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育改革方面心得体会 > 导航 > 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教育改革方面心得体会

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干部教育改革刍议,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干部教育改革刍议
郭绍扬
重视千部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素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它既是充分发掘现有干部潜力的重要手段,又是使干部的素质经常保持最佳状态,以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因如此,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加强教育事业,是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干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干部教育改革,是提高整体素质的根本大计。
怎样进行改革呢?我认为:
一、改革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宏观上调整好干部教育的内部结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四化建设的发展,使干部教育多层次、多对象、多学科、多规格、多途径的特点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应彻底改变过去单纯进行政治时事教育的作法。“八五”规划,明确提出今后包括干部教育在内的成人教育,“应当继续以岗位为重点”,这应当成为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干部教育工作应在智能教育、技术教育和三位并举的方针指导下,从干部的工作实际出发来确定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被动局面,把发展干部教育事业与振兴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使干部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二、改革干部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权威性的领导机构。目前,干部教育中的管理工作是由组织部门的干训科、处来负责的。本来,干部教育的管理体系,是国家对千部教育事业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按现代系统论的要求,在管理上应设置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使其成为干部教育的领导体系,同时又是干部教育信息联络的沟通渠道。但是,党委组织部门的管理工作,仅限于作出培训计划,缺乏上述主要职能,其中最大的弊病是各级党校、干校、讲师团等从事干部教育的实施单位,却不属组织部领导。这种没有形成上下垂直的领导体制,使教学单位在人员编制、教育经费、教学基地等等问题上不能落实。干部教育由于缺乏这些基本办学条件,只能“望学兴叹”,这是极不利于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利于干部教育资料和教学手段的建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很有必要改变时下干部教育的管理体制。建议在各级教委下设干部教育局或成人教育局,便县以上的党组织有独立的干部教育管理机构.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干部教育计划,以利于人员编制、教育经费等问题的落实,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性教学体系。干部教育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教学对象大多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分散在不同岗位,知识信息来源广泛,等等。这些特点、为在广阔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应用、创造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的重点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走出教室,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学员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自学为主”的方针。总之,要增辟知识来源的渠道,建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性教学体系,使学员在更大范围内开拓知识面,以打下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基础,并着重在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训上下功夫,把知识转化为实琢工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干部的目地.
四、改革落后的教学手段,提高干部培训效果。干部教育长期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这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培训效果差。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加速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尽量运用广播、电视录音、刊授、函授等覆盖面大、适应性强可多次重复的电化教学手段。这既可以突破传统课堂面授的时空限制,促进成人理解,强化记忆,还可以解决基层办学缺乏高质量教师的困难,取得少,收益大的效果。
五、改革干部教育的师资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干部教育的改革。必须对干部教育
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改变教育仅限于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多也是由宣传部、党校的理论教员承担,而这些教员一般都教育规律是不太熟悉的,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搞好干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改变干部教育的师资结构。可背靠厂矿、企事业、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从中选聘热爱干部教育事业、有一定专长、熟悉干部教育特点和规律,具有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又有时间和精力保证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择优聘为兼师。好处有三:其一,可充实师资队伍,促进师资结构的完善;其二,可弥补理论教员学科知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其三,还能密切干部教育部门与生产、科研单位的联系,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
六、改革办学形式,加快干部教育步伐。干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党委、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紧密配合。目前,参加学习的学员主要是靠大专院校代训,各级党校、干校培训,或者是举办短期脱产培训班,由宣传部、讲师团等单位为办学单位。不管那种形式,就目前来讲,都有许多困难和矛盾,无法完成干部培训任务。要加快干部教育步伐,就要大力发展社会性的开放式办学,着重在职岗位,采取投资少,见效快的函授、刊授等办学形式,使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干教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办学积极性,以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容量,加快干部教育工作的步伐。
七、改革考试制度,以适应开放式办学。考试仅仅是测定学员掌握教材的一种手段,特别是闭卷考试,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我认为干部教育中的考试,应突出干部的生理、心理方面阳戊人朴点,试题要侧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处理上面,试题应当复盖面广而又分布合理,尽量少出死记硬背的名词术语和填空题,力求解题简练,甚至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办法来检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情况。目前考试大都采用考中小学生那样的办法,使不少人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发挥参考者的最佳竞技水平,不利于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千部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必须采取有领导有秩序的审慎的方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逐步展开。只要我们加强调查研究,认识干部教育的规律,加强宏观管理,勇于探索,就能积极稳妥地把干部教改革搞好,使干部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教师教育改革学习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明显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由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增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增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增进学生有特点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毕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构成,增进学生的可延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熟悉,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同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换、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增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正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寻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野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天生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习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相,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

现代心理学以为:儿童在自由安闲的时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想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缓慢、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布满豪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把。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同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交往,重建***、民主、同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劳,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同一,这类同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进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进程。

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随着小导游边看录相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题目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题目,捉住了这个题目,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奇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爱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方式,由教师讲授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偏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类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1、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经常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份学生发展表卓识,造成大多数学生思想的禁锢。2、不利于构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授经常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样学。3、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浏览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一读一研一悟的进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文中人物同悲欢、共爱恨。这类情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发共鸣。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悟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朗诵领悟。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进程,共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资料,了解本单元练习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题目。

如在教《鲸》一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很多鲸的资料,从鲸的样子,种类,生活习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动的先容,使大家对鲸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熟悉,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爱好。

2、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书进程中对题目构成的熟悉质量如何,自己还要通过联系学习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检讨、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题目的熟悉。

3、讨论觉悟。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自己的迷惑,谈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情势,回顾自学内容,交换学习收获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时引导学生就自主研究进程中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研究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评议,以改进原本的不习方法,归纳出新的学习策略等。

四、教学平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教学封闭型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2、教学手段单一,通常的语文课,教师主要靠一本书和一支笔,较少使用录音机和投影仪,更不用说是网上浏览了。3、教学情势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类教学组织导致的后果,一来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二来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是迫在眉睫。

语文课堂如何走向开放呢?

1、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的热门题目,和与课文相干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时空上和熟悉上的差距,使教学课堂实现了由平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

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心得


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心得

近年来,无论是高等学校或是普通中等学校,先后陆续地进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评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提起检查、评估,教育界的人士并不陌生,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伴随检查与评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风,给教育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各种检查和评估活动中,义务教育达标检查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它不仅涉及面最广,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德国于1619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大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年限不同的义务教育。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实行巧年的义务教育,甚至连我国的香港和澳门也都实行了巧年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国际规范的法规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随便使用。义务教育是由英语的compulsory edue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强制性的、强迫的或被强迫的教育。强迫谁呢?义务教育主体双方都要受到强迫,即政府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按照义务教育法,政府必须为受教育者支付全额的学费,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必须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承担法律责任。真正的义务教育法,政府与受教育者或监护人是对等的,而我国早先的义务教育法是不对等的,政府拥有权力,而不履行义务。当然,政府方面也许会说国情特殊,但就不该使用国际规范的“义务教育”这个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达标检查和评估,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虽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布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可是国际上并不认可,他们批评说,中国的义务教育法“形同虚设”,“是把国家本应投资的学费转嫁到民间”。由于对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评估没有总结教训,错误未能得到纠正,所以各种假评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过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不仅广泛受到关注,也普遍受到批评。

前车之鉴是一句告诫人们要总结和吸取教训的成语,它是说前面的车翻倒了,而后面的车不能再重蹈覆车之辙。如果说我国过去的教育评估搞砸了,那么今后的评估应当吸取前面的教训。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这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又开展了内容涵盖很广的督导评估。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月,又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各式各类的督导评估。这些评估都与明确的功利目标挂钩,如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普九”达标学校、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卫生达标创星工程、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个基层学校在9至11月的3个月中,要接受12个内容各异的检查与评估,平均每个月要完成4项评估。试想一下:面临如此之多的检查和评估,学校领导哪还有精力抓工作,教师何以能安心备课教学,学生怎能静心学习?对此,学校反映说,这种检查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不是促进而是帮倒忙!

过去检查和评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领导部门提前发出检查的通知,规定检查和评估的内容,而下属学校都要成立专门迎检小组,制定和部署迎检的计划,甚至还要写出规范的迎检欢迎词。由于各种评估太多太滥,所以各个学校都有了应付检查的办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形容说这种评估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就是说上面各领导部门都要向学校下达检查和评估的任务,使得学校不堪重负。这种穷于应付的检查和评估,必定导致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

教学检查和评估,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果正确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们质疑我国过去所进行的教学评估,并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教学检查与评估,而是不赞成运动式的、行政化的、劳民伤财的和不真实的各种检查与评估。经验表明:运动式的检查,必定是一阵风,正如群众说的,运动来了一阵风,运动过后无影踪。同时,检查过多,多则必滥。如果评估过于功利化,也必然导致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车之辙。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检查与评估呢?根据国外的经验,为了适时地、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状况,应当采取独立的、随机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检查与评估。首先检查和评估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的检查与评估。所谓独立的评估,是指建立独立的教育检查与评估机构,既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受他们的指挥与支配。这种机构由懂教育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法制和公平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按照教育与管理规律办事,不受贿、不拘私、不讲情面,他们只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监督与制约。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领导的官本位主义,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是随机式的检查与评估。这种检查与评估,是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设计出科学的评估体系,事先不

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心得第2页

发通知,不公布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掌握并对受查学校进行随机调查,作好检查的记录。也许,一次的检查不足以说明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几年的随机检查统计出来,其综合的调查结果就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评估。这种由独立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不设定评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划分等级,也不颁发奖励,只公示独立评估的结果。这种公示的信息,对于所有的单位都是公开的,也是公平的。至于这种评估的信息有何用处,各部门和各单位,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例如,教育部门可以据此评价学校的水平,甚至划分学校的等级;人事部门可以据此录用人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各专业部门,也可以据此评价学校某方面的工作。这样既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又避免了多头检查与评估,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学校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学校接受的13个项目的评估,如普法、敬老、廉洁文化、卫生安全、全员德育、民主评议行风、绿色生态区等,似可不必单独进行检查与评估。教育评估应当重点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领导作风,教师的水平与职业操守,学习的风气与教育质量等。那种事事都要检查和评估.事实上是不相信办学者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检查与评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相信,一个学校只要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有了良好的学风,那么其他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带动起来,何必搞那些劳民伤财的不真实的检查与评估呢?

新教育改革纲要学习心得


新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要提高教育质量,当然就要提高教师质量,因为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者,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实现。然而,目前不少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确实是不容避讳的现实问题,而且,教师非专业化的问题更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除此之外,学校必须花大气力,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层次;学校必须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平等对待,并配齐配足专任教师;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大胆探索教育教学艺术,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必须制定一整套实施素质教育的规章细则,导引教师,指导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总之,通过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校长研修体会:对教育改革的思考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学习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日前,在学院党委以及xxx校区党委和部门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作为xxx校区的一名教职员工有责任也有义务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谈不上高明,只是内心的想法。该《规划纲要》的第一部分,即总体战略,我个人不便发表意见,因为它是国家教育部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规划纲要》的第二部分的前面六章跟我们也基本没什么关系,就是从第七章开始,涉及到了高等教育,这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学习和思考的。
《规划纲要》把改革居于首位,就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切合高等教育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规律性要求,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首位要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产生了一系列阶段性新趋势和新矛盾,而这些新矛盾大都与体制机制直接相关,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乃是高等教育能否实现科学发展、让人民满意的根本关键,这就必然要求在国家宏观规划的顶层设计上突出改革、创新体制。《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措施多属指向性原则性的,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关系着大学能否真正成为现代化办学主体,因而是高教改革的重大环节。对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应该深化体认,需要从法律地位、政校关系、大学功能、要素配置、运行体系、管理系统等方面给出清晰的界定和完整的目标模式,如同国有企业改革那样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模式,而且中国特色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区别亦需要释义清楚,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切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规律,它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因此需要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研究制定专项规划,从战略上明确目标模式、改革重点和推进步骤。 综上,我参考了一些关于《规划纲要》的相关报道,总结个人的一些想法,具体的工作还要学院的领导定夺。

优秀范文:新教育改革纲要学习心得


《优秀范文:新教育改革纲要学习心得》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新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要提高教育质量,当然就要提高质量,因为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者,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实现。然而,目前不少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确实是不容避讳的现实问题,而且,教师非专业化的问题更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的教师应该有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除此之外,学校必须花大气力,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层次;学校必须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平等对待,并配齐配足专任教师;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大胆探索教育教学艺术,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必须制定一整套实施素质教育的规章细则,导引教师,指导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总之,通过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