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政府单位工作推进不力检讨书 > 导航 >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论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单位工作推进不力检讨书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论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论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论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然而,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政府职能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管理体制不够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干预经营,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二是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还不能得到全面禁止。三是执法不严,侍权干预,行政执法制度的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了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结果是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政府只有从直接微观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到重执法服务上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经济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法治政府,主导权在政府,主动权在政府,关键环节在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制度建设,实现三个协调
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就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机制做保障,通过制度把政府的职能固化下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要注重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完善配套制度机制,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实现行使职权的法制化、规范化,努力做到“三个协调”:一是要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转变政府职能与培育市场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在将企业推向市场,市场对企业起引导作用的条件下,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建立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健全市场组织,不断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政府职能转变才可能真正到位。二是要与健全社会组织相协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让渡的职能,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无人管辖。因此,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同样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保障。政府要积极对社会组织予以引导和管理,促使其不断健全和完善,从而有效地分担传统体制的部分政府职能。三是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协调。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给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理国有企业,而仅仅是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的管理方式转变。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计划体制下的政企关系,就必须完善国有企业的自我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企业搞活的目的。
二、理顺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
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在于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开展了对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和行政权力清理等工作,基本理顺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今后,还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的审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确要保留的审批事项予以精简、规范;对部门之间重复、多头交叉的审批予以归并。同时,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的监督约束机制,推进行政审批的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真正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政府部门从过去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公共行政,加强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洁高效、协调运转、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法制是发展环境的基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是政府的职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政府的失职。因此,有必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把依法行政与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必要的执法经费,坚决纠正各种形式的收支挂钩现象,以有法必依求效率,以执法必严保公正,以违法必究顺民心,以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论干部,确保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四、塑造诚信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从不同角度看,转变政府职能,实际就是转变政府形象,努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具体操作中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改善软环境;要增强为民意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心系群众,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坚持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塑造政府新形象;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摆脱文山会海,挤出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精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各项决策建立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起新时期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感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感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乡镇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仍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当前,基层法治意识比较淡薄,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要明确自身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坚持以法为纲,严格依法办事,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二、强化依法行政保障

一是切实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法制工作的组织保障,为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民主法治意识。三是积极推行阳光政务,进一步推进“三务公开”,

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确保权力公开透明。四是加强依法行政队伍建设,加大培训管理力度,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提升执法素质。五是加强与县直执法部门的沟通,加强执法管理中的相互衔接,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的依法行政格局。

三、强化依法行政监督

建立健全各类监督机制,坚持党委、政府、纪检等内部监督与群众、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相结合,进一步落实好行政责任、责任过错追究、政府信息公开、重大行政决策听证等各类依法行政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实施跟踪监督、民生热点问题重点监督,做到重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群众关心问题解决到;坚持开展执法评议活动,对评议不合格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诫勉谈话,将执法评议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通过严格的监督措施,推进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

法治政府建设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法治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革开放30年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行政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和保障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xx大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xx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充分认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当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收入差距拉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社会治安、资源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触及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需要建立一套反映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得到有效执行的法律制度作保障,要求政府规范运作,依法办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经验再一次证明,越是情况紧急,越要依法办事。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国务院依法采取各种应急处置措施,控制、减轻和消除地震灾害引起的严重危害,及时发布并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依法解决因地震灾害而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力地保障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效进行,为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依法行l政、建设法治政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事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着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及时转化为国家意志,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保障其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以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保障并促进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保障并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善于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研究、去把握,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去谋划、去安排。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依法行政。要重点研究通过依法行政促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机制、新举措、新方法,切实强化法律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政府依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突出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环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又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四年多来,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纲要》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成效显著,但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认真研究妨碍和制约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突出问题,按照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要求,从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着力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法律责任,严格责任追究,促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促进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变。要认真研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新机制、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确保重大决策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要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健全执法机制,严肃执法纪律,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强化行政监督,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切实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理念和能力,着力培养社会公众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创新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要适应客观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面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依法行政的自身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努力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及时探索、总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敢于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重大问题,把握方向、抓住大事、谋划全局,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把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运用到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实践中去,创新工作手段、工作方法,努力使依法行政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成效的唯一标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真正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要切实加强领导,科学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依法行政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于政府管理的全过程。

科学理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指南。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实践、新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宪法为依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深入研究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在探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规律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建设、政府、法治、依法行政、推进、发展、问题、切实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思考


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思考

为落实十六大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认真分析四川省情的基础上,借鉴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于去年作出了“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战略部署。“三个转变”集中体现了省委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新跨越正确决策。由于经济发展的源泉在“三农”,市场消费的主体在“三农”,社会稳定的根基在“三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三农”。因此,在农村加速推进“三个转变”是全面推进“三个转变”的基础与保障。
本文通过分析南部县推进“三个转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因地制宜推进“三个转变”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现状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2311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林地114万亩。全县辖80个乡镇、1090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8万。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纵向比发展速度较快,横向比发展差距较大。20xx年,全县完成GDp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5.31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5.5%,占农业总产值的47.1%。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增长7.8%。县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14.74%,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20xx年全县人均GDp3349元,虽然名列南充市9县(市、区)的第3名,但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南部县在推进“三个转变”的过程中,以县城为先导,以农村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加快发展为目的,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起步良好
南部县幅员面积大,土地资源规模相对较大,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整合。
1、以地融资,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县城建区已拓展到14.7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增加到13万人,成为南充市第一个省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为将县城建设成为川东北中等城市,“十五”末将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15平方公里、18万人。在实施经营城市的战略中,运用市场机制,依法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近两年储备土地近4000亩,以地融资9600万元。20xx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4宗98亩,实现土地收益3154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第二财政”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了土地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但加快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速度,提高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质量,而且还为小集镇建设提供了经验,增强了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
2、辐射带动,城镇体系初步建成
利用县城的区位优势,发展商贸业和城郊农业,并辐射到乡镇。目前,以县城为龙头,以19个国、省、市级试点小集镇为依托的国、省道经济带为10个经济圈的小城镇体系已初步建立。伏虎、升钟、定水等国、省级试点小集镇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并带动了一方产地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3、多元投入,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以国家项目投入为引导,以受益群众投入为主体,以业主投入为补充,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改造中低产田土,配套大中型水利工程灌溉渠系,新建和扩建农村道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升钟水库控灌县内耕地55万亩,65%的农田能够得到自流灌溉和提灌,改造中低产田土1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6万平方公里,既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从而优化了土地资源。
4、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行自愿互利、公平公正,坚持效益优先、规模适度,落实政策,优化服务,通过协商租赁、自主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5万亩,经营50亩以上的业主800余户,经营土地100亩以上的业主33户。不但农民承包的土地开始有序流转,而且还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和“四荒”资源。
(二)、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平台不断拓展
据统计,全县有经营管理类人才1180人,工程技术类人才367人,财会类人才2410人,农艺类人才550人,畜牧类人才424人。其中,高级职称260人,中级职称2713人,初级职称12300人。在实施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战略中,南部较为行行地创新了育人用人机制,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1、公推公选领导干部
在全面推行副乡镇长公推公选取得成功

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思考第2页

经验的基础上,对乡镇长实行公推公选,同时逐步对县级部门的副科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进行公推公选,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公推公选的领导干部工作努力,绩效明显,深得群众依赖。
2、推行农业科技人员“四挂钩”管理办法
为了实施好科教兴农战略,搞好农业科技承包,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南部县自20xx年开始在县范围实行农业科技人员“四挂钩”管理办法,即将绩效与工资、职称、奖金挂钩,并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逗硬兑现奖罚,既让农业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又为其提供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通过实施这一办法,使国优果品脆香甜柚提纯得壮取得圆满成功,使DLY优质肉猪良繁体系初步建立。
(三)、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机制得到激活
20xx年,南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0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底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1亿元,储蓄存差8.7亿元。农民外出务工净收入20.6亿元。南部的民间资金蕴藏量大,在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过程中,因注入新机制呈现出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南部县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在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法律上保护,通过优化服务环境,扩大投资领域,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截止20xx年底,全县私营企业达347户,注册资本金2.44亿元;个体工商户达2.08万户,注册资本金1.13亿元,全年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49.4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实现税收9690万元。
2、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南部县在20xx年度新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7个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其中最典型的是实施“中农合创”项目(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项目),推广“中农合创”运作模式,发展DLY优质肉猪产业。该项目在运作上,实行项目实施地政府、合作农户与项目总部三方合作,共同投资,其中项目总部投入40%,实施地政府财政匹配40%,“上下游”龙头企业投入20%作为资本金,在合同合作期内按间收回成本。这一新型运作机制,集聚了商业资本、民间资本和财政资金,规避了投资风险,既有效地解决了优质肉猪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自20xx年5月正式启动项目来,已吸纳民间资金250万元,使LY母猪的产栏数量达到了构建百万头优质肉猪强县的年度进度目标。
3、以发展优势产业融资
产业是农村集聚民间资本的有效平台。南部以优势产业吸纳分散的民间资本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蚕桑产业。成片栽植10万亩桑园,年产茧能力已超过1000万公斤,以此引进了民间资本组建了龙头企业绿神丝绸公司,龙头企业下面还有一大批蚕桑业主。二是优质肉猪产业。以年出栏百万头肉猪的产业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发展DLY优质肉猪提升传统产业,目前已将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多种资本吸引到了良种繁育、肉猪饲养、肉食品精深加工上来。三是发展优质枇杷。全县统一规则,统一布局,在落实2万亩枇杷产业带后,从事优质枇杷种植的业产不断增多,形成了旧业主扩大规模,新业主提高起点,加工业主投资办厂的产业化经营大格局。四是发展龙竹产业。龙头企业看中南部的土地资源优势,一次性签约1.8万亩龙竹产销合同,由业主投入种苗款,业主前期投入达54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部的土地资源、人才资源和民间资金在拥有总量大的同时,存在着人均占有量小、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农村推进“三个转变”较城市困难。
(一)、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土地作为资本利用的概率小
目前,虽然南部已初步显示出以县城为载体,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但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仅国、省、市级试点小集镇建设处于持续推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小集镇建设推进十分困难。由于小集镇国家投入少,土地难增值,绝大多数只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用于商业、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份额极小,县内12个中心集镇中,只有伏虎、建兴、定水等位于国、省道上居住人口多的集镇,才具有土地资源转变为土地资本的优势。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大多数位于交通要道和自然条件好的地方,由于这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土地租金也低,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与业主及龙头企业合作经营的少。
(二)、人才缺乏,结构、数量、质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全县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260人,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才2713人,初级技术职称的人才12300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人才仅占全县总人口的2.08‰。有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90人,初级农艺师357人;高级畜牧师5人,中级畜牧师171人,初级畜牧师248人。不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而且象养蚕状元罗先锋那样的乡土人才也十分缺乏,人才的培养和转化是一个薄弱环节。全县现有人才,尤其是农村实用型人才与农业大县的需求极不适应。
(三)、民间资金外流多,民间资本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农村受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农民用于子女入学、疾病治疗和购买房屋等异地消费。在农村民间资本用于个体经营和民营企业方面,由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尚不成熟,投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导致大量的民间资金大量外流。
以上问题,有待于在深入推进“三个转变”中予以解决。
三、主要措施
“三个转变”的宗旨在于盘活一切存量,变资源为资本,变静态为动态,达到增值提效的目的。盘活存量资产,资本是激活剂;加快经济发展,资本是催化剂;实现新的跨越,资本是助推剂。实现“三个转变”,前提是确立效益观,实质在坚持发展观,核心在增强资本观,关键在更新资源观,基础在深化人才观,途径在强化市场观,条件在拓展开放观,动力在坚定改革观,保障在树立诚信观。
因此,作为丘陵人口大县的南部在加快“三个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新思想新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把握时代特征,尊重市场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创新运作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
1、规范供地行为,加强国有土地收益管理。对试点集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凡属经营性质的用地,都必须严格实行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方式供地,对拟出让的地块,由国土、建设等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报政府审批后,由国土部门组织财政、建设、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实施,接受社会监督。对土地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收益直接进入财政金库,对土地管理所需的费用进行预算拨付,既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又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积累资金。
2、建立土地台帐,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由农业、国土部门共同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盘查,摸清家底,建立台帐,分门别类,为保护基本农田、提供各类建设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推进资本运作,加强小集镇建设。抓住建设国、省级试点集镇的有利时机,按照资本运作的模式,借鉴经营城市的理念与机制,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政府监督规范化的新机制,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思路,将重点小集镇的范围扩大乡镇总数的30以上,配套户籍制度、养老、医疗等制度改革,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重点小集镇为依托的沿国、省道经济带和十个经济圈的小城镇体系,建成更多的类似伏虎、升钟那样的具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的小集镇,把小城镇建设成乡镇工业的聚集地、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为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和优化人口资源配置提供空间。
4、创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业主经营、多元投入”的原则,借鉴实践中转包、入股、租赁、拍卖等多种可行模式,坚持走“业主+基地+农户”的土地开发路子,建立“业主负责、利益直接、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经营机制,使农村土地向业主、种田能手和龙头企业集中,培育更多的象罗先锋、唐西城、赵一洁那样的业主,建成更多的类似枇杷、龙竹、蚕桑等那样成规模的产业带,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5、创新投入机制,提高农村土地的自身价值。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以受益农户投入为主体,国家项目投入为引导,业主投入为补充,实行多元投入,开展以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建设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改造中低产田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善环境条件,建成更多类似望月村和满福坝那样的文明新村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从而以提高土地的自身价值,提高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中的规模效益。
(二)、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1、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和外挂学习锻炼。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评价标准及干部选任管理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党政人才驾驭市场经济和组织领导一方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2、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改进选拔任用方式,加大通过市场配置经营管理者的力度,继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工作,做好任职资格认证工作,尽快改变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现状,造就企业管理拔尖人才。
3、以提高科技含量为核心,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和乡土人才,壮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以提高大农业的科技含量。利用农广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两大阵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并实行“一帮一,一带一”的办法,培养成千上万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让能工巧匠也转变为人才,多层次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以提高劳动技能和致富能力为核心,加强农民工培训。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扩大农民工就业范围,提高劳务质量。同时,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中更新了思想观念、掌握了一技之长、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人员回乡创业,反哺家乡。
(三)、拓展融资平台,促进民间资金投向农村和农业领域
1、注入农业启动资金。通过政府组织金融机构加小额信贷的投入,将小额信贷投入到农民自愿投入、政府高度重视、市场效益良好的项目上,以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吸纳民间资本,发展优质产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可借鉴“中农合创”项目的办法,由参与合作的项目农户实行自愿报名,并提供5项证明与资料:一是居民身份证、户口薄正本及复印件,二是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本人无犯罪记录证明,三是由所在的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无重大民事诉讼、纠纷、治安事件证明,四是所在地农业银行营业部、农村信用社出具的本人无长期拖欠、滞压贷款本息行为的证明,五是所在地村(居)民委会管辖范围内两个自然人提供的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书。通过对项目农户基本经济条件、经营项目的自身素质和信用度的考察,避免了因选择农户不当而影响项目实施的整体质量,以小量的金融资本激活大量的民间闲置资本。
2、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优势产业为依托,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引导和监督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组建和引进更多的类似绿神丝绸有限公司和“中农合创”南充市合作创业中心那样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减小民间资金的投入风险,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效益,让民间资本的所有者投得放心,生产经营安心,延长产业链,实现多种资源与资本的整合,实现资本把各种潜在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生产要素,实现资本的显化功能和整合功能。
3、以农村资源招商引资。以农村最具优势的耕地资源、产品资源、人力资源和“四荒”资源招商引资,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联合经营、拍卖产权等方式,吸引本地资本和外地资本投入到农业领域,发展特色农业和非农产业,既让外来资本显著增值,又让本地的资源转化为资本,盘活存量资本,提升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本的转化功能。
4、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和乡友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本现实和潜在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联络,通过土地、产品等有形资产和政策、市场等无形资产,吸引象福源食品公司尹维海那样的外出务工人员和柳驿乡王荣那样的南部籍乡友回乡创业和投资,将南部人创造的财富凝聚在南部的土地上,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投入产出循环,进入市场中、投在项目上,使之释放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
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对此,必然坚决刹住只在纸上落实、只在会上落实、只在嘴上落实的歪风,杜绝用说代替做,用虚代替实,用假混淆真。促进“三个转变”落实,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好坏。只有转变作风、科学谋划、振奋精神、创新机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舆论等手段的作用,从上到下,层层抓落实,不出现“断层”和“空隙”,才会落实而不落空,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8月)
作者概况:易登科,男,现年39岁,中共产党员,大学本科,现任四川省南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联系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主办《政府工作调研》,负责政府综合性文稿的起草与把关审核,20xx年撰写的《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增长点的探索与思考》一文在四川省第三届(20xx年度)政务调研成果评选中获优秀奖。

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作风


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作风

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当前,要针对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实际中来,以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一、贯彻《讲话》精神,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江泽民谆谆告诫全党:“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得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要变为美好的现实,都要通过广大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来实现。
要深入基层察实情。即使是在信息社会里,我们的领导干部仍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仍需要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水平。
要不图虚名说实话。职工群众最拥护的就是能够实事求是的干部。为了显示其“政绩”骗得上级的“器重”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连篇,遇事报喜不报忧、虚报浮夸、欺上瞒下。这些恶劣的作风,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而且也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江泽民为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这种风气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甚至出大乱子。”因此,要真正做到不图虚名说实话,就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对图虚名、说假话的干部,绝不能提拔和重用。
要心想发展办实事。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有的单位之所以工作被动,经济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做事情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是图虚名,做虚功。因此,要转变干部作风,就要心想发展办实事,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的精神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做确实能够体现和发展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
二、贯彻《讲话》精神,必须恪守宗旨,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中可以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但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增强实力,这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只有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为人民谋利益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群众的愿望才能变成现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职工的愿望,是我们的最大责任,也是我们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的最大动力。
近几年来**党委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深化改革,抢抓机遇,立足实际,用好政策,使*的事业健康发展。如恢复组建了*9*、190*;加大了土地长期固定、牲畜和农机作价归户的力度;加大了工交建商企业、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畜牧业“双百万”工程、“20xx”示范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大力实施了以强农兴牧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四”、“三个一”工程建设。“三个四”工程,即在“九五”期间,每年完成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高产田建设各4万亩;“三个一”工程即每年完成渠道、植道路林、建砂石路面各100公里;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各项事业的新成绩。
**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普遍改善,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为广大职工群众谋利益,就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把发展经济、致富职工作为一个重要指导原则,贯穿于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这是新时期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牢记党的宗旨的试金石,更是进一步完成屯垦戍边任务的需要。
我们要为职工群众谋利益,最根本的是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有服务群众的公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体察民情,顺乎民意,把关心职工生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那些对群众的困难熟视无睹,甚至为了个人的“政绩”而任意掩饰群众困难和要求的行为,都是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的,是决不容许的。实践证明,有了爱民之心,职工就会支持我们的工作;有了职工的支持和参与,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有了职工的理解和谅解,职工高兴了气顺了,我们的工作就好做了。
我们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作风第2页

而且要能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就是说,既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助民之才、富民之技、安民之策。一句话,就是要有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要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三、贯彻《讲话》精神,必须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对干部作风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的干部才能永远保持奋发有为、坚忍不拔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不断在工作中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甘于奉献塑造好形象。党的威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做到讲奉献、肯吃苦、能吃亏。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较多,部分下岗职工和特困企业的职工生活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干部更要与群众同甘苦,群众才能相信你、理解你、拥护你。古人说得好:“上能同甘苦,下能共安危”。目前,一些单位的职工之所以对干部的作风有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有些党员干部不是吃苦在前,而是享受在前;不是吃亏在前,而是占便宜在前;不是奉献在前,而是索取在前。转变干部作风,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教育党员干部不要与民争利,要肯吃苦、能吃亏、甘于奉献。
清正廉洁保持好形象。成克杰、胡长清之所以成为人民的罪人,从主观上讲主要犯了两条错误:一是丧失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个人私欲极度膨胀。要克服这两个错误,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必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不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理论修养,谈泊名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思想上高筑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长城。二是从健全党的组织机制和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入手,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约束和促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四、认真学习《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1、注重学习方法。学习好是贯彻好的前提,要深入学习《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讲话》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学习《讲话》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结合;学习《讲话》和解决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
2、落实学习要求。一是突出抓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要做好学习的表率,在细致研读、吃透精神上下功夫,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研读,潜心思考。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梳理问题,找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办法,最终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二是普遍抓好职工群众的学习,包括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学习,要以宣传教育方式为主,采取通俗易懂的讲座和下连入户、促膝座谈等方式进行。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各单位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开辟专栏、专版、专题,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深入地宣传《讲话》精神,广泛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活动。
3、把握学习原则。一是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一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进一步增强对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深刻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一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斗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推动各项工作。三是深刻认识始终保持与人民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一历史真理,自觉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四是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真正体现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去。五是深刻认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的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六是深刻认识《讲话》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新发展,认真学习贯穿《讲话》全篇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4、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讲话》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要把《讲话》精神贯穿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学习《讲话》一定要与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把学习《讲话》与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紧密结合起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实践中去,推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要把《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将个人理想与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为努力完成党提出的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完成“十五”计划描绘的宏伟蓝图和提出的各项具体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党的事业、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抓好在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学习贯彻工作
我们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就必须根据中央通知精神,结合我*实际,制定方案,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工作中,要把握这样几个环节:
1、明确学习重点。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月1日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精神,学习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二是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认真研读江泽民同志《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和《江泽民同志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等一系列著作。三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四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精神。
2、注重学习方法。学习好是贯彻好的前提,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结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解决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
3、做好学习安排。一是组织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坚持以副*以上干部为重点,推动学习深入开展。二是组织宣讲*赴各单位宣讲。三是以*党校为依托,举办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力争把全*副*以上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四是组织理论研讨会,交流学习体会,宣传先进典型。五是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六是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到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去。七是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进学校,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融入教学之中。
4、明确学习要求。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做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要把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同贯彻“两手抓”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各单位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宣传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多运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要说的与职工希望听的紧密结合起来,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力求实际效果。
抓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新的高度,在认识上要有一个新的深入,在学习上要有一个新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有一个新的拓展,在落实上要有一个新的突破。通过深入学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各项事业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前进,为新疆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强党的建设 切实转变作风


加强党的建设 切实转变作风

加强党的建设 切实转变作风
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关系的党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需从这样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针对一些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理想信念动摇。2、事业心、党性不强。3、思想理论水平不高。4、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为此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来,以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从而带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得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要变为美好的现实,都要通过广大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来实现。
二、恪守宗旨、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中都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但最根本的是加快发展,增强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有物质生活文化的需求,最根本的是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有服务群众的意识,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作为我们的首要职责,同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三、必须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永保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是我党的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的干部才能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肯吃苦、能吃苦、能 干事 、会 干事 、干成事、不出事,才是我党的优秀干部,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需做到的,这样才能树立党的威信,树立党的形象。
四、必须联系实际,深刻排查思想上、行动上与作风建设相违背的行为,切实加以整改。
作风建设涉及到各行各业,就我局而言,作风建设的开展,必须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近期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认真排查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衙门习气,工作不思进取,讲待遇、怕吃苦,奉献意识淡薄,布置工作讲条件、谈客观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素质问题,组织纪律性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归根是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的改造问题,因此,必需从根本上加以治理。为此我们全体药监必须坚持做到:
1、强化 政治 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从学习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
2、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张思 德、孔繁森、李元龙、高志全等先进人物都是在不同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向他们学习,学习必须用实际行动学习,不是空口说白话,更不是走过场,一阵风,心血来潮,而是脚踏实地,雷历风行,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永不满足这种精神。
3、要依法行政,正确行使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不贪、不馋、做好各自工作。
4、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在思想上有新的高度,认识上有新的深度,学习上有新的要求,内容上有新拓展,落实上有新的突破,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为我局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我对建设公共政府的认识


我对建设公共政府的认识对“公共政府”这个新事物,我并不陌生。从去年七月份我上班开始,就在不同的场合听到、看到有关“公共政府建设”的报告、材料;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关于“公共政府”的讨论。从这些讨论中,我了解到:公共政府就是人民政府,建设公共政府,核心是政府的透明、高效和职业化,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通过对有关“公共政府”的报告、材料的学习,我认为,“公共政府建设”与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上个世纪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整体国力不强的国情,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改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约束、地区发展水平差异等问题,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重要思想,明确了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进行奋(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斗的指导思想。建设公共政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公共政府,是服务于“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方法。
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要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积极参与透明、高效、职业化的公共政府建设。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公务员,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周围的同事共同进步,创造性地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要以一个新时期公务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
联系到我自己的工作,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努力提高政治素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区七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个人的政治立场,树立大局意识,保持个人思想与中央、市、区的会议精神相统一,努力正确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深入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学习老同志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学习老同志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我身边,有很多老同志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水准都让我钦佩,他们都是我的学习榜样。
第三,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不“挑肥拣瘦”,服从组织安排,做好份内的工作。比如说,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们科室经常要牵头召开一些会议。会议的准备工作,除了写会上用的材料以外,还要事先拟定会议议程、确定与会单位,然后通知与会单位上报材料、发会议通知、准备签到单等等,事无巨细,都要我们科室完成。每次开会,我们科室的全体成员都能够暂时抛开手中的其他工作,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从而顺利地举办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这些工作很琐碎,但又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安排,如果有一位同志对工作安排挑三拣四的话,我们的工作都不可能完成得这么顺利。我们科室的老同志,都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我要学习他们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任务的良好工作态度,并以此激励着自己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前在交大读书的时候,时间比较自由,上班以后,由于工作纪律约束的缘故,上班不能迟到。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经验,上班时总是匆匆忙忙的,每次时间快不够的时候,就闯红灯。后来,在一次组织生活上,我听到主任说,公务员更应当自觉遵守“七不规范”,遵守交通规则,要为城市精神和精神面貌作力所能及的贡献。现在,我早上早起了十分钟,上班的时间就宽裕了不少,也不用急冲冲地赶着上班了。
我认为,人生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你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上,相反,平凡之中更能体现伟大。昨天,在团支部的组织下,我参观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渔阳里。在渔阳里,我看到雷锋、张海迪等新中国的青年,他们都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他们的事迹却又是那么地感人,那么真实。这些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折射出了新时期革命青年的模范形象。他们做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些事情太小了,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去做。对此,我的体会是:不以事小而不为之。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勤勤恳恳地认真完成每一件工作,提高我的能力,提高我的办事效率和职业化水平,把我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工作要求结合起来,为公共政府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心得体会——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转变


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心得体会——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转变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承担的是带领和服务农民发展经济、弘扬文明、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等职责,主要在于服务农民、便利农民。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在农村工作中,乡镇领导干部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了农村税费征收上,以至于少数群众认为乡镇干部的工作就是“催粮要款,刮宫引产”。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体制变革转型期,有关“三农”问题,中央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减免农业税费和保护粮食生产等一系列政策。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日益突出与重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乡镇领导服务基层的担子更重了,要干的事情更多了。从而,乡镇领导干部不再“催粮要款”了,就必须腾出手来,用更大的精力,帮助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排查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稳定;搞好公共服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文娱活动,丰富农村生活;关心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乡镇领导必须正视改革的考验,积极应对,切实转变职能,转变方式,改进作风。
一、在职能上,自觉转变,自我调整
当前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真正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为“三农”服务,是广大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受传统体制影响,我们的政府管得过宽。乡镇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比较突出,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却没能管到或管好。虽然乡镇政府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向群众,但并不代表所有的事都应大包大揽。建设服务型政府应该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权威行政”转向“服务行政”,“人治行政”转向“依法行政”。随着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政府职能的转变,处于工作最基层,变革最前沿的乡镇领导必须切实转变角色,大胆调整工作管理理念,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群众第一、基层第一的观念,将过去履行职能主要靠管、征、催、罚等行政干预转变到为农、便农等优质服务上来,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周到、高效的服务。一是做好农业生产服务。一方面,要重点扶持一批生产有技术、经营有头脑,产品有市场的种养大户,支持和鼓励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引导群众、带着群众干。另一方面,要竭尽全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尤其在良种引进、技术指导、农机推广、田间管理、防虫病害、农产品贮藏保鲜和销售各个环节,全方位、全流程地搞好服务。二是抓好信息服务。精心筛选、科学整合各类市场信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把适合当地发展的致富信息和项目及时送到千家万户,为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搞好公共事业服务。着力抓好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的能力;用足、用好、用活中央、省、市支持“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交通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关注贫困弱势群体的力度,确保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子女有学上。
二、在作风上,依法行政、规范用权
乡镇直接面向群众,直接接触群众,能否依法行政,关系到群众对服务型政府的认可。因此,乡镇领导必须带头依法行政,强化法治实践。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乡镇领导干部还存在“重在治民”、“直接管理”和“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进些管理”的观念。有的领导甚至“惟我独尊”,推崇“权力至上”,不仅不带头遵守法律,反而利用权力践踏法律,干涉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当前,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变革时期,不稳定因素较多,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现象时有发生,牵扯了乡镇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引导群众上访的原因有多种,但一部分还是由于乡镇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方法简单,办事敷衍,没有依法行政,留下了很多矛盾和隐患,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一个法制社会,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办任何事情都必须合法。乡镇领导必须通过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来取信于民,保护人民群众的合( )法权益,努力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诚信政府、法治政府。首先,要增强法治观念。乡镇干部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观念,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强化法治实践。乡镇领导干部要把法治作为一种价值目标来追求,而不是把法律看成是管制老百姓的手段和工具。要规范权力运行方式和手段,防止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乱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要自觉而坚定地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绝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再次,要推进法治建设。要组织有关部门按照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的职能要

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心得体会——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转变第2页

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依法调解纠纷,维护农村大局稳定。
三、在能力上,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为群众服务的本领。现实生活中,我们有部分乡镇领导干部怕到群众中去,怕见群众。究其原因,是有些乡镇领导干部不知、不懂群众所需要的技术、信息,甚至连群众懂的他们都不懂。群众需要的,就是乡镇干部要懂要会的。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抓紧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有计划、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当前,要注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是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要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切实提高乡镇干部领导和驾驭农村经济,服务经济建设的本领。二是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按政策和规定办事,避免工作中违法行政。三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能力。乡镇领导干部要腾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带着深厚感情贴近群众,多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众家言,察百户情,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履行好关心和服务群众的职责。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议事制、民主决策制,努力推进村级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强化群众的监督权,放大群众的评判权,以民心为轴,以民意为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服务本领,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廉洁自律能力。乡镇领导干部做农村基层工作,群众对其比较熟悉,若不公正、不廉洁,不注意生活小节,是很难取信于民,做好群众工作的。乡镇领导干部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才能在群众中树立一个勤政廉政的公仆形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