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 导航 >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读书心得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读书心得。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读书心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俗语说:树大自然直。其实,很多“树”长大后并不直。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身为家长,面对着我天真活泼的小孩,更是体会到良好习惯的从小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深远影响。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感觉受益匪浅,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对具有教师和家长两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导意义。

很多教师和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压得笔管条直,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有“老猫不在,耗子造反”的劲头,让人伤透脑筋。关鸿羽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训练法为主,其它多种方法为辅”的策略。他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读到这,我不禁脸发烧了。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恒了呢?有没有时时抓、日日抓、周周抓、月月抓”呢?的确,当我在埋怨学生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作为引导者的自己也应负有缺乏耐性的责任呢!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抓好这项工作,做什么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指日可待了。在这里,关教授还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训练要严之又严,训练要激发兴趣,结合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还要分清层次循序渐进。让孩子明确每一项具体要求,并进行具体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强调已形成的良好行为,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习惯差的孩子的确非常令人讨厌,其实,并不是这些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有客观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差、社会环境的不良等。作为家长和教师,更不应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习惯差的孩子自觉性较差,自控力弱,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有的家长遇到一点挫折时,觉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责任丢给老师,扔下“老师,我管不了,这娃儿太调皮了。交给你我放心。”这两句话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挥舞拳头,给孩子一顿饱打;有的教师在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却毫无用处,于是失去耐性,对孩子冷嘲热讽。这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产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针对这种现状,关教授一再强调培养孩子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用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尊重去对待他们,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自愿接受。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总之,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受益一辈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一辈子受其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感想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严谨的生活习惯.据说,他每天散步要经过镇上的喷泉,而每次他经过喷泉的时候,时间肯定指向上午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作风正是哲学家严密思维的根源.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个小朋友叫阳阳,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阳阳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阳阳非常宠爱.他们对阳阳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当阳阳进入幼儿园时,还不会独自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睡觉……阳阳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学到良好的自理习惯……这时候,阳阳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阳阳接到家中,对阳阳进行生活习惯的训练.
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父母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然”,收到相当的效果.
什么是“习惯成自然”呢?
叶圣陶是这样解释的:“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道:“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在回忆父亲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可父亲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精神不得安宁,每个错误都必须纠正.他对我无意中犯的错误,第一次是警告,是一声尖锐而响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马上纠正,他会严厉地训斥我一顿,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个能干的人,可是他们到后来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得不到严格纪律的约束.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是这种严厉的纪律训练.”父亲严格的训练,终于使维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成为誉满全球的科学巨人.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
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
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下表是一些儿童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年龄2岁3岁3岁半4岁4岁半5岁5岁半6岁习惯计数能力规则意识观察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生活观念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要使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
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驱使,而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对于父母来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有时候就算没有外部条件,习惯行为也同样可以做出.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这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
那么,什么是坏习惯呢?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什么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工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起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例如,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时,可结合孩子兴趣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三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家长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另一位家长的做法更有意思.他的孩子看书写字的习惯非常不好,经常是眼睛离书本非常近.他担心孩子会患上近视,非常苦恼.后来,他去咨询一位教育专家.教育专家问这位家长,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好恶.这时,他想起孩子对大葱的气味非常敏感.于是,教育专家指导家长把大葱的液汁涂在桌面上,并告诉这位家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看书写字的好习惯.这位家长将信将疑,但还是按教育专家的意思去做了.果然,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原来,孩子在写字的时候,一旦头低得接近桌面,他的眼睛就受不了大葱的刺激而流泪,从而不得不抬起头.久而久之,孩子真的纠正了坏习惯.
什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噗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对于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保尔听后,马上将口中正抽着的烟卷拿下来揉碎,说:“从今天以后,我绝不再抽烟.”从此,保尔戒掉了几乎是从儿童时代就养成的抽烟习惯.
坏习惯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心不大,毅力不强.富兰克林说:“习惯就利用轻忽,嗜好有时比理由还强硬.”对于抽烟这个坏习惯,不少烟民都想改,但为什么有的改掉了,有的改不掉?关键是不仅要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而且要痛下决心去改.这样,诸如吸烟,酗酒,随地吐痰等不好的习惯,都是可以改掉的.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说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
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
这种方法是教育学上所说的“厌恶法”,这种厌恶法不仅可以纠正孩子在行为上的习惯,而且对纠正孩子某些心理上的坏习惯也有较好的作用.
当然,纠正孩子不良的习惯不仅需要行为的弱化,还需要大人们配合做一些思想工作,如心理辅导和正向诱导,各种方法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坏习惯是可以消除的.
五,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有毅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确实如此,如果孩子养成了一种坏习惯,他将一辈子受这种坏习惯的折磨.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却比21天要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
事实上,在纠正孩子坏习惯时,父母应该直接提出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并以此触动孩子的心灵,这样纠正起来相对容易得多.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的情节:有一次,保尔参加青年团员们的争论:人能不能克服已养成的习惯,如吸烟?保尔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当时有位青年嘲笑说:“保尔就会说漂亮话……问他自己抽不抽烟?抽的.他知不知道吸烟没有好处?知道的.可是戒掉呢———又戒不掉.”
第二天,当他将手伸进口袋时,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非常高兴,不一会儿,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兴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多拿一些.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所以,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呢?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学习养成习惯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养成习惯教育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是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了县组织的“养成习惯教育”后,我心颇动,久久不能平静,乱谈几句心得体会,请同流指导……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方案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学生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提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一些家长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教师找家长理论时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它分为动作型习惯、智慧型习惯和思维型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讲求科学。要有针对性地注重个体差异,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一个一个地来,在一个时期可以培养一方面,如一年两年,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一个月两个月,重点培养一个习惯,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讲点道理。由自己的人生体验给孩子讲道理,以大组、小组的讨论方式探究式学习,围绕习惯做主题。

三是榜样示范。可以给孩子找优秀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更好地利于习惯的形成。我们现在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四是加强教师身教。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是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

六是加强检查评比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七是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八是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范文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用心读了而且做了摘抄。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的、和青年学者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看后,我觉得不仅对于一个教师而且对于一个家长都是非常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本书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理念,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并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获得的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

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教育反思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反思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反思
前几天检查学生们的手指甲,轮到彬彬时,他一边双手握拳,试图把手指藏起来,一边说:“爸爸不在家,没有指甲剪。”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把双手展开:又是十只藏满污垢的长指甲。当时我没说什么,而是递给他指甲剪,让他自己剪指甲。
其后几天,我留心观察彬彬的双手,情况尚可。
另外, 彬彬的坐、站、行姿都极其不雅,坐时经常不自觉地双脚竖起在椅子上,站时双手塞进衣服里(从衣服底部),行走时双肩乱摇,为此好几次试图纠正他这种极其不雅的行为习惯。但都不见明显改善。而且他做操时的动作也“怪模怪样”。我原以为是他不认真做操所至,仔细观察后发现也许不是这样,于是我找教体育的黄老师咨询,黄老师说小贾的肌体协调能力很差。所以是否应该这么说: 彬彬的坐、站、行姿是习惯养成的问题,但他做操时动作的“怪模怪样”却是本身的身体条件所造成的。
这段时间继续延续前期的教育方法。平时多留意其言行,多提醒。但经提醒后只维持一分几秒,当我转身的时候,他又再“我行我素”。
如何能帮助彬彬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不断思考着……

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篇一: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

篇一: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学习

《2015年张局长在全县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大讲堂的讲话内容》心得体会

王文科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

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的。有关资料表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

少要一个月左右,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越牢。因此,学校每学期制订

训练重点,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良好习惯,并进行监督检查。例如,通过每天的早读培养学

生早起的习惯;课间操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和认真做事的习惯;学校任何一项考试不允许

学生作弊,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要求学生准时参加,培养学生

守时的习惯等。各班定期召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对发生在班级的不良习惯的典型

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剖析,使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知行得到统一,使养成教

育落到实处。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资本,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使学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风、学风明显好转。现在学校到处是一片洁净,关心集体、

助人为乐等好事层出不穷;校园内主动捡垃圾的学生多了;见面主动跟教职工行礼问候多了;

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互相谦让的多了;课间追逐打闹现象不见了,学生中说脏话、骂人现象

少了,文明用语多了;早、晚课余时间贪玩学生少了,爱读书的学生多了。校园里处处呈现

出团结、文明、勤奋、进取的好氛围。愿习惯养成教育在移通学院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

结果。

文明习惯,重在养

成。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学会

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一是要进一步突出

做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及良好的

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

式,提高学生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二是要突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培养学生集

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习惯;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阅读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

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

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要突出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饮食起

居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原因在于,集小善则为大善,集小恶则成大

恶。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往往是从小事做起的。

篇二:如何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

行为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

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

家庭教育中更应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实行养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在控制孩子少看

电视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时候让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觉

得有负疚感;但平时我从不看电视,家里其他人也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

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2、在做家务中学会

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进一步孩子就退一步,

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设计了一个行为习惯奖励卡,学生每独立完成一件

事,就得到一朵红花,集够10个可以换我的奖品。

3、在阅读中学会求

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用读唐诗哄她睡觉,到

子女能独立阅读,他们

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 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

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

4、在讲礼貌中学会

做人。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在人际交往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跟父母、邻居打招呼起,

到坐公交车给别人让座等等。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要及时肯定,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

如何与人交往,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会。

5、注重亲子沟通。

每次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父母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发生什么事情

都会和父母说一说。不过当孩子和你交流时,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这样你就堵

塞了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适当的时机。

6、家长的情绪很重

要。孩子受了伤,家长对待伤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伤害的态度,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孩

子也会很紧张。家长心态平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深入学习如何教

育孩子,越觉得做家长真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

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所有的家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把教育孩子变成一

件轻松愉快的事。

2013年5月28日

篇三: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得体会1

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影响学生行为习惯

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内在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外在的因素:来自家庭的,

来自社会的,来自学校教育的。因此,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

社会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

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

对学生已养成或基

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给予科学的正强化或间隔式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一旦有好的行为表现,教

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教师

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简单、易行的活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如开展:上好每一

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个缺点,

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会一样本领等。只要学生克服了一个缺点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就给

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同时还要对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的矛盾,采取间隔

式强化教育方式,即先间隔一周进行总结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再间隔半个月、继而间隔一

个月、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总结表扬。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大家

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达到“稳定——不稳定——稳定”。 重点突破,化难为

易。学生较难养成的习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道德认识、评价和判断能力较低,因而对

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为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自己

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文明班集体评选条标

准,帮助学生确定小目标。如课堂常规小目标、学习习惯小目标、卫生习惯小目标等。小目

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如班内每天可设1——2名小检查员(学生轮流担当),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次日

晨会时间宣读,对好的做法表扬,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

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

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

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

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

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

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利用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的小故事,提高学生评、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下午预备铃后的时间,

组织学生轮流讲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等内容的寓言、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了故事后,谈体

会、提问题、谈看法,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学生评、判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不管做什么事,

都要认真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遇事要动脑,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3)通过不同形式

的暗示来教育学生,或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维、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

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来难以克服的坏毛病。 如:抄录格言、警句,

自勉共勉。班级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每期黑板报设一个栏目写名人名言、警句等,借此暗

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通过自我暗示提高

学生生活的效率。如开展“学习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动。“生活高效日”,就是这一天,

学生从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吃饭、戴红领巾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称为“生

活高效”,否则是非高效。此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快节奏的能力,学生的

生活自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自我暗示,教

育学生自尊、自爱。为了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减少受批评的次数,学校

可开展“无批评日”活动,这一天,在学校任何教师都不得批评学生,学生之间也不得互相

批评。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经常

受到批评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文明行为习

惯养成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学

生,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的重任,为

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四: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心得体会 microsoft word 文档

培养

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一、专心听别人讲

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

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

对于一年级学生,

可以先从教给听的方法入手。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

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

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听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

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请您把***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

信号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 “会听”的目

标。

二、培养的过程方

式可以按“认知指导”、“行为演练”、“榜样示范”、“情感体验” 的步骤进行课堂常规训练。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如:

“定睛看,侧耳听”;“小耳朵,听仔细”。对他们进行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去朝着我

期望的方向去努力。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让学生模仿。可

以用设立“声音洪亮小标兵”、“团结协作小奖杯”、“课堂交往小专家”。

三、对学生专心听

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

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

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

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

听讲的兴奋点。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

状态。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培养倾听的习惯心得体会

祥和小学 黄雪文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听”、“说”来完成的。良好的听说习惯可

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有效的互动,并保证他们从这种互动中获益。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

样的情况:上课时教师说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纷纷举手,高叫“我来、我来”,没叫

到发言的同学,就很沮丧地放下手,根本不听同伴在说什么,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

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错了,错了??”有些同学当他们回答了某一问题,

得到老师的奖励以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当老师讲得

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

班级出现了这样的

问题以后我就在班会课或活动课上,我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倾听是对说话人的尊重,是有礼

貌的表现,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如果没有倾听

的好习惯,我们就不能吸收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就不能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灵活。

这样,常常讲这些对他们来说比较理论的东西,讲过好几遍也没什么改观。

于是,采用“角色

转换法”来教育学生认真倾听。一次晨会课上,我以“理想”为主题,让学生谈谈长大了想

做什么。此时的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发言。但一位学生站起来

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依旧举手,而且举得很高,眼睛注视着我,希望我叫他,这时的他们

已经无心去听发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于是,我叫了一位学生——※※※,问:“你听到刚才那

位小朋友说的是什么吗?”“没有。”“你想让全班小朋友都知道你的理想吗?”“想!”“如果

你在告诉大家你的理想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不听你说,你会有什么感受?”“嗯,嗯,我会

不开心。”“那你没听刚才的小朋友说,她也会不开心的呀!”他边笑,边点了点头。抓住这个

机会,我就教育学生:自己讲话的时候希望其他小朋友能认真听,那么别人讲的时候自己也

要认真倾听,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美德,说明你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想让孩子养成良好

的倾听习惯,我用转述的方法进行训练,效果很好。“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听老师讲课要

用心,二是专心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所以在本学期一个多月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转述

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或我的一两句话。这样,转述别人的观点,一方面能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

另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听课的专心程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老师的及时鼓励和

评价也是保证孩子们倾听的好方法。小学生的情绪色彩很浓,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常由

于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这时,我就马上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或回

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瞧,xxx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xxx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

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xxx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

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这一点本人深受体会。

黄雪文 2010-5-17

篇五: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培养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周志红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

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

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

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

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

看电视,一心二用;

2、没有养成记事本

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

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

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

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

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

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要培养孩子

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

篇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得体会1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内在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外在的因素: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学校教育的。因此,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

对学生已养成或基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给予科学的正强化或间隔式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一旦有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简单、易行的活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个缺点,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会一样本领等。只要学生克服了一个缺点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就给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同时还要对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的矛盾,采取间隔式强化教育方式,即先间隔一周进行总结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再间隔半个月、继而间隔一个月、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总结表扬。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大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达到“稳定——不稳定——稳定”。 重点突破,化难为易。学生较难养成的习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道德认识、评价和判断能力较低,因而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为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文明班集体评选条标准,帮助学生确定小目标。如课堂常规小目标、学习习惯小目标、卫生习惯小目标等。小目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班内每天可设1——2名小检查员(学生轮流担当),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次日晨会时间宣读,对好的做法表扬,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利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故事,提高学生评、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下午预备铃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讲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等内容的寓言、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了故事后,谈体会、提问题、谈看法,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学生评、判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遇事要动脑,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3)通过不同形式的暗示来教育学生,或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维、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来难以克服的坏毛病。 如:抄录格言、警句,自勉共勉。班级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每期黑板报设一个栏目写名人名言、警句等,借此暗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通过自我暗示提高学生生活的效率。如开展“学习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动。“生活高效日”,就是这一天,学生从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吃饭、戴红领巾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称为“生活高效”,否则是非高效。此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快节奏的能力,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自我暗示,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为了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减少受批评的次数,学校

可开展“无批评日”活动,这一天,在学校任何教师都不得批评学生,学生之间也不得互相批评。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的重任,为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课后感慨颇多。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

一、 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二、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

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习惯是一种定型行为,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勇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将来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当女儿上一年级时,我总就得这段时间应该是培养她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上学后,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业并要求做完后一定要查看,并钻∶复习和预习。我总觉得如果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她就不会就得学习有什么困难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刚开始,我女儿动作非常慢,写字慢,做题目慢,一个字写了擦,擦了写。一篇课文没几个,生字,可她却要写上半个小是,甚至一个小时。有一次语文测验考了55分,后来老师打电话来说我女儿不是不会做,而是动作慢,来不及做,叫家长在家里多锻炼她。于是,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我在她写字台上放了个闹钟,让她有时间观念,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女儿写字的速度明显加快,回家作业的质量也很好,女儿也有了自信心。我还帮她买了一些课外作业,让她利用双休日在家多练习,钻∶以后我像老师一样用红笔帮她批改,并写上分数,错的帮她讲解,直到她弄懂为止。从一年级到

现在五年级快毕业了,一直保持这种习惯。我想小学这些知识都是基础,不外乎就是多做题。题目类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试恳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