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论语一则演讲稿 > 导航 >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论语一则演讲稿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十则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论语十则

课程标准规定《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只需一课时,我冥思苦想无论怎么上,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那些编者心里不知是怎样想的,我反正一课时是完不成的。同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傅老师也是这样感叹道。一课时始终不能完成,于是我用了4 个课时,将近一个礼拜的课全部花在《论语十则》上了。孔子生平简介介绍;《论语》着作的介绍,从儒家思想谈到《四书》《五经》,从核心“仁”字谈到字词落实;从通假字的解释到孔子思想的分类;从学习的态度讲到学习的方法以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的做人标准。四课时下来,可以说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于是胸有成竹地布置了《论语十则》的作业,对学生应该是说一百个放心了。

第二天,语文课代表捧着一大堆的语文作业本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看着一叠《课堂作业》,心里非常高兴,这一届学生一是按时上交作业,二是没有同学不交作业。这作业的质量肯定是比较高的,这也算是对我这一周课堂教学最好的肯定吧!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我放下手头上的其他工作,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带着完全是欣赏和愉悦的心态进行批改。填空,选择正确读音,解释加点的词,找出成语并解释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题目,所以同学们做得都非常好,只是少数几位学生错了一二个。但到了第8 题,简直是面目全非,自己那种高傲的姿态一下子掉落了万丈深渊。

第6 题是这样的:用原文句子填空①《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那句?42 位上交的作业,回答大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几乎千篇一律:“重大的责任和遥远的路途。”……假如我们避开题目要求原文回答,同学们的回答几乎是完美无瑕的。但是离我们作业的要求是相违背的,于是我痛下决心,都在此题打上了不光彩的一个“叉”。痛定思痛,寻找原因。其一,学生的粗心大意是造成这题错误的罪魁祸首,没有看清题意,这也许是新初一学生的一大通病。其二本人也存在失误,没有落实文本教育,只知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夸夸其谈,没有落实要求细则,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还是从细小的习惯做起,从他们擦亮眼睛做起,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做起。

批完作业本,长长地透了一口,此是学生要教师教的根源所在,行文至此,思绪万千,以此记之,望以此为鉴,此可谓是一点教学反思吧!

篇二: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虽然是经典,但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东西,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更注重文言基础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以肯定:一是教得比较扎实,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文言知识掌握得较好;二是《论语十则》只是《论语》这部大书的几页,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展学生对这部经典的认识;三是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容易上手掌握,有助于增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有教学内容有些面面俱到,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掌握得不好,没有在规定课时内按排学生背诵课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感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无奈,面对一些很好的文字,却不能用更加自由的方式来传达。在古代难懂的文字和现代充满活力的学生之间,我们的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变成一座美丽坚固的桥梁?

篇三: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是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前进行了教师带读,让同学们在早自习熟读课文。

在这十则论语中,不少篇目容易理解,但是翻译起来却容易漏译、误译。因此,第一课时上安排同学们小组讨论,进行前5则的翻译。在此之前,正音、文学常识花了大约6分钟,讨论结束时,我再次看了时间,两个班均在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结束讨论。期间,我在小组间巡查,发现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效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小组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了8则的翻译,有动作慢的小组只完成了4则。针对这一现象,我对这些小组的课堂讨论进行了指导和要求,要求其将任务分布下去,每人一则,另外一人专门负责记录。

在最后10分钟的课堂展示上,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我加以小组竞赛的机制,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不少平时从不主动发言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展示讨论成果。

考虑到第二课时的任务比较重,因此布置学生在课后将后5则的翻译进行讨论。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有个别小组没有进行课后讨论,因此在课堂展示上发言不太积极,即使发言,也不够准确。因此,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要培养。

《论语十则》总共花费三课时,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文本的翻译,文学常识,十则归类等等,学生都进行了很好的学习,反思两个单元的教学,这篇课文是最为成功的。加以课堂小组竞赛和及时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校庆感言十则


校庆感言集锦十则

(篇一)

我们伴着清晨的阳光迎来了一中的七十华诞,热闹的一天开始了,我是一名志愿者,开始了我的工作。

我和我的同学在出操广场负责校友的停车,当我们早早的到那里的时候还空荡荡的,于是我们帮助其他志愿者运礼品,很多人排成一排有秩序的运着,形成了一种默契,礼品运完了,车也来了,我们就去指挥校友停车。

“往里停,头朝南!”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也遇上了麻烦,有一个人把车停外面,我跟他说不能停在这,他说要卸礼品,我说我帮你把礼品搬走,你把车停里面吧,他同意了,我又找了几个人帮他搬了一个大电视,他还跟我说谢谢,帮助别人真高兴。

车停的差不多了,我看到一个老奶奶提着礼品,我赶紧跑过去说奶奶,让我给您提吧,她很高兴的给我了,我们就一起闲聊,她说她是五十年代的校友,他们那一届人很团结,很爱学习,都考上了好大学,现在回来看看,母校搬家了,还变大了,心里很高兴。然后我就想几十年以后我们会不会来参加母校的一百多年校庆,一定要来!要自豪的来!

想到这里,奶奶说小姑娘,你走吧,我去校史馆看看,然后另一个人提着奶奶的礼品,我说奶奶再见,然后就飞快的跑了,去帮助其他人。

这一天过的很累,但是很快乐,我会永远记住我在一中七十周年校庆的时候当过志愿者,等到一百多年校庆时,我会来,到那时候也要有一个志愿者给我提着礼品,我给他讲着我过去的事

(篇二)

2010年10月23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日子,七十年弦歌依旧,七十载风雨历程。这一天,是学校庆七十周年的辉煌日子。

为了在全校师生当中营造参与校庆,分享校庆,增强我们的主人翁意识,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同意招募学生志愿者。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我的青春将在这里留下足迹,那将是我点点滴滴不尽的回忆。校庆志愿者——光荣的校庆服务者,能够成为一名校庆志愿者我们感到十分的骄傲,能在学校七十周年校庆的大好日子为学校做点事,作为一名一中学子,我们感到十分骄傲与自豪!志愿者服务是神圣而庄严的,特别是为学校七十周年校庆活动服务,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和幸运。

学校有专门的讲解员,为他们讲解学校七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也使我们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了解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智,记住昨天能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唤醒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寄托,我们展望的则是学校辉煌的蓝图。

志愿者很平凡,平凡的面孔,平凡的制服;志愿者不平凡,不平凡的内心,不平凡的精神。志愿者是快乐的凡人,而我正是其中一名快乐者,也是一名志愿者。

人人关心校庆,人人为校庆作贡献,人人为校庆添光彩。校庆过后,我希望我们的微笑,是**一中最好的名片;我们的服务,是校庆的一大亮点。

恭祝学校七十华诞,祝**一中的明天更美好!

(篇三)

母校七十年校庆,我是一名志愿者。

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一名志愿者为母校服务,我很享受这一次作为志愿者的工作过程,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体会了很多以前没体会到的东西。

我是负责餐厅工作的,我很高兴我能为母校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大清早去餐厅布置,我们搬桌子,搬酒水,摆盘子。等到中午,我负责酒水。我们身为一中的学生,我们不会为一中丢脸,我们微笑着递给每一位来宾饮料以及酒水。

这次作为志愿者,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知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我们每个人都不计回报的奉献,那么这个世界将会那么和谐,安宁。我喜欢做志愿者,并不是在故意伪装自己多么的高尚,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历练的机会,我们能从中学到我们从未接触的事物,我们还可以为他人排忧解难,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志愿者的精神,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能只是计较自己得到了多少,应注意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应知足,感谢大家给我们欢乐的氛围,感谢父母给我们安逸的生活。

(篇四)

母校七十年校庆之际,我很荣幸能成为众多志愿者之一。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餐厅服务做迎宾。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还感到特别兴奋,以为自己的工作挺轻松的,于是铆足了劲儿要好好干。可后来,站得时间长了,我的精神头儿开始下去了。我不停地向来来往往的校友打起厚厚的门帘,收餐券,觉得自己又累又渴。有那么一瞬间,我有想过让机动人员来替我一会儿。可我看了看表,想着那么长的时间都坚持下来了,就坚持下去吧。

最后,我顺利地完成了我的任务。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平时,我们总是说,要锻炼自己,可却总是没有付出实践。我们找着借口说,没有时间,抑或是没有机会。其实,这样的机会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是我们不愿实践罢了。

在成长历程中,我们不能只懂得如何学习而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我们同样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我们的阅历,更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培养自己的优良品格,以此来塑造我们美好的人生。

所以,我们应在实践中成长,让青春飞扬,为我们的人生创造辉煌。

(篇五)

转眼间,校庆已经结束!从这次担任志愿者职务,我才真正体会到,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

我在校庆期间,是帮助后勤装礼品,我们班一共装了600多份,每一份礼品都凝聚着我们每个志愿者的辛勤与汗水。在干活的时候,我们志愿者之间互相合作,一起工作,心中也没有了抱怨,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一中!

在校庆当天,我们用微笑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友宾,得到了他们的好评,并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在校庆期间担任志愿者的这段经历会使我终身铭记,一生受益!

(篇六)

一中的七十年校庆,无疑是一个盛大的庆典。我身为一个校庆志愿者,真的很为能成为身后这个庞大的的队伍的一员,这个优秀团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作为一名校庆志愿者,在这一天的志愿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提着精致的礼盒陪伴着我们老校友缓缓的走在我们的校园里,看着各班精心制作的一面面手工彩旗,我由衷的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辛勤劳动的学子们把我们的校园打扫的一尘不染,校友们面对着这样整洁的校园对我们努力的成果也是称赞不绝,这时我突然明白了大家努力的目的,只是为了能让校友们看到今日一中的辉煌与一中人优秀的品质!我想,作为一名志愿者,现在的我,是光荣的。

年迈的老校友们在见到老同学后激动地握手,拥抱。我们微笑着站在旁边看着他们,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我们真的为他们的重逢而感到高兴。我想,身为志愿者的我们的职责也就是这样吧;尽自己的一份薄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来宾们,让他们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用我们最灿烂的微笑换他们满意的一句回答,如果能做到这点,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不得不说志愿者确实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看到同学们的手因为掂礼品而留下的勒痕我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疼;但是当我看到大家互帮互助,看到来宾们对我们的服务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便只剩下脸上的一抹笑容,再感觉不到别的什么了。

身为一中70年校庆的一名志愿者,我为自己感到自豪,也为能够帮助到别人而高兴。如果有人问我在校庆的时候干了什么,我会大声的告诉他: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篇七)

没想到自己有幸被选上当志愿者,可以说是一件挺光荣的事吧。

还记得23号那一天是我校70年校庆的日子,一大早分工明确的各种工作人员已就位待命,礼仪队、解说员、志愿者,大家都已经整装待发了。准备还是很充分的。

很荣幸我属于站在大门口首先迎接来宾的那批志愿者,感觉挺光荣一任务。老校友们来了,把人家迎到指定的地方。还有带着东西来的校友,我们就负责帮人家把东西接过来。来的老校友们真多,我们把人家送到指定的地方之后就又得马不停蹄的赶回来迎接下一批需要引导的校友们,真忙……

有一位老校友,准确地说是一对夫妇中的一位,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那位老人家是一位70年代在一中教语文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可能已经遍天下了,我扶着他往前走,这一路上有好多人都在向这位老校友打招呼,看来人家真的不简单啊,可谓是桃李满园了!

他同我说了一些话,使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他就说啊,我教了一辈子语文了,这里有好多都是我的学生,说到这时老人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表情,像是在感伤,却又面带着微笑;后来他又说我眼睛有病,医生说我还有9天就彻底看不见了。我记的很清楚,9天。我也清楚的记得当老人说道这里时流泪的样子!多么伟大的老人,毕生奋斗在这三尺讲台上,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体育馆的时候,我正在上楼梯,就听见上面有人喊小心!我急忙抬头看过去,发现是一位老校友从楼梯上滑了下来,志愿者们清楚自己应该干些什么。于是,有的人开路,有的人则赶忙上去扶起了老人。总之,异常刚出现的意外状况很快就被化解了,老人也迅速的被送到休息的地方,不得不承认,志愿者们的确是训练有素啊!

什么样的人就会组成什么样的学校;而什么样的治学也就能孕育出什么样的师生!这么多年来,**市一中薪火相传,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篇八)

一直以来自己对于志愿者这一角色有着很浓厚的情结,在自己的眼中,志愿者是高尚的,无私的,充满活力的。志愿者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我很荣幸的当上了**一中校庆的志愿者,体会了志愿者的含义和分量。

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志愿者的身影,而却从未领悟到其中之内涵,而校庆那天我体会到了,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志愿者的辛苦和不易。

这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特别是当需要帮助的人对自己说:“谢谢”时,自己内心的高兴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累无悔的摸摸对自己说:“加油,辛苦值得,作为志愿者很累,但这是我的职责,要坚持。”

受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一名校庆志愿者,既有自豪的荣耀,也有苦涩的艰辛,既有温馨的感触,也有无奈的伤感,但是不管怎样,是我的任务就要坚持到底。这是一种责任,是我的任务就要高质量的完成,正是这种责任的力量,汇聚成一种精神,一种浓缩了**一中的人文精神。以前我总以为志愿者这个角色离我好远,与我无关。不过这次校庆给我了一次机会,实现了一次我为校庆服务的愿望。经过几周的训练,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当我为来我校参观的领导和校友们服务时,看到他们脸上满意的笑容。我觉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几周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我成功的完成了这个神圣的任务。为校庆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们志愿者努力,我们工作质量的完成,才使得学校校庆的成功召开,为校庆添彩,所有的辛苦无奈都是值得的。

生命中能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好才是最好的。这是我的感受,自己内心所想的。

(篇九)

我们是幸运的,作为刚入校的新生,就有机会参加一中的七十年校庆活动。我还有幸的当上了让志愿者,心中无比激动,充满了期待。

校庆的前一天晚上早已把装备整好,戴着志愿者的袖牌美了好半天。

第二天,一切都按着程序顺利进行着。我是接待组的一名成员,任务是哪里有活去哪里。在领导没开之前,我们在会场东奔西跑,又是擦玻璃又是铺地毯,顾不得休息。在诺大的的会场,到处是欢乐的笑声。一切准备就绪后,领导陆续入场,我们又学着礼仪队迎接贵宾,帮他们提东西,总是微笑着,指引他们要去的地方。校园到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宛如一篇动听的乐章。

一上午的努力换回的是我们胜利的微笑。此才发现双腿一发软,已没有抬胳膊的力气。我们掌心相对,欢呼雀跃。

我们是幸运的,在难逢的校庆中,为学校出了一份力,从容地面对盛大的场面,学会交流的技巧,了解活动的举办程序,学会如何组织管理才能取得更大成效。一上午,大家欣赏到了精彩的表演,我们则拥有了宝贵的经历。

我们是幸运的,在付出中体验快乐

我们是幸运的,在努力后获得成功

我们是幸运的,在劳动中丰富经验

原来奉献这麽快乐。

也希望没被选入志愿者行列的同学不要泄气,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篇十)

刚开始我以为志愿者只是帮别人指个路,帮个忙就行了,没多想就报了名。可是到后来,我才知道,志愿者的工作远没有这麽简单。拿我们小组的工作来说吧,我们是负责接待退休老人的。对于行动不便且年纪大的他们,我们就是要帮助他们拿那些沉重的行李,纪念品跑上跑下,热心主动的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听老师介绍完我们的工作后,我不禁产生了为难情绪,万一老人没搀扶好,纪念品特别多,该怎麽办。我不爱笑,会不会误以为我不热心,在校庆来临之前,我一直忐忑不安。

可当它真正来临时,我就改变了。听老师们叙述着自己的光辉历史,我由衷的和这些老人们一样自豪,不禁升起一股股敬意,听到老人们感叹现在的校园大多了,条件也好了时,我和他们一样高兴。我觉得提着那些行李和纪念品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去干,来表达对那些老教师们的敬意。我觉得再苦再累也无悔。

我由衷地祝愿那些老教师们能够安享天伦之乐,**一中能够越办越好。

教师看人民的名义心得十则


教师看人民的名义心得十则

《以人民的名义》将反腐进行到底是对党的纯洁性的保证。大家观看之后,对反腐的道路上有什么感受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人民的名义观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打出了一系列反腐“组合拳”,反腐力度前所未有。2017反腐第一大剧”《人民的名义》更是带动了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关注。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艺术化了的现实,真切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倡廉的民心所愿。透过这部剧,直面现实、直面问题,我们看到了我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同时也看到了中央反腐的诚意和鲜明态度。

遥想当年,昔日的香港也是贿赂成风,腐败盛行,可现今却被称为“廉洁之都”。所以,只要我们加强廉政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清正廉洁的意识,全民动员监督举报,公开唾弃贪官污吏,努力建设廉洁社会,并从小加强孩子们的八耻八荣的意识培养,相信我们的祖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廉洁、幸福的国家之一。

(篇二)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担任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坚定支持下,率领检察官抽丝剥茧、层层突破,依法查处京州市山水投资集团侵吞大风服饰集团股权案背后的职务犯罪,最终将腐败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故事。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和严惩力度,以检察官侯亮平为代表,塑造了一群一心为民、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群体形象,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展现温暖人性、紧扣时代的用心之作。

(篇三)

不知道是从哪天起,朋友圈开始纷传《人民的名义》,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我开始观看了这部电视剧。在剧中,作为个体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好,达康书记也好,陈老检察长也好,他们是党的命令和指示的具体执行人员,他们为人民利益服务,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以个人身份去作「人民」的代表。说到「人民的名义」,指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这一个整体,而非其他。书中也有许多共产党员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摆正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位子,投身于工作中,在家里挂上地图,想到什么就马上做笔记,到退休了也不忘为人民伸张正义,面对党旗宣过誓就要坚守党性原则,官员不能贪腐。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我们,我们不仅要认真努力工作,还要有一颗从始至终的初心。在剧中,我很喜欢沙书记挂在办公室的一句话:无欲则刚。底气从哪来,身正不怕影子斜,影子斜看到的是外人,自己也有监督好自己的内心,心是否还热血如初。

(篇四)

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彰显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的主题,传达的是人民呼唤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强烈愿望,契合的是当下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剧中有两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触颇为深刻。“人民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党员干部不仅要把人民挂在嘴上,还要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把你放在心中。”“党员干部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政治上保持高度觉醒,努力向合格党员标准靠拢。”

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岗位,教书育人,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做学生的榜样,做社会的标杆,主动对腐败说不,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

(篇五)

不爱看国产电视剧的我,却被这部《人民的名义》迷上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义》中众多案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些贪官都是因放松了思想的改造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扭曲,都是从“不拘小节”一步步变为巨贪,都是权力成为私欲的工具,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警示深刻。这也正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铸牢“三个基础”,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让我们的祖国的花朵从小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将来我们的社会便会充满阳光,人才辈出。

(篇六)

现如今《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 《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以现实中发生的真实案情为蓝本,我们普通的幼教工作者也从这部剧中看到了反腐的信心和决心。而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也许不会像电视中的那些官员一样贪污受贿,但也一定要做到的就是廉洁从教。要全心全意的爱护每一个孩子,真诚地与每一位家长交流,不收取家长的财物或者变相推销任何产品;不在外进行有偿家教活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安全、健康、趣味的环境,让班内的孩子快乐成长。

(篇七)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不仅仅展示了真实的腐败和丑闻,还揭示了中国教育的缺失。人之所以有好有坏,十分之九是他们的教育(德育)决定的。一个人在小时候得到的印象,对他的一生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如果在对待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德育问题上出现了错误,那么就像是配错了药,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所以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正义的指引,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做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好少年!

(篇八)

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来源。有人说,现实反腐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编剧根本不用怎么“编”,将精彩起伏的反腐现实搬到剧本中就行了。诚如是,古时有互相斗富的石崇与王恺、卖国求荣的秦桧、残害忠良的严嵩;今有贪污受贿的薄熙来、玩忽职守的陈希同、被处死刑的陈铭……这些“大名显赫”的贪官污吏,无一不是文才横溢、能力非凡,却都被利益、权利这些虚幻缥缈的物质所迷惑,以致走上了遗臭万年、违法犯罪这条不归路。但在事实上,《人民的名义》讲的是反腐,远远不止是反腐。这部电视剧,不仅有着对人性的描摹,而且有着对制度的追问;不仅有着对腐败的揭露,而且有着对权力的思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一定要立足岗位,教书育人,做社会的标杆,不断自我提升,始终牢记“不忘初心”,防微杜渐,提高思想认识,做到“永不沾”,主动对腐败说不,始终坚守“廉洁”的基本操守,正所谓所谓“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

(篇九)

清正廉洁为为官之本,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理念,清是一池清水,一望至底的干净明澈,正是一身正气不惧艰险奋勇到底的勇敢热诚,廉洁源自屈原《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近来,一部剧火了,偶然间听到有人说达康书记是他的偶像,出于内心地好奇便去看了这部剧《人民的名义》。这是一部反腐剧。这出反腐大戏从一个被检举的处长查起,牵出一连串贪污腐败的高层官员,整个故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埋下的线又是各种高级,引出多个枝枝叶叶剪不断理还乱的官场商场复杂关系,形成一整个盘根错节网状结构的故事布局。 每个人物设定丰满立体,演员演技在线,使得剧情引人入胜,又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官场人物百态,场面上场面下都是戏,在灯红酒绿里,又有几个人人能坚守本心,每一个人的最初都是抱着大展宏图当好官的心思,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地能坚持住自己的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官场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相信着,坚信着我们要秉承发展幼儿的心态,去做一名幼儿园教师,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那么我们能否一路坚信,继续奋斗努力前行? 其实这不可以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必须做到的事情,我们是教师,我们是园丁,我们是培育花朵的人,我们必须不忘最初选择这一职业的心情,必须坚持自己的本心,我们身系那么多美丽的儿童的未来,我们必须要为孩子们创造出更美丽的天地。 这是必须

(篇十)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剧中的情节贴近生活,让人感同身受,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反腐贴近了每个人,我想这就是人民的名义吧! 剧中赵德汉“小官巨贪”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长相憨厚、衣着朴素,在简陋破败的老房子里吃炸酱面,喜欢以“农民的儿子”自居,却在欲望的诱惑下,丢失了作为农民最朴素的品质,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当官的信念,贪污赃款达2.3亿人民币。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落马官员皆出自普通家庭甚至贫寒人家,他们步步高升,却在权力中迷失了自我。“赵德汉们” 不仅警示着每一名党员干部,也让我们教师认识到,必须把“不忘初心”时刻铭刻在心。 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曾经它可能只是我少时的梦想,而现在看到这一张张天真烂漫的脸蛋时,我懂得了这是爱。我希望能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教给孩子们做人的最基本道理;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动听的颂歌,不忘初心,让爱与美托起明天的太阳!

论语教学反思


篇一:论语

《论语》教学已接近尾声,惭愧的是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对于这个新课程我并没有采用很新的教法,主要采用的还是教师串讲的古文传统教法,所以关于《论语》的文化内涵也主要是以我的评析为主。但今天在上《高山仰止》篇的时候,我尝试了“学生评《论语》"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昨天用一课时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我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让学生在《高山仰止》篇中挑选一则自己读来最有感触的章节进行评点,在章节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心得。今天的课一开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文上能有思考过的痕迹,我又给了学生三分钟时间进一步整理思路,组织语言。接下来我就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想不到学生的点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能对一章内容进行多角度评点,又能将多个章节融会贯通,结合起来评点,既能读出《论语》的积极意义,又能读出其中的局限性,思想的光芒实在另我惊喜!

比如第5.22章,学生既能读出编者把这章放在《高山仰止》篇的用意,又能结合对孔子身平的了解,从政治目的方面分析这章。

又如第11.13章,对孔子这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学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学生认为孔子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话说得过于直接,欠方法性;而另有学生认为正是这样直接毫无掩饰的话语,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关系亲密,是师生,更是父子。

再如第19.23章,关于孔子的学说叔孙武叔不能理解的问题,有学生就联系到了现在经典文学无人问津,快餐文学畅销的问题,呼吁同学要静下心来读经典。

当然,有些学生的点评由于对文本理解的偏差,说的是“歪理”,但绝大多数能切中要害,有的甚至不逊于某些大家,而且学生的有些评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想到的,却也能让我感觉言之成理,让我真切得感觉到了“教学相长”的涵义。

总之,一次简单的尝试,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很多时候我们老说学生不会说,是我们没有放心让学生说。我相信: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的思想将光芒万丈!

篇二:论语教学反思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初一学生所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学生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其中有几句论语,让我受益非浅。“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如果人人都能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篇三:论语教学反思

在讲授《论语》一课时,虽有一些成绩,但更重点突出, 学生印象深刻,知识得到切实地增加,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现在,有了许多的语文方面的教学参考 多的是存在许多不足,就此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我深有感触。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设计所有问题都是围绕重点开展,这样,学习任务适量,重点突出,适合学生,而本节课也圆满完成了这一重点内容。因为我深信一堂语文课,应有它的授课中心,备课时一定要把握教学重点,围绕它们来写教案,上新课,设计问题,这样才会中心明确,书,但是编辑的重点不一,有的着重于段落的分析,句子的理解;有的着重于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探讨;有的着重于各项能力的训练,问题较多。对这些资料,不能拿着一本照搬照抄,或者糊里糊涂东抄一点,西抓一把,而是要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的理念的要求,有所取舍,有些创造,联系学生实际,适当与考试结合,争取一堂课有一堂课的中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课堂结构要完整,脉络要清晰,线索要分明。一堂课相当于一篇文章,在中心的统领下,它有着自己的结构,起承转合,有时缺一不可。如果讲课时不讲结构,不理脉络,学生会抓不住重点,听得一头雾水,笔记也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记得毫无中心,没有目的。语文课,更是如此,它选的文章较长,知识点较多,分析的内容多,一定要在写教案时确立中心,安排框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心中要有数。这样,在授课时,才能逻辑性强,层次感强,条理清楚,脉络清晰。本课文章知识要点较多,分析的内容多,所以在备课时,我先确立了中心,安排了框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做到了自己心中有数,这样,在授课时,我按照课堂八环节的模式,来讲解知识,这样学生听起来才会感觉有层次,条理清晰。但由于本节内容容量过大,所以有的环节时间明显有些不足,完成仓促,如出示目标和小组讨论两个环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领会讨论,这也是本节课的明显不足。

下节课,我应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热情,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多参与,多回答,这样学习效果自然会好,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发挥不够理想,一是因为怯场,另外也是教师引导不够,今后有待弥补。

送给班主任的十则寓言故事


送给班主任的十则寓言故事


一、班主任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样

先看一个故事: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

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做班主任也一样,只要学生不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

做个好的班主任并不难。可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只看一点:当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二、做个无忧的班主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见一老农赶着驴子,驴欲啃路边的小麦,农夫喊:尽想好事。随手轻轻地给了驴一鞭。驴慢悠悠继续前行。

见此情景,心羡老农他太幸福了。

尽想好事,好事成真当然是幸福的。要是我们的学生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尽想好事这话不太好听,不管怎样,有点好事想总比没有的好。我们心中有梦才会有前行的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那就做个梦吧:做个无忧班主任。

三、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班主任工作 )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渍。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知缘斋主人。

四、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和感觉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解读。

班主任育人目标就是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

五、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马尔比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不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班主任工作 )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一个学校,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有切实的体会.

七、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知缘斋主人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八、班主任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九、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班主任工作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有时候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

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

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

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

总担心学生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学生寻找春天的渴望;

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碎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

十、班主任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一)

《新闻两则》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篇课文,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由于课文背景和文章体裁的限制,加上现代孩子的思想特点,对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并不是很喜欢。特别是作为新闻的范本,且不谈是否便于学生把握,但毕竟内容与现代生活已相距甚远。预计学生有距离感,不大喜欢这篇课文。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才会别有洞天。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课前准备用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的完成了对新闻的文体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闻的结构及要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学习的主角,又是小组学习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不够,由于时代背景及学生的阅历所限,对文中的议论理解不是很透彻,老师要做一定的补充与讲解。本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闻(消息)的文体特点,实际上仅凭一堂体验课是较难把握好重点内容的教学的。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应的内容,结果造成拖堂现象。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二)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四天了,我觉得学生的心也收得差不多了,我决定今天讲一节新课,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让学生来读课文。至少读了六遍课文,但是当我们学习时,我真的惊呆了。

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我在第一节课时,简单的介绍了新闻常识。给学生做了笔记。第二天上课,我一提问,效果相当的差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从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效果来看,学生回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复习。然后,我就此对他们提出要求,再三叮嘱他们,放学回家一定要进行预习与复习。否则成绩很难提升。

然后我们就学习课文,我采用的就是咬文嚼字的方法,逐句找重点词来分析,这一块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重点是引领学生分析导语这一块。学生抓住了要点,但是当我问到对文章总体把握时:文章是如何介绍百万大军渡江的情况的,就这一个问题,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回答上来的。尽管我做了很多的引导,就这一个问题大约得花费我十多分钟的时间。从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我在反思是我的教学不够简洁准确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呢。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为什么理解不上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什么孩子们不理解一点呢。我该怎么样去改变这一现状呢?我有些困惑。并且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尽管我很用心得去引导,甚至自我感觉,我讲课也还是蛮有激情的,为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发呆,跟不上我的教学思路呢,对于他们我又该怎么去引导呢?

费了很大的劲的引导出来了,然后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新闻的主体部分还可以,这一节课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讲完课文之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寓言。《狼与狗》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但是当我批学生的时,我才发现,自己用心记得东西,讲给学生听,只有极少的学生记下来,谈故事给他们的影响,我在想以后,我还应不应再给他们讲故事了呢,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

刚开学就有这么多的困惑,有时间真的不知道应怎么样做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尤其是对那么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有时我在想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新学期第一天上课就有这么多的困惑!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三)

学习《新闻两则》这篇课文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很多问题都是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寻找答案,然后再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加强理解记忆。

我先让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解决生字词,课堂上加强训练,当堂完成《检测题》上的基础知识题目;重点讲解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和特点。

我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中的有关介绍,引导他们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新闻特点,并且拿出当日报纸,让他们判断新闻标题和导语等简单知识点。由于是学生自己动脑子找到的知识点,所以当我给他们五分钟时间,找出课文里的六要素、五部分时,大多数学生都兴致高涨,很快就能及时反馈。尤其是当我讲到新闻背景时,很多学生都开始自己查找参考书,寻找相关知识。趁热打铁,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检测题》中的《课内文段阅读》习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已经激发出来,很多学生都能动手做题。遇到不会的也很少有抄答案现象,而是主动询问同学或老师。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高深的知识单纯的炫耀自己的学识,更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说多练,并且多动手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

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篇一:两则

《日记两则》是一片以“梦”为主线,以“助人为乐”为教育思想的课文。通过自己在对这篇课文的备课,以及教学活动过后的反思。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需要继续发扬,并要做得更好的方面。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抓住每节课的知识点,把握每节课的思想,并让学生们在读中感悟课文,在感悟中升华。此外,继续在平时要求学生们的坐姿,拿书等学习习惯。从学习习惯中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

我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

首先,对语文课堂教学常规尚有盲区,头脑里不清楚一节语文课应该是怎样进行的。通过自己的备课,发现自己对活动的流程有些模糊,流畅地设计一节语文课有些困难,这样会在教学活动淡忘一些教学环节,影响自己的教学思绪,同时我的语文教学语言不够成熟,经常发生有些话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这句话在语文课上该怎样说出来才像是在上语文课。

其次,对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能力和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了解不到位。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一些原因,其中也包括由于对语文课堂常规的模糊,导致对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含糊,自己竟画蛇添足地让二年级的学生在课文中准确画出问题答案的句子,我发现在这个特别的年龄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不能信手拈来,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在这里不仅表现出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常规的空白,同时也透露出新教师没有教学经验。

再次,读书。学生们在读书上的问题不是在这节课才发现的,原本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尚未成功解决。通过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以读为主,在这之前,我一直担心度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读书,就势必会减少识字和理解课文的时间。但在上了这节课之后,我明白了他们应该通过反复地朗读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来理解课文。我想,今天过后,我会将适当的时间还给学生来读书。

通过这堂课的课后座谈,可以说受益匪浅。我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更深地了解了二年级的学生,更生地了解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

通过这堂课的座谈和反思,我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主要矛盾,下一步就要制订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首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到每节课都能按照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进行,以达到深化的目的。

其次,与此同时,保证每课书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们读书,理解课文,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

再次,在平时多应用一些教学手段,不仅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二: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日记两则》一课生字较多,于是上课伊始,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及记字方法。这样学生从个体自学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人。在小组合作中,我改变以往的做法,实行轮流坐庄,定期轮换小组组长,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亮亮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又推出“小组连坐”的管理方式,小组能否得到小标签,取决于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实行后效果不错,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学习合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虽然小组“树”上结出了合作“果”,但我认为合作不仅仅是课内的事,课外呢,下课铃响之后呢,是不是就没有合作。我想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做的。

篇三: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上册的24课《日记两则》一文,感受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以读为本,并不是机械地朗读背诵,为读而读,而是要教师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评促读”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的目的。

一、以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幻灯、影视片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在本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阿英妹妹的生活艰难,我找了一段城市和山区孩子生活对比的视频,让学生听这段画面,再通过自己动情的叙述,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更好地体会山区孩子的无助与渴望。但是本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让孩子痛快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放得不开,其实有很多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体会。只是老师没给他们机会表达内心世界。

二、以读引读

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生情绪,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如在读第一个梦时语气有种盼望、期待地感觉,读第二个梦时有种帮助别人后愉悦的美感;先理解了这两点后才能读出语言真挚的情感,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是很有启发性,没有让学生把文本咀嚼细腻,怎么能触动心灵呢?

三、以读带读

通过读重点语句,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带动学生深入地研读课文,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本课中设计的当“我”没看到心爱的连衣裙时,会有什么样的疑问;当“我”知道妈妈的别有用心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阿英妹妹想对帮助过她得人说什么……这些创设性的问题需要在读书的基础上强化,在表达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上还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下大功夫,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自创情景问题,而不是跟着老师指好的路线,有点独创性,让思维开放性,而不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只有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用心感受文本。

四、以评促读

通过对朗读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加深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哪个地方读得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好”或是“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等促进学生读文。本课教学中,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我的两个梦,再通过对“读”的评议,领悟两个梦的区别在哪里。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本环节读的有点少,所以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

当然,倡导学生独特感悟的同时,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忽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的训练,而是激活他们的独创精神,使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及内蕴的意味绵长,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上,我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真正做到“多读多悟”,达到“画龙点睛”,”字字珠玑”的境界。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乐趣。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会自主的学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但是都是我的肺腑之言。我更想听到听课老师的建议,让我们也能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做个快乐的教书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