干》。

实干,顾名思义,就是实实在在的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干。像老黄兔一样埋下头来做自己的事情,就是实干。

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就得实干。实实在在做有用的事情。如果每天喊口号似的,我要做多少题目,要看多少页书,而不付出行动的,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成功一定不会青睐你。因为你是活在口号中,而不是活在实干中。大家应该都知道王进喜的事迹。在石油要从油井中喷出的紧要关头,如果他不用身体去和水泥,而是站在旁边干着急,结果有会是怎样?众所周知,魏书生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请大家假想一下,假如魏老师做的和说的不一样,结果有会是怎样?肯定的,如果他们不去实干,不付出行动,那么他们就不会成功。

实干,造就了一代代成功人物。在科学技术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实干尤为重要。如果不是医务工作者的实干,SAS就不会这么快被攻克;如果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干,我们今天的生活就不会这么好。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如此,那些基础知识扎实,平时肯实干的同学,成绩就会好。相反的,那些平时没事做,整天生活在口号当中,一到考试就临时抱佛脚的人,成绩就会差。所以在学习当中,我们一定要实干,多做实事,少喊口好。只有实实在在的做有用的事,知识才会一点点的积累,学识才会一步步的提高。

为了自己理想的实现。为了在高考场上一举夺魁。我们必须从现在起踏踏实实走路。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我们要一个个的落实。不能让它们成为一纸空文。当天的学习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推迟。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知识点要一个一个过关。学习是一个持恒的过程。每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落到实处而且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这样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就像我们写《创新日记》一样。

实干二字,说出口容易,写出来也不难,难就难在其意:实实在在的干。而且要不得持之以恒的干,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谁能够持之以恒的踏踏实实的学习,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实干如同一叶船桨,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实干如同一只萤火虫,照亮并指引我们前行的路;实干又如同一只信鸽,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向远方。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我们的班级,为了我们的第一,请投身于实干中去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胡七一演讲稿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志们、朋友们!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观尼克·胡哲演讲有感


篇一:尼克胡哲观后感500字

尼克胡哲观后感500字

尼克胡哲观后感500字(一)

观看了尼克。胡哲的纪录片之后,我感到了要珍惜生命,努力拼搏,永远不放弃。去哦还未我还为尼克。胡哲的天生残疾感到深切同情。

尼克。胡哲先天残疾,没手,没脚,父母曾想不要他,但是父母不忍心,又留了下来。他十岁时曾想过自杀,因为同学们都对他有一样的眼光,但他还是被救下了,以后还有几次,但他都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困难。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当上演说家,但他资问了200多个学院都没要他去演说时,他依然坚持不懈,继续打电话,他用自己的毅力成为了走访上百万城市演讲的演说家。他的经历是我们从来遇不到的,他的感受是我们感受不到的,他的心里是我们填补不了的。

尼克。胡哲的人生经历比苦菜还苦,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用一样的眼光去看残疾人,要尊重他们,要坚持不懈,也不要半途而废,不经历点风雨哪会见彩虹,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们要学到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尼克。胡哲虽没有腿、脚、手、胳膊,但他是一位喜爱运动的人和要比普通人生活能力要强的人,他可以踢球、打高尔夫球、打篮球……每天早晨起来,他都会以迅速的速度穿上衣服、刷牙、洗脸……,他无所不能,算是一位超人了吧!

尼克。胡哲,用行为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才会有希望,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尼克胡哲观后感500字(二)

下午,我们观看了澳洲残疾青年力克胡哲的《我和世界不一样》的视频,我组织同学们观看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健康正常的学生体会残疾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比自己的不足之处;二是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因为星期六他们刚刚参加完小六升初一的考试,我想让他们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这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想让同学们通过看视频,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启发,重新找回自我,找到自信,找到乐观。其实,生活有坎坷,也有梦想;有荆棘,也有鲜花。力克。胡哲他出生时就没有四肢,是一个典型的重量级残疾。是什么让他勇敢,坚强地活到今天,并取得了两个大学学位,拥有财富近百万,还娶到了一位漂亮的妻子。我认为:他有一句话至关重要,那就是永不放弃!他的自信和乐观、幽默和豁达,让我佩服之极。

他多才多艺,能用小鸡腿打鼓,打出优美的鼓点,熟练而娴熟;他能用小鸡腿打球,打出的速度让人惊叹,打出的距离让人瞋目结舌;他能用小鸡腿弹起电话听筒,用肩膀顶住电话听筒,用头和肩膀配合夹住话机打电话,真是不可思议;他把小鸡腿当螺旋桨,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泳;他能用嘴巴咬住笔写字;他坐在自动跑车上,能升降自如,用小鸡腿灵活打开安全带,走下舞台,走向人群;他还能用灵活的小鸡腿和正常人的手掌反应快慢的游戏……他太厉害了!

可以说,正常人能做的事力克。胡哲无所不能,所有这些都源于他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有生活目标,有生存价值,更来自于他的勇气、坚持、永不放弃的阳光心态!力克。胡哲你是所人心中的榜样,我佩服你!

我会向你学习乐观、幽默的性格,微笑生活,热爱学生,努力工作。尼克胡哲观后感500字(三)

听了尼克·胡哲的演讲,心中一直荡漾着层层的波澜,久久的不能平静。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手脚,可是他却活的那么有意义。凭着他那坚强的意志,却获得了两个大学的学士学位!这不得不使我们正常人都佩服有加,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也很有趣,他曾经说过:若上帝没有赐你一个你想要的神迹,那么他其实是想你成为别

人的神迹!多么感人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激发了许多残疾人的斗志。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正常人!

尼克·胡哲曾被许多学校拒绝过,这使他连自杀的心都有了,好不容易有一个学校愿意接受他,可是他上学的第一天,居然有十二个人嘲笑他,他想:如果再有一个人嘲笑我,我就不活了。放学的路上,一个小女孩儿叫住他,力克胡哲心想:完了,我今天活不成了!可是小女孩儿说:尼克,你今天很棒!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把他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你的一句话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做为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每一句话也是一样的,有的时候一句话可以使一个孩子拥有上进的决心,有时候一句话又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做为我们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鼓励我们的学生,扬起他们生活的风帆。

不要抱怨生活如何不尽人意,看看尼克·胡哲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我们还能说什么?记住:对生活充满希望,永不放弃,爱自己,爱他人!每个一个自己都是最独特的,最美的!

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形形色色,各样的家庭都有,这就需要我们用爱心为他们支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幸福的翱翔,成为一只只雄鹰,搏击长空!

篇二:力克胡哲观后感

拥抱苦难,创造奇迹

——《尼克胡哲演讲》观后感 生命中的苦难往往是奇迹的温床,奇迹常常伴随苦难而生。不能忘记,在大汉王朝中,有一个握笔的勇士,虽遭宫刑却不屈不挠,苦难囚禁不住他

自由的心灵,他用手中的笔写下了千年的风云变幻,用自己的意志成就了一部“无韵这离骚”!不能忘记,一个双耳失聪,步履蹒跚的老人,用手中的小提琴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奇迹。

苦难遏制不住他那喷涌的音乐灵感。他,就是帕格尼尼,这个“琴弦上的魔术师”,用自己的

拼搏和激情把自己推到了一个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不能忘记,一个失去双臂、双脚的男人,没有被上帝向他开的“玩笑”打倒。不向命运

低头,用乐观的微笑面对生活,努力使自己和正常人一样甚至超载常人。他去过53个国家,

用自己的经历为大家带来了1500多次演讲,当他折断了双翼,他没有灰心,没有放弃,而是

拥抱苦难,创造奇迹,他就是尼克·胡哲。当幸运女神降临时,我们报以感激的微笑;当不幸敲门而至时,我们也要报以感激的微

笑。我们要感激苦难磨砺了手中的剑,让我们得以更坚强。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

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

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望着不幸不觉得沮丧失落,让所有苦难的记忆

在高楼的顶层随风而散。

人的一生大概是离不开一些苦难的,而奇迹也常蕴藏在苦难之中。真诚拥抱苦难的人,

必定是创造奇迹的人。拒绝回避,直面人生

——《尼克胡哲演讲》观后感 “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看了两节课的视频,心里有些难受,但

更多的是信心和勇气!尼克·胡哲告诉我人生因自己而精彩!自己的人生态度决定自己的人

生航向,人生因自己的坦然面对而更加绚烂。 送走了段考,我们的成绩也许与自己的预想有很大差距,我们苦恼过甚至哭过。鲜红的

分数如同利剑一样刺痛自己的眼睛。难道我们就只会用双手在血泪交织的眼睛上揉搓,只懂

得嚎啕大哭么?尼克·胡哲告诉我们,纵使有再多的血和泪,也要坚强地站起来,直面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一些坎坷与挫折,但是生命还是要继续,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什么是负责?自己不放弃自己,能够直面人生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最好诠

释。说到负责,我们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星期六的高一、高二年级的地震疏散演练教程中,

我就没有做到真正对自己负责。下楼时,我没有拿厚重书本,而且还觉得很可笑,心想只不

过是一次演练,不至于那么认真吧!听完领导点评,才知道这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

假如地震真的来临,也许一本书就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尼克胡哲的励志人生故事,我想我们心里应该有所触动。生命不是因美丽而精彩,而是因为精彩才美丽。我们要感激生命的中的困难与挫折,挺起胸膛直面人生,就没有

不可能!用乐观灌溉心灵的沃土

——《尼克胡哲演讲》观后感 一条幽岩,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

动魄的鸣响;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能彰显乐观自信的力量。如果没有四肢,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肚子料理看似简单的小事儿;如果没有四肢,我不知

道能否承受住别人异样的目光;如果没有四肢,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否去追求属于青春的梦想。

但是,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却在尼克·胡哲身上用乐观自信转化成了可能。尼克·胡哲,他是折翼的天使,是破茧而出的蝴蝶,是温暖心灵的阳光。他用坚强书写

着他专属的传奇;他用善良去引导别人走出迷茫,收获希望。他梦想成为一名演讲家,他希

望为别人演讲却被拒绝了52次。然而他没有放弃,坚持,为他带来了成功。他说,他想到了

爱迪生试验9999次仍不放弃希望,所以他仍要继续。他可以游泳,他可以潜到水下三十米,

他可以冲浪,他可以完成许许多多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却无法走进他的世界。 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会学会走路。”一

路走来,尼克·胡哲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他却没有在失败中停滞不前,而是爬起来继续前

进。一次次浸透了泪泉的尝试,让他更加充满斗志,用微笑面对生活,书写自己的多彩人生。虽然艰辛的路看起来在延续,但是,只要我们充满乐观与自信,这双手一定可以拥抱光

明。篇二:尼克胡哲观后感 没有四肢的生命奇迹

——尼克胡哲观后感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

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

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尼克胡哲

尼克·胡哲是澳大利亚人,他出生于1982年12月4日,原本应该给全家带来欢乐的小

生命却在他来到世上的那一刻吓坏了所有的人,他天生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

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指头的小“脚”,尼克笑称他为“小鸡腿”,在以后的日子里,“小

鸡腿”给了尼克巨大的帮助。然而在最初的日子里,他的样子吓坏了她的父母,他的母亲直

到他4个月大她才敢抱他。 童年本应该是快乐的,然而尼克胡哲的成长却因身体残疾充斥着

满目的荆棘。但尼克胡哲的父母并没有放弃这个小生命,他们希望他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

学习。“父亲在我18个月大时就把我放到水里,”尼克胡哲说,“让我有勇气学习游泳。” 也

许,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残忍的,尤其是对尼克胡哲这样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后来他的父母

甚至将他送进了一所普通的小学就读。在学校的日子是难熬的,同学们异样的目光,不断的

欺凌,让小尼克萌生了想要结束生命的可怕念头,他甚至试图将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上帝

终归对他有所眷顾,尼克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并开始结交各种朋友。经过长期训练,“小鸡

腿”也逐渐成了尼克胡哲的好帮手,不 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写字、取物,还可以踢球、打字。尼克的生活开始逐渐走上正

轨。

有句话说:“父母的爱是孩子不断前进最好的动力。”但是,却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能做

到,尤其在面对孩子的残疾时。幸运的是,尼克胡哲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将身有残疾

的孩子送进福利院或将之遗弃,他们用自己的爱,给尼克撑起了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尼克

的父母选择让尼克接受正常的教育、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也许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然而经历

过后,生活回馈他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今回想起那段倍感艰辛的学习经历,尼克胡哲认

为这是父母为让他融入社会作出的最佳抉择。“那段时间对我而言非常艰难,但它让我变得独

立”。正如尼克所说,这种另类的爱使尼克胡哲从小建立起一种坚韧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

“像普通人一向生活”,如今,他做到了。 只要用心的爱自己和这个世界,再大的困境都能超越。上帝给了尼克胡哲不完整的肢体,

却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完整人格,并将爱播撒到世界各地的人,它不仅

获得了会计和财务规划的双学位,更是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生命的奇迹,他的生命比一个四肢

健全的人更加完整、更加魅力四射。在节目里,尼克跟对观众们说 “即使你知道会失败也要去尝试,因为你知道这件事值得

你去失败”。所以,不要轻言放弃,尤其是在你没有尝试时,你不知道下一秒你会遇到什么事,

你不知道下一秒你会遇到什么人,你更不知道,下一秒你是会失败还是成功。记得当初在申

请科研立项时,我不止一次的想要放弃,因为无论是我的课题还是工作难度,对于一个大一

学生来说,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凭着一股对法律的热爱,我依然坚持着完成了科研立项的申请工作,

并且,我相信会在接下来一年的研究工作中,坚持初心不变,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无论

最后是否能完成科研目标,我相信只要努力过,我就会有收获,就会无悔与自己的选择。 尼克胡哲曾经告诉人们,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个目的的,明白这一点便能帮助他们

克服生命中的许多挣扎。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的投入,这点也是令我感慨颇多的一点,

尤其是在高校自杀事件频发的时候,让人不禁想问: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的确,生命没有

那么多的十全十美,当现实打碎幻想,我们只有用一颗强大的内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来面对它。

相比于尼克胡哲,一个四肢健全的人真的要幸运很多,但反观他们的行为,一点点不如意的

事就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从楼上一跃而下,划出的弧线并不是彩虹,而是亲人朋友伤心

地坠落,承受力差并不是可以轻易原谅的接口,生命本身,才是最大的愧疚。没有什么坎是

跨不过去的,不要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全心全意的投入生命才能无悔,才能得到别人

的敬重。

正如尼克所说“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改变不了;未来的还未到来,我们也无法把握。”

只要坚信和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篇三:力克胡哲的演讲观后感敢于拼搏,不惧失败

上个星期我们班看了澳大利亚力克`胡哲的演讲《我与世界不一样》。 “认同自己,不是悲哀的活在他人的眼中。成功不是想出来的,要成功没有捷径。 跌倒了,

不尝试爬起来。”

这是力克`胡哲的演讲精华。力克`胡哲是一名残疾人,他天生就没有四肢,只有一只在下

身的小脚丫,他自己戏称那是他的小鸡腿 。力克`胡哲的演讲最打动我的是他曾经身心受摧残,但他还是用他坚韧的心和顽强的毅力

活下去,并活得精彩有意义。我认为他的坚韧是任何一个人经受那样的打击的人所做不到的。

他的话很触动我 ,在你被打倒时,你要学着站起来,用自己的方式站起来,而不是屈服拜倒在

地下。

对于生命的不言弃,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力克`胡哲演讲时 倒下 ,再站起来,

没有用多少时间,但是我想,为了这站立,他一定付出了许多的努力 一个人的强大,是需要汗

水,泪水和心血付出的。

当我们摔倒时不要害怕,困难对于勇者从不算困难。力克`胡哲用他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

即使我们困惑,迷茫,只有我们相信自己,就会战胜困难,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能够站起

来, 成功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面对困难他们认输了。 当你遇到挫折,你不能放弃。因为你一直在那个困难的地方,你还有机会去战胜失败,这

是我从力克`胡哲中得到的最深的体会。这点联系起学习来,很简单。就比喻说你碰到一个数学题或一个知识点,你没有听懂,

不会写,你不能不去想办法,去解决它,搞懂他,这样考试的时候,你才会写,就不会跌倒在

这个地方。

看了演讲,我有很大的收获。尽管先天是多么的不足,基础很差,后天也可以努力,坚强,

坚持,坚定,这样你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一样成功。 人生豪迈,不会从头再来。人生短暂,但要活得精彩。只要我们敢于拼搏,我们一定不会失败。篇四:力克胡哲观后感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豹肢症”,但更不可思议的是﹕骑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样样皆能,在他看

来是没有难成的事。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更于 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 热爱鼓励身边的人,年仅32岁(注:2014年32岁),他已踏遍世 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 随着尼克的成长,他学会了怎样应付自身的不足而且开始自己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他开始适应他的生存环境,找到方法完成 其他人必须要用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像刷牙、洗头、打电脑、游泳、做运动和其他更多的事情。2005年尼克被授予“澳大利 亚年度青年”的荣誉称号,这是一项很大的的荣誉。尼克鼓励每 个人勇于面对并改变生活,开始完成人生梦想的征程。通过自己 人生的点点滴滴、令人难以置信的幽默和与人们沟通的惊人能 力,尼克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爱,尼克是真正的使人倍 受鼓舞的演说家 听了尼克·胡哲的演讲,心中一直荡漾着层层的波澜,久久的不能平静。 力克·胡哲天生没有手脚,可是他却活的那么有意义。凭着他那坚强的意志,却获得了

两个大学的学士学位!这不得不使我们正常人都佩服有加,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也很有趣,

他曾经说过:若上帝没有赐你一个你想要的神迹,那么他其实是想你成为别人的神迹!多么感

人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激发了许多残疾人的斗志。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正常人!尼克·胡哲曾被许多学校拒绝过,这使他连自杀的心都有了,好不容易有一个学校愿意

接受他,可是他上学的第一天,居然有十二个人嘲笑他,他想:如果再有一个人嘲笑我,我

就不活了。放学的路上,一个小女孩儿叫住他,力克胡哲心想:完了,我今天活不成了!可是

小女孩儿说:“尼克,你今天很棒!”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把他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你的一句话可以拯救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篇五:对

力克胡哲的感想上帝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四肢全无。但是他跟全世界的人说他最爱的就是上帝!

他是个80后,但是他却拥有着和80后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就是这不一样的经历

和人生,让我们会为了他的坚强与执着而鼓掌。他就是力克·胡哲,一个四肢全无的生物人,

但却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曾站在生命的悬崖边上,如果再走一步,他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解脱。但是他没有,

他选择了活下来,选择勇敢的活下来,面对一切。力克告诉我们:“生命中有些东西是我们不

能控制及改变的,我们只能接受,但是我们有选择——就是放弃,或者继续生活下去。”固然

人有命运,但是命运绝不是不可能改变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人生中遭遇的各种各样的事,

无论是幸运也好,灾难也好,都看做上天对我们的考验。对于力克的考验,就是让他在没有

四肢的情况下创造生命的奇迹。他曾被无数的人嘲笑,被无数人奚落,被无数人放弃,没有

人是他真正朋友,由于他的特殊,他被告知不能做这些,不能做那些,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不能改变现状。但是他没有放弃,没有放弃自己。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活着不是

只为了等待死亡,生存要有目的生活要有目标。 在我们的人生中,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

潦倒。反复的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但是生命赋予了我们巨大、无限高贵

的礼物,那就是青春。他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希望。力克告诉我们生存要有目

的生活要有目标。我们的人生目的,我们说了算,生命的任务,有我们自己来赋予,我们的

生活有我们自己来创造,努力奋斗,然后有所作为。这样我们才没有虚度年华,或许有一天

我们也可以像力克一样,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你的存在就是完美的象征,而永

远不需要其他任何人来评判。生命是很有趣的。生命就是一个旅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有的时候我们也许

会迷路,也许会跌倒。而当你在某个时刻跌倒,你感觉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的时候,你带着

面具去上学。假装一切安好,然后回家,没有人看见你,你也不用取悦任何人,你就是你。

然后开始恐惧,在生命中感到疑惑,那恐惧会瘫痪你的生命。爱迪生他失败了那么多次,幸

亏他没有放弃下一的机会,最后他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光明。力克他曾一百次尝试的让自

己站起来,但是他失败了一百次。他没有放弃,他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尝试,总会有站起来

的希望;只要你不放弃,那就不会是个终结;只要你仍在这里,总会有再站起来的机会。”最

后,他站起来了。他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山巅上,他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只有你不放弃,一

切都还没结束。

他让所有人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你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你有权选择自己的梦

想。而力克的梦想就是有能力通过自己充满动力的演讲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人,给

他们带去希望。“我找到了我存在的目的,当然那也是我的生活环境存在的目的?..为什么你

们备受煎熬的目的。” 力克全心全意地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我们努力奋斗的事

情都有一个目的,而且面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是可以战胜它们的唯一有效因素。梦想可以成就

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有了梦想,活着才会觉得有意义,有趣味。一个忠实于梦想的追求者,

不会畏惧旅途中的荆棘。只要有梦想,就会征服一切。这样我们就会像力克那样说的:“活出

生命!”

天堂是美丽的,但是相信没有为了那美丽的地方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既然你选择了告

别天堂,那就请你为了你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想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喉咙,演奏出那

铿锵有力的人生。

作为90后年轻的一代们,不能说我们什么能拥有:例如爱情,金钱,事业。。可是我们

最起码有手有脚,身体健全。可我们为什么还不如一个没有胳膊,没有腿的人。我们不如他

的生活精彩,不如他知道感恩,感受幸福。。 ??? 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还有很多不如我们的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朝它

努力 吧!

力克一个残疾人,开朗,活泼,幽默,热爱生活,拥有梦想。那我们健全人,是不是也

可以像他一样呢?对力克来讲,他已经很努力了,别人有手有脚,他没手没脚,只有一个类

似鸡爪的脚掌。别人四肢健全,而他四肢不全,在生活中,他还努力发展自己的爱好,忍受

自己身体的残缺。总之,他做到了别人很难做到的事。他语言幽默滑稽,丝毫感觉不到对命

运的埋怨与不满。他利用他那短小变形的“小鸡腿”,做出一连串灵活的动作。如踢球,接电

话,打鼓等。他说,他感激上天还给他留下这只“小鸡腿”。他说他小的时候受到过很多人的嘲讽与异样的目光,每天有12个人来嘲笑他。但他大声

说着:“我不介意!”。他告诉我们,我们不该因为命运的不公,生活的挫折而倒下,我们无法

逃避,只有勇敢去面对。我们不应该过于着重自己的外表,他说过:“如果别人不爱你,还有

谁来爱你呢?”要学会相信,相信世上总会有人来爱你,接纳你。 所以,无论作任何事情,有了目标就不能随意放弃。一个四肢残缺的人尚且如此,那我

们呢?“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我们的际遇,而是我们的态度!”我很欣赏尼克的这句话,我

要向他学习。

篇三:力克胡哲演讲观后感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力克·胡哲

尼克·胡哲生于澳洲,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豹肢症”,但更不可思议的是﹕骑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样样皆能,在他看来是没有难成的事。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热爱鼓励身边的人,年仅30岁的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

一个天生没有四肢的人都能做到,我们何尝不能做到呢?为了目标活着,活下去,就是希望。才有梦想,如果你想活就一定会活下去,不要放弃!

在今天,或许你有无数的困难,或许你曾很多次想到自杀,但是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还没有放弃生命,你就一定还能站起来!在生命中我们或许有许多问题,但有问题是因为什么?有问题是因为活着!有困难是因为活着!

也许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够好,这是最大的谎话,认为自己没价值,这是最大的欺骗,看着缺少四肢却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力克胡哲,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抱怨,值得遗憾的?不论别人讲你什么,或者别人怎么欺负你,你只要爱自己就行了!Love yourself!爱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也许你就是下一个神话!倾听你自己的声音,找到迷失的自己,用爱谱写一段神话。纵使有再多的血和泪,也要坚强地站起来,直面人生。

在生命中,纵使有太多困难,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不会失败!相信自己用心爱自己,我是最棒的!


法律文化论


/ 解国臣


【内容提要】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法律的生命是指法律能为社会所实践。又从文化及法律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法律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必须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要深植于文化之中。接着又对法律规避进行分析,指出法律规避的现象其实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而在现实中,创造传统是使法律具有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法律的生命 文化 法律文化 法律规避 传统 传统的创造


一、 法律的生命

斯芬克斯之迷埋藏在人类及其所有的创造物之中。
“人类选择了法律,便崇尚法律。”①可是法律的创制者们却发现他们的法律总是让他们失望,而善良的老百姓们却总是处在痛苦的高压中。在结束野心勃勃的战争之后,赢政开始自信的制定法律,并且踌躇满志的要使秦王朝万世一系。几十年后,他的敌人发现,赢政的失败,正是由于他所制定的法律,他所创立的王朝连同战马和剑戟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土之后。可令汉王朝的儒者们不解的是何以赢政的祖辈们如此成功?斯芬克斯之迷的又一面?!从悠古的历史积淀中我们发现:法律是有生命的。法律的生命同文化的生命一样源自于人的生命。当我们在论述法的生命的时候我们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人的生命!
所谓法的生命,首先应该是法律能够为社会所实践。换句话说,即是法律体现了社会。因为法律是现实理性,是法律的创制主体对社会的理解,用法的形式设定的一个完整的基本的社会秩序,并希望能够在社会发生纠纷时为其提供一套标准和制度以维持正常的秩序。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法律于法律之间有了区别,其生命力是强盛的还是短暂的?法律是理性还使得法律的创制主体希望借助法实现一定的社会和政治目的,法律还应承担一定的功能。因此,法的生命还应体现在实现这些功能上,其中之一便是社会变革。
当今中国学术界存在着“法律移植论”与“本土资源论”之争,构成了中国法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前者主张将西方法律传统中有益的东西经由立法而纳入中国法律制度中,而后者主张将中国各种传统中有益的资源经由立法而容入中国当下的法律制度之中。②事实上,无论是“移植”西方法律传统,还是发掘“本土”资源,其目的都是想赋予法律以更强大的生命力,使其承载中国在法治之路进程中的理想。
然而无论是“法律移植论”还是“本土资源论”,似乎是只要法律具有一些资源,就会自然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果真如此吗?

二、 文化的概念

我相信法律的生命力必须从文化上来理解,因为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从属于文化;文化为法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场景和条件,。然而什么是文化呢?
关于文化的最经典的定义是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所下的,他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与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①这一对文化的较早的界定的确对许多人关于文化的理解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至今还存在。可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其中的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他将文化只限定在包括知识、信仰、艺术等精神领域,这些要素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就是文化。后来的学者对这一理论的批判主要就集中在这一点上。
然而,无论文化包括那些要素,它首先是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而对我们有意义。“美国的人类学家所用的文化一词......是指整个人类环境中由人所创造的那些方面,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所谓‘一种文化’,它指的是某个人类群独特的生活方式,它们整套的‘生存样式’”。②而作为生存方式,文化首先提供给我们的是一整套生活习惯和能力,使我们得以生存于既定的社会中;其次是一种世界观,使我们按照既定的模式去看待社会,理解社会。虽然这一种世界观是在人类群体从事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是其反映;但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决定着这一群体中的个体的行为,包括对法律及其制度的态度和法律生活。一套完整的文化还应包括一套工具和制度,这是文化运行所必不可少的。
“我主张文化的概念……本质上是符号性的。……人是一种悬挂在由它自己织成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而我所谓的文化就是这些意义之网。”③且不论这一论断是否正确,但它确实道出了文化的一个特征,即符号性,隐藏于人类群体生活中的文化的确无时无刻不向人们传达意义,“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④文化的符号性产生的第一个结果是文化的濡化过程,即文化的习得过程。这一过程有两方面得含义:它是人类群体中的个体接受文化并成为群体中得一员得过程,又是文化以传统的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得基础。第二个结果是当两种文化接触时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的产生得以可能,相反的情况——文化冲突——也可能发生。
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其系统性。虽然文化总是通过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行为表现出来,但它决不是个人的所有物,而是一种社会存在。文化是一种靠各种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元素组织起来的相对自足的复杂整体。系统性首先表明的是文化具有结构,再这个结构中,各种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正是系统性的第二重含义,各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自组的,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和谐的,以至于它对于异质的外来物最初都采取排斥的态度。
文化的符号性与系统性的逻辑必然结果是规范性。文化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的运转,这使文化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依据这一力量,任何与其不一致不协调的行为或事物都被认为是不适当的,要将其纠正;如果纠正

不成功的话,则将其排斥在自身之外,“那就意味着,你不仅从村中消失,而且从人类中消失。……他们都认为是你遗弃了他们。”⑤文化的规范性是其系统性的最有效的保证。
文化基本上是一个复杂但五彩缤芬的人类的创造物,其特点并不是上述几点就能表述清楚的,但这足以让我们理解文化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文化的概念来说,文化不在是单纯的社会规范,而是包含着有更广阔的背景和意义的文化系统的一个部分。那么这样的一个法律的概念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三、 法律与文化

文化的概念扑朔迷离导致关于法律文化的概念也难以把握,甚至有人根本否认法律文化这一术语。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法律就是地方性知识:地方在此不只是指空间、时间、阶级和各种问题,而且也指特色,即把对所发生的事件的本地认识与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本地想象联系在一起。”①所谓地方性知识是指建立在整个文化的背景之上的关于法律的认识。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从具体的例子中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因果报应和灵魂再生不仅是印度宗教教义的基础,而且深入到印度人的观念的最深处,构成他们看待世界和人生的基点。雅利安人的入侵带来了直到今天依然是构成印度社会基本结构的种姓制度,使得达罗庇荼人成为贱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不可接触的人:他们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征服者享有的种种社会特权,居住在与世隔离的村庄或城镇外面的住房里,他们必须非常小心的避免玷污各种姓的成员,直到近代,每当他们走出自己的住处或村庄时,就必须敲打一对竹板,警告他人,他们正在走近。这种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严重的创伤,他们相信因果报应,即每个人在现世中的地位是由其前世的行为决定的。因此,“贱民们应由于他们过去的罪孽而对他们现在的苦境负责。”②由于这些观念相对与雅利安人来说是先进的,并且是可利用的,因此,它们成为整个印度的观念。③
因此,印度的哲学起源于对苦难的关注,然而它们又提供了逃脱苦难的希望。佛教的四圣谛充分表达了印度哲学的这一立场:“人生有苦,苦皆有因,苦因可灭,灭因有道。”④然而,相对于现世的苦难来说,前世的行为是如此的遥远,以至于他们要抛弃所有的理智与经验,要“四大皆空”,方能感知到前世,感知到实在,感知到宇宙和神性的存在。因此,无论是精神中较低级的部分,如情感、知觉、经验、身体诸功能、言语等,还是精神中较高级的部分——理智——都构成了灵魂与实在之间的屏障的变异与分化。“……只有当灵魂从对各种变异的依恋中解放出来而与实在相联结,方才不会有苦,,这时获得的乃是纯粹的、彻底的、无差别的生命。”⑤
因此,印度人解救苦难的方法是灵魂的进化。这种灵魂的进化又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这种进化指向的是dharma ,既我们通常说的“达摩”。要想理解它有一些困难, “因为它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因词义的多样性而需要把词义范围划分成许许多多的小类,而在于词的不确定性,它的词义范围无限延伸,几乎没有边界。”⑥就宗教意义来说,它不仅指弥漫于宇宙的最高精神——一个具备一切知识和知觉的生命体——婆罗门,而且指这样一个境界,教徒们通过修行,已经退出了感觉世界,摆脱了欲望和理性的束缚,为婆罗门所接受,从而跳出轮回,不再受苦。dharma 不仅是神,而且是神的王国。“在佛教的巴利语中,dharma被写成是dhamma,从此一角度看,它可以有并已经有了上千种的译法:‘正当’、‘真理’、‘必由之路’等”。①在沃尔泼勒·胡拉勒(Walpola Rahula)(一个佛教徒)看来,“在佛教术语中,没有一个词比dhamma有更广的含义……任何东西,宇宙之内的或宇宙之外的,好的或坏的,有条件的或无条件的,相对的或绝对的”。②要想进入神的王国,就必须按照神规定的道路前进。再这一意义上dharma又是教徒在修行时必须遵守的戒条。在传统的印度社会中,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被认为是同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地位相联系的,而对在社会秩序中的地位的界定则是超验的,是由dharma界定的。
由此就构成了这种灵魂的进化的第二个特征,即每个人在这一道路上,都是各自进行,沿着属于自己的dharma前进,最终获得解救。因为每个人的“苦因”和dharma不同。“灵魂的发展是一种孤独的事业”。③也就是说社会所强加给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个别的和不统一的。每个人权利和义务都不相同,并且这些权利和义务没有明文记载,必须靠与dharma的超验接触才能得到。而在现实中,往往是婆罗门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的;因为婆罗门被认为是能与作为天神的婆罗门接触的人。(当然,这并不否认同一类的人有着相同的或相类似的dharma,比如婆罗门、刹帝利、与贱民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
“dharma是这样一种事实,即存在着各种必须遵守的规则。dharma是秩序的原则,而不管那种秩序实际为何。……一种存在的dharma,既是他作为人类的特征,也是他作为个体的职责……。他可以拒绝履行他的职责,这也就否定了他的自然,但印度人把这种冲突视作不和自然规律的现象,是必须加以清除的……”④
履行这一职责的即是王。王被称为dharma捍卫者。因为王通常被认为是神的后裔,是凡间的dharma;“王的dharma在于捍卫dharma”。早在远古的印度,王的职责即被规定在法律中了,《摩奴法典》用了三章——占全书的1/4——的篇幅来记述这些职责。由此而进行的审判工作也是零散的和不统一的。而且这种捍卫dharma的方式是将事实解释为一系列的dharma,而把“应然”和“实然”相联结,即先确定当事人的dharma,再确定纠纷及其解决。
因此,我的结论是,法律的运行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法律的生命深藏于文化之中。对于世界和社会秩序的看法决定了社会权力的分配,决定了社会制度的组织。法律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单方的行为,我们宁愿将其看作是整个社会,包括个人、社会组织和国家机构按照各自对法律的理解

和态度所进行的法律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法律能否顺利运行,并不是由国家决定的,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对于社会来说,对法律的实践,不仅仅是惧怕国家强制力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对于较好的行为后果的
的期望的结果,而是这种法律能不能为社会所接受,融入社会;是这种法律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否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因此,法律的运行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实现,从更大的环境来说,也是文化的实现。
四、法律文化与法律规避

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一个文化圈内的法律系统是由这个文化圈中的人的观念决定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观念对于个体参与法律生活的影响。在一个文化单一的社会中,现实的法律与观念的法律总是一致的,并相互作用;这就是法律文化,即一个文化中的群体或个体依据其法律观念参与社会的法律生活。
现代世界的特征使我们在考虑法律文化时不得不将现实的法律与观念法律相分离,虽然法律文化是他们的结合体。因为现代的文化人类学家的辛勤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包括社会群体的多元与文化的多元。这种多元性造成了在一个政治统一的社会中,文化并不统一,法律文化往往也并不统一的结果。而这一结果中,作为现实法律的国家法与作为观念法律的民间法的不一致格外引人注目①。因为民间法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活的法律,本身既是一种实在秩序又是抽象的规则;而国家法在为社会实践之前,只是一种抽象的规则,并不具有实在秩序的意义;但国家法作为国家意志,它必须为社会所实践,而且又国家强制力作为保证,具有强制的人为的普适性。这种冲突的结果的法律表现即是法律规避,对国家法的规避。在具体的案件发生时,当事人往往面临着几种不同得法律行为方式的选择,是国家法还是其生活群体信其所是的民间法?当当事人选择了后者时,法律规避的现象就产生了。
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也许法律规避②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它实际上违反了法律,随之而来的是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但就当事人来说,由于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种选择是合适的并且是可取的,他并不会笨到要选择于他最不利的行为方式。事实上这并不是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冲突,而是这两种法律或许在价值取向上不同,或许在行为模式上不同,或是两种法律选择所要求的成本有差异。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则是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分离。③
国家虽然是由社会产生的,在国家建立之初,或许可以对社会生活产生强有力的控制。但国家及其统治机构毕竟不能参与政治领域以外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作为国家法的制定者的国家所持有的理念也不同与社会,他们过多的考虑了政治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他们都会参与一个以西方政治理念为核心的国际社会。而在社会,在民间,一般群体所持有的理念则要世俗得多,并且大多数都保持着传统特色。
这并不是说国家法与民间法就存在着绝对的分界。法律规避是在当事人明显了解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为的情况下所作出的选择。这就表明国家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的选择。乐观主义者还可以说,当国家法所规定的行为方式,在当事人看来,比民间法所规定的行为方式更合理时,法律规避或许就不会再发生了。“……国家法是私了的基点,哪一方对国家的制定法了解得越多,越确定,他们再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就越处于有利的地位,他们就越能运用这些知识控制局面,操纵整个私了过程。”④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法则通过法律规避对当事人的法律观念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但对于国家法来说,其生命当然不能只有这么一点影响。只有当国家法在社会上运行,而没有法律规避的现象出现,成为为社会所实践的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时,才能说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五、传统的创造

在大多数人看来,传统总是与过去相联系,是属于已经消失的世界的一部分。激进的进步主义者认为,传统总是构成社会进步的障碍。事实上,这些都是对传统的偏见。构成传统内容的事物的确产生于过去,但他们存在于现在。传统总是指那些属于现在的事物,虽然是从过去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
传统,一般说来,包括物质实体,包括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信仰,关于人和事物的形象,也包括惯例和制度。“就人的行为所组成的惯例和制度而言,世代相传的并不是特定的具体的行动;这是不可能的。……可以世代相传的部分是行动所隐含或外显的泛型和关于行动的对象,以及要求、建议、控制、允许或禁止重新确立这些行动泛型的信仰。”①可以说,作为传统被继承下来的,是由无数代人共同创造的具有同一性的文化。传统是凝固的文化,文化借传统得以传承。
被现代人继承下来的被视作传统的哪部分文化并不总是与原形一模一样。我们在继承时都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有选择的继承,有创造的继承。虽然濡化的过程都是强制性的,都是无选择的,但要成为事实则必须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总是认识和实践的互动。也就是说,对过去文化的继承是要经过我们自身的实践,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合理的将成为传统被继承下来,不合理的将被历史抛弃。但被继承的文化与过去的文化也并不会由于这一过程而被割裂,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就在于其是“传承”而来,它与过去之间有着同一性。“一个可能有始终如一的法人资格、地域位置、名称、活动种类或活动方式, 它的任何一代成员可能对其先形象有着始终如一的认识。”②传统的实质在于对过去的认同。
现代社会的变动性,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认为,变革是必须的,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于是我们的问题便是:变革如何面对传统?
传统对于我们的影响在于通过其传承的文化而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等等。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除了经验和理性之外,我们还能凭借什么憧景未来?在现代社会里,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变革以实现其政治理想,然而变革不能革掉某些传统,缺少文化和传统的变革只能是东施效颦。社会的变革只能是基于自身的内化。无论是对于传统的文化,还是对于外来的文化,或者是另外一些可能性的选择——所有这些,从价值观

到行为模式,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有区别,还可能根本冲突,但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基于理想而对社会所作出的变革,其最后目标必须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要从内到外保持一致性,价值观是基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价值观,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又渗透了这种价值观。其次,这种一致性必须在社会中有一定的普适性,我们并不抹杀亚文化或者边缘文化的存在,但具有普适性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存在对于一个社会的进步是必须的。也就是说,我们变革的最后结果是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一套新的传统,而不管这其中包含传统文化的因素多一些还是外来文化多一些。我们需要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对于法律来说,当其价值取向和运行方式为社会所接受时,也就形成了法律传统。法律生命的强盛就在于法律传统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确立。这就意味着这种法律(这里主要是指国家法)所体现的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而进行法律生活则成为社会上所有群体或个体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好比吃饭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筷子,而不会考虑是用筷子呢还是用刀叉?当出现纠纷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法律,而不用考虑是请某位人物帮忙还是用武力解决?
六、结语

法律的复杂性源于人本身的复杂性,而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里,在一个社会正在转型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的时候,这种复杂性就更为突出。
现代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这个时代开始于150多年前,中国人首次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而新中国的诞生则创造了可能性,真正的创造性转变则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传统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与行动中;而共产党的统治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世界观,在经过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创造性发展后成为具有统治力量的世界观;而西方文明则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吸引了无数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正大量的涌入中国;而更多的人则是在各种文化的交织和碰撞中成长,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挣扎,正是他们在痛苦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社会的法律生活中。国家法以其占据统治地位而具有强制的普适性;但这种普适性却遗忘了某些地区和领域,或对其无能为力。在一些遥远的村落里,许多人也许一生都没有同国家法打过交道,他们过着属于自己的传统生活,所有的事情都由一套不同与国家法的传统风俗解决。而大多数乡村则在国家法与传统之间创造了另一套解决纠纷的办法,这是两种文化相冲突的结果,其表现形式则是上文所提到的法律规避。另外一些人则是传统官文化的忠实追随者,动则找领导或摆官威,他们强奸了遵纪守法的人们的善良,构成了国家法的最大威胁。但还有大量可以被称作希望的人们,他们在中国的法治之路上披荆斩棘。
而所有的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出现新的属于中国的文化,而这又有赖于我们的努力创造。




参考书目:
1.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社1997年版。
2.邓正来著,《法律与立法二元观》,三联书社2000年版。
3.赵震江主编,《法律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刘作翔著,《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刘伟著,《文化:一个斯芬克斯之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武树臣等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律哲学及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美〗菲利普·巴格比著,夏克、李天纲、陈江岚译,《文化:历史的投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美〗E· 西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美〗昂格尔著,吴玉章、周汉华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① 邓正来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② 邓正来著,《法律与立法二元观》,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① 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②克鲁克洪等著,《文化与个人》,转引自刘作翔著《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页。
③转引自林同奇:“格尔茨的‘深度描绘’与文化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第168页。
④转引自林同奇:“格尔茨的‘深度描绘’与文化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第168页。
⑤克利福德·吉尔兹著,《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见梁治平主编《法律的文化解释》第85、86页。

①克利福德·吉尔兹著,《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见梁治平主编《法律的文化解释》第126页。
②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258页。
③ 同上,第260页。
④ 格雷·多西著,梁治平译,《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的世界立场》,见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社1997年版,第245页。
⑤ 同上第246页。
⑥克利福德·吉尔兹著,邓正来译,《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

透视》,见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社1997年版,第109页。
① 同上。
② 同前页著①
③ 同前页注④,第246页。
④ 同前页注⑥,第111页。
① 在这里,民间法是作为与国家法相对应的提法,但事实上民间法也是多元的,一个由不同的法律观念和纠纷解决方式组合而成的复合整体。
② “法律规避”这个词其实并不具有对象性,它可以是对国家法的规避,也可以是对民间法的规避,本文如非特指,皆是对国家法的规避。
③ 昂格尔著,吴玉章、周汉华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
④ 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
① E·西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② 同上第19页。
法律文化论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胡论》由范文资讯网演讲稿栏目资深小编整理编辑而成,希望能帮助您的写作和演讲需求,也请您继续访问更多关于2024“论提前交卷检讨”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