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提高职工素质工作总结 > 导航 > 如何提高会议营销的购买率(医药)

提高职工素质工作总结

如何提高会议营销的购买率(医药)。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如何提高会议营销的购买率(医药)》,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一、一促的职责是一场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的存在贯穿了整个活动的始终,包括在会前、会中、会后,不同的时间充当不同的角色,所以职责的主次程度则也不同,通过展述主要把他分为三部分,具体如下:
1、活动前。在活动前期要充分熟悉自己所配合的专家,了解他所在的工作单位及他本人所突出的学术研究,包括哪些荣誉,在哪方面所发表的学术研究,在前期家访患者时要提前做口碑宣传,提高专家知名度,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所了解的专家完全介绍给患者。
与专家沟通,通过会前短暂的沟通要通过语言沟通很巧妙的把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告知专家,让他自己现在的整体趋势向我们的销售靠拢,让专家在必要时用肯定性语气与患者沟通,患者最相信专家的话,把这些话告诉专家,并抬高专家,因为专家是整个活动的卖点,他代表着权威,是活动中的主体,所以会前与专家沟通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他们直接影响整场活动的销售,所以这一环节是相当重要的。
2、活动中。一促的职责是很默契的配合好专家,因为专家这时是主讲病情,而你的工作重心是抓患者主讲的问题,专家的答复及解决问题,很快地帮患者定位,找到根源,通过这些来主讲药物及疗法对他这方面的好处及利益点,要配合专家讲解产品用法及跟踪服务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假设成交法来讲解,重要的是一定要体现时刻包装专家,维护专家的形象,必要时也让专家和你一起说服,把利益点充分地体现,从各个方面说服,但一定要记住要表现出我们是关心他,在达成购买时要充分树立收取定金的理念,很委婉的告诉患者这是国家公益性的活动,此时我们把协议充分地区性推出,把协议作为重点,加强可信度。收取定金的技巧应该是比较让人接受的言语,既能拉近感情又不伤和气,诸如:“您把零头或尾数留下,这样方便我们工作人员在拜访时,您不必找零钱,您说呢?”。同时在一促配合专家工作中要进行感情诉求和恐吓诉求并用。
3、活动后。要跟踪服药和未服药的患者,对于服药的患者(这类准顾客)一定很好地维护,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其相信我们的服务,肯定我们的服务,以备后期有助于我们的口碑宣传,对于未购药的患者充分分析为何没有买药,调整后期如何跟踪的方案,最好能够达成家访去了解未购药的真正原因,为之服务,争取后期跟进达成售药。
二、二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配合一促携手做一些补充工作,在原则上活动中一、二促不分家,在必要时也应该注意不抢话和不插话,否则患者会认为主次不分,混乱思绪,重心偏移,抓不住重点患者。二促的补充工作是快速的建立挡案,快速开单领药,快速的收款、收定金、快速的安排送药。在填写的同时要与患者情感交流,让他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并讲服药的方法及辅方的配用,告知药效,介绍后期跟踪及当地所建立基地的作用,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小外围,这一岗位也及其重要,因为他属于活动现场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此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是一名很熟悉业务流程的工作人员,他在整场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工作的范围是维护现场秩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重点患者,能与患者沟通,提前介入患者人群,把信息迅速的反馈二促,安抚患者做到提前智能疗法的灌注。在会场中有躁动及有扎堆意向的患者分离,此时有小外围应该把话题充分引到活动做到第一次的洗脑工作,同时也要讲专家的特权时刻树立专家的形象,让患者的心理感觉到他所看的是真正代表肿瘤界权威的专家。另外,小外围应与其他组的工作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不出现脱节现象,例如:他组有意向转组的患者有无购买意向得到确切的信息,告之一促,确保重点患者不轻易流失,真正做到一个都不放过的境界。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内容显示中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失真内部控制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判断标准、表现、对策等几方面的分析,主要是探讨了如何在具体工作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本质,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基本本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内含的质量特性均满足用户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诸特征的最佳组合。
当前,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是各种经济信息的基础,是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一、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造成企业报表失真,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决策依据。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造成不法分子侵吞企业财物,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4、虚假的会计信息成为以权谋私行为的保护伞,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扰乱了财经秩序。
5、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市场经济信号失灵,既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又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外在原因
1、法规不健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较乱。《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2、会计理论不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真实的现在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外部监督乏力。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
4、收入分配制度和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以对生产起着反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会使生产经营者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与西部等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5、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会计核算,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制定比较完善的财经法规制度只能起预防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是否能将违法违纪者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执法不严,法将不法,对违法行为往往只是以罚代法,支付一些罚金,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熟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二)内在原因
1、单位负责人指导思想不正。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些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搞账外账、小金库,大搞短期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人员失职。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
3、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单位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计信息质量的判断标准
可靠性和相关性一直是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争论焦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如实表述”作为可靠性的内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如实反映或真实性作为可靠性的唯一内涵。至于相关性概念,则相对比较模糊,比较一致的规定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信息要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可以说,可靠性和相关性都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标准。最近几年来,随着大量会计舞弊案件的曝光,相关性逐渐成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质性标准,也就是能够只有满足决策需求的信息才是报表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目标在于使会计信息更好的满足国家、投资人、债权人、企业内部职工、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信息需求,以“着眼于用户”为根本改革方向。
相关性质量信息特征作用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
(1)企业为了内部利益,授意会计人员仅提供企业管理当局相关的会计信息。无论是通过债务重组、关联方交易或非货币性交易虚构收入,还是通过多计应收帐款、任意摊销费用虚列支出,无不体现了会计信息仅仅是相对于企业内部的需要---或为圈钱,或为二级市场炒作,或为避免戴帽以及退市等。这些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无疑是有用的、相关的,但是严重违背了客观性原则,欺骗了信息使用者,破坏了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2)过分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人员不得不听命于上级,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为了满足企业内部或者当地政府的某些要求,会计人员往往置国家法律制度于不顾,用不正当的手段伪造会计信息,以求得生存和晋级等。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逐渐淡漠了作为信息提供者最重要的品质---诚实守信,放弃了应有的职业道德。
(3)相关性质量特征客观上只是对一部分信息使用者有用,却以牺牲大多数的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代价,从而加大了社会成本。相关性质量特征原本是让所有信息使用者都能得到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由于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固有的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对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必然首先考虑其对于企业内部或当地政府的相关性,另一部分甚至是绝大多数的信息使用者能够得到的却是不对称的、不相关的、甚至是有意误导的粉饰虚构过的信息。这些严重虚假的信息不但直接损害了大部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加大了社会成本,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消除。
为了满足众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先后制定了《会计法》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了具体规定。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证券市场不成熟、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股东大会名存实亡、国企“一股独大”、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的治理关系导致管理者“一手遮天”,众多上市公司为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甚至部分管理者个(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人的利益,不惜唆使甚至逼迫会计人员粉饰财务报告,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来源、信息使用者的社会化与会计信息生产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途径。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分离,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分离,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分离等。一个人不能同时兼干可以隐慝自已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记帐职务与经营保管的职务相分隔,可以有效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资产,并采取涂改会计记录的办法隐慝这些行为。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只要这些人员和部门不互相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授权批准
授权批准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审批人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三)有效的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1、确认并记录企业所有真实的交易。
2、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
3、正确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
4、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
5、在会计报表上公允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四)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纳入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行同虚设,同时要把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和提出建议上来。
(五)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核心人员及其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股票期权制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在具体化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核心人员更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根源上消除虚假信息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培训、待遇、业绩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六)提高人员素质,进行岗位轮换
企业的成就主要还是要依靠职工的素质。任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败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的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
对职工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当其他人员接替原工作人员工作时,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容易暴露,轮岗可以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盗用的念头。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履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七)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实现控制计算机化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勾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的运营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勘察院总院及各分院财务大部分都配备了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上基本可以脱离手工操作的帐务处理过程,实行会计核算计算机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系统。
总之,在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控制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机构的岗位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性分析。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之实。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催化’的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而出现“贫血”,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其相对性和动态性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相对的和发展的,而不是绝对的和静止的。因此,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之所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从哲学上说,意识对存在的反映既受反映者本人的条件的制约,也与所运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关,因此,会计信息的这种反映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有关,又与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紧密相联。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了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做出和可能做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由其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
从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而言,受会计自身特点的制约,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吻合程度。首先,会计对经济活动(在会计上表现为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实现的。会计所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肯定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这就使会计反映的当期利润与当期实际现金净流入可能不一致,从而使利润缺乏实际货币保证,会计收益的概念与人们通常的“经济收益”的概念有差异,会计提供的仅仅是名义收益加非“真实”收益。其次,对相同的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可选择性虽然也有一定原则以供遵循,但由于选择何种会计处理方法才最合适完全取决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断,因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我们很难说哪个方法得出的结果是真实的,哪个方法得出的结果就是不真实的,这就给判断是否“如实反映”带来困难,例如,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辨认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各种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方法,但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结果是否真实。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模糊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界限,因此对会计而言,无所谓真实不真实,只可说客观不客观。第三,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预计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吻合程度,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之所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动态的,主要是因为世界在不断运动,经济活动经常变化,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从发展的眼光看,都是历史的和过去的。在当时条件下,基于当时的客观情况,这种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会计的理解逐渐深化,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也不断完善,对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要求会发生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可能会被认为不正确,原来认为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能变得不真实。相反,一些原来认为是不正确或不可能的做法可能会得到承认和支持。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以一定的条件为转移的,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呈现动态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性分析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产生过程看,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账算算”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可能,即“假账假算”。
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具体可以依据下列两个标准进行判断:(l)当事人是否有造成失真的主观愿望。(2)当事人是否可从中得到个人利益。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说,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制度经济学认为,组织中的个体有各自的利益,每个个体都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个体不可能无限地扩大自身的利益,因为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在于组织中的其他个体行为不影响该个体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因此,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对组织中的其他个体的利益影响最小。这种由于不同个体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产生的个体的最优行为解的集合就是规则,规则的集合形成制度。可见,制度的实质就是合同,一个关于组织内个体行为及其后果的合同,而制度的形成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理想的会计制度要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得到什么好处,则必将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惩罚,从而是得不偿失的,制度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则。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订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和有不完善之处。二是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制度经济学进一步考虑了交易成本之后,假定个体只有有限理性,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从理论上说,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信息使用者,因为它们肩负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它们能直接感受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和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但是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国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时它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部门及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里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使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例如,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动机,经营者可能与某些以短期炒作、获取差价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走到一起,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借以操纵股价、牟取暴利,最终贻害社会和坑害广大中小散户股民。“琼民源’案件即为典型一例。可见,某些产权主体可能存在的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指的是人们所接受的、与物的使用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实际上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基于以上的分析,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必须保证会计准则严格执行,及时披露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规法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其次,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能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若年终财务报告采用企业内部公示的制度,对预防会计信息的作弊也是一种有效方式;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制度,对于不负责的注册会计师,要进行曝光,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
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公司进行市场监督的基本保障,是股东具有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都有权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司的信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信息披露也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强有力的披露制度有助于吸引资金,维持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需要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可比的、足够详细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做出评价,并对股票的价值进行评估。信息短缺且条理不清会影响市场的运作能力,增加资本成本并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但信息披露也不能无理增加企业的行政和成本负担,公司也不必公布可能危及其竞争地位的信息,除非这些信息的公布对投资者充分了解投资决策和避免误导投资者是必需的。为了明确哪些信息是必须公布的,许多国家使用“实质性”这一概念。实质性信息指的是这样的信息,即如果遗漏或谎报这些信息,将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2、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业主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即会计信息失真在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逃避交税;而在国有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良好的形象,使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
3、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是会计规范建设上存在缺陷。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对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博弈主体不到位,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使会计准则能早日出台,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会计实务,尽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应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博弈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而相关的会计信息,使各博弈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从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
4、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多层级的、复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就极为重要。
经济行为的后果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实施经济行为的个体的选择,即决策厂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经济行为最后显现出如此的后果。委托方只能观察到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能得知经济行为的过程本身。而在事前辨别经济行为的后果到底是由于主体的选择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作用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做成本极高。因此,委托方应当根据某些假设(如关于代理人偏好和冲击的分布函数等信息),根据经济行为的结果为代理人确定一个报酬方案。委托方应当使得在这个方案下,代理人将不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同时也最大化委托人的效用。这样,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使利益关系清楚,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5、强化契约关系。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合同的事后支持制度是重要的。合同关系的强化有利于降低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提高违规行为的预期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首先,必须使企业中的个体严格地执行已经订立的合同。这就意味着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严格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使得违反合同的成本极其之高,远远高于违反合同可以得到的利益。同时,防止那些等到饼做大了以后想捞一把的行为。尽管饼做大了是他的功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允许新的谈判,而绝对不允许机会主义。
第二,应当订立关系合同而非完全合同。合同中应当允许一定的发展余地存在,使得合同各方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的变化来确定风险和报酬。此时,违规行为变得没有必要,或者说违规行为的成本变得很高,合同当事人就不会故意地选择舞弊、欺诈等违背合同的行为,从而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加强会计法规建设。《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支不予办理。在实施《会计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反普遍、处罚难办。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会计法》的修订工作,将修改《会计法》的不足之处,明确法律责任,特别是对将虚假会计信息提供给国家、社会、投资人,并导致损失的人员在《会计法》中规定给予重罚,详细规定处罚的具体标准,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逐步废止《企业财务通则》和众多的行业会计制度,使指导会计工作的技术标准只有《企业会计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使具体业务核算必须遵循相应具体准则的规定,防范会计舞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20年代经济危机前后,虚假会计信息充斥证券市场,政府通过法律将会计责任明确界定给企业经营负责人,违法乱纪者给予重罚,较好地杜绝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有些原则、假设虽有缺陷,但还将继续使用。我们在发展会计理论的同时,尽量减少信息失真的程度。会计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会计理论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提供的会计信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的制度,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使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使会计人员“顶得住又站得住”,保证会计人员的根本利益。
五)加强监督力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负起责任,在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上进行指导,核算上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依法执业,客观公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准确掌握会计准则,按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还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执业道德教育,明确职业道德标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使之在履行职责时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杜绝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的现象的发生。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
(七)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认真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建立、健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为会计信息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就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把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需要,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子,就必须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想方设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真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清楚它的危害性,将对策时刻运用于会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正确运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博弈与信息经济学》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财政部会计司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
《财会月刊》会计版2004,



对于如何提高银行市场营销能力的几点思考


 注重营销方法 讲究营销策略――对于如何提高能力的几点思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市场营销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家银行的成败与发展。笔者以为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关键是做到“整合资源配置、细化客户类别、注重营销方法、讲究营销策略”。一是整合资源配置。在现有的人力和硬件资源下如何充分挖掘潜力。1、选对人、用好人。将一批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充实到客户经理营销队伍中来。把那些不想干事、干不成事人请出营销队伍。业绩是衡量的最好标淮。真正做到以岗定人,以人定责,进行调整,用其所长,尽其所能,突出业绩导向,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2、着力构建全员营销体系。加强全体员工的营销理念教育。创建“人人参与营销、个个积极营销”的新型营销文化氛围。市场营销不仅仅是银行高层管理者和客户经理的工作,要使市场营销的观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培育全员营销意识,并转化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保证上下通畅,左右协调,形成立体营销网络。3、制定相关学习计划。着力提高营销人员业务素质及营销技能,支行每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业务培训及现场演示,使其熟练掌握新兴业务,便于更好地开展营销工作。4、充分发挥各网点为营销功能。各网点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进悬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和积极参与本行、地方政府的文明创建活动等形式,扩大本网点影响力。每逢节日可以举办活动,向客户赠送一些小纪念品,吸引客户。5、网点组织进社区活动。网点周边居民往往是分理处重要而以稳定的客户群。进社区活动可以提升网点美誉度,并可适时推出我行新产品。笔都者认为这是一项重要举措,至少可以让周边老百姓知道有这么一处网点存在。二是细化客户类别。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等级客户实行差别营销。1、建立客户档案,邀请优质客户进行座谈,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台帐,对客户信息进行搜集、积累、分析、整理,建立客户信息数据仓库,并适时对客户资源信息的价值、贡献度、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为市场开拓与业务营销提供决策参考。2、成立长期性的目标客户调研小组。利用客户资源管理与价值分析评判机制,每月选定几个单位作为营销目标,对每一客户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找到营销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灵活的营销方式,确定攻关客户经理和分管行级领导,制定了一对一的营销方案,再次是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三是注重营销方法。共享客户资源强化联动营销。这是部门间相互协作,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1、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全面整合公司与个人客户资源,加强个人金融业务与公司业务部的合作,发挥整体资源优势和营销功能,充分挖掘和发现个人优质客户,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建立公、私客户经理联手制,实行一揽子服务,以公司业务带动个人业务、以整合营销推动市场拓展,积极竞争优质客户,确保客户质量。2、个人业务科努力打造我行具有特色的品牌,在前期品牌形象宣传推广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发、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市场活动,及时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品牌内涵,吸引优质客户,为优质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把优质客户后面的企业反馈给公司科,相互协调发展。四是讲究营销策略。对不时期、不同地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1、在开学前,积极宣传“汇款直通车、同城汇款、e时代等业务”,大力宣传教育储蓄,定期一本通业务,可以有力地促进储蓄存款和中间业务的增长。在我行网点所不能触及到的乡镇企业中,开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宣传。2、展开强大的宣传营销攻势,积极抢占业务市场。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和印刷宣传资料,通过宣传报道、邮政广告、柜面资料、街头咨询等手段,全方位进行宣传、介绍特色业务品种,宣传我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有效提升我行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推进业务市场的扩张。总而言之,只要全行上下人人都做有心人,依托各项优势积极参与整合营销、分层营销、一体化营销的策略,想方设法做好优质客户的维护工作,营销成果一定会转化为经营结果,工行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提高劳动生产率之我见


提高劳动生产率之我见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每个企业都迫切想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却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我所在的企业是以装饰、装潢业务为主的企业,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企业所共有的普遍性,论文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因此我就从自己所在的企业说起。
首先我认为设定目标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招。因为目标设定是为了避免人性“苟且偷安”的弱点,同时目标是可以驱动人类行为的动力,激发人类的潜能。在我们公司,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甚至周计划,并且要求每位员工的计划切实可行。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要与自己的主管讨论,上报总部,作为员工本年度或本季度业绩考评的标准,至于月度计划和周计划是要求员工本人自己制定,可以与主管讨论,也可以自己掌握,目的是为了确保年度计划。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计划必须目标明确,不明确的目标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力。只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才会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进而激活我们的行为与潜能,往目标迈进。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开始注意外界有助于目标达成的迅息,将每日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产出上。因此说设定明确目标是激发潜能、提升效率不可缺少的步骤。
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再针对每个人的计划,所有员工会努力向目标前进,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管理部门会要求员工养成事后追踪检查、回馈的习惯,通过具体且数量化的方式测量进度,审视目标达成的状况,有助于目标的实现。管理部门会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如果发现生产落差,就重新讨论达成目标所使用的方法,也就是修正原先的计划,必要时也要重新确认目标。
一般企业都会非常重视员工的作息时间,其实这也是注重劳动生产率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家都认同“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可是这个观点对一般人并没有产生实质的压力,因此无法改变重视时间行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我们的企业是国企改制后的企业,虽然大会、小会都在强调时间观念,但却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上班迟到、早退,开会迟到时有发生。虽然管理人员用了很多方法,收效甚微。后来公司高薪聘请了一位据说很有管理水准的总经理助理。他上任不久提出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要求每个部门每天开始上班后的十分钟拿出来公布自己今天的工作计划,而这个计划是今天必须完成的,因为第二天的发言首先是总结前一天的计划完成情况,如有未完成的情况是需要说明的。由于这个公开性,大家谁也不好意思将计划订的过低,于是暗暗较劲,工作效率逐步提高了。而且由于是班前会,所以大家谁也不好意思迟到,因为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走进办公室太碍眼。
我们公司的新助理上任后,第一件事情抓的是档案管理。这一点开始很不为大家所理解,但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的有效性便体现出来了。以前当一线的人员需要参考历史资料时,管理部门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寻找,往往提供的资料是错误的。而加强档案管理以后,不仅系统地管理了储存档案,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找到正确的档案资料,无形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以前我们公司开大会,常常会有人迟到,有人睡觉,有人早退,甚至有人干脆不参加,而所开会议呢,也常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这其实是因为会议事项没有决议,会后又缺乏落实追踪,会议等于浪费一群人的时间,是可怕的时间资源浪费。如果会议没有效率,那么办公室的效率就必须大打折扣了。企业要想做好会议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必须全面规划会议的种类,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并时时检讨会议的必要性及效果,企业必须重视每一场会议的效率,并确保其有效性。为提升会议的效率,我们须从会前的准备、会中的程序到会后的记录,都好好计划管理。记得有一次去一家优秀企业观摩学习,在其会议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会议10大须知,很有启发,重点如下:
1、遵守时间,准时开会
2、相关资料,会前准备
3、把握主题,避免偏离
4、聆听众言,发言简洁
5、遵守议程,不可喧哗
6、容纳歧见,遵守决议
7、机密文件,确实保密
8、记录决议,下次追踪
9、坐而言议,起而执行
10、会议成本,相当昂贵
一场会议所动用的人力时间是相当昂贵的,如何让公司的会议具有效率,取决于个人参与会议的能力,企业须全面审视会议本身的类别、程序及效果,最重要的是训练同仁开会的能力,有效率的会议才能创造无比的利润。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中,我个人认为养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习惯。现代人要吸收的新信息,实在太多了,身为现代的企业人必须不断学习成长,如何通过有效率地阅读书籍,充实自己的实力是我们必备的课题。作为企业也应鼓励员工多读书、读好书,为勤奋学习的员工设置一些相应的奖励机制。
我们公司开会时,总会强调凝聚力、向心力,推崇一种企业文化,我有时在业余时间也会翻翻一些企管方面的书籍,我觉得我们公司的做法和提法显得空洞而泛泛,虽然大家都在人云亦云,却并未产生任何共鸣,也就谈不上什么凝聚力、向心力。老板希望我们乐于加班而没有丝毫埋怨;经常出差却从不找理由拒绝;对企业忠心耿耿,视能为客户服务为至高无上的荣耀……可是作为员工本人却不一定很以为然,我个人认为,这需要企业有一定的激励机制。
首先是薪酬激励机制。搞好薪酬管理才能激励员工。只有遵循合理的薪酬管理原则,才能以薪酬的手段不断激励员工,把优秀的员工留住,防止人才流失。那么什么样的原则才是有效的薪酬管理原则呢?
1、公平性原则
2、竞争性原则
3、激励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合法性原则
其中薪酬公平是最好的激励。在企业中要根据员工贡献大小、工龄、职务的重要性等因素付给员工薪酬,使企业的员工有公平感,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否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另寻出路。在现代企业中,有些员工尤其是优秀的员工经常跳槽,这与薪酬分配不公平有着重要关系。因此要达到用薪酬激励员工的目的,首先就是要树立公平的原则,就是要“一碗水端平”。
除了以薪酬激励员工以外,奖励也是一种激励手段,奖励使所有员工在工作绩效的问题上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共识:良好的工作绩效会赢得一个美好的生活。
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非正式的,比如到员工的位子上,请他到你的办公室,当面感谢他在工作上的辛劳,但不说其他公事。也可以用正式的奖励,虽然有人认为正式奖励办法通常涵盖范围比较大也比较笼统,在激发员工士气方面,不如那些个别奖励来得有效,但是,正式奖励仍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我想谈谈培养对工作的兴趣问题,我认为这也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自己深有体会,当我满怀热情工作时,不但效率很高,而且不知疲惫;当我厌倦某项工作时,不但效率差,出错率高,还会觉得浑身不适。因此我觉得认定工作的价值,将工作趣味化,对员工情绪影响至关重要,这一点甚至影响员工的去留。
谈起培养员工的工作兴趣,应该首先调整好员工的身体状态,为员工安排好休息时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工作间环境,还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环境。多为员工创造一些轻松、可以沟通的机会,比如一起开个papty、举行一些趣味运动会等等,增进员工间的了解与和谐,在以后的工作中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是我这些年在工作及学习中的一些浅显见解,我始终认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很多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每个企业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了企业的情况,才能作出正确判断。选择正确的方法,并且适时调整,以达到预期目标。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内容显示中文章标题: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首先推荐几本书:1、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莫理斯,《从容面对媒体》,这本书从微观里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了解和把握媒体、如何接受媒体采访,包括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等。这本书语言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加拿大的新闻策划人,麦克米兰,《如何来应对媒体》。3、新华社的记者李荣虎,《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没有办法不被信息所包围。每天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信息的洗礼和熏陶,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没有办法不可能不与媒体发生某种联系或是某种交道。无论你是微观的接受过媒体采访,还是没有接受过,但是都离不开媒体这条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我们驾驭、把握、了解、应对媒体的能力已经成为党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与否的一个标志,是个人和团队的能力的一个象征。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提高能力和阅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社会,市场经济等发展,把握这方面的能力,凸显重要。一、媒体素养的有关问题:什么是媒介?指以图、文、声、像为载体的媒介物,包括电视媒介,网络媒介,书报媒介,广播媒介,手机等。它只是信息传播的物质形态。什么是媒体?就是指依托上述物资媒介,把图、文、声、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进行传播和应用,并拥有管理权和营运权的单位机构。什么是传媒?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名词的传媒,与媒体是一个概念;另一种作为动词的传媒,是一种传播活动,是媒体对信息的传播,因此我们认为传媒是媒体传播者借助媒介及动用信息传播、反馈及交流的活动。可以说传媒是一种信息流动的过程。什么是媒体素养?媒体素养也叫媒介素养、大众传媒素养,现在多半是用媒介素养这个词来做论述和阐述。是人们认识、把握、驾驭、应对媒体的素质和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因为既不能放到至高无上位置,又不能置之不理。讲课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条共同探讨交流:1、地球村庄很小,信息很多,每天被信息包围,没有办法不去从容,不去面对,只是从容和不从容而以。2、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很多事情都是自由自主的,可以说打开自家的大门就已经进入世界大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个人和你所在的团队,就有一个如何认识和了解别人和被别人认识和了解的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3、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给群众,思想上把你所在的团队班子的所思、所想能够让广大的群众所周知、所了解、所认同、最后所允许,自觉地成为我们思路和想法的支撑者。因此,归纳起来说媒体无所不在,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我们现在的媒体素养的大体情况:随着时代的历史发展进步,我们的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青年干部有学识,有教养,有阅历,有经验,在媒体素养方面上有基础,在现实生活当中能明显的感觉到很多领导干部在镜头面前表现的有教养,有学识,有水平,看问题有深度,接受媒体、驾驭媒体的能力很高。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国的开放度越来越高,世界大家庭经济全球化的特色越来越浓,我们与各方面交往的频率和机会与日俱增,这方面的能力也应该同步俱增。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在认识上有片面性;二是在沟通上有功利性;三是在应对上有随意性;四是在驾驭上有局限性。二、关于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一)对媒体的认识媒体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缺一不可离开的信息承载的载体,打个比方说,媒体就像日常生活中的阳光、空气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已经成为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对此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感受。感受最强烈的时候一是采访本地的负面信息问题,二是本地方生了突发事件。在这样的场合,希望大家把日常不经意感受到的东西,能够理性固化为一种素养,重视、驾驭和把握媒体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基本功,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地就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新闻不是现实生活的临摹和翻版,它是经过记者采访,加工处理和提高的事实。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把现实真事丑化的。因此,我们领导干部在接触媒体时,要有一个主动的理念,你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通过传播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同时来放大树立单位团队的形象乃至树立国人的形象。国外认为媒体是立法、司法、行政的第四权力。而我国的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连接的纽带桥梁。一个媒体之所以有威望、有影响,关键在于传播的信息是否有力量,播发的新闻是否很深入地进入了生活,解决了问题,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此说媒体真正的权力和威望来自于它所传播的信息,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内容显示中信息的价值决定媒体的价值,并决定了权力和威望,离开信息,媒体什么都不是。如何了解媒体的特性:1、竞争性。我国的媒体政治门槛很高,不能社会团体办媒体,不能民营私营办主体,绝大多数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或是党和政府喉舌的延伸和发展,如所办的子报、子刊等等。媒体的大小用开篇的篇幅,开办的规模来界定,并不科学,其实媒体的大小主要应该看他的影响力,重点看他是否达到传播信息、干预社会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过去考量媒体的标准就一个,就是只要党和政府满意,这个媒体的功能就实现了。因为在理论上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只要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自然会满意。2、经营性。我们在理论上认为广告和新闻的内容是物理断开的,现在从事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新闻改革上要求把媒体的经营和媒体的新闻分开。其中:具有经营的部分逐渐市场化、企业化,如广告及其他的多种经营等等,另一块纯新闻、纯消息部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由国家关起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媒体的经营和新闻这两部分很难分开,原因是一些经营行为已经介入媒体。3、新闻性。媒体新闻或编辑留出了时间或空间。4、计算机网络化。现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不管发生新闻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如何闭塞,所发生的信息都会很快的被传递。5、媒体的市场导向。6、降低成本。是媒体的最大的取向。为了降低成本,就不能保证新闻的质量,出现篇幅长,内涵小现象。(二)如何认识记者记者是记录生活,反映生活,记录社会事件的人,也可以认为是专门记录社会生活事件变迁的人。记者的神圣的职能是不择手段地完成他所承担的报道任务,这是记者天职的精神。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和方法,有时甚至有点过激。曾有人说过记者非敌非友,记者是我们的伙伴或合作者。(三)什么是新闻新闻,本质上就是经过包装的故事。通常情况下一条新闻应符和以下特性:一是新颖性。二是重要性。三是不寻常,出乎意料,具有争议性。四是必要性。五是趣味性。六是关联性。(四)与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在一条新闻产生之前,相关人与媒体建立联系的六点原则:1、开放;2、及时;3、诚实;4、手头要有足够的信息;5、能够提供有用的帮助;6、可靠。(五)媒体应对的abc讲课者体会较深的是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维护和树立个人乃至团队形象,提高团队和个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个基本点:1、时刻准备着。不能现上轿现扎耳朵眼,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水平,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政策能力、理论能力,文化素养、法律素养等等),同时还要熟悉和了解媒体的特征和规律。采访法则:任何没有为尖锐问题准备的人,都会被那些问题所累。2、来的都是客。不要以老大自居,不要老虎屁股摸不得,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来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也没有绝对的负,事物都是变更的。一个突发事件,表面上看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的威胁。危机事件,危机事件,一个是危,一个是机,他是相辅相乘的两方面,之所以把一件事情变成了危机,不是由于事情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后期处理,处理好了,完全能成为一次历史性机遇,一个普通的企业,面对危机,能够化险为夷,一个能力欠佳的企业,在危机面前万古不迭,一个伟大的企业能够通过危机,寻找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活力。有人说危机事件之所以变成危机不是本身的危机,而是传播成了危机,主要是事件发生后没及时处理好造成的。不管我们面队什么样的记者,都一定要避免官本位,对内外的媒体都要认真对待,开诚不公,不要眼中无人,哀兵必胜。3.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当面对记者时,实际是面对的是读者,面对的是大众。记者为了背后的大众,代表的是公众的利益。因此不要难为记者,其实记者本身说的也不算,他也是奉命而为的。三大禁忌:谈吐上。尽量用白话,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使用术语和更多的抽象数据;尽量把一些数据变成一些形象的话语;不要用长的句子,尽量直奔主题;一定要言之有物,讲真话,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要拖泥带水、画蛇添足,兜圈子打瓜皮,官话,套话,从上到下一般粗;语速要适中,口齿清晰,语调富于变化;接收广播电视采访时,尤其是电视采访时,应该视同在聊天,你是和记者在同一间屋子里谈话,不是在作报告,不要大喊大叫。举止上。首先坐姿要端正,自然,放松,再放松。不能心不在焉,也不能过于低调。眼神对着镜头,不要故作姿态过于放松。站立时要自然站立,不要背着手或遮挡隐私处。恰当地使用手势,要生动活泼,不要呆若木鸡。面部表情要因题而议,恰如其分,不要千篇一律。要恰当地注视,要诚恳,切忌扑簌迷离,要自然亲切,切忌摇曳不定。也可适当与采访者的适当交谈。着装上。接受采访或出席重要活动时切忌浅色、黑色和褐色西服,比较适合的是蓝色和灰色西服;切忌正装白袜子;切忌西服正装套头羊毛衫;切忌皮带上有东西,如钥匙、手机等;尽量不要佩戴水晶眼镜,特别是有色眼镜和变色眼镜;衬衣尽量是浅色的或宽纹的,不要穿窄纹的,窄纹的衬衣在电视面前乱着着;不要穿深于领带的衬衣,领口要恰到好处,领带要系到腰带下面一点正好。女士切忌穿面料过于花哨的服装,而且首饰挂件不要佩戴太多。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可能是因为夏天到了,天气热了,学生们心烦气躁,上课时注意力不大集中,听课效果也不如从前。尤其是下午第一节课,好多学生在那打瞌睡(其实我能理解他们,晚上11点才睡,早上6点就得起床,中午还得写作业,所以下午难免会犯困,我从他们那个年纪过来的,深有体会),对于这些学生,我会让那他们站着听会儿,等他们打起精神再让他们坐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可不能让这大好时光从他们的睡梦中溜走!

还有,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我经常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归纳,“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一个方法,集中起来就会学会好多方法,而且这样做也会让他们取长补短,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此外,我有时还举办“知识竞答”活动,一是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二是为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赛过程中我会随时记录下出现的问题。比赛结束后,就该讲评了,我可不是简单的公布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说出优劣及其原因,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最后我会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打分,表现好的自然会得到表扬,但同时告诉他们要“胜不骄”,表现不太好的我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并告诉他们要做到“败不馁”,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一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只是课下自己在那深究,是行不通的。我一直认为,上课认真听十分钟也比课下自己研究一个小时有效果。好多时候,他们是被一个知识点卡主,自己在那急的焦头烂额还是想不通,十分苦恼。如果课上认真听讲,这种情况又怎么会发生呢?!

陌上花开缓缓归

五月的栾中异常美丽,花开荼蘼,娇艳欲滴的月季,吐露芬芳的芍药,竞相绽放的马莲,总是让我在花丛之间流连忘返。从小就对古诗词有莫名的热爱,面对着此情此景,不禁想起那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每一句经典绝美的古诗词背后,诗人词人总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关于“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典故,本是一个爱情故事: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

吴越王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到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其引曰:"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之云。" 三首诗云: (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二)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苏东坡在诗里表达了对吴越兴亡的凭吊,后来,苏东坡的学生又和了三陌上花: 其一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其二 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 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其三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 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我们的古典文学我们的国学是如此博大,所以,当你烦躁的时候,当你无法欣赏身边的美好的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慢慢的品读一首古诗词,慢慢的等待一朵花静静绽放,拼着一杯茗茶,淡化我们的心灵。恋上古诗词 陌上花开缓缓归。

如何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岳飞习武的故事公元11XX年,岳飞出生在河南省汤阴县。他自幼饱读诗书,立志成为有用之才。因为外敌连年入侵,岳飞深感诗书无以救国,遂拜武术家周侗为师,弃文从武。周侗师傅严格要求,悉心教诲,他让岳飞先蹲马步、打沙包、倒立等基本功,及至基本功到家,再逐一教会岳飞各路拳法和各种兵器的用法。三年下来,岳飞不但掌握了拳法套路和兵器使用,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独创一套四十四式枪法。这套枪法罕逢对手,人称“岳家枪”。后来岳飞凭借天下无敌的“岳家枪”、“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从严治军以及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成为南宋时期的抗金英雄。解题与习武同属一理抛开岳飞的治军有方和用兵如神,我们先来谈谈岳飞是如何习得“岳家枪”的。岳飞练就的一身好武艺,与老师善教,自己善学有直接关系。如何教是善教?如何学是善学?遵循学习基本规律而进行教和学才是善教和善学。岳飞就是在初期先打好基础,然后逐渐提高,最后融会贯通,并加以创新。我们提高解题也必须循序渐进。解题过程涉及审题和解题两方面,同学们由浅入深,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逐步加强更高层次的练习,也能练成自己的“岳家枪”。下面我将分别说明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审题能力四重天解题的首要步骤是审题,审题能力有四重境界。第一重:读懂。读懂是指能够完整、正确解题意,做到不忽略中部分信息,不误解题意。这是审题最、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题目都没能读懂,解题就无从谈起。同学们在这个层面出错往往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缺乏相应背景,比如基础太差而无法理解试题,读了半天不知所云;第二是粗心,读题太马虎,题目读了一半就凭自己主观想法认为后面部分的内容一定是什么什么,便不再认真读题,从而导致审题错误。如果你是由于前一种原因造成错误,不妨加强基础学习,如果是第二种原因,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比如可以规定自己必须读完题目两遍才能动笔解题,克制急于解题的冲动。第二重:明确试题的知识范围。在明白试题已知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确定试题所涉及相关知识范围。比如,一道考题,你需要明白解这道题将涉及到哪些方面的知识,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数列、还是不等式?许多同学回答问题时跑题偏题,往往都是这个环节上出了错。明明是要求你用经济学知识回答的问题,你却用哲学知识回答,自然劳而无功了。解决这种失误的办法是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审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的知识范围。如果暂时不能确定试题的知识范围,就先将试题的内容与所学知识逐个进行比较,用相对而言更匹配的知识来解答。 第三重:明确题型。确定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后,你可能会发现解题并不唯一,究竟采取哪种呢?这又需要我们对试题类型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试题的特征确定试题类型,再初步确定解决。比如,当你确定这是一道求函数最值的问题时,你是采用判别式法、不等式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还是函数的单调性法?许多时候解题不顺就是因为你没有判断题型就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解题,结果事倍功半,或者因题型判断失误而使思路陷入误区。

第四重:明确出题者意图。这是审题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洞悉了出题人的用心,明白试题的考点,就没有什么能够难住你了。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你可以在一章内容学习完成后,根据所学知识点,尝试自行命题,寻找命题的感觉,还可以将自己命的题和试卷上的题进行比较,摸索规律。解题能力四重天审题的目的在于明白如何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也有四重境界:第一重:规范答题。这是解题最基本的要求。答题时,书写不规范或者步骤不完整可能导致被阅卷老师冤枉扣分,因此养成规范书写和步骤完整的好习惯是很必要的。第二重:按照既定方法正确解题。当确定解题方法后,就要求同学们能够演算出正确答案。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函数最值问题,如果确定使用判别式法解题,你就需要具备判别式法解最值问题的技能。解题技能,应该在平时掌握,如果你尚有欠缺,那就抓紧弥补吧。第三重:完全掌握同类问题的各种解法。掌握部分解题方法不足以对付各种各样的考题,要成为常胜将军,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精通。如函数最值的计算,我们不仅要会判别式法,还要会配方法、不等式法、换元法等。学会的方法越多,解题能力自然就强。第四重: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如果你能够深入分析同类问题的各种解法的特点,明白各种解法的适用范围,解题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达到了解题的至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你经常归纳整理和总结同类问题的各种解法。多看(不只是多做)《题解》之类的书籍,从他人的解题分析中获取思路。我们刚才从审题和解题两个方面谈到了提高解题能力的方法,归纳起来,提高解题能力的原则是六个字“多做题、多总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