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考演讲稿 > 导航 > 规范农村红白喜事几点思考

思考演讲稿

规范农村红白喜事几点思考。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规范农村红白喜事几点思考”,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规范农村红白喜事几点思考

近年来,社会上大操大办之风在一些地方呈愈演愈烈之势。乔迁酒、升学酒、祝寿酒、小孩满月酒、子女参军入伍酒等等,让人应接不暇,深陷酒... 近年来,社会上大操大办之风在一些地方呈愈演愈烈之势。乔迁酒、升学酒、祝寿酒、小孩满月酒、子女参军入伍酒等等,让人应接不暇,深陷酒席之苦,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一、农村红白喜事办理现状

群众在农村红白喜事方面的压力重重,主要表现在礼金数额上升、办酒席的项目增多、白喜事礼数日增等。曾有一群众表示,他在1个星期之中,在2起红白喜事方面的花销接近3万元,是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原因是遇到亲戚家办丧事,去祭祀得1头牛、1只羊、1头猪以及其它祭祀用品。另外还有给老人祝寿,请秧歌队、乐队、办大型晚会等,不但增加了人们的经济压力,也因经济引起不少的矛盾纠纷,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因此,规范农村红白喜事办理势在必行。

二、 规范农村红白喜事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严禁大操大办的重大意义,大力开展社会宣传,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树立文明新风;充分利用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标语和招贴画等形式,把宣传教育做到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厂矿学校等,使群众认识到大操大办的弊端,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营造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是制定红白理事章程。通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行为准则、向群众发出倡议书等形式,倡导群众婚事雅办、丧事简办、节俭操办,破除随礼过多过滥、彩礼钱过重、婚丧事喜庆事互相攀比之风,破除各种陈规陋俗,努力做新风正气的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农村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的监督作用,使制定的村规民约等各项行为准则得以落实,切实转变“酒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师德规范学习几点体会


一、对几个主要概念的认识

规范:标准、法式,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语言规范

(一)师德:指教师的道德

道德一词一说:源于拉丁语,意指风尚、习俗。道德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论语·述而》:“老于道,据于德”。《孟子·公孙丑下》:“尊德贵道”。道德是分开讲的。所谓“道”,是指人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天所由以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作为准则,规矩和规范。“德”即得,所谓德者“得也”,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是“德”。在古代,“道”的客观性较强,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偏向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内心的精神方面的东西。首先将道德两字连用的是《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现在人们通常把道德理解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讲,所谓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德、境界、修养及善恶评价,甚至用来泛指风尚习俗。

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对人类社会的具体生活和具体行为进行制约和引导。道德渗透到具体的职业生活职业行为中,就表现为丰富多采的职业道德,如:干部道德、医生道德、教师道德、律师道德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二、师德及师德的特点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道德是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民教师处理和调节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道德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道德总的特点:利他性、自觉性、广泛渗透性、稳定性、实践性等等。

⑴师德意识要求高水准。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这种职业本身就决定了教师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神圣任务,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与其他职业劳动特别是工农业劳动、商业活动等不同,教师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和塑造新的一代,所以不仅要用自己丰富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是以自己的品格去“传授”品格,即以自己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新一代,正由于此,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正因为此,社会对师德水准的要求比较高,在人类道德史上,师德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

⑵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为师要有知识,为表要有美德,人们形容教师:“人之楷模”、“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等。比喻成“园丁”、“红烛”等等均是对教师道德行为表率性或典范性的要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你们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乌申斯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⑶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由于教育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具有共同性,尽管不同的社会形态的教师道德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又具有某些共同的规范要求,这些共同性正是师德内容继承性的基础。我国历代师德具有丰富的内容,这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孔子的“有教之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骨干师德之风”。孟子也极为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主张“因材施教”,荀子认为教师学习礼仪是修身的重要环节,“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之谓道德之极。”学习后还必须初中躬行。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篤行”(篤:忠实、全心全意)要求教师不仅要广博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要认真地分析、思考,明辨其真伪、善恶、是非,并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加强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关系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成败。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纪委每年与各村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落实。在组织建设、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等工作中加强领导、努力创新,很刹损坏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动了我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使农村干部廉洁从政、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对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我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党风廉政教育不够扎实,民主法制意识淡薄;二是群众观念淡漠,工作方法简单,责任意识不强;三是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监督不到位。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贯彻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方针,坚持教育、预防、查处三者的紧密结合,标本兼诒,综合治理,才能达到肃贪倡廉,消除腐败的目的。本文就加强我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反腐倡廉和民政法制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首先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进农村宣传教育等活动,花大力气抓好农村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工程,努力营造“廉洁可敬,腐败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正面典型模范教育、反面警示教育,利用重大反面典型案例中的人和事进行现身说法,使农村党员干部从腐败分子身上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干事。其次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民主法制知识培训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对农村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要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农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加强落实,严格以制度理财、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

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保证,只有建立健全制度,强化制度的落实,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完善,建立以制度管钱、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才能全面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要以制度理“财”。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村财乡管”制度,强化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哪些可以开支,哪些不能开支,哪些需要集体研究决定才能开支,是否执行联签会审制度;检查指导村民监督委员会规范运行,真正发挥到群众监督作用,对村务决策、执行、管理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积极化解干群矛盾、解决各类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二要按制度办“事”。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有关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拍卖和发包制度;上级下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制度;救灾救济款和物资发放制度;各种补偿费的分配使用制度等村规民约,使村集体事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制度办事。三要用制度管“人”。制定农村干部廉洁自律规定,规范农村干部的廉政行为。推行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农村领导班子和主要干部的经济责任要在年终和换届时及时进行审计,审查村干部任期内有无贪占集体资产、挪用公款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并对农村干部实行经济责任终身追究制。

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农村干部的监督

监督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推行的多种形式的民主监督制度,编织成一张监督约束网,对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一是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尤其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机制。同时,要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级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二是抓好对村委会和村级“一把手”的监督。要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标等方面的监督。要建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加强村监会对村党支部决策和村委会执行的监督。三要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工作,完善公开内容、改进公开方式,在公开成效上下功夫,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公开,拓宽监督的范围,加强群众对农村干部的监督。

四、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党纪国法

严格执纪执法是从严治党的关键,也是加强农村廉政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保证。要“重典治乱”,把查处农村党员干部严重违纪、影响恶劣的案件作为加强农村廉政建设的重点。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侵占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处一起,该给纪律处分的,就要给纪律处分,该追究刑事责任,就要追究刑事责任,以严肃党纪国法,有效遏制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势头,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不同产权模式、组织体制、治理方式的村镇银行纷纷组建,作为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这类新型银行机构,尤其需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发挥作用。有的人士不考虑县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产业构成、信用环境,也不考虑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规模、网点有限等情况,试图在“村镇银行”字面上总结出某种现成模式。为避免先验观点扼制村镇银行创新能力,笔者主张因地制宜,科学创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出现多样化与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达到激活县域金融服务的目的。
一、正视村镇银行的具体模式受多种因素制约.
村镇银行的具体模式受县域及治理等因素的影响。每家村镇银行的治理模式与业务运营特色,受到产权及构成、资本规模及控股银行、县域环境与经济发达程度、自身网点数量和科技水平、员工素质及创新能力、股东大会及决策、经营团队与业务策略、业务模式与风险防控措施等复杂因素影响。试图对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不同特征的村镇银行,总结或抽象某种发展模式、业务策略、经营方法,我认为注定难以成功,县域县情、乡风民俗、银行差异,注定不可能采取固定的运行模式。
村镇银行的个体差异决定,我们难有标准模式可以概括。就投资者的构成与并表监管的模式而言,就有多种途径差异。具体有银行独资的并表模式,银行绝对控股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并表模式,银行相对控股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并表模式,银行绝对控股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表模式,银行相对控股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并表模式。既有注册资本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规模类似于农村信用社的微型村镇银行,也有注册资本超过3亿元、近乎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规模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大小与多少,影响其经营网点的延伸,决定其科技投入的能力,影响其客户构成与变化。
不同县域的村镇银行会清晰论证自身定位。国定贫困县、省定贫困县、经济发达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业竞争力有较大差异,这决定了不同县域的村镇银行会优选自身的合适业务模式。如四川,有的县正在实施城乡统筹试点,推进工业化、开展城镇化建设,银行自然会不失时机支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的县正在实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与正常生活,这类县灾民抵押担保能力成为空话,银行支持重心会优选建筑、建材企业,恢复受灾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供就业机会也成为重要且现实的任务;有的县仍是纯粹农牧业县,工业基础极其脆弱,注定其会支持广大农户;有的信用环境极差,自然会采取抵押与质押方式;信用环境好的县,必然会推行信用放款方式;有的网点发展快,覆盖范围大,可以更多服务“三农”;有的网点发展慢,影响范围小,暂时只能服务有限客户,等等。
银行经营策略差异也与政策导向差异相关。银行感觉党政重视程度的不同,其采取的经营策略也不同,员工与文化的本土权化进程也不一。党政采取的扶持与激励措施差异,对于银行的评价与社会对村镇银行的认同度与信赖度也不相同,银行应对的策略自然有会发生变化。这种由里外复杂因素决定的组织体制、产权模式、并表方式、治理模式、经营策略、服务流程、业务品种等差异,必然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特征,这也符合改革试点追求的“多层次、广覆盖”目标。试点阶段就主观认为村镇银行的某一种模式或某种经营策略,注定会影响改革试点效果和扼制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
二、村镇银行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县域的经济状况与需求.
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策略,当前有多种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群体先后、服务对象选择、服务途径、业务方式、信贷品种、利率高低、信贷多少、期限长短等。就是同一家村镇银行,其决策、执行与监督层面也有发展方式的争议。我认为,县域信贷投入不足,大量资金流向大中城市,严重影响了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拉大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设置村镇银行就是要增强县域就地媒介资金的能力。服务“三农”、支持县域应是村镇银行的最重要任务。在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只有一个网点、其覆盖面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地服务“社区”、就地媒介资金是必然选择,在网点有限、银行电子技术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片面或狭义理解服务“三农”的内涵,反而不利于增强村镇银行就地媒介资金的能力,不当的导向与不尊重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规律的美好愿望,最终会影响村镇银行的组建与发展。在县域资金严重流失、农业种植、生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信贷需求暂时有限且涉农信贷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如果客户缺乏这方面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基础,具有生存力、发展力的村镇银行不可能贸然投入。将现代银行引诱入日益狭窄的传统领域,注定不会受到投资者响应、发起银行的认同与经营者的响应,经营商业银行既要审慎,又要与时俱进,推进具有市场前景、竞争能力、比较效益的产业与客户。诸如在地震极重灾区,面对可以救助和迅速恢复产能的企业信贷需求、具有可靠行政资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第2页

源保障且能够稳定民生和努力实现公共目标任务的项目,村镇银行不能不作为优先选择服务的对象。暂时失去家园、缺乏抵押担保能力和还款能力的受灾个人,需要政府统筹综合救助和支持,作为纯粹商业行为的银行信贷,明显地不会无条件信贷介入。在地震重灾县优先试点村镇银行,正是需要这类机构快速的决策、灵活的经营、高效的信贷服务,去支持和促进社会急需且安全的项目形成生产能力,或在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增大、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为政府实施灾后重建、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提供配套的银行支持。这在种背景下,我们仍然采取常规思维开展监管与评价工作,注定也有形而上学之嫌。作为一家新型商业银行,其选择的服务介入点、当时的市场定位与经营策略,一般应该是理性且符合县域实际的。即使是其选择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票据等不同的业务,是个人优先还是法人优先、其服务需要政府配套还是不需要政府配套,这均应充分尊重法人治理,尊重县域实际,尊重银行实践。
三、村镇银行应围绕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大胆自主创新.
村镇银行原本是增强县域金融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性、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产物。村镇银行的根本任务是避免资金继续外流,增强就地媒介信贷资金的能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际上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城乡统筹。特别是设置在城乡统筹试点县的村镇银行,本质上是冠名“村镇”、服务县域的现代商业银行,就应当遵循银行的规律,紧密地扎根县域、服务包括“三农”在内的各个具有还款能力的县域信贷消费者。围绕县域的信用环境、法制环境与金融消费者的行为与习惯,积极推进小额信贷、联保贷款,区避免将村镇银行办成传统的典当行。而在信用环境欠佳、信贷消费者习惯不佳,诚实守信观念未树立、第一还款来源有瑕疵的客户,的确需要运用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方式,既支持客户的信贷需求,又防范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作为追求商业可持续目标的村镇银行,如何选择支持加工业、服务业、采掘业、建筑业、种植业、养殖业、房地产业,这的确需要研究县域客户的预期收益与风险,研究产业政策与调整,研究客户的商品和劳务的竞争能力与市场影响力。正确处理银行业务的量本利关系,科学把握金融运行的象数理本质,遵照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原则,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在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四、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不利于村镇银行创新实践.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成为重点中的重点时刻,推出村镇银行改革试点,这本身是一项尊重事物。首家村镇银行__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至今运行三周年,该行选择的模式,适应了工业不发达、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通过四条途径探索代理服务,已经为2500多客户提供信贷,显现了求实创新。如果不尊重村镇银行的现实选择,我相信不会走出其特有的发展路径。如果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乡统筹县、地震重灾县、信用环境欠佳的县、工业基础极其良好的县、纯粹牧业县也套用或照搬某种方法,注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四川的模式中,相当部分县域的行政资源组合、党政必要的激励与约束力度日渐增强,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超乎预期,之所以开业的14家村镇银行均能够在一年之内实现赢利,本质就在于因地制宜、求实创新、各显特色,不搞一种模式。我们不主张村镇银行试点只有一种模式,对其业务发展的模式自然也不强求只有一个。如果认为村镇银行只有一种模式,并持固有的论点,就是主观主义,就是本本主义,就不符合科学观,也不是与时俱进。
五、村镇银行改革试点应大力提倡创新实践、科学发展.
村镇银行正在试点,仅采取的产权模式、并表方式就有五种,业务与定位模式就更多。目前就对某种发展思路、业务途径、服务重心进行主观定义,可能会限制创新,扼制丰富多彩的实践。只要资本充足、审慎经营、指标达标、操作安全、收益可靠、拨备充足、股东放心、党政满意、稳步增长,就应当引导和鼓励机构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名称同,家家风格不相通;县县需求有差异,行行策略会变动;时时信贷在调整,岁岁文化渐渗透;行行科技在进步,招招创新不放松;只望观念作调整,形而上学丢空中;共同努力勤探索,村镇银行显奇功!

源头治腐的几点思考


源头治腐的几点思考


源头治腐的几点思考

江泽民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两手抓”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不但要从严治标,而且必须从严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只有加大治本力度,强化防腐机制建设,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一、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消除腐败的思想动因。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陈希同、成克杰、王宝森、胡长清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必须要下功夫祛除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毒,疗救其道德上的缺失,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又要讲究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讲实效,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使领导干部"不愿意腐败"。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作为抓好德治的根本。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
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抓好德治的核心内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崇高理想,增强宗旨观念,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把内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长期的从政实践,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以权谋私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真正做到立党为公,用权为民。
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识作为抓好德治的重点内容。江泽民同志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该留点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其实质就是要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追求,做到“其责己也重以周”,随时随地都能严于律己,慎于小节,管住自己。不这样做,所谓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就根本无从谈起。
二、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封堵权力腐败的通道。法纪松弛,对权力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监控,其结果往往导致权力腐败的案件频频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要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仅需要全面加强德治,而且需要全面加强法治,真正做到依法制权,依法治官,依法行政,努力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
一是要强化法治意识。执政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如何,对党的作风形象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法治,必须从抓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入手,着力使他们深刻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是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然趋势,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引导他们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权与法的关系,防止和克服权大于法的现象;使他们增强民主平等意识,克服等级观念、特权观念,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带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并要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加深理解,增强法纪观念,切实遵纪守法,管住管好自己,以实际行为维护法纪的权威性、严肃性,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要强化以法制权的监督制约机制。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减少以至根本遏制权力腐败,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的权力制约机制,依法对权力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使之合乎法制规范。为此,必须适当分解并合理配置权力,把决策、执行、监督等三权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切实改变过分集权于个人的状况;规范财权、用人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的运作程序,强化对领导干部职权行为的监控机制,对权钱交易之类的腐败行为实施重点防范;完善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防范预警机制,切实改变监督滞后的状况;加大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并通过深化政务公开等制度,加强对权力运作过程的民主监督;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等专门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使之真正能依法制权、以权制权。
三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执政党的党员干部是否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衡量社会法治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他们更应该自觉地以法规制度来规范自己的

源头治腐的几点思考第2页

职务行为,模范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政令。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素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存在问题仍然比较多,如为部门利益而违法违规、造假帐报假数据、搞“政策谋私”等。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查纠监督,力求使党员干部的职务行为纳入法制轨道,真正体现公众的意志和利益,这样才能有力地推进法治,使党风政风不断好转。
三、构筑牢固的治腐措施防线,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反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必须用改革的办法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江泽民同志关于德治与法治“必须双管齐下”的重要思想,深刻地反映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内在的客观规律。因此,一是抓住当前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精简机构,实行政企分开,防止权钱交易。二是进一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在党政机关普遍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和民主讨论干部等制度。要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对选拔任用干部中违反干部政策,造成失误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三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福利分配方式。对领导干部的福利待遇要由"实物化"改为"货币化",尽可能实行领导干部住房、工作用车、出差食宿标准纳入其工资福利中,取消福利性的实物分房和公款接待,从根本上杜绝领导干部在住房方面谋私和坐超标车、公车变私车、屡屡更换新车以及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四是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等各类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增加行政办事的透明度,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增加用权行为的透明度,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行动",根治"黑箱"作业,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总之,要通过改革,努力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适应的,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办法,使干部"不能腐败"。

《源头治腐的几点思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