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科技发展心得体会 > 导航 > 推进农村交通和谐发展心得体会

科技发展心得体会

推进农村交通和谐发展心得体会。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推进农村交通和谐发展心得体会”,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推进农村交通和谐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农村交通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大主题,处于基层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如何推进农村交通发展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乡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从如何营造“法制型”、“文明型”、“发展型”、“和谐型”四型农民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营造交通“法制型”农民  所谓“法制型”农民,主要是指农村农民积极学习和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村民从单纯的方便出行向依法出行、文明出行、安全出行方向转变。我们都知道,困扰着农村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农制意识缺乏,交通安全法制并不例外。在一些农村中,农民对交通法规虽然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刻认识,没有从象赌博犯法、偷盗违法犯罪等的高度去认识、遵守交通法规。在一些农民眼里,想当然认为我驾车惹着谁了,我自己的事,我负责。再则,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滞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一些交通违法放纵泛滥,如在乡村中,大多都知道无证驾车是祸患无穷的,但谁也不会去关注,去制止,一些年青人在购买了摩托车后,稍加摆弄就骑车上路,开起车来风驰电掣,不顾后果。一些长者对自己的小孩驾驶摩托车上路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家长还引以为荣,大肆炫耀。从而造成无牌无证、超速行驶、超载滥载、酒后驾车等现象随时可见,引发不少交通事故,影响农村生产生活,阻滞农村交通发展。
 显然,加强农村交通法制教育是一个不可容缓的大课题。作为基层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提高对农村交通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村交通安全法律的宣传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抓实抓好,结合工作实际,抓住有利时机,从深、从细、从实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的交通法制意识,花大力气普及农村交通法律常识,营造“法制型”的新农民。
 举措一:抓住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有利之机,在各级政府的协调下,与司法、教育、综治、村委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扩大交通安全宣传,使村民加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增强交通法制观念。
 举措二:创新交通安全法制教育。根据农村实际,利用风俗节、唱山歌、小品、戏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交通法律知识融进农民日常生活,引导农民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举措三:从实效上下功夫。通过创建的示范村,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把交通安全有关法规知识送到乡村、到家庭,增强村民交通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举措四:以交通事故危害为切入点,以案说法。通过组织一些典型案例、典型事故巡回乡村展播,使群众深刻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抵制交通违法,抵制交通事故。
 二、营造交通“文明型”农民
 在一些边远乡村,由于管理不到位,一些村民缺乏文明行车走路意识,认为“山高黄帝远”,交警难得管理一次。再则,有些村民认为乡村道路是我们的天地,要怎么走,就怎么走,任怎么行就怎么行,乡村交通违法“陋习”随处可见。交通安全法律有多严都难以凑效。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加强交通法规宣传的同时,应从道德教育,伦理关系的教育方面加以引导,把交通安全文明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交通文明建设。同时,可以发挥镇级村级交通安全助理、交通安全信息及村干部或村族中德高望重者作用,把现代交通文明意识融进乡里乡风进行传授,树牢文明交通良好观念,使村民交通出行时,关爱自己,尊重别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使村民在乡里乡间也养成人人讲法规、人人讲安全的良好风尚,群众乘车出行,驾车上路,时时讲安全、讲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乡村交通“陋习”,抵制各种不良交通现象,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营造交通“发展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工作的一个主流,农村的发展缺少不了交通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理顺交通安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交通安全方面营造“发展型”农民,大力推进农村发展转型。
 俗话说:路通财通。目前,大多数农村都实现村村通公路,这为新农村建设迈出可喜一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车辆不断增多,轻便快捷的摩托车已进入千家万户,这对于新农村发展而言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如果缺乏交通安全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解决交通安全与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是极不和谐的。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深入探索乡村交通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乡村交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农村交通和谐发展,使农民深刻认识到安全才是财富,平安才能发展的硬道路。针对农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抓好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在镇、村设立交通安全管理组织,通过镇、村普查登记,对新购的车辆实行“台帐化”、“户籍化”管理,长期督促办理牌证,强制考试,将大量“黑车、黑户”明朗化,使农民大大方便上路行驶,提高群众出行安全感,真正体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文明行车”的现代交通文明理念,扭转失管失控局面。
 (二)加大摩托车和拖拉机安全管理力度。据了解,随着摩托车的增多,摩托车事故时有发生,已成为危害村民出行安全一大隐患。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中,应合理安排警力,严查摩托车交通违法和拖拉机违法载人,坚持杜绝无证驾驶、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形成严查严管的态势,消除群众侥幸心理,使群众认识到无证驾车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提高群众遵章行车的自觉性。
 (三)采取惠民便民措施,促进农村交通良性发展。
由于农民收入有限,消费有限,在办理车辆注册登记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采取惠民便民措施,采取降低税率,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入手,尽量为农民节约开支,降低费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提高办理车辆入户、办理牌证的积极性,这对于推动乡村交通良性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四、营造交通“互动型”农民
 所谓“互动型”农民,主要是指农民能理解和支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积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促进交通安全群防群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念,大力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促进乡村交通安全齐抓共管的互动局面。执法上,应认真从关爱群众的高度,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要掌握适度,体谅群众,时时让群众体会到交警执法的目的是为了群众出行平安。其次,群众遇到困难,想方设法提供帮助,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让群众深体会到人民交警为人民的真谛。再则,关心群众生活,支持农村发展。要结合交通管理工作,坚持走,深入了解群众生活,可以通过交通事故困难户,看望慰问特困户、困难户,支持农村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等,多为群众为农村做好事办实事,把爱民为民工作落到实处,以具体的行动来争取群众的了解、支持交通管理工作。通过警民互动,架起警民“连心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从而促进农村交通和谐发展,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优秀范文:观新农村建设,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观新农村建设,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观村,感和谐发展心得体会

------观新农村建设有感

11月11日,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公司团支部组织40余名青年团员,到湛江吴川市两个最有名的新农村林屋村和蛤岭村参观。整个参观过程内容丰富,紧张有序。两个村的发展状况及先进经验给予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 参 观 所 见 ◆

一、林屋村

早晨九点三十分,两辆巴士载着大家来到林屋村。远远望去,只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延伸,一幢幢农家别墅错落有致,这一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新农村的美好图景。走到村头,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汽车缓缓地在村中穿行,路边的几个牌子上,《林屋村文明公约》赫然在目。街道两旁宣传栏里,是对村发展史以及村支柱型产业----村机械厂的介绍。林屋村全村384户,1820人,原为一个纯农业村庄,二十多年来,紧紧坚持集体主义方向,逐步发展成全国闻名的机械制造村,是依靠集体经济创建特色文化村的典型。90年以来,该村建起了水泥机耕路,实行机械化耕作,农户机耕、种子免费、灌溉免费、收割免费,是工业致富、反哺农业的典范。村中最显眼的是一座气派非凡的大楼,仔细看来,原来是林屋村中学,一种敬意顿时油然而生。

车停了下来,置身其中,方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真正魅力。虽是初冬,这里却处处生机盎然。路面干净整洁,路两边各种花木点缀其间。真是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在琅琅读书声的校园中,在欢声笑语的南方小院里,在紧张有序的生产车间里,在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上,玩耍的孩童、蓬勃的少年、悠闲的老人、忙碌的村民、腼腆的少女......林屋村人们欢乐的笑脸感染着我们此行的每一个人。生产发展、宽裕、村容整洁,是这里真实生活的写照。一种内心的喜悦、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同事阿蒙的一句话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的想法:这哪里是农村,分明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二、蛤岭村

十点三十分,汽车到达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蛤岭村。当我们走下车准备步行进村时,立即被眼前的美丽所沉醉:蛤岭村被村前十里荷塘所环绕,此处风景仿若人间仙境,清新迷人。微风吹过,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河里成群的鸭子在嬉戏,很是悠然。村口门楼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蛤岭村”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武侠小说里的某个山庄,“一泓绿水瑞蛤腾欢歌盛世,十里藕塘祥岭映天庆升平”,一幅对联道出了和谐社会新农村农民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内心的喜悦之情。高大的门楼过后,就是村庄。蛤岭村的道路笔直,绿树婆娑多姿,村中所有巷道都已硬底化,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人们笑语相对。难道这不就是人们千百年来苦苦追寻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么?

蛤岭村据吴川市区约12公里。清初,其祖先从化州入吴川经商谋生,因此地水域源长,荷塘环绕,自然景观怡人,遂定居蛤岭村,而后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已有220多年。全村有212户,人口1200多人。解放前,村民以务农为主,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仅可糊口,蛤岭村人却不因此而沦志废学,或励志求学,博取功名;或才华拔萃,能工巧匠,以技能见世。该村的现代化建设也主要是以本村在外有所成就的人筹资所建。改革开放以后至今,蛤岭村人均年收入由3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6000余元。门楼、幼儿园、硬底化村基、文化中心、灯光球场、集体猪舍、公厕…….一路走来,现代化的建设让我们目不暇接。近年来,该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文明示范村、湛江最美的村庄等等。村中几个大字同样引人注目:“建新村,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新农村所有新农民的心声。

◆ 参 观 总 结 ◆

这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新房舍,新环境,新风尚。下面从我看到的八个方面来谈它的建设成果。

1、生活水平:无论是居住环境、居住条件还是平时的吃穿用行,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切实提高。

2、环境条件:至今我才明白,为什么国外有钱人都愿意在农村居住。农民的居住环境在这里得到了的提高,农村城市化建设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3、法制观念:蛤岭村组织了村治安联防队、环卫队、禁毒禁赌队,XX年被评为市文明村,农民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加强。

4、教育态度:林屋村中小学均是湛江市一级学校。村里设立奖教奖学金,大兴尊师重教之风。十多年来,村办企业坚持与全国一些有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科研联系,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培训科技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5、民主意识:两村在村委会旁都设立村务公开栏,主要是公开的财务,政务等方面内容。两村都可以在最明显的地方看到每一笔详细的财务支出。村委在村务栏旁也设立了村情民意箱,供村民使用。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构建和谐农村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构建和谐农村心得》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解决好“三农”的重大举措。作为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善于抓住这一推动农村的重要机遇,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基础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针,其基础和关键是发展生产,没有生产的发展,不可能有生活的宽裕,不可能有村容的整洁。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特定的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联系崇阳实际,我们重点是围绕“三个结合”,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抓企业培植、抓招商引资、抓产业集群、抓基础建设。一是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既要依靠招商引资吸纳大集团、大企业、大老板到本县投资,又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建设资金,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培植发展后劲。二是要坚持壮大支柱产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采取放宽民营政策,聚集民间资本,激励民营企业,壮大优势产业等办法,促成民间资本,县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融合,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努力,壮大我县医用卫材、食品、钒、印刷包装、建材等产业的成长壮大,培育一批带动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三个翻番,即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值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利税翻一番,进一步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实力。三是坚持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石城冶金工业园和崇青工业走廊这“三园一廊”的建设,按照工业向城南园区集中、机关向城北新区集中、商贸向中心城区集中、居民居住向住宅小区疏散的“三集中一疏散”的思路,运用市场运作手段,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完善城市功能。

二、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农民富则国家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近几年,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农民增收困难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联系崇阳,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特色产业。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方针,扎实抓好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七大经济板块”和“四个养殖小区”的建设,形成特色板块经济,创建区域品牌。二是壮大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上级扶贫资金、调产基金、贴息贷款等各类资金,集中扶持,快速膨胀,努力实现生产规模化,形成以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产加销紧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重点抓好雷竹笋、小麻花和优质米加工,使之成为农村产品增值和接纳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民增由和重要渠道。三是发展劳务产业。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优势产业。我们要抓住我省实施农民工和农民科技“阳光工程”的有利时机,以县职教中心为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塑造具有崇阳特色的竞争优势和劳务经济品牌。

三、尊重群众、规划引导是前提
新农村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生态家园建设的步伐。一是要实事求是。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村内道路,治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上。二是要科学规划。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三是要示范引导。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因村制宜,稳步推进。主要以白霓、路口两个中心村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样板,着力解决在崇阳中普通存在仅依106国道一字长蛇沿建房和星星点点“天女散花”前有广场,后有操场式的大量浪费耕地的问题,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是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工作是在县、乡。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转变作风,突出服务功能,在以多程形式吸引和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要鼓励和调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帮扶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和社会的共同行动,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几件实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大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等工程建设力度,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要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在现有条件下,要把财政投入为主同社会资金的筹措、农民自愿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注意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项目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农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入手,重点从决读书难、看病难、孤寡病残等问题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合伯医疗的管理,使这一惠民政策真正造福于农民,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民中小学的管理和农村福利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农民排忧解难,体现“雪中送炭”。

这是篇好内容,涉及到农民、建设、发展、问题、农村、新农、抓好、解决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农村发展观心得体会_范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作出部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建设力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文化权益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证每一位公民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同样的文化权益,拥有平等的文化发展机会。要着重面向农民群众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农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维护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我们要不断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方式、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当前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就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是一项通过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重要创新工程,目前工程已经有61.4万个基层服务点为群众提供服务。
我们要坚持夯实基础,注重积累,扎实推进。以基层为重点,打好基础,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长期以来,各级文化部门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放在农村,着重抓好基本阵地、队伍、内容和方式“四基”建设,实现工作重心、资源和服务向农村的“三个下移”,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取得了好效果。
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情况千差万别,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尤为突出。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发展文化事业,抓住重点,突出特色,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正在进行中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农村文化建设则是这一诗篇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坚持维护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数量急剧增长,人流、物流、车流密集,人、车、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如何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构建和谐的交通环境,为经济社会服务,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怎样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作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下面,笔者结合隆安县道路交通管理的实际,浅谈构建和谐交通环境的几点看法:

一、构建和谐交通环境面临的五个问题

隆安县目前常住人口将近40万人,散居在10个乡镇,全县道路里程总长1124公里,机动车保有量40921辆,驾驶人44950人,在编交通民警24人。近年来,隆安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转变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交通安全与畅通,得到社会各方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道路交通管理和为经济社会服务方面还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主要是:

(一)部分民警在交通管理中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方法、手段、形式还停留在旧模式中。

(二)道路交通面广,警力不足无法管控到位。

(三)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仍然薄弱,县乡道路交通违法现象比较突出。

(四)交通管理设施装备滞后,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五)交通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手段亟需提高。

二、构建和谐交通环境应实现五个转变

(一)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部门民警习惯于以管理者自居,缺乏服务意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点必须改变。要教育引导民警尤其是领导淡化权力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不断拓宽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二)实现全能型管理向有限型管理的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权限让渡与缩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要把该管的、必须管的管好,自觉放弃那些不该管的,管不了的、也管不好的事情,干好份内业务。

(三)实现封闭型管理向公开型管理的转变。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向社会群众,是政府和公安机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因此,交警部门要进一步实行警务公开,自觉接受司法审查和监督,充分体现执法的公开、严肃和公正。

(四)实现审批型向长效机制型转变。在日常的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交通违法处罚等交通管理工作中,经常有一些人为的审批权力,要把这些审批项目纳入依法办理的范围,把方便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作为改革审批的方向,要依法设定审批项目,减少审批行政权限,加强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使其遵循合法、合理、效能的原则,逐渐实现审批型向长效型机制转变。

(五)实现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靠经验、凭感觉管理的做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今后,要建立健全符合现代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手段,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

三、构建和谐交通环境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要严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严管交通秩序。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秩序。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管理经验,依法严管是制止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严管,才能维护交通法律、法规的尊严,才能创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近年开展的各种交通管理整治活动实践证明,通过依法严管,形成依法严管的态势,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人民群众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就会普遍提高,交通秩序就会明显好转。

(二)要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为载体,加强源头管理,预防和减少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发生。近几年来,我们以遏制群死群伤恶性事故为重点,加强了客运车辆和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加大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完善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探索出了对客运车辆和驾驶人包保责任制、车辆检验倒查制、防止客车超员、超速和驾驶人疲劳驾驶检查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这一点,交警部门要长抓不懈,形成一种机制。

(三)要以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手段,提高城乡居民现代交通法制意识。由于本县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在近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农村群众占较大比例,特

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第2页

别是农民群众出行没有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的习惯。因此,加强现代交通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城乡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创造良好安全环境的治本之策。针对实际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推动交通安全宣传深入人心。

(四)要明确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奖惩分明。交警部门要明确各个岗位、各个民警的职责,真正把交通安全责任制落实到每个中队,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员,对重特大交通事故一律进行倒查,凡是因交警部门对驾驶人考试、办证、车检、路面执勤等环节把关不严,对客运车辆超员、超速视而不管,放任违法行为发生的,一律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要坚持交通管理走社会化之路。道路交通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单靠交警唱独台戏是做不好的。创造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才是根本之路。下一步,我们要紧紧依靠已经建立起来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全县交通安全形势,分析存在问题,落实各职能部门工作,加强交通安全社区、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建设、加强交通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把交通管理的触角向乡镇和农村延伸,把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社会人组织起来建立交通安全组织,制订具体工作运行制度及措施,全力做好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各项工作,为建党90周年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农村道路交通协管工作心得体会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效解决交警部门对农村“五小车辆”无牌无证、交通违法行为查控力量不足等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工作业务需要联系,从警种上加以组合,设想农村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交通事故预防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农村公安派出所的主要职能是对农村治安进行管理和防范,工作具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地理和人文环境等特点,所以农村基层派出所参与协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及“五小”车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目前,由于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使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相互全面贯通,使整个农村道路呈现交通方便,但同时也出现了道路相通里程线长、道路分散、路弯道多、岔道路口密布等特点;因此,“村村通工程”的实现,成为农村农民致富的翅膀;同时,从交通安全上讲,由于路面安全设施不配套、管理跟不上,也给农村道路带来了安全隐患。
2、农村驾驶员,特别是“五小车辆”的驾驶人安全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落后,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现象较为普遍,农用车、摩托车载人超员现象严重,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是目前农村道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3、目前,就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来讲,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交通安全隐患,其主要表现在大多数道路缺少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道路行车面狭窄、路与路交叉点多、行驶视线距离短,危险路段多,缺乏安全标识,是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4、由于交警部门的警力严重不足,对偏远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常常是能想得到而做不到,就导致了对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呈现出严重失控的状态,也就造成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农民群众出行安全的事实情况。
二、对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第一、农村派出所能熟练掌握社情民情,管理实有人口,治安管理网络完备,给参与道路交通管理提供了方便,农村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可以将“五小”机动车及驾驶人户籍纳入管理,并采取以人管车的措施,来加强对“五小”机动车辆和驾驶人的管理,进一步普及办证率和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二、基层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其重要一项工作是加强对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控和巡查,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工作形成经常化,达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效果,将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及早、及时、全面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安全管理,一方面能有效地加强交通信息情报网络建设,便于提高整体信息质量,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坚实的信息工作基础;另一方面为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搞好农村社会治安,同时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在农村派出所设立兼职交警工作人员及经费保障
1、兼职交警上岗,须经交警大队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试不合格的,不准上岗执行职务。考试合格后确定的兼职交警由县交警大队审核后,报市局交警支队政工部门审查、市公安局政治部备案。
2、农村派出所为兼职交警提供适应工作的办公场所,增挂“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xx大队驻xx派出所交管室”牌子,并购置计算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安装使用公安信息网和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和执法执勤装备。
3、兼职交警履行交通管理职能时,统一使用交警大队的执法规费票据,其经费、财务帐目纳入交警核算体系统一管理。交管室适用简易程序对“五小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罚款,列入县财政预算,用于工作经费。
四、农村派出所兼职交警人员的职责
一是协助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落实乡镇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排查登记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协调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二是维护辖区县乡道路交通秩序,加强对县乡道路的巡逻管控,查处适用简易程序的“五小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对于其他机动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可以对车辆先行查扣并及时移交交警大队处理。
三是协助交警大队先期处置辖区交通事故,如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疏导交通等,并依照规定处理财产损失1000元以下,要求其前提在没有人员伤亡,当事人无异议的轻微交通事故。
四是协助交警大队开展对农村 “五小车辆”驾驶员的源头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基础台帐,有序地对农村“五小车辆”和驾驶人,开展办牌、办证的前期受理和导办工作。
五、对农村派出所兼职交警人员的管理考核及要求
1、交警大队加强对兼职交警的指导
,经常检查指导执勤执法工作,定期分析通报交通安全形势,合理安排农村道路巡逻勤务,针对农村道路突出的交通问题,组织兼职交警开展集中整顿。同时,兼职交警的交通管理工作由县交警大队负责考核。
2、兼职交警及交管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依法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坚决防止不公正、不严格、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发生。要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在严格公正执法的同时,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文明执法,礼貌纠违。
3、县公安局督查、纪检部门要加强对兼职交警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随时纠正和查处民警在执勤执法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杜绝违法、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