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导航 > 《平“语”近人》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平“语”近人》学习心得。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也许"《平“语”近人》学习心得"就是你要找的,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平语近人》学习心得

节目始终贯穿民心两字,各个环节丝丝入扣,通俗易懂。节目在六个环节构成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意识,有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行动,在平语近人中既能学习中华古典,又能了解一些执政理念。

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州市委书记写了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方面讴歌了焦裕禄的公仆情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在十八洞村还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节目中以历史上有名的一钱太守刘宠的一线殚精竭虑,为民造福,呕心沥血,惩恶扬善为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系列重要讲话,采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手法,用形象质朴的古诗文真诚袒露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无限忠于和深切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最高道德标准:热爱人民、为民务实。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要有爱民情怀,向郑板桥、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学习,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实事,解决老百姓的时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爱之切才能做之实,只有想百姓之想,急百姓之急,做百姓之盼,才能与群众成为亲人,才能得民心。

作为一名党员,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学习《平“语”近人》

通过学习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始终贯穿“民心”两字,各个环节丝丝入扣,通俗易懂。学习“平语近人”,既能学习我国的古典文化,又能了解一些执政理念。对于一个驻村干部来说,意义深远。尤其是脱贫攻坚如火如荼的今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爱民情怀尤为重要,既能克服厌战情绪、坚定必胜信念,又能再次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人民日报评论这个节目“耳目一新、意犹未尽”的确如此。再次细读、深入品味。这股精神力量让我激起了更大的动力,更加坚定了麻江县如期国标摘帽的必胜信心。

“第一书记”是一个极具“力量”的称谓,这称谓背后的力量是为责任!这责任是为贤昌镇甲耳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所付出的努力和思考,这责任是为做好甲耳村驻村干部下沉干部精神的表率,这责任是更是“不辞辛苦出山林,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奉献。

2016年2月到贤昌镇甲耳村参加驻村工作,如今已近3个年头,驻村工作是最贴近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个人觉得要在驻村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实。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习近平同志对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严字打头、实字打底,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驻村工作、脱贫攻坚更加要实!要用实际行动改善民生,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解决安全饮水、协调农网改造、申报扶贫项目、督促落实项目、完善基础信息、全面落实“补短板”、推动“产业革命”、推进“厕所革命”、落实“春风行动”、“夏季攻势”、“秋季攻势”……一切的惠民政策,只有大家“实干”,百姓才得“实惠”。

二是诚。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投入最真的情感,“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贫困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做,当成紧急的事情来抓,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认可,才能不断地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和群众以心交心,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才能保持党群、干群的血肉关系。下铁冲组宋大姐,你家的合医卡号给你问好了,已经发卡号给你了;翁通组刘哥,你咨询的砍伐古树(已枯萎、存在安全隐患)的事情已经报给镇里面了,一有消息,就给你回复哈;石板组龙叔叔,你家的猪好些没?已经联系农服中心了,下午他们过来你家看看;大塘组龙大伯,这是您托我买的药,才几十块,钱给你付了……以诚相待、用心用情地去做好一件件小事,就会让群众们不断地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勤。一勤天下无难事。驻村工作需要勤勉,以勤为动力,实干、廉干、加油干,才能在服务贫困群众发展的实践中干出精彩、干出实绩。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接下来的驻村工作中,要坚持不断学习,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坚持有风有雨的常态,风雨无阻的心态以及风雨兼程的状态做好驻村工作,为麻江县如期脱贫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来源:甲耳村第一书记/熊文俊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热播,一经播出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的点点滴滴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这个从梁家河走出来的总书记,和我们其实那么近。

在观看《平语近人》中,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让我记忆很深刻,静心反复观看后,我的内心再次得到升华和洗涤。

该集节目以仁、政为主题,选取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句经典,通过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和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的解读和释义,将总书记仁、政的治国理念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方面深入浅出的呈现出来。

在这些具有很强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讲话当中,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既形象又诙谐,既响亮又带劲,它既接地气,又鼓舞人心。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化改革等,是近年来经常听到的词,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不是一句口号,都是需要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我们党员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神,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早日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接触最多的就是群众,面对群众的问题、困难要认真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群众的处境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在实干中破难题,在攻坚克难中谋发展,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为群众谋取幸福,才能收获广大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从而收获工作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时刻牢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

第一,重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当前,我们正处在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自当深刻理解肩负的时代使命,认真落实务实为民,扎实抓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为群众做实事是我们始终不渝的信念。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要时刻牢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我驻村期间,为了能让共和村早日脱贫,通过我们的努力已有成效。实现通组公路硬化全覆盖、发动群众种植功夫菊、建设功夫菊加工厂、引进马家柚品种、大力发展凤柚种植,形成一条一花一果一旅游的发展思路推动脱贫工作。

第二,兴民德。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兴民德就是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有大德,也有小德,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保持着一颗永远向上、永不满足的心,苦练内省的功夫,勇于改过,见贤思齐,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磨砺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基层驻村干部更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服务农村、服务群众。

第三,得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够赢得民心。要想得民心,就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做到心中思民、行动亲民、执政为民,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我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基层工作,努力提高水平,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为共和村的发展奋斗,砥砺前行,早日同步小康。


【学习心得】《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学习心得】《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期节目的主题为笃行,集中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党员干部做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践行者,力践尚行、敏行、力行,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任务的需求。

尚行------崇尚行动,让笃行内化于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干部要崇尚行动,崇尚实践,敢于到最基层,最艰苦,最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让自己从最艰苦,最复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正所谓温室的花朵是无法正面迎接风雨的洗礼,我们要成长,就需要最坚实的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攀登高峰,而不是醉心于所谓晋升线路图,不择手段往上爬,通过这种方式当上领导干部的大多都是昙花一现的空中楼阁,在面对真正问题的考验时,必然会轰然倒塌。做为科邦中层一员,我们一定要抛弃所谓的身份,必需做到俯下身,沉下心,扎根基层,在基层中蹲好苗,才能厚积薄发。

敏行------明辨善行,让笃行更加的有成效。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方向对了才能决定你走得对不对,方向多了,速度越快,离得远远。广大党员干部要神学理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修养,坚定思想理念,筑牢思想防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慎思明辨,善行至远。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要边学边干边查边改,善于总结,发现规律,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力行------身体力行,把笃行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克服摆在正前方的困难和挑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正如现阶段的科邦,如今正处于股权置换的关键时期,这是两种企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我们必须做取长补短,绝不照搬照抄,身体力行的去体会科邦文化的长处,并将有色文化的长处代入科邦文化中去,取之所长,代之所短,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从而使科邦的文化更加优秀,科邦员工更加自豪,科邦发展更加繁荣。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5篇


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观看《平“语”近人》心得

南岔通信车间——许占福

近日,观看中央频道《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后,感悟颇深。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郑板桥在一幅画竹中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表面咏竹,却暗喻民间疾苦,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群众的事情一点一滴都十分重要,为官者要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始终把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切实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贏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有些事情表面看似乎是小事情,但对群众来说则是天大的事。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困难群众的比例可能不大;但具体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困难就是100%的困难。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更不能忽略了那些所谓的“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只有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基层群众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哪里来?正是从这些为基层服务的小事杂事中来,从这些为群众解忧的点点滴滴中来。因此,对群众的关怀要着眼于平时,帮助要着眼于难处,努力做到关爱群众有真感情、帮难解困有真措施、凝聚人心有真成效。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只有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把解决群众关切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才能贏得民心, 获得肯定。

《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

昨天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中,我们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以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例,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展现出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归根结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相对应的案例是,精准扶贫正在全方位推进,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还增强了澎湃而持久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万变不离其宗,不能忘却优秀传统文化。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带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一言以蔽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从“平‘语’近人”中,我们既要读懂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更要见贤思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平“语”近人》之“报得三春晖”心得体会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孟郊的《游子吟》,每每读到脑子里似乎都有那样强烈的画面感,这首诗把母亲对孩子的那种爱和不舍,还有孩子想要回报母爱的一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节目里听到,当孟郊在50岁时,才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位,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把老母亲接到身边奉养,同样作为人子的我,不禁湿了眼眶。那时大学毕业,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到阿里地区,这个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祖国边陲,说实话来之前满腔的热血,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交通不便、人烟稀少、风俗习惯不同等等一系列的困难,让我的内心起了波澜,这和之前生活的地方完全就是天壤之别,刚来的时候还有一股新奇劲,但是渐渐的日子长了,那种想家的心情就越来越强烈,晚上下班就只有手机作伴,跟父母视屏通话时还必须说一些“报喜不报忧”的话。想想那时的自己,那些心酸的感觉就抑制不住了。

还有,“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这句话对我而言也是充满泪感,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就母亲拉扯我们姐弟二人长大,可以说没有母亲当年的辛劳付出,就没有现在的我。如今我参加工作了,本是可以照顾他们的时候了,但是我却远在万里之外,就像在天边一样,每到过节就只能在网上买点东西寄回去,连最起码的陪伴都做不到,就像杨雨教授说的:“对于们每一位母亲而言,其实儿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儿子挣了多少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可惜如今我的工作地点,怕是连陪伴父母都不可能做到,那将来父母没有我,那又当如何呢?这种感觉说真的很不是滋味。

但王杰教授说:“为人子当尽孝,在家里尽孝,那是小孝、小爱,对他人的关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那是大孝、大爱。”的确,虽然不能在家侍奉父母,但是在阿里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阿里人民群众的幸福出一份力,那也是一份大孝,虽然这份力量很微弱,但是有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离开父母奋斗在阿里这片热土上的干部职工们,那必将会凝聚为一份巨大的能量,照亮阿里美好的明天。

发自内心,推己及人。相信我们在远方工作的时候,只要真心实意的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人,那么我们父母身边定会有像我们一样的人真心真意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那么我有理由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尊老敬老的孝心,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

《平“语”近人》(第五集)心得体会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这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力倡导新时代孝老爱亲的思想观念。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孝老爱亲的、尊老敬老的观念后,感触颇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报得三春晖’的“报”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孝,我们不仅要从物质上孝敬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去孝敬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的去孝敬父母,让父母从心里觉得幸福。孟郊的这首《游子吟》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更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以及在执政中把养老、孝老、敬老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就使“孝”体现为大孝、大爱、大义,为孝道美德注入了丰富内容和新的活力,开辟了新时代孝道观念的新境界。

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里,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支撑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践行新时代的孝道,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从小事做起,让孝老爱亲深厚的道德资源凝聚起人心,让尊老、敬老强大的道德力量构筑起,真正的做到孝老爱亲,从小孝到大孝,从小爱到大爱。

《平“语”近人》学习心得

李政

10月15日固定主题党日这天,党员们一起学习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大家认真观看视频,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节目始终贯穿“民心”两字,各个环节丝丝入扣,通俗易懂。节目在六个环节构成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意识,有“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行动,在“平语近人”中既能学习中华古典,又能了解一些执政理念。

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州市委书记写了“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方面讴歌了焦裕禄的公仆情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在十八洞村还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节目中以历史上有名的“一钱太守”刘宠的一线殚精竭虑,为民造福,呕心沥血,惩恶扬善为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系列重要讲话,采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手法,用形象质朴的古诗文真诚袒露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无限忠于和深切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最高道德标准:热爱人民、为民务实。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要有爱民情怀,向郑板桥、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学习,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实事,解决老百姓的时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爱之切才能做之实,只有想百姓之想,急百姓之急,做百姓之盼,才能与群众成为亲人,才能得民心。

作为一名党员,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学习感悟: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


学习感悟: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办公室为我们提供学习《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平台,感谢办公室领导给我这次展现自我、锻炼口才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了自身许多的不足之处,从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到为家庭、为父母做过什么,再到为国家、为社会付出过什么,我竟张口结舌。人生短短数十载,现已驻足而立年,回首冥思往日事,羞愧难当在眼前。也正是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得以对照整改、终身受益。《平语近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巧妙融入节目,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观看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感受平语近人,从而更好地为民服务,让广大群众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纵观全集,总书记的辩证思维,如爱之不以道,是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让我感悟至深。每一集都采用了记叙文中设问的手法,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做?更加引人深入。下面,我将这一段时间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跟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立德修身、做最好的自己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在平语近人节目中,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微视频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古今中外,无数的伟人、名人都对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李白的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这句话的意思是泥土积累多了可以筑成城墙,美德积累多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就深厚了。贝多芬的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可见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那到底什么是德?怎样做才能视之为有德?通过这次学习、经过反复琢磨,我对德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正是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今后如何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一是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做到爱国,时时处处维护祖国的尊严,这便是德;二是从社会层面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便是德;三是从家庭层面讲,孝敬父母,体贴爱人,关爱子女,撑起家的重任,这便是德;四是从人际交往上讲,宽以待人,以诚相待,诚实守信,这便是德;五是从个人层面上讲,要严于律己,勤于学习,明辨是非,持之以恒,勤于修身,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遵守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工作,这也是德。可能我个人理解的并不全面,但是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咱不敢当,起码做一个高品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塑造家风、做最好的表率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天下之本再国,国之本在家。何为国?国就是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而来的,家风不正何以扬国风?何为家?之前我以为家就是父母、手足,现在我对家的理解是父母、爱人、子女,缺一不可。因为有他们的地方才是家,有他们的地方便是家。有道是:家风纯,则社会正。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家风也是一种无形的标签影响着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构成元素和推动力量。如何塑造良好的家风,亦是我本次学习的收获。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法即我国的宪法,对于家规,我的理解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才能更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孟子主张教育要言传身教。在我之前教学的经历中,我同样秉着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理念,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家风的塑造亦是如此,孝敬长辈,教育孩子懂规矩、明事理,正如歌曲《家和万事兴》中传唱的妻贤夫兴旺,母慈儿孝敬,良好的家风才能营造家和的氛围,只有家庭和睦、和谐,才能家兴、人兴、事业兴。

三、心系天下、做最好的公仆

人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一个人的格局。求学时期,努力学习,将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就是我的格局。教学时期,兢兢业业把我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求他们成为国之栋梁,只盼他们成为一个能够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用之人。现在,我有幸暂时成为了咱们办公室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跟各位领导、同志们一起学习、工作。在办公室领导的教导下,在科室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参加办公室组织的业务大练兵培训和《平语近人》等一系列的学习,我的格局从为自己、为学生,提升到了为人民服务,乃至为全面打造业强民富、美丽幸福新磁县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实现了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转化。往后余生,我坚决为共产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出自己微不足道的乃至终身的力量。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自身德行、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很抱歉占用了大家这么长的宝贵时间,我的汇报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