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水产实习报告 > 导航 >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

水产实习报告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

能最快建立自信的方法就是做好准备。当我们要在公共场合上台发言时,演讲前要撰写一份优秀的演讲稿,在演讲时不要过于死板的去讲解演讲稿,适当加入一些合适的肢体动作。怎么动手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呢?或许"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博湖县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县名。县辖五乡两镇,驻县单位有巴州种畜场、农二师25团、27团种马场、宝浪油田项目开发经理部等,总人口5.66万人,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全县总面积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现为16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2%。县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水产、芦苇、旅游、石油为主的资源优势,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有鲤鱼、池沼公鱼、草鱼、鲢鱼、赤鲈等30多个淡水鱼类品种,是博湖县优势和特色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博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水陆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以博斯腾湖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加大水产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把作大作强水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认识培育水产支柱产业的重要性
博斯腾湖具有良好、无污染的水域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资源,适合鱼类生长繁衍。博斯腾湖水产业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过程。80年代前利用原始渔业资源;80年代后建立渔政管理体制,实行渔业许可制度,走以法治渔的道路;90年代以后进入渔业捕捞、加工经营新阶段;到目前的养殖、捕捞、加工、销售综合经营的产业化初级阶段。博湖县水产产业化体系虽已初步形成和建立,但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供、销一条龙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发展机制不健全。博斯腾湖目前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其巨大的资源极不相称,巨大的资源开发空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条件。
“九五”期间,自治州提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博湖县在对博斯腾湖经过多年开发利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提出了“水陆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强化管理抓水产”的思路,博湖水产业日益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2001年县第六次党代会上,将水产业做为我县的五大支柱产业提出,并做为当前首要扶持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提出了“湖泊经济”的发展口号。近几年,我县经过对水产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利用,水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到2002年,博斯腾湖水产品产量达到4090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200余万元,比建县初期增长了一倍多。
二、积极创造水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
为进一步挖掘博斯腾湖水产资源潜力,博湖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出水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强水产养殖开发的组织领导。2001年底成立了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水产养殖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沿湖滩涂、沼泽地和被淹没土地进行实地勘察,初步划出了4万亩适宜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地带,由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进行实施。二是积极制定水产发展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博湖县水产养殖开发带优惠政策》(博党办[2001]142号)、《中共博湖县委员会、博湖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博党发[2003]7号)、《关于博斯腾湖围栏养殖管理的实施意见》(博政办[2003])60号)等一系列文件,采取水产养殖政府每年贴息50万元,大湖苗种投放资金政府每年保证不少于100万元,配齐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以及水、电、税收、水产基地建设和水产市场开发等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县内外水产发展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建立与水产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与技术交流。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水产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县在多年的水产合作过程中,与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等水产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我县进行授课和实地考察。同时聘请了本地多年从事水产工作的3名退休高级工程师共同研究开发博斯腾湖水产资源。

f132.CoM更多演讲稿编辑推荐

扬人文资源优势做旅游经济文


我镇南接姜堰城郊,北连古镇溱潼,是泰州、姜堰到溱湖风景区的必经之地。这里是世界珍稀保护动物麋鹿的故乡和最后的野生消失点,有建于唐代的太平桥和被列入航空标志的参天银杏,又是清代“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名噪一时的刘氏状元的诞生地。为此,我们把发展思路定格为水乡生态旅游镇,从放大人文优势效应角度出发,围绕“状元”品牌,“麋鹿”金牌做好开发文章,让人文资源这种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和对外招商资本。
一、多渠道挖掘,突出体现一个“全”字
由明到清,桥头的豪门旺族—刘氏家族先后有数十人中为举人、进士,5人官任都督,2人为武状元,高官、名流煊赫乡里五百年之久。特别是同胞弟兄同为武状元在中国科举史上实为罕见,堪称绝代双骄。因此,有诗赞誉“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青黎高照无双阁,皇榜连标第一家”。由此可见,研究刘家的兴衰沉落,开发刘家的人文资源有着极高的史学价值和前景看好的旅游经济价值。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前几年,我们已经会同市政协文史工委一道对刘状元有关史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市文史委还编印了《刘氏兄弟状元世家》、《刘状元捉拿扫帚星》等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梳理,有关刘氏状元的人文资源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目前可以开发的景点主要14处,它们分别是状元衣胞住址、养马厅、栓马屋、土地庙、状元府址、廒屋垛(屯粮处)、溜马场、武书房、关帝庙、马路、红牌沟、黑牌沟、刘家洼饮马池、状元墓地;②现存的遗址文物有状元府遗址、状元盔甲、弓箭袋、大刀、练功石、石鼓、栓马石、红木床(状元床)、诰封圣旨五件、刘氏家族(族谱)、《刘状元捉拿扫帚星》唱本、府址水井2口(其中一淡一咸);③流传的轶事传闻有:刘状元捉拿扫帚星、刘国庆御前殿试、刘公府异母神童、高员外爱才提亲、刀挑碌碡、刘氏与丁楚玉、土地神跪拜、刘状元改道、关帝庙征前许愿、宝烛、住客栈拿妖捉怪、选葬地、刘国庆病逝。下一步,我们还从保护和利用现有的人文资源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对人文资源工作的领导,成立镇人文资源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人文资源工作办公室,明确专人具体负责人文资源的搜集、开发和保护工作,尽可能地搜集更多、更全、更详实的历史资料。确保人文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高起点规划,突出体现一个“武”字
刘氏状元因武闻名,以武著称,在民闻特别是在东南沿海一带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至今仍有不少老百姓对传说《刘状元捉拿扫帚星》乐不津道,因此,这为我们打造状元品牌,叫响状元品种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发资源,我们将聘请相关专家担任旅游产业开发顾问,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专业院校按照高起点规划,分年度实施的原则,对恢复状元府原貌进行修编规划。整个修编规划,在以明清史料为依据,以英武、勇猛为魂,力求再现昔日刘氏家族的辉煌的基础上,与产品开发延伸结合。一是与武警或体协联合创办形式独有的武校,进一步拉长产品开发产业链,不仅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二是把旅游与实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策应风景区的开发,主动与溱湖大道沟通连接,在状元府东侧、溱湖大道西侧兴建一个休闲健身俱乐部,其中分设状元射击场、状元健身房、状元溜冰场,进一步做大状元品牌。三是与发展经济开发旅游产品结合起来。一方面把现有的状元茶项目做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力求利用旅游推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围绕状元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性,有目的地开工状元酒、状元鸭、状元服饰、状元兵器等相关的旅游产品,把武状元精神发扬光大。

依托川南三市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


依托川南三市
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县域经济只能是县域特色经济。南溪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小县,人口41万,幅员面积704平方公里,2003年全县gdp仅16.87亿元,各种资源相对贫乏,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规模偏小。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发挥区位优势,在宜宾、泸州、自贡川南区域经济带中构建特色经济,实现南溪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一、找准南溪在川南三市中的位置
在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中寻求南溪发展新机遇,既是川南三市经济迅猛发展等外在环境条件的成熟,也是南溪多年来自身匹配能力增强的结果,是南溪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南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南溪位于川南三市的腹心地带,距宜宾48公里,距泸州60公里,距自贡60公里。且交通条件较好,与泸州、宜宾有长江水道相连,与泸州、自贡有二级水泥路相接,宜南沿江公路改造将于今年破土动工。
(二)川南三市强有力的辐射带动力
近年来,宜宾、泸州、自贡工业改革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前景看好。到2010年以前,宜宾将建成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的依托城市。泸州将建成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自贡将建成结构合理的工业城市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随着这些定位的不断实现,川南三市的战略地位将不断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半径将不断扩大。一方面,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将向郊区转移。目前,宜宾城市规划区内的工业企业将陆续外迁。市场的日益专业化和分散化,许多商品的聚集与分散功能逐步转向周边。另一方面,川南三市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服务支撑,如农副产品等等。
(三)南溪不断提升的匹配能力
南溪县域经济在川南各区县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能为大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一是农业在川南具有特色。南溪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各类经济作物。2003年,蔬菜、水果、畜禽三大农业支柱实现总收入7.27亿元,占农业总总入的66.4%。其中,优质蔬菜面积达13.1万亩,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国第四批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农业(蔬菜)科技示范场;四川白鹅出栏500万只,白鹅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保护资源品种;优质水果面积达5.1万亩,万亩50里优质水果长廊开始见效。
二是工业基础条件在川南较优越。南溪是国家直供电网、大管线供气,有丰富的高钙矿石、煤碳资源,泸盐路、川云路和万里长江穿境而过,是大工业项目落户南溪的优选地。天蓝有限公司8万吨三聚磷酸盐项目已大量投产,宜宾城区规划内的企业也将陆续迁至南溪。红光、南山、长庆三大军工企业具有人才、管理、技术、信息等优势。
三是城镇建设潜力较大。南溪位于长江边上,地势平坦开阔,是长江沿线及川南各区县中少有的建城良地。以“政府不出一分钱,县城旧貌换新颜”的南溪模式完成了县城的旧城改造,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在宜宾市各县中规模相对较大。
四是教育事业在川南领先。南溪一中为全国示范高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南职中、大观职中分别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高中;高考上线率连续六年稳居宜宾市第一。
二、借势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南溪在经济结构上与川南三市的发展有许多互补或配套的产业,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抓好川南三市大发展的机遇,努力调整产业方向,提升产业层次,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同时,提高服务川南三市的水平。

依托城市谋发展 打造特色奔小康 (镇长的讲话材


各位领导:
我们太和镇地处县城,现有20个农业行政村,1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21万,其中农村人口3.5万,耕地面积1.8万亩。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县委、县府建设绵渝路射洪现代农业示范带,以及赋予我镇2010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争当绵渝路射洪现代农业示范带领头羊”的镇域农业经济发展构想。目前全镇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小康示范建设开局良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小康建设氛围。为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县示范县建设动员会后,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召开了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和全镇全面建设小康镇动员大会。同时,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专栏、讲座和学习会等形式,对全面建设小康镇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目前,全镇上下已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小康”的良好局面。
二、合理规划,科学制定小康建设目标。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牵头,聘请相关涉农专家逐村调研,因地制宜,制定了全镇和各村详细规划。大胆提出了:淡出传统农业,以蔬菜、水果、花卉、养殖、休闲观光为五大支柱,全方位发展城郊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规划到2010年,通过7年左右的时间,把我镇建设成为川中丘区的经济强镇、教育名镇、旅游重镇和农业特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三、狠抓落实,小康建设初现成效
(一)围绕农民增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瞄准城市“菜篮子”,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通过精心规划,启动了6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一是以王爷庙、南井沟为重点的2000亩精细、反季节蔬菜基地。二是以白马庙、白莲山为重点2000亩旱地时鲜蔬菜基地,三是以大堰、磨咀、宝塘等村为重点2000亩水生蔬菜基地。通过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吸引外地业主,扶持大户进行示范,引进和提供优良品种,现已建成蔬菜基地4000余亩。继去年我镇获得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后,今年,四季豆和莴苣两个品种又获得国家级“无公害蔬菜”认证。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名优水果。利用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川中项目等工程,引进名优品种,改造原有老化、劣质品种,现已建成以大堰、磨嘴、中沟等12个村为重点的3500亩名优水果基地。目前,果树长势良好,大多数已开始挂果。
瞄准城乡消费时尚,大力发展花卉产业。通过扶持大户,典型示范,现已发展花卉大户20余户,拥有花卉基地500余亩。其中文衍丰、向贵良、蔡开吉等种植面积都在20亩以上。如今,花卉产业正在成为我镇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35万头优质肉猪工程。我们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头戏”来抓,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专门领导班子,根据各村条件和传统习惯,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了以太空村、大堰村等为重点的养鸡示范基地,以平安村、佛南村等为重点的养猪基地,以王爷庙村、太空村等为重点的养牛基地。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供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指导,协调资金,扶持奖励等措施,使得养殖业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百牛村”4个,“千猪社”4个,“万只小家禽户”8户,养殖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

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经济发


发挥统战工作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新时期统战工作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确立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为此,做好统战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统战工作服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看,从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任务看,我认为,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抓学习,统一思想谋发展。统一战线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事关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关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近年来,随着对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政策的不断学习 宣传,各级干部的统战意识明显增强,但基层仍有一些同志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统战工作现在不如过去重要,下面不如上面重要”,有的认为“不抓统战工作,照样完成经济工作任务”,没有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央明确指出:有没有统战观念,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县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在党校继续开好统战理论课,在新闻媒体上举办统战理论政策宣传专栏和专题节目,加大统战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使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真正树立统战意识,为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抓调研,明晰思路求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统战工作不能总是说老词、讲老话、老套套,不能依赖于过去的方法,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而创新的基础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是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统战部门为党委当好参谋的基础工作。统战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量从事务性、应酬性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思考问题、研究政策上、要立足县情实际,围绕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理论问题、政策问题,以及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依据,以理论创新推动统战各项工作的创新。
三、抓重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发挥民主党派、有关团体的优势,积极献计出力。要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按照“建设者”的政治定位、经济定位和社会定位要求自己,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拓宽发展领域,搞活发展形式,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大经济总量。工商联要指导和帮助民间商会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要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富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表彰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先进单位活动,宣传纳税先进事迹。主动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决经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抓机制,形成合力促工作。统战工作涉及许多领域和方面,面宽线长。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需要各有关部门一起做。为了形成工作的合力,必须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相互协作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理顺统战部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工作布局,以加强协调配合,增强统战工作合力。要进一步明确在党委领导下统战部对本地区统战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的重要职责。在具体工作中,统战部要与各有关部门多沟通形成共识、多协调形成合力、多支持推进工作。

服务县域经济实现社农双赢


今年以来,我县信用社扎根“三农”沃土,把服务县域经济尤其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当作信用社夯实基础求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搞活贷款营销,拓宽服务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元至8月份,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8992万元,比去年同期多投5470万元,净增贷款5834万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907万元,累放和净投均居全市第一。与此同时,各项存款净增9581万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728万元,总额达到49803万元,创历史新高。联社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一、做“小”字文章,小额信贷活农村

人勤春来早。春节刚过,我们就组织人员深入到广大农村摸底调查,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了“英山县小额农户贷款管理办法”,结合英山实际对小额农贷实行五项改进。即:在额度上放宽,对一、二、三级信用户的贷款限额分别由过去的5000元、3000元、1000元提高到10000元、5000元、2000元;在利率上优惠,对被评上等级的信用农户执行基准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在期限上延长,对茶桑等支柱产业的贷款期限由过去的3个月放宽到9个月以上,对粮油等基础产业的贷款期限由原来的半年放宽到一年以上;在手脚上放开,凡凭《贷款证》投放的小额农贷只定到期清收责任,不作信贷人员的终身责任追究,使农户放心借,信贷人员大胆贷;在手续上简化,农户只要凭《贷款证》和印章就可以到就近的信用社拿到贷款,随用随贷,不抵押、不担保、不审批。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在金铺召开春耕生产信贷服务现场会,在全县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在思想观念上由过去“坐等贷款”转变到主动出击“营销贷款”上来,在小额农贷的投向上由过去仅限于支持粮油基础产业转变到支持生产、生活、消费并重上来,在营销贷款上由过去靠信用站营销转变到信用社直接营销贷款上来,全县57个营业网点组织57支信贷小分队送贷到村头垸尾、田头地角,通过五项改进三个转变,至8月末,全县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贷款14049万元,比去年同期多投8920万元,创历史新高。小额农贷成功的关键在于等级评定实不实,所以我们注重在贷款之前的评定上做扎实文章。今年我们按照全省统一的评级标准一个尺码执行,并就等级评定工作每个信贷人员提取200元专门考核,联社成立三个督办组巡回督导。3月份,我们到方咀信用社检查,发现一翁姓理发师,符合一级标准,只因在城关理发,被所在地分社评为三级,当即现场纠正,并增加贷款限额2000元,解决了其生活上的急需。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实,4月初,我们又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分6个组进行了为期7天的专项检查,对服务不到位、评定不扎实、作风不过硬的单位、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上半年,全县共评出三个等级的信用农户8.8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7%,颁发(或年检)《农户贷款证》7.2万本,核定小额贷款1.2亿元,还评出一级信用村48个,并由县政府发文认定,评出信用乡镇4个,经市人行验收有两个乡镇达标。在营销小额农贷过程中,我们还对残疾人也倾注爱心,投放助残贷款472万元,县联社被黄冈市政府评为“扶残助残先进单位”。

二、做“大”字文章,培植大户兴产业

今年以来,我们把推行客户经理制,培植黄金客户群作为信贷强社战略来抓,组织了两期信贷培训班,对分社主任、信贷员充电,植入信贷营销新理念。联社从班子成员起每人联系年产值200万元以上“十大黄金客户”,信用社把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分社把50万元以上的企业作为黄金客户重点扶持,建档监控,跟踪服务。一是培植茶叶产业黄金客户群。茶叶是英山的支柱产业。上半年全县19个信用社共投放贷款1440万元,联手实施“十百千万”茶叶产业信贷工程,重点支持红山等十大生态茶叶带,百个中心茶场,千个高产高效茶园,万个产茶制茶大户。红山信用社投放贷款35万元,支持屏峰茶场技改,使屏峰茶场经济效益翻番。二是培植特种养殖业黄金客户群。全县投放544万元贷款支持具有特长的大户和能人养殖野天鹅、野鸭、野猪和加工山野菜等“四野”特种养殖业。南河火田分社贷款5万元支持横山村九组王常贵养鹅、贷款11万元支持王金成等四个大户养牛,都取到良好的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培植药材产业黄金客户群。石镇信用社贷款80万元支持方亚、雷从政等药材大户挂靠北京同仁堂建立大别山药业公司,上半年销售伏苓等中药材220万元。陶河信用社贷款16万元支持残疾青年安自启筹建英山县民康中药材有限公司,上半年网上销售天麻菌种30万袋,产值97万元,直接带动1500个农户创利增收,该社还发放苍术,银杏等种苗贷款22万元,支持陶河村发展药材400多亩,户平9.6亩,推进了“药材之乡”的基地建设,得到了副省长刘友凡的高度赞扬。四是培植民营企业黄金客户群。我们对个体户早核资、早评级、早核贷、早发证,贷款瞅得准、放得早、放得稳,至8月底累计投放个体工商户贷款4720万元,占贷款总投放39.8%,是前两年同期的总和。城关信用社累计贷款100万元支持下岗青年吴伯明创办世星汽车门锁厂,上半年实现产值300万元,利税21万元。温泉信用社贷款40万元支持个体私营业主吴远华创办大别山超市,吸纳下岗青年30余人就业,今年4月份兼并了外地老板创办了“百家福”超市。城区、效区、集镇所在信用社均实行“四专”、“三上门”,即:开辟专门的柜台,锁定专科目核算、专人负责、专项考核,上门送贷、上门收存、上门送辅币。温泉电器大户裴益知前8个月累计在信用社柜台办理贷款32笔,累计贷款56万元。通过“四专三上门”,吸引了大批经济“小巨人”到信用社开户。到8月底,在信用社开户的个体私营经济户4866户,比去年11月末增加2166户。

扬生态农业优势走特色产业之路




兴化是农业大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当前,在全党全社会强调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极端重要性。现在可以这么说,对一个地区而言,生态是基础、是品牌、是发展、是后劲,而这些在农业上则表现得更突出、更直接。下面,主要结合兴化实际,在这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兴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化不管搞到什么程度,都不能丢掉这个基础。兴化位于江苏里下河地区腹部,有着2393平方公里的面积,1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133万之多。作为历史上的农业大市,其优势和特色一直是较为明显的。多年来,我们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实践加快做强农业,建设现代农业。2002年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后,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扬生态农业优势,走特色产业之路,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已有的实践、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都充分表明,兴化农业要不断突破,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选择。
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才能进一步彰显兴化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生态环境好,农业资源丰富。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雨量充沛,195万亩耕地基本上是“吨粮田”,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米粮仓。好的生态资源是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用好资源优势,必须处理好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因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不乏其例。现在有人提出,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统一的最佳载体,要更加重视发展生态农业。我们从兴化的实践看也确实如此。就兴化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而言,水是首要的。水是兴化之魂、兴化之本。兴化的水域面积占区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在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过程中,围绕营造“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生态环境,始终坚持不懈地把护水、治水、养水摆在突出位置,由此夯实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我们从这一理念出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观念的转变、路子的探索。比如在处理发展市场农业、效益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上,我们尊重市场农业、效益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但是离开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行的。围绕市场需求什么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之外,还要加上一条,生态保护是前提。只有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长期得利,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农业。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对有损于生态环境的事,即使能取得一时的效益,也绝不容许干。比如在水产业养殖上,对滞涝区、行洪区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行洪滞涝的需要、水质的净化;对那些宜林的湿地,积极发展人工湿地林,防止图一时之利,造成对整体环境的破坏。现在兴化的整个生态环境好,水环境的保护功不可没。据省、市部门检测认定,兴化农田灌溉水质量和土壤质量达到aa级环境质量指标,地面水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兴化农业始终保持了较好的优势,得到了繁荣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常年产量在110万吨、1.5万吨、3.5万吨,均居全国前列,水产品总量已连续13年居江苏淡水养殖之冠。

提升安远经济,打造边贸重镇


提升安远经济,打造边贸重镇

一、基本情况

安远乡位于宁化县北部46公里处,地处闽赣两省四县八乡的结合部。他东邻建宁县均口镇,南接宁化县河龙、水茜乡,北连建宁客坊、黄埠、伊家乡,西面与江西石城县高田镇和广昌县塘坊乡毗邻。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居全县第一,耕地面积5.3万亩。现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4909人。2003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1390万元,工业产值4800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96.68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万元,引进县外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9元,各项工作综合评比位列全县乡镇第三。

安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粮食、肉猪、仔猪。特产有辣椒、银杏、红菇、魔芋、稻萍鱼等,曾有“鱼米之乡”“宁化粮仓”的美誉。安远是个文明古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墟市,宋称黄土岗,明设巡检司,故有安远司之称,民国时为安远镇。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二纵队曾进驻安远并经硝坊、营上、吴家,向塘坊,西越武夷山进入江西广昌。1933年,澎湃县苏维埃政府从湖村巫坊村迁驻安远里坑,方志敏的胞弟方志纯曾任澎湃县委书记。1934年,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由建宁都上迁驻安远。安远现为我市重点革命老区乡镇。

二、小城镇建设和边贸发展历史和现状

由于安远地理位置特殊,安远的集市贸易远近闻名。明代时集市规模和交易量在汀州府辖区为最。周边县乡远至江西抚州等地人民生活所需的食盐、大米、食糖、布匹等均在安远集散、中转。据传,当时食盐交易量墟日高峰时多达2万担。为保护商贾利益、维护治安,官府历来都屯兵于此。现乡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旧曾是安远司衙和国民党时期乡公所所在地。抗日战争暴发后,内地货源日趋紧缺,南昌与赣东南县商贾纷纷云集此地,安远成为闽、赣、浙、粤四省十多个县的货物集散地,边界贸易空前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安远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边贸优势进一步发挥,1998年,安远被我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边贸重点乡镇。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县委县府实施“农业115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兴工”战略,狠抓工作落实。本届乡党委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农业强乡,科技兴乡,边贸重乡和财政富乡”的奋斗目标,组织实施经济113工程(即“夯实一个农业基础,打好一张边贸牌,做好田间、畜牧养殖和山上开发三篇文章”),壮大安远经济,打造边贸重镇。2003年底集镇个体工商户达到 271户,私营企业5家,从业人员1100余人,注册资金1863万元,年交易额达到3636万元,其中销往江西及周边县乡的建材、家电及生产生活物质达2500万元。

在边界贸易的推动下,安远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集镇承载功能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在水、电、街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完成了集镇建设规划,改造旧房5万平米,新建农民住宅8万平米,开发商铺 500余间。打通了规划的“四纵三横”街道并完成了其中“两纵两横”街道的水泥硬化。铺设排水沟3公里。完成了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工程。安装了街道路灯。修建了2处公厕。实现了程控电话进村入户,开通了小灵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讯号基本覆盖;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新建起3.5万千伏的变电站,保证了生产、生活用电。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后,对生产要素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集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达80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1%,预计到2005年,集镇人口可达1万人。

以上精彩《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内容由我们的范文资讯网演讲稿频道小编整理而成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还没法解决写作需求,可以继续浏览我们为您准备的“水产实习报告”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