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企业发展历程演讲 > 导航 > 多项益措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历程演讲

多项益措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多项益措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市中区多项益措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近年来,市中区人事局从建设服务型机关出发,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多项措施,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良好人才环境,促使民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制订出台人才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引进人才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有突出贡献经营管理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政策规定:对来我区骨干企业工作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所在单位月工资发放标准不低于1000元,并落实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待遇;每三年评选表彰1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适时分批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锻炼;每年评选表彰1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举办2期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关于鼓励加快发展骨干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人才优惠政策,为民企广纳贤才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人才供需见面会。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牵线搭桥。定期走访城区各类大中专院校,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生源数量、就业意向等人才基本状况并及时通报给企业。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为企业引进急需的人才。今年4月中旬,区人事局组织重点企业在西安理工大学举办了市中区人才专场招聘会,西安交通大学等20所高等院校的400余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共与216名本科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9月份组织樱花五金、鲁鑫油脂、东宇机械、大道网络等骨干企业携112个岗位参加国际孔子文化节人才交流会,共有山东大学等16所院校的265名毕业生踊跃应聘,签定就业协议106人。

三是建立定期联系企业制度。联合区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及组织部门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的意见》,区委常委、区政府领导分别与11位区级有突出贡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了联系,通过建立联系信息卡、走访、举办座谈会和联谊会等方式,听取者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制定了《人事局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制度》,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就人事人才工作动态、人才需求情况等事项与企业互通信息,交换意见,及时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每年年初,区人事局联合组织、科技等部门对城区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措施。加大人才市场建设投入,建立了5个高标准的人才业务洽谈室,并制作重点企业宣传版画悬挂在各洽谈室,搭建人才人事服务平台。抓好企业人员的人事代理工作,完善转接关系、保险交纳等代理服务,近两年来新增代理人员600余人;打破人员身份、单位性质的限制,探索实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和考核制度。通过推行系列服务措施,有效吸引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基本形成了中区民营企业人才小高地。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企业发展


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定律”。而影响我们企业发展的最短“木板”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还是“服务”问题。作为一个服务性企业,“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其他同行相比,我们企业的服务工作确实做得很不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块“短板”。造成“服务”短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企业人员适当流动,可以增添活力。但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就未必是好事了,这样会造成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处理特殊业务经验不足。我们在检查时发现,有些网点营业员全部是是刚进局不久的新员工,对一般的业务尚能应付,一碰到稍微特殊一点的业务,就无从下手,打电话东问西问,光一笔业务就可以办上个二、三十分钟,这样的业务水平又如何能提高服务?

二、对窗口服务的优劣缺乏量化的考核办法。用户认为我们的服务优或劣都只是一种主观感受,本身很难量化。尽管我们采用发意见征询函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取样的量太少,无法反映窗口服务的真实情况。我们在工作中偶而会接到用户的投诉,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窗口服务不到位造成。尽管数量不多,但不等于我们的服务已经很好了,有的用户即使认为邮政的服务很差也不会来投诉,只是下次再也不到邮政来办理业务罢了,有很多业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溜掉了。

三、有的网点负责人重经营轻管理造成窗口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才能进步。但有的网点负责人非常注重去外面发展大客户,却忽视了内部管理,忽视了提高营业员的服务水平。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的网点负责人在营业窗口是难得一见,这样又怎么能了解营业员的服务水平呢?不了解又谈何改进和提高?其实有时候网点负责人辛辛苦苦到外面拉来业务,可自己窗口的上门业务却又跑了,为何?还是窗口服务不到位的造成。

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企业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希望能通过“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这次活动,找到更好地办法来提高服务水平,使邮政企业能够得到长远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认识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认识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就是以文化凝聚企业,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约束企业行为,引导企业发展方向,最终以文明取胜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家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优质企业家品质、才华、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又以其成功后的自信,激励和鞭策企业家组织和带领全体员工在“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一种以人文精神为动力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企业文化的成功构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优秀的企业家,二、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三、适宜的时机。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首先,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每个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地理位置、产品属性、企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各具特色。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家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最透彻,他们理应该也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充当且当好设计师,实现企业文化的准确定位。所以说,民营企业家不仅是经济专家,也是文化专家。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设计或塑造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培育新精神,把文化融入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在全面客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历史、文化、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等诸要素,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诊断,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并将这些管理理念灌输和渗透到企业精神中,形成独具个性的适合本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
其次,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牧师。企业家的思想只有扩展为企业的制度,而且必须渗透进员工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追求才能成为企业的文化。新企业文化形成概念模型后它不会主动扩散,企业员工也不会主动接受,原有的企业文化也不会自动瓦解。这一切都说明企业文化变革的艰难性。企业文化自身还具有极大的反弹阻力,变革需要巨大的权力推动,没有强大的推动力,变革不会发生。而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深入员工内心才能发挥并显现其巨大的文化力。因此民营企业家必须要做一名忠诚的牧师,不断地布道。一方面,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次,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流程,尽量缩短企业文化传播的时间,限定流程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变革中,明确的表达基本价值观,并始终不渝和满怀激情地向大家宣传,要具有传教士的精神,尽可能的利用与组织成员的每次接触、每一次会面等机会来表达和强化某种价值主题,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相结合。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先生无论多忙,每日都要为员工讲几次课。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办的商学院开学时,公司老总都要过来讲课。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向员
工灌输企业文化,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在工作中,思想统一的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企业的强大合力。
最后,民营企业家要自觉地进行理念革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统计调查表明,××年中国民营企业主群体中,获得硕士学位的企业主占,获得博士学位的企业主占。这种状况显然是难以与目前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相适应的。因此,民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企业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开展理念革命,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其次,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真正的具有渊博知识、辨证思维、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家。只有如此,企业家才能以自觉的文化战略眼光,引导和创造一种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强化和变革,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二)企业文化与员工
企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微观组织,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的员工。同样,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员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企业家,更多的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员工。
⒈企业文化是一种吸引力。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成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营企业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需要利用企业文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价值。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赢利性的组织,还是一个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家园的社会机构;员工不仅是企业发展资产或财富的“经济人”、“工具人”,而且还是具有多方面需求和发展能力的“文化人”。民营机经济是老百姓经营的经济,从企业主经营者到员工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住的私有权观念,员工的“打工”意识表现的相当强烈,个体意识突出,在利润利益导向之下,争权夺利散乱无序现象严重,企业员工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得企业很难吸引并留住人才。因此,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构建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有利人才(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脱颖而出和创造性发挥的文化氛围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人才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企业文化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待遇。”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满足作为“文化人”的员工的多种需求,可以使企业的全员对企业的目标、准则产生一种“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潜意识的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从而能够为企业吸引并留住大批有用的人才。
⒉企业文化是一种方针。企业文化不是工厂的模具,造就企业的一个又一个一模一样的员工,让企业员工一切行为循规蹈矩,整齐划一,凡事谨慎,互相参照。建设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最根本的就是要培育员工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培育企业一种适应性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去接受企业,赞同企业,维护企业。这种文化氛围明确表达或暗示了企业反对什么和禁止什么,支持什么和鼓励什么,宣扬什么和传播什么。它重在发挥集体个性和智慧,是发散员工的思维,而不是限制员工的思维。它要规范员工的集体行为,但不是规范行为细节。它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不是为了规范而规范,而是通过超文化积累形成集体无意识。其实质就是注重企业的集体无意识理念,通过长期的过程,使员工获得集体无意识的遗传基因,达到企业管理的自觉自动的效果。
⒊企业文化是一种学习氛围。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们的生命意义在于成功的美好的体验。优秀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在向员工传递一个理念:企业是一所大学校,即学习性组织,员工在为企业做出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提高。民营企业的员工较之国企相对混杂,整体素质差异较大,员工的价值观、人生追求各异,很难迅速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并使之与企业融为一体。民营企业的文化就是要培养企业内部的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使企业跟上时代,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企业文化的构建是着眼于未来和整体的一项战略,它不同于追逐短期收益和季度利润的企业自然本能。大量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要是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建立至少需要年的时间或更长时间。因此民营企业家必须对此有清醒充分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培育的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精心维护。
企业文化属于微观上层建筑,既是企业自身状况的反映,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稳固而持久的影响,但是同时兼有动态变化性。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而客观环境时时刻刻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民营企业家就需要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变化的趋势,自觉地审视企业现有的文化与这种趋势之间的协调程度,如有必要则要自觉地引导企业文化的转变。否则,原有的积极的文化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变成消极的文化,阻碍企业的发展。这就是说,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定位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地适时地采用新的价值标准去充实和改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内容,建设与市场经济及民营企业特点相适宜的现代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经济的时代。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参与市场角逐,增强竞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从发展的现实和可能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的找准自身的着力点和切入口,不断实施创新工程,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虽然我国的民营企业自身具有市场适应性强、经营灵活等特点,较之国营企业在创新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仍旧较为薄弱;另一方面,企业所处的市场及外部环境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要了解这些变化并把握其本质,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况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入世,更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站在全新的角度,用全新的意识去认识世界。创新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和氛围,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适应经济大潮,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成为真正意义的企业,永远充满活力的长寿企业。达尔文说过“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的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应变的物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成为“掌握变局的赢家”。


档案工作论文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之我见


档案工作论文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之我见
趋势
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的民营经济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市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经济总量提升,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民营企业诞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记录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档案资料对于民营企业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地要求对其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并实现新的飞跃,需要把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应当保存的档案材料完整安全地保存下来,这就势必要求加强档案工作。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它对于推动民营企业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素质和竞争能力,避免和抵御各种风险,推动企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民营企业及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都要审时度势,清醒地看到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重视、关心、强化民营企业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现状
我市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国营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疏于档案管理工作,重生产、轻管理,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企业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保管不安全、利用不方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
⒈认识存在误区—有的民营企业老板片面地认为,民营企业是自主经营,一切都是自己管理,特别是规模较小,又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将形成的材料,尤其是涉及到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制作秘方等核心材料,往往是分散在家族“少数”人手中,实行“封闭”管理。而其他材料,财务方面的分散在财务部(室),科技材料分散在技术部(科),经营材料分散在经营部,综合材料在办公室(或经理室),处于分散、无序状态,档案意识比较淡薄。
⒉宏观监督滞后—有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片面地认为,民营企业档案属于老板的私人财产,不受行政干预,档案部门无权过问,也无精力过问,只要抓好国营企业的档案工作就可以了,故而忽视更放松了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监督指导工作。
⒊没有现成模式—过去多年在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国营企业、集体乡镇企业先后都出台了法规性的档案工作业务标准文件,而新生的民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管理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无主管上级,享有充分的自主权,那种“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加之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无论是档案部门还是企业本身都来不及过细地研究和考虑其档案工作的管理问题,只好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导致有的民营企业形成的材料“自生自灭”。
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给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乃至企业的管理带来三个不利因素:
一是不利于企业档案的齐全完整。无章可循,无约束机制,形成的材料处理分散、无序状态,不能完整地记述和反映企业发展的历史面貌。
二是不利于企业档案材料的安全。民营企业主与员工之间虽订有劳动合同关系,但员工流动的随意性较大,材料的分散管理,尤其是“秘方”等核心材料,因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旦出现人员“跳槽”,轻则使企业的管理发生断层,工作无法延续,增大管理成本。重则会导致企业的独有知识产权流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三是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与创新发展。企业档案材料的分散、无序保存,少数人占有企业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持有者可能会以占有核心材料的条件,要挟企业主,造成企业管理的被动。尤其是入世后,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没有资料、信息数据的科学化管理,就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失去商机,严重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
对策
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档案部门面临的新课题。企业老板、档案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应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目光,重视、关心和研究加强民营企业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解除后顾之忧。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⒈主动介入,不放任自流。《档案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实施办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的依法开展”。这些档案法律法规中,已经原则规定了民营企业在档案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民营企业理所当然地应该管好企业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监督和指导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这不是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而是履行《档案法》赋予的工作职责,要与工商联、专业协会等加强沟通与协调,加强宣(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传,正确引导,相互配合,共同督促、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和加强档案工作。民营企业老板不能认为民营企业是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没有“婆婆”而拒绝档案部门的指导。正确认识档案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热忱欢迎、积极主动抓好本企业的档案工作。
⒉要逐步提高、不要急于求成。鉴于大多数我市民营企业处于“年纪轻、规模小、底子薄,”属于起步、发展阶段,其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都需要摸索,档案管理更是如此,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方法上可先行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试点,摸索总结经验再全面铺开,以典型引路。步骤上可以分“两步走”,即先建档、后规范。初期,主要是建章立制,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保存、积累。随着企业的扩大,经济的发展,素质的提高,认识的变化,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再逐步整改,使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⒊注重实效,不追求形式。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其目的一是保存历史,二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服务。它既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是为了达标升级,而是自身的发展所需要。因此,民营企业建档,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包括人员的安排、制度的建立、材料的形成、积累和整理归档,都不能按达标升级的标准,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花架子,要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
⒋要因厂制宜,不要千篇一律。民营企业的规模、经营、效益千差万别,建档工作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制订符合各自特点要求的建档方案。如有的民营企业是一个县的骨干企业,员工成百上千,机械化程度高,又是当地的利税大户,而有的企业只有几个人或几十人,手工式生产多,要区别对待。但共同的要求是必须将经济合同、产品开发、销售、债权债务、资金转让、成本核算、基本建设、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往来客户等内容的材料收集、整理、保管好。
⒌与时俱进,不照搬国企。自八十年代后期,我们就开展了国营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建档工作和目标管理,国营与集体企业有一套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业务建设、实施方案与开发利用的标准,但都不能照搬到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在档案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也应该是自主管理的,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再延用行政手段干预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要多做调查研究,既要把民营企业的建档工作纳入整个档案管理体系,纳入议事日程,把建档工作与发展民营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建档促使民营企业提高内在素质,又要认真做好民营企业建档的指导,推动建立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建好民营企业档案,加强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不但是民营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当前各级档案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民营企业主要遵照《档案法》的规定,管好本企业再生的档案材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方法,将法律制约和启发企业自觉相结合,通过宣传与引导,促使民营企业经营者真正明白做好建档工作不但是权利也是义务,是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长期受益之事而非权宜之计,从而增强管理利用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建好民营企业档案,做好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




抓协会建设 促企业发展



浙江奔奔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座落于XXX镇第二工作片,目前拥有职工140余名,其中育龄妇女50余人,主要生产针织服装。公司十分注重发挥计生协的作用,突出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诚待人,以诚感人,营造了温馨的企业氛围,有利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公司的发展,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抓好组织建设

公司员工中,育龄妇女、外来人员多,如何针对女工的特点,加强管理,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促进发展,提升公司形象,一直是公司领导层思考的问题。计生协会的成立,不仅在计划生育方面有效地组织广大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服务,帮助员工排忧解难,起到企业联系职工的纽带作用,加强企业与广大职工的沟通,从而有利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如:企业从社会养老、查孕查环、子女入学、扶贫帮困等等方面制定了会员可享受的优先优惠政策,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她们解决困难,排忧解难,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公司每位育龄妇女都接受一年两次的查孕查环查病,切实保障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公司领导层达成共识,在协会的组建上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群众自愿原则,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由职工自愿提出加入协会组织的申请。二是结合实际的原则,从企业实际出发把协会组织与企业工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三是科学组织的原则,结合车间、员工居住地等,合理设置会员小组和会员联系人。四是优化组合的原则,组建协会领导班子。2004年,该公司在XXX镇计生协的指导下成立了计生协,计生协会长由公司总经理俞秀祥担任,副会长由俞红红担任,秘书长由办公室主任施志高担任。有协会理事5名,发展会员16名,划分6个会员小组,设会员小组长1名,每位会员一般联系2—3名员工,在公司当中初步形成了计生协组织网络,为工作和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各项制度,增强协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公司根据自身实际,从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出发,建立了六项制度。一是会议制度:协会理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学习传达人口与计生理论、政策和会议精神,讨论研究重点工作,制定工作措施;会员小组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了解员工对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要求和建设,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会员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讨论通过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理事会成员,讨论决定协会重大问题。二是活动制度:协会每年组织宣传服务活动不少于三次,计生协会重大节日、“5.29”全国会员集中活动日组织会员、员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系列宣传服务活动。三是汇报谈心制度:会员每月需同联系员工谈心一次以上,了解情况,解决思想问题;及时向理事会汇报和反映员工的思想情况及要求和建议。四是建言献策制度:定期组织会员和员工为企业发展、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开展献计献策。五是联系帮扶制度:理事成员联系一个车间、每个会员联系2—3名员工,在生产、生活和生育上提供帮助和服务,解决员工的困难和后顾之忧。六是经费制度:企业每年拨款3—5千元,作为计生协会专项活动经费。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运作,提高了职工自身素质和自信心,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学习、工作热情,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加班加点、积极要求进步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协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得到加强。

三、发挥协会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奔奔针织有限公司计生协的成立,是新形势下做好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好办法,也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计生协的活动,使员工提高了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认真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当地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同时,通过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和开展健康教育,丰富员工计生知识,提高认识,发扬风格,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据统计,现已向职工发放计生资料5000余份,青春期生殖健康资料150余份,对查出疾病的妇女及时安排了治疗。二是增进了团结。协会围绕企业的发展给广大员工提供了很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职工之间打破地域的界限,扩大了接触面和交流面,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厂风。三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职工通过会员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及时反映给公司领导,公司领导积极采纳大家的建议,使广大职工感到自己在履行了计划生育义务的同时,也认真形式了自己的权利,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尊重和维护,从而提高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四是工作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协会架起了企业与职工联系、交流、沟通的桥梁,在对员工的管理与服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各种业务,岗位练兵,广大职工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了有力保证。

由于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和温馨化服务,广大职工以厂为家,把计生协作为自己可以信赖的娘家,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端正,使“人诚品精”的企业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企业发展达到了“双赢”。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运作流程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运作流程

内部审计机构是民营企业家非常重视的部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内部审计知识和技能、拥有内审岗位资格、尊守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只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企业老板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但这远远不够。没有好的运作方法和内审工作实绩,内部审计将一事无成。

一、立信

把成熟的审计思路传达给企业所有者,这是必要的沟通过程。你要确定他用了多少时间和多大兴趣直接和你讨论内部审计问题;把所有的想法变为实际行动,把你的产品(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呈给所有者,这是考验你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你要确认哪些是所有者比较满意的;哪些是所有者不满意的。把不满意的地方做到他满意。

全面熟悉企业市场比熟悉企业生产和集团管理更重要。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首先是市场做大以后的需要。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生产规模和市场空间有限。所有者不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就完全有能力及时发现和控制企业风险。随着销售市场的扩大,企业迅速发展。生产与销售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内部关联交易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集团所有者的方针政策与经营执行者之间的矛盾等等均以利益冲突为特点显现出来。尤其是市场终端的存货、货款是否按既定流程有效运转?集团政策是否执行到位?流程是否最优?内部控制是否确实有效?等等都是老板最关心的核心重点,因此市场的风险管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内部审计要有怀疑一切的审计行为和纠正风险的过程。前者是企业所有者的需要,内部审计必须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要时刻盯住市场可能出错的高风险领域的具体坐标点;后者是内部审计的价值所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审计报告的重点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殊方法,目标是参与到问题当中,把问题解决掉。

二、组建一支独立、高效运营的内审部队

内部审计机构强调思路清晰、方法到位。内部审计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思路不准确就会偏离方向;没有方法就没有效果,方法不对头就会事倍功半。

内部审计要强调独立性。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存在前题,内部审计应接受一个确定的机构(最好是董事会)或人员(最佳是董事长)的领导和指挥。

审计工作应突出客观性。内部审计工作是两个人以上来完成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内审人员应具备迅速发现问题并能够准确提出符合实际情况切具可行性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结构和队伍规模。

三、突出重点有序运作

1.确定内审目标

审计目标必须与所有者的目标适时保持高度一致;审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盯住老板的资财正常流转,不受侵犯。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维护资金正常周转速度、促进产、销协调有效运行。三、帮助企业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效果;迅速发现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影响事业发展的具体原因、明确是程序制度问题;还是责任人的不作为问题。审计实践中,在确定审计目标重点、范围、资源配置时,首先要参照所有者关注企业风险的时间、重点区域和内容来确定。通常审计目标按以下顺序排列:市场业绩和效率审计目标;集团部门行政、服务效率和效果审计目标;产业经营效益审计目标。

2.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审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民营企业在集团化经营条件下,企业所有者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以及资金投入都在市场。市场审计应关注销售政策的全面执行,物流、资金流顺畅、资产安全;重点是市场环境下各级经营者的执行能力和对企业的忠城度;目标是市场存货和业绩现金流。市场审计一切从效益出发,保证和披露真实的经营结果,不要干扰其经营过程。既定目标实现了,销售政策可以变通运用。变通的政策被市场认可后,可反馈到集团甚或成为集团政策推广实施。既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影响市场发展或操作性不强制约市场发展的要及时通过审计渠道反馈给集团高管层。在这里审计不能搞教条主义,审计充当的是服务角色,履行的是协调、保护市场发展的职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审计机制,企业就要建立什么样的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定位准确就会促进市场发展。

四、要有做艰苦工作的心里准备

民营企业在重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永远别指望审计范围不受限制;一些所有者认为暂时不需要审计的地方他会叫停你正在做的工作,哪怕你的审计计划已经过他的批准;市场千变万化,职业经理人素质参差不齐。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是灵丹妙药;“定性不准、报告失真”“操作性不强、影响市场发展”这两顶大帽子随时都会扣到你的头上。内部审计能快速披露和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却没有法律义务和现实能力变通和解决国家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政策抵触及利益上的矛盾。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运作流程第2页

前的社会大环境(人力资源、筹资、项目准入、产业政策等)决定了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不能避免家族经营与企业目标的矛盾。民营企业发展一般都经历过“家族奋斗过程”。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方法、定位在企业的发展、成长、成熟的不同阶段,必须强制适应企业需要。

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救世主,也不是民营企业发展必须设立的部门。因为内部审计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局限性,导致了企业家了解、引进内部审计机制、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必须要有一个认识过程。

在民营企业审计沟通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沟通失败可能是由于审计对向的素质问题;也可能是利益问题;也可能是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但最终是企业文化问题。沟通本身实际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当“内部审计”意识还没有熔入到企业文化时,内部审计的效用就无法彰显。

五、将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到底

内部审计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事业。目前国内存在大批以内部审计为终生职业的人力资源(估计10万人),这是信念问题也是市场需要问题

内部审计文化不断得到国家的支持和民营企业家的认可;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不断完善。

立足企业实际学贵在用,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和创新工作方法在为企业增加效益的同时也为自己全面发展创造了空间。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内部审计工作者走向民营企业的高管岗位,正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内部审计事业大有可为。

关于中国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几点认识


关于中国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几点认识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就是以文化凝聚企业,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约束企业行为,引导企业发展方向,最终以文明取胜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家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优质企业家品质、才华、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又以其成功后的自信,激励和鞭策企业家组织和带领全体员工在“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一种以人文精神为动力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企业文化的成功构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优秀的企业家,二、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三、适宜的时机。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首先,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每个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地理位置、产品属性、企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各具特色。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家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最透彻,他们理应该也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充当且当好设计师,实现企业文化的准确定位。所以说,民营企业家不仅是经济专家,也是文化专家。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设计或塑造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培育新精神,把文化融入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在全面客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历史、文化、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等诸要素,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诊断,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并将这些管理理念灌输和渗透到企业精神中,形成独具个性的适合本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
其次,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牧师。企业家的思想只有扩展为企业的制度,而且必须渗透进员工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追求才能成为企业的文化。新企业文化形成概念模型后它不会主动扩散,企业员工也不会主动接受,原有的企业文化也不会自动瓦解。这一切都说明企业文化变革的艰难性。企业文化自身还具有极大的反弹阻力,变革需要巨大的权力推动,没有强大的推动力,变革不会发生。而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深入员工内心才能发挥并显现其巨大的文化力。因此民营企业家必须要做一名忠诚的牧师,不断地布道。一方面,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次,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流程,尽量缩短企业文化传播的时间,限定流程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变革中,明确的表达基本价值观,并始终不渝和满怀激情地向大家宣传,要具有传教士的精神,尽可能的利用与组织成员的每次接触、每一次会面等机会来表达和强化某种价值主题,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相结合。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先生无论多忙,每日都要为员工讲几次课。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办的商学院开学时,公司老总都要过来讲课。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在工作中,思想统一的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企业的强大合力。
最后,民营企业家要自觉地进行理念革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统计调查表明,××年中国民营企业主群体中,获得硕士学位的企业主占,获得博士学位的企业主占。这种状况显然是难以与目前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相适应的。因此,民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企业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开展(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理念革命,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其次,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真正的具有渊博知识、辨证思维、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家。只有如此,企业家才能以自觉的文化战略眼光,引导和创造一种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强化和变革,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二)企业文化与员工
企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微观组织,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的员工。同样,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员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企业家,更多的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员工。
⒈企业文化是一种吸引力。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成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营企业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需要利用企业文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价值。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赢利性的组织,还是一个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家园的社会机构;员工不仅是企业发展资产或财富的“经济人”、“工具人”,而且还是具有多方面需求和发展能力的“文化人”。民营机经济是老百姓经营的经济,从企业主经营者到员工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住的私有权观念,员工的“打工”意识表现的相当强烈,个体意识突出,在利润利益导向之下,争权夺利散乱无序现象严重,企业员工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得企业很难吸引并留住人才。因此,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构建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有利人才脱颖而出和创造性发挥的文化氛围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人才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企业文化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待遇。”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满足作为“文化人”的员工的多种需求,可以使企业的全员对企业的目标、准则产生一种“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潜意识的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从而能够为企业吸引并留住大批有用的人才。
⒉企业文化是一种方针。企业文化不是工厂的模具,造就企业的一个又一个一模一样的员工,让企业员工一切行为循规蹈矩,整齐划一,凡事谨慎,互相参照。建设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最根本的就是要培育员工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培育企业一种适应性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去接受企业,赞同企业,维护企业。这种文化氛围明确表达或暗示了企业反对什么和禁止什么,支持什么和鼓励什么,宣扬什么和传播什么。它重在发挥集体个性和智慧,是发散员工的思维,而不是限制员工的思维。它要规范员工的集体行为,但不是规范行为细节。它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不是为了规范而规范,而是通过超文化积累形成集体无意识。其实质就是注重企业的集体无意识理念,通过长期的过程,使员工获得集体无意识的遗传基因,达到企业管理的自觉自动的效果。
⒊企业文化是一种学习氛围。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们的生命意义在于成功的美好的体验。优秀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在向员工传递一个理念:企业是一所大学校,即学习性组织,员工在为企业做出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提高。民营企业的员工较之国企相对混杂,整体素质差异较大,员工的价值观、人生追求各异,很难迅速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并使之与企业融为一体。民营企业的文化就是要培养企业内部的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使企业跟上时代,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企业文化的构建是着眼于未来和整体的一项战略,它不同于追逐短期收益和季度利润的企业自然本能。大量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要是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建立至少需要年的时间或更长时间。因此民营企业家必须对此有清醒充分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培育的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精心维护。
企业文化属于微观上层建筑,既是企业自身状况的反映,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稳固而持久的影响,但是同时兼有动态变化性。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而客观环境时时刻刻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民营企业家就需要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变化的趋势,自觉地审视企业现有的文化与这种趋势之间的协调程度,如有必要则要自觉地引导企业文化的转变。否则,原有的积极的文化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变成消极的文化,阻碍企业的发展。这就是说,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定位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地适时地采用新的价值标准去充实和改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内容,建设与市场经济及民营企业特点相适宜的现代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经济的时代。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参与市场角逐,增强竞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从发展的现实和可能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的找准自身的着力点和切入口,不断实施创新工程,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虽然我国的民营企业自身具有市场适应性强、经营灵活等特点,较之国营企业在创新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仍旧较为薄弱;另一方面,企业所处的市场及外部环境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要了解这些变化并把握其本质,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况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入世,更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站在全新的角度,用全新的意识去认识世界。创新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和氛围,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适应经济大潮,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成为真正意义的企业,永远充满活力的长寿企业。达尔文说过“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的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应变的物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成为“掌握变局的赢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