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人才培养个人总结 > 导航 >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人才培养个人总结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面很很多的事情或者文学作品,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体会。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体育工作室 李 雪

XX年3月走进了广州市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学名教师培养项目第二次集中培训班。本次集中培训将要在东莞市进修学校持续一周的时间,本着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心态开始了每一天的学习。华南师范大学的领导们与班主任给予了我们参训教师较高的期望与要求,不但希望我们在培训中学有所获,也要将所学的感悟用文字形式体现出来。本人觉得这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因为通过这种形式更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观点进行细化、反思。转眼第二次集中培训班已到第二天,也到了梳理这两天学习心得体会的时间。在这里谈谈本人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一、 提高了通识理论知识

本次集中培训的主题是教师的教育基本素养的提升与成长规划的制定。这两天的课程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有序开展的。作为这一期培训班的学员我深知要想成为一位学科名师就要有更深、更高的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学科专业知识。要成为名教师就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例如:教育教学素养在日常工作中要如何的去提升;科研工作要如何的开展;如何认识、剖析、规划自己;如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如何辐射其它教师;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等等。虽然培训内容都是通识理论知识,但对所有学员搭建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上做出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二、精彩互动、共同提高

互动学习在众多培训中是最令专家或组织者忽略的一种培训形式,但在这次的集中培训中却有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堂课是——“世界咖啡:名教师胜任特征分析”这节活动课。之所以称之为活动课是因为种这种课型重视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通过“深度汇谈”产生组织动态性的学习形式,最终得出分析结论。活动课中所有学员共同研讨、深入剖析、通过互补的形式就某个话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呈现的效果非常显著。一个下午的学习让我对名教师的特征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向着这个目标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

三、勤于思考、寻求突破

两天的学习内容想要一下消化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别说还有三天的学习内容。但在课余时间针对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还是必要的。例如:要成为名教师今后的几年发展规划;如何解决自己现在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出现的瓶颈问题等等都是我这几天反复思考的问题。规划不等同于计划,在规划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同时做好每个阶段的计划才是踏实走好每一步的基础。勤于思考、寻求自我突破才是最终目的,我期待着。

四、心有方向,心有力量

电影《死亡诗社》是一部关于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闻名,作为其毕业班的学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学期文学老师john keating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 keating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他的教育宛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留在每个人心里…(参考电影简介)。从这部教育电影赏析中让我感到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每个人的心都有方向,都有力量。作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来讲不能一味的抹杀孩子的内心的需求,尊重学生、尊重孩子、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

体育工作室即将成立了,我很期待,也很向往,这方面的领域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如何打造出一个好的工作室也是我们体育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希望通过三年学习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培训心得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心得

——吕丽萍

2015年7月12日傍晚,我带着沉重的行李、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广州的影星宾馆——"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培养项目的报到点。期待已久的"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培养项目的启动仪式将于第二天(7月13日)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能入选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名教师"培训对象之一,我感到无比荣幸,心情特别高兴,因为在未来的三年,将有省内许多一线的骨干教师与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当然,我们要感谢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学习进步,素质提升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为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正如我们的学员代表游海燕所说的"我们能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一样的工作岗位相聚在‘百千万’这个大家庭里进行为期三年或四年的学习研修,通过层层选拔作为我省中小学高层次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既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是个人不懈努力与奋斗的回报,更是履行教育职责与使命的需要。高速发展的现代物质文明与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化,不断冲击着人类精神世界,影响着人的情感信念与伦理道统,不仅我们的教育面临着非常态的挑战,广大的教育者也经受着道德良心与人性致知的考验。当我们提出,要以勇于变革的精神,走进教育新常态时,意味着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的常态意识,用一种新的常态思维去认识教育的新常态、去适应教育新常态、去创造教育新常态、进而能引领教育新常态。"

在本次培训中有幸让我们听到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在第一批学员的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此次名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通过短暂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到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次集中培训学习体会


xx年7月13日至18日,我参加了xx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次集中培训。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是我收获甚大,体会深刻:

一、荣幸与责任

?p>烫母卟懔斓迹笈嘌祷沟母涸鹑耍鞯厥薪逃涸鹑说攘斓肌⒓伪觯杉源伺嘌迪钅渴嵌嗝吹母叨戎厥樱」叵肫鹞医拥奖蝗胙∥皒x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通知的那一刻,心情是多么的兴奋与激动!毕竟,我是通过了上送材料到县里,到市里初评过关,推荐到省里答辩,专家二评,最后过关才入选的,实在不容易啊!现在,我成为了224位培训对象的其中一员,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情!

通过聆听了华师大吴颖民博士对xx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顶层设计的解读以及广二师古立新处长对xx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项目的解读之后,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责任:通过三年的培养,我要成为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专家型教师。同时,通过教育网站、博客、工作室等方式发挥我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信念与信心

曾几何时, “专家”这一个词,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然而,这几天,我与专家们是如此的靠近,聆听他们精彩的讲座,与他们分享交流教育理念与主张,还与他们拍照合影!还有,当上一批的百千万学员代表们上台发言、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也很有专家的风范!我似乎看到了三年后的自己!当然,我也深深地明白要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论年龄,我尚轻;论资历,我更是甚浅;论才能,我又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反而,英语口语水平落后,文章写作功底薄弱,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些都是我自身的缺点!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对项目组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成长也充满了信心!从培训方案看,项目组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的组织机构,严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教学设施,优质的国内外交流学习资源,还有各种有力的后勤保障!从培训管理看,实施的是“双导师制度”——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双班主任”制度——教学班主任和行政班主任;从培训模式和方法看,采用“5结合5阶段”的模式——理论研修,岗位行动研究,国际视野,示范引领,课题研究。此外,项目组还设立了中期和终期考核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培养对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考核,也为培养对象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证。这一切一切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所以,从现在起,我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付之于行动,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 感激与感谢

最后,感激各位专家不辞劳苦,远道而来,精心准备,为我们送上了精彩报告与点评!感激两位班主任和后勤服务队伍的辛勤劳动与贴心服务!感谢与我一起学习的同伴们,你们的激情、学习的热情带动了我!我相信在资深的专家导师引领,在导师、团队协作下,我们定能在教育届里成长,成名!

新一轮百千万名教师学习心得


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上海学习有感

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工程高文班 江海燕

10月金秋,乘着清凉的西风,我们来到上海,开启了为期四天的学习之旅。四天中,我们走过了四所学校,观摩了五节课例,聆听了五个讲座。时间安排紧凑,内容安排丰富,我们的收获也是很大的。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什么都走在全国的最前面,教育也不例外。教学设施的先进与完备,教学楼的高大和宽敞,课程设置的全面多样化,教师队伍的高学历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优秀都让我们感触良多。最大的感受是:不管时代怎么变,不管教学的设备多先进,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教师的素质决定课堂的质量

就我听到的两节语文课来谈谈我的感受。在上海市市西中学听的是高一的语文课——加拿大作家里柯克的散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非常享受!老师很年轻,该是三十出头,柔美的外表,柔美的声音,观之可亲,听之可醉。没有用多媒体,整节课除了中间五分钟左右的学生研讨,其他时间都是老师在问与学生在答,可是正是这问与答将课堂由波澜不惊推向暗潮涌动,也正是在一个问题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引出一个问题的问与答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隐藏在幽默语言、平凡琐事与生活细节的描写中作者的用意与情感逐渐显示出来。温婉灵秀的小女子深藏驾驭课堂的超能力和对文本理解的大智慧。真让人喜欢!

在上海进才中学听的是一节高三的语文课《荷花淀》。起初,以为是高二的学生,看了课表才知是高三,不禁感叹:上海的教育真是宽松。这节课是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整节课围绕"从作者视角,分析战争中的女性形象"展开探究。老师选取文中片段,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分析形象,发表见解。不紧不慢的节奏,渐入佳境的分析,独到深入的解读,将听课者带入一个唯美的意境,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这样的课在广东是不敢放在高三上的,因为我们得抓紧时间进行专题复习。在这里,我们感觉不到高考的紧迫感,但这宽松的课时安排的背后是每节课上能力的落实。

这两节课共同点都是老师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视野广阔的教学理念,走在全国最前沿的教学组织形式决定了他们的教学可以不急不徐,同时又能保证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中得到各种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形成。

现在很多老师非常依赖多媒体,凡公开课或者竞赛课必将课件做得精美绝伦,算好每一分钟,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把一节课完成得像一件完美无瑕的作品。美则美矣,可是,那只是表面的华丽,只能满足视觉一时的享受,很快就会被人忘记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真正能够让学生产生智慧,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不能被预设、是因学生的表现而临场生成的师生的智慧。课的精彩,是由老师的素质决定的!

教师的学科素养决定了课程的精彩

在参观学校和聆听讲座时同样震撼的还是来自上海的教师。

在市西中学的林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学校的一些设施设备和课室。让人震惊的是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和思维广场。林校长说,他们的实验室是舍得投入的,只要是学科觉得需要,他们就为这个学科配实验室,学校所有学科只有英语没有实验室,其他都有,可以满足喜欢天文观察的,汽车飞机模型拼装的,太阳能采集,水质检测,F1赛车,机器人制作,音乐制作。单单是音乐电子合成设备就投入了200多万,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些学生自己创作音乐的需要!林校长说,正是有了这些实验室,逼着老师们要开设拓展性和研究性课程,他还说,现在的老师不应该只满足于站稳讲台,还应该错位发展,找到自己感兴趣又有特长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的方向去开发课程,这才是能够拿出来与别人竞争的东西。

学校的思维广场也是让人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半开放的空间,放置有书,书柜,很舒服的座椅,是供学生上基础性课程用的。学生每周都有那么几节课在这里上,自由讨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彻底放松,更容易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思维在相互的碰撞中得到发展。

因人而设课。教师在自己学科领域进行探索,开发出拓展性课程,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发展了自己的专业。在听讲座的时候,这种感受更深了。

上海进才中学的教科研主任的报告:《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建设》。边听边深感震撼和惭愧,正如黄牧航副院长在小结中所说的那样,进才中学的课程有三大特点:内容丰富全方位,设计高端又大气,课程渗透力很强。学校与学校的竞争,就是课程的竞争。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体现的是对教育功能和目标的理解,是办学的理念。进才中学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的机会,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他们的目标是培养有着"公民意识,领导才能,比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谦谦君子和大家闺秀。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引之下,他们的课程围绕"科学、艺术、人文三大核心素养"分为基础、拓展、研究三大类。如此庞大的课程体系,足以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设置的所有课程都紧紧围绕办学理念,也充分体现办学理念,自然能够真正做到培养出有公民意识、领导才能、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谦谦君子、大家闺秀,这一点我们已经从上午所听的课中得到管窥。课程的开发,将是未来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未来教师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在课程开发能力上的竞争。

建平中学的陆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建平中学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基础,又有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学校是上海市第一批市重点,在社会上享有盛誉。这跟学校的办学理念分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但这种个性不与社会发展相抵触。办学模式是:"规范加选择,合格加特长。"育人目标是:"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看这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真是感觉上海不愧是国际化大都市!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个体的发展,还关注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融合;不是去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品质,素养和气质,关注的是求实和执着的精神,仁爱平等的思想,担当和创造的品质,这样的理念下设计的课程必定是多元丰富的!单单特色德育课程就有南京行,国庆通宵,职业生涯规划,感动建平和4s课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学上课程更多,分层次,学分制,走班制,选考制,拓展课程分为八大领悟130多个,只要你想学,学校就为你开设!身为建平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身为建平中学的老师也是幸福的!他们有针对不同教师设计的课程,从不去挖别的学校的优秀教师,因为他们可以自己培养!

课堂上体现的是教师专业的精深,教学技能的娴熟;课程体现的是一个教师学科的素养,在学科上的心思和成就。课程很重要,可是如果没有开发出课程的人,没有可以来教授这门课程的人,任是你将课程建构得如何高大上,也是如无米之炊,难以饱腹。所以,教师才是课程设置最重要的资源!

感慨上海教师的能力之高,感慨上海教师的钻研精神!但是,最让人感慨的是学校领导的"教师观".因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将教师放在第一位,关注教师个人的发展,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的基础上的。李希贵提出"学生第二"的观点,引来许多人的非议,认为学校应该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把教师功能和责任无限扩大,也是对教师提出不仅人性的苛刻要求。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服务,认为教师就应该无私付出,从而只是对学校硬件进行,只把目光集中的学生的身上,就看不到教师的需求,看不到教师的潜能,又怎么能激发起教师的热情,怎么能够激发教师的兴趣,激发他创造的欲望,从而使教师获得一种成就感,在教师这个职业上乐此不疲呢?建平中学一个数学特级教师在给我们作报告时,讲述自己研究的"高中数学智能诊断系统的创建"课题研究的起因,过程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果。我被他的探索精神和执着所打动,看题目就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研究的课题,有人说美国人需要20年才能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这位余老师说希望能用十年研究好。愿意拿十年来研究一个项目的人有多少?这就是真正做学问,真正把事业当作兴趣和爱好来做的人!没有学校背后的支持,能有这个项目,能有这个项目的成果,能有因为这个项目而享受到教研快乐的余老师和他的团队你吗?

教师,才是学校最为重要的资源!这个资源怎么利用,足见领导者的眼光,也决定学校的发展。

“深入改作风,践行百千万”学习心得


“深入改作风,践行百千万”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为人师表,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学习后我有了这样的几点体会,这几点也是我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第一、我认为我们必须要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去面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改掉以前懒散、吊以轻心、得过且过的心态,要时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循教育规律,来实施教育教学。

第二、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等状况,言行谨慎,在课堂或公共场所不传播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建康成长的言论或观点。

第三,有工作责任心,安于本职工作,重视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有进取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以教为业。

第四,心态平和,在单位,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积极而且高质量完成份内份外的工作,积极调整心态。

第五,要自信、自爱、自尊。自信的教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一个自信的教师能教给学生去挑战更多的“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自爱的教师对生活充满热情,得体的衣着、温暖的笑容、文雅的谈吐、对周围人的关心、对工作的投入都是最能给学生以模仿的榜样、都是最能感染影响学生的活教材;自尊的教师从不贬低自己的职业,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会一味地抱怨,而应廉洁从教,维护自身。

第六,要真正地热爱自己的学生,充分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感受和发展,关心我们的教育会给学生的未来带去些什么。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差生和后进生。作为一个好教师至少要教会学生三样东西:开发自己能力的本领、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总之,经过这次学习,我不要求自己达到焕然一新的程度,但最起码要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去面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岗位上,时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这样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教育事业。而且我会把这次学习作为自己提高更新的契机,加强学习,认真查摆,努力提高,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一个新突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