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演讲后的反思与总结 > 导航 > 《约分》教后反思

演讲后的反思与总结

《约分》教后反思。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约分》教后反思,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约分》教后反思

《约分》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在备课时,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约分》的资料,同时我们年级也正在搞“分层教学”,于是我就以此为载体来实施分层,现在处于分层的初始阶段,一点经验也没有,只是在尝试摸索,只是在查阅学习,学习时看到的,和正在能够在课堂上实现的,真的有太大的距离,有些方法、程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太容易,这就是理论与实践还没有有机的融合。

这节课我从这么几个方面体现分层:小组讨论环节、展示环节、达标检测环节。小组讨论时,拓展组快速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立刻去对子组补充组和展示组进行帮扶,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为展示做准备。这个过程能够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得到发展,展示组和补充组的同学在对子组同学的帮扶下解决了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组的同学在指导对子组同学的同时获得了很大的自信和成就感,并且还能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因为要想去帮扶别人,必须得自己的功夫硬才行,所以他们就会更加的努力,其他的同学在进行拓展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丰富了自己的认知基础,。展示环节,就会更加刚才讨论时学生学习时的理解和掌握进行展示、补充、拓展。通过同学们的展示,他们又能够听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达标检测,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所有学生首先做必做题,每组最先做完的老师批阅,然后再批阅其他组员的,必做题全对的再做选做题,首先做完的再一次循环批阅。总之在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备这节课花费了一些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思路不断的变化,预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于是就不断的调整上课的思路,整个过程确实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更加深入的理解这节课,更加深入的预设学生出现的状况,也让我对教材有了更深的把握。上午这节课我也有很多的感触,有欣慰也有遗憾。学生展示时的表现我感觉很欣慰,学生互相补充的内容很丰富,知识面没有仅仅限于数学课本,而是站在拓展提高的角度,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这些知识,特别是反思悟学环节,学生说的非常棒,要不是时间紧张,我还真舍不得让他们停下,从他们反思的内容我看到了学生课堂上的成长,不仅能够梳理自己的知识收获,还能够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思考,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学生确实长大了。这节课上也有很多的遗憾,课堂上小白板练习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但是学生在最后的达标检测环节,有的学生却没有把分数约到最简。反思这个问题,第一,这些孩子还没有完全理解最简分数的定义,这个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方法、策略准对性还不够强;第二,在学习这节课之前的那些单元,所做过的所有题目都没有要求学生把结果化到最简,再加上题目的类型差不多,学生处于思维定式,没有仔细看题目就写上了结果。我忽然想起了办公室的张小燕老师说,她一开始就要求孩子把结果写到最简,防止以后计算结果不写最简,张老师太智慧了。我忽然有个想法,学完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应该接着学习最简分数,这样的话,学生掌握的可能会更好,也更容易理解,约分最终是要约成最简分数,但是只要分子分母除以公因数都是约分,所以我个人认为最简分数的学习前置会更好。

这节课也有幸得到了中央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与高端对话,真是获益良多,我会努力的反思自己,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好好修炼自己的专业素质,用才艺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提高技艺使自己的课堂更严谨高效,向才艺和技艺结合的目标迈进。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新教师亮相课教后反思


9月28日是新教师亮相的日子。

前一天在师父里进行试教。一整天我都处于紧张的状态。我在办公室里一个劲地说紧张。我说压力很大,似乎亮相课成为了我的负担。但师父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顿悟。她说,我把每一次学校要求开的课当做一次机会。师父的心态与我的完全不同。我想,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才能造就她今天这样的成就,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星级教师。师父一路走来,一直保持积极前进的心态。也是这样的心态,给予她莫大的动力 。我突然就顿悟了。心态转变,一切都不会是那么难了。

其实我就是一个爱穷紧张的人,在正式开始前压力大得跟石头一样,但真正到来的那一刻,我一定能镇定下来,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毛病。在试教时也是,真的上课了,我反而能忘记下面坐着的老师。

今天亮相也是,早上又紧张得想吐。到早操结束回到教室,看到一个个进来的老师,还有录像的设备,那一刻心里反而出奇的平静。铃声响起,终于开始了。

一切按我计划的在进行。

结束了,看着很多老师给我的评议,又收获了很多很多。成功,总是由很多的细节组成。我仔细看了老教师们给我的教学建议,都在很多的细节里。从中我知道,感觉准备得再充分,也依然可以有很多问题,好在老师们给的建议,我可以慢慢改进。我希望建议越多越好,我能及早发现,及早改进。

周四晚上参加“启航工程”培训,王校长又给了我很多建议,尤其是关于“小火车”与“观众生”的建议,以及关于课题评价的语言艺术,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继续努力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反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反思

道南小学 裴雪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更轻松了,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

改革的春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们学校的课改也在蒸蒸日上,不论是写作训练还是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都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高效课堂是我校的教学宗旨,刚开始我想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不会的再讲,但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霸占了课堂,经过将近两年的学习和改革,总算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对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也有了更新的认识。现在我来谈谈自己的课改感言。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老师满堂灌。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我校实施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相互纠正,相互补充,达到"兵教兵"的实效,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调控、引导,适时给予点播和方法上的指导。当堂训练是检验这一节课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举措,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很好的一种方式。"先学后教"给我校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很大程度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达到了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真正达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和方式,变"教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先学后教"也转变了教师的教书态度和方法,变"满堂教"为"轻松教、教到学生疑惑处".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受学生的喜爱,又受教师的欢迎,使师生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真正达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后滚翻教学反思


篇一:后滚翻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安排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是根据教、学、练、创新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来设计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中努力创设新的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和组织措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发展得到充分发挥。确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选择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作为达成目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高。在练习内容安排上,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力求做到删繁就简,舍难求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在学习方法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特点,倡导主动参与、动脑动手、乐于探究的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课的结构上,本课采用顺序排列,其中穿插一些过渡性的小游戏,既为教学目标服务,又起到上下内容衔接的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互为贯通。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翻掌贴肩、团身滚动。这是一堂新授课,所以只要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掌握后滚翻的动作要领,最主要还是强调学生团身这点。在课的开始,首先利用球和立方体来导入后滚翻团身这一重点,让学生先建立团身这个意识。在课的基本部分,进行后滚翻教学时,教师先整体示范动作,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到后滚翻完整动作的学习上,最后请各组优秀学生出来示范,大家一起评价,再次巩固动作要领,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在比赛过程中巡回指导,并强调安全问题。课的结束部分,将所有的垫子整理放回,然后进行本课的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通道。要让学生懂得体育是一种参与性的活动,光靠读书看电视是掌握不了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只有通过自己的练习,才能使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在游戏中充分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空,让他们自己讨论,自己分配任务,不但促进学生的团结精神,而且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合作锻炼的能力,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这样的教学活动的目的愈是明确,就愈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以上这节体育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密度的掌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的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堂课本人觉得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的衔接不够紧凑,还有在后滚翻的教学时,对本节课的重点团身还是强调的不够多。但总体来说,整堂课还是比较有激情,学生的积极性也蛮高,都积极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篇二:后滚翻教学反思

采用“降低、提高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时,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使用夹海绵块来达到“团身紧”这个目的。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学生看,让学得较快的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就大为转变,使差学生恢复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学生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只有考虑到这些,才能真正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

1 .学会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诊断

课始,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教者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宣布课的内容,而是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话题很简单却很吸引学生们兴趣,都迫不及待的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再通过做砖头和篮球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师生可以此进行诊断,也为下面的练习做了个伏笔。

2 .“降低、提高难度”、“缩短、拓展距离”,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教学要求往往高于或低于学生发展实际,“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教者首先要熟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本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采用“教教材”,而是要实现“用教材”的教学新理念。在《后滚翻》这课中,教者就采用“降低、提高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时,教者没有直接让学生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使用夹海绵块来达到“团身紧”这个目的。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学生看,让学得较快的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就大为转变,使差学生恢复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学生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只有考虑到这些,才能真正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

3 .以“成功阶梯”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功阶梯”强化我们学生直面学习、生活的态度,唤醒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强化和增加学生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成功后的信心。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之后,教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几种练习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器械提出各种练习的方案,他们在小组练习时,得出几种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法。从中使学生懂得理论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道理,教者安排小组交流也是为了发展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学生由于受到海绵块作用的影响,有的学生就解下自己的红领巾,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进行练习,发现同样能达到要求,虽然老师没有说,但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说明孩子具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引导他们。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一)

通过学习学习先学后教教学经验让我想到洋思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

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我虽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洋思模式,但通过录象和老师们的讲解,对洋思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二)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而老师的教则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质量的优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备课时教师思考的重点往往是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讲生动,让学生听明白、能理解;课堂上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讲教材,详细地讲解、分析。而结果往往是“我讲了这么多,你们怎么还不懂呢?”虽然课改搞了多年,“减负”也喊了多年,但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些老师摆脱不了旧框框的束缚,课堂上占用时间太多,只好把大量作业留到课下,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通过这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学习,我看到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

“先学后教”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本否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这种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通过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学生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搞好学前指导,依据学情来设计教学步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先学”, 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量问题,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的学,是学习伙伴的共同合作学习,不是无目的的学,不是放任自留,也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老师再回到讲解的老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成果,暴露学习中的缺陷,使老师准确掌握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释疑解难,进行“后教”,由于老师只讲学生自学时不会的知识点,不仅讲解更具针对性,同时节省大量时间。“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讲授,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讲得时间少了,学生自学、展示,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洋思中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效率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教师讲得多么细致,而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学生参与越充分,学习的主动性越强,教学效率就越高。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从“学会”到“会学”,以小组合作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校经过比较研究而作了硬性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朝过2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

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先学后教心得体会(三)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活动,以前我对“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理解的还不透彻。现在通过学习、听课,以及近段时间自己在课堂中的摸索,我对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感悟。接下来我将谈一下自己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的心得体会。 一、可喜的亮点

1、课堂模式从形式上产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老师的“传授”变成了“解惑”,从老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真真正正把课堂的主动权和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学习活动从“向师学”变成“带问题自己学”,学习活动的目的性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合作探究都比较注重实效性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美丽的不足

1、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时间的把握还存在不足,几堂课下来,总感觉一堂课下来没讲什么,还有很多任务没完成,心中不免很着急。

2、学生的“先学”还应该注重从“读”上下功夫,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情感、读中质疑。有“疑”才会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有“疑”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三、我的看法

1、“先学后教”虽然教案字数少了,但要求更精了,难度更大了,它要求我们不但要吃透教材,突出对各部教法的设计研究;还要备学生以及各教学环节所完成的目标情况等等,更劳心用力了。

2、教师的教态要更具亲和力,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我们不希望学生是“木头”,同样,学生也不想,更不愿面对一个“木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带着激情去教,参与到学生之中,用感情沟通感情,用智慧启迪智慧。做学生的导师,更做学生的朋友、伙伴。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港湾。

3、灵活把握学生“动”的时间,根据学生“动”的不同效果判定所需时间的长短,要么不“动”,要么“动”有所值。宁可一堂课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绝不做“夹生饭”,第一印象是最深的。

4、加大备课环节的投入,投入时间、精力,精备训练题,巧设作业题,做好充分的预设。

5、多在学困生的单个辅导上下功夫

6、重视对知识的落实。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学校在理念中突出对知识的落实,“四清”工作就是体现。具体到数学课,结合我们学生实际,关键是落实“堂堂清”、“日日清”。教师要做好练习题数量的控制,质量的提高,测试的真实性。通过节节课知识点过关,学生就能有效的自主学习。

为真正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成功还给学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篇一:冀教版美术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我在活动中,始终认为儿童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把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启发想象与绘画技法可兼得 。

在美术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或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亦有老师只顾着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儿童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总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与想象之间,如果过于偏重某一边,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会出现两种情况:1 . 画面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2 . 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我们在美术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的画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游戏、表演、室外写生、图片欣赏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涂鸦”的技法水平:尝试各种绘画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善于运用这种特点,创作出五彩缤纷的画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一双小手是如此的灵巧,能够创作出那样精彩的画面,便渐渐地喜欢画画,喜欢美术课,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条条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

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囊括了诸多方面。儿童美术亦是如此。为此,我根据儿童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剪纸、编织、撕纸贴画、贴线作画以及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通过学生拼拼剪剪、撕撕贴贴等的活动,我们看到,学生无一不陶醉于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中。我们又将制作的手工作品分类汇总,在班内举办手工作品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达到美术教育之情感目标——美育育人!

总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是学生不仅拥有娴熟的美术技能与奇思妙想的综合美术动手能力。同时更要使学生拥有一颗纯美之心,在广阔的天空下,尽情地展现童真、童趣的身影。

篇二: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篇三:冀教版美术教学反思

随着美术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必然引发一系列教育实践的问题。美术课究竟应该关注什么,这是目前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 热衷教学形式,忽视目标的研究

反思:对美术课以外的知识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美术本身特点、知识和内容的重视。《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物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美术奠定基础”。从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看出,教学目标是不够清晰的,教学设计缺乏指向性与达成性,备课时缺乏对学生怎样画恐龙的基本示范和方法指导,教学内容过杂,知识无序,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对本课教学目标的研究。我们说:美术课毕竟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美术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整堂课,学生不停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与美术课不相符合的活动,给人的感觉这堂课就是游戏课。如果教师不能将美术教学的落脚点很好的迁移、回归到美术教学来的话,那么这样的教学形式只能是娱乐游戏,对于美术课来说,这些教学形式又有多少价值呢?

二、突出情感态度,忽视知识技能学习

案例二、把新课程理解成不再进行技能技巧训练,造成撇开美术学科本体而进行教学,把美术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在人文主题中提炼美术知识,在实践中渗透美术知识,造成突出了情感态度,忽视了技能技巧。《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物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把关注点放到了思想教育中,不是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去分析、观察、体验作品的。如招贴画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构图的合理性、线条处理、材料的选择、文字的解释以及“招贴画”的功能、特点、要求等方面的关注,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搞不清楚什么是“招贴画”?

基础教育中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征作为存在的支撑点,美术课也不例外,美术课要以美术为载体,以美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理解、创作、判断美术艺术表现机会,加强对各种美术要素敏感反映。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物以至用”的设计思想,掌握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有目的的创意。用设计和创作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正确认识知识和技能在美术学科中的本质意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着教,顺带着教,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二者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不失去美术课的学科价值。

三、关注兴趣培养,忽视审美能力培养

案例三:手工制作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上,对中国结的认识、理解以及相关知识学习讲的太多,忽视了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感受、并获得审美知识。《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这节课,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制作课件,采用多种材料吸引学生的眼球,把教学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了探究“中国结”历史方向,而挤掉了探究“中国结”的手工制作时间。

了解“中国结”相关知识属于历史学科范畴,欣赏、制作“中国结”才属于美术范畴,教师应将“中国结”的相关知识与手工制作有机的、巧妙的、适度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美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国结”手工制作中鉴别美术作品“中国结”的美学品质,遵循美术学科特点,精讲多练,在练习制作中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掌握“中国结”制作规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强调学科综合,忽视美术本体

反思:新课程强调学科综合,强调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综合,以求丰富美术教学,拓展美术学科视野,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视角接受美术教育。美术教学中,采用相关学科的综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内涵及创作手法。而这位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创作出反映“心灵呼唤”的系列卡来,做了大量的情感铺垫,对以上的情感教育,学生的感受只是围绕文学和德育方面进行表述,虽然这些诗句、童话般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情感,能增加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但占用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时间,喧宾夺主,等学生正式学习制作系列卡时,一节课已过去了一大半时间。《美术课程标准》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这样说明的:“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这个案例,教师为了凸现综合理念,教学中脱离了美术艺术属性和美术文化内涵。美术课程的实施,教学的载体是美术,如果离开了美术这个载体,以其他学科的内容取而代之,那么,美术课程的学科地位就不存在了,美术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美术课程的综合是以美术为本的综合,要立足于美术本身,综合是为美术课堂服务的,不能为了综合,而忽视了美术本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