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人才重要的演讲 > 导航 > 学习**同志关于构筑人才高地指示的几点肤浅认识

关于人才重要的演讲

学习**同志关于构筑人才高地指示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学习**同志关于构筑人才高地指示的几点肤浅认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同志关于构筑人才高地指示的几点肤浅认识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速实现南昌崛起
——学习**同志关于构筑人才高地指示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构筑加快人才高地是实现南昌崛起的主要战略选择
南昌要崛起,关键靠人才。构筑加快南昌发展的人才高地,是吴新雄同志的一贯思考并着力实施的重大战略问题。年月日,吴新雄同志在邀请驻昌高等院校的领导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构筑南昌人才高地”的目标,××年月日,吴新雄同志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应邀来到著名高等学府江西财经大学作《实现南昌崛起的战略选择》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吴新雄同志把“构筑加快南昌发展的人才高地”与全方位地扩大开放、创新机制和体制、大力推进城市化并列,作为实现南昌崛起的四大战略选择,并一一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多个席位的报告厅内聚集了江西财经大学的博导、硕导、教授、博士、硕士,以及我市首批中青年干部进修班的学员。培养人才的高校尤为关注人才队伍的建设,吴新雄同志对人才团队建设的精言辟语,在财大引起强烈的共识与共鸣。
**同志为什么要把构筑人才高地作为南昌崛起的主要战略选择?
(一)人才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领导是核心,人才是事业兴旺的保证。党的三代领导都把人才问题放在战略位置来抓。早在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年月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历来讲,选拔培养干部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年月日,江泽民同志指出:“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者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来掌握,是一个至为重要的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由此可见,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是完全必要的。
(二)当今和未来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全面的,包括领导人才在内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面临着各种竞争的考验。吴新雄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地方能不能培养造就出包括领导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方的兴衰。”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出因人才素质的差异而导致实力地位不同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地区、各企业、各种所有制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不一样,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也就不一样,导致了前途命运的不一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浙江的杭嘉湖、温州等地区,在人才数量、质量上的明显领先,带来了发展动力、活力的强劲,实力地位明显处在同等城市前列。同时,我们还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才流动的范围明显加大、速度明显加快,抢夺人才战更为激烈,并加速向高水平、白热化转变,我们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的人才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必须更加主动、更加直接、更加开放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人才的竞争。同志有情,竞争无情。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缺乏人才,必被淘汰出局。
(三)构筑人才高地,对于正在加快发展中南昌来说,显得尤为紧迫。在××年月日召开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吴新雄同志深刻地指出:“能否尽快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需要、担当起驾驭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重任的人才队伍,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南昌的前途和命运。如果南昌没有一大批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善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面前稳操胜券的各类人才,就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地位。”当前,南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面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形势,面对人民寄予的新期望,南昌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实现“富民强市”目标;这个历史使命,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两篇文章”,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南昌应有的贡献;这个历史使命,就是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以创造性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不太远的将来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建成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担负这样的历史使命,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就是要构筑加快南昌发展的人才高地。
(四)南昌一年多来的的实践证明,人才兴则事业兴。放眼今日的南昌,到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花园城市建设,都是月月有新亮点,日日有新变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非常喜人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就是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也不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引资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增速在全国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总量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呈现出增速快、规模大、水平高、后劲足的明显特点;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增幅创下了“九五”以来的最高纪录;个私经济发展加快,占全市比重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新的提高。经济加快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围绕建设现代文明花园城市、为人民群众营造“美的空间,人的乐园”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造老城,建设新城,沿着赣江,两头延伸”的建设方针,着力提高城市品位和格调,做好山水文章,塑造特色魅力,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夜景展示了南昌新的面貌,个性、特色、魅力的塑造展示了南昌新的风采。与此同时,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更为深刻的是,南昌人民的精神面貌变了,自信心足了,向心力、凝聚力强了;南昌投资创业的声誉好了,新的城市形象和品牌树起来了;南昌对内对外的知名度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高了。可以说,××年,是南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一年,是为南昌在江西率先崛起强基固本的一年。面对南昌的巨大变化,吴新雄同志对人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更为深刻,他多次激动地说:“实践证明,南昌的群众勤劳勇敢、朴实善良、聪明能干,南昌的干部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正是因为广大干部群众都以一种从未有过的热情、从未有过的干劲,积极投身于南昌的发展事业,才建设了南昌美好的今天。正是因为南昌的干部群众是有能力、有水平的,我们一定能创造南昌美好的明天。”的确如此,现在我们南昌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已被用活,社会“细胞”被激活到昂奋的状态,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干发展、唯恐不发展已汇成一股强劲的势头,广大干部群众找准了自己在加快发展中的位置,并在实战中增长了才干,大批肯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的正在成为资本运作、招商引资、经营城市等某个行当的专家,有的在发挥技术专长中显示出价值。全市干部队伍生气勃勃,人才群体迅速壮大,不仅为加速实现南昌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使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人才战略更加深入人心。
二、实施人才战略应牢牢把握重点
实施人才战略的重点是什么?吴新雄同志讲得很明白:重点是要建设好三个团队,一是领导人才团队,二是创业者人才团队,三是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我们只要翻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就可以发现,吴新雄同志提出的三个团队建设,与《纲要》提出的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完全吻合的。
关于如何加强这三个团队建设,吴新雄同志都作了许多明确的指示,并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性的举措,如创业者人才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建设,就提出并建立了企业家俱乐部、农村创业者俱乐部等措施。关于加强领导人才团队建设,吴新雄同志多次强调指出:“现代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导者素质的竞争,是决策思路的竞争。一个地方领导者的抱负、眼光、水平、能力和实干精神如何,事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吴新雄同志的这段话既是抽象的理论概括,更是经过切身体验得出的精辟见解。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经济发展势头一直保持强劲,同那里的领导者具有远大的抱负、世界的眼光、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高明的决策和务实的作风是分不开的。那么,南昌需要什么样的领导人才?吴新雄同志提出:“从南昌的实际出发,我们需要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应当具有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以事业为重、忘我工作、真抓实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先人一步,高人一筹地把握机遇,创造机遇,敢有作为、善有作为、创造性工作的过硬本领;具有以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咬住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高度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胸怀大志、顾全大局、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一道开拓奋进的人格魅力;具有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甘当公仆、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吴新雄同志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队伍,我们就有足够力量应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实现南昌后来居上,不断提升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吴新雄同志对领导人才提出的“五个具有”的要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并用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个团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年月日至日,吴新雄同志作为江西省学习考察团的主要成员赴浙江进行了为期天的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中,他更为深切地认识到,浙江的发展势头很猛,后劲很足,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浙江的三个团队建设得好。从领导人才团队来看,浙江各级领导干部是在真正的从思想上、行动上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大胆闯、大胆试,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某一模式,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为社会舆论所左右,不为个人仕途所摇摆,始终坚持只要能发展,对老百姓有利,就坚决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条件,走自己的路。从创业者人才团队来看,浙江各地都有一支能够真正具有“四千四万精神”的创业者人才队伍。这些创业者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敢为天下先。为了创业,为了发展,能够吃尽天下苦,能够走遍天下路。长期的实战磨练,使他们对市场、对政策的嗅觉灵敏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比如,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前夜,就有成千上万名浙江民营企业家聚集北京,他们眼睛紧盯着电视屏幕,手里却拿着商业合同,当奥运会申办成功时,他们一边分享着喜悦,一边签订着商业合同。更为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以非凡的勇气把商场与战场对接起来,当阿富汗战争还没有结束,他们就踏着战争硝烟去寻找商机。从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来看,浙江各地都有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起关键性作用。台州有个邱继宝,十年前想到广交会看一看,了解一下外国人喜欢什么样的工业缝纫机,可到了广交会却进不去,最后他把西装、皮鞋一脱,从下水道里爬了进去。而当他了解到外国需要什么样的缝纫机时,却发现生产不出来。结果,他放下厂子,跑到上海缝纫机厂去打工,去学技术,终于成了工业缝纫机专业人才,创办起缝纫机企业集团。现在,广交会召开,石广生部长写信邀请他去参加。温州正泰集团公司的老总南存辉,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他虽然是个初中毕业生,修皮鞋出身,而他敢于从泥田里走出来,去钻研电器专业技术,并脱颖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专家。如今,正泰集团公司已成为聚集专业技术人才基地。
这里需要理解清楚的是,在建设三个人才团队中,每个人才团队又包括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人才。比如说,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工业发展,就需要一大批熟悉宏观经济、熟悉企业工作、善于驾驭市场的人才;实施大开放战略,大力突破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贸,努力拓展外经,就需要一大批懂得国际经济、了解国际经济法、熟悉国内外市场的人才;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就需要实施“三名”战略,塑造一批名师和名科名校;为了增强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则要实施“三名”工程,造就一批名医,培植一批名科,创立“名院”品牌;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改变农村面貌,需要一大批善于做新时期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人才,重点是抓好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创业者、农村商品经纪人和村党支部书记带头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总之,南昌的发展事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对不同领域人才的要求及其成长规律也是不同的。因此,吴新雄同志强调,对人才团队建设,要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特点来进行,努力形成各方面人才百舸争流、各显其能的局面,在南昌真正营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的的浓厚氛围。
三、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
吴新雄同志认为,素质是尽职的基础,尽职是素质的综合。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把人才建设摆在战略地位,更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是要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培养。实践证明,人才的成长,自身努力是内因,党组织培养是外因,内因和外因要紧密结合。培养,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些好的苗子,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并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锻炼,也可能就自生自灭了。对于看准了的、有发展潜力的苗子,吴新雄同志总是精心加以培养。
对人才的培养,核心是德才的培养。人才,人才,不仅要有才,而且首先是要会做人。做人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德。所以,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德才兼备。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的人才,都必须在具备胜任本职工作能力的同时,努力提高政治素质,打牢思想基础,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联系南昌的实际,吴新雄同志强调了三点,一是必须认真学习,努力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着力提高“三个水平”,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提高政治水平;认真学习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着力提高领导水平;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现代科技知识,着力提高从事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二是要敢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做真正的人,做真正的事。只有敢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才能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用“三个有利于”判断是非得失。三是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将自己的全部才华致力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握做人做“官”的准则,用实践来回答自己这个“官”到底如何当,这个“福”到底如何为人民造,这个“责”到底如何为人民尽,这个“卷”到底如何向历史交。岗位是暂时的,事业是长存的,唯有历史和人民的评说才是根本的。无论处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为地方、为人民、为党的事业有一番作为、有一番建树、有一番贡献。
对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多种。从吴新雄同志所作的一系列指示和所采取的措施中,我感到主要有以下六种方式:
(一)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和“熔炉”作用。年月日,吴新雄同志专门就如何加强全市各级党校建设作了重要讲话,指出:通过党校和各种类型的干部学校培训干部,是培养和提高干部的重要途径,要求各级(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党校切实担负起对干部培养教育的重大历史责任。并指示市委政策研究室,要把“党校在培养南昌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列为市委的一个重要课题加以认真研究。××年月日,全市首届百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就放在市委党校举办,吴新雄同志亲自作动员讲话,并明确指示“要用两年时间将全市所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全部轮训一遍”。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市委党校举办全市对外开放培训班。也就是说,市委党校不仅是培养县级领导干部的“熔炉”,而且要承担起培养创业者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要成为南昌的“黄浦军校”。
(二)选送到高等院校培训。吴新雄同志十分重视发挥南昌高等院校众多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地方和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真正形成南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综合优势。年月日,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吴新雄同志率先提出与高校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研究生培训班。天后,他在会见江西财经大学领导时,正式确定把培训班放在江西财经大学举办。××年月日,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支持下,南昌市中青年干部(包括重点企业干部)课程进修班正式开学。吴新雄同志又亲自出席开班典礼,并作重要讲话和学术报告。在讲话中,他指出,今后每年都将举办一至两期培训班,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县、科级干部和重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经营复合型人才到高等院校学习课程。每年还要选送名有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和科研机构脱产进修。
(三)有计划地选派素质好、事业心强、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发达地区或上市公司挂职锻炼。××年年月日下午,吴新雄同志又满腔热忱地与我市首批选派赴江浙地区挂职锻炼的名科级年轻干部座谈,勉励他们学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识、胆识和真本领,并指示今后每年要选拔名机关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每年要从重点骨干企业选送一批经营管理和科技复合型后备人才到国内发达地区的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挂职锻炼。各县区也都选送了一批科级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这种培养方式效果很明显,首批锻炼的干部都带着成果回来,并把学到的东西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迅速开阔了思路,打开了局面,部分学有所成的优秀干部陆续得到了重用。现在,把有培养潜力的干部送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已形成制度化。
(四)分批次地选送到外国培训。吴新雄同志认为,世界正在关注南昌,南昌需要走向世界。只有走出去,才能拓宽视野,学会用世界眼光看问题、作决策。××年月日,全市从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农业龙头化企业创业者、农村商品经纪人和种养大户中挑选出位同志,送往日本大芬县研修农业种植加工技术、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方式和基层农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课程。这些同志研修回来后,吴新雄同志仍然十分关注他们回来之后的作为,蒋巷镇的曹国洪研修回来后写了一篇题目叫做《关键在做》的体会文章,运用日本大芬县的理念,提出了自己如何做大做强企业的思路和对策,吴新雄同志非常高兴,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决策参考》刊登,并委托市委常委、市委农工部部长蔡社宝同志主持召开研修成果汇报会。最近,在吴新雄同志的关心下,又从首期中青年干部进修班的学员中挑选人到国外继续深造。
(五)在传帮带中培养。吴新雄同志刚来南昌的时候,南昌干部的发展理念滞后是不争的现实。年月下旬,市委、市政府组团赴上海、无锡学习考察时,人家江阴的镇干部、村干部张口就是“资本运营”,三毛集团的老总周建平谈“移植欧洲”轻轻松松。对这些知识,我们有的同志听起来相当生疏,有的似乎还是第一次听到,有的压根儿就听不懂。尽管如此,吴新雄同志却是热情地鼓励南昌的干部,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他言传身教,花了大量的心血,一次又一次地讲工业经济,讲现代金融和资本运作,讲外向型经济,讲如何经营城市,讲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讲如何进行资产重组,讲如何促进企业裂变扩张,讲如何构筑地方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讲如何运用财税杠杆搞活经济等等,一点一滴地向大家灌输现代发展理念,一步一步地把大家引导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可以说,吴新雄同志对南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推动南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而且体现在带出了大批能够适应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形势、驾驭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上。
(六)注重在使用中培养。使用也是培养,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培养不是溺爱,也不能拔苗助长,而是真正让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艰苦的磨练,增长才干和胆识。就拿领导人才来说,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需要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形成。没有一定的领导岗位这个舞台,领导才能就无法提高,也难以真正考察和识别干部。对那些基本素质具备的干部,要大胆地放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上去。在实际工作中,市委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越是有培养前途、敢打硬仗的干部,越是放到一些关键岗位、艰苦环境和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和培养。吴新雄同志强调:“挑战就是机遇,难度就是前途,克服难度就能赢得前途。正因为有难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有没有本领,有没有胆识,都会在难度面前显示出来,被难住的只能是那些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干部的成长和成熟很有好处。从积累领导经验的角度讲,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也是提高和识别干部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在最重要的地段、担负最艰巨的任务、攻打最难破的堡垒、取得最明显成绩的干部,吴新雄同志就最高兴、最赞赏,也最信任。这些经得起摔打的干部,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才干,进而也就继续得到提拔使用。反之,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甚至被困难所吓倒,在实际工作中干不出成绩的,就不是优秀干部,就不能提拔重用。
四、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促使各类人才富集南昌
吴新雄同志指出,我们主要是采取政策支持、待遇激励、最低收入保障、市政府给予特殊津贴等措施,富集人才,用好人才。吸引、留住人才的最关键一着就是创造条件让一切有识之士、有为之士能够心情舒畅地发挥好自己的才干,能够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的潜能。得人才者得天下,得技术者打天下,得市场者坐天下。一个城市如果总是“孔雀东南飞”,这个城市是不可能办好实业的。党委、政府有千般武艺、万般本领,光靠少数一些领导急是没有用的。领导的任务是,适应国际国内竞争,营造最好的创业发展环境,让大家到这里来能够成功,有利可图。项目落户南昌,就等于人才流进了南昌;投资者在南昌成功,就等于人才留在了南昌。这就是开放的观念,这就是与全球一体化接轨的观念。
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具体的措施上和实际的行动上。他在开发区的四个定位上,一再明确指出:开发区的第四个定位,就是科技人才、留学人员、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基地。这个创业基地,实际上就是最现实的事业留人。在他看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要成为培养、吸引、造就专业人才的载体。他指出,对国有企业、骨干企业确定引进的人才,人事部门要认同;对企业确定的人才年薪不管是万、万,地方上税务照征个人所得调节税,但作出贡献的我们就是大张旗鼓地给予奖励。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由过去的官方引进变为由打仗的企业引进,因为真正的人才,最好的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技术开发创新人才,是最难得最可贵的,也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人才,这些人才的引进企业最有发言权。同时,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和帮助清华泰豪、江铃集团、汇仁集团等企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到××年建立—个博士后工作站,吸引和留住高层创业人才,加快高层创业人才培养步伐。
对吴新雄同志的这些指示,我的理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主要是把好政策导向,营造一切有利于投资者创业者成功的环境。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留住人才,一是应当着眼于南昌的发展,二是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作用。人才市场也不应当全是官方的,而应当是市场化的。只有发展中需求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有用之才;只有致力于发展,人才也才有生根、开花、结果的载体;只有以发展论英雄,用人单位才能真正爱才、惜才、用才,人才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最终也才能真正留得住人才。
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深刻把握选人用人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讲过,领导干部主要抓两条,一条是出主意,一条是用干部。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于用人。吴新雄同志一来到南昌,就郑重地提出,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也事关领导班子的政治形象,历来是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问题。在市委八届一次全会上,他强调:“怎么用人,用什么人,这应当成为我们新一届市委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用人得当,则事业兴旺;用人不当,就会导致人心涣散。”一年多来,吴新雄同志又多次阐明他的用人观,指出:“我们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一个地区的事业;我们的事业不是短暂的事业,而是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评价的事业;我们的事业不是靠领导干部个人能完成的事业,而是要靠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的影响,聚集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完成的事业。”按照吴新雄同志的指示,我们就是要树立事业至上的选人用人观,树立改革、发展的选人用人观,树立靠民主、靠制度的选人用人观,树立重素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观。
(二)在选人用人标准上解放思想。吴新雄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选人用人的标准上解放思想。要坚持克服四平八稳、既无功也无过的思想,牢固确立按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用干部的观念。重用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实干者、创业者,不用那些无所用心、无所作为的平庸者,果断调整那些不讲大局、不讲党性、不讲纪律、阻碍事业发展的品行不端、心术不正的“混客”和“政客”。年月日,他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发言时将用人导向进一步作了理论概括,这就是打破常规用贤才,旗帜鲜明堵歪“才”,态度坚决鞭庸才。打破常规用贤才,就是对那些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作风过硬的干部,不搞论资排辈,及时大胆重用。大力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大胆地把那些德才兼备、思想敏锐、廉洁务实、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知识的优秀年轻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但也不能唯年龄论,对那些年龄虽然大些,但作风好、干劲足、政绩突出的干部,也要用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旗帜鲜明堵歪“才”,就是对作风不正、官本位思想严重,才能用在谋官升官上的人,坚决做到“不提拔、不重用”:凡是为了个人升迁,不择手段,四处活动,通过各种关系打招呼说情的,一律不提拔、不重用;凡是对组织摆资历,搞攀比,要照顾,争待遇,计较个人得失,经受不住组织考验,不能正确对待个人职位进退的,一律不提拔、不重用;凡是封官许愿,拉帮结伙,不干事业,拨弄是非的,一律不提拔、不重用;凡是泄露组织人事机密,擅自传播小道消息,以及托人情、拉选票的,一律不提拔、不重用。态度坚决鞭庸才,就是对那些不思进取,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当“太平官”误事误人误己的,坚决及时调整。通过优化用人导向,在全市党员干部中逐步形成了“集中精力抓中心,而不是轻重不分多中心;统筹兼顾弹钢琴,而不是事无巨细乱弹琴;专心致志创事业,而不是利弊得失为自己;五湖四海纳贤才,而不是唯我独尊用庸才;广拓渠道求发展,而不是网罗关系为升官;深谋远虑敢拼搏,而不是得过且过保平安”的生动局面。
(三)用人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不以地域、以人划线。有的使用干部,总是一味考虑进班子的先后、任职时间的长短,这样做,真正优秀的人才就上不来,到最后想用的时候,人才的黄金期过去了。所以,在用人上,市委坚持不搞论资排辈,也不搞平衡照顾,有的干部任期时间并不长,但很有才华,因而得到提拔重用;有的地方风气正、事业旺、聚集了大批人才,这些地方的干部就用得多,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有些同志感到自己在某个岗位干得时间长,提出要照顾提拔,说过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把领导岗位看成一种恩赐,那不行。岗位是为人民做事的,不仅要选有德者,而且要选有能力者;不仅要有为人民做事之心,而且要有为人民做事之力。如果只讲照顾,那就不仅优秀年轻干部上不来,而且会贻误事业,影响发展。当然,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资历较长的干部胸怀大局,锐意进取,甘于奉献,对于这样一些同志,市委同样高看一格,合理使用。
(四)不求全责备,敢于为干事业人才承担责任、承担风险。他说:“只要干部是在想工作、干工作,我们当领导的就不要求他们十全十美,因为他们主观愿望还是想干好的,或许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或因没有经验而没有干好。这没有关系,总结经验再干,一定会干好的”,“领导干部不能高高在上,对基层的干部群众要爱护,碰到问题要替他们担担子。不能叫人家冲锋陷阵时好话说尽,等到人家碰到风险后却说三道四,甚至过河拆桥,落井下石。有些人心术不正,动机不良,自己做不来、做不好,又不想让人家做,人家做得好他眼红,匿名信写得很快。领导者就是不要去睬他,让社会来作出公认,让政绩来作出公正。如果领导者轻信他,就上当了,就必然会出现干事业者灰溜溜的,不干事业的反而得势。”在××年月日召开的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上,吴新雄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全市形成一个想干事、敢干事的氛围,创造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培养一支会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队伍,真正让创业、创新、创造者放心、放胆、放手地干事业,决不能让干事的胆怯心寒,不干事甚至捣蛋的趾高气扬!”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领导者在用人中越是不求全责备,敢于为干事业人才承担责任、承担风险,我们就越要从严要求自己,越要时刻警惕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诫勉自己,始终保持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警觉,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自觉地培养浩然正气。我们有些同志工作魄力很大,能力很强,政绩也很突出,但就是因为一些小节不太注意,甚至就是因为平时讲话随便了一点,而被人抓住“辫子”,被人说成“不成熟”,甚至被人断章取义地用来作为挑拨他与某某领导之间关系的“把柄”。本来,“做事”与“有意见”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在“做事总会有人对他有意见”的现实面前,如果我们有才华的同志能做到既大刀阔斧地做事,又赢得四面八方的好评,岂不美哉?!如果我们有才华的同志既敢闯敢为,又沉稳周全,用不着领导者来为自己承担责任、承担风险,岂不美哉?!
(五)善于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开拓南昌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新局面,需要有一支与时俱进、经受得起各种风险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有专长、有本事、有作为的人才,这些人才遍及全社会,遍及广大群众之中。因此领导者要以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拓展识人渠道,去发现人才,广纳贤才,用好人才,使所有的有才者各展其能,各尽其才,从而组织动员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瞄准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去工作的强大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吴新雄同志从无锡到南昌,没有带一个干部过来。他说我来南昌,就是要在为南昌的发展中体现价值,就是要依靠南昌的干部群众干事业。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者既要有正确的决策思路、身体力行攻堡垒的精神,又要调动千军万马,用好全社会所有的积极因素。有了这种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多的奇迹也能创造,也完全可以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对南昌干部群众的优点和优势,他总是聚集扩展;对南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总是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南昌有勤劳、智慧、能干的人民群众,加快南昌发展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完全可以奋起直追,力争后来居上。”在全市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大会上,吴新雄同志用了上万字的篇幅,充分肯定广大机关干部为推动南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评价广大机关干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素质。在起草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讲话稿时,吴新雄同志叮嘱起草文稿的同志:“南昌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我讲话的第一点就是要充分加以肯定,并要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吴新雄同志善于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有了南昌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变化。正如吴新雄同志××年月日在市党政联席会上所讲的:“一年多来,南昌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速度是超过长江三角洲其它城市的。经济启动是不容易的,不可能今天出去招商,明天就有客商来,后天就有资金打进来,再后天就有生产能力。没有这么快的,按常规没有两、三年时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南昌用了一年多时间,利用外资就增长倍,这说明南昌人是在干事的,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是能创造奇迹的。”□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文章标题: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组织是社会的骨架,家庭的和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组织的发挥,丰富了社会的发展。可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组织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和配合,作为组织中软硬件集于一体的人来讲,更应该为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作出更多的贡献,这在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中更显重要。讲到学习型组织,人们更多的是对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立人彼得·圣吉教授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供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整套方法。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五种技能的培养,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只有经常进行这五项修炼,组织才能真正成长为学习型组织。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这乃是竞争求生存的基本法则”;在其后出版的《变革之舞》中,圣吉又强调“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从以上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认识中,我们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其他类型的组织,比如政府组织、城市组织、社区组织等等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我国对建立学习型组织非常重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为《学习时报》发表题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创刊辞。江泽民主席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思想。同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教育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等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所有的这些都对我国开展“创建学习组织”活动产生积极、重大的推动作用。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创新,创新够使组织不断变革、发展,以适应形势的需要。组织制度对创新性学习的有效推动,关键在于组织结构开放的程度,能否让组织内的个体的知识与创新学习在组织内部交流,也决定了组织在整个系统内系统学习与共享知识的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今天,要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全员学习、创新的氛围和机制,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要实现这种目标,不仅仅是在管理模式上要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要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根本,因此,个人认为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要转变四种观念,树立四种理念,实现学习、工作、生活的相融互动。首先要转变“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也是队伍体系建设的一个方面,是对人员资源的整合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作为组织要善于整合学习资源,建立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和信息交流平台,引导组织内的每个个体建立自我调控、自我更新的思维,弘扬时代精神,作为个体要改变守旧观念,靠老本吃饭想法,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其次要转变“工学矛盾”的偏见。组织队伍要提升业务能力,提高行政能力,提高服务能力,就必须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提出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以适应社会、公众对组织工作的需要。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放松对学习的督促,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拓宽学习的领域、渠道和吸收各种先进思想、文化,才能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起行业形象,树立起行业威信。要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理念。再次要转变“要我学习”的旧观念。组织要进行宣传,进行教育,使组织内的每个个体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激发起个体的学习动力,把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自觉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模范,提升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要树立“我要学习”的新理念。最后要转变“为学习而学习”的旧观念。在知识总量猛增的信息社会,学习力量是最直接、最核心的战斗力,组织要加强组织文化的培养,促进个体学习行为的改变,摒弃为学而学,为用而用的观念。个体组成的学习能力也是组织综合能力的反映,只有各个个体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才能使组织整体损失降到最低,要树立“提高学习力”的新理念。从时代的发展看,学习型组织必将是社会组织模式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组织学习,企业才能促进技术创新,社区才能得到和谐发展,城市才能提升综合实力,政府才能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用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生产、工作和管理。在以终身教育为体系的新型学习化社会里,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道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企业、社区、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城市和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闵行区农业和绿化管理局综合科王继成2016年8月22日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学习古代汉语的几点认识及心得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层面: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三层面: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一个人的层次水平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有比较明显进步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一般学生也应该有所提高,而对比较好的学生则应该有长足的进步。至于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不但比较好的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培养,优秀学生尤其应该着力开拓。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母语古代汉语有比较充分儿准确的了解,也就是说,决不能满足于会熟练的说汉语,而应该是掌握古代汉语内部的规律,了解古代汉语发展的趋势。所以联系古代汉语学习,首先应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进行有关的专业学习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古代汉语的自觉意识。第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好古代汉语对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学课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概论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掌握了一定的语音学知识和方法,对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押韵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彻。又如掌握了修辞手法后,就会真正体会到文艺作品中的妙处。第四,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语言现象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语言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鉴别其正误。

学习古代汉语,当然应该首先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一点古代文化常识。这些一般教师都是比较重视的,教材也有充分的介绍。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一些古汉语修辞常识。不懂修辞,特别是不了解古汉语特殊的修辞方式,古诗文中有些句子就可能读不懂,即使懂得大意,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何况中学教材中还有些注释没有兼顾修辞,甚至在修辞上处理欠妥,造成理解上的歧误或费解。下面就几种修辞手法来谈谈学习古代汉语的认识。

一、比兴。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二、避讳。《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修辞格,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比如死,从古到今,人们用了很多种同义的说法来间接表述,而不直接说死。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触龙在赵太后面前,称自己的死为填沟壑,称太后的死为山陵崩。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舅夺母志来婉称母亲的改嫁。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也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如生病说成采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意谓自己卧病在床,不能出门采伐柴薪。上厕所被说成更衣。《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课文《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中学语文中遇到的避讳,一般都是国讳。比如,秦以前的皇帝,都要在每年的第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这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便称为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出生在一月,便取名为嬴政。嬴政当了皇帝以后,便改用同音的正来代替政,政月改称正月。这还不彻底,后又改正的读音为zhēng,正月读成征月。汉文帝名恒,因为恒与常同义,于是改恒山为常山,改姮娥为嫦娥。汉光武帝名刘秀,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鲁迅《阿Q正传》中称赵太爷的儿子赵秀才为茂才先生,其源盖出于此。晋文帝名叫司马昭,昭字别人就不许用,于是古代的王昭君改称为王明君(昭与明同义)。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就是由此而来。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杜牧《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个人均为民。唐高宗叫李治,当时在行文中凡遇到治字都要改成理字(治与理同义)。柳宗元《郭橐驼传》: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学习古代汉语有六大环节,有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阅读、应用等。其中前四项是主要环节,后面两个是补充环节。通过预习可以使我们发现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发现妙处。老师的讲课,往往包含着他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不少东西是教材中没有的,对学生来讲,这些也是相当宝贵的。所以听课时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复习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复习是一个整理、归纳、补充、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通过做大量的作业,可以用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因为古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效果一定不会太好。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练习达到实践的目的。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2005年10月10日至20日,我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市县组织部长赴苏州培训班。通过学习和考察,感受到了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看到了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度、超常规发展,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认识
苏州之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展是要讲科学的,不是光靠我们头脑想发展就能发展,想怎么发展就能怎么发展的,发展是受它自身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所制约的。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很深的奥秘,它的发展只是遵循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是遵循资本运作规律。苏州的经济基础原来并不怎么好,是一个农业地区、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在1978年的时候,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亿元,在全国属中等偏下水平。苏州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苏州要想发展,必须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农村经济走向工业经济。他们充分利用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崇尚文化、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家庭手工业和人民公社时期办小工厂的经验,把这些汇集起来,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80年代末,苏州乡镇企业达到了16000多家,十年期间,乡镇企业再造了一个苏州。到了90年代,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000亿,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经济腾飞基础。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苏州认识到私营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出台了私营经济振兴计划。到2004年末,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26万户,超过了宁波和温州的总和。这时,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少资本。他们又想到了大搞开发区建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近年来,苏州利用内、外资合计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国际、国内有几千亿资金投到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发展?发展怎么会不快?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苏州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妥善处理强市与富民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有强烈发展意识。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苏州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所到之处人人抓经济,人人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真正做到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人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敏锐地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机遇,彻底进行企业改制;二是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政策放开的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突破;三是在创优环境、重视人才的基础上,抓住了“入世”的机遇,率先步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轨道。由于抓住了这三次机遇,使苏州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超过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在2004年,苏州市gdp达到345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深圳,紧随沪、京、穗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全市一般地方预算收入22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四位,其中市区占42%,县(市)占58%,城乡发展均衡;全市进出口额为1032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实际利用外资额95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有96家在苏州落户。全市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就有5个,省级开发区11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实属罕见,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内外资累计投入1000亿美元,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
3、思想解放敢想敢干。通过在苏州的所见所闻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树立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苏州昆山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没有任何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尝试着自费搞开发区,一度面临着违规的风险,但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费、县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的开发区。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作3年,85次进京,终于又在开发区内办下了出口加工区。通过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和港台等37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120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65%为台资。台商到大陆投资总额有十分之一在昆山,也被誉为台商工业园。昆山市由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2004年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第一位。张家港市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自八十年代开始,就到全国抓项目,抓资金,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他们超前运作,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区港合一、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保税区。截止2004年底,累计引进各类企业2872家,投资总额37.2亿美元,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说苏州人思想解放,是因为他们从行动上真正落实了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才是硬道理”;说苏州人敢想敢干,是因为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在努力为扭亏为盈、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五年,苏州人已经顺利完成了企业转制、企业重组。长期以来,苏州历届政府形成了一套“承担风险——取得实效——做而不说——形成政策——推广经验”的发展思路。
4、注重环境建设。在苏州投资的外商普遍反映苏州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在改善环境方面,苏州市下了大力气,努力营造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他们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把苏州市分为左中右三个区,中间是苏州老城,保持古城风貌,发挥历史文化效应;西面是民营企业开发区;东面是新加坡工业园区,构筑了一个新型大城市的框架。几年来城市的交通、服务、公共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苏州市区通过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验收,常熟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昆山市周庄镇、常熟市大义镇等8个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同时,为了给外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苏州市及其所辖的几个县级市,建设了外商医院、学校、高档宾馆、别墅以及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娱乐场所。使外商一人投资全家搬来,进得来、留的住、不愿走。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苏州市坚持围绕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素质。制定严格规定,要求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服务,全程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对所有干部要求,对待投资者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坐,一杯清茶相谈,一份诚心相处。”实行首问负责制,客商第一次找到谁,谁就必须全程服务,帮助客商办完全部手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要求干部要“三会”、“五懂”、“一颗心”,即会讲普通话、会开车、会电脑;懂政治、经济、业务、经营、法律;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总之,在政策环境上,“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在法制环境上,“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在服务环境上,“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在人文环境上,“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5、坚持以人为本。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主,个人收入较广东、浙江要差一些。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的重要思路和措施。太仓市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昆山市在全市百姓中实施了“三有工程”和“五道保障线”,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有工程”即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线”,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地保障和拆迁保障。常熟市还提出了发展“五大理念”,第一理念就是富民优先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富民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1元,全市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60元。
苏州发展经济不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他们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0体系认证,有250家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政府规定,沿太湖1公里内不准搞人工建设,禁止开山采石,禁止开采地下水,禁止在山坡葬坟。近3年来,张家港市共劝阻或拒批污染项目400多个。二氧化硫、cod及(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都控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水平。
苏州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两个率先”进展顺利,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中,已有15项指标提前达到目标值要求,提前达标率为60%。
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1、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中体现。对待发展,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当树立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储蓄率高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国际产业重组加快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县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省管县的全新体制改革、国家关于“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特殊历史机遇等,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快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为发展赢得先机。一是搞好开发区建设。苏州市县两级都搞开发区,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发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二是抓好招商引资。2004年,苏州市招商引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国第一位,招商引资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招商,但招商已不是过去那种吃吃饭、喝喝酒、拍拍胸脯、认认兄弟的那种“饭桌”形式了。而是招商者之间的竞争,需要的是具体的优惠政策、好的发展环境和专业的招商队伍。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放水养鱼,引进专业化的招商人才,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发展特色工业。依托优质丰富的矿产、药材、水能、林木、山野菜等资源,加快发展矿泉饮品、矿产能源冶炼、现代中药、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林木精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优势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推进和实现工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切入点,以强化农村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产资源,立足绿色、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造品牌,紧紧围绕“林、参、蛙、菌、药”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具有靖宇特色的效益农业、精品畜牧业和土特产品加工业。努力把靖宇建成国际知名矿泉城、生态经济城和红色旅游城。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干。苏州之行了解到,八十年代中期,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二位的昆山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在全苏州5个县市的末位。由于他们善于抢抓机遇,意识超前,敢想敢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现实说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观念”。现在看,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真正解决思想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实现“六破六树”。即,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进取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的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树立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靖宇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人人议经济、人人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3、要注重环境建设。苏州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自然、生态、治安环境,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以淳朴的民俗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要想发展必须有好的环境,在环境建设方面,既要抓好硬环境,也要抓好软环境,重点进行四个方面的整建:一是舆论环境,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全社会都知道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人人都为改善环境做贡献。二是政策环境。除制定优惠政策以外,要坚决清理对外企和民营企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或文件,集中力量对现有政府审批项目和条块间的各种收费、设卡事项进行整治,能免的免,能减的减。要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服务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部门,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把为客商服务的态度和质量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硬指标,建立举报制度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打击吃、拿、卡、要等行为,坚决惩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消极腐败行为,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四是人居环境。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服务行业服务档次和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污染治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
4、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目标。苏州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这个问题上,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发展的内涵,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就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稳步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二要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城乡规范化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中学教育规模,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资源。要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责任,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三要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畅通诉求渠道,使群众有反映和申诉问题的途径,有效缓解和疏导矛盾。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文章标题: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省公司党校组织全系统处以上干部全面系统学习中共中央最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加强党的纪律、党风廉政建设和省公司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对广大干部的关心和爱护。通过二天学习,深受教育,受益匪浅。其主要认识和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条例意义
中共中央颁布的两个条例,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做到立党为工、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党员负责干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要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首先必须学好两个条例,吃透精神,并且严格对照两个条例的规定,认真检查和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看在哪些地方和方面,有违两个条例规定的行为,采取切实改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只有这样,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才能达到目的,收到实效。二、重在自我约束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民主法制化进程大大加快。依法治党,依法治国,法制日趋完备,措施更加有力,但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刑事和经济方面的犯罪率不断上升,领导干部的犯罪同样不断攀升,尤其高级领导干部的“巨贪”,更是触目惊心。究其原因,虽然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重要因素,但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自我约束意识,甚至放弃自我约束,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把党纪法规视为一纸空文。因此我认为,学习两个条例,重在自我约束,这是因为:其一,强化自我约束,符合辩证法的基本法则。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党纪法规在制度上具有重要约束力,但要真正起到约束作用,必须要使被约束对象牢固地具有自我约束意识。当前,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但就其表现看,反差很大。不少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实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勤政廉政的楷模作用,有口皆碑,但也有不少领导干部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迷恋美色。从近几年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大量实例说明,主要为本质兑变。因此,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强化自我约束,十分重要。其二,强化自我约束,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究竟是为谁执政,这不仅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同时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要学好贯彻好两个条例,就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两个条例的规定自觉约束自己。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主要负责干部,要执政为民,要充分体察民情。体察民情,就是要体验职工感情,掌握真实情况,确保企业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就是要认真倾听职工呼声,如实反映职工意愿,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二要自觉顺乎民意。执政为民的核心在于以民为本,顺乎民意,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顺乎民意,必须广辟反映职工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进一步健全以职代会为主体的各项民主制度;必须强化保障民意的举措,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三要高度关注民生。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始终十分重视和关心职工生活,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满足职工日益增多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真心诚意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真正能够做到执政为民,就能够自觉遵守和贯彻两个条例。其三,强化自我约束,这是领导干部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客观需要。当前,我们仍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经济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使社会关系复杂化。此外,权力、金钱、美色的确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加之领导干部都有一定权力,活动有一定隐蔽性和自由度,这就从客观上提供了腐败滋生的土壤。因此,处于当前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领导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尤其重要。三、履行一岗双责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按照企业现行体制,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有一岗双责的重要责任。因此,要学好贯彻好两个条例,不仅要个人带头学习好、贯彻好,而且要使所领导的企业学习好、贯彻好。为此,首先要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全局职工,尤其是中层干部学好两个条例;要抓好原文学习,一条一条地学,一句一句地理解;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学,可以采取收看专家教授的讲课录像、请党校老师授课、组

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织讨论、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全面系统地学习。第二,要广泛宣传。要使两个条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就要广泛宣传其颁布的重大意义、主要特点和内容,并要抓住好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以形成学习贯彻两个条例的浓厚的氛围。第三,要抓好四个紧密结合:一是领导干部学习与中层干部及职工学习紧密结合,以提高广大职工依规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三是学与用紧密结合。学习中要联系个人思想和行为实际,查找本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抓好整改;四是学习与努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当前,供电安全、电网建设、资产经营、优质服务等各项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以学习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职工完成全年任务的积极性,做到学习、工作两促进。第四,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效果。学习两个条例,是建党兴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切忌摆形式、走过场;要注意学习效果,从教育入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增强其遵守两个条例的自觉性。只有自觉性提高了,贯彻两个条例才有坚实的基础。

《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来源于免费网,欢迎阅读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