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动物的英文演讲 > 导航 > 动物的睡眠教学反思

关于动物的英文演讲

动物的睡眠教学反思。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动物的睡眠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篇一: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以三种动物为例介绍了蝙蝠——冬眠,海参——夏眠,蜗牛——即冬眠又夏眠。课文介绍的内容虽然属于科普知识,但是笔墨生动、有趣、易懂。兼常识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教学时我既要讲清三种动物的睡眠特点,又不能上成常识课。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轻松的学习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蝙蝠‘冬眠’是为了什么”“海参‘夏眠’是为了什么?”“蜗牛不分时节的长眠是受了什么影响?”等,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在本堂课上,我详细地讲述了“蝙蝠”的睡眠情况,在教授“海参”、“蜗牛”的睡眠方式时,我采用了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我们介绍这两种动物的睡眠方式。这样,学生在复述的同时,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又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时间把握的不够准确,没有走出课堂教学范围。其次,在制作课件时,由于自己的疏敷,把“海参”的夏眠写成了冬眠。再有,没有调节好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过于安静,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通过这次认真的反思,我能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更有助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问题,克服弱点,使自己的教学日益走向成熟。

篇二:动物的睡眠教学反思

因为是师带徒公开课,所有的教材教具都是我们师徒三人一起准备的,师父主要负责活动课程各个环节的设计,大到整体环节,小到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各个细节师父都标注的很明确,另一名徒弟负责图片素材和音频素材的收集,我主要负责课件的制作,按照教案的顺序,安排好各个图片展出的先后顺序以及音乐的播放位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得很好,算得上一节不错的课。

虽然是上的一样的公开课,然而我们所上出的效果确是截然不同的,师父的课上的很成功,师父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处理的比较好,用很自然的过渡语把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完成了各环节的过渡;在驾驭课堂方面,师父表现的很从容、自然,师父可以用语言或者行为让孩子的行为思路跟着她走;再就是在教动物睡眠姿势时,师父也跟孩子一起边学边做,带动了孩子一起学习,加大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我上的课,就很明显的不如师父,虽然在我上课时做了稍微的调整,把师父上课中的不足改正了一下,但是我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我各个环节的过渡没有很自然的完成,过渡语设计的不是很好;其次,在教学中,我没有很准确的表现出动物睡觉的姿势,所以导致孩子学习的也不是很像;再次,我在自由选择头饰表演环节,没有遵循自由原则,直接把头饰发给了孩子,没有体现教学活动中孩子的主体性;最后,我在动物睡觉的秘密方面讲述的太多,忽略了动物睡觉的姿势,没有分清重点难点。

本次公开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第一,要实现驾驭课堂的能力,孩子是教育的主体,但是老师一定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把整个活动进行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不能让孩子把自己的思路带跑;第二,要遵循自由原则,一定要让孩子自主选择,不能强制孩子做出选择,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实现教学目标,分清主次,不能本末倒置,要突出重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努力,逐渐进步,一定让自己能够很好的上完一堂公开课,将自己的不足缩减到最少。

篇三:动物的睡眠教学反思

幼儿对小动物的感兴趣程度是非常明显的而小动物是中班小朋友在科学学习领域的重要对象,幼儿对大自然中的各种小动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小动物的不同睡觉方法和姿势,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对动物生活习性的探索欲望。我进行过这样一节科学活动,首先第一环节以带领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做客的形式导入活动,请小朋友说出森林中小动物的名字,出示图片。

提问:森林公园的小动物们有的在睡觉,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吗?进入第二环节:出示大图片说说哪个动物在睡觉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老师总结:马——站着、蝙蝠——倒挂、丹顶鹤——单脚站立、鱼——睁着眼睛睡觉、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等。最后做游戏巩固学习成果。老师说动物名称小朋友做这个小动物睡觉的动作。活动延伸:小朋友睡觉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教育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觉姿势。整个活动幼儿始终跟随教师思路进行,由于活动中幼儿参与环节很多,所以幼儿的积极性一直保持很好,而且不同的睡姿不同的造型小朋友们学起来也特别兴奋,在快乐的氛围中理解了学习的内容,最后由小动物的睡姿延伸到小朋友的睡姿,使小朋友主动了解自己应该掌握正确的睡觉姿势达到了上升后的教学目标。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篇一:动物乐园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乐于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 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 《动物乐园》一课,作为一节情境识字课,识字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悠闲之 “ 乐 ” 和学生的学习之 “ 乐 ”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注意增强学生识字过程中的趣味性。充分利用播放动画片《狮子王》、教学情境图。让孩子们去观察,并运用已有经验和生活素材发展语言,感受动物之乐。然后通过媒体课件,为学生带来多种影视图片,让学生学得快乐。

二、尊重学生已有认识,探究规律,巧识汉字

学生对于母语的学习不是零起点。甚至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关于动物名字的汉字就已经全都会认了。那么教学本课生字的字音就已经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我把重点放在字形和字义上,如:带有犭的字,鸟字边的字。同时引导学生自理识字。猜字谜、换偏旁、加一加、换一换、数笔画等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感受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也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高效,趣味兴强。

三、关注积累,发展语言,拓展发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关注学生的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创造充满活力的识字氛围。比如:在学 “ 虎 ” 这个字时,我让学生介绍有关老虎的资料。帮助学生们积累有关虎及其它动物的成语,在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课所学生字,我自编了一首好认好记的儿歌,巩固生字,发展语言,为学生提供一个复现生字的载体。同时,教师有目的、有规律、有重点的向学生进行拓展发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 、教材的把握上有些偏差:本节课容量大,只是把识字弄完了,没有集中起来。反复识字。

2 、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本节课学生的课前收集资料少,即使知道一些,学生不会汇报。

俗话说: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识字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 “ 动 ” 起来,自主发现规律 , 主动识字 , 乐于识字,感受汉字的趣味性和汉字所蕴含的文化。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通过教师的教,不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做人的基础,更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研究识字教学的策略,寻找符合我班学生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篇二: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在讲课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本课教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比较真实的动物与经过艺术加工的动物有哪些差别?2、通过塑造心目中最喜欢的动物形象,抓住特点来表现。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意图,我认为一是,学生在比较中明了艺术的表现是要经过对现实的加工、夸张、变形、简化等过程的;二是,在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我可谓是挖空心思。搜集了着名交响乐《动物狂欢节》的几个片段,准备了相应的动物图片,还搭建了一座“动物乐园”,设计的教具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虽然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漏洞。激趣导课的部分过于生硬了,让学生在接受新课时有点摸不清头脑。让孩子们听音乐,猜一猜狂欢节都请来了哪些动物?有的孩子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我引导得不够,加上音乐声音太小,大部分孩子都没听出来。在后面的设计创作环节过后,我要求学生们把优秀的作品放到“动物乐园”中它们应该活动的地方,然后应该进行评价,这个环节我也放弃了,因为普遍的作品过小,孩子们都看不清楚。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课堂上还是有许多闪光点的。我设计的让学生将手工动物与真实动物图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的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回答重点突出、观点鲜明,较好地达到了我的要求。我制作的小乌龟姿态可爱,在演示制作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装饰方法,让他们想想,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装饰这只小乌龟的壳,学生们的回答也超出我的想象,很有创意。我制作的“动物乐园”模型造型美观,很好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鼓励大家将大胆制作动物放到里面,让这个“乐园”变得生机勃勃。最让我满意的还是孩子们的表现,他们的设计思路并没有局限于书上给出的少量范作,而是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如,有个孩子做了一只蝎子,把蝎子形体概括成三个部分,即身体、尾巴和两只大钳子,概括而又突出特点。还有可爱的小猪、狠毒的白蛇、逼真的长颈鹿……

经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

篇三: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本课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美好品质。现在,我将结合本课的教学环节,谈谈我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轻松的谈话环节,由上一节讲到的小青蛙为突破口,引出本节课题《动物乐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先来介绍小动物。识字中,通过和字宝宝交朋友,并开火车一同去走进了“动物王国”。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

二、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鼓励他们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开火车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然后读词卡,加强巩固。

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篇一:动物聚会

《动物聚会》一课中,目的是1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动脑,认真计算的好习惯。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难点是加深学生对于“几个几”和乘法意义的理解。在一节四十分钟的活动里,有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我的反思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以动物爱吃的食物引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对于后面的学习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后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发现图画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学生都能很好地根据画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达到了重点中的其中一部分。学生提完问题后,我从学生的问题中抽出了例题“一共有几只小鸟?”板书,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列出乘法算式,在这里,学生能说出乘法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体会到了乘法的简单应用,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这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本课的重点并突破了。在解决完问题后,我再把学生的问题用幻灯片展示了出来,让学生自己选一道自己想解决的问题,解决完后和同桌说自己的想法。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不但要会解决问题还要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在课堂活动中体现了,效果还是可以的。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不但动了脑,还动了手,手眼脑协调,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掌握的知识也掌握的比较到位。

但是,本节课堂活动中,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表扬学生方面,我的激励性语言不够;在学生选题目做练习时,题目的形式不要用幻灯片演示,而以纸条的形式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看,这样在时间上就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来做后面的练习。另外,我觉得整课的画面出示不要全部一起出现,以片断的画面出示可能更好。这就有利于学生更加好地集中注意力去解决相对应的问题。在学生做完练习后,我没有把学生的作业展示,而是一个个去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最后才把学生的算式板书。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做练习时可以不用这样学生来回答,可以让学生回答1道或2道题,其它的题目就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在平台上展示出来,这样不但能把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并可以节约时间去做后面的练习。最后,学生的练习不够。课堂中学生只做了书本第8页的连一连,而从学生的练习来看,有部分差生并不能全部做对,这主要是看图理解“几个几”的理解不深,在下一节课里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认识理解。

以上便是我对《动物聚会》一课的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把这些自己不足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篇二: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学生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活动积累直接经验,并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案例点评〗

1.呈现“动物聚会”的主题情境后,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图上有3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加聚会”才是对“动物聚会”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也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已知条件可以省略,因为它在图中是明摆着的。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具体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

2.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

3.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个实践活动如果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再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可能学生受益的面会更大些,体会将更深刻些。

篇三:动物聚会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教材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一引导学生集中讨论“一共有几只小鸟”这一问题。根据问题列算式,有的是列加法的算式,有的是列乘法的算式,都应给予肯定,但要引导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列乘法更简单一些!接着重要的环节便是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例如3*6既可以表示3个6 又可以表示6个3 ,但是在具体的情景问题里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了。让学生通过画圆圈来理解几个几。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时间控制的还不够好,因留5到10分钟给学生做作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体现出来。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明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寓教于乐。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对的“反思”
——20年的一点遗憾

在20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有辉煌,也有遗憾。遗憾之一就是教学反思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没有坚持写教学随笔。对20余年教学反思和教学笔记情况反思如下:

反思之一:有断断续续的反思,但是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但是,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反思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反思多数停留在头脑中,形成文字的不多,没有经常写教学笔记,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没有使写教育随笔成为一种教育生命的常态,而是在一种反思的不确定中工作生活了若干年。因此,教育教学虽时有进步,但进步幅度不是很大,成型的东西出来的还是太少,想法有千万,付诸实践的做法却寥寥无几。如能时时反思,就能时时进步,那进步就可能不是用年计算,而是用天计算了。倘能如此,那进步会有多大?

反思之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细节记录不够,研究不够。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一个15年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09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2000年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高潮,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我想:不止是我,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曾经有过教育的灿烂,可惜的是,因为缺乏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因而很多美丽成了天上飘渺的浮云,很多精彩的细节记不清楚了,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最可宝贵的第一手教育教学的资料,遗落了之后,就好像散失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埋在土壤里沙尘中,终不见天日了,这岂非教育者的遗憾?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反思之三:教师的差别本来不是太大,所差的是教学反思。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反思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从纷纭的教育现象中总结规律,摸索教训,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态。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是需要反复思索反复验证的,唯有将自己的执教生涯总结系统起来,才能深刻地洞穿表象,从而发现其中深蕴的教育规律。上一节课很简单,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认为上完课就是课堂的

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我们如果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如果有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时时总结,刻刻研究,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有所成就者还是初出茅庐者,将都会在慢慢的反思和打磨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美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越来越高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认为:对教育失误的反思,能使教师把失误变成财富;对教育实验的反思,能使教师实事求是,反败为胜、旌旗飘扬;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以情感人;对教育现象的反思,能使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采众长;对教育理论的反思,能使教师辨析是非、坚持真理、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的路是为了走得更直更远。我反思,我收获,我总结,我成功。愿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