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新时期红烛精神演讲稿 > 导航 > 农村工作看新时期三农发展思考措施

新时期红烛精神演讲稿

农村工作看新时期三农发展思考措施。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工作看新时期三农发展思考措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工作看新时期三农发展思考措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在农业,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基础脆弱。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三农”工作的“硬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必须切实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农民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

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国家加大农村水、路、气、电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达到360亿元,其中用在农村“水、路、电、气”建设的资金达300亿元。今年中央安排64亿元资金,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并将于“十一五”期间,从根本上解决1.6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达10亿元,安排32亿元用于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了今年主要农产品的全面增长。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夯实”农村经济社会“软件”

过去半个世纪里,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在城市,对农村“欠账”多,现在要着手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移到农村去。而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路、水、电和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基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文化建设和保障基本生存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在普遍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覆盖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上不起学”的问题。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幅度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村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基础的健全,将激发农民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发展能力,造就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

强农惠农政策:财税杠杆进一步向“三农”倾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对农业补贴是必须长期实行的基本政策。要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特别要加大对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

明年国家将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特别是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下,税收杠杆将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国家将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将主要用于“三农”。

国家还将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这标志着随着我国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政府收入对土地过度依赖在逐步减轻同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将由主要用于城市向更多倾斜于“三农”转变。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十六大报告强调:“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作为党的主要任务,贯彻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必须用真情实感对待群众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问题主要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为基层干部首要一条是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民”名“公”;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是“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根本宗旨,绝不是“为民做主”或“为民赐福”。只有摆正了关系,才能放下架子、摘下眼罩、伏下身子用真情实感去对待群众。只有脱了“皮鞋”换上“布鞋”,走出办公室,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坐到门洞炕头,才感到群众最可爱。只有同群众交朋友,听群众讲真话说实话,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怕什么、急什么,才会感到群众最可亲。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做决策,依靠群众抓落实,相信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敬。只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像对待自己的双亲和同胞姐妹那样,情为民乐、利为民谋、真心以待、真情奉献、急之所急、全身心地为之服务,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怜”。只有知道群众之事无小事,知道群众眼里揉不得沙子、耳里听不进空话、心里装不得腐败,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怕”。
必须把政策和道理交给群众
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前进的观点。作为基层干部要明白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相信群众的觉悟和智慧。战争年代群众生生死死跟党走,重要的原因是目标明确、道理简单、政策到位。今天,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输设施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结构调整、税费改革、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关乎到切身利益的事虽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但是理解得不深不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把政策和道理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给群众讲清。在宣传政策和道理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对政策理解、把握得要透、深、细,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二是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得要实、准、多,把握群众的脉搏、熟悉错综复杂的关系;三是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四是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有两条不辞辛苦的“蚂蚁腿”,有一副能装酸甜苦辣的“泔水肚”。在工作艺术上:一是善于把大道理化成有血有肉、群众感兴趣的小道理,并能平和可亲地讲给群众;二是善于把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加以细化并通过民主、合法的手段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善于从利益动因上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把讲政策、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举例、算账、串门、唠嗑中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必须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
“发展是硬道理”。XX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实改进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基层干部既要把带领群众谋求发展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应充分尊重群众的经营自主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事,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民手中这一客观实际下,继续强迫群众种这种那、搞这搞那,势必违背经济规律、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甚至引发许多矛盾。那么,如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创造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群众在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失误,得到实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首先,工作职能要变管理为服务。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熟练掌握几技之长;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争取上级投入,政府全力投入,协调集体投入,引导群众自愿投入;在市场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服务上下功夫,主推产业挂靠龙头企业,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科技培训、推广和服务上下功夫,为群众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引进新品种、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打造地方名牌产品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工作方法要变命令为引导。党员干部亲自实践干给群众看;抓示范户,运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引导群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引导群众组建自己的专业服务组织或协会,壮大经纪人队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群众改变“种田为吃饭”的落后观念,两眼瞅着市场转,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返租群众手中土地经营权,无偿提供给发展主推产业群众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政府各部门实行一厅式服务办公,节约群众从事生产经营宝贵时间和路途费用。

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群众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求民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基层干部要尽快适应民主法制进程的要求,保护和利用好群众的民主热情。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法宝”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中一些群众只讲个人权利,不尽责任和义务,有的甚至打着民主和法制的旗号瞎折腾。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在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好群众。一方面干部必须自觉讲求民主依法施政。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依规办事;运用法律的手段和程序公道、公正地解决和处理农村出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运用各种载体和有效形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认真执行和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处理好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的关系,处理好还权于民同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干部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群众。教育群众不是管住群众,而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群众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群众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法制观念;教育群众就是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把基层民主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内履行民主权利,不致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只当“裁判员”不当“教练员”,同时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教会群众怎样讲民主;敢于碰硬,敢于依法严惩那些无视村规民约、无视法律法规、损害多数群众利益的“村霸”、 “刺头”,利用反面教材教育群众。

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乡镇干部是农村最基层的国家公务员,担负着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帮助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去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重任。而当前,“乡镇干部难当,乡镇工作难做”成了广大乡镇干部的普遍心声。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如何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干部的人格影响周围的群众。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才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群众与自己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为什么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欢迎,而有的驻村干部农民群众不欢迎呢?原因就在这里。
人格影响力是一种强大无形的力量。尤其是直接做群众工作的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更是远远高过一般的空洞说教。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来自于“德、能、勤、廉、公”五个字,要十分注重从这五个方面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让农民群众信你、服你、听你、跟你。
二、善于沟通,学会协调,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在新时期,顺应新形势的要求,乡镇的职能已逐渐从过去的行政领导向领导、服务并重的形式转变,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期望越来越高。当乡镇干部的服务职能不能满足群众的期望时,难免会出观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因此,乡镇干部首先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党委政府的威信。只有整体威信提高,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其次要善于沟通,学会协调。要协调好乡镇干部与村干部的关系,使村干部成为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协调好村干部与村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要树立村干部威信,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要为村干部撑腰,帮助做群众工作;要关心支持村干部,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村干部有了错误,要及时开展批评帮助,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护短。要协调好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之间存在矛盾除了村级调解之外,还需要借助乡镇机关力量帮助解决。乡镇干部作为领导机构去协调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应当做到,一是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矛盾产生的前因后果;二是认真倾听矛盾双方的倾诉,找出双方存在意见分歧的根本点;三是公正裁决,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不使矛盾激化。
三、履行公仆职责,树立公仆形象,用亲和力来改善干群关系。
乡镇干部理应成为人民群众的表率,要在提高亲和力上增强主动性。一是爱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着眼群众的思想,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与群众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情。二是为民,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永怀爱民之心,善作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三是富民,始终把帮助群众致富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四是安民,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乡镇干部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着想,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干部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优秀范文: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新时期做好的几点体会

赤峰市元宝山区山前镇黄勇

十六大报告强调:“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作为党的主要任务,贯彻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必须用真情实感对待群众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问题主要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为基层干部首要一条是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民”名“公”;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不是“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根本宗旨,绝不是“为民做主”或“为民赐福”。只有摆正了关系,才能放下架子、摘下眼罩、伏下身子用真情实感去对待群众。只有脱了“皮鞋”换上“布鞋”,走出办公室,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坐到门洞炕头,才感到群众最可爱。只有同群众交朋友,听群众讲真话说实话,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怕什么、急什么,才会感到群众最可亲。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问题,做决策,依靠群众抓落实,相信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敬。只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像对待自己的双亲和同胞姐妹那样,情为民乐、利为民谋、真心以待、真情奉献、急之所急、全身心地为之服务,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怜”。只有知道群众之事无小事,知道群众眼里揉不得沙子、耳里听不进空话、心里装不得****,才会感到“群众最可怕”。
必须把政策和道理交给群众
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前进的观点。作为基层干部要明白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相信群众的觉悟和智慧。战争年代群众生生死死跟党走,重要的原因是目标明确、道理简单、政策到位。今天,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输设施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结构调整、税费改革、基层法制建设等关乎到切身利益的事虽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但是理解得不深不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把政策和道理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给群众讲清。在宣传政策和道理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对政策理解、把握得要透、深、细,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二是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得要实、准、多,把握群众的脉搏、熟悉错综复杂的关系;三是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四是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有两条不辞辛苦的“蚂蚁腿”,有一副能装酸甜苦辣的“泔水肚”。在工作艺术上:一是善于把大道理化成有血有肉、群众感兴趣的小道理,并能平和可亲地讲给群众;二是善于把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加以细化并通过民主、合法的手段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善于从利益动因上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把讲政策、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举例、算账、串门、唠嗑中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必须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
“发展是硬道理”。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实改进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基层干部既要把带领群众谋求发展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应充分尊重群众的经营自主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最大的事,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民手中这一客观实际下,继续强迫群众种这种那、搞这搞那,势必违背经济规律、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甚至引发许多矛盾。那么,如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创造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群众在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失误,得到实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首先,工作职能要变管理为服务。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熟练掌握几技之长;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争取上级投入,政府全力投入,协调集体投入,引导群众自愿投入;在市场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服务上下功夫,主推产业挂靠龙头企业,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科技培训、推广和服务上下功夫,为群众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引进新品种、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打造地方名牌产品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工作方法要变命令为引导。党员干部亲自实践干给群众看;抓示范户,运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引导群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引导群众组建自己的专业服务组织或协会,壮大经纪人队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群众改变“种田为吃饭”的落后观念,两眼瞅着市场转,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返租群众手中土地经营权,无偿提供给发展主推产业群众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政府各部门实行一厅式服务办公,节约群众从事生产经营宝贵时间和路途费用。
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群众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求民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基层干部要尽快适应民主法制进程的要求,保护和利用好群众的民主热情。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法宝”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中一些群众只讲个****利,不尽责任和义务,有的甚至打着民主和法制的旗号瞎折腾。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在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教育好群众。一方面干部必须自觉讲求民主依法施政。自觉学法、懂法、用法,依法依规办事;运用法律的手段和程序公道、公正地解决和处理农村出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运用各种载体和有效形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认真执行和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处理好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的关系,处理好还权于民同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干部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群众。教育群众不是管住群众,而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群众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群众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法制观念;教育群众就是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把基层民主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内履行民主权利,不致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中,只当“裁判员”不当“教练员”,同时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教会群众怎样讲民主;敢于碰硬,敢于依法严惩那些无视村规民约、无视法律法规、损害多数群众利益的“村霸”、“刺头”,利用反面教材教育群众。

这是篇好内容,主要描述群众、民主、干部、工作、农村、基层、教育、政策,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理解思考


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理解思考

按照局党组关于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按照“五到五感受”的要求,近期,对盐池、青铜峡等县(市、区)以及市区部分乡镇进行了调研。结合平时对县(市、区)以及市区乡镇的了解,针对我市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和下步的重点工作再次的进行了思考,下面谈几点自己肤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可以概况为五个字“高、严、多、细、烈”。

高,即层次高。一是检查考核上层次高。自治区直接考核县(市、区),市里直接考核乡镇。区、市检查考核有时候直接到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二是工作责任上层次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党政一把手的“帽子”、政绩和荣誉,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整体工作的发展和稳定。三是职业奉献精神要求上层次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在当前群众旧的生育观念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一项“挨骂”较多的工作,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每一项措施都要大家忍辱负重,付出大量的艰辛努力。因此,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

严,既要求非常严。自治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严、标准高、内容细。考核评估非常具体,工作评比分类次排队,奖惩措施落实非常到位,评先、评奖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目的是要确保人口低生育水平的实现,保证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多,既活动非常多。自治区每年都确定1-2项主题活动,比如去年的“我服务、你需要”、最近的“阳光计生行动”,各县也都分别安排了其他一些活动,因此,各种现场会、经验交流会、首发式,揭牌仪式都比较多,有些会议规格还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活动是一种工作交流形式,但更是一种对外宣传、促进工作发展的有效载体,人家有的,你没有,人家就是先进。你有的,人家没有,你就是先进。搞活动要立足标准高、层次高、规格高,尽量邀请高层次领导参与指导、促进工作开展、提升工作水平。

细,既检查考核非常细。人口和计划生育检查考核项目多,打分标准细19大项100多条具体内容。越细越不好把握,首先要逐项逐条研究怎么不被扣分,怎样多得奖励分。加之党政线人口和计划生育线分线考核,考核方式又是“背靠背”、“三个不确定”,随机抽查,还有不定时暗访。检查考核不通过县、乡,有时候也不通知市一级就直接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扎实作好工作,全面接受,认真对待上级的工作检查。

烈,既竞争非常激烈。工作分类排队总有先后,市里要排名、自治区要排位,因此,谁也不甘落后,不愿当最后一名。盐池要争取山区第一;青铜峡、利通区要争取川区前列;各乡镇也在为季度排位奖、年终等级奖而明争暗赛,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奋力的在争先创优。

以上五个特点可以一言蔽之“难”!一是难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天下第一难”的状况仍没有根本转变。政策不让他生,他抢生、偷生、躲生、想方设法非要生,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成了得罪人的事。二是难在部分群众生育观念陈腐落后,生了女孩要男孩,生了男孩要女孩。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难以打破。三是难在少数村级组织松散,计生管理薄弱。现在农村的生产方式是包产到户,基层政权对农户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措施,管理难以到边、难以到位,具体措施难以落实到户、到人。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依然是计划生育管理最难的地方。四是难在人口的流动性、自由性,流出自由、婚姻自由。特别是少数民族中早婚、非婚生育现象无对应法律法规设定,婚姻法,治安管理条例也没有对应管理措施,这部分人管理难度比较大。五是难在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乡级经费不足,如:市区乡镇转移支付比例达不到自治区要求的百分之十五,部分乡镇计划生育事业费严重短缺,不能满足计划生育工作的需求,有的甚至提高政策门槛,以减少开支(如独身子女证的领取将结扎设置为前提条件)。尽管今年各级都增加了经费投入,但离实际需求差的很远,离国家要求的20xx年人均达到30元的标准还有相当距离。六是难在计划生育干部队伍,一方面技术服务人员严重短缺,影响了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计划生育干部自身素质与当前计生工作的高要求不相适应,计生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不高,这是难中之难,必须下功夫解决。再次是计生专干不专,乡镇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阶段性工作占用了计生工作人员相当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经常性开展有影响。

一是乡站、村室建设,必须高标准按照规范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城镇人口计生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

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理解思考第2页

要在原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深化,特别是要研究和创新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三是要迎接各种检查和考核,按照计生业务时段,自治区的检查和市局的检查都开始,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实实在在的工作迎接检查,不能有半点的侥幸心理,安排并完成好市级考核。

四是要积极做好全关信息录入的前期准备工作,必须按照自治区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五是遏止特殊人群的超生,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

六是计生干部队伍,特别是基层计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只有把他们的素质提高了,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了,我们才不会成为“聋子”、“瞎子”。

二、当前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要搞好调研,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干什么工作都要底子清、情况明,思路清、做明白人。工作情况要熟记在心,对答如流。尤其是存在总是和矛盾时,怎样解决,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要理清思路,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这才是真的抓工作。

二是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对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要只表现在文件上。能否让领导重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抓落实,关键是看我们分管领导、计生局站长是不是把力量协调到计生工作上来了。比如大的活动,请什么领导参加,什么领导到场,经费需要怎么筹措;村里计生工作能否发动村专干、村两委班子积极干好等,都需要多方协调,争取支持。各方协调到位了,工作落实好了,领导看得重,非常欣赏,工作就好做了,计生事业和个人事业也就发展了。

三是加大投入,打好基础,村室设施建不起,有钱的村要争取村里支持,直接进行投入。没钱的村要争取乡里投一点,村里搞一点,寻求村里个体户、包村单位赞上一点等方式,筹措村室建设资金,关键是想办法,你只要动脑筋,办法就来了。你想不来办法,别人如果想来了,你也该“让位”了,这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四是扎实工作,严防死守。这是抗洪中的口号,我觉得很适合我们当前的人口计生工作。我们必须树立这种工作精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尤其是政策外怀孕要坚决拿掉。孕前型工作要落实。一次孕检抓不住就怀孕了,两次孕检抓不住就大月份了,三次孕检抓不住就出生了。一旦出生,就是一个生命,受到法律保护,一个政策外出生就抹不掉了。

五是坚持制度,严格奖惩。邓小平论述“制度常有长远性、根本性。要靠制度管人,不要用人管人”。制度有很多,关键是一次一次地抓落实,尤其是奖惩制度。只在奖惩合理,才能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出现,才能有效地推进工作的落实。

六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干好,什么都干不好,在抓好基础工作的基础上,要注重抓好重点工作,特色工作。

七是注重协调,创造环境。要切实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努力争取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汇报多了,领导来的多了,自然就会提高你的单位的知名度,加深领导对你单位的印象,必然有利于各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三、加强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1、要研究计生工作的触角往哪里延伸,计生工作怎样做好重心下移,怎样延伸到村村社社、问村、社区拓展,怎样体现村为主,要认真研究,大胆尝试。

1、要研究计生工作“杀手锏”到哪里找寻,“杀手锏”就是管理的招,宣传教育是第一招,度罚为奖是第二招,行政执法是第三招,强制落实政策措施是第四招。社会抚养费就是一个很好的“杀手锏”,要努力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让群众切实感到生不起、不敢生。同时,我们还要努力的找寻第五招,第六招……

2、要研究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调动。村级计生管理关,村两委会干部,乡(镇、管委会)机关人员,区直单位有关人员,各级党政领导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想方设法调动起来,这是我们加强思索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除了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考虑这部分同志的“名”和“利”。

3、要研究如何和与自治区计生部门搞好接轨。工作上与上级衔接不好,工作就难以落实到位,难以出成效,甚至要“翻车”。要经常向上级汇报工作听其指导,经常邀请有关领导参加会议现场指导,让其熟悉和了解我们,啬对我们好的印象。加强信息沟通也不容忽视,工作开展情况要经常上内刊、上报纸,上电视,扩大社会影响。

4、要研究计生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如何打造。各县市、市区各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因此,一是盯准目标管理思路,二是结合实际造项目,量力而行,能建好一项建一项,不要贪多,市局要紧紧抓住做大做强“穆斯林生殖健康项目”不放松,要注重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内涵的增大,以“穆斯林人口文化层”为载体,做大做强项目,通过项目工作的开展来促进人口计生工作。三是着眼全局高标准,项目已经在目标上有一定影响,所以要按目标贯彻来做项目,四是注重“包装”好“推销”我们已开展的书屋,材料汇编以及吴学新等阿訇的品牌优势,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并不断丰富、提炼、增加“功能”。

四、紧跟上级思路,扎实工作,从容对待检查。

干工作必须哏上上级的思路,用些中心和重点抓落实,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检查考核办法,我们要积极适应、努力工作,从容应对,要知度、适度、善度。知度,就是要知道有什么新变化、出现了什么新问题。适度,就是适应变化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善度,就是分片、办法、观念必须同时而度。思路一更天地定。思路的轨度是根本的轨度。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变化,提倡主动、积极地抓工作,避免波动地抓工作。总之,方法变,对策必须变。要适应新变化,方法变工作作风必须变,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变化,方法变,效果必须变,要纵横驰骋得起检查,做到查不倒,问不住。

五、关于怎样学习和提高的问题

学习要带着兴趣学,学出兴趣来,要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要带着问题学,学出办法来,要带着目的学,学出效果来。学习的兴趣在于学,学习的时间在于挤,学习的成果在于用,学习的体会在于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提高掌握以记笔记开始,写、记、想、才能形成学习效果。回顾近年来的学习,我归纳了几句常用语。

乱七八糟的读——多学

颠三倒四的想——多思

翻来覆去地练——多写

反反复复地改——多练

踏踏实实的干——多用。

跳出“三农”看“三农”──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跳出“三农”看“三农”──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内容显示中
××年月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时隔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温家宝在其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一、现实:城乡差距巨大
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名义收入比率为,年这个比率缩小到。年以后,城乡居民实际人均收入比率经历了近年的上升期,这个比率从年的上升到年的,尔后经历了年的下降,到年下降为,年以后又开始攀升,到年上升到,××年上升为。××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实际增长,收入增幅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比拉大到,同时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仍有万人。总体上看,尽管改革之初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上世纪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差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偏高的。
当然,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是世界性的普遍事实,这个现象将伴随着工业化的全过程。这种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市场资源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市场经济单一的逐利行为,既可能使这种扩张在一定时期内毫无节制,又可能使这个过程持续时间特别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度的增长势头,但政府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趋势把握和国民经济再次分配格局不做重大调整。城乡居民收入以××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为基期,并按照××年城乡居民收入和的不同平均速度分别递增,收入差距在年将扩大到:。显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假设,因为农村、城市人口会发生变化,但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如果城乡收入格局继续延续下去的话,城乡居民收入将会呈现出这样的局面,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目标就将难以达到。
从全球经验看,人均超过美元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将出现两大类型:韩国等东亚国家,在人均超过美元以后,经济结构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城乡、工农之间协调发展,保持着旺盛的经济活力;而拉美的一些国家,则在人均超过美元以后,城乡、工农发展失衡,经济停滞不前。可见,在中国目前已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时候,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是利益格局的问题,同时也是经济成长中的关键时期。
利益分享差距大
世纪年代以来,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尽管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实际上,由于“身份”的制约,许多农民没有真正享受到基本公共产品,农村社会发展还存在某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尤以农村公共卫生为甚。据统计,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国民待遇方面存在项的差别。单以医疗方面为例,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投入给了城市,只有划拨给农村。公共卫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公民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但世纪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为数较多的贫困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
同样,从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格局看,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基本摆脱了负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义务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这说明,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承担的责任太少。这一方面导致相当多地区的县、乡财政难以支撑,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子女在教育环境上更是有天壤之别,从起点上就为未来差距的拉大埋下了伏笔。
而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在城镇,三个大的险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都已经超过亿人,其中养老保险已经达到了亿人,而且国家也注入了一定的资金。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农村已经开始在试着搞养老、医疗、低保等农村的保障制度,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大约有万人。但绝大多数农民的社会保障最主要的还是农民拥有的土地。
二、问题:权益缺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
农民权益缺失严重
从理论上讲,“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从实践中看,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实际权益缺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解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社会地位虽然逐步有所改善,但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理论和法律地位上讲,农民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构成部分,与工、兵、学、商、干享有同样的权利,并不低人一等。但是,农民的名义社会地位与实际社会地位相差甚远。农民在社会结构中的实际地位处于最低层。农民的职业本来是神圣的,没有农民的劳作和辛勤耕耘,就没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然而,鄙视农民,看不起农民职业的社会心理却根深蒂固。农民耕作了一辈子,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竟然被说成是没有“工作”。在我国,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已不是一个职业概念,而是变成一个身份概念,农民与市民相比就是“二等公民”。农民享受不到基本的国民待遇,甚至连基本的社会尊重都得不到。人们不仅看不起农业劳动,更鄙视农民,把农民称作“乡里人”、“土包子”,把农民的流动称作“盲流”等等,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国有财产名义上是属于全民的,农民也是其所有者中的一员,理应从国有财产的收益中得到好处。可事实上,农民对国有财产没有实际占有权和支配权,从国有财产的收益中分到的好处也很有限。
劳动权是公民的基础性权利,《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但大部分在农村中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却被排除在《劳动法》之外,其劳动权益也就无从保护了。其次,就业权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政府的就业政策向城市倾斜,农民就业受到歧视,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边缘性地位。再次,失业的农民与市民所享受的待遇也迥然不同。同时,现行的刚性户口管理制度,把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使农民的迁徙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或者要为这种迁徙付出很大的代价。
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农民代表的人数及比例都偏低,农民所占的份额与其所占人口比例极不相称。年新的《选举法》把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数规定为:,这就意味着个农民的权利相当于个城里人的权利,农民的选举权不能保障。农民的被选举权就更无法保障了,被选举权对农民而言几乎可以说没有,这又意味着占全国人口的农民不能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活动,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愿。
人地矛盾突出
不可否认,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基本国情矛盾越来越突出。建国多年,我国农村人口从亿增加到近亿,人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了一半左右。结果是:人地关系越紧张,土地承担的对农民人口的社会保障功能就越大于生产功能。尽管农业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农业效益低下的事实却日益突出。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了多万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百分之四十的国家来讲,耕地无疑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本中之本”。近年来惊人的土地流失速度和由此产生的潜在威胁,已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更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人地关系。
根据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两会答记者问介绍的情况,中国农村大概有亿多人口,其中有亿是劳动力。现在从农业转移出来从事二产、三产或者进城务工的接近亿人。农业生产大约还有亿的富余劳动力。因此,农村需要分流出来安排到二产、三产的人数是亿。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减少也是可以预期的,因此,从中长期(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看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不可能根本改变,只可能有所缓解。是否真正能够缓解,则要取决于对基本体制矛盾的改革。
三、对策: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在非农方面找出路
长期以来,忽视农民问题,并不是说在主观上不重视农民问题,而是在处理工农关系时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倾斜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已经并还在伤害着农民的感情。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实际措施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
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经济增长无疑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手段。因此,所谓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有参与发展的愿望,有参与发展的能力,有参与发展的机会,有参与发展的岗位。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在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要关注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要把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中的充分就业、良好教育、身心健康、文明素质、消除贫困、社会公平、机会均等、环境优美等问题作为量化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作为政府行为选择依据。总之,尽快废除以为单一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指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政府职能要从经济增长目标向经济社会目标并重转变,维护和保护好农民的基本利益,为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创造农民增收的社会环境,真正贯彻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
要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目标实现,必须彻底进行制度创新,下决心改变二元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特别是要给予农民平等的就业、教育、医疗机会以及平等的国民待遇。以平等的原则作为制度创新的基本理念,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即要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提供平等的医疗救助;提供平等的国民待遇。
转变观念
时下有一句俏皮话,说城里人数不出三辈,都是农民,意思一是说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实在太短,二是城里人和乡下人其实没什么区别,没有谁瞧不起谁的道理。中国的三农问题,正是因几十年来城乡隔绝、农村倒贴城市发展战略,导致了农村经济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边缘化,进而引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形成的,因此,在“三农”问题上,城市应有还债的心态,政府和城市居民都应有长期准备──农民兄弟一天不富起来,农村面貌一天不改善,政府和城市居民就要有一天的危机感。目前,许多富人包括一部分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中产阶层群体,可能仍对一号文件和它背后已相当严峻的“三农”问题,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关注。实际上,“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与演进,客观上阻碍着中国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的转化。“三农”问题绝不只最终表现为农民受穷的问题,也绝不只是政府面临的头号难题,它同样是城市居民的问题。为此,除制度上规范外,还应加强宣传,加大对农民权益问题的研究、宣传力度,健全农民权益的表达机制,唤起全社会对农民权益问题的关心,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文化理念。
在非农产业上找出路
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的现代化。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则必须实现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要实现这种结构变革,劳动力必须不断地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非农部门。这一点已为发展理论及国际经验所证明。在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下,试图通过发展农业而使亿农民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长远来看,农民收入应当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市场条件下,只有务农收入得到保障,农民才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动机,农产品的供应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如果不打算或没有能力大量补贴农业生产,那么,农业劳动力的份额就必须下降到大体上与农业相应的水平,才能保证务农可以得到与从事其他行业大体相当的收入,保证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断增加农产品供应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当劳动者能够得到大体上与从事其它行业相同的报酬时,他们才可能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农产品。
讨论“三农”问题不能就“三农”而言“三农”,而是要跳出狭隘的“三农”领域,在更宏观的环境当中,用大视野来全面综合地审读、求解,设法从非农领域找出路。因为在农业产值占的比重只有左右的前提下,如果不能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足以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在农业之外。“跳出三农看三农”,我国“三农”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部分农民身份的市民化和就业途径的非农化,无论是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扶持,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抑或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都是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整体进程相伴相生,并且因为城市化的存在而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顺利进行的可能。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无不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转移。比如美国,经济起飞时期农业人口下降了,日本二战后农业人口下降了。因此,加快城市化建设就成为重要的一环。
同时,在发展非农产业的问题上,要更加重视这些产业如何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高收入就业,使这些行业所能提供的就业迅速增加,即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前提下,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就业的关系,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不要盲目模仿。

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解决中国的三农难题是一个长期任务,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也没有现成的灵丹妙药,对此,我们应有耐心和恒心。目前,关键是要切实落实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在此基础上,关于三农问题上也应有长期的规划,把短期矛盾与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以期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难题。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6月18日上午,县委中心组第39次(扩大)理论学习会,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魏晓蕾为全县干部作的《统一战线基本理论与政策》专题讲座。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统战工作的认识。

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也发生变化,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肩负着协调各阶级、各政党、各阶层、各团体和各族人民代表人士关系的重任。

统战工作在社会和谐方面举足轻重,城管局作为县政府的具体办事机构更接近民众,要认真完成县委统战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各项工作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势头,积极推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维护县城和谐稳定发展。

做好统战工作,就是要发挥其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根本职能,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做好统战工作,就是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做好统战工作,就是要发挥其智囊团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力量支持。

一是抓好理论学习,为统战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将统战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机关干部进行统战政策学习。

二是把握县城工作重点,提高统战工作整体水平。以乡镇为依托,建立由稳定的统战人士参与的骨干队伍,形成县、乡、统战人士组成的三级统战工作体系。

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打牢统战工作基础。对县、乡统战干部进行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方针等政策和理论培训;对统战对象要加强统战政策的宣传,让大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响应统战工作。

四是加强服务意识,促进全县、乡镇和谐建设。对需要生活照顾的统战对象,随时提供帮助;对需要了解政策的,及时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与服务,使统战对象深深地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能积极参加爱心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

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匹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一切力量,才能使**的发展之路更平坦,才能使**和谐健康发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通过团结社会各界人士,为构建和谐美丽**作出贡献。

新时期做好烟草工会工作思考


新时期做好烟草工会工作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业、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烟草商业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突出自身职能,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烟草商业企业工会组织面临的严峻课题。烟草商业企业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工会组织的领导,支持、帮助工会组织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把握工作重点,促使工会组织更好地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职工。当前,烟草商业企业工会组织应坚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文章,下好功夫。

一、 必须坚持在服务中心工作上下功夫

企业的中心任务是企业行政组织和党组织的重大任务,更是企业工会组织的重大任务。工会组织作为一个方面军,在企业内部改革与经营任务十分艰巨、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企业既定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地发展,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

1、要以服务创优工程为重点。服务创优工程是烟草公司工会组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引导全体职工忠实履行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消费者的责任,把体现行业特点、注入具体内容的“为人民服务”变为广大职工的实际行动,重点抓好对客户和烟农的优质服务工作,把“满意杯”服务竞赛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抓手。

2、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既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协助党政共同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工会组织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使改革措施出台时,做到既能够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尊重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又注意及时把改革措施与政策给职工讲清楚,把企业发展的形势与前景给职工讲清楚,把企业大局利益与单位、部门局部利益的调整给职工讲清楚,使职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使企业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3、要坚持以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工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预见性,见微知著,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要提高针对性,坚持对症下药,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工作;要强调渗透性,坚持把工作做深做细,防止雨过地皮湿;要讲求实效性,坚持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 必须坚持在维护职工利益上下功夫

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其他任何组织都不能替代的。

1、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在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内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一系列深层次改革会相继展开。对于正确的改革措施,工会组织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并努力做好职工群众的工作;对于少数借改革之名,危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工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使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尤其要善于通过职代会、事务公开、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实施等规范性程序,把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

2、要维护好职工的具体利益。要认真搞好职工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监督和送温暖工作。要继续深化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网络,加强群众性安全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特困职工和意外伤害职工要时刻挂记在心,使困难职工感受到党的政策的优越性和企业的浓情厚意。同时还要注意在一些劳动争议和经济纠纷中维护好有关职工的具体利益。

3、要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才是对职工利益的根本维护。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要教育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使职工懂得,今天的改革,都是为了职工明天能够获取更多、更好、更大和更加稳定的利益。

三、 必须坚持在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上下功夫

大力提高职工素质,既是落实“依靠”方针、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迫切要求。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工会组织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在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同时,加强对职工队伍的教育培养。

1、要坚持充分尊重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无论行业和企业如何改革,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能改变,这是由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这一点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但是,企业有企业的规矩,而职工的个体素质又参差不齐,因此,必须严格管理。对违纪者,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只有这样,广大职工才能模范遵守规章制度,企业这架庞大的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对职工的严格管理、对违纪者的处理也是在整体意义上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的要求。

2、要坚持全力依靠与强化教育相结合。全心

新时期做好烟草工会工作思考第2页

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是我们党的根本方针。有政治远见的企业家永远应该懂得,只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尊重职工群众,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才会有不竭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科技的不断出现,工会组织还要十分重视职工的教育培养工作。一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使职工成为品德高尚、有社会主义理想的有志劳动者;二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成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实于奉献者;三要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使职工成为精通技术、胜任岗位的财富创造者;四要强化职业纪律教育,使职工成为照章工作、依法办事的模范实践者。

3、要坚持普遍培养与特人特育相结合。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来保证,要通过大量人才的涌现来实现。工会组织一定要把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好,同时,也要注重为人才的涌现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尤其要加强对技术能手、业务尖子的培养,这样的人越多,队伍越宏大,企业发展的后劲就会越足。

四、 必须坚持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

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企业组织形态、物质利益分配、职工就业方式等都呈现多元化状态。因此,工会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形势,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老调子、老套子、老方子、老框子,决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否则,思想就势必要落伍,工作就势必要落后,工会的作用就势必要弱化,工会的地位就势必要降低。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工会组织必须要大胆创新,敢于扬弃,善于否定,从而跟上时代的潮流。

1、思维方式要创新。要注意克服单就工会工作抓工会工作的思维模式。坚持从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改革的大局出发去思考问题,去部署工作,去考核检查,这样,工会工作的领域才会更宽,与企业实际才贴得更紧,作为才能更大。

2、工作方法要创新。要注意克服“调研一计划一检查一评比一表彰”的工作方式,坚持把握大局,指导下属,让下级工会有更多创造性工作的空间,尤其是要逐步形成一种企业总体部署、各单位自主活动、层层具有特色、职工积极参与、注重实际效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3、工作制度要创新。要注意克服因某些制度陈旧或不够完善,造成局部工作无章可循、奖惩不明、管理乏力的问题,坚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活动都能受控于制度,并通过制度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创新。

4、工作机制要创新。要注意克服只满足于按常例办事、按人的主观意志办事的随意性倾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使一些重大工作的日常运行都有机制保障,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五、 必须坚持在提高工会干部素质上下功夫

搞好工会工作,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企业工会组织必须把工会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育培养。同时,工会干部更要注意自身的学习、实践、总结和提高。

1、提高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要求工会组织要服务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广大职工群众;要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观念,不断强化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体育活动;要深人搞好特色教育,强化对工会干部、职工代表和职工群众的教育工作;要认真做好协调工作,坚持党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协调到位。因此,工会干部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提高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工会工作者。

2、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做好工会工作,既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又要有良好的业务本领;既要有工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既要有做好日常工作的基本功,又要有较高的抽象表达水平。这一切,都要通过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实现。

3、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工会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做到“四要四忌”:一要有热爱职工、服务职工的观念,忌脱离群众、做老爷;二要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忌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三要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风气,忌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四要有仪表庄重、谈吐文明的仪态,忌言行随意、趣味低级。

工会基层组织类型很多,情况千差万别,工作基础也不一样,对基层工会的要求也有所区别。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基层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把功夫下在搞好调查研究上,加强源头参与、为基层提供更好的理论、政策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要与时俱进,围绕加强工会工作,不断搞好理论、体制、制度和工作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会工作在创新中发展,更好地履行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为实现行业和企业在新时期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出工会更大的贡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