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培训学校作文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 导航 >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

培训学校作文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感谢您的参阅。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

《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但是实际教学中作文仍然是学生最大的拦路虎,相当数量的学生提起作文还是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因为教师人为地加大了作文的难度,要求学生写出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都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恨不得篇篇都达到发表的标准,所以要求一高再高,远远超出了一般学生的习作水平,结果成了拔苗助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产生了厌倦心理。二是因为学生虽然也接触了实际生活,参加了某些活动,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不强,故语言组织能力不高,形成了“茶壶里煮饺子”的局面,如果老师再引导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强烈的表达欲就会经过一次次受挫之后沉寂下来,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针对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这些表现,我从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两方面进行了小学生作文“加强听说、强化读写、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实验,已取得了初步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前起步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育学教授唐纳德·格雷夫斯,长期致力于小学作文教育的实验研究,被人们称为献身于写作教学的“十字军战士”。他提出了“写作先于阅读”的观点。他认为儿童不是先学会了阅读再学会写作,而是恰恰相反,先学写作,再学阅读。他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文章比作密码,把写文章比作编密码,把读文章比作破密码。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而在孩子们看来,编密码远比破密码容易。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学前班时就有这种编“密码”的能力和爱好,其表现就是喜欢在墙壁上、人行道上、水泥板上等地方画各种符号,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一种自我表白。因此,要重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早期培养,在他们还没有学会阅读以前,老师就应重视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组织写作活动,促进学生写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一、二年级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前起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入校第一天起,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听说能力。每周都安排有听说主题,每天都有一日一说。如入学教育听说训练分为《自我介绍》、《参观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等,这样,学生每天都有新话题,渐渐养成了喜爱说话、注意观察的好习惯。等拼音学完,再让学生把说话内容记下来,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写拼音日记了。
对于学生说话的起点,我要求较高,开始说话就要求说完整的句子。如一则《自我介绍》:我叫赵原,今年六岁半。我从无棣县实验幼儿园来。希望大家和我做朋友。等学了课文,则充分凭借课文训练。把每篇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排成一个科学的训练序列,结合课堂教学,创设语言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训练语言、锻炼思维的主要途径。如凭借课文,抓重点句式的训练;重点段落的训练;课文插图的训练等。这样,一课一练,课课有得,书上的范句,老师的例句,同学的好句,课外阅读中的佳句,都在学生的头脑中融汇贯通,一有需要,呼之即出。
另外开设听说训练课,每周一节,进行听说专项训练。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特点,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如利用电教媒体等直观形象手段,以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或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演自说,积极参与。训练形式上灵活多样,有时看图编故事;有时给出故事的头和尾,让学生想象中间的内容;有时听音响编故事。让学生在音乐和童话的世界中畅游、联想,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看、说、想、写,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强化读写结合,科学有序训练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这段话揭示了读与写的实质,说明读与写是相通的。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注重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强化读写结合,进行科学有序训练。
1.读写同步,以读促写,写中促读。
进入三年级后,我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教会“四步读书法”,即“初读,扫清字词障碍;细读,理清作者思路;精读,品析重点词句;诵读,融汇贯通应用。”同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全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分解到每一课。“段”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主要进行八种基本段式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每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如教学《晨读》一课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初读,知道本段有几句话。再让学生细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并能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第2页

划出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即“三个小伙伴,又坐在村头的石磨上开始晨读了。”然后精读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系,提问:读了第一句话,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三个小伙伴是怎样晨读的?他们读得怎么样?)接着分成三个组自学讨论,找出了描写三个小伙伴读书的不同动作,得出结论:坐在右边的小女孩读得很入神,“完全被课文吸引住了,连小鸡在她身边叽叽叫都没有觉察。”中间的小男孩“背得熟,记得牢,显出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最左边的小男孩“好像在思索一道难题,又像在思索今后该怎样认真学习。”接着提问:读了这几句话,还有问题吗?(没有了。因为这几句话写得很具体。)我又追问,这几句话的顺序交换一下行不行?同学们又议论纷纷,得出结论:是不行的。因为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从右边最认真的小女孩写到左边可能有些调皮的小男孩,读起来有层次感,而且一句比一句具体。最后,让学生把这个总分段式摘录到集段本上,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写作技巧。课后练习运用总分段式写一段话《课间十分钟》。这样,一课一练,每篇阅读课文都成了写作教材,学生在“读—仿—写”中作文水平一步步得到提高。
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得法以课内,受益于课外。
虽然教材大多出自名篇,但每册容量最多30篇左右,五年也不过300篇,以这样的读书量显然不能提高读写水平。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就格外重要。我从三年级改加大阅读的时限,阅读课每周2-3次。要求每人平均10本以上课外读物,搭配合理,种类齐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写阅读笔记:摘抄型、感想型、评价型、提纲型。每人每周500字。定期举行“故事会”、“作文擂台赛”、“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笔记展评”等活动。学生读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保证,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优化作文课堂结构,坚持“限时、高效、大量、低耗”原则。
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我实行了限时原则:三年级的学生半小时内要写出四百字左右的作文。这样,每周两节的作文课程序是这样的:写作文前,提前布置作文内容,学生做好准备。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写作思路,谋篇布局。然后30分钟时间学生独立试写,这样,第二节课上课时就已经写完,就有一整节课的时间师生共同评改。在评改时采用积极评价原则,多肯定,尽量以最小的幅度修改,尤其是困难生的作文。优等生的作文从立意谋篇处品评;中等生的作文从精彩句段处赏析;困难生的作文则从好词好句处大加赞扬。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欢悦,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这样安排作文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马上得到积极的反馈,主动地参与到评讲作文中来,改变了以往因延时批改产生的消极因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学期的大作文量也是以往的一倍,大量的写评使学生的写作技巧越来越纯熟,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
学生有了知识上的储备,不等于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只有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体验,在周围的人、事、物、景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才能真正从中增长见识,训练思维。孩子往往对身边看似熟悉的事物不够注意,或者觉得不值得一写,经过引导,在他们的笔下,那些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竟另有了一层深意。高胜男同学因偶然玩气球产生义卖气球为灾区小朋友奉献爱心的义举;杨婷婷同学看见汽车尾气污染环境产生长大发明新式超能量汽车,无论晴雨天都可以行驶的奇思妙想;吴立鹏同学看见粉笔屑飘满老师的头发便想制造新式黑板、黑板笔……在同学们的眼睛中,世界变了,他们的思维也越发活跃,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发现,手中的笔原来还是一种最好的武器呀!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我的校本研修之路


着眼自身需要,主动谋求进步

--我的校本研修之路

在校本研修方面,我是一个起步很晚的学员,第一次想到要进行校本研修,搞样本研修活动是2012年的年底。但,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学习,研修,总结,再研修,我个人认为自己的成长是比较快的,但这种进步目前还只是处于单纯的个人成长,还没有力量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

从2012年暑假的“国培计划”短期开始,我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班级管理中的得与失,他人教学的得与失。对于他人的成功经验,我也不是照搬,而是经过思考与自己教学风格,教学班级实际情况人分析批判时进行学习和改进;对于自己的得失更是对的加以发扬,错的严格改正,天天如此,日日发此,每天的教学笔记和随笔是我的知己,每天的生活都有载,一段时间后,再去翻翻,发现自己在思想上,理念上,风格上,态度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而且教学的效果和班级管理的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可以说,是我成长的第一步,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成长,让我找到了自我成长的方法。

案例研修方面,我所进行的就是动作舞蹈协助学生记忆,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一年的学生刚入学对学习的态度和认真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还保留着幼儿园的习惯,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于是,在近三年的一年级教学中,尝试利用课本中的儿歌,自己编排一系列有助于识记的动作,让学生们边做动作,边记忆文章,通过几次有趣的舞蹈,学生们都特别喜欢语文,特别是布置给家长表演的作业后,孩子们对语文课有着很大的期待,慢慢地连最不认真的孩子也开始喜欢上学习了。为了验证舞蹈有助于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我连续要求三年担任一年级的。

个人的成长不能总停留在个人欣赏的层面,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来论证和指导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我一直很想有一个脱产学习的机会,再进入校园,开始新的求知之旅,但这个愿望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不能实现。于是我今年有了这次的网络培训,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进行了网络培训,但这却是最认真的一次,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次,更是最有效的一次。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理论上,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有一些理论我暂时还不能消化,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学习的不断深入,我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同时,我也希望以后,要经常有类似的网络培训来不断指引自己成长,前进。希望不要通过领导们分配名额也能自主要求地进行某项网络的培训,而且希望本次的培训能一直保留在网络上,让我们随时能再学习,再消化,再体会,从而不断地成长提高。

虽然我的成长很微小,但我已经感知到这种变化,而且感知到这个微小的变化所带来的能量不为断地指引着我前进,当然我的成长除了这三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算途径是同伴互助,我有一个与我同时成长,进步的同伴,我们能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一起总结,一起进步。

成长心得:我的求职之路


在xx年的落榜后,我考虑了很久放弃去打工漂泊的念头,带着和美好的希望来到了安徽理工学校,走进了电子082这个班集体。

记得刚来这个学校,学长们说,在安徽理工,我们算是进入了半个社会,确实,不管是在班集体还是学生会干部,不管是勤工俭学还是义务劳动的日子里,让我有了很大的成长和进步,让我懂得了将来的路一定很艰辛。xx年4月22日早晨,我背上了行囊走出安徽理工的大门,搭上了去青岛haier(国际)有限公司的工厂实习的路程,这一天,我真正的走上了社会。在haier的一年多的实习,给了我很多的东西:

第一次发工资,打开工资单看了卡上是144.88元,这似乎是第一次这么大的打击,后来才明白挣钱的不容易……走进工厂实习的前几个月,我一直不习惯,总是很浮躁,很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记得是在7月份,我多次打电话到学校的招就办诉苦,然后学校就派罗明忠老师和青岛haier总部人力资源部主任来到了我们的车间,并在当天下午找到我当面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是在一步一步的成长。xx年,我的实习期结束了,我便回到了家乡安徽,来到省城合肥开始我的事业生涯,因为缘分走进了安徽的龙头企业jac江淮汽车。

从安徽理工到江淮汽车,这一步,似乎让我开始了我真正的成长和成功的开始。也许,很多人不理解,电子专业的学生为什么会从事汽车行业的发展?其实,这个对于毕业后是很常见的,在刚刚开始去haier实习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老是给老师打电话诉苦。到今天,走进jac已经一年多,我很快乐。jac的氛围很好,不像其他的企业只是在干活,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现员工风采;这里,是一边工作还要一边学习,每个星期40个小时的工作4小时的学习。每天的早晨,看见同事微笑的说声早,工作前同样和学校一样要做早操坚持锻炼身体,集体唱《jac之歌》,开晨会等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我们新的一天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走进车间,不管学历如何?都要从零开始,通过成长路径,然后努力去一步一步成长。在学校有着严格的纪律,是为了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更快的去适应这样的环境,只有从学生的时候尊长守纪,走进了单位,才会简单的做到这些,走斑马线,正确穿戴工作服和上岗证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从学校的言行举止,绩效考核直接影响了今天的工作成绩。

走进jac,身着红色工装,标志着是新时代的红军队伍,在我们的新红军精神里这样写道:“自强不息,坚定必胜信念;艰苦奋斗,保持创业激情;令行禁止,建立严明纪律;学习创新,持续追求卓越!”作为企业的小小一名员工,我牢牢记住!

走进jac,不仅仅要有知识的进步,更必须有一个很良好的品格和素质要求,我是负责生产加工汽车前桥零件的,在我们车间有这样两句话:“件件无小事,攸关人命天”这是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意思是说我们的工作件件工序不能忽视,若忽视便是出人命的。“树人品,才能出精品!”告诉每一位jac人,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树立很好的人格素养品质,才能够制造更好的产品。在学校我应聘学生会干部,今天做一个青年志愿者,其实,我只是希望自己在自己的职业素养上有更好的提高。

从安徽理工到江淮汽车,这才是我的第一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程去走,所面临的困难会更多,不管是在企业还是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己去面对。我们时刻要欣荣的说自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记我的教师求职之路


穿一路风雨,迎彼岸花开——记我的教师求职之路

体检已过关,二十九号到韶关乳源教育局报到,随着最后一环节的落幕,这一路的奔跑也终于画上了句号。关于这篇日志,在心中已酝酿了千百回,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心的跃动,原以为可以早早地让我酣畅抒发心中感慨,但命运之神却一次次引领我颠簸到如今。哭了,累了,痛了,是的,这一路,走得艰辛走得疼痛走得心酸。可是,茫茫求职路,谁人又能易得?残酷现实前,谁人又能轻言放弃?义无反顾地选择“教师”道路,是追求是执着也是内心的坚定。“教师”,被世人赋予了很多的光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诚然,教师如世人所言,灌溉知识、培育幼苗、引领成长,在某个方面来说教师是伟大的,教师是光荣的!很多人都说,你很适合做老师,你的性格你的特征你的优势你的气质,都适合!莞尔,或许吧,小时候不懂何为“梦想”,每每坐在教室里,仰起脑袋瓜,望着讲台上神采飞扬的老师,心中会生出一丝丝叫“景仰”的情感。那是一种敬畏一种仰慕一种爱戴。“景仰”伴随成长,高考结束后,在同档次的学校里挑选,也不曾做过多的考虑,就选择了“师范院校”。大学三年里,浓郁的“师范院校”的学术氛围感染着我、熏陶着我。从专业学科文化知识到教育教学技能知识,从课堂理论到实践演练,从图书馆到中小学教学,都与“中文”“文化”“教育”“教学”相勾连。就这样,三年下来,不知不觉,心中已培植了一种叫“文化”“教育”的种子,身心已与“教育教学”相接壤。当然,身处现代社会,梦想与现实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让梦想照进现实”是多少人的企盼多少人的惦念,为了让梦想在现实的土壤上长出美妙之花,多少人为此作出默默的艰辛的付出,我也不例外……

2011年

2011年六月,是我的毕业季。在这个毕业季的前夕,毕业生们都在为“未来”奔波着。回想那时,在校园的自己还真算是单纯。师范生的校园环境与其他大学校园的环境不大一样,师范生们大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考取公务员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那时毕业前夕的自己,也是和大家一样,只想着考教师,而且还很“安分”地只会考家乡的教师。或许那时年幼,又或许是还身处校园环境,那时的就业意识来得没那么强烈。经一些师兄师姐打听,知道英德的教师考试是在五月份,考试内容是高考题。大三第二学期开学初是实习期,实习一个月后,刚好英德教师的招考公告出来了,于是,才和同学开始紧张起来,到书店买相关资料复习。就这样,在图书馆泡了一个月后回来参加英德的教师招考。备考的那个月开始紧张了,开始意识到这是一场关于“命运”、关于“工作”、关于“未来”的考试。整整一个月,全身心地投入复习,这其中,当然也不乏焦虑彷徨害怕和担忧。考试结果出来了,上线分数为:86分,我的分数是:84分。两百多名语文考生中(当年本科生和大专生统一排名)排名第二十七名。后来补录分数为:85分,但我也无缘。就这样,第一次跌入人生低谷,第一次感到彷徨和无助,那种无奈与悲伤的疼痛远远大于高考。

在那时,学校有宣传“三支一扶”项目,落榜后,就报名了“三支一扶”。“三支一扶”全名为“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这项政策是广东省从2006年起开始执行的,录用对象为广东省的大专以上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该政策一方面支持广大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一方面为了缓解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期限为两年,期满后不提供后续工作。这政策,通俗点的理解就是:暂时到国家单位就业,暂时支持国家基层工作。当时因为报名了“三支一扶”也因为胆怯和不成熟,就没有去参加其他地方的教师考试了。2011年9月,通过广东省“三支一扶“办的筛选,最后分配到英德市大镇中学,开始走上了教师道路。

2012年

2011年9月上岗,在大镇中学担任七年级内宿兼教两个班语文。2011年9月--2012年1月,是我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个学期,也是我最热情澎湃工作最上心的一学期。由于刚上岗,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都需要熟悉和摸索。因此,这学期整学期的心思都扑在工作上,期末,学生的成绩也喜人--班级总排名第一,语文科第二。这是第一次尝试教书育人的欢欣和喜悦。

2012年2月--2012年7月,这是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年份一转,意味着今年的教师考试又逼近了。那时,潜意识里是知道自己要准备了,但危机感却没那么强烈。由于还做内宿班班主任,每天早起晚归,琐碎繁杂的宿舍事是影响考试的一个小原因,但主观上,自己也还没全身心的投入。因此,2012年的英德教师考试又以失败而告终。

2013年

2012年教师考试失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打击。因此,2012年暑期,工作生涯的第一个暑期,选择了放空。暑期里到了各地游玩,身心有了较大的放松和洗涤。暑期回来学校,全身又充满着正能量。第二学年里,学校有了较大的照顾,让我做了外宿班班主任。2012年9月--2013年1月,这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是心灵比较宁和一学期。少了每晚的看班和查舍,时光倍感安宁。这学期里,教师考试工作还未真正拉开序幕,工作之余,比较热衷自己的爱好--跳跳舞,看看书(主要看诗词散文和古文(由于教师考试要文,而古文又是我的弱点,所以从基础抓起,熟悉初中教材的全部古文)。按同事话来说就是--这日子过得很是诗情画意呢!

2013年1月--2013年8月,为期大半年的时间,这大半年,是真正意义上的求职时光。

2013年1月--2013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同事聊天,聊到一个师姐考上了清远清城区教师。同事说她也是三支一扶的,第二年考上的。当时听了就非常来劲,果断和这个师姐取得了联系。和师姐聊完后,一下子全身心充满着力量。元旦和闺蜜去了一趟海南岛旅游后就开始了复习。网购了一本中人版的“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里面包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知识。教育学的知识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因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所以读起来也容易入状态。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比较枯燥艰涩,读起来有那么几分艰辛。但为了心中的那份追求,依旧天天如一日地啃、啃、啃。一个寒假过去,整本书基本也啃得比较熟悉了,开学后,就开始背诵,每天上完课就回宿舍,关起门就背、背、背。3月4号,清远市清城区教师公告出来了,公告内容一出,傻眼了。考试内容为:时事政治、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政策法规、相关专业知识。按照考试内容来看,之前复习的内容只有“教育政策法规”是有联系的,其他的都不考了。考试笔试时间为3月30日。不过自己也还是来了个啊Q胜利法:没事的,所有的考生也是现在才知道要考这个的,所以大家的起点一样的。这样安慰后,又开始放下以前复习的内容,又开始网罗公告上的内容。1、党的基本知识。网购了一本书和上网查找了相关练习题。因为高中是读政治的,所以对这些内容页不太排斥,用了几天时间把党的基本知识消化了。2、时事政治。最开始是网上搜索时事材料,复制粘贴打印,厚厚的一沓,复习了两天后,发现这样效率很低。很难找重点记得也不牢,于是,就上网搜索试题。当时*搜索了一份“2012--2013年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这份资料一共有五十多页,全部是选择题,内容都比较精华,是重点时事。于是,我就放下打印的时事,天天就用饭后和睡前的时间捧着手机来看这份试题。(后来考试来了十道时事,这里面就有八道,命中率还挺高。)3、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直接从书上撕下来,零星时间就捧出来圈圈画画,看看背背。这项内容不太多,只有几页纸,反复看了几次后就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法规进行背诵。最后,在考试中这个内容的得分也比较理想。4、相关专业知识。关于这个内容,我想说的是公告可真“坑人”了。咋一看,相关专业知识,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于是,前期就准备中考题和高考题。可,3月19号,到清远报名,报名现场里无意中得到的一个证实消息,公告上写的“相关专业知识”指的是“教师专业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天啊!当时真是懵了!报名完回去后又立马拿出之前的教育学心理学来复习。

2013年3月30日,清远市清城区教师招考。语文考生:507人,招9人。笔试排名:25名,面试排名:12名,总成绩:17名。未录取。

清城区笔试结束后,心里面有几分欣喜有几分忐忑又有几分期待。感觉大部分题目都还好,都在自己视野范围之内,但看到那五百多的考生,心里却没有了底。等待一星期,笔试成绩出来,颤颤巍巍入了面试。当时是兴奋且欣喜的,毕竟这么多人,挺进了面试,心里还是有几分开心,这也是这一年多来第一次尝试到一点成功的甜头。笔试成绩公布到面试只有五天时间。于是,又果断找来小学语文课本,几天时间囫囵吐枣了八本语文课本。最后一天的上午,自己找了间空教室,练习了几次后,下午就坐车下清远了。

清远的面试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如此正规严肃的面试。面试形式为:十分钟说课。语文考生一共有三十个人面试,我排第十二个。十分钟说课之前有三十分钟的备课时间,这备课时间,深深感受到“抢饭碗”的滋味。草稿纸一发,自己还没回过神来,发现旁边的考生已经开始刷刷刷地狂写了,等到三十分钟收卷,监考员手上的是写得满满的了。心里暗叫“来者不凡”啊!

尽管如此,自己还是鼓足劲,给自己满满的信心。开场、承接、过度、收尾,按照原先练习的来进行。说课结束,工作人员送出分数,傻了眼,“76”分,天大打击啊!第一反应就是“问题出在哪里了?问题出在哪里了?”带着满怀的难过坐上了归去的汽车,车上一直反思这个问题,后来自己在反思中也找出了一些原因。

清远的考试,虽然也以失败而告终。但十七名的成绩给了我心灵很大的鼓舞,休息了一天后又重整士气,开始英德的复习。

2013年5月19日,英德教师招考,语文考生141人,招4人。排名:第4名。(没有面试,笔试为总成绩。)两名随军家属合格优先录取,因此仍未录取。

今年英德的考试内容为高中知识和公共科知识。这两项内容以前我都有复习,所以英德的复习资料不用像清远的那样到处网罗了。英德的教师考试重头戏是“高考题”。对于“语文高考题”,我最薄弱的环节是“文言文”。因此花了大量时间来攻文言文,从诗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到基本句型等,从课内到课外,从整理归纳到反复练习,可谓“用心良苦”。不过到最后,结果还是喜人的,对于文言文练习,由原来的“畏惧”到“越做越有感觉”。5月19号考试结束后,心里有点底但又有点担忧。结果出来,很接近自己的设想。分数刚好上线,但两名随军家属刚好报了语文科,因此优先录取随军家属。消息传来,泪水决堤,压抑许久的压力、煎熬、苦闷化成汹涌的泪水,悲伤与疼痛占据心头……

2013年5月26日,韶关市武江区教师招考,语文考生71人,招1人。笔试排名:第8名,未进入面试,未录用。

因为一直都关注“广东教师招聘网”,所以对附近地区的招聘都比较留意。之前备考英德的时候看到武江有招聘,起见,就也报了名。英德教师成绩出来到武江考试只有几天时间的空隙,这几天仍处在调整状态,加上武江区考大学专业知识,因此,武江区考试接近裸考。

2013年6月22日,韶关市翁源教师招考,语文考生102人,招9人。笔试排名:第19名,差一分进面试,未录用。

英德教师落榜后,虽然很伤心很难过,可是也不断寻找附近地区的招考信息。当时翁源招考和韶关市浈江区招考公告陆续出了,那时,内心又重新燃烧起了热情的火把,感觉希望又有了,只要努力,只要继续坚持,希望又在前方。打听到这两个地方只考客观题,于是,又从以前的复习内容里筛选出客观题复习。翁源的笔试一百道选择题,原以为有信心进面试的,可结果还差一分。又是那命悬的一分,夜晚,躺在床上,回想过去,无声的泪又划过脸庞……

2013年6月16日,韶关市新丰县教师招考,语文考生75人,招6人,排名:未知。未录用。

一开始本来没打算考新丰的,只想考浈江和翁源的,可是,翁源笔试时间竟然和浈江的撞一起了,都在同一天的上午考,因此丧失了一次考试机会。所以在丧失了浈江区考试机会后就选择了去新丰碰碰。新丰报名是老爸去帮忙报的,也是因为老爸去报了,所以就去试试。可是,坑爹的是,领准考证的时候工作人员才说报考小学语文的也要考数学科目。知道自己数学是白痴状态了,但还是抱着试试心理,最后数学只会一道选择题。结果只有进入面试人员名单,也没去查笔试成绩了。

2013年7月19日,韶关市乳源县教师招考,语文考生20人,招2人。笔试:第3名;说课第2名;面试第1名,总成绩:第1名。录用。

从一月份开始复习,辗转各地奔波,到翁源教师落榜,此时,真的筋疲力尽,心力交瘁了。落榜那几天,魂不守舍,心头顿感茫然和失措。晃荡了几天后,夜晚,躺在床上想,还是不能就此堕落了。如果我就这样放弃了,那我的苦痛不但没有结束反而会延长,我明年一样还要参加各地考试,一样奔波劳累,那还不如再坚持努力,再奋战暑期。于是,从床上爬起,又开始搜索韶关清远两个地区的招考,搜索各地教育信息网和往年招考公告,直接打电话教育局咨询。捣鼓了一下午后,最终确定乳源和乐昌七月份还有招考。第二天,请假后就直奔乳源报名。乳源的考试内容为“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这又是个模糊的概念。为了能得到确切的考试内容,发动了朋友同学,最后咨询到往年其他学科考试内容为:中考题。得到确切消息后,心里才又豁地亮了起来。到同事家里借了初三语文复习的资料后就又开始埋头苦干了。因为以前复习了高考题,现在复习中考题显然要容易得多。七月份复习了半个月中考题后就参加笔试。笔试内容为中考题加高考题。题目不太难,都在自己的复习范围下。(乳源笔试完毕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乐昌报名,晚上七点多回到家后累得一塌糊涂。)

笔试结束三天后就公布了笔试成绩,第三名。结果还是比较喜人的,虽然预期是第一,不过第三也还小安慰。接下来是准备说课。准备说课这星期也是痛苦的,六本初中语文课本,近百篇重点课文。工程可谓浩大,每篇课文都必须掌握它的文体特征、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一星期下来,都是不断翻阅课本,看课件看教案,每天下来,眼花花,头晕晕。最后一天,就开始总结各种文体的一般套法和模拟说课。

第一天是说课,给的篇目是苏教版七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幼时趣事》。拿到教材,又傻眼了,想,又坑爹了。整个韶关地区都用“语文出版社”教材,之前看的课文也是“语文出版社”的,现在竟来了个“苏教版”。也罢,事已如此,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不变应万变。同样,备课时间是短促的,三十分钟备课时间几乎也是一闪而过的。浏览下教材和注释,就赶紧下笔写说课稿了。这次说课总体来说还比较满意,(因为清远的说课给了我很大反思和总结,所以避免了一些失误),十五分钟的说课也能讲到时间结束。最后排名是第二。

第二天是面试,面试形式和公务员面试差不多。三个问题,十五分钟内完成。每念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因为有了头一天的说课,第二天更显从容了。面试完全是没有准备的,之前也打听过是提问题,上网查了下有很多类型的题目,但时间紧迫,也看不了多少了,于是就干脆不看了就凭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心得来回答。问了三个问题,题目都还不算难。1、你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你是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2、案例分析。3、如何理解“因材施教”?因为多次的演说经历和两年的教学实践,这次的面试完成得比较完美,最后得分是88.85分,是语文考生中的面试第一,也是整个教师招聘中的面试第一。

坎坎坷坷曲折求职路,到最后终于有了个结果。这一路走来,这大半年时光,关于很多,都有很多感慨。

关于“考试”:对于找工作的“考试”,对于这种决定一辈子走向的“考试”,一定要认真严肃对待。1、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必须考下什么?我必须拿下什么?2、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是考哪里的?自己的实力大概到了哪里去?3、网罗相关考试信息:往年考上的考生的和比较精准的考试复习资料。4、制定严格的复习计划和复习作息时间。复习内容庞杂,心态要放平和,切忌浮躁,知识是一天天消化的,给自己定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考试复习千万不能吊儿郎当,要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几点起床一天看几个小时书几点休息都要精准要求自己。5、临考前,往往会出现焦躁心理,这时要劝慰自己,该复习的都复习了,即使没复习的现在只有一两天了也复习不到什么了,还不如把它放下。

关于“苦难”:这大半年里,算是经历了磨难。想,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困难。或许,人都是从历练中成长的。开始,在挫折面前,我也是悲伤难过,后来,考到七月份,觉得心灵强大了很多。人,一个大字的人,想起一句话,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艰难与困苦,都要做一个大字的人,都要用坚强与乐观来迎接这路上的风风雨雨。人的潜能或许都是在苦难中激发出来的,只要一坚强起来,发现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一脆弱起来,发现什么问题都是问题。所以,也要感谢这大半年的磨砺,漫漫人生路,在往后的岁月中,或许还会遇到更多的艰难困苦,但依然感谢这些经历赋予我的强大的内心,让我有一颗坚强的心来笑看这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关于“命运”:“命运”这词,很敏感。在中国老一辈中,很注重这个词眼。他们很爱把这个词挂嘴边,什么“都是命,都是命中注定的,都是命不好”。对于我的这趟求职之路,家人老感叹“命运不好啊,运气不好啊”,要么差点要么就被政策挤下来。曾一度,这词一响起,就击中我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接着泪流不止。可到后来,对这词不感冒了。反而很信奉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是吧?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很不幸,其实真的是那么不幸吗?是自己实力还不够超群吧?要是你实力超群,要是你不断去争取和超越,那是你的到最后还是你的!所以,在残酷的考试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一颗平和心面对客观,总结反思,然后做到最好!

关于“情”:这一路奔跑,辗转各地,虽然都是孤军作战,但身边总有那些点滴的温暖真情和真挚感动。这一路上,有我可亲可爱血浓于水的亲人们的失眠、揪心、泪水和劳碌;有在远方却时刻心系我考试为我欢喜为我忧的姐妹闺蜜和朋友们;有一直默默关心我并为我密谋生日晚会的大镇中学的领导及同事们。在这路上,谢谢大家的关心和爱护,我辛苦了,大家也辛苦了!

啰啰嗦嗦的一篇流水账,写得很长,却抒发得酣畅淋漓。《穿一路风雨,迎彼岸花开》,写自己,写心中所想,与各位共勉,愿大家找到如意工作,愿大家拥抱精彩人生!

教改心得-我与《小学牛津英语》


教改心得-我与《小学牛津英语》
记得2001年初,当我第一次亲密接触新版的《小学牛津英语》3a教材时,一下子就被它鲜艳逼真的情景插图、言简意赅的日常会话所深深吸引,和以前所教的旧版教材相比,《小学牛津英语》具有很大的优势,如:运用新课程标准,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插图不仅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而且数量多、制作精美;采用taskteaching,从视听说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等等,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大有提高。而颁布实行的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则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和课改实践,《小学牛津英语》这套新教材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首先,以前课堂所传授的语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课本。作为教师,我只需把备好的语言知识,单方面传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性练习,一切主动权操纵在我的手中。而新教材《小学牛津英语》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比如,同样是教授tiger、panda、bird等动物类单词,我原先的教案设计是
t:(出示单词小卡片)tiger
s:(齐读)tiger,tiger,t-i-g-e-r,tiger.
(抽小组读,个人读)
t:what’sthis?
s:it’satiger.
同法教授panda,bird等单词。
每个单词都是我先示范读,然后学生机械跟读,没有配图,语言也很简单,操练的程度不深;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现在的教案作了以下的修改
1.t:(呈现有关动物园的幻灯片)nowlet’sgotothezoo.look,what’sthatinenglish?it’satiger.(屏幕上播映一只大老虎来回走动的录像,录像的旁边出示单词tiger,同时学生耳边传来老虎阵阵长啸的声音)abigtiger.nowreadafterme.(领读tiger)
tiger,tiger,t-i-(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g-e-r,tiger.
s:(跟读2遍)
t:iliketiger.doyouliketiger?
s:yes,ido.
t:canyouseeatigerinthezoo?
s:yes,ican.
t:canyouactit?
s:yes.(表演tiger动作)
同法教授其他动物类单词。
2.playagame“listenandguess”
游戏规则:屏幕上隐去动物类图片,每次播放一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动物。
例:教师隐去一张bird图片,播放鸟儿鸣唱的声音,问:
t:what’sthis?
s:it’sabird.
t:(呈现图片)ishe/sheright?
ss:yes.
t:canyouspellit?
s:yes.b-i-r-d,bird.
t:good.
修改后的教案采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形式,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学生获得了相当大的主动权,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类活动中去。
其次,新课程“以人为本”宗旨的提出,促使我改变以往“单枪匹马”的工作方式,不再以单一课本为主,自上而下的进行知识灌输,转而与学生共同创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合作教学;同时,新教材课本知识的“大社会性”也使我加强了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联系,英语课突破了仅教授“传统的语言知识”这个瓶颈,更多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大为提高。
《小学牛津英语》的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将继续在教育领域里不断探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心得


今天开始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浏览一遍后,我对管老师提出的这两个观点很感兴趣,一是“语文书”不等于“语文课程”,一是“课堂主阵地”不等于“课本主阵地。有一种说法,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到底“三分”和“七分”,哪个重要?

管老师认为,没有课外的七分,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一个只知道读课文的人,语文学习上永远不会有出息。一个把语文书放一边,把小说藏在桌肚里读得忘乎所以的人,或许能成为作家、文豪。一本语文书不过三万字,教得再透,读得再熟,煮得再烂,不过三万字,不会变成30万字。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天到晚抱着薄薄的语文书,视语文书为宝典,红宝书,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白话文,折腾了两三节课,还不够,还有一页又一页的关于课文的练习题、“课课通”。把“三分”折腾得死去活来,把“七分”忘得所剩无几;把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把活泼泼的自主阅读、写作忘得所剩无几。

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错把“语文书”当成“语文课程”,以为把语文书教好了,就是把语文课程教好了,学生就能学好语文了。把语文书等同于语文课程的悲剧,正在认真而严肃地上演。我们的教育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我们的老师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

将“语文书”的教学等于“语文”的教学,直接孪生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课堂主阵地”等于“课本主阵地”。语文学习重在课外的“七分”。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杯水车薪,缺得太多了。一个语文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课堂教学窄化为“课本教学”。拿着薄薄的语文书折腾来折腾去,折腾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也折磨了学生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折腾到最后,老师筋疲力尽 ,学生枯燥无味。

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处理“七分”的“课外”,即开发语文课程和使用开发出来的语文课程。

语文书太薄了,开发语文课程太迫切了。开发语文课程,开发好课外的“七分”课程,应该是语文老师的核心教学能力、第一教学能力。开发语文课程,是发展语文老师、成就语文老师、幸福语文老师的重要途径。只有自我开发,教师才有作品感,才能走向“教自己的东西”,教学才会充满老师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情感,教学才能烙上“我的”色彩。教师的核心能力不是课堂教学能力,那毕竟只占“三分”。一个语文老师用自己开发的“课程”来教,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雷夫,用“他的”莎士比亚来教学生,教师的教学才能对学生有个人的、个性的影响。

语文学习要“课堂小阵地”,更要“课外大舞台”。课堂,语文老师的研究重点,不是教材解读,而是“两个”开发,一是课程开发,二是组织、引导、激励学生方法和手段的开发,使学生主动用起、用好“课外大舞台”,将“读”和“写”融入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这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学。

读了管老师的以上论述,让人感到豁然开朗。一直以来,我也很多一线老师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一是认为“语文书”就是“语文课程”,把语文书当做“圣经”,抱着语文书死死不放,不把它读通读透决不罢休。一是认为“课堂主阵地”等于“课本主阵地。“课堂是个大舞台,谁都可以进来”。窦桂梅老师不是提出三个超越吗?其中就有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还有课内海量阅读的推广人韩兴娥、常丽华和薛瑞萍,不是已经把课外书搬进了课堂吗?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的作者,她仅用四个星期就教完课本,节省下来的时间全部带领学生读课外书,畅游书的海洋,读了一本又一本,她所教班级语文成绩与其他班级相比,遥遥领先。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一本语文书,不是靠大量的做题,让学生大量阅读,才是当务之急,老师不能禁锢于“一亩三分地”,学生,不能禁锢于“课堂小天地”,要到书的海洋中畅游。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解放课堂,学生才真正做到“营养均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