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乡镇干部工作检讨 > 导航 > 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乡镇干部工作检讨

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乡镇干部是农村最基层的国家公务员,担负着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帮助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去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重任。而当前,“乡镇干部难当,乡镇工作难做”成了广大乡镇干部的普遍心声。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如何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干部的人格影响周围的群众。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才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群众与自己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为什么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欢迎,而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不欢迎呢?原因就在这里。
人格影响力是一种强大无形的力量。尤其是直接做群众工作的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更是远远高过一般的空洞说教。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来自于“德、能、勤、廉、公”五个字,要十分注重从这五个方面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让农民群众信你、服你、听你、跟你。
二、善于沟通,学会协调,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在新时期,顺应新形势的要求,乡镇的职能已逐渐从过去的行政领导向领导、服务并重的形式转变,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期望越来越高。当乡镇干部的服务职能不能满足群众的期望时,难免会出观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因此,乡镇干部首先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党委政府的威信。只有整体威信提高,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其次要善于沟通,学会协调。要协调好乡镇干部与村干部的关系,使村干部成为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协调好村干部与村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要树立村干部威信,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要为村干部撑腰,帮助做群众工作;要关心支持村干部,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村干部有了错误,要及时开展批评帮助,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护短。要协调好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之间存在矛盾除了村级调解之外,还需要借助乡镇机关力量帮助解决。乡镇干部作为领导机构去协调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应当做到,一是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矛盾产生的前因后果;二是认真倾听矛盾双方的倾诉,找出双方存在意见分歧的根本点;三是公正裁决,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不使矛盾激化。
三、履行公仆职责,树立公仆形象,用亲和力来改善干群关系。
乡镇干部理应成为人民群众的表率,要在提高亲和力上增强主动性。一是爱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着眼群众的思想,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与群众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情。二是为民,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永怀爱民之心,善作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三是富民,始终把帮助群众致富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四是安民,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乡镇干部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着想,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干部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十六大报告强调:“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作为党的主要任务,贯彻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必须用真情实感对待群众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问题主要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为基层干部首要一条是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民”名“公”;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是“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根本宗旨,绝不是“为民做主”或“为民赐福”。只有摆正了关系,才能放下架子、摘下眼罩、伏下身子用真情实感去对待群众。只有脱了“皮鞋”换上“布鞋”,走出办公室,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坐到门洞炕头,才感到群众最可爱。只有同群众交朋友,听群众讲真话说实话,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怕什么、急什么,才会感到群众最可亲。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做决策,依靠群众抓落实,相信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敬。只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像对待自己的双亲和同胞姐妹那样,情为民乐、利为民谋、真心以待、真情奉献、急之所急、全身心地为之服务,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怜”。只有知道群众之事无小事,知道群众眼里揉不得沙子、耳里听不进空话、心里装不得腐败,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怕”。
必须把政策和道理交给群众
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前进的观点。作为基层干部要明白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相信群众的觉悟和智慧。战争年代群众生生死死跟党走,重要的原因是目标明确、道理简单、政策到位。今天,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输设施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结构调整、税费改革、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关乎到切身利益的事虽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但是理解得不深不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把政策和道理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给群众讲清。在宣传政策和道理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对政策理解、把握得要透、深、细,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二是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得要实、准、多,把握群众的脉搏、熟悉错综复杂的关系;三是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四是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有两条不辞辛苦的“蚂蚁腿”,有一副能装酸甜苦辣的“泔水肚”。在工作艺术上:一是善于把大道理化成有血有肉、群众感兴趣的小道理,并能平和可亲地讲给群众;二是善于把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加以细化并通过民主、合法的手段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善于从利益动因上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把讲政策、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举例、算账、串门、唠嗑中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必须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
“发展是硬道理”。XX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实改进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基层干部既要把带领群众谋求发展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应充分尊重群众的经营自主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事,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民手中这一客观实际下,继续强迫群众种这种那、搞这搞那,势必违背经济规律、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甚至引发许多矛盾。那么,如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创造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群众在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失误,得到实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首先,工作职能要变管理为服务。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熟练掌握几技之长;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争取上级投入,政府全力投入,协调集体投入,引导群众自愿投入;在市场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服务上下功夫,主推产业挂靠龙头企业,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科技培训、推广和服务上下功夫,为群众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引进新品种、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打造地方名牌产品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工作方法要变命令为引导。党员干部亲自实践干给群众看;抓示范户,运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引导群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引导群众组建自己的专业服务组织或协会,壮大经纪人队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群众改变“种田为吃饭”的落后观念,两眼瞅着市场转,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返租群众手中土地经营权,无偿提供给发展主推产业群众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政府各部门实行一厅式服务办公,节约群众从事生产经营宝贵时间和路途费用。

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群众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求民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基层干部要尽快适应民主法制进程的要求,保护和利用好群众的民主热情。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法宝”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中一些群众只讲个人权利,不尽责任和义务,有的甚至打着民主和法制的旗号瞎折腾。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在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好群众。一方面干部必须自觉讲求民主依法施政。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依规办事;运用法律的手段和程序公道、公正地解决和处理农村出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运用各种载体和有效形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认真执行和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处理好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的关系,处理好还权于民同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干部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群众。教育群众不是管住群众,而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群众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群众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法制观念;教育群众就是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把基层民主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内履行民主权利,不致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只当“裁判员”不当“教练员”,同时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教会群众怎样讲民主;敢于碰硬,敢于依法严惩那些无视村规民约、无视法律法规、损害多数群众利益的“村霸”、 “刺头”,利用反面教材教育群众。

优秀范文: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新时期做好的几点体会

赤峰市元宝山区山前镇黄勇

十六大报告强调:“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作为党的主要任务,贯彻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必须用真情实感对待群众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问题主要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为基层干部首要一条是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民”名“公”;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是“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根本宗旨,绝不是“为民做主”或“为民赐福”。只有摆正了关系,才能放下架子、摘下眼罩、伏下身子用真情实感去对待群众。只有脱了“皮鞋”换上“布鞋”,走出办公室,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坐到门洞炕头,才感到群众最可爱。只有同群众交朋友,听群众讲真话说实话,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怕什么、急什么,才会感到群众最可亲。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做决策,依靠群众抓落实,相信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敬。只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像对待自己的双亲和同胞姐妹那样,情为民乐、利为民谋、真心以待、真情奉献、急之所急、全身心地为之服务,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怜”。只有知道群众之事无小事,知道群众眼里揉不得沙子、耳里听不进空话、心里装不得****,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怕”。
必须把政策和道理交给群众
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前进的观点。作为基层干部要明白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相信群众的觉悟和智慧。战争年代群众生生死死跟党走,重要的原因是目标明确、道理简单、政策到位。今天,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输设施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结构调整、税费改革、基层法制建设等关乎到切身利益的事虽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但是理解得不深不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把政策和道理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给群众讲清。在宣传政策和道理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对政策理解、把握得要透、深、细,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二是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得要实、准、多,把握群众的脉搏、熟悉错综复杂的关系;三是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四是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有两条不辞辛苦的“蚂蚁腿”,有一副能装酸甜苦辣的“泔水肚”。在工作艺术上:一是善于把大道理化成有血有肉、群众感兴趣的小道理,并能平和可亲地讲给群众;二是善于把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加以细化并通过民主、合法的手段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善于从利益动因上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把讲政策、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举例、算账、串门、唠嗑中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必须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
“发展是硬道理”。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实改进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基层干部既要把带领群众谋求发展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应充分尊重群众的经营自主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事,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民手中这一客观实际下,继续强迫群众种这种那、搞这搞那,势必违背经济规律、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甚至引发许多矛盾。那么,如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创造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群众在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失误,得到实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首先,工作职能要变管理为服务。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熟练掌握几技之长;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争取上级投入,政府全力投入,协调集体投入,引导群众自愿投入;在市场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服务上下功夫,主推产业挂靠龙头企业,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科技培训、推广和服务上下功夫,为群众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引进新品种、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打造地方名牌产品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工作方法要变命令为引导。党员干部亲自实践干给群众看;抓示范户,运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引导群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引导群众组建自己的专业服务组织或协会,壮大经纪人队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群众改变“种田为吃饭”的落后观念,两眼瞅着市场转,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返租群众手中土地经营权,无偿提供给发展主推产业群众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政府各部门实行一厅式服务办公,节约群众从事生产经营宝贵时间和路途费用。
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群众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求民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基层干部要尽快适应民主法制进程的要求,保护和利用好群众的民主热情。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法宝”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中一些群众只讲个****利,不尽责任和义务,有的甚至打着民主和法制的旗号瞎折腾。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在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好群众。一方面干部必须自觉讲求民主依法施政。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依规办事;运用法律的手段和程序公道、公正地解决和处理农村出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运用各种载体和有效形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认真执行和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处理好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的关系,处理好还权于民同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干部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群众。教育群众不是管住群众,而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群众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群众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法制观念;教育群众就是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把基层民主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内履行民主权利,不致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只当“裁判员”不当“教练员”,同时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教会群众怎样讲民主;敢于碰硬,敢于依法严惩那些无视村规民约、无视法律法规、损害多数群众利益的“村霸”、“刺头”,利用反面教材教育群众。

这是篇好内容,主要描述群众、民主、干部、工作、农村、基层、教育、政策,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农村工作看新时期三农发展思考措施


农村工作看新时期三农发展思考措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在农业,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基础脆弱。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三农”工作的“硬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必须切实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农民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

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国家加大农村水、路、气、电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达到360亿元,其中用在农村“水、路、电、气”建设的资金达300亿元。今年中央安排64亿元资金,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并将于“十一五”期间,从根本上解决1.6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达10亿元,安排32亿元用于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了今年主要农产品的全面增长。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夯实”农村经济社会“软件”

过去半个世纪里,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在城市,对农村“欠账”多,现在要着手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移到农村去。而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路、水、电和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基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文化建设和保障基本生存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在普遍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覆盖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上不起学”的问题。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幅度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村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基础的健全,将激发农民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发展能力,造就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

强农惠农政策:财税杠杆进一步向“三农”倾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对农业补贴是必须长期实行的基本政策。要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特别要加大对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

明年国家将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特别是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下,税收杠杆将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国家将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将主要用于“三农”。

国家还将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这标志着随着我国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政府收入对土地过度依赖在逐步减轻同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将由主要用于城市向更多倾斜于“三农”转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