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家校心得体会 > 导航 > 教育心得:择校那些事儿

家校心得体会

教育心得:择校那些事儿。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得:择校那些事儿”,感谢您的参阅。

教育心得:择校那些事儿

文/ 素问

儿子小学毕业了,我没有丝毫犹豫地让他读我们学校的附中。这是一所老的公立学校。结果他们班所有的教师子女,只有儿子一个人选择的是这个学校。

不光他们班,整个年级的情况几乎都一样。可以选择读公立附中的教师子女,基本上都选择了读私立的初中。一位年纪挺大的同事问起这个事情,很不解地说:为什么现在的人都要去读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呢?明明有免费的公立学校啊?

因为在中国人的思维里,贵的一定比免费的好。私立学校收那么多钱,就一定有它收钱的道理。

我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一所厂矿子弟学校读的。当时我们的老师,有些连正规大学都没上过,就是工农兵大学出来的。他们的知识结构确实有很大问题,甚至讲的有些知识是错的。我初中的数学老师,一个唾沫横飞的老太太,表达能力是有问题的,很少能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我把数学学得非常好。怎么学好的?我也不知道。总之没上过班就是了。至于语文老师们,我几乎不知道她们上课到底在讲什么,等我知道的时候,多半是发现她们讲课硬伤的时候。英语老师好歹是正规大学毕业,毫无疑问我英语应试能力是顶呱呱,虽然又聋又哑。历史老师天天上课讲段子,政治老师一直热衷于给每段文字分层次(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分层次!我们可敬的政治老师一直以为自己是教语文的)……

然后,我就高考了。

那一年区文科第一名,就这样出在了我们这个师资参差不齐的厂矿子弟校。

区里最好的学校傻眼了。

我说这事,并不是想说我有多牛逼。恰恰相反,我智力平平,又懒又没志向,高三了晚上还在看武侠片。但凡勤奋刻苦一点的人,都比我厉害。

我只是想说,学校,真的没你们想的那么重要。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所谓好学校,也有差生;所谓差学校,也有优秀的学生。

很多家长总是津津乐道,哪个学校中考上重点线多少,高考上重点线多少……可是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学校考试成绩好看,就能保证你孩子的成绩也好看吗?每次听到家长说哪个学校又出了状元,我都会想起梁静茹那首歌——可惜不是你……

我知道大部分家长的想法:进一个"好"学校,孩子学好的概率肯定更大。(至于另一些人抱着去结交牛逼校友的目的,因为觉得太好笑,都没有反驳的必要。)

从理论上说,"好"学校生源更好,学生你追我赶劲头也足,榜样的力量也更明显,的确有利于孩子更积极努力的学习。

但是概率这东西,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绝对肯定。就算有90%的可能,偏偏你可能就是那10%.学习这回事,有时候是很难单纯从知识的角度解释的,否则你怎么解释有些学习认真努力的孩子就是学不好?同事曾经给我讲过她学数学的事,她数学一直不好,后来家里请了当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数学老师一对一的给她补习,经过漫长的补习,她最终数学还是没及格……事实上她是个头脑灵活反应很快的娃。

所以,好的学校,好的老师,牛逼哄哄的同学,这些都只是客观条件。而决定一个孩子学习好不好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客观条件,或者说,最重要的根本不是这些。

那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孩子的主观条件。

而孩子的主观条件,不是智商,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等。

我们见过太多的孩子,小学和初中都是拔尖的学生,到了高中就神奇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最后甚至沦落到"差生"行列了。

不是他智商不行,也不是他不够努力,是因为,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他以前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合更高阶段的学习了。同样的例子是,我接触的很多高考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进了大学就完全没有继续学习的潜力和空间了。

对一部分成绩平平的孩子来说,进入一所"好学校",恰恰是一个摧毁他们信心和兴趣的开始。

当他们在每次考试中都不如别人,渐渐被老师忽视之后,他们会在内心自暴自弃,不再对学习有热情。这样的孩子,我们也见过不少。

相反,这些孩子如果选择的是大家眼中比较一般的学校,他们会在学校里树立起信心,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从哪里来?如果你长期得不到肯定,你还会有兴趣吗?

我大学毕业后曾在母校有过短暂任教史(就是那个厂矿子弟校)。当时教的那届学生,都是好学校选剩下的孩子,他们进高一的时候基础确实不算好。但因为老师们的尽心竭力(这时候的老师都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很大激发,最后高考成绩是母校有史以来最耀眼的一次。当时他们同学中有些中考成绩更好,去了更好的学校的,最后高考却不如他们。特别是有个叫苏萃的孩子,在川大的时候恰好碰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这学校现在的排名比清华靠前)来选拔人才,在所有最后通过筛选的学生中,他是唯一一个来自于子弟校的学生,很多毕业于重点高中的孩子都被刷下去了。现在他已经定居新加坡了。

因为家里老师多,见的也就特别多,所以我对择校一直是很不以为然的态度。所有的客观外在条件,都无法保证最后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孩子主观方面的东西。包括对现在如火如荼的各种培训学校,我一概不热衷,甚至是比较反感的态度。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走入半疯魔的泥沼了,别人怎么样我管不着,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去推波助澜的。

最后,愿中国的孩子,追逐的是真正的知识和真理,而不是竞赛名次和考试分数。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面试心得体会:面试那些事儿


面试心得体会:面试那些事儿
开始找工作,再不找工作就会死翘翘了,没钱,空虚又寂寞啊,下面谈谈我面试的感受吧。
第一个面试
那天真的好开心啊,上午我一发完简历,下午就有电话叫我去面试,对一个正在找工作的人来说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啊。第二天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在好心阿姨的带领下到(后来才知道她也不是很清楚,带我走远了许多路,哈哈,在这里谢谢她啦)然后见到面试人,一看到我打招呼就说,还记得我吗,哈哈,原来他是我之前的之前工作地方的同事,(其实我还真的忘了,都离开那里快3年了,那还记得,再说那时他来的时候,我就准备离职)然后就进入寒嫌时刻,一起回忆之前我们认识的某某、某某现在在那里,最近怎样,哈哈差不多用了1/3的时间,下一步,谈一下现在行业的发展方向,我的就职意向,略略谈了一下我的就业经历、经验分享(老实说真不多,那还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最后谈了一下他们中心的服务情况,最后当然是薪酬福利、上班时间啦)。老实说福利比之前的要求低了,而工作时间比之前多了,我真一上一下。最后在他的热情邀请下(当然我也想找工作,想想也不是相差太多,现在这个行业的标准也差不多是这样)最后就答应了,想不到他们竟然说可以现在马上签约,其实我真的大吃一惊,因为按正常流程来看,要到正式报到的那一天才签合同,即使你多么需要人,也要至少做做样子,面试后,一天的时间思考是否录用,正式报到的时候签订合同,因为现在不是签订合同别人就一定不走,在合同的合理时间内提出,别人照样可以走(那样面试的人会觉得自己到你这里是来之不易的,说不定还有其它的竞争对手,会更加珍惜这个工作机会)。总之这是一个算是一个认识的人,没什么压力的面试,面试过程更像跟许久不见的朋友聊天,轻松没啥压力。
最后的结果是我去那里工作了几天后,提前一天告知我要离职就离开了,其实是第一印象不佳,第一天去上班办公室很乱,安排给新员工的座位没准备,堆满东西,当然电脑什么更没准备好,然后就在那里等(四天前就知道有新员工来了)新员工要来,公司有责任准备好,基本的,别人要有位置做,以上是个人看法。当然还有福利达不到我的要求,更重要的我想通了一些事,那我为什么还走弯路,就离开了。
第二次面试(前一次的一个星期后)
第二个面试的公司挺好的,在xx的行业的机构应该挺好的,收获最大的一次吧。这次面试跟前一次大大不同,更多围绕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工作的收获、自身的优缺点、行业的认识及发展方向,还有个人的发展方向等介绍,还有面试官也分享了她的工作所得,整个过程可以说没有冷场,还有火药儿(后来才发现原来一开始她对我有误解,认为我是一个不负责任,个人主义之上的人,就因为她在问我就职意向的时候,说了一句“不想当主管,做好一线,积累经验”的误解,才有了下面的面试,分享),在过程中分享了她的工作经验,现在行业的发现前景等,做主管的好处等。这次的面试,收获良多“说话的艺术啊,就像面试人说的,面试时有时候讲话不要太直接,很容易让人误解;工作实务能力足;清晰的个人职业前景;要有自己的观点,必要时,当人有所误会,用事实,工作实际为自己说话等)。这次面试是时间最长的一次,用了一个半小时,也是收获最多的一次,对我以后面试至关重要,也理清自身的职业前景”管理与专业发现不冲突,两者可相互补充,交叉进行,最重要的自己真正有实力,最后认准的方向是什么“。最后的面试结果,有两个领域的主管、一个新项目的主管,两个别的站点一线服务(离开后电话告知的),最后由于两个主管、一线服务的职位不是我想从事的发现领域、方向而婉绝,最后较属于的新项目由于没签约,等签约后电话再通知。总之这是同行朋辈式经验交流的面试,由误解到想见欢、工作经验能力相互交流的一次经验,收获良多,即使由于没有合适的岗位,仍很感谢她,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这是新新行业,圈子就这么大。
第三次面试(隔天)
这是专业水平相对较高,评估结果较好的。本次面试首先自我介绍,围绕工作经验、离职原因、个人职业规划求职意向、求职意向等。时间较短不到40分,直接快准狠,直入主题。当然加上前一次的经验,自信,快准狠回答,最后有三个职位让我算,一个新项目的主管,两个领域的一线服务,呵呵,最后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我想从事发展的一线服务(待遇差不多,就差200),然后一天后等通知。
不同的面试,无论成与败,在过程中也是一个收获,一个学习,一个成长,不要害怕面试失败,再接再厉,即使成功,如有时间也面试一下,对比一下,总结一下,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最重要的要对自己有自信,认清自己的职业前景,知道自己要什么。
明天会更好,加油!
晨xx
xx.11.27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


历史对于很多人是枯燥的,但是《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对于历史爱好者是很有用的,看完《明朝这些事儿》后,要如何写读后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一)

明朝那些事儿我最喜欢朱元璋,第一部中写的是朱元璋生于乱世当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依靠,没有后台。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他历尽千辛万苦,一次次的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一次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后继续战斗,一直坚持着。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了自己的决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知道了许多的大道理。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二)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但是最令我佩服的人是马皇后。

马皇后是一个贤惠的女人,这种贤惠,绝不是封建刻板的贤惠,而是有着智慧的贤惠,她说女性也应该多读书,不应该仅仅只做家务。一个好女人,必须是德才兼备的,而马皇后,就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女性。

除此之外,张宝珠皇后也很优秀,她容貌美丽不说,而且十分勇敢,敢于和那些坏人作斗争,明朝的时候,后妃都是民间选出来的,张皇后不贪图个人富贵,而是为了正义,不顾自己的安危。这种有勇有谋的女性,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三)

岁明朝时期的事情发生了种种事情,看完了这两本书,我深有感触。这部书是当年明月,也就是石悦写的明朝“通史”。这书从明朝开国的朱元璋说起对当时的十七帝王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充分的体现出当时政治思想与当时开国皇帝建立的帝国进行了详述。

朱元璋夺皇位很精彩,但是朱棣的奋斗历史也很经常,当朱元璋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就要削潘。后燕王朱棣以“倩难之役”的名义夺位。朱棣是我心目中最有魅力的明朝皇帝,他是个好皇帝,但是又很残暴,只能说人都是复杂的。

在读到第二部结尾时我的感觉只是凄凉,它讲到郑和下西洋,修着《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南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读到这里我也只是觉得当时的“悲惨”,也只是慢慢的看下去。大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而导致了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丧于一旦幸亏忠臣于谦奋力救回了明帝国,但随即又有两位皇帝争夺王位的“夺门之变”后都被害身亡了。读到这里我才晓得了什么叫历史小说的精彩与其对此使读者的眼球应接不暇,欲罢不能。

也是这两部历史小说我感觉到告诉了我影月之殇影歌的感伤。明朝的言官也告诉了我们直谏者未必忠。贪官们告诉我们贪污者未必奸。皇帝嘛,呵呵,真活的不是人~朱元璋的身世告诉了我们要自食其力,像他这样没有依靠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的人都能当上皇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四)

《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臣争斗,接着第四部的大臣们斗来斗去地故事,讲述着嘉靖年间的一幕幕。当年明月用幽默的手法,非常趣味地写着大臣之间的故事,时不时地让人发笑。他写的徐阶、高拱、张居正是朝廷重臣,为了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抢来抢去。这些历史人物都有特别的魅力,他重点描写的传奇人物——海瑞,家境贫困,脑袋不开窍,连进士都考不上,40岁才获得第一个职位,海瑞是迂腐的,却也有一定的能力,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任人物。张居正和高拱的斗争也非常激烈。终于,张居正以阴险的手段接替了高拱的位置。嘉靖年间的党争就到此结束。张居正的改革说明了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的官员,他推动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让老百姓不再受官员欺压,国库产量大大增加。

第二部分是战争,从这段历史中,可以了解到许多有趣的人物,我还知道了许多海外的历史,这里面的人物都非常有魅力,我非常喜欢他们。对于当时海外的文化,我也了解了很多。

机关单位办事儿心得


机关单位办事儿心得

和政府部门打过交道的人十有八九都知道,找他们办事,好难。不折腾你几个来回,誓不罢休。往往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也得检讨一下自己,没搞清规则,没看清要求,没打对表格,没签好字儿,这都是问题。而正是这些一连串的小问题,才导致我们数次的周折。也让我们把这些政府部门看做是老虎,惹不得又躲不得。

生活中总有人说,笑一笑,十年少;伸手不打笑面人;这样的话是有道理的。我平常爱微笑,即便是陌生人,遇见尴尬的时候笑一笑,一切都被化解。我的这种笑,带点傻傻的味道,憨厚,朴实,真诚,善意。往往这样的笑也是能被人所理解的。我爱笑,所以朋友多,眼角的皱纹儿也多,这就是我的得失。得了快乐与朋友,失去了美丽的眼部皮肤。哈哈,我还是想笑,只有笑才能让自己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也只有笑,才能让我们在这个苦情的年代里更乐观的生存。

今日一早,去建委办事儿,建委的X工,据说是超级的挑剔和不好说话。6月中旬我去办公司的C证就领教过一回。当时我只是多问了两句,就被一顿吵。当时我还特别生气,觉得政府部门的人都是狗屎,完全不分青红皂白就乱发脾气。毕竟是第一次接触,我完全不了解这人的脾气,只是回了一句:"我多问一句不是少错一些嘛!"还好当时的他没说什么。而我出门后还担心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因此而卡着我们。

今天我也是有备而去,把所有需要准备的资料全整理好。也在心中预设了去后的情节,一定不会特别顺利。果不其然,刚一到他办公室,我说明了来意后,他便检查资料,说时迟那时快的便在资料上画起了圈儿。说没盖公章,我急忙笑着说我带着呢,就是不知道盖还是不盖,下面的我知道了就不要画啦哈。接着让我打印一个公文的表头,还好说这些的时候他还不是在生气的状态,没有怼我就不错啦。要知道,能为公司节省每一笔开支也是我的职责,打一张就是一块钱呢!所以没再让他继续画,点明问题所在就OK!

我一时之间有点糊涂,但也乖乖去了对面的打印店,对于他说有表头理解的还有点模棱两可,只好打印了这个文件的第一页,但我还是很不确定。就拿着再次上楼去找他。这时他一看,有点急了,说:"你这个都打的有,还打这个,让你打表头,就是文件头!"于是我接着说让他再帮我看看我的文件缺不缺什么,一会儿我好直接装订的时候,他又气急败坏的说:"看,看,都看过了,要我看多少遍啊!再说谁跟你说要装订了?"这时候络绎不绝的办事人都围在他身边等待着他的检阅。我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垂头丧气走出办公室。可一想,不问清楚一会儿不是还错嘛!于是从手机里翻出了网站上的相关信息,硬着头皮再回他身边。我非常含蓄谦虚的笑着说:"X工,我有点笨啊,你再帮我看一眼是不是这个文件?"他说是,这次明显温和了许多。妈呀,这大热天的,虽有空调,也倒是让我出了一身汗。

当我再次从打印店出来到他办公室时,正好也没什么人了。我毕恭毕敬的把文件递给他,他检查分好类后订了起来,然后就是拷贝电子版文件。这时候,我再次诚恳的笑着说:"X工,记得6月份来的时候递交文件还是要装订的,所以刚才就多问了你。你这么忙,真是不好意思啊!"他温柔的说:"没有了,规定已改了,以后所有的都不用再装订了。"说完,他把盘给我的时候,我再次表示感谢。这时的他已没了那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觉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走出了办公室,顿时感觉外面的空气无比的美好啊。

要知道,他们每天可能要对很多人说许多遍的规则,一定是烦透了,所以一定是像我一样傻的人不在少数。其实有时候明明心里很清楚很明白,结果一看到他严肃的神情加上严厉的问话语气,不由自主的就一下懵了。还好还好,我是有备而去,这次真的也感悟到,面对一个十分严肃的人的时候,自己多一些谦虚,哪怕多问一句被批,也比总出错强的多。毕竟,去政府机关办事,确实比我们平常要难的多,不能说人家严格,只能怪自己不细心,多看多问,随机应变,方能快速的办事。有时候他们给外界的感觉就是不好相处,不好沟通,其实真正的人家要求的你都按着做了,他们也不会刁难什么。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想顺利的工作,只是太多人不搞清规则就莽撞的去,肯定是要吃闭门羹的。并且会三番几次的跑,经历多少次周折才能办成事儿。这种时候,我想没有一个人心里是舒服的,一定会抱怨政府部门的不近人情,所以了解规则,是相当的重要。

笑一笑,化解冷漠,让世界一下变的温情了许多。

笑一笑,总比天天板着脸强。

在这个人人都觉得苦逼的年代里,笑笑,偶尔的自嘲,倒会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否则,人人都抱着手机,互相变的冷漠,该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凡事抱着悲观的心态,不仅自己做不好事情,心情也永远不快乐,还会影响身边的人。所以,拥有乐观的心态,让自己更好的去适应生活,适应每一件工作,恬淡而美好,这才不失生活的意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