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创新和科技的心得体会 > 导航 > 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关经济、创新和企业改革的体会

创新和科技的心得体会

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关经济、创新和企业改革的体会。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关经济、创新和企业改革的体会,欢迎你的品鉴!

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关经济、创新和企业改革的体会
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关经济、创新和企业改革的体会
《江泽民文选》第一、第二、第三卷收入的是江泽民同志从1980年8月21日至2004年9月20日共24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示、命令、题词等203篇。《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笔新的宝贵财富,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途上的中国人民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江泽民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关键时刻,为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主要就自己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关经济、创新和企业改革方面的一些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注重搞活经济体制,把国企改革放在重要位置
1999年8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大连主持召开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就《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西南、中南、西北和华东地区进行一系列调研和座谈后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面论述。讲话中阐述到: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讲话中,江泽民指出:第一,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保持和促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的必然要求;第二,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大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从江泽民强调的这两点来看,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不断深化改革的路子是走对了,从体制单一的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目前又在积极推行多元化的投资合作改制,虽然在改制的过程中,由于政府、企业的实际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但我们总体的思路是正确,也符合中央和国务院企业改革的大方向。
其实在文选的第一卷中,也就是1995年6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长春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时讲话就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的重要性和在国家经济中的的地位,在当时的座谈会上,江泽民说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要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方针。要把深化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同促进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结合起来。深化企业改革,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从江泽民两次在东北三省就国有企业改革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有搞活,要做强做大,特别像我们这样的高能耗企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把“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大家知道,市场竞争要以产权明晰为基础,产权模糊必然引起竞争不公平。从理论上说,依据马克思的观点,产权规则的确立是市场交易得以产生与运作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产权制度,则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进行市场交换,从而也就无市场而言,更不用说市场竞争,所以我们在改过程中这一点必须要理顺,产权理不顺,企业的改制就不会成功,也达不到提高效益目标。市场是为参与者进行未来收入流控制权转让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未来收益和成本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交换。因此,市场交易是商品交易与制度交易的有机统一,市场交易的有序运作和市场竞争的公平展开,必须辅之于一套市场制度规则,其中核心的是产权规则。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正是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权模糊,才滋生出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激励本相容和权责利不对称以及企业对市场竞争的不依赖性,由此导致国有企业产生“负赢不负亏”的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由此可见,要做到充分而公平竞争,其前提与基础是必须明晰产权,这也是我们企业改制的关键所在。另外,就产权结构或配置来说,诚然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将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合理地搭配,划清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对经营者构建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在改制中也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现代企业存在高度的分工合作,其效率本质上是一种“队生产率”,很难划清合作成员之间的单独贡献,而且,在社会化流水作业的生产条件下,要做到合作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经渭分明,是完全不可能的。第二企业都会存在程度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尽管通过合理配置产权、规范企业合同关系,可以减少所有者和代理者之间的矛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绩效,但是不管如何界定、配置产权,都会存在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和产权在主体间的模糊关系。第三是依据产权结构调整论的观点,优化产权结构,合理配置企业控制权,主要是解决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激励问题,没有设计到一般的劳动者,也没有涉及到精神激励,所以不能充分地发掘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由此看来,产权明晰是相对的,其作用也是相对的,我们作为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必须在改制过程中关注到这几点,这样企业改革后才能更健康地运行下去。
二、创新意识不断增加,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已形成
1998年6月1日,这是江泽民同志会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的部分院士和外籍院士时发表了主题为《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的讲话,主强调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文中指出: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要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力培养任用年轻人,这应该成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1999年8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又发表了主题为《加强技术创新》的讲话,论述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和根本途径。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必须把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这要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加强技术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机制;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路子,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配套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江泽民两次讲话都把创新和人才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当前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一般而言,创新有两种模式,即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就企业创新而言,封闭式创新主要关注企业内部,而开放式创新则强调在企业外部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技术,并且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使用这些技术。封闭式创新的基本特点是:为了从研发工作中获利,我们必须自己进行发明创造;开放式创新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合作,让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的聪明人都为我们工作,人想这两条路地当前我们企业困难的情况下都需要。当然,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创新活力如何,还取决于社会环境。从社会和政府层面思考创新,以下几个条件非常必要:第一,社会文化氛围应激励创新、宽容失败。任何创新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都包含着一定的风险。社会文化氛围激励创新、宽容失败,有利于创新成果的涌现。第二,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应能够把更多的人吸引到从事研究开发、从事企业家层面的工作上来。第三,政府应努力创造平等进入、公平竞争的环境。市场经济的魅力就在于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激励创新。第四,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努力降低知识产权市场的交易费用。第五,对相关产业要有适度的保护和支持。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是借助保护才发展起来的。第六,提供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公共产品,如良好的教育和基础研究等。我想只有这样和谐发展起来,我们的企业就会有更宽的生存空间,也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学习《江泽民文选》加快创新跨越


学习《江泽民文选》加快创新跨越
要认真组织学习《江泽民文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的重大部署和各项要求上此文来源于是第1来,坚持改革、发展、创新,不断开创知识创新工程新局面,为加快该院创新跨越和持续发展,为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江泽民是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文选》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及其重大成果,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要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加深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学习原著,真正学通弄懂。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在中央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此文来源于是第1的重要讲话,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用学习收获加强和改进工作,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扎实做好组织学习工作,把学习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班,推动学习,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

学习《江泽民文选》加快创新跨越

学习《江泽民文选》发言--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几点粗浅体会


学习《江泽民文选》发言--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几点粗浅体会内容显示中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几点粗浅体会
根据市委中心组的学习安排,结合自己分管工作实际,通过对《江泽民文选》的初步学习,自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加深入,对自己分管工作的思路更加明确,下面谈三点体会。
一、学习《江泽民文选》,首先要注重把握内涵,把思想统一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学习《江泽民文选》,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贯穿通篇的主题,通过学习,进一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坚定我们的政治信仰,牢固树立起宗旨观念。
二、学习《江泽民文选》,要注重融会贯通,把行动落实到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江泽民文选》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产物,这一理论产物本身又在(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不断完善和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倡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赣州是欠发达地区,我们各级领导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学习《江泽民文选》,关键是要注重学以致用,把效果体现于工作实绩上。《江泽民文选》里面的著作涉及领域广,论述精辟,对于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很有指导意义。结合赣州旅游业的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看旅游,与时俱进看旅游,跳出赣州看旅游,跳出旅游看旅游,谈几点认识问题。
(一)观点之一:各级政府、各部门应把旅游业切实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从旅游业对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看:2005年全市数据估算:旅游收入相当gdp的7.7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创造地方税收1.76亿元,新增直接间接就业占全市的14.3%。
从赣州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看:发展目标——区域性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其中人流就是旅游。
发展战略——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对接——一个巴掌拍不响?新赣州——新形象,城市名片?不认识一座城市是否会去投资一座城市?发展旅游是最好的切入点。
从赣州旅游的发展环境看:全国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各地处于同一起跑线,十二重点景区之一、四条精品线路。
(二)观点二:搞旅游,需要系统的思维、长期的打算和持续的投入。目标:培育“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东江源头”四大特色品牌,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赣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收入年均递增20%,至“十一五”期末形成年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产业。
(三)观点之三:红色旅游要突出重点。赣州的红色旅游,瑞金是主角。资金、项目、人才、宣传等应优先集中瑞金,相关各县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瑞金应坚定信心、不负众望,打响“红都瑞金”特色品牌,把它摆在首位,围绕品牌发展特色经济。
(四)观点之四:巧打赣南旅游特色牌。积极利用民间力量,打好两张牌:1、“经国名人文化”牌;2、“赣南堪舆文化”牌。




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


 在8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举行的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学习《江泽民文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回答了为什么要学的问题。 首先,“《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 古人曾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哲理,而历史是不能回避也无法割断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历程,是将要载入史册的。而这13年,应该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时期。经济上既没有较大的大起大落,政治上也没有大的动乱与风波,中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坚决地融入全球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在更深的领域和更广的范围内参与全球合作,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历史再一次证明邓小平同志的观点:中国决不能乱,变不得。只要一心一意搞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更能体现出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建成。 正如胡锦涛同志首先总结的那样:“学习《江泽民文选》,重温这一历史时期我国非同凡响的发展历程,对于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其次,“《江泽民文选》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 在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的这十三年,虽然国际国内相继发生重大事变的突发性灾难,但是,我们都能沉着冷静、从容应对,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我们相继取得了98抗洪的胜利,打破了西方的制裁和封锁,理智地处置美国“误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和中美撞机事件,顺利地化解了台海危机,果断地粉碎了反社会和害国祸民邪教。而在处理这一系列事件中,党的执政能力,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掌控大局的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国家、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正如邓小平所告诫的那样:今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都要集中精力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在经济建设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方面,更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因此,胡锦涛同志在总结学习《江泽民文选》第二点意义中,就明确指出: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刻领会并长期坚持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提高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局面、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再次,“《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 “”重要思想的意义和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述。笔者只想特别指出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身体力行,而这一点,更是所有执政的共产党未能很好解决的课题。在党内,而且在国际共运史上都更前进了一步。想想以前邓小平老人家完全退休以后的再次南巡,再看看现如今中央老领导退休后不事宣扬的平凡生活,我们就更加体会到党的新老更替,党的领导职务,尤其是中央高级领导权力的交替,是越来越走向正规化、法制化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其指导思想和理念、政策主张、大政方针、法规制度,只有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只有不因领导人的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才能更有希望,更能保持稳定,更能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正是基于上述事实,因此,学习《江泽民文选》,可以激励我们进一步坚持从严治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推进政治改革。 胡锦涛同志在阐述学习《江泽民文选》的第三点意义时,深刻指出:“学习《江泽民文选》,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对于我们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人们常说,旗帜就是方向,就是目标,旗帜能凝聚人心,因此,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从现阶段看,我们应该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而理论创新无止境,理论富国必富,思想强党必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意气风发地振兴中华并传承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理论精英们,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建出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欢迎,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并能够准确地回答和科学指导这个时代,而又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能产生这样的成果,学习《江泽民文选》,岂不是更见成效,更有意义的?

学习江泽民文选


 “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深刻洞察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公正合理的经济新秩序;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国际社会稳定……
——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
——始终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积极寻求和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保持良好周边环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扩大我国战略空间……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我们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树立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良好形象。我们努力增强综合国力,营造有利战略态势,增强国家战略能力,广泛开展互利合作,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周边环境。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建设和发展自己。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看,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到国际市场的大海中去游泳,不断提高我们搏击风浪的本领。
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判断和战略思维,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过程中,党中央制定并坚持了维护我国根本利益的指导原则。在谈判的艰难时刻,江泽民同志作出了“谈判还要进行,但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的重要指示。经过15年谈判,经过艰难复杂的斗争,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江泽民同志又及时提醒全党,新的较量和斗争刚刚开始,真正的较量还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
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善于从国际国内政治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尊严和完成祖国统一置于神圣地位,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启示,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合理的经济结构之上,必须有自己强大的基础产业;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既要充分利用其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又要清醒认识和及时防范其中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越来越主动,战略空间不断扩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在世界战略格局中取得了更加有利的地位。
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犹如立于高山之巅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正不可阻挡地冉冉升起!
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穿《江泽民文选》的灵魂,是“”重要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鲜明地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江泽民同志又说:“中央一再强调要进行理论创新,为什么?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说要从政治上看问题、考虑问题,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政治考虑。”
江泽民同志还说:“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我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与时俱进,就必须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中尊重规律、把握规律,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和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就必须根据党和人民新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的名言,反映了他对与时俱进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重要作用的深邃认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个鲜活的道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形成并发挥强大理论威力的根本原因。
八、《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内涵、理论品格
可以说,最能深刻而全面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都在《江泽民文选》中了。还可以说,最能生动而突出地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的文献,也都在《江泽民文选》中了。
了解一种思想理论的全部结论,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创立者是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忠诚于人民事业以及以怎样的勇气和襟怀去创立的,那么,我们对这种思想理论的把握,就可以更加深刻和全面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学习《江泽民文选》,来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几点值得注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国际上“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论调甚嚣尘上之时,江泽民同志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深刻总结历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他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又要根据新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
世界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江泽民同志总是自觉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和科学分析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性科技革命的发展方向,全面审视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进程和发展要求,从时代要求出发进行理论思维,使理论更加符合时代前进的步伐,更能自觉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尊重实践,勇于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竭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说到底,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是指导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思想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本质。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这首诗,江泽民同志经常引用。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动力。江泽民同志多次坦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说:“确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代代相传,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最后成功,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邓小平同志生前对这个问题是十分关注的,反反复复地讲,想得是很深的。现在,这项任务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些人身上。我对这个问题想得很多,有时夜不能寐。”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现在的责任,也可以说我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带头解放思想,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党的事业要前进,必须有回答和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
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党和人民的壮阔伟大实践,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庄严职责,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
九、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前进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
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就是要深入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

发展变化,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就要更好地把握和贯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更好地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指出:“学好用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江泽民同志曾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正在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加辉煌的前景。
我们的事业必将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必将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美好。
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时代的重任鞭策着我们。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必胜信念。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推动新的实践,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鲜活实践孕育和滋养新的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胜利!

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三)


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三)
标题: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三)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江泽民文选》,是全党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产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同时也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就没有出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原有结论,照抄照搬他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模式,中国革命和建设就要受到挫折。解决中国问题,离开马克思主义不行,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照样不行,这就是结论。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说明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正确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把前一问题的回答概括为二十一个基本观点,把后一问题的回答概括为十个基本观点。这一系列基本观点互相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的科学体系。《江泽民文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成果的具体结晶。
《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基本著述,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最好教材。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重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基本保证。《江泽民文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著述,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为全国干部培训第二批教材作的《序言》中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着力引导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江泽民文选》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基本教材,也是党校教育的主要教材。党校作为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和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一定要按照中央决定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把《江泽民文选》的学习抓紧、抓实、抓好,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领导干部,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懂弄通,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坚定信仰,进一步增强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三)

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五


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五
《江泽民文选》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是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这不仅系统总结了政治发展的实践经验,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现政治体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江泽民同志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将政治文明看作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离开了党的领导,政治运行就会迷失方向;而缺少法治规范,政治活动就会走向“任性”和混乱;压制民主,则不仅会危害到党的领导,而且会使法治环境变得恶劣,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的成效令世人瞩目。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上,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有了物质条件上的支撑,而且有了实际发展和社会心理上的强烈需求,因而具有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
江泽民同志论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际上是将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不仅包括民主与法治建设,而且涉及到司法制度改革,政府职能(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转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等诸多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各个方面改革的协调性,注意相互间的关系和影响,防止片面性,避免因改革的严重失衡而导致动荡和人心不稳。因此,无论推进哪一方面的改革,都需要坚持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既不能搞“大跃进”,也不能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而应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注重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事实上,自江泽民同志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概念以来,全国各地在这一重要理论的指导下,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各级政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卓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立法、决定重大事项、法律监督和人事任免、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常委会议事等一系列制度;司法制度改革也得到了稳步推进,通过引入质证制度、取消收容遣送规定等,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以村民自治为代表的基层民主也得到健康发展,创造出“两推一选”、“村财镇管”等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民主与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可以说,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指引和推动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作者: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李江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