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 导航 > 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的体会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的体会。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的体会。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实事求是,尊重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
——学习《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的体会

在学习实践的活动中,我初步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通过学习,我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科学发展的过程。胡锦涛同志说:“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对于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和依据,加深了认识。(小编 )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向世人郑重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跨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他要求全党加强学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强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找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力求“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地展开,他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对现实的国情、具体的矛盾和各种各样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强调要“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十个重大关系,要重视“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提倡照辩证法办事”。又告诫全党,“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他还明确指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
毛泽东同志的论述,阐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指引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广阔国度上,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前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从解放前所处的崩溃状态中迅速恢复过来,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顺利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得到初步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是,历史的真实还有另外一面。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出现过“大跃进”的混乱。那时,“极左”的思潮泛滥,“乌托邦”的狂热膨胀,所提出的经济发展指标,完全脱离实际,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由此出现的全民大炼钢铁的局面,给社会资源和生态带来了浩劫;水稻亩产数十万斤的“卫星”,给科学实践和民生带来了悲哀。“大跃进”造成的悲剧,留给了我们惨痛而深刻的教训,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如果不讲实事求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那么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挫折。面对“大跃进”形成的乱局,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全面整顿的决策,对生产关系、发展速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引导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回到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事业又焕发出蓬勃生机。直到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出现了整体社会的大动荡。
在改革开放、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对科学发展的论述内容丰富。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并且强调,“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他还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他明确提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量力而行动,搞好综合平衡”;“‘十五’期间,我们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又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宏伟而复杂的系统过程,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他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其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初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几十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探索、努力奋斗,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和行动策略,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途径。总结我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规律,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也毋须讳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曲折和问题,如全面的“大跃进”带来了经济“大倒退”、某些地区的“工业化”加剧了环境污染、某些“建设项目”破坏了生态平衡等,但这些正是由于背离科学发展思想所造成的恶果,从反面说明了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新阶段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联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可以清楚的看到,科学发展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在课程改革和实施中,要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再自觉联系工作实际,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改进工作、提高水平。我感到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对自己做好工作和自我发展将是有力的促进。
2009年3月26日

以学生发展为本 按教育规律办事
——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的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段讲话,清晰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以发展为第一要义,针对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向往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抓好发展也就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表明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的根本目的。而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才能保证社会健康向前发展和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才能保障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必须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才能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和重大关系,才能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应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非常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一个“一穷二白”的大国办教育,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我国的“大教育”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我们正在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推动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内涵、不断提高质量,努力实现“强教育”的目标。
上海的基础教育,近十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上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理念,编制了新的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写了新的教材并在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围绕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了轨道。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发展,而且明确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所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新编的课程方案突出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明确了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再进一步确定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以及由这三类课程协调组合的课程计划,编制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的基础教育课程,兼顾了学生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有利于为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打好基础,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上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照整体设计、系统建设、先试验再推广的要求在逐步推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市教委进一步提出要加强校长的领导力、教师的执行力和教研员的指导力,并明确把着力点放在改善教学基本环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促进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但是还应该看到,上海的课程改革从课程设想到教学实施、从课程理念到教学行为,有明显的落差。究其原因,涉及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程的设计不够完善、教学观念的更新有些迟缓

、教师的工作不够到位、配套改革的措施没有跟上;又如教育价值的取向出现偏差、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还有教育体制、教育环境方面的问题等。而考试评价改革的严重滞后,则是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
有人曾经这样的论断:如果课程实施被考试所左右,那么课程改革的设想在实施中就会走样。现实的情况正是这样,我们的课程实施中存在“被考试所左右”的状况,如“考什么教什么”、“扎扎实实搞应试”等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导致课程改革的设想在实施中难于全面落实。
考试作为一种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必须恰当、合理地使用。“课程实施被考试所左右”这一情况的出现,其根源是考试分数被看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被作为学生升学的根本依据。当评定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优劣只是取决于有关考试分数的高低时,“分、分、分”就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和学校的命根。这样,追求考试高分和提高升学率就变成了学生、教师、学校“生存”的需要,而且势必走向单纯、片面地追求,于是应考的需要也就堂而皇之地占据课程实施的支配地位。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各种单纯应试的做法必然受到推崇,例如:简化课程,主要关注考试学科;扭曲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主要关注考试重点;强化训练,无情地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等;与此同时,各种针对考试的材料必然大肆泛滥、涌进课堂,例如:“考试手册”大量发行、“试题汇编”铺天盖地、“应考宝典”充斥市场等,这些材料直接把教“学”引向教“考”,专门为追求考试高分推波助澜。因此,课程的实施必然走样。
上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必须同步进行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还针对学生学习评价和学校教育评价,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实施意见。但是,招生制度的改革进展缓慢,一些评价改革的措施落实不力,而单以考试分数衡量教育质量的做法却在某些场合受到纵容甚至用于教育管理,致使“考试分数”是命根、“升学率”是生命线的状况难于真正改变。还有如考试手段的滥用、考试方式的刻板、考查要求和命题编制的混乱等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不仅限制了考试的积极作用的发挥,而且其消极作用被扩大,进一步影响了课程的实施。
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设想,可以说其指导思想正确、目标要求明确、实施途径清晰。当然,由于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和认识的局限性,改革的设想难免存在某些不足或不妥,需要进行调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深入,改革的实施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不断解决。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这项改革,努力把改革的设想化为成功的现实。
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实施的正确导向、有效促进和有力保障的作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废弃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唯一标准的评价方法,制止违背教育规律、单纯追求考试高分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教育的真谛是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养。在学校教育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按教育规律办事。这一要求,也是自己在工作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邱万作
2009年4月6日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发言提纲


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发言提纲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科学”是基础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只有讲“科学”才能更好的发展,有了“发展”“科学”才更有意思,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一学习阶段的认识和收获: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所以,能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通过此次学习,本人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都有所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群众的愿望,是引领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工作的总纲。
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本文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

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发言提纲第2页

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学习心得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学习心得


毛泽东一生勤政为民,为中国发展鞠躬尽瘁。他始终站在历史的最高处,用伟人的胸怀和浩然之气,独领风骚,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生生不灭的精神源泉和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将永远照耀着中华民族朝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奋进!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提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源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牢牢把握好内因,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文明,同时利用好国际环境这个大外因,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是贯穿始终的矛盾。发展始终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毛泽本文东同志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的不断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确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针,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因为通过实践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都是正确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方正政策。因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客观规律。这些年,一方面,中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形成越来越大的反差。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另一方面,资源环境代价惨重,节能减排压力很大,生态文明更是任重道远。这要求我们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
另外,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在《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一文中,毛主席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足够数量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这些话很具有前瞻性,充分说明了人才在一国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毛泽东论科学发展的一些论述,使我清晰的看到一位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心中油然升起无限的敬意,伟人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出现在眼前。在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加强理论修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论述去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总结经验,敢于创新。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共产党员的旗帜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深入学习《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毛泽东论科学发展》文章体会到: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人们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就需要刺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也不断创新,社会才不断进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类总是不断发展,自然界也不断进步,永远也不会停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才有所前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
学习文章体会到: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各得其所,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问题是综合平衡,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来源。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论江泽民的德治思想:以德治国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论江泽民的德治思想:以德治国
论江泽民的德治思想:以德治国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
内容提要:“以德治国”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邓小平理论与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道德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他律性角度分析,要加强从政道德的监督机制建设;从自律性角度分析,要加强从政道德的养成机制建设。从政道德养成的重点是加强道德修养。
《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指出:“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江泽民文选》中关于德治的思想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决策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这个思想是江泽民德治思想的战略基点。
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德治国”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邓小平理论与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详细阐述了“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这一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中,我们应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特征。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五,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第六,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处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始终注意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增强全面性。这里,江泽民同志已经勾画出“以德治国”的蓝图。正是这次中央全会,主要讨论了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在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使用了“德治”概念。他指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这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随着理论探索和思考的不断深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并做出了“以德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道德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正如江泽民同志所阐述的那样,“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概括了十三年来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其后,又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部分再次强调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不难看出,“德治”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
高度重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江泽民德治思想的价值目标。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是“治国”的主体。充分发挥人民“以德治国”的主体性,必须坚持不懈地提高人民的“治国”能力,其中包括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参与公共行政的伦理水平。为此,在“以德治国”战略决策提出八个月之后,即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制定,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施,都是在江泽民同志的指导下进行的。
早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就强调,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落脚点的总体构想。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必然要求。这里,江泽民同志已经勾画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蓝图。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在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使人们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就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全党和全社会要共同行动,努力把上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国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根据江泽民同志的指示,中共中央2001年9月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意提炼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基本道德规范,言简意赅,科学准确,易懂易记,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又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大力倡导这一基本规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简而言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江泽民同志的德治思想,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突出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思想,关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关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思想,关于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思想,等等”。这是江泽民德治思想的核心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在“治国”中处于领导地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依据人民的授权,代表人民“治国”,在“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实施“以德治国”,必须突出强调“以德治党”、“以德治政”。
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和国家机构中出现了一些违背从政道德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在公共行政领域,世界观特别是权力观集中表现为从政道德观。从政道德观在根本价值的层面上影响或指导着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
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只有把这个问题真正搞明白了,才能正确地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一,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去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以后则要代表人民并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第三,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发展、富强、安全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安宁服务,一句话,必须始终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第四,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原则,同时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这些,应成为正确权力观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关于从政道德基本问题的精辟阐述。在公共行政活动中,从政道德的基本问题就是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公共行政主体(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国家公务员)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调节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从政道德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一是权力代表谁的利益,其二是怎样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决定着对其他问题的回答,从政道德判断都是以对这个基本问题的回答为依据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根本性课题。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种客观实际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需要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是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这样那样的权力,这同我们党执政以前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领导干部受到外部各种消极东西的影响会日益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确很不容易。不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难免要犯错误,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对此,江泽民强调指出:“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作为党的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基于从政道德具有他律性和自律性相统一的特点,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从他律性角度分析,要加强从政道德的监督机制建设。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道:“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监督。”加大监督力度,特别要加强主动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加强事前防范。努力做到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相应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从自律性角度分析,要加强从政道德的养成机制建设。概括地说,就是要加强从政道德的教育与修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教育。无论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还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范腐败问题,都要坚持教育在先。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对干部的教育,应该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干部队伍建设才能越搞越好。”
从政道德养成的重点是加强道德修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中指出:“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人做好。人做不好,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加强从政道德修养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公仆意识,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从政道德修养必须破除“官本位”意识,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江泽民同志又说:一些同志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个重要原因是“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在作怪。“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我们是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千万要防止把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人格的力量很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这里,揭示了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目标。1993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国家行政学院题词:“永做人民公仆。”这是对我们党从政道德观的科学概括。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江泽民同志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的身份,坦诚地向全国人民表达了一位“公仆”的价值追求:“时代的召唤,人民的重托,使我深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崇高而重大。我将忠实地遵守宪法,恪尽职守,竭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从政道德观的核心内涵,是我们党的从政道德逐步走向文化自觉境界的集中体现。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优秀范文:深入学习《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深入学习《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通过学习《毛泽东论科学》文章体会到: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随着社会发展、人类、人们生活需要的增长,就需要刺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也不断创新,社会才不断进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类总是不断发展,自然界也不断进步,永远也不会停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才有所前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
学习文章体会到: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会到兼顾、适当安排、各得其所,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问题是综合平衡,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来源。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大学生村官学习《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一)


大学生村官学习《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一)


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从《实践论》到《矛盾论》,再到《论十大关系》等,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始终影响和指导着中国人民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毛泽东同志晚年虽犯过错误,但并不影响他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
科学发展,是从毛泽东时期就有的科学思想,不同时期的政策虽然不同,但是都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符合实际的,这也是此次学习中,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毛泽东论科学发展这一理论值得( )我们深入探索,细细品味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毛泽东提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不管是在毛泽东那个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的发展一直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想解决农村问题,就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农村。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毛泽东提到,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毛泽东提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所谓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工农业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中以采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为基础的大机器生产。
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真正搞清楚、弄明白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么样实现科学发展。对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对相关篇目的细读、精读、深读,努力搞懂弄通。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都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推动科学发展任重道远。哪怕学习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是学习仍要抓紧、不能放松。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就必须老实学、刻苦学,深入学、系统学,持久学、反复学。只有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才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