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 导航 > 强化县域民营经济管理加快南漳经济发展进程---发展南漳县民营经济之我见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强化县域民营经济管理加快南漳经济发展进程---发展南漳县民营经济之我见。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强化县域民营经济管理加快南漳经济发展进程---发展南漳县民营经济之我见》,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强化县域民营经济管理加快南漳经济发展进程---发展南漳县民营经济之我见
强化县域民营经济管理加快南漳经济发展进程
---发展南漳县民营经济之我见
县域民营经济最初以地摊、作坊形式产生,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目前,县域民营经济是南漳县经济中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增长点。截止2004年底,南漳县共有民营经济户8897个,从业人员24912人,资产12亿元。2004年,南漳县民营经济产值14.6亿元,同比增17%;gdp6.3亿元,占全县gdp的83%,同比增14.1%;提供税收341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4%,同比增9.8%。
近年来,南漳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相对较慢,经济结构层次低,投资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开放程度较低,并且县域民营经济大多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领域,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很少,上规模的企业不多。
一、南漳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具有规模小、定位准、经营灵活、转向方便的优势,而且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改革的锤炼和磨砺,羽翼日渐丰满。但是,由于受体制、经营、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制约,发展步履艰难。
一是发展环境欠佳。主要是法制环境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存在误区和禁区,使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因而对民营经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的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民营企业的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执法部门(包括上级部门)为了某种利益将“执法”变成“执罚”,以各种名目收费;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此外,民营企业审批程序相对外资企业仍很繁琐。硬性环境阻碍了民营经济壮大发展。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各地普遍出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
二是企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融资难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大多数专业银行退出农村,县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县级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县域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这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高达60%的贡献率很不相称。
三是民营经济经营理念不够创新。首先,经营者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县50%的民营经济产业业主的文化程度在初中文化以下。在碰到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侯,要么凭借自己的经验,要么跟别人学,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大多数还处在小农经济的初级阶段。其次,管理模式守旧。80%以上私营业主沿用家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创业之初确实能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亲情代替原则,关系重于事业,个人大于企业,“家企不分”已经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桎梏。在家庭式管理模式下,存在裙带之风,绩效评价不公平,压抑了家庭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有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薄弱,财务状况复杂,账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忧。再次,短期行为严重。大部分民营经济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明显。有的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有的经营思想不端正,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有的偷税、漏税、逃避国家税收。
二、新形势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面对开放的市场规则,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发展南漳县民营经济,应该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扩大民营经济总量),突出“两个重点”(骨干企业、主导产业),推进“三个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抓好“四个结合”(与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市场建设相结合、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优化“五个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全面开展南漳县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积极营造氛围,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以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为突破口,以项目年活动为落脚点,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优化环境,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增强协调服务功能,同时管好市场秩序,净化法制环境。
1、扫除观念上的障碍。放宽项目审批。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的原则,改革现行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经济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权由投资主体自主决定。除国债项目、省市预算内项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项目以及国家限制的项目外,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建方便之门。
2、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实现“无为而治”,优化服务质量,做到“大有作为”。在提供方便、协助立足、促进发展三大方向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抓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使之在项目审批和管理上达到快、好、优,此外,对外来业主子女转户口、入学等开辟方便之门;要坚决整治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乱”现象和不正之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私有产权和发展权,认真查处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举报制度,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法院受理有关的民营企业的案件要采取措施,限时审理结案,不准久拖不决。加大对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的执行力度,不能让一些企业赢了官司、输了钱财。
3、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克服短期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念。
4、建设好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建设工业园区有利于营造一个相对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有利于企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发挥集聚效应,构筑“块状经济”,从而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南漳县共有城南化工园区、城关纺织园区、漳河养殖园区、水镜建材工业园区等6个民营经济园区,园内民营企业家48家。其中,青龙湾工业区已有3个投资过千万的项目申请进入园区,总投资额达6800万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到2.1亿元,可新增税收2000万元;城南化工业园区,以龙蟒南漳公司、高隆磷化工公司等企业为基础,年产值可超过3个亿,利税突破3000万元等等。实践证明,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产生明显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能够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城镇建设的“助推器”。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融资体系。
积极创造条件,及早筹建和完善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对于确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贴息;采取具体措施推进民间贷款担保基金的建立和扩展: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面向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专门银行;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为确保信贷投向对民营经济的有效支持,将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同时制订相关政策给基层银行信用社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政府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民营骨干企业扶植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实行国有、民营企业扶持政策一视同仁。
此外,还可以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手段,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活力。总量不足、发展不够是目前南漳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靠财政收入不可能,靠银行贷款不现实,靠企业自筹不容易。因此,要将经济工作中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移到扩大利用外资,借助外力求发展上来。作为欠发达地区,要牢固树立“县外即外”、“进入本地的企业就是自己的企业”的观点,把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区域合作项目放在首位。
(三)建立创新机制,着力引导民营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
1、着力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第一要素,特别是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不断提高,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经营者、业主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理论,学习政治,学习管理,学习文化知识。要组织业主到高等院校系统地接受现代管理知识教育或参加短期的管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教育和引导民营业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组织他们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
企业经营者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在初次创业中,许多民营企业家凭着胆识和决心,抓住了政策和市场的机会,很快实现了原始积累。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有序,从短缺过渡到过剩,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也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有创业的精神、创新的胆量,还应该具有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具备超前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信息意识等。在二次创业中许多业主的素质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呼唤着“高层职业经理人”出现,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外部形象,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对新科技、新信息反映敏锐。由这类“高层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是民营经济新形势下不断开拓进取的必由之路。
2、着力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采取技术转让、共建实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开发。加强企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民营企业需要可持续发展项目。对于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因而在选择项目时,往往是哪个赚钱干哪个,企业缺少长远规划。而且在一些企业创业初期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了对企业理念的培育和塑造,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措施,不尊重消费者权益,不注重周边人们的生活环境,甚至采取种种违反商业道德和法律的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
3、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家庭式管理的责任制度,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避免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民营企业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从而使民营企业形成一个统一思想灵魂、统一精神支柱的整体,上下一条心共筑企业的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模式需要健全。民营企业大多采取的是粗放经营、家庭作坊式管理模式。由家庭成员担任企业的主要管理工作,靠亲情、人情来维持企业的运营,这在创业初期的优势是明显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也会日益暴露,只用亲人不用能人,亲情大于规章,使企业在小规模、低水平上徘徊,这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用人问题是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职工的敬业精神。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上效果总是不太理想,不是人才不安心,不尽力,就是业主不放心,不放权,人才得不到培养提高,即使是难得人才又留不住。加之,人们就业观念未得到根本转变及民营企业在人才后顾之忧上如养老、住房、医疗等考虑不尽理想等现状,造成了人才难留。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扶持下岗职工转业,引导农村劳力转移,鼓励党政干部转岗,支持复员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动员外出打工人员返乡立业,引进外地人员创办实业等办法壮大人才队伍。
对于家族式管理,我认为,家族式企业与家庭式管理是两个有联系的概念。家族式管理不能否定,特别是小企业,初办的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成本低,没有磨擦,内部信得过,有它的必然性。兄弟姐妹、老婆孩子、七姑八姨当家。家族式管理也有搞得好的。但家族式管理终究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企业大了,最好实行两权分离,过渡到科学管理。业主不妨只当董事长、资本家,掌握大权;而把经理、厂长的职能职务让给经营者、企业家来行使。
总之,政府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宏观引导、监督管理和思想教育、理论培训等,以引导督促民营业主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对民营业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以增强民营业主的社会责任感,在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激发部分有小富即安、急功近利、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小农思想的民营业主进一步创业的壮志和理想。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长沙县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长沙县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全国目前有县级行政区划2861个。县级行政区划涵盖了89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本文章属www.chinamishu.net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积的93%。县域人口9.35亿,为全国总人口的73.3%。2003年全国县域经济的gdp达到了5.4万亿元,占全国gtp总量的56%。县域经济在湖南地位也举足轻重,湖南县域经济拥有全省91.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省82.3%的人口,在gdp和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刻不容缓。
一、长沙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长沙县县域经济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农业在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续增长。工业以园区建设为核心,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2亿元,增加值61.1亿元,工业提供了70%的财政税收,农民收入的70%来自于工业的发展,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全县一半以上的乡镇财政收入、80%以上的乡镇工业产值、40%以上的非农就业劳动力集中于城镇。财政收入1990年首次突破1亿元,2000年达4.68亿元,在此期间财政收入每增加1亿元,平均要花3[本文章属www.chinamishu.net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年多时间。2001年县财政收入5.86亿元,一年时间增加了1.2亿元。2002年财政收入7.53亿元,比上年增加1.7亿元。2003年财政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3亿元。跨入新世纪,长沙县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县gdp125.4亿元,人均gdp1708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湖南省的2.4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85%,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县就业总人数的50%,全县城镇化率已达到3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三届进入全国百强县,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县(市),但是县域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主导产业不突出,恒久竞争优势不强。工业是全县经济的支柱,电子信息产品、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及配件生产是全县工业的主导产业,这三大产业构成了全县工业的主要骨架,是拉动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三架马车。但是这三大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能否经受住入世浪潮的冲击尚未可知。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产值、利税普遍下降,有的汽车配件规模企业目前已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
2、三产业发展滞后,地方收入增长缓慢。2003年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69亿元。仅占gdp125.4亿元的26%,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6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10.86亿元的38%。2004年上半年完成gdp(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6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0%。三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5%,增辐比gdp低10.3个百分点。2004年上半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亿元,仅占同期财政总收入7.2亿元的4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5%,但上[本文章属www.chinamishu.net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划省、市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1.1%、49.8%,县级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上划省、市收入的增长速度,县级可用财力非常有限。
3、乡镇负债较多,发展环境难理顺。截2003年底止,长沙县20个乡镇累计负债已高达9亿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主要障碍,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今年长沙县在湖南省率先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对农业型乡镇产生了较大冲击,一部分乡镇正常运转尚未艰难,不可能进行大的投入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发展离不开建设,大建设大开发必须带来大拆迁,县城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拆迁矛盾多,发展的环境难以理顺。抢修、抢建、抢栽、抢种“四抢”之风盛行,有些拆迁户强揽工程、强销物资、强胁赔偿以致强行阻工,拆迁阻工影响建设项目的开工开建,影响工程进度,拆迁阻工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沙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飞跃,为长沙县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沙县优势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以工业兴县,工业强县,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定位。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要在2020年实现开发区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县域内财政总收入超过50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前50名。围绕这一目标,长沙县“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1、以县城(经开区)为中心,打造工业经济核心圈
长沙县已经制定了以县城(经开区)为中心的200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核心圈的发展规划。首先是做大做强经开区。县城(经开区)自1992年开始建设以来,经过10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县域经济和全县工业的龙头,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46.4亿元,经开区已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全国中西部地区的十六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前3位。要不断壮大开发区,才能加快全县工业发展步伐。开发区的发展要按照县城六十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功能分区要求,引进全新的理念经营开发区,尽快实现多元化融资,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区、机制创新示范区。要做精做强县城六十平方公里经济极核,使之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工业主导产业(先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品、新材料)、龙头企业(远大空调、lg曙光、长丰猎豹、三一重工等)和龙头市场的集聚地。其次以县城(经开区)为中心,承接其工业主导产业的延伸链,在15分钟车程范围内,强化经济板块,淡化行政的区划。实施“飞地工业”战略,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形成城乡组团、功能分区、众星拱月、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工业发展格局,重点建设好榔梨(汽车配件与远大配套的机械制造)、江背(新型建材与汽车配件)、黄花(模具、轻印工业)、安沙(环保工业、民办高校)、金井(铸造、农产品加工、皮革、服装)和黄兴(生物工程、新材料)等工业小区。
2、以农业产业带建设为轴线,培植生态型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人口占全县的80%以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农业产业化在工业化的带动下,重点建设好“三带”、“两业”,以跳马、黄兴、干杉、榔梨、江背、安沙为基地,建设10万亩花木产业带。以春华、路口、高桥、金井、双江、白沙、开慧为基地建设10万亩茶叶产业带。以榔梨、黄兴、干杉、黄花、星沙、春华为基地建设10万亩蔬菜产业带。以江背、路口、双江、白沙、金井、福临、北山、高桥为基地发展畜牧养殖业,以跳马、双江、金井、路口、青山铺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以开慧、跳马、黄兴、高桥为重点发展农家乐旅游休闲业。
3、以市场建设和培育为主导,全面发展第三产业。要加大中南汽车世界、星沙汽配城、湘绣园、茶叶市场、建材市场的开发建设力度,思想龙头市场带动、产业市场配套、集贸市场烘托、优质窗口导向、内外物流贯通的市场体系,力争5年内新增商贸税收5亿元。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化财源税源结构,着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4、以招商引资和扶优扶强为手段,启动新一轮财源建设工程。扶优扶强骨干企业,力争到2017年,三一、长丰、伊莱克斯、远大、玻壳、lg曙光6个企业税收过2亿元,争取达3亿元。培育财源重镇,力争到2020年,星沙、榔梨、暮云、黄花、江背财政收入过亿元,青山铺、高桥、金井、安沙、果园、干杉超过5000万元,其他乡镇过2000万元。争取通过6年时间的培育建设发展,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
5、以除险保安为目标,消除安全隐患,优化发展环境。我县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捞刀河、浏阳河、湘江,6个万亩堤垸(堤长66公里),27个千亩堤垸,4个中型水库,重点是治理中型水库和万亩堤垸。要加宽加高加固堤身,改造涵闸,提升内质,衬砌堤坡,硬化堤面,实现大堤标准化,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
6、以公路建设为重点,改善乡镇发展环境。坚持“突出主干、完善网络、保证畅达、逐年提标”的建设方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公路建设,变政府修路为全民修路。加大对县域公路主干道的投入,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好以县城为核心,以1小时车程为范围,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1小时经济圈。
7、以创建国家生态县城为突破口,加快县城扩容提升步伐。要按照“实力做强、功能做全、规模做大、形象做优”的要求,完成好县城和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修编,要把县城建设成为生态环境美、地方文化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县城星沙已成为“全国生态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今年要确保创建成为“全国园林城市”。要把县城建设成为投资者最满意的地方和最佳人居环境。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4年内基本建成六十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到2020年基本实现50平方公里的城区规模,并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水平城市管理,争创全国文明县城。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要着眼于资源的永续利用,要着眼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要强化政策导向,实行项目引进的环保准入制。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要提高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边远山区的开发,努力实现全县各种类型地区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大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投入,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发挥优势,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近几年,东宁县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源,推进由农业弱县向工贸强县转型升级,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深挖林木、果菜和矿产资源潜力,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壮大劳动密集型、出口创税型特色农业。
(二)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抢抓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契机,贸工结合,扩张进出口加工业,创新经营模式。
(三)依托小城镇优势,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科学确定镇村功能定位,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实施经营城镇战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四大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结合东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关节点,是南资北进承载地、进军俄罗斯市场创业平台的实际,实施“大农业、大加工、大商贸、大旅游”战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打造对俄经贸桥头堡,将东宁建成经济繁荣、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立足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大农业。以俄远东地区市场开发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品种,优化绿色食品种养结构,构筑优质生态农业产业带;整合叫响东宁黑木耳、苹果梨等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尽快把东宁建成中俄沿边县(市)出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
(二)依托境内外资源,发展大加工。以东宁中俄国际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实施“落地生根”工程,建成省级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构建能源、轻纺、木材、食品、建材、机电六大产业集群,力争五年内承载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外向型、创税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50个以上,尽快把东宁建成横跨中俄边境的对俄工业走廊和跨国加工制造基地,推进镇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升级,实现以工哺农。
(三)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发展大商贸。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为带动,完善域内、边境线、境外“三点一线”的国际化市场网络,拓宽对俄贸易和投资合作领域,实现向日韩、欧美等第三国延伸。完善东宁互贸区功能,建成沿边最大的对俄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拓展境外市场,扩大进出口总量和范围,尽快把东宁建成牵动龙江、沟通南北、辐射境外的中俄商品集散中心,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和国外转移。
(四)打造边境旅游精品,发展大旅游。以整合旅游资源为主线,提升东宁旅游业形象和信誉,建设口岸中国风情园,规划洞庭省级地质公园,创建东宁要塞AAAA级景区,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游、生态观光游、爱国教育游、休闲度假游。尽快把东宁建成跨区域红色旅游热线和俄罗斯风情旅游热点,力争五年内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拓展为农村一二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服务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完善富民安民支撑体系,加强重农支农保障建设,构建和谐宜人新农村。
第一,强化政策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5支持特色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完善支持农民创业政策和“抓两头、带中间”强弱村扶持机制,捆绑资金集中向中心镇村投放。按照“提升标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行一村一策、以奖代投,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力争五年内打造十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培育百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建成千户新型农村节能住宅,实现50村屯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第二,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理顺县镇财政体制,建立“超收留用、均衡调剂”的利益分成机制,增强各镇创税增收能力,采取联营建企、土地转租等方式,盘活村集体经济,力争镇、村债务5年内全部化解;推进党政机关和农村教育、医疗改革,创新镇村治理模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扩大到90以上;加快将农村信用社改组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第三,搞好服务引导。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为农民送科技、传信息、帮致富。与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嫁接创建农民培训基地,培育高素质能人大户群体,整合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尊农爱农护农、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

立足特色 挖掘潜力 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增加发展之效,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实施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战略”,带领全县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扬帆破浪,奋勇争先,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20xx年,我们又迎来了国家大幅增加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发展契机,如何把握时机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升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付诸行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人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实际,全面分析,把准经济发展脉

全面认识并深入分析现状和差距,是科学决策,明确思路和制定措施的先决条件。同样,**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着力创造地方经济的独特性,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一)现状和差距。区位上:**位于贵州边缘的黔桂结合部,北联贵新高速公路,南出广西,东接贵州南大门独山县,西靠贵阳后花园惠水县,应该算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区过渡交汇区域,但相对周边一些县(市)来讲,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直接经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运输成本。产业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96%以上,现在的主要产业仍然是农业,而且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抗灾抗风险力弱,农业产业小而零散,没有规模效应。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一产大,二产弱、三产薄的局面。加上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各种制约因素,产业化经营困难重重,很多产品难以突破县内的小市场走入县外省外的大市场,产业发展仍在低水平徘徊。资源上:我县具有较好的气候资源、水电资源和煤炭资源,但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资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导致现有的优势资源难以发挥效用。观念上:干部队伍中开拓意识不强,小成即满,固步自封,瞻前顾后的思想较为普遍,遇事先争不先干,在争论中错失了发展机遇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特点和优势。一是生态气候优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6%以上,山地和丘陵占到土地面积的98%左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对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旅游资源优势。**地处中亚热带喀斯特岩溶地区,境内重峦叠嶂、河谷深切、峰林谷地应有尽有,自然风光优美怡人,有全省唯一的民族乡卡蒲毛南族乡,又有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别近年开发的掌布“救星石景区”和正在修建的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个是旷世天然奇观,一个是顶尖科技基地,均举世无双,是我县两张响亮的旅游王牌。可以说,**的旅游资源兼具了唯一性、奇特性、科考性以及生态的完美性,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条件,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三是煤矿、水利等矿产资源优势。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提供了可观的税收来源,另一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电力和动力支撑,对增加我县的经济总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主抓优势,强化措施,推动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从科学发展观的长远和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很多领域开发的程度不高,正因如此,**未来的发展很有潜力。但潜力不等于实力,优势不等于竞争力,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强化措施,抓住主要难点逐个突破,发挥比较优势凸显效应,汇集小优势变为大优势,实现经济协调快速推进、跨越发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展不够快的根源在于思想不解放,思维不开放,理念不先进,思路不超前,思想观念的落后才是最大的落后和真正的落后。因此,首先要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的保守性,思维成旧,思路局限的状况。打破凡事看上级讲没讲,别人干没干,过去有没有的思想禁锢。不为成绩所累,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干成自有公论。第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把解放思想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做到在困难面前不束手无策,在矛盾面前不畏首畏足,在利益面前不争来争去。以开放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好近期让利和长远受益、直接让利和间接受益,局部让利和全局受益、部门让利和企业受益、政府让利和社会受益的关系。第三是树立科学灵活的用人的导向。破除机械僵化的政绩评价机制,完善干部提拔任免和监督机制,使让干部能上能下,给有创新思想、有奉献精神的干部营造环境,创造平台。大力提升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干部奋发有为,独当一面,勇于负责,敢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冲锋陷阵。从根子上解决求稳怕乱、甘于平庸、不敢超越的保守风气,充分调动干部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第2页

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进而鼓舞人心,凝聚发展合力。

(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多年来,我们地方经济始终难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工业的带动和支撑。可以说,抓好了工业,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就解决了我县产业不平衡的软肋,很多发展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所以,要改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落后面貌,就要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不断推进工业规模发展、上档升级、集约经营。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备足发展后劲。利用好国家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工业产业,为工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同时严格落实县重点工作承包集团责任制,实行定期汇报督查,强化奖惩措施,狠抓跟踪落实,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二是着力使矿产水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电站和合法煤矿的建设,增加税收,同时为工业后续突破发展奠定动力基础。三是发展园区经济,推进产业集聚。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要求建设工业园区,争取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打造了集约发展的高效平台。

(三)坚持抓紧旅游业不放松。旅游业是**经济的一个“亮点”,旅游业也属于“朝阳产业”,虽然前期效应不会很明显,但一旦开始步入正轨,就会呈几何速度地增长,应该作为我县的重点产业来坚持长抓不懈。要凭借我县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和独特魅力,努力将**旅游做成“绝品”,形成贵州南线旅游的热点和重点。一是加快掌布景区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景区级别,扩大影响。二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规划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选址的对外参观旅游设施,争取与射电工程同步建设,及早显示经济拉动效应。三是借助独特的旅游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县城沿河开发力度,积极打造贵州南部旅游休闲娱乐城,串起**旅游景区“链”,促进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四是积极挖掘整理民俗民风精品,提炼包装,抓好景区民族歌舞表演队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五是科学策划,积极筹办各种节会,做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促进招商引资,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六是继续形成强大的旅游宣传、推介攻势,加大力度强化**在综合旅游区的绝对优势,争取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积极借助省、州各项活动开展以及主动与周边省(区)、县(市)重点旅游区合作,联合对外推介,整体营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同时探索与各地旅行社的协作的有效机制,挤入各大旅行社的黄金旅游线。七是积极探索旅游管理新体制,把旅游资源和接待服务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推进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八是结合旅游开发,抓好牙舟陶、刺绣、纺织、花石、克度藤编、玉水毛尖、黄金应子以及其它民族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旅游经济。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争取国家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还是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一是强化“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是硬本事,新上项目是硬政绩”的意识,营造“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和“你投资,我服务”的市场意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狠抓投资环境建设和治理。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区位优势差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硬件不足的弱点,这就需要我们从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上来弥补。要加大治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等行为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特别是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招商部门开展好“一站式”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诉必查,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客商到我县投资发展。凡外来投资项目,只要有利于gdp增长,有利于增加税收,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可以大胆引进。

(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重点实施市场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投资拉动的联动举措。把我县建设成为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农畜产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农业强县。一是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引进、推广适应加工和市场需求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名特优新品种,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典型示范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方面和结合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县引进的“一天锅”肉类加工企业对我县发展规模养殖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做好扶持工作,将其培育本地较具拉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以实现我县畜牧产品转化增值。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稳定的共同利益保障机制。把产、加、销、贸各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农业主导产业系列开发链,在企业、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真正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享机制,建立企业、农户二者牢靠的纽带关系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高效运转。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同时,营造和改善农业产业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开发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满足农业产业结构的投入。

建造楼宇经济开拓发展空间推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镇经济建设成绩斐然,基本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第一,三产业良性发展的合理结构模式。其中,开发已经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2003年全镇开发房产土地总面积1650亩,实现基建总9.8亿元,销售产值22亿元,销售税收1.5亿元。在良好的发展形势中,我镇党委、政府敏锐地洞察到其中存在的隐忧。我镇镇土地总面积是2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产开发的不断升温,单纯的通过土地批租的发展模式势必会面临发展空间日益变小、发展难度日益变大的问题。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如何使土地的使用能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高回报就成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思考的重点所在。

一、居安思危看长远,扩宽思路求发展。

区委杨书记在指导我镇发展时提到“抓住轻轨9号线契机,发展楼宇经济”,这更加强了我镇引入新的土地发展观的决心和信心。

所谓“楼宇经济”是一种以商务楼及功能性板块、区域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招商引资,可以建商场、办公司、搞研发或创办现代服务机构,从而引进税源,体现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一种现代经济形态。据统计,一幢高级商务商贸楼里所创造的效益与城郊7.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商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等。

“楼宇经济”这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无疑正是我镇发展所需要的。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回报率,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土地回报,而且有利于城市化转型、合理的城镇规划和我镇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这种好的、新的发展思路与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哪?

我镇经过深入调研,考察分析,并与有关专家商讨后认为:遵循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是今后我镇壮大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我镇镇要以发展楼宇经济为抓手,积聚发展要素,整合区域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加快构筑我镇经济发展新平台。通过发挥政策和区域优势,把商务楼宇和我镇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载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地,努力创造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就业、政府得税收、环境得改善的多赢局面。

二、合理规划谋全局,大胆实践拓空间。

我镇将“楼宇经济”开发分成三大块: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房地产楼宇开发和商业楼宇经济。

第一,我镇工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其中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了积极效应,工业发展实现了建设、结构、效益的统一。在过去我镇镇实施标准厂房三年贴息、补贴资金10%的基础上,2003年我镇镇党委、政府又迈出大步,以政府参与投资50%的方式投资2亿元建造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通过招商逐步回笼资金,以此来全力促进标准厂房的建造,全镇累计标准厂房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的厂房租赁收入可突破1亿元。同时,镇党委、政府果断地作出了对历年一层陈旧厂房翻建为三层标准厂房工程补贴资金10%的决定,在兴联和朱龙两个村拆除了总面积数超过1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将其全都改建为三层以上的标准新厂房。此举大大地增加了土地的产出率,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效益,到去年底,全镇村级实现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使我镇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昂首阔步地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久富经济开发区是以重点引进和扶持实体型、科技型、规模型私营企业,注重引导商贸型企业向实体型发展的特色私营经济园区。2004年我镇计划投资3亿元在久富经济开发区内,计划建造高标准、高档次的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全力发展工业楼宇经济。与标准厂房相配套今年我镇还要在园区内投资5000万元进行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环境。工业是龙头,工业楼宇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为我镇加快工业化步伐,促进城市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业楼宇经济同样也为土地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长期性的经济回报,为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房地产楼宇开发已经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要继续合理开发利用。今年以轻轨9号线我镇站为核心的北部房产区建设将全面展开,前期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建设工程进行了实质性的启动。以旧城改造为抓手,不断提升第三产业,镇区内三盛房产、豫园二期、银佳房产、明珠苑三期将开发建设。此外,抓住上海市民青睐我镇房产的机遇,多层次高标准建造不同档次的房产以满足需要,2004年争取开发面积在去年8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40万平方米,达到120万平方米。

第三,商业楼宇经济的开发是与前两者密切相关的。遵循整体开发、全面推进的原则,商业楼宇经济的开发是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房地产楼宇开发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于两者的必要的配套建设。我镇镇现在面临这老城区改造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建设14-18层住宅、宾馆、我镇娱乐城,并要加快对我镇医院大楼的建设,使大配套逐步齐全。轻轨9号线我镇站附近的规划建设工作也在进行中,我镇轻轨车站、新加坡维新广场、台湾城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蓝图上两幢30层的高楼直耸入云、气势磅礴,这将成为我镇发展楼宇经济的标志性建筑。对北部房产区水道的疏通、桥梁的扩建、道路的修筑等配套工程建设也将有序展开。

目前,土地开发已成为全国各地经济建设领域的重点项目,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俯拾皆是。我镇镇引入“楼宇经济”这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遵循整体开发,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发展“楼宇经济”,进一步开拓无形有形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档次,扩大经济总量,一定能够实现我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立足特色挖掘潜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立足特色挖掘潜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立足特色挖掘潜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增加发展之效,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实施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战略”,带领全县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扬帆破浪,奋勇争先,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我们又迎来了国家大幅增
加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发展契机,如何把握时机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升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付诸行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人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实际,全面分析,把准经济发展脉
全面认识并深入分析现状和差距,是科学决策,明确思路和制定措施的先决条件。同样,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着力创造地方经济的独特性,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一)现状和差距。区位上:位于贵州边缘的黔桂结合部,北联贵新高速公路,南出广西,东接贵州南大门独山县,西靠贵阳后花园惠水县,应该算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区过渡交汇区域,但相对周边一些县(市)来讲,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直接经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运输成本。产业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96%以上,现在的主要产业仍然是农业,而且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抗灾抗风险力弱,农业产业小而零散,没有规模效应。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一产大,二产弱、三产薄的局面。加上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各种制约因素,产业化经营困难重重,很多产品难以突破县内的小市场走入县外省外的大市场,产业发展仍在低水平徘徊。资源上:我县具有较好的气候资源、水电资源和煤炭资源,但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资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导致现有的优势资源难以发挥效用。观念上:干部队伍中开拓意识不强,小成即满,固步自封,瞻前顾后的思想较为普遍,遇事先争不先干,在争论中错失了发展机遇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特点和优势。一是生态气候优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6%以上,山地和丘陵占到土地面积的98%左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对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旅游资源优势。地处中亚热带喀斯特岩溶地区,境内重峦叠嶂、河谷深切、峰林谷地应有尽有,自然风光优美怡人,有全省唯一的民族乡卡蒲毛南族乡,又有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别近年开发的掌布“救星石景区”和正在修建的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个是旷世天然奇观,一个是顶尖科技基地,均举世无双,是我县两张响亮的旅游王牌。可以说,的旅游资源兼具了唯一性、奇特性、科考性以及生态的完美性,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条件,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三是煤矿、水利等矿产资源优势。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提供了可观的税收来源,另一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电力和动力支撑,对增加我县的经济总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主抓优势,强化措施,推动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从科学发展观的长远和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很多领域开发的程度不高,正因如此,未来的发展很有潜力。但潜力不等于实力,优势不等于竞争力,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强化措施,抓住主要难点逐个突破,发挥比较优势凸显效应,汇集小优势变为大优势,实现经济协调快速推进、跨越发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展不够快的根源在于思想不解放,思维不开放,理念不先进,思路不超前,思想观念的落后才是最大的落后和真正的落后。因此,首先要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的保守性,思维成旧,思路局限的状况。打破凡事看上级讲没讲,别人干没干,过去有没有的思想禁锢。不为成绩所累,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干成自有公论。第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把解放思想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做到在困难面前不束手无策,在矛盾面前不畏首畏足,在利益面前不争来争去。以开放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好近期让利和长远受益、直接让利和间接受益,局部让利和全局受益、部门让利和企业受益、政府让利和社会受益的关系。第三是树立科学灵活的用人的导向。破除机械僵化的政绩评价机制,完善干部提拔任免和监督机制,使让干部能上能下,给有创新思想、有奉献精神的干部营造环境,创造平台。大力提升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干部奋发有为,独当一面,勇于负责,敢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冲锋陷阵。从根子上解决求稳怕乱、甘于平庸、不敢超越的保守风气,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进而鼓舞人心,凝聚发展合力。
(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多年来,我们地方经济始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立足特色挖掘潜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第2页

终难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工业的带动和支撑。可以说,抓好了工业,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就解决了我县产业不平衡的软肋,很多发展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所以,要改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落后面貌,就要坚持工业强
县不动摇,不断推进工业规模发展、上档升级、集约经营。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备足发展后劲。利用好国家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工业产业,为工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同时严格落实县重点工作承包集团责任制,实行定期汇报督查,强化奖惩措施,狠抓跟踪落实,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二是着力使矿产水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电站和合法煤矿的建设,增加税收,同时为工业后续突破发展奠定动力基础。三是发展园区经济,推进产业集聚。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要求建设工业园区,争取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打造了集约发展的高效平台。
(三)坚持抓紧旅游业不放松。旅游业是经济的一个“亮点”,旅游业也属于“朝阳产业”,虽然前期效应不会很明显,但一旦开始步入正轨,就会呈几何速度地增长,应该作为我县的重点产业来坚持长抓不懈。要凭借我县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和独特魅力,努力将旅游做成“绝品”,形成贵州南线旅游的热点和重点。一是加快掌布景区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景区级别,扩大影响。二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规划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选址的对外参观旅游设施,争取与射电工程同步建设,及早显示经济拉动效应。三是借助独特的旅游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县城沿河开发力度,积极打造贵州南部旅游休闲娱乐城,串起旅游景区“链”,促进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四是积极挖掘整理民俗民风精品,提炼包装,抓好景区民族歌舞表演队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五是科学策划,积极筹办各种节会,做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促进招商引资,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六是继续形成强大的旅游宣传、推介攻势,加大力度强化在综合旅游区的绝对优势,争取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积极借助省、州各项活动开展以及主动与周边省(区)、县(市)重点旅游区合作,联合对外推介,整体营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同时探索与各地旅行社的协作的有效机制,挤入各大旅行社的黄金旅游线。七是积极探索旅游管理新体制,把旅游资源和接待服务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推进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八是结合旅游开发,抓好牙舟陶、刺绣、纺织、花石、克度藤编、玉水毛尖、黄金应子以及其它民族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旅游经济。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争取国家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还是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一是强化“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是硬本事,新上项目是硬政绩”的意识,营造“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和“你投资,我服务”的市场意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狠抓投资环境建设和治理。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区位优势差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硬件不足的弱点,这就需要我们从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上来弥补。要加大治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等行为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特别是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招商部门开展好“一站式”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诉必查,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客商到我县投资发展。凡外来投资项目,只要有利于gdp增长,有利于增加税收,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可以大胆引进。
(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重点实施市场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投资拉动的联动举措。把我县建设成为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农畜产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农业强县。一是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引进、推广适应加工和市场需求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名特优新品种,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典型示范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方面和结合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县引进的“一天锅”肉类加工企业对我县发展规模养殖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做好扶持工作,将其培育本地较具拉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以实现我县畜牧产品转化增值。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稳定的共同利益保障机制。把产、加、销、贸各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农业主导产业系列开发链,在企业、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真正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享机制,建立企业、农户二者牢靠的纽带关系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高效运转。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同时,营造和改善农业产业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开发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满足农业产业结构的投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习心得


通过单位集体培训和学习九本相关读本,我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同时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为全国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了解,我觉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超前谋划,先行先试,着力突破体制机制的藩篱,摆脱两个过度依赖的传统发展路径;大力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三促进一保持、双转移战略,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围绕中心工作,特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及时研究解决本地本部门在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力口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

另一方面,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重点是: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产业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包括国内外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省市重点产业的选择与布局、现代科技和技术创新等;我省重点发展产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