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 导航 >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

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

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等待机会。为了发挥更好的演讲效果,不妨先打磨好演讲稿,并熟记演讲稿内容,通过演讲可以让人们畅所欲言,如何写出优秀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欢迎你的品鉴!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特别是要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着力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六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就是要一心一意为农民谋利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之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以人为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最根本的体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求出路,又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使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维护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农业、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农。当前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减少农民、使农民富裕起来的关键所在。要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统筹协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完善支农政策体系,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深刻领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着力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城乡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要为农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机会和待遇。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公平化。引导各类资源与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要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增强农业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调整和优化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探索建立农业投入的补贴机制,积极推动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

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改水改厕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按照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原则,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集中度和优质专用农产品的比重。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水产养殖。推动乡镇企业产品、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粮食加工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健康发展。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人增、地减、水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发展生物质经济,支持农业副产品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富民家园计划,加快农村沼气发展步伐。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秸秆产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实现增值增效。

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为目标,利用人、生物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及生物循环的规律,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环境优良化。按照“提高认识、依法监管、加大投入、防治并举”的要求,加大农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全面实施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进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富民家园计划,加快规模养殖场粪便净化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扩大退牧还草工程规模,加强鼠虫害防治,不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修复的长效机制。

坚持科技进步理念,强化农业发展的战略基点,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重大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是农业发展的战略基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把科技进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创新、集成技术创新及应用转化的能力,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农业科技发展的着力点要实现由注重增加产量向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研究向研究、应用、推广和普及并重转变,由注重常规技术向常规技术集成和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并重转变。大力发展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的技术、标准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建立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关键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核心是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要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重点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范围。

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和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积极推进,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建立健全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要加快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立法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土地补偿费,推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国有农场农业用地保护和占用的监督管理。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的服务能力。

探索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和其他中介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进程,保护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立起农民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免征农业税步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动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试点,探索解决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加快国有农场农业税费改革。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搞好兽医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坚持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要把工业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等,导入和应用到农业领域,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运用现代工业成果改造传统农业。要把现代工业发展的成果逐步运用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持。推进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结合,拓宽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和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采用工程、生物、农艺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用工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优化农业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式。借鉴现代工业组织形式,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探索各种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强化项目推进意识,开展农业资本运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加强农业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效益为先理念,讲求农业成本核算,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变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相互割裂的封闭经营方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引入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营销。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

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要强化市场竞争理念,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方法和机制,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农业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深入研究入世后过渡期农业发展的各项应对措施,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在开放中保护好、发展好我国农业,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于保地节水。要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实施沃土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改进栽培和饲养方式,推行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保护性耕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努力培肥和提高地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型农业。

F132.cOM更多演讲稿小编推荐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演讲稿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找准税收在经济社会中的科学定位”。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放羊娃的故事,故事中的放羊娃,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放羊赚钱、赚钱娶媳妇、娶媳妇生娃、生的娃长大后放羊。这是生命的简单延续,而不是发展。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在当今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作为国税人的我们,如何找准税收在经济社会中的科学定位,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命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找准税收科学定位第一条,优化税收服务,注重税源的保护和培植,以经济的发展带动税收的发展。如果说税收是枝,那么经济就是根,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通过保护税源,创造良好环境,助推经济发展,在良性循环中推动税收发展。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22倍, 年均增长率为9.6%,经济增长带动了税收收入的迅速增加,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近5万亿,这充分显示了经济对税收的带动作用。我们要“放水养鱼”,共同努力把经济发展这个蛋糕做得大一点,才能保障税收收入的增长和税收事业的发展。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找准税收科学定位第二条,合理发挥税收职能,树立税收持续发展观,构建税收发展长效机制。我认为,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共进,征税与纳税的良性互动,国家与个人的共同富裕,才是税收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才有长效可言。通过和谐的征纳关系,通过优质的税收服务,通过公平的税负结构,通过先进的税收管理,建立起税收发展的牢固基石。历,“两税法”实现了唐朝的昌盛,“一条鞭法”促成了明代中期的繁荣,“摊丁入亩”造就了康乾盛世。同时,我们也看到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都是农民对苛政猛于虎的一种本能反抗。税收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优秀的税制,能使国富民强,反之,一个糟糕的税制则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税制要素,优化税制结构,确保公平和效率,促进税收在经济社会中的全面发展。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找准税收科学定位第三条,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人才是兴税之本,是强税之路。税收政策的贯彻需要人来执行,税收管理的规范需要人来实施,税收任务的完成更需要人来落实。税收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通过配置上的取长补短,使用上的扬长容短,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推动税收事业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每一个国税人都应该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在学习实践活动和日常的工作中,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税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税收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地方税收工作

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而且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做为一名基层地方税务部门的领导干部,就是要把党中央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个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落实到税收工作的实践之中,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和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谋发展、干发展、促发展

学习理论要紧密联系实际,用以指导工作。地方税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和宏观经济部门,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自觉地为经济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税收来源于经济,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与税收的关系即“源”与“流”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税收必须把经济作为研究的目标和对象,确定和执行有利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经济和社会分配中的杠杆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地方税收也进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稳定的支持阶段。因此,做为一名基层地税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税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发展、干发展、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把组织税收收入放在中心位置,严格执行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依法打击偷税、逃税行为,最大限度地做到应收尽收,以不断提高为各级政府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聚财的能力。同时,还要认真落实好中央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长期稳定的支持。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脚踏实地,恪尽职守,真抓实干

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来源于科学的发展观。一个缺乏正确的政绩观的干部往往同时也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一些领导干部,由于缺乏求真务实的作风,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摆花架子,搞浮夸。在一些地区,无论是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还是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些地区的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一个基层税务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戒浮躁之气。否则,急功近利,就很容易去搞所谓的“政绩工程”。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正确执行国家的税法和税收政策,为了单纯完成或超额完成税收计划,就很有可能去征“过头税”,也很容易去搞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工程。

党中央强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名后备干部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干实事,求实效,而是急于去搞自己的“政绩工程”,说到底是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每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首先要想着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多做贡献,千万不能去计较自己的名誉、地位、利益。要立志做大事,不能立志当大官。不论党把我们放在什么位置上,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体现到实际工作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干实活、报实数、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要坚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一切工作都要时刻想着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能否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只要我们按着客观规律办事,为党为人民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做出了经得起实践、历史、群众检验的政绩,党和人民自有公论。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市域经济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市域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发展县(市)域经济,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市情,科学确定思路,突出发展重点,遵循发展规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工农、城乡、人与自然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把握市情,科学谋划发展思路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科学谋划市域经济发展思路。一是从全局的角度定位市域经济发展方向。坚持通观全局、把握大局,综合审视沱江地理区位、发展态势和人文特点,找准优势和不足,从区域经济体系的角度合理定位。沱江是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工业发展条件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在三峡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沱江发展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我们立足湖北和三峡发展的大格局,努力把沱江建设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二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确定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时,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来考虑,统筹兼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制定和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发展战略,切实做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
二、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培育发展优势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是不能对各项工作平均使用力量。在统揽全局时,必须正确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工业主导型经济强市。针对沱江过去是农业大市、工业不发达的实际,把项目建设特别是工业项目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的发展强市富民。近两年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扶持工业项目建设,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配套。近年来,全市共开工建设项目193个,其中已投产项目152个,在建项目41个,已完成投资32.7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个。今年元至10月,全市共申报重点建设项目101个,计划投资总额117.7亿元,其中已竣工和在建项目57个,计划投资总额36.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在今年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8个,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的8个,投资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26个。项目建设拉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近3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到22%,2004年预计达到33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2%;3年来累计实现利税5.29亿元,年均增幅13%,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今年元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86亿元,同比增长35.7%,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43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68家,其中17家是去年以来新增的企业。预计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可培养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个以上,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20个以上,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50个以上。一批项目的引进投产,壮大了财源,增强了财政实力,2001年至2003年,全市镇级财政收入因政策性减收,由11392万元调减至7406万元,下降3986万元,而全市财政收入由22464万元增长至26016万元,增加3552万元,主要是新增工商税收支撑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可突破3亿元。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希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