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税收工作总结 > 导航 > 加强税收信用建设的几点建议

税收工作总结

加强税收信用建设的几点建议。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加强税收信用建设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信用关系作为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经济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法律制度一起构成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税收征纳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税收法律制度规范和调整的。而税收法律制度作用的发挥,则是以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具有遵从意识和对其所承担的社会义务负责为前提条件的。因此,税收信用是建立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反映涉税各方履行权利、义务的意愿和行为的一种税收道德规范。加强税收信用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的全国税收宣传月都把“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作为主题,可见依法诚信纳税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作为机关和纳税人,必须高度重视税收信用建设,积极营造依法征税、诚信纳税的良好税收环境。
一、税收信用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近几年,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强,依法治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随着税收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税收法律法规的普及,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遵守税法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税务部门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优化服务等得到明显加强。可以说,税收信用建设正在深入人心。但是,税收信用建设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依法纳税的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履行纳税义务偷、逃税款,一直被一些纳税人视为致富的捷径。据全省国税系统稽查部门统计,2003年全年共检查纳税户60897户,查出有问题户14456户,查补税款32417万元。可见,纳税人偷、逃税的行为还相当严重。另一方面,个别税务部门和税务执法人员自律意识不强,在执法中有的违规操作,有的违章办事,甚至以税谋私,不仅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也直接影响了税收执法的公信度和税务部门在社会的形象。另外,有些税务中介机构唯利是图,利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打着合法的招牌,想方设法谋取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的明目张胆地帮助企业做假账,有的利用各种手段与税务干部拉关系,内外勾结,给税务机关执法带来阻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的信用度。
二、进一步加强税收信用建设的几点建议
面对不容乐观的税收信用现状,我们认为,应大力倡导诚信纳税,培养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意识;建立诚实守信制度和失信处罚机制,对不守信者给予严格处罚或制裁,让不守信者在社会生活中没有立足之地;完善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税务执法行为,尽快提高税收信用度。
1、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为税收信用建设提供法制保障。法制不健全,制度有漏洞,给少数不守信的市场主体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公民自觉守法的前提,是税收信用建设的法制保障。对此,一是在有关立法中明确诚实守信的地位。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税收基本法中规定了诚实守信原则。我国《税收征管法》虽然也在相关条款中规定了纳税人应依法向税务机关提供真实资料并足额缴纳税款,但没有把诚实守信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所以,应当建立税收基本法并对诚实守信原则加以确定。二是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在税种设计、税率确定、征缴程序等方面建立起科学的制度和合理的标准,以完善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税收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税负公平。
2、抓好公民道德教育,让诚信纳税成为社会共识。从道德建设的普遍要求来看,信用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真正树立起信用观念,必须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公民道德教育,从整体上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就税收信用建设而言,就是树立起以诚信为核心,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信用理念:既强调把社会责任和全局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肯定和尊重个人的合法权益。为此,一是广泛开展信用教育活动,培养言行一致、有信无欺的道德情操。把信用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框架,对中、小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小灌输公民依法诚信纳税思想,使他们养成依法纳税光荣的习惯。二是从德治入手,提高纳税遵从度。在税收观念的引导上,把共同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用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联系起来,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税收本质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以此消除一部分人对税收的偏见。
3、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维护社会信用。政府作为制度与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肩负着维护社会诚实守信的重要责任。如果政府行政权力用得好,能够很好地维护和保护公民的信用行为;如果政府行政权力用得不好,就可能成为失信行为的“保护伞”。因此,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税收信用的特殊使命,既要维护税收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又要维护税收法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税务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起系统、便捷的税收征管程序和征管设施,减少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随意性。同时,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真正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创造条件。
4、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强化对纳税人行为的监控。一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借助媒体力量,强化舆论监督,使市场主体感受到依法诚信纳税可敬、偷税逃税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形成毁信者最终毁自己的社会环境。二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监督制约制度,形成决策、财务和内部审计等重点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使不守信的个体行为处处受到监督。三是强化中介机构监督。加强师事物所、税务师事物所、审计师事物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监督其正确履行职责,进一步提高纳税行为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强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政府应根据工商、银行、技术监督、司法等部门的工作特点,制定有效的监督措施,使其在认真履行各自监管责任的同时,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开展工作。通过诸多部门的密切合作,堵塞执法过程中的各种漏洞,加大对纳税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让纳税不守信者不敢再失信。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关于加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XX省国税局辖管140多万纳税户,税收收入连续11年位居全国国税系统第一位,信息化手段在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内部管理和改善纳税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东国税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高信息化水平,关键是要以为指导,努力把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和有效发展。
一、树立“三个理念”,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融现代科技、税收业务、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理念的更新是推动信息化的关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广东国税的实际情况表明,推动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树立战略信息资源规划先行的理念。要从税收事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和税收管理的整体性需要出发,对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对税务系统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流程进行科学整合,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服务税收管理。二是树立税收管理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把经济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降低税收成本的目标,要对税收管理信息化投入产出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估,当前要突出抓好税收数据的分析利用。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是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必须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深化数据分析工作,推动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树立税收管理信息化动态发展的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紧密结合税收业务的发展变化,在保持信息化建设持续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能动作用,在信息化建设上善于总结,持续改进,拓展优化,不断创新,使信息化建设持续有效地为税收事业发展服务。
二、着力“六个推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扎实的基础和突出成效,当前迫切需要及时推进信息化建设内部各因素的协调以及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税收工作的协调,更加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税收工作的促进作用。一是推进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加强制度创新,使信息化条件下各征管机构、工作流程、环节和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岗责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制度体系,重点建立与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相关的制度,进一步规范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行为。建立与信息化建设一体化相协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有效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推进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与数据管理应用的有效结合。在继续重视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数据管理应用工作,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用。三是推进信息安全与系统建设的有效结合。科学规划设计和建立信息安全体系,加强系统自身的安全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安全管理的动态监控机制。四是推进内部建设与外部建设的协调统一。在抓好国税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银行、海关、外汇、公安、外贸、工商、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建立更紧密的涉税信息交换、比对、监控制度,逐步实现电子协同执法、管理信息政府部门交互审核,增强管理实效。五是要推进机关与基层的联动发展。省局机关作为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指挥部,要积极主动地发挥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决策、指导和组织实施的作用,同时要积极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上下联动,增强合力。六是要推进不同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和指导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大胆创新,先行一步,探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三、加强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和深度分析应用,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发展
自从2002年被确定为总局数据仓库项目试点单位后,广东国税利用成功实现税收业务市级集中和征管数据省级集中的契机,开发了广东省国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先后在广州等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税收数据综合分析应用试点工作。当前要以省局集中方式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信息系统软件为契机,推动数据管理上新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一是建立数据管理机制,优化数据环境。要以数据信息质量为核心,通过严把数据入口关、应用关、维护关、考核关来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要抓住“两条主线”和“三个重点”,全面提高数据分析应用水平。一条主线是自上而下的监控分析和工作指导。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第一,由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根据各时期税收管理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专家型量化分析,以检验基层对税收政策和上级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管理漏洞,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和措施,指导基层具体开展工作。第二,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执法质量,为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调配提供量化依据。第三,规范各类报表的层级责任,逐步解决统计报表层层上报,重复劳动的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另一条主线是自下而上的主动管理。基层工作人员结合岗位工作需要,通过运用纳税人“一户式”综合查询系统,分析案头资料,主动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日常征管工作效率,并实现自下而上及时修正管理模式。原创文秘材料,尽在资源网网。三个分析利用的重点是:税收收入预测和纳税能力估算的税收数据的利用;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监控的税收数据的利用;面向纳税人服务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税收数据的利用等。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要在实践中健全和落实选题分析机制、报表应用机制、专项工作支持机制、数据发布机制、反馈机制等相关工作机制,不断规范数据分析处理工作的组织和运行日常管理机制。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税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进一步加快纳税服务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在推行网上办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大力建设网上纳税服务体系,将所有能够通过网上交互实现的事项放在门户网站上办理,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服务,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纳税人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涉税服务指导和个性化信息服务。二是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干部职工的需求,促进内部和谐。一方面,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作为最终用户的干部职工的需求,加入人文设计因素,在提高信息系统效益的同时提高干部职工对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机关与基层,领导和干部职工,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三是要建立适应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成长需要的机制。遵循信息化人才的成长规律,打破传统的管人、用人机制,制定信息技术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政策,建立体现信息化考核指标体系的绩效考核和能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全员信息技术,提高税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在注重培养和造就自有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导入专家机制,积极借助外部技术力量来推动和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四是积极推进信息文化建设,致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信息素养、信息认知和获取能力、信息辨别力和判断力,为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加强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统战工作正在由以政治领域为主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拓展,工作内容也正在由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向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延伸。基层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其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现就加强新时期的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思路。一是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抓引导。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把发展民族村经济、改善民族村村民生活条件作为根本任务,加大对民族村的扶持力度。着重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技致富能力和法制意识,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示范户,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由点到面,推动民族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把广大信教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致富奔小康上来。二是要以代表性人物工作为突破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代表性人士队伍。把物色、培养的工作做实,摸清底数,建立人才库,切实把那些与党同心同德、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代表性强和社会知名度高的各界代表人物,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并加强同他们联系;要依托党校组织各界代表人士开展定期培训、专题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发挥好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要认真调查、了解和掌握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为党和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三是要以搭建参政议政平台为重点,努力为党外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按照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要求,通过建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把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一是要按照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团结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二是要组织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各种调研活动,多献求真务实之策,多提有价值、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搞好服务。三是要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以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科技致富本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深入挖掘海内外统战资源,通过海外联谊会加强与海外侨台胞的联系,多做牵线搭桥的工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

3、增强统战意识,形成统战合力,建立齐抓共管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政班子成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支持统战,促进统战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强化对基层统战工作的监督考核。要制定具体措施,把统战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真正把统战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一个领导班子和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依据,增强党政领导干部做好统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要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精干、统一、高效的原则,建立由统战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县、乡、村三级统战网络,健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四是要建立统战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统战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激励机制。要加大对统战部门在人员编制、经费预算、干部使用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为统战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保障。五是要进一步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开展统战干部大培训、大调研活动,帮助基层统战干部不断提升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广大统战干部要树立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统战理念,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统战工作置

于当地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来推动,要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的要求,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多解难事,最大限度地尊重、照顾和维护好同盟者的物质利益、社会利益和政治利益,把统战部门真正建设成为深受党外人士欢迎的团结之家、民主之家、交友之家、建言之家、温暖之家。

加强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山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优秀的、年轻的村民的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区村级干部的质量,根据在山区多年的组织工作和对村级班子运行状况的分析,就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浅谈几点建议。一、目前山区农村干部队伍现状和问题
1、山区农村干部年龄偏大。随着山区劳动力第一产业递减、第二、三产业增加,年轻的、有创业能力的、优秀的农村青年及部分村干部不断外出,直接造成当地人才的外流,有的村因无合适人选,村支部书记一定终身。在20xx年的换届选举中,尽管在选举前对年龄作了限制,但渠口18个村产生的130位村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的村干部19个,仅占15,60岁以上的村支部书记还有两个。所以党组织承担越来越重的任务与党员干部队伍状况相对薄弱这种矛盾也日益突出。
2、山区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从村两委成员结构来看,初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高中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而小学或文盲也占到一定的比例,与市、县提出的对农村干部的素质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农村党员干部个体的差异以及党员教育管理方法的欠缺使党员干部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3、山区农村干部思想偏旧。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更替不快,老的村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经验办事、创新不够,少数村党组织内部家族观念、宗派观念强,导致党员发展困难,后继无人,如渠口乡后进支部珠岸山村,年年有入党积极分子上报,因派别、房族、党员外出等影响,开不成会议,四年结不成正果。
4、山区村干部外出偏多。应当说村干部外出利弊都有,一方面带来信息和能力,但另一方面长期的外出势必造成无人管事、无人理事,引起群众的不满。分析渠口36个主要村干部中,长年外出外省、对工作严重影响的有4人,占11;定居或长年在上塘、瓯北等县内打工的有6人,占16.7,这部分村干部则是有事则来,无事便走,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读干部”;还有20村干部一年内有几个月在外,几个月在内,群众曰其为“摇控”指挥。
二、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综观渠口18个行政村,党支部班子好、支部书记能力强的,那么这个村各项工作就走在别村前面,群众拥护率也高。针对少数地方书记一任终身的现象,应逐步建立以竞争上岗为核心的农村干部选用任用机制,通过“两推一选”等办法,拓宽用人渠道,真正把有威信、觉悟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推到村干部的岗位上。
2、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破除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旧框框,打破地域界限、村际界限、行业界限、身份界限、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农村干部,以备不时之需。去年以来,按照“一职两备”和文化程度高、年龄轻、素质好等要求,渠口乡以组织推荐、群众选荐、个人自荐等办法,推选出78名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备人选,在村干部外出(如下成村)或无人管事情况下,采取了应急措施,启用了部分后备干部。
3、建立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逐步完善和落实村干部退职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子女上学优先等措施,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树立村干部的荣誉感,真正发挥村干部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4、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在村两委特别是村主要干部队伍的管理上,一直存在“重成绩、轻管理”的问题,对取得一定成绩了的村干部大家赞扬的多,批评的少,往往留下了不少后患。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
5、改进党员管理方法,对党员干部实行经常性教育。严把入党进口关,从制度上确保发展党员的工作质量,逐步改善和杜绝少数村培养党员在家族内部、身边人发展的倾向。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党员教育,从思想上解决入党问题。抓好党员党纪法规教育,从源头上抵制各种腐败思想侵蚀。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查处水事案件的过程中,不少基层水利执法人员发扬不怕困难、敢于碰硬、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执法手段和装备简单落后、执法环境恶劣、待遇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仍然忠实履行职责;少数群众对水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不理解,谩骂、围攻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水利执法人员仍无怨无悔,他们为维护水事秩序,贯彻实施水法规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尽管各基层水利执法人员在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水行政执法工作当前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改进、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以适应当前水利形势发展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有待于探索的一大课题。
一、加大伍队建设力度,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高素质的水政队伍
切实搞好水政工作,做到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确保水利安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水政执法队伍。首先应在本单位挑选年青的优秀人才,吸收引进一批有拼博力,有创新力的新时代人才,专业法律人才充实到水政队伍,其次本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水利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执法管理目标明确到岗、到人,严格考核,实行工效挂钩,把执法目标和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与工资发放结合起来,把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定格和奖励的主要依据。依据《水政监察工作章程》,制定工作守则,规范和约束水政监察队伍、人员的行为。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水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责任制,还要完善评议考核制度、执法巡查制度、执法统计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按照“精通业务、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的要求,不断加强水政监察人员的训练,严格执行水政监察人员的考核培训上岗制度,在水政执法队伍中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实现依法行政、依德行政。第二,抓好组织建设,就是要完善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指导系统,达到组织设置规范化、合法化、程序化,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人尽其职。第三,抓好思想建设,就是强化学习培训,全面灌输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强化业务训练,明确执法规范,提高知法、懂法、执法的法制水平。强化集体观念,明确组织规范,使执法技能适应执法需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行业作风,以提高服务意识和文明执法意识。
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加大人才培训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水政监察人员的法律和执法水平
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业务精通适应现代治水需要的水政执法队伍,首先就是人才。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用现代治水理念对水政监察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教育,把每名水政监察人员都培养成学法、用法的“行家”,逐步提高水政执法的整体水平。水政监察人员要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以文明优质的服务、扎实有效的工作和为人民服务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向社会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建立一个完整的行业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网络,接受对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督,从而树立较好的的形象。强化素质就是在完善“八化”(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学习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检查监督经常化)的基础上,加强队伍素质训练,逐步达到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执法法制化、办案程序化、收费制度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做为一名水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尊重群众、平等待人;忠于法律、坚毅勇敢;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主动积极地同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要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水行政执法人员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改造客观世界,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水法规认识、水行政执法工作认识
近年来,虽然水法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还仅仅局限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期间集中宣传,形式也较单一。只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水法》才能得以实施,水行政执法才有保证。在每年的“水法宣传周”,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深入沿河各乡村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以及在日常下乡工作中,以案说法的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的开展水法规宣传,达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水行政执法工作的认识。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对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结合普法,广泛开展水利法制教育。要把水法规知识融入到普法教材中,发到广大干群手中学习,增强他们的法制素质。加强教育对执法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增强全社会公民

加强水政执法建设的几点思考第2页

的水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水利普法教育工作的重点。要紧紧抓住当前阶段的普法宣传契机,制订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水利普法”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使水法宣传有计划按步骤组织实施,逐步将水法律法规知识向干部群众渗透。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水行政执法工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要结合水事案件宣讲法律,用群众身边发生的违法行为教育群众。要在执法工作中宣传,在宣传活动中执法。要充分认识现代新闻传媒巨大的宣传影响力,发挥电视、网络、报纸的作用,大胆借助新闻传媒的大众效应,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不断提高宣传效果,提高水行政执法的社会地位。
四、努力提高水政执法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
由于基层水行政执法队伍缺乏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执法队伍装备长期得不到更新,有些基层执法队伍甚至连专用交通工具都没有,先进的通信、勘察设备更是缺乏,装备差成为制约水行政执法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改善执法装备和条件,保障执法办案经费,提高水政执法装备的信息化水平,用先进的执法理念和现代化的办案器材武装执法人员头脑,给水政执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推动水行政执法工作,促进水行政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合作,走联合执法之路,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处理好与地方执法部门的工作关系,并不断保持发展,为水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对破坏水利的任何行为都应予以制止和坚决查处,在执法过程中要敢于碰硬,排除干扰,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走联合执法之路,一是基层水主管部门积极构建以水政监察、水利公安为骨干、以地方派出所为依托,构筑起牢固的四级水事案件防范网络;二是大胆探索水事案件社会防范承包责任制,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水政监察部门牵头,地方公安机关指导,通过协议和有偿的形式,将水利管理范围内的水事防范责任或某一个要害部位、重点项目的巡逻看护和安全管理任务固定下来,明确责任权利,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一做法,适应市场经济物质利益原则的要求和新形势下社会事务管理手段多样化的需要,能有效地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工程管理,创建治安工程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上下联动、群体参与、群防群治的新局面。

针对传销活动新特点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


针对传销活动新特点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

针对传销活动新特点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

今年以来,我局针对传销活动猖獗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打击力度,虽经公安、工商部门多次打击、遣散,但效果并不明显,仍存在泛滥、蔓延之势。在查办传销案件中我们发现,目前传销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促使我们对打击传销活动有了新的思考。下面就传销活动出现的新特点和如何加强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传销活动新特点
(一)无商品传销。无商品传销因其活动方便,形式隐蔽,又无实物,使执法人员难以查获,当执法人员围堵住传销组织后,传销现场除了几本资料外就是一些生活用品,根本没有传销的商品。例如,今年9月我局和双桥公安分局联合行动,出动执法人员50多人在狮子沟村、喇嘛寺村围堵传销组织300多人,然而传销现场只收缴几本宣传册,几部旧手机,面对二、三百号传销人员,执法人员也只能教育遣散,传销组织不伤筋不动骨,今天遣散明天照样聚集,致使传销活动屡打不禁。另外,我市查处的传销活动大多属于散兵游勇式,无场地、无商品,执法人员一罚不到款,二又没有商品可收缴,三对传销人员又不能进行刑事处罚,给打击传销活动增加了难度。
(二)反打击能力强。传销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采取分散居住,租住民房的方式,上课时则到荒山野岭或到酒店歌厅聚集,各路口、楼道处又派人把守,只要发现陌生人立刻电话通报,执法人员还没到,传销分子就逃之夭夭了。今年夏天棒槌山上就多次发现有传销组织活动,他们把授课地点设在山上居高临下,只要发现有“可疑”人员上山就四散而去,反打击能力极强。另外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为传销活动提供住处和活动场所,且不配合执法,使打击传销活动又增加了新的难度。
二、几点建议
(一)政府牵头,综合治理。要建立严厉打击传销的协调机制、合作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牵头,工商、公安、教育、通信、房管、街办、村委等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完善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经常性地研究治安动态和传销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对策措施,切实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针对传销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强排查调处工作;要严厉打击违法出租房屋行为,使传销行为失去活动场所。
(二)对传销违法犯罪行为从严制裁。对传销活动尤其是传销组织头目根据其行为和性质进行罪名认定,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使执法力度得以加强,使传销头目和骨干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达到惩一儆百的目的。
(三)建立表彰奖励机制。政府应设立举报奖励基金,发动群众广泛提供案件线索,尤其是对举报并抓获传销头目或提供传销源头的应给予重奖,有关部门还应对侦破大要案件有功的执法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如何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村级组织应该要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怎样建立并坚持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小编)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确定村务公开内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注重抓了五个方面的规范:一是规范村务公开项目,一般选择十二项内容,即村经济发展计划、财务收支、三提五统、两工使用、集体经营项目、公益建设、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村级干部报酬、水电费收缴、专项资金和物资的使用分配、上级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等。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对确定公开的事项,先由村民监督小组或议事小组审议,再经村“两委”会议审定后公布。对涉及村上重大村务的公开,还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三是规范村务公开形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公布和设置室内外公布栏公布。同时完善了村务工作档案,重新订立了各种会议记录本,群众意见登记薄等,便于上级督促检查村务公开情况,有利于群众随时查阅监督。四是规范村务公开范围,凡属公开的事项,要求村一级公布到组,组一级公布到户,村上重大事务要及时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任负责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和监督。五是规范村务公开时间,根据所要公开的内容和要求,一般分为按月按季公布、半年公布、年终公布和随时公布四类。二、以清理财务为突破口,着力抓好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能否真正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必须先行到位。针对我镇个别村村级财财务收支透明度差的状况,我们组织人力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清理,把一些群众不清楚、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搞清楚,还群众一个清白,为以后全面公开财务奠定基础。在财务清理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即欠款回收和整章建制;抓住了“四个环节”,即清财、处理、兑现、建账;村上各项开支一般需经“两委”负责人共同签字,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报乡镇农经站审核备案后方可支付,一次性支出数额较大的,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乡镇农经站每月对各村财务进行核对一次账务,每季度对村财务状况审计一次,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布。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制约了村级财务中收支的随意性,增强了财务的透明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使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村务公开经常化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是保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村务公开制度,干部才能知道怎样搞公开,群众才能知道怎样去监督。各村要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以及村务民主管理制度等。实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一种有效形式。村里的事情不是由干部说了算,要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议大事,村民有了对村务管理发表意见的新场所,民主管理就有了新载体。他们能够热心为群众服务,通过他们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反映群众的呼声,监督村级干部的工作,促进了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行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对群众反映财务问题较多的村,镇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其搞好财务清理整顿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对象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工资)的其他村务管理人员。民主评议由镇党委、政府具体组织,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与村民座谈等形式进行。民主评议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评议结果要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的村干部,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的,应责令其辞职,不辞职的应启动罢免程序;其他村务管理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