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驻村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 导航 > 优秀范文:挂职驻村的感想

驻村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优秀范文:挂职驻村的感想。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优秀范文:挂职驻村的感想。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挂职驻村的感想》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我是学工程的,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的关系也不大,平时除了听同事、朋友说些农村见闻,对“三农”工作没怎么了解。前几年看到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信中说“农村真穷,真苦,真危险”,倒是想了解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1996年,我和团县委的同志一同在乍洋乡水碓村“奔小康”,对“三农”工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今年,市里决定在全市抽调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又被抽调到城郊乡梨坑村挂职,让我有更好的机会了解“三农”工作。
我挂职的村是城郊乡梨坑村,位于特哈县西北部,北与浙江泰顺交界,是个十分偏远的山村。通过一段时间在,与农民直接接触后,我对“三农”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有感触。
让农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农业
虽然我县近年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人口和经济的来说,应该说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县。发展好农业带头占全县人口80%的农民的富裕。从全国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对特哈来说更是如此。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是国计民生稳定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要面对诸多风险的产业,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还要面对市场风险,而且由于生产周期长,面对的市场风险远比工业产品要高得多。谈起农业,大部分农民显得无奈。我县是个山区县,从农业的比较优势来说,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我们是劣势,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我们大力发展的药材、茶叶等。发展的方向应该说没错,但农民说起来,大部分叹道“赚不了多少钱”。几个农民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犁田要260元,稻种要30元,一年施的肥料要150元,农药30元,除草剂10元,一般收割7-9担稻谷,按现在的市场价是每担103元,平均来说共800多元,一亩赚300多元。但这当中还没计上人工费用,由于难以实现机械作业,耕田、插秧、割稻、拔草费的工很多,如果用雇工的方式,一天每人35元,更赚不了什么钱。所以现在农村一般用类似合作社的形式,互相帮工。即使如此,一年自己投入的工也要100天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一天仅3 元。茶叶,一亩一年农药、肥料要240元(按现在农民常用的农药、化肥),首春茶一般可以摘10斤茶青,一斤10元,二春茶摘30斤,一斤3-4元,三春茶摘40斤,一斤3-4元。如果一家的茶园面积不大,一般可以自己采摘,如果要雇人采摘,一般摘一斤茶青工钱7-9角。如果不雇工,总的来算,一亩茶园一年也仅赚80元,还不算自己花的工。药材以太子参为例,一亩种要100元,农药、肥料40元,一般挖1担,以现在的市场价600元/担,一亩赚460元。这当中所花的人工都是自己的。如果雇人挖太子参,一般一天35元,而太子参从挖地到挖太子参都十分费工,只亏不赚。从当前农村的这三种主要产业来看,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的农业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事实上这几个产业如果超出自家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要雇工的话,却是规模越大越亏。也就是说从直观的理解,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是处于劣势。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投入劳力赚取的利润(一天3-4元)与雇工工钱(一天35元)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能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的效益太低了。
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只能是走乍洋有机茶叶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但是没有龙头企业,农民自身如何发展这种高效农业?而情况就是由于这些有机、绿色食品农产品要求较高,品牌树立不易,这些企业不会贸然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其实很多农村的农民也盼望着能发展订单农业,但是却很难很难。虽然难,这却是特哈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特哈农业的出路。
从梨坑村的农业来看,效益不高,但是抛荒地与外出人口并不成比例,大部分农民在农忙时会回到村里种上粮食。之所以放不下这低效的农业,农民们谈起了外出打工的艰辛。由于所受教育不高,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劳动技能,只能是到建筑工地打打小工、踩三轮车,收入来源不稳定,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也为我们服务农民指出了方向。
看似矛盾的农民
在村里与农民接触久了,深感农民纯朴、善良。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曾在梨坑村挂钩帮扶了5年,为村里修通了公路。至今村里的群众谈起来,还念着共产党好。一位老大爷说起潘副省长,直念着“那是个好官哪,下着那么大的雨,他还跑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村里来。以前哪见过那么大的官到我们村里来,还到我们家里去,还帮我们建公路,好人哪!”说到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群众打心眼里高兴,都说党对农民好。农民都说“自古没有说还要交‘皇粮’的,现在中央关心农村,连这都不用交了,种粮还有补贴,还不会富裕,只能怪自己。”今年,村里的粮播面积扩大了60多亩。
梨坑村总共133户449人,其中109户346人外出经商、办厂、打工。其实,一般情况下住在村里的只有50、6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人。一些媒体曾经形容偏远的农村,剩下的是61、38、99部队,独缺54部队。其实在梨坑,连61、38部队也没有,留在村里的,用群众的话说,一类是老弱病残,一类是没本事的人。年青人不愿留在村里,也不愿回到村里,他们说的最现实的一件事是,回到村里连老婆也没得娶。他们现在最想的是,政府能有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在城关建房子。其实当前农村的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它是劳动力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如何引导好。
与农民接触久了,发现了一个农民看似矛盾的地方。梨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群众原来与外界接触比较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是村民外出的很多,而且外出的102户中有41户在城关建了房子,说明他们大部分在外面过得不错。我们直觉上一般认为近郊的村子农民外出似乎更方便,但事实上近郊的如际头、下村等村的外出人口比例并不算高。而英山偏远的王社等村外出人口也很多。这只能归因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山区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饿死人,所以战乱之时,大家喜欢往山区跑。而易受自然灾害的地方,如浙南平阳等地的群众的忧患意识比较强。特哈人爱说“天下绝收,特哈半收”,安稳于饿不死,缺乏雄心,受外界刺激比较少,更容易安于现状。近郊村子的状况就是这样,自然、区位条件比较好,容易发点小财,也就更不愿放弃农业,缺乏创业所必需的破釜沉舟的勇气。而梨坑外出的人口中,有些自己搞剪刀厂,有些开店铺,有些更是到外地跑生意。虽然他们由于素质与机遇所限,还没产生什么大富翁,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梨坑人身上学到点什么。
亟需扶持的农村
农民说起眼前之急,一般离不开“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民反映致富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当前电已经没问题,路、水、电视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的确,到梨坑的路,1996年在潘副省长的支持下修建,由于长年失修,目前路况很差,多处路基塌方,窄的地方只能让吉普车勉强通过,路面坑坑洼洼,只要略有小雨,就无法通行。说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出来长了见识的村民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村里修路等他们也愿意出钱。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城乡二元格局比较明显,他们认为在城关,居民只有在自己住的巷子等硬化时才要出钱,道路建设等,全部由政府投入。他们也对近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怀感激之情,但希望政府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加大些投入,减少村里自筹资金的比例。今年政府加大农村公路硬化和人饮工程建设力度,群众很欢迎,他们也正积极集资,准备将路基再整修一下,争取明年硬化。
在了解情况中,村民还反映了“三怕”:一怕病灾,二怕野猪,三怕天灾。的确,现在农村返贫的人口当中,大约有10%是由于病灾引起的。而且由于现在医疗比较昂贵,只要家庭中有一个人生一场大病,一般这个家庭就要返贫。群众认为这些人不是因为懒才穷,也就是不是他们认为“没得救”的人,他们很希望政府能有一些帮扶机制,让他们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对野猪,群众一般是恨,又无可奈何,现在对野猪不允许随便猎杀,农民也没有猎枪。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有关部门能统一组织一些猎杀行动,减少野猪数量,让农业少受点损失。怕天灾,不仅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产业,而且因为现在许多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而包产到户后,组织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比较困难,特别是梨坑外出人口多,组织起来更加困难。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削弱了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除了“三怕”,他们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调什么,即使知道调什么,也不知如何调,就是当前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几年来,他们也尝试了一些新品种,如花菇等,但都没多少收益,或因市场、或因技术、或因没人收购。他们很希望政府在农产品销路是能有些更有力的服务。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

我是学工程的,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农村的关系也不大,平时除了听同事、朋友说些农村见闻,对“三农”工作没怎么了解。前几年看到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信中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倒是想了解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1996年,我和团县委的同志一同在乍洋乡水碓村“奔小康”,对“三农”工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今年,市里决定在全市抽调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又被抽调到城郊乡梨坑村挂职,让我有更好的机会了解“三农”工作。我挂职的村是城郊乡梨坑村,位于特哈县西北部,北与浙江泰顺交界,是个十分偏远的山村。通过一段时间在村里,与农民直接接触后,我对“三农”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有感触。
让农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农业
虽然我县近年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人口和经济的来说,应该说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县。发展好农业带头占全县人口80的农民的富裕。从全国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对特哈来说更是如此。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是国计民生稳定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要面对诸多风险的产业,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还要面对市场风险,而且由于生产周期长,面对的市场风险远比工业产品要高得多。谈起农业,大部分农民显得无奈。我县是个山区县,从农业的比较优势来说,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我们是劣势,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我们大力发展的药材、茶叶等。发展的方向应该说没错,但农民说起来,大部分叹道“赚不了多少钱”。几个农民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犁田要260元,稻种要30元,一年施的肥料要150元,农药30元,除草剂10元,一般收割7-9担稻谷,按现在的市场价是每担103元,平均来说共800多元,一亩赚300多元。但这当中还没计上人工费用,由于难以实现机械作业,耕田、插秧、割稻、拔草费的工很多,如果用雇工的方式,一天每人35元,更赚不了什么钱。所以现在农村一般用类似合作社的形式,互相帮工。即使如此,一年自己投入的工也要100天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一天仅3 元。茶叶,一亩一年农药、肥料要240元(按现在农民常用的农药、化肥),首春茶一般可以摘10斤茶青,一斤10元,二春茶摘30斤,一斤3-4元,三春茶摘40斤,一斤3-4元。如果一家的茶园面积不大,一般可以自己采摘,如果要雇人采摘,一般摘一斤茶青工钱7-9角。如果不雇工,总的来算,一亩茶园一年也仅赚80元,还不算自己花的工。药材以太子参为例,一亩种要100元,农药、肥料40元,一般挖1担,以现在的市场价600元/担,一亩赚460元。这当中所花的人工都是自己的。如果雇人挖太子参,一般一天35元,而太子参从挖地到挖太子参都十分费工,只亏不赚。从当前农村的这三种主要产业来看,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的农业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事实上这几个产业如果超出自家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要雇工的话,却是规模越大越亏。也就是说从直观的理解,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是处于劣势。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投入劳力赚取的利润(一天3-4元)与雇工工钱(一天35元)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能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的效益太低了。
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只能是走乍洋有机茶叶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但是没有龙头企业,农民自身如何发展这种高效农业?而情况就是由于这些有机、绿色食品农产品要求较高,品牌树立不易,这些企业不会贸然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其实很多农村的农民也盼望着能发展订单农业,但是却很难很难。虽然难,这却是特哈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特哈农业的出路。
从梨坑村的农业来看,效益不高,但是抛荒地与外出人口并不成比例,大部分农民在农忙时会回到村里种上粮食。之所以放不下这低效的农业,农民们谈起了外出打工的艰辛。由于所受教育不高,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劳动技能,只能是到建筑工地打打小工、踩三轮车,收入来源不稳定,他们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也为我们服务农民指出了方向。
在村里与农民接触久了,深感农民纯朴、善良。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曾在梨坑村挂钩帮扶了5年,为村里修通了公路。至今村里的群众谈起来,还念着共产党好。一位老大爷说起潘副省长,直念着“那是个好官哪,下着那么大的雨,他还跑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村里来。以前哪见过那么大的官到我们村里来,还到我们家里去,还帮我们建公路,好人哪!”说到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群众打心眼里高兴,都说党对农民好。农民都说“自古没有说还要交‘皇粮’的,现在中央关心农村,连这都不用交了,种粮还有补贴,还不会富裕,只能怪自己。”今年,村里的粮播面积扩大了60多亩。
梨坑村总共133户449人,其中109户346人外出经商、办厂、打工。其实,一般情况下住在村里的只有50、6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人。一些媒体曾经形容偏远的农村,剩下的是61、38、99部队,独缺54部队。其实在梨坑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第2页

,连61、38部队也没有,留在村里的,用群众的话说,一类是老弱病残,一类是没本事的人。年青人不愿留在村里,也不愿回到村里,他们说的最现实的一件事是,回到村里连老婆也没得娶。他们现在最想的是,政府能有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在城关建房子。其实当前农村的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它是劳动力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如何引导好。
与农民接触久了,发现了一个农民看似矛盾的地方。梨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群众原来与外界接触比较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是村民外出的很多,而且外出的102户中有41户在城关建了房子,说明他们大部分在外面过得不错。我们直觉上一般认为近郊的村子农民外出似乎更方便,但事实上近郊的如际头、下村等村的外出人口比例并不算高。而英山偏远的王社等村外出人口也很多。这只能归因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山区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饿死人,所以战乱之时,大家喜欢往山区跑。而易受自然灾害的地方,如浙南平阳等地的群众的忧患意识比较强。特哈人爱说“天下绝收,特哈半收”,安稳于饿不死,缺乏雄心,受外界刺激比较少,更容易安于现状。近郊村子的状况就是这样,自然、区位条件比较好,容易发点小财,也就更不愿放弃农业,缺乏创业所必需的破釜沉舟的勇气。而梨坑外出的人口中,有些自己搞剪刀厂,有些开店铺,有些更是到外地跑生意。虽然他们由于素质与机遇所限,还没产生什么大富翁,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梨坑人身上学到点什么。
亟需扶持的农村
农民说起眼前之急,一般离不开“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民反映致富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当前电已经没问题,路、水、电视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的确,到梨坑的路,1996年在潘副省长的支持下修建,由于长年失修,目前路况很差,多处路基塌方,窄的地方只能让吉普车勉强通过,路面坑坑洼洼,只要略有小雨,就无法通行。说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出来长了见识的村民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村里修路等他们也愿意出钱。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城乡二元格局比较明显,他们认为在城关,居民只有在自己住的巷子等硬化时才要出钱,道路建设等,全部由政府投入。他们也对近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怀感激之情,但希望政府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加大些投入,减少村里自筹资金的比例。今年政府加大农村公路硬化和人饮工程建设力度,群众很欢迎,他们也正积极集资,准备将路基再整修一下,争取明年硬化。
在了解情况中,村民还反映了“三怕”:一怕病灾,二怕野猪,三怕天灾。的确,现在农村返贫的人口当中,大约有10是由于病灾引起的。而且由于现在医疗比较昂贵,只要家庭中有一个人生一场大病,一般这个家庭就要返贫。群众认为这些人不是因为懒才穷,也就是不是他们认为“没得救”的人,他们很希望政府能有一些帮扶机制,让他们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对野猪,群众一般是恨,又无可奈何,现在对野猪不允许随便猎杀,农民也没有猎枪。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有关部门能统一组织一些猎杀行动,减少野猪数量,让农业少受点损失。怕天灾,不仅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产业,而且因为现在许多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而包产到户后,组织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比较困难,特别是梨坑外出人口多,组织起来更加困难。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削弱了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除了“三怕”,他们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调什么,即使知道调什么,也不知如何调,就是当前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几年来,他们也尝试了一些新品种,如花菇等,但都没多少收益,或因市场、或因技术、或因没人收购。他们很希望政府在农产品销路是能有些更有力的服务。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内容显示中
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汇报
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县政协七届十九次常委会议汇报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县中小企业现状
(一) 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总量。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从业单位达4258个(包括个体从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0家,规模以下从业单位4098个,占总数的96.24 %。除青龙山水泥、杜山水泥、绿得农化、001电子、天听亚伦纸业、塔恩纸业、腾龙竹木、光华器材和十里坪羊毛衫厂等9家为中型企业外,其它从业单位均为小型企业和微小型企业。
2、区域分布。我县中小型企业遍布全县各乡镇,涉及绝多数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并由此形成了一批资源加工或来料加工专业村。呈广泛性分布的中小型企业,对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产业分类。我县中小企业涉及产业广泛,涵盖了工业经济25个产业类,其中竹制品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加工、金属制品加工等占较比重,具备较强的为型企业配套能力,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是工业发展主要的增长点。2005年,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30.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9.52%,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27.5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为23.88%;完成销售收入30.69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40.43%;本篇文章*网址为站 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占全部工业利税总额的38.23%,其中利润5482万元,占全部工业利润的44.56%;一批规模以下小型企业逐步发展为规模企业,2001—2005年,新增规模企业67家,占目前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41.9%,平均每年增加13.4家。
2、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2005年末,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0886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54.59%,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8957元。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全县中小企业就业人员中下岗职工占26.7%(全县78.8%的下岗职工在工业企业重新就业),失地农民占15.2%,,农村劳动力占45.8%。而且通过中小企业的带动,全县间接从事工业产品加工人数超过2万人,累计全县工业领域就业人口占全县劳动力总数30%以上。
二、近年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构建发展空间平台,引导集聚发展
一是启动“一区三块”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县一区三块已有规模企业93家,占全县规模工业总数的58.12%,其中由本县人士创办或由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后入园集聚的企业约有50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31%。二是中小企业发展集聚点,先后选择了多处地块进行实地踏勘,目前初步形成了模环中小企业集聚点,下步将结合全县工业园区(工业区)二期空间拓展,继续选址踏勘,确定全县中小企业发展集聚点。
(二)构建服务企业平台,营造发展环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建设,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动员全县力量,致力服务于工业企业,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建设。通过工业服务月活动,完善政策导向,解决突出问题,理顺体制障碍,健全责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促进行政审批提速提效,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营造工业发展环境新优势,全县一切为了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一切服务工业的氛围不断浓厚。
(三)构建项目服务平台,加快项目建设
制订出台了《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明确项目管理主体、项目审批的相关要求以及审批时限要求,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审批效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全县3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全部列入决策咨询范围。建立县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强项目服务力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加强项目管理,深化项目服务,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确保了入地项目质量,项目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四)构建信息化平台,提高竞争能力
紧紧抓住省中小企业局、省电信公(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司在全省选择11个县作为重点联系县的有利时机,主动与省市中小企业局沟通,通过努力,我县被省中小企业局列为全省11个企业信息化服务重点联系县之一,同时推荐30家企业,由省中小企业局和省电信公司免费提供建设服务,为企业建立个性化的展示产品、发布供求信息及发展状况等信息平台,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网上交易会,提高市场拓展能力,降低营销成本。
(五)构建素质培训平台,提升创业水平
近几年来,累计推荐55名企业经营者参加浙、清华、复旦等高校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组织72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全市企业创业素质工程培训。邀请省经贸委、浙江学、省委党校的专家、教授到龙游进行专题讲座6期,聘请两位省创业指导师到龙游免费为100多名企业经营者进行《企业经营与合同风险防范》、《企业人才战略》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多途径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创业者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者队伍。
(六)构建融资平台,增进银企沟通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全县规模以下企业开展调查摸底,对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优、信用良好的优质小企业,积极向县工商、农业两家试点银行推荐,根据《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确定为小企业新增贷款计划1亿元,并承诺最高出资50万元用于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配套资金。
(七)构建科工会平台,促进科企合作
高度重视衢州工业科企合作洽谈会组织工作,按照“有序组织、重点突出”的原则,积极组织我县中小企业参会。2003年以来共组织895家企业1682人参会。在三届洽谈会期间共组织了286人参加各种专题报告会和最新成果发布会。在历次洽谈会中,我县合作效果十分明显。2003年三家企业分别与浙江学、复旦学正式签订项目协议, 12家企业与中科院、浙、浙工等签订了15项合作项目意向;2004年有28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为2847.5万元, 40家企业与中科院、浙、上海交等70多家科研院校洽谈,有70多个项目洽谈有合作意向;2005年有3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为799.1万元, 42家企业与杭州电子工学院、浙等60多家科研院校洽谈,有70多个项目洽谈有合作意向。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校专家、教授面对面的洽谈交流,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县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三、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政策难以惠及。政策环境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两年多,但相关配套政策还未跟上。对小企业关心、关注程度不够,在政策上难以享受到与企业相同的待遇。我县财力有限,在政策导向上,以规模较的企业为主要扶持对象,集中财力培育重点,难以惠及小型企业。在向上争取政策方面,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投资规模、较高的技术含量项目,对这类项目进行包装,争取政策的把握性更。而小型企业在投资规模、技术含量等方面都达不到要求,项目难以包装,即使申报,也很难争取到政策、资金支持。
2、贷款难以企及。一是供应不足。我县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上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二是保证缺乏。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三是辅导薄弱。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与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融资能力。
3、发展空间难以拓展。我县小企业分布全县各乡镇、街道,以在工业园区(工业区)之外自主发展为主。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土地政策刚性化,企业发展用地瓶颈制约十分明显。一是就地扩张难。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需求量,工业用地指标偏紧,主要以满足各工业园区(工业区)开发为主。区外企业用地很多涉及农保田、公用设施等,在政策处理和报批上难度较。二是用地成本高。区外小企业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用地面积一般不,但政策处理、相关手续办理及收费与规模连片开发基本相同,基础设施需要自行配套,土地使用成本高。三是入园发展难。园区有选择地引进项目入园,既是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发挥配套设施功能作用的需要,也是提高园区产出能力、树立园区形象的需要。多数小企业受投资规模、生产产品等因素影响,难以入园发展。
4、创新能力欠缺。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所在,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我县中小企业多数处于维持生存状态,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受自身实力限制,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培养人才,但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实力不够,很难对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报酬,因此自已培养的人才也往往难以留住。
5、管理模式落后。我县中小企业多数是家族制或家庭式的企业,在企业创业之初家族式的管理往往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许多企业并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在内部滋生问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由于中小企业实力不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型企业,许多型企业都已经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管理手段,而我县多数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用上财务软件。
6、物流支撑不足。我县新型物流业态现代化程度低,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缺乏,仓储、交通工具、交通方式等设施不配套,与现代物流要求还有很差距。市场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对产业培育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市场规模偏小,设施配套不足,难以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优势,总体竞争力不强。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
1、多措并举破解空间瓶颈。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在龙游工业园区二期开发建设上,设想划出专门区块,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选择与园区产业有一定关联度、基本具备升格为规模企业条件的小型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二是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各工业园区(工业区)建设标准产房,以出租形式吸纳企业入园,为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提供空间平台;三是统筹安排用地指标。在用地指标以保证各工业园区(开发区)开发需要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区外中小企业发展要求,为发展质量较好、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四是盘活存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乡镇区划调整、学校扩并后的闲置资产等,要进行认真排队分析,能整体出让的就出让,能出租的就出租,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五是科学谋划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尽早谋划,选择合适的区域和地块,建立中小企业集聚点,为不具备入园条件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创造出条件。
2、多方合力拓展融资渠道。一要增进银企信息沟通。商业银行的价值取向已发生变化,规模、效益好的企业是商业银行放贷的主要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关注不够,银企信息互通不对称。但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要扩银企对接范围,把小企业也列入银企对接的对象,增进银企沟通,拓宽银企合作渠道。商业银行也要对金融产品进行组合、打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信息。二是要用足用活融资政策。省财政厅和省中小企业局已出台《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由财政出资,对银行业金融系统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要用好政策,由县财政划出专项资金,对银行小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给予必要保障。对我县已列入省小企业培育对象的10家小型企业,要及时推荐给商业银行,邀请创业指导师给予创业诊断、管理咨询、机制创新等创业指导服务。三是要鼓励企业多方式融资。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设备租赁、厂房租赁、扩股份等方式融资,以减轻投资和经营资金不足的压力。四是适时考虑安排财政资助。要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项用于中小企业产业扶持、担保贷款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部门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将着重做好沟通协调服务工作,为中小企业贷款营造良好环境。
3、多管齐下弥补政策缺陷。近几年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受益主体看,规模以上企业享受多,规模以下小企业享受很少,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享受要扩面。在规模以下企业中,要有重点地选择一批相对较、有希望上规模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必要支持,以扶持进一步做。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项目,都要引入园区集聚发展。对技术含量较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企业、外贸出口型小企业,要在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注重小企业投资项目包装。小企业虽然规模不,但众多小企业投资的项目中,也有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要进行排队分析,加强包装,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4、鼓励创新合作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一是搭建合作平台。运用“山海协作”平台加强政府导向性产业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特色发展的协作氛围。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科企合作洽谈会,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沟通交流,引进技术,推进合作。二是引导加投入。要鼓励中小企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开展技术改造,敢于投入、善于投入。通过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扩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做企业规模。三是鼓励产业配套协作。引导企业抛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要主动依托企业、集团,为其配套加工、贴牌生产。力发展来单、来样、来料加工,在运动中壮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四是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速培养一批技术开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要重视技术蓝领的培养和引进,为企业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力量。
5、促进管理升级,提高竞争能力。要引导规模较的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系,在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资本营运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小型企业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企业信息化发展平台,对重点信息化项目进行导向性支持。鼓励引进先进控制系统,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市场拓展能力。
6、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支撑能力。“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建设。统筹规划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重点建设货运通道、物流园区、专业市场,逐步形成分工协作、布局合理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加快完善企业物流,引导扩物流需求,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搭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现代运输方式,引导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类物流企业之间的衔接配套,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三产为二产配套,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挂职干部驻村工作体会


送我去xx挂职的汽车一大早从贵阳美术馆出发。

天下着小雨,路面湿滑,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缓慢前进……小雨拍打着车窗也威胁着田里的稻子和包谷。路边的稻田里还有没来得及脱粒的谷把、旁边还停放着盖着薄膜布的脱粒机……这些似乎在说——今又是个“偷收”天。

对于曾在乡下生活20多年的我来说,这种“偷收”一点也不陌生。从儿时到成年,也不止一次参加过这样的劳动。他其实就是老百姓周而复始的一种生产生活规律,也可说是老百姓“战天斗地”的轨迹之所在。难怪有人说老百姓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不得闲”,居山靠山、傍水靠水,随命打撞、靠天吃饭,百姓苦啊……思想的野马伴随着滚动的车轮,儿时的记忆交织着今天的感想,不知不觉到了xx乡政府。乡里的领导很热情,安排大家吃完中午饭后驱车前往凯坝召开村民大会。会上听了乡情村情介绍,心中感慨万千。这种油然而生的感慨一句话可以概括——基层才是最好的大学校。

之二:走错道的随想

昨晚没带铺笼盖被,所以回了趟家。今天早上洗漱完毕,照例检查车况后驾车去xx上班。因车限号,我驾车经水东路、金阳上麦站走高速去花溪xx。哎呀,路不熟,走着走着居然错到了清镇……绕来绕去走了200多公里才到xx。

晚上村里给我安排了住宿。乡村的夜晚很静,静得让人有些害怕。习惯晚间散步的我没敢出门,和衣躺在床上,伴着孤灯翻阅着组织编发的各种文件和交流资料。白天的错道也给了我许多联想——组织为什么要派干部下乡来? 派干部下乡来干什么? 干部下乡来该怎么做? 干部应该给百姓留下什么? 诸如种种问题总是在半睡半醒中反复映入脑海。无眠的辗转反侧间,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组织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把舵——不让社会主义建设走错道、走弯道,不让干部的成长走错道、走弯道……

之三:乡场忆童年,农村大变化

今天是周四,xx赶场天,处理完村里工作,我决定上xx乡场看看。

xx的乡场并不大,抽完一支香烟的时间可走一个来回,但很热闹。年岁大点的老人家盘算着美味佳爻割肉的割肉、打酒的打酒;年轻的小媳妇小姑娘们正打量着光鲜耀人的时尚衣妆;小孩们点数着“摊子”上有趣的玩具,恨不得全都买回家。看起来心情不错……乡村在变化、生活水平在提高!

小时在乡下赶场,多次随父亲挑着农产品到乡场变卖。那时侯,农村经济条件不如现在好,交通条件也不行,乡场再远也只能依靠肩挑背托和步行。农产品换成钱后,置办些日常用品,条件好点的人会在街上吃碗“少午”再走,不少人总是舍不得花钱空着肚子赶路。渴了累了在路边饮口山泉或坐在石头上裹根叶子烟——尊为“歇气”……

之四:再加一个“数”

和我打过交道的人几乎都知道我在业界的一句戏言:“作曲家只管八个数(01234567),其余的别人去管”。这句戏言伴我走了十来个春夏秋冬,也伴随我完成了不少音乐作品,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这些作品有的上过央视面向全国公开播映、有的发表在各级各类专业杂志深得好评、有的唱遍大江南北愉悦了不少心灵……这八个数字带来的和谐之音让我一度很幸福也很自豪。

通过一周的调研和走访,我对乡情村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心里又多了些以前没有的想法,诸如:想写一首乡歌在全乡推广演唱,唤起老百姓自尊和自信;想给全乡五所学校的音乐教师购点相关资料,以备教学参考之需;想对全乡布依族苗族民间音乐进行收集整理,拯救民族文化遗产;想给全乡留守儿童作些义务教学、想给凯坝小学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这些也当成作品来做,再加一个“数”——那就是百姓的幸福指数。

之五:例会

第一次参加乡政府例会,八个村的主任、支书、文书以及全乡各口的负责人都到了。听完工作汇报,心中很有感触。总觉得自己还有好多知识应该向大家特别是一线同志们学习。这个会是一个集思广益的盛会,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帮助很大。这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吸取、也有很多实际的工作得到具体处理。


之六:计生宣传黑板报

今天是计生办的熊玉龙等同志到凯坝开展计生宣传工作,正好支书、主任、文书都外出开会去了。来工作的同志都不会写排笔,我毅然接了此活。没想到一干就是一整天,虽然很累,但很开心。

之七:考察学校联系书籍1000余册

来凯坝之前,没想到这里居然会有这么个相对完善的完小。看到学校后,心中有不少喜悦,但又多了些困惑。村委会农家书屋及凯坝小学学生课外读物稀缺的情况让我突生捐书之心。随后向市作家协会、市音乐家协会、出版社等联系,共得到文学、音乐、科技、儿童读物等方面专家的响应,大约有1000余册读物的收获。哎呀,心中说不出的高兴、感激……

挂职干部驻村工作领会


送我去xx挂职的汽车一大年夜早大年夜贵阳美术馆出发。

第一次参加乡当局例会,八个村的主任、支书、文书以及全乡各口的负责人都到了。听落成作报告请示,心中很有感触。总认为本身还有很多多少常识应当向大年夜家特别是一线同志们进修。这个会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嘉会,对工作的┞俘常有序开展赞助很大年夜。这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汲取、也有很多实际的工作获得具体处理。

昨晚没带铺笼盖被,所以回了趟家。今天早上洗漱完毕,按例检查车况后驾车去xx上班。因车限号,我驾车经水东路、金阳上麦站走高速去花溪xx。哎呀,路不熟,走着走着居然错到了清镇……绕来绕去走了200多公里才到xx。


对于曾在乡间生活20多年的我来说,这种“偷收”一点也不陌生。大年夜立时到成年,也不止一次参加过如许的劳动。他其实就是老庶平易近周而复始的一种临盆生活规律,也可说是老庶平易近“战天斗地”的轨迹之地点。难怪有人说老庶平易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时不得闲”,居山靠山、傍水靠水,随命打撞、靠天吃饭,庶平易近苦啊……思想的野马伴跟着滚动的车轮,立时的记忆交错着今天的感触,不知不觉到了xx乡当局。乡里的引导很热忱,安排大年夜家吃完正午饭后驱车前去凯坝召开村平易近大年夜会。会上听了乡情村情介绍,心中感慨万千。这种油然而生的感慨一句话可以概括——基层擦鲱好的大年夜黉舍。

之五:例会

世界着细雨,路面湿滑,汽车袈溱蜿蜒的公路上迟缓进步……细雨拍打着车窗也威逼着田里的稻子和包谷。路边的稻田里还有没来得及脱粒的谷把、旁边还停放着盖着薄膜布的脱粒机……这些似乎在说——今又是个“偷收”天。

之三:乡场忆童年,农村大年夜变更

xx的乡尝尝不大年夜,抽完一支掀揭捉的时光可走一个往返,但很热烈。年事大年夜点的白叟家计算着厚味佳爻割肉的割肉、打酒的打酒;年青的小媳妇小姑呐绫乔正打量着光鲜耀人的时尚衣妆;小孩们点数着“摊子”上有趣的玩具,恨不得全都买回家。看起来心境不错……村庄在变更、生活程度在进步!

今天是计生办的熊玉龙等同志到凯坝开展计生宣传工作,正好支书、主任、文书都外出开会去了。来工作的同志都不会写排笔,我毅然接了此活。没想到一干就是一成天,固然很累,但很高兴。

今天是周四,xx赶场天,处理完村里工作,我决定上xx乡场看看。

经由过程一周的调研和访问,我对乡情村情有了必定的懂得,心里又多了些以前没有的设法主意,诸如:想写一首乡歌在全乡推蛊揭捉唱,唤起老庶平易近自负和自负;想给全乡五所黉舍的音乐教师购点相干材料,以备教授教化参考之需;想对全乡布依族苗族平易近间音乐进行收集整顿,拯救平易近族文化遗产;想给全乡留守儿童作些义务教授教化、想给凯坝小学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这些也当成作品来做,再加一个“数”——那就是庶平易近的幸福指数。

之四:再加一个“数”

小时在乡间赶场,多次随父亲挑着农产品到乡场变卖。那时侯,农村经济前提不如如今好,交通前提也不可,乡场再远也只能依附肩挑背托和步行。农产品换成钱后,置办些日常用品,前提好点的人会在街上吃碗“少午”再走,不少人老是舍不得花钱空着肚子赶路。渴潦攀累了在路边饮口山泉或坐在石头上裹根叶子烟——尊为“歇气”……

之二:走错道的随想

和我打过交道的人几乎都知道我在业界的一句戏言:“作曲家尽管八个数(01234567),其余的别人去管”。这句戏言伴我走了十来个春夏秋冬,也伴随我完成了不少音乐作品,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中弗成缺氨赡成分。这些作品有的上过央视面向全国公开泊竽暌钩、有的揭橥在各级各类专业袈溆志深得好评、有的唱遍大年夜江南北愉悦了不少心灵……这八个数字带来的调和之音让我一度很幸福也很骄傲。


晚上村里给我安排了住宿。村庄的夜晚很静,静得让人有些害怕。习惯晚间漫步的我没敢出门,和衣躺在床上,伴着孤灯翻阅着组织编发的各类文件和交换材料。日间的错道也给了我很多联想——组织为什么要派干手下乡来? 派干手下乡来干什么? 干手下乡来该怎么做? 干部应当给庶平易近留下什么? 诸如各种问题老是在半睡半醒中反复竽暌钩入脑海。无眠的┞贩转反侧间,我似乎找到了谜底:组织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把舵——不让社会主义扶植走错道、走弯道,不让干部的成长走错道、走弯道……


之六:计生宣传黑板报

来凯坝之前,没想到这里居然会有这么个相对完美的完小。看到黉舍后,心中有不少喜悦,但又多了些困惑。村委会农家信屋及凯坝小学学生课外读物稀缺的情况让我突生捐书之心。随后向市作家协会、市音乐家协会、出版社等接洽,共获得文学、音乐、科技、儿童读物等方面专家的响应,大年夜约有1000余册读物的收成。哎呀,心中说不出的高兴、感激……

之七:考察黉舍接洽书本1000余册

优秀范文:驻村指导员的工作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驻村指导员的工作体会》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三个月的指导员经历,加上曾在农村过的经历,自己有诸多感触和体会,我认为做好当前的农村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村指导员,关键是驻村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驻下来与跑出去的关系。“驻村”首先是“驻”,只有驻进去,驻下来,才能有时间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贫困的原因,从而制定对策,帮助解决。市委要求指导员原则上住在村里,主要工作在村,就是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驻下来。驻下来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切实帮助所驻村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解疑难,办实事,引导、组织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村貌。要做好这些,只靠“驻下来”是不行的,很大程度上还要靠“跑出去”。例如,呈报项目,筹措资金,申请贷款,请技术人员来讲课,外出参观考察等,都需要跑出去才能办得到,有时跑一次两次不行,还需要跑三次四次。有时虽徒劳无功,但是,本人以为,这样的“跑”是必要的,不去跑一跑,有些事就没法办成,驻村工作就要打折扣。因此,该跑的时候,也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去跑。

二、办实事与软投入的关系。多为所在村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驻村工作中必须要做的。办了实事,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就会更欢迎指导员,更拥护省委、市委的决策,心与党会贴得更紧。入驻后,在调查研究与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与村两委商议确定了农房拆建安置(由于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红火集团厂房扩建,全村涉及拆建安置农户近40户)、村中心道路康庄工程等与全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多方联系,为发展养殖业的农户争取了一批小额贷款,受到了群众的赞誉和欢迎。但办实事不是驻村工作的全部,有些不拿钱拿物的“软投入”也应去做,能够多做的还要多做。例如,常到困难户家中坐坐,他会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常到老党员那里看看,他会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常到养殖户的猪场鸡舍去转转,他会感受到上级的支持。一次,我去走访受拆建安置影响的几户农户,几句关切问候的话语,农户们就觉得政府真好,能考虑的利益。这些没有送钱送物的软性投入,收到了和办实事一样的效果,和办实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实事要办,“软投入”的工作也要做,做好了,同样能达到驻村工作的目的。

三、介入与超脱的关系。市委提出指导员要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主制度监督员、组织建设督导员”的要求,紧紧围绕这“六员”去开展工作,就是牵住了驻村工作的“牛鼻子”,就是讲大局。入村后,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收集到了村干部、党员、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其中有村干部的作风问题、经济问题、工作能力问题,还有村里的陈年老账、地头争端、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出于对上级来人的信任,群众很希望我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但本人以为,抓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不管轻重,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群众反映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设想给予一揽子解决。这样不仅不可能,反而会冲淡主要任务,贻误大局。这就有一个“介入”与“超脱”的关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可以“介入”,有的则应“超脱”。问题中属于当地党委政府布置的任务的,就坚决“介入”,主抓、狠抓;不属于所布置任务或是与之联系不紧密的,就可以“超脱”,缓抓或不抓,也可以反映给当地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去处理。即使是属于所布置任务的问题,也不能齐头并进,也要有先有后,分个缓急。分析本村的问题,主要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欠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本领欠缺,致使群众生怨,而其主要方面,则是两委主要领导合力欠强。看准了这个主要问题,我就首先“介入”其中,把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几次会议和个别谈心,终于促使两个村主要干部作了自我批评,并互相沟通,解开了疙瘩,表示只要还在这个位置上,就不再闹意见,要勤通气,互沟通,多商量,强合力,共同带领两委班子和全村百姓发展经济,搞好生产。而对于诸如地头纠纷、邻里不和等问题,自己要“超脱”出来,不去亲自处理,要由村两委、治保调解组织去处理,或是通过宣传法律知识,教育村民依法办事。

四、与帮助的关系。驻村指导员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全体党员、全村人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村两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既是对他们的信任、支持和尊重,也是指导员的一个工作方法。当然,依靠不是依赖。指导员肩负着市委的重托,在驻村期间要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依靠他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任地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市委交给的任务。像本村干部,能否依靠他们去开展工作,我当初心里没有底儿。经过一段观察和分析,我感到,村两委班子虽然合力欠强,但班子还是很团结的,是可以依靠的。这样,我在开展工作时,就尽可能与他们多商量,并把需要交给他们去完成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办。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地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去开展工作。

五、引导与包办的关系。农村工作,看似单纯,实际复杂。驻村最忌用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工作方式去开展某项工作,即使是这项工作对群众有益。如帮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时,我们应地和群众座谈商量,一起寻求调整经济结构的良策,要遵从市场规律,因地制宜,不要强迫命令,包办代替。针对群众安于现状“不愿调”的心理,我们要结合省、市、镇实际,讲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调动群众搞调整的积极性。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我们要引导村民摸索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出路,要引导他们参加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命令包办,效果极差;引导启发,群众在自愿基础上去调整,既有积极性,又有好办法,指导员也不会担什么风险,落什么埋怨。

驻村工作心得范文


驻村工作心得范文

一、高度重视,科学指导。县委、政府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调整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联检工作的通知》,县委书记方显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鹏多次对驻村帮扶工作提出明确意见,强调指出驻村工作队要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促进队”,解难释疑的“帮扶队”,树立形象、转变作风的“播种队”。

二、多方推动,坚强后盾。县委、政府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会议时,都注意邀请省市驻村工作队员参加,了解全县工作大局。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交流工作体会,探讨问题和对策。县委书记方显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鹏等领导多次看望驻村队员,协调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县驻村办印制了驻村工作队花名册和通联簿,促进相互联系和沟通。省、市、县各驻村工作队员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多次到所在帮扶村看望驻村队员,慰问贫困党员群众,了解帮扶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根据省、市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管理有关意见,指导各驻村队建立学习、例会、请销假和工作日志、民情日记制度和工作进度月报制度,各驻村工作队每月将开展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县驻村帮扶办,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县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县驻村办挑选了5名年轻同志组成专门办公室,不定时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作风、工作成效进行检查监督。主要检查各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队员遵守纪律情况、所在乡镇、村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服务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县驻村帮扶办利用简报及时转发、推广驻村工作的先进经验,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树立典型,指导驻村帮扶工作。

在县委、政府的科学指导下,省市县各帮扶工作队员们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广泛了解村情民意,通过帮资金、引项目、搞培训,做规划,发挥部门和个人的特长优势,为新野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驻村队员们树立了爱民亲民的良好形象,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