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医院建院60周年演讲稿 > 导航 > 服装师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医院建院60周年演讲稿

服装师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为了保证此次演讲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至少需要对演讲内容准备一个有特色的演讲稿初稿,演讲稿是用语言文字写的,语言文字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工具。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稿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服装师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缝纫机“外交”

当年,我被通知下放,我们全家都到了**县河桥公社。当时在家无聊,我架起缝纫机,找些衣裤缝补。偶然被隔壁一个叫黑丫头的小姑娘看到,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回家取来几件破衣裤要我帮忙补。

我很爽快地答应了,找出家中一些零头新布补上去,不仅颜色基本相同,厚薄也差不多。此事很快传开,队里几乎家家都来找我补衣服。零头布用完了,就拆家里的衣服,挑选颜色合适的补上去,社员们赞不绝口。

由于破衣服碎纤维、灰尘多,缝纫机出了故障;念高中的小儿子花了几天课余时间,对照说明书修好了。又是黑丫头第一个得知,她迫不及待地拿来一块新的格子布料,说3天后要去吃喜酒,想做件上衣。这让我很为难——虽然看过几本缝纫书,可从来没做过新衣啊!

我不忍心泼冷水,声明没做过,试试看吧!由于是处女作,领子始终做不好,拆了又缝,缝了又拆,急得团团转。最后,在喜欢钻研缝纫技艺的小儿子帮助下,终于完成了。

那是一件当时农村较为流行的一字领广口袖对襟上衣。次日黑丫头见到时,高兴极了,也不试穿,就飞快取走了。几天后,她母亲来登门感谢,说:“黑丫头穿上你做的新衣,让她臭美得很,也让亲戚们羡慕死了。”此事又传开了,社员们纷纷拿出舍不得用的布票去买布,争着送来做新衣。我边学边干,衣服越做越多,技艺也越来越精。

在农村两年,我粗算了一下,累计做了200多件新衣裤,没收社员一分钱、一笔礼,却与队里所有人家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队返城前,我将心爱的蜜蜂牌缝纫机送给了黑丫头。

f132.CoM更多演讲稿编辑推荐

作家献礼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此时,我看见大地在歌唱,北方的四季在沉稳地拔节。

我看见:每个人行走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脸上布满微笑,心中激荡想往生活的美丽音符。

我看见:鲜花铺满大地,长满庄稼的原野与空气亲切的交谈;

我看见:春光明媚、艳阳高照,餐桌上的餐具犹如阳光般的亮洁;

我看见:夏日装有空调的饭庄里清风荫荫到处流动着清新的空气

我看见:原野中的收获看见一颗颗的庄稼长成餐桌上的美食

我看见:风吹过冬日的森林,善良的人们围坐在火炉旁,热火朝天的交谈健康的主题,品味火锅的浓郁。

祖国60年!一个心灵的品牌,一个优秀的品牌,一个从诞生就足以改变人们生活的品牌,一个响亮得足以成为丰碑的品牌,一个每天都在掀起精神革命、掀起饮食安全思索的品牌。

我知道:民以食为天,心以食为天,清新可口的美食让人饱胃、饱身、饱心,使人们得到美食艺术的享受。放心碗、放心筷、放心餐具,无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

于是,我又回到我的童年,我又回到我童年的幸福时光。我想起了给我生命、给我梦想的那个人。

那人,腰阔、肩宽、目光炯炯浑、身上下透着沉稳和雄健;

那人,从没有停下过匆忙却从容的脚步;

那人,把一副生活的担子稳稳的抗在自己肩上;

那人,把一粒粒生活的种籽精心打造成饱满的希望,然后,满怀着百倍的期冀,把种籽放在我的肩上,让它们在我的身上 萌芽、开花和结果;

那人,把一种永远笑视生活的永恒的精神,植入我幼小而生长着的心房。所以长大成人后的我,能够平静的接受风雨的捶打。

那人,是我的父亲!

他质朴宽厚,慈祥善良,与人为善,不卑不亢。他深爱着他耕耘了几十年的土地,他深爱着寄托了他所有梦想的儿子,他把一只碗递给了我,他教会我用干净的碗盛饭,教会我吃完饭要把碗洗刷干净。

那碗,是粗瓷蓝底,是洁白剔透,是精制的陶器。

我知道:那碗,是汲取生活养料的必备工具。有了碗,就可以去盛满大米饭和紫菜汤;有了碗,就可以汲取生活的汁水和营养;有了碗,就可以拥有成长的元素和力量。

父亲告诉我:碗中只能盛能吃的东西。父亲说:要记住,千万别让碗沾染有害的物质。我牢牢的记住了父亲的话,从懂事起,就保持了及时洗碗的良好习惯。

那碗,我用秋后去了籽的丝瓜瓤刷过;那碗,我用母亲给我的小手绢擦过;那碗,我用故乡老井里的清水洗过;那碗,我用烧开的城市自来水煮过。

父亲说 :所有这些,都是让碗洁净的好方法,只有用洁净的碗盛饭,吃起来才会舒心,才会可心,才会放心。

长大后,成家立业,忙于工作和应酬。在外就餐的次数一多,觉得刷碗成了别人的作业,而我却只管享用现代刷碗技术带来的实惠。即便在家吃饭,我也放弃了及时洗碗的老习惯。时间一长,更是把父亲的叮嘱丢到了一边。

祖国!您的60岁生日来到了!

是你,唤起了我对儿童时代刷碗生活的回忆,是你更新了我对饮食安全的深层思索,是你提醒我把洁净和健康放在饮食的首位。

这是一段永远铭记我心头的不了的情!就像我们阔步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通衢。

那情,热烈。热烈得犹如夏日里高挂的暖阳,热烈得犹如冬日里窜着火炉的铁炉。

那情,浓郁。浓郁得犹如春天里精酿而成的纯粮酒,浓郁得犹如秋日里高潮迭起的童话故事。

那情,其实很普通,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到的馒头和米饭。那情,用一只纯净的碗作为载体。那人,用坚强的目光,为我奠起人生的路。那碗,为我延绵了一段纯真的情,流淌出我与祖国60年之间零距离的心的拥抱和情的共颤。

怎能忘记:我童年时代与粗瓷大碗那相濡以沫的岁月!

怎能忘记:父亲与我那目光与目光之间的交接和互动!

怎能忘记:那涌动在人世间极纯极纯的情愫!那段情,犹如故乡的云山上流出的澄澈澄澈的山泉水。

现在想来。对于岁月的所有回忆,都源于一只只冲洗得干净宜人的碗。岁月飞逝,时光荏苒,历史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驰入二十一世纪,大大小小的酒店和饭庄鳞次栉比的呈现在城乡的大街和小巷,它们以春天里花开的方式缤纷起所有人的目光,饮食安全便成为都市人、乡村人共同关注的焦点。

不是吗?谁不想尽情享受就餐环境的幽雅?谁不想尽情享受平安和乐的美好宴会?谁不想尽情享受一碗碗美食的愉悦?餐具卫生更是成为饮食安全不可触摸的高压线。触摸了它,将无法再看到春光的明艳;触摸了它,将无法再置身夏日里的绿荫;触摸了它,将无法再欣赏到秋的歌唱;触摸了它,将无法再品味到火锅的魅力。

时间舞动出新世纪的旋律。此时此刻,我又一次清晰地看见:那人,仍然那样和蔼安详地望着我,让我在冬日里倍加感觉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温馨。那碗,被集中消毒,被餐洗剂一遍遍的冲刷过,一尘不染,纯洁得犹如冬天里飘过的第一场雪;晶莹宜人,犹如遨游在亲情和爱情的海洋。我用那碗,放心地盛上早餐的豆汁、中餐的米饭和晚宴的干红,然后,端坐在同样干净怡人的餐桌旁,精心享用生活静心享用社会发展、人文和谐带来的成果。那一份浓得如同枣花蜜般的不了的情愫,一点点深入我的肺腑,一点点沁入我的心脾,滋养着我浑身的力量,督促我不辍前行。

教师献礼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对于一个素来喜欢特立独行的人来说,是很少能主动参与某一敏感话题的讨论的,比如我;对于一个以读书、学习、写作为嗜好的人来说,是很难沉湎于豪华、时尚和潮流汇就的漩涡中的,比如我。而现在,在我的祖国建立60周年的时候,我主动拿起笔,参与“住房”这个时尚话题的研讨,并且能静下心来回首我与住房的故事,这是因为:我越来越觉得,住房,确确实实是个恒久不变、永远记忆的话题,它与祖国的逐步强盛紧紧相连,它营造了我心中的幸福家园。

我的第一套住房是老家的老屋。

这是一个与我的职业人生开始有关的话题,

它教会我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事业和人生

常听老人说:什么年纪想什么事,办什么事。这话不假。1991年,19岁的我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回家乡的初中学校教书。历经十年寒冬与酷暑的拼命攻读,而今如愿踏上了三尺讲台,实现了父母和我的宿愿。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于是,夜伏昼出:白天,我把全部的精力都交给了讲台和学生;夜晚,便在自己从小长大的老房子里读书、写诗。渐渐的,我的工作上有了眉目,学生们争着往我班挤;创作上也收获喜人,散文随笔及诗歌作品接二连三刊于全国各地报刊。这时候,给我提亲的好心的媒人们也接二连三的堵我家的大门,我家的老屋内顿时门庭若市。

可能是农家孩子懂事晚的缘故吧,那时的我,根本没有谈恋爱找对象的想法,我一直在学校和自家的老屋里享受这着平静而非常有序的生活。我死心踏地地觉得:老屋就是我的住房、我的家,我在老屋中长大,自然就要生活在老屋中,这就如同饿了要啃馒头,渴了喝白开水一样。这种想法,一直左右着我的思想,直到1993年农民们开始收获秋季的累累硕果之时。那一年,我遇到了大学毕业的烨。她是一位有着淳朴性格、善良品质和和学者气质的女孩。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我的求学、求职和求爱这些一生中的重大事情都出奇的顺利:先是什么世界都没见过的农村娃,以优异的考试成绩挫败其它对手,考入“能让人吃上公家粮食”的师范学校;而后是毕业后赶上了国家包分配的好政策,从容的拥有了一份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毕业后时间不长,就有了心仪自己并且各方面都超越自己的女孩,我的恋爱生活从1993年的秋季正式开始了。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很快,我的婚姻问题便成为我的父母家人及亲朋好友经常开会专题研究的课题。当我还准备继续享受我的经典老屋的时候,关于“我的住房”的话题被第一次更新。

暂别了,老屋!暂别了,哺育我长大的老屋!暂别了,引领我走向事业之路的老屋。

我的第三套住房是校园内精致的小院。

这是与我喜欢的田园生活相关的话题,

它使我的幸福家园充满绿色畅想

1995年,我与妻子所在的学校开始分房,也是平房带小独院,不过总面积小了许多。学校公告上说,先照顾两口子都在学校工作的。我很高兴:住房问题,这不解决了吗?

不料,年轻的我不知道“人外有人”:本应该名正言顺该我住的房,却被据说与校长有铁关系的教师抢先占去,我的情绪为此低落了整整两个月。好在我能及时调解自己,就在我刚把自己的精神调解得差不多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坐如针毡、也很长一段时间愧意缠身的学校领导终于善心大发,分给我一个小独院,两间平房,外加一个储藏室,一个小厨房:典型的农家小康院落。并且分给我的这个小院还具有着与其它小院迥异的特色:其它的,都一长溜地门朝南,而分给我的小院朝东,每天早晨一开门就可以享受朝阳;其它的,门前只有一条宽一米左右的小走道,而我的小院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约有3分地的广景。

当着班主任的我便忍不住动用了我的“权利”,我率领我的学生们,开始搞社会实践。把小院门前的荒开出来,种了整整齐齐的八畦菜,施上了农家肥,不施农药,并采取了“肥水猛攻”的灌溉方式,因为学校的自来水免费使用。这样就能一年四季都有各类家常蔬菜:春有白菜、油菜,夏有黄瓜、草梅,秋有丝瓜、豆角,冬有大白菜、青蒜,一年到头吃环保蔬菜。

现在再回想起来,我在1995年就提前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学校附近的一些农民朋友和学生家长,赶到我精心侍侯的这个小园里,参观、考察,学习种菜技术。很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的秋末,我去摘丝瓜,被什么绊了个后跟头,费尽力气爬起来,却得到一个硕大硕大的青青绿绿的冬瓜,怎么吃呢?我说,干脆分了吧。于是割成13份,分给了12个住户;我留下了一份,吃了三天才吃完。

这段充满绿色畅想的生活,使我尽享了平房住房的又一妙处:与田园生活为伴。在这个小院居住的五年,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段时间,我学会了与各式各样的人做邻居,我与妻子的工作取得了让同行们承认的成绩。1998年,妻子因成绩优异被调往区里的高中教学;我与妻子送走的6级毕业班学生,现在他们有的成了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有的读博,有的成了我的同行,每逢春节我现在的家里一派热闹的喜人局面,给我拜年的各届学生擦肩接踵,让我无法控制局面。不能不提的是,在收获学业、工作成就的同时,我的女儿石秀峰出生,并开始上幼儿园。

谢谢了,我的住房,我的平房,我的小独院,我的绿菜园,我将永远把你铭记。

我的第四套住房是一个与亲情相连的话题,

浓浓的亲情开启了我的楼房历程,

这是我幸福家园的根基。

2001年10月,我看好了妻子新学校附近的一套楼房,120平方米,二楼,中间单元,不沿街。

那时候,国家已经开始优待教育,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我的月工资也由刚毕业时的120余元迅猛长到1200余元,还时常发点自习辅导费。但120个平米的房子,即便当时的房价很低,一平米才1000元,我也需要拿出12万元来摆平。我原来的住房可卖3万元,还有9万元的空缺。怎么办?这可难坏了我这个不谙经济的白面书生。

好心眼的同事纷纷给我出主意、想办法,大家一致认为贷款,的好处是不用欠朋友的人情。经过两天两夜的调研和深入思考,我决定放弃贷款,我要另辟蹊径,开一个不贷款也可买房的小先河。

这时,掌大局、明大义的父亲首先说话了:“我这里有3万元,算是给你买房的钱吧,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吧。”我一激动,鼻子抽动了许多下,但最终没让眼里的泪流下来。做买卖的二弟送来

了3.5万元;在厂里管生产的小弟把1万元送到我手上:“大哥,我上学时你给我帮那么大忙,这1万元算是送给你的,你不用还了。”我说,这怎么行?后来,我先把1万元钱硬还给他了。

打电话给岳父,对他陈述我的种种难处,老人很耐心地听完我的唠叨,问了句:“你来拿呀,还是我给你送去”?我给了他一个很干脆的回答:“我马上去”。于是打的飞奔。到家时正是中午时候,见岳母已将一桌饭菜整好了,很明显是来招待我的。岳父说:“吃了饭,再走吧”。我说:“先拿钱吧!”岳母把钱给了我:“这是一万五”。我一算, 9万元钱不就摆平了?我高兴之至,便对岳父说:“要不我陪你喝点?”于是二人喝了一斤“扳倒井”。下午赶回来将钱交齐,便拿了钥匙,赶在11月15日放暖气之前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我与妻子制定了5年的还款计划,截止06年暑假,我们还完了所有的款项。在还房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勤俭持家,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

住在现在的楼房里,我时时想起双方父母及家人给我的无私的帮助;越来越感到我要孝顺父母,善待兄弟,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们对我的无私帮助。

确确实实,住房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对于我来说,住房的故事,更是恒久不变的话题。感谢祖国,感谢住房,是祖国,成就了我的人生梦想;是住房,营造了我的幸福家园,帮助我实现了人生奋斗的价值。

实验小学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记忆流线

记忆仿佛一条美丽的彩线,而线条上的每一个小结都会让我历历在目,把我带入上世纪的那个年代……

八十年代初,也是我上小学的日子。在童年的记忆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到邻居孙奶奶家听广播。那时候,全村没几家有收音机,因为孙爷爷在镇上的一个厂里上班,所以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他家是非常富有的,特别羡慕他家有收音机。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村东头的十几个孩子都飞快地向他家里跑,老怕错过了听刘蓝芳的评书《杨家将》。每到这个时候,孙奶奶总是把小饭桌搬到院子,再小心翼翼地把她那宝贝收音机抱到小桌子上放好,我们十几个小伙伴都坐在地上兴奋地听着。半个小时的时间总觉得过得特别快。评书说完后,我们都不会马上离去,而是眉飞色舞地评论一番,想象着穆桂英的模样,回味着大破天门阵的情景。是啊,那时候我多么渴望能看到那精彩的画面啊!

大约过了三年,我不用再去孙奶奶家了,因为父亲的民办教师待遇每月提高了几元,我家也买收音机了。在当时,像我们家这种三个孩子都上学,父亲又搭不上手,母亲一人种五口人的责任田的情况很少,所以家里的经济状况很拮据。直到有一天,父亲告诉我们:“你们可以学着做柳编制品,那样可以卖钱交学费。”我们兄妹三人高兴极了,每天放学后一边做着手工柳编,一边听着伴有音乐和配音的广播连续剧,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没过多久,我们不仅攒足了学费,还用剩余的钱买了一台录音机。这样想听什么就能听什么了,而且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我和哥哥们高兴地说着各种各样的话,反复的播放着,笑声充满了我的童年。是啊,那种欣喜和奇妙的感觉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快过年的时候,最疼爱我们的大舅舅突然到我家:“我买电视了,年前我们看,过了年我给你们带来让你们看几天。”我们简直高兴得要跳起来了,当时十里八村的也没有电视机啊!在激动与盼望中我们度过了新年,大年初二我们就催促父亲把舅舅家的电视机带来了。现在看来那只是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简直“不堪入目” ,可那时候却是稀罕物。我们家有电视的消息也不知怎么的传得特别快,当天晚上屋子里挤满了人,前面坐着的,后面站着的,还有孩子骑在爸爸脖子上的,真是热闹,听母亲说我家的火炉台都被踏坏了。到了第二天,父母没办法,只好把电视搬到了院子里,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人更多了,连邻村的人都来了。也许是天线不够好,所以只能收几个频道,并且都是歌舞什么的,可是每个人都看得那么津津有味,听得那么聚精会神。

一九八八年,是我家特别高兴地一年,父亲民办教师转正了,我考入师范学校了,大哥在县城结婚了,哥哥嫂子买上了彩电,当我第一次看到那精彩纷呈的画面时,感到特别幸福,甚至流下了眼泪。九一年,我师范毕业,在农村,黑白电视机已很普遍,比较富有的人家也买了彩电,很少有人串门看电视了。电视在人们心中虽然不再那么神奇,但是人们对它的依赖性却越来越强,茶余饭后总习惯打开电视看看新闻,欣赏一下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滋有味。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世界更是焕然一新,我们由老式的“三转一响”时代走进了“数码之家”。我早已结婚生子,家里的有了液晶宽频电视,还能点播,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真的是无所不有。吃着香甜的水果,欣赏着高清的数字图象,我从心里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

作为教师的我,习惯了知识的积累,信息的交流,视听的接受已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现在,电脑成了我们生活工作的伙伴,跳动的字符成了我的难以言表的吸引,无穷的网络海洋令我畅然。仰慕名师教学的纯熟,垂涎文学家语言的精美。于是我利用网络建起了个人博客,在这个五彩的平台上,我与老师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参与评论我们沟通了思想,切磋了教育教学方法。绝大多数老师虽然在实际中不相识,教育博客却紧密地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因此我内心深处也独有所得,那就是网络无极限,知识无极限。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科技的促使下,“家访”也演变了它的方式,变成了“访师”。不管是打开电子邮箱和QQ,总会看到家长们真诚的关切和热情的询问,还不是发来孩子精彩的生活画面。是啊,这种快捷的联系方式多么令人惊叹啊!

因为有了电脑的技术,又有了视频媒体的传输,课堂更是焕然一新,枯燥的文字形象了,单调的知识生动了。“沙沙沙……”秋天的雨真的来了,精美的Flash动画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让孩子们看到了如邮票般飘然落地的火红枫叶,让孩子们饱览了秋天果实的丰登,真正领悟到了作者心底的愉悦,似乎闻到了瓜果的香味……

每当女儿看电视、上网查资料时,我年已60多岁的老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你妈妈小时候为了听广播,总往别人家跑,现在这电视啊,频道这么多,还能点播,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电脑更是神奇得让我们想都不敢想,真是一代比一代幸福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似乎在不停地周而复始,其实时间巨轮的轨迹却永远不会重合,而是不断地见证着历史奋进的步伐,永远无止境的向前,向前……

私企职员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我们村子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夫妻俩,老汉名叫王有财,妻子名叫李芳玉,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王老汉带着老伴和孙子在自家的院坝里升红旗,一直坚持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微风的吹拂下迎风招展,成为村里的一大景色。

王老汉升红旗的原因,要从他的坎坷经历说起。夫妻俩年轻时,处于黑暗的旧社会,夫妻俩和村里的村民一样,勤劳善良,除了帮地主家种地外,也利用空闲时间打草鞋****,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平时夫妻俩省吃俭用,除了养家糊口,手里也有一点积蓄,有了积蓄,王老汉就用这点积蓄购置了几亩薄田,从此夫妻俩除了打草鞋,也种田耙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五十年代初,评成分时,他被评为地主。六十年代那场席卷全国的“*”浩劫,也给他们一家安宁的生活带来了厄运,他家被划为“黑五类”之列,每次村里开会时少不了要挨批斗。厄运也秧及到他的几个孩子,他有四个孩子,大儿子王礼让、二儿子王礼谦、女儿王巧秀、幺儿王礼学。

大儿子王礼让二十多岁,勤劳厚道,到了谈恋爱耍朋友的年龄,他和村里一位叫阿秀的姑娘偷偷好上了,姑娘的父母知道后,看到他家是地主成份,担心女儿嫁过去受牵连,就坚决反对他们交往,很快托人说媒,把阿秀嫁到别的公社,王礼让见自己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承不住这个打击,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投河自尽了。

七十年代初,二儿子王礼谦初中毕业后,回到家里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长成了一个小伙子。在他十八岁那年的季天,到了征兵的季节,公社宣传征兵,轻轰轰烈烈的征兵宣传,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想当兵,于是就到村里民兵连长家说了自己的想法,民兵连长见他是地主的子女,就当场拒绝了他的想法。

当不成兵他很痛苦,王礼廉想这些都是自己家成份不好造成,他对这个家很失望,觉得在家里没有希望,他想到了躲避,于是在一天的清晨,一个人提着布包,装着简单的一些生活用品,悄悄地走了。

女儿王巧秀幸好是个姑娘,男多女少一直是个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因此,尽管她家成份不好,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小伙子们为了娶到媳妇,不看重她家的成份,不断有媒人上门提亲。王巧秀也对这个家失望了,为了清静,她选择了离家较远山里人家,把自己嫁到山沟里。

小儿子王礼学见父母养育了四个子女,前面几个死的死,逃的逃,偌大的家只剩下他们三人,显得挺冷清的,这时父母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一天天衰老,如果自己也跟着二哥一样外出,这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打击,初中毕业后他留在家里,一边做农活,一边陪着父母,幸好有小儿子陪伴,才让他对生活没有完全失去信心。

到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国家取消了平成份平定,地主富农成为普通人,享受着同样的政治待遇,再也不用挨批斗了,王有财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非常高兴,他想以后的日子是有盼头了。

八二年的一个夏夜,漆黑的夜空中,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屋外的稻田里传来阵阵蛙鸣声,院坝里亮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灯光下,老伴端了一木盆衣服来到院坝,坐在矮板凳上洗衣服,劳动了一天的王有财也挺累的了,他弯着腰,坐在板凳上抽烟,家里养的那只大黄狗,趴在王有财的脚前闭着打盹,农家院落里荡漾祥和宁静的气氛。

“王有财……”屋外的田埂上传来的一个男人的喊声。

听到这个喊声,夫妻俩都吃了一惊,猜测着黑灯瞎火的谁在喊。两人都侧起耳朵仔细的听着,外面的喊声仍在喊着,见外面的喊声不停,王有财赶紧回答道:“哎!……”

趴在脚前的大黄狗被外面的喊声惊醒了,一下子从地上站起来,汪汪的叫着就要往外面跑,王有财对大黄训斥着,从从板凳上站起来,迈着匆匆的脚步就要往外面走。

漆黑的夜空,伸手不见五指,老伴担心他年老视力不好会摔倒,对他说道:“你等等,我去拿手电来。”

王老汉站住了,老伴放下手里的湿衣服,一双湿手在围腰上擦了擦,从板凳上站起来,走进卧室,从枕头边上拿起手电走出来,迈着匆匆的脚步走出来,递给王有财,王有财打着手电,来到外面疑惑的样子问道:“哪个?!”

来人说道:“我,罗解放。”

王老汉听出来了,是罗支书,于是就对他说道:“哦,是罗书记呀,找我有什么事?”

罗支书兴奋地说道:“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王有财来到罗支书面前,从衣服包里摸出叶子烟袋,递给罗支书,罗支书接过烟袋,对他说:“告诉你一件事,你的地主成分取消了,不只是你一人,村里其他几个人的成分都取销了,今后你和村民一样,过正常的生活。”

“真的呀?!”

罗支书紧绷着脸,认真的样子说道:“是真的,上午我到镇上开会,李书记在会上读的文件,要求我们立即传达,我先来告诉你,过几天还要召集村民开个会。”

“我不是地主了,再也不挨斗了。”听了罗支书的话,王有财高兴的叫起来,沙哑的声音在村里的上空飘荡着……

二儿子在外出后,遇到一个木匠,就跟着木匠学了木匠手艺,听说父亲的地主成份取消后,他也很高,背着木匠箱箱赶回了家,还带回来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小儿子也到了耍朋友谈恋爱的日子,村里的媒人走上来为儿子做媒,从外村带来一个漂亮的女孩,并很快结了婚,从此他们一家过上安稳的生活。

面对这个生活,王老汉心里非常高兴,也很感兴国家的英明决策,他在心里萌发了升国旗的想法。经过几天思考,他想开个家庭会,把自己的想法对大家说说。晚上,他把家里的成员召集起来开了个家庭会,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奇,最后同意了他的想法。

王有财说做就做,第二天到街上买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屋后的竹林里砍来竹子,在屋前的屋檐下,做了一根旗杆,每天早晨,天刚亮,王有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家人来到旗杆下,唱着国歌升起五星红旗。

国家鼓励私人办企业,可他五十多岁的老人,没有这个能力了,于是想到二儿子的木匠手艺,就动员二儿子开办家俱厂。二儿子听了他的话,到县城开了一家家俱厂,小儿子也在他的厂的干活,家里有了经济收入,王有财过起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二儿子办厂发致富了,想把父母接到县城享福,可是王有财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不愿抛弃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也丢不下门前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于是就谢绝了二儿子的想法。夫妻俩留在家里,一边带孙子,一边升国旗。他买来了录音机和国歌磁带。

每天早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带着老伴和孙子,来到门前的旗杆下,一脸严肃庄重的样子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现在他们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虽然行动不便,可是升国旗的事他们一

天都没有耽搁,他说:“升国旗要继续做下去,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也要要求自己的子孙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学校教师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2006年春天,一个8岁的绝症盲童用她纯真的梦想震撼了长春感动了中国!

2006年春天,一个8岁的长春女孩用她美丽的童心教会了我们什么叫爱国!

这个小女孩叫欣月。她的故事被媒体称为“欣月童话”,后来被拍成了电影。

2005年10月23日,正在与同学一起排练舞蹈的7岁的女孩小欣月突然摔倒在学校的操场上。没想到,这一倒就永远也没能起来——医生用“髓母细胞瘤”这种可怕的不治之症给这个天真的女孩判处了“死刑”。11月底,小欣月因肿瘤压迫视神经双目失明了。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后,哭着和爸爸说:“爸爸,我现在就是想去北京*前看看升国旗仪式,听唱国歌……”

2006年3月17日,长春《城市晚报》刊发了《绝症使她再也看不到升旗了》的报道。很快,许多长春市民被这个苦命女孩的不幸命运而惋惜,更为她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想着看升国旗唱国歌这样一种纯真挚朴的爱国主义感情而震撼!无数好心的市民都想帮助这个可怜而可爱的女孩圆她的北京之梦,但医生认为她身体状况危险,坚决不同意去。为了不让欣月失望,父亲朱德春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给女儿说一个善意的谎言,就在长春找一个有升国旗唱国歌的地方,来一场模拟的*升旗仪式,到时就告诉她:这就是北京*……

于是,300多万人共同关注,数十家单位苦心策划,2000多人倾情付出,这个美丽的城市用倾城之爱演绎了一个春天的童话——

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因为一个小女孩的美丽梦想而感动起来,温暖起来……

无数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因为一个小女孩的爱国情操而凝聚起来,行动起来……

2006年3月22日9时30分,由报社采访车开路的一行8辆车驶到了小欣月家的胡同外。9时40分,接欣月的报社采访车走出了胡同口。10点整,车队准时出发。

躺在爸爸的怀里,高兴的小欣月不停地唱着“北京小妞,嘿呦嘿……”这是她在电视里学会的歌,这几天一听说要去北京就总是唱着它。10时30分,车队缓慢地从烧伤医院一直绕到了长影世纪城。“前面到收费站了!”司机故意把声音说的很大。不远处北京的吕先生早已等候在了路边。“您好!这里是沈阳收费站!请交费!”吕先生特意用地道的沈阳口音说,“这是沈阳啊,还有多远到北京啊?”“快了,再往前走吧!”听着大家的话,欣月在爸爸的怀里一直念叨着“沈阳、沈阳……”

中午11点30分,车队到达长春市第一实验中学正门,司机报站说到了“北戴河”。这时小欣月倍显疲惫。原定去“北京”的路还要2个多小时,为了欣月的身体,大家临时决定缩短时间,可这样就不能赶上原定在某军区院内的升旗时间了。随行记者向长春市公共学校的段文杰校长求援。段校长表示:“时间是紧了点啊。但是为了这个可怜的女孩,我们会尽全力,我马上安排!”

十几分钟后,在学校操场上就站立起一支整齐的“国旗护卫队”。为迎接欣月,仪仗队正在接受老师的紧急指导:“马上要来我们学校的孩子现在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可她生命中的愿望就是到北京看升旗!但因为身体原因她去不了了。今天,我们就要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帮助这个身患绝症的女孩实现她最后的愿望,因此我们一点也不能出错!我们要让她用耳朵感受到*仪仗队的存在。所以同学们在踢正步的时候,能踢多响就踢多响……”

1时15分,客车进入到了公共关系学校——升旗地点。所有的志愿者都悄悄尾随小欣月下车,装扮成外地人用方言谈话,让小欣月感到身边有很多外地人……

在宽阔的操场上,2000多公关学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型等待这庄严的时刻。当大客车在众人的目光下缓缓停下时,操场上一片安静。

众人扶着小新月下车,走向她梦寐以求的“*广场”。她激动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真的到北京了,到*了!”听到这话,在场的很多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任泪水哗哗流下。

1时30分,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当仪仗队的正步声响起的时候,小欣月原本已经十分萎顿疲惫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耳朵随着整齐的脚步声一点一点的转过来。原来抓着爸爸衣襟的手指也开始松开,嘴角流露出一丝满足的微笑。当庄严的国歌声奏响的时候,小欣月屏住呼吸静听着,苍白的脸色瞬间红润了起来。听着雄壮的国歌,小欣月想起了在学校升旗的时候,她激动地试图举起右手,想对着国旗敬个少先队员的队礼,但她那只无力的小手却没能抬起来……小欣月没有气馁,继续用尽全力向上伸着右手,一次、两次、三次……最终她也只能将手举到了额头处。朱德春擦着眼泪,用手握住女儿的右手帮她举到了头顶。此情此景真是让天地动容,山川颤粟!在场的人全都动情地抹起了眼泪,转过身去不忍再看……

升旗仪式结束了,全场人都注视着小欣月,她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灿烂和满足。她高兴地地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要用手摸一下国旗班解放军叔叔的领章和帽徽。当朱德春的用手引导着女儿的小手在护卫队队员的领章和帽徽上抚摸的时候,欣月的嘴唇动了一下,竟艰难地说了一句:“叔叔,辛苦了!”这个女队员听后顿时泪流满面却不敢出声。一个女大学生压抑地哽咽着说:“为什么幸福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啊?”话未说完眼泪就已经淌了下来。

在所有人的陪同下,朱德春推着小欣月在“*广场”转了一大圈。为了营造*广场的气氛,志愿者们都用自己的方言在形容着:“*广场真大呀!”“国旗是不是每天都换新的?”来自北京的好心人吕先生在客串了检查站的工作人员、乘务员之后,又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卖地图的:“北京地图、北京地图,谁买北京地图?”导游刘菲则不停的向小欣月讲解着:“这是*、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人民大会堂……”

到北京了,到*了,看到升国旗了,小欣月终于笑了,众多好心人却终于哭了!

小欣月的笑是真诚的,因为她平生的愿望也是最后的愿望

得到了满足;好心人的哭也是真诚的,因为他们在制造这个美丽的谎言的时候就知道残酷无情的命运在等待着她,他们是在为自己对这个即将凋谢的生命无能为力而哭啊!

3月23日上午8时30分,在兴奋与快乐中度过了一个“北京”之夜的小欣月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返回”长春的车。在车上,她天真地对爸爸说:“爸,等我长大挣钱了,我还带你来!”

“欣月童话”经报道后,新浪、搜狐、腾讯等国内十几家网站及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湖南卫视、浙江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福建广播电台等50多家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数万名网民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发表评论,许多人称之为“2006年第一个感动中国的大事件”。一个网友这样写道:“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需要煽情的言语!小欣月童真的梦想、纯洁的爱国情操、无数人善意的谎言,足以感动所有中国人民的心灵!”

2008年8月25日,小欣月,这个曾经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美丽女孩走了。她是不幸的,因为可恶的病魔这么早就缠上了她;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已经圆了心中那个纯真美丽的梦想,“亲眼”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烈烈飘扬!

一路走好,小欣月!我知道,那面鲜艳的五星

红旗会永远飘扬在你纯洁的心里!而你也如一面旗帜,永远地飘扬在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们那一颗一颗滚烫滚烫的中国心中!

单位职员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五星红旗,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旗。在我的脑海中,就有三个关于国旗的故事,三个关注着国旗,爱护着国旗的普通人。

第一个故事是我读到的,也记不清刊登在哪一年,哪一月的《读者》上,只深深地记得了文中那位绰号小石头的战士,对于国旗那份浓浓的爱,就是这份浓浓的爱,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怀。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有的10月1日,第四野战军49军146师正按计划向湖南省的宝庆挺进。就在那一天,绰号小石头的通讯员得知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可五星红旗什么样,别说小石头不知道,就连那些比他大些的官也不知道。于是他整天缠着他眼中的文化人——队长画一面,可队长也不知道,再说,五星红旗作为国旗是神圣的,横宽比例,五星大小,排列图案,都有严格的要求,他作为队长也只是听说。于是,队长安慰小石头说:“再等等吧,等后方送来国旗,报纸上也可能公布了。”于是,小石头带着遗憾、失望扬鞭而去。

后来,没到宝庆,点头在衡宝打响了。这场战斗打得可真艰难,五天五夜的枪炮声,就没断过,一直到第五天,才把敌人歼灭了。衡宝战役结束后。队长从后方送来的报纸上见到了国旗的图案,并标注有比例尺寸,与报纸一同送达的还有几面崭新的国旗。在庆功大会上,队长惊喜地发现了他的小老乡小石头立了大功,而立大功的人数总共只有八名。队长带上自制的小国旗,去找小石头,以满足小石头的心愿,可小石头却永远长眠于那块红色的土地,时年仅18岁。

第二个故事与《国旗法》联系在一起,而《国旗法》的首位倡导者是李玉坤先生,他是江苏省如皋人,我也是如皋人。因此,对于他倡议颁布《国旗法》,也是略知一二。

那是1985年6月,李玉坤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时的老师、美籍华人罗斯?卡尔女士身患癌症,她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特地带着三个子女回祖国观光,并在古城如皋住了一周。临回美国前,罗斯?卡尔一心想找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子女作永久纪念,李玉坤陪老师跑了十多家商店,好不容易才买到了三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罗斯?卡尔手捧国旗,热泪盈眶,吻了又吻,然后郑重地交给三个已经加入美国籍的子女,再三嘱咐:“这是妈妈送给你们最珍贵的礼物。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你们永远是炎黄子孙,这国旗就是中国的象征!”

3年后的1988年,李玉坤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6月,他到美国考察,看到大街小巷、到处插着星条旗。而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那年国庆节,他带着孩子跑遍自己所住的城市,也没看到一面飘扬着的五星红旗。于是,李玉坤当夜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制定《国旗法》的建议。令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的信很快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0年6月28日《国旗法》正式颁布,并于同年国庆节实施。

第三个故事与我的女儿有关,我女儿今年十二岁,下学期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说起她对国旗的热爱,那也是不一般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她刚刚学会画画的时候,她最会画,最常画的就是五星红旗,虽然尺寸不标准,那红色、黄色是用蜡笔涂抹而成,她也是乐此不疲。上学后,她一直是学校少先队的委员,因此,每天的升旗仪式,她总是穿戴整齐、干净,腰板挺得笔直。每周一的在国旗下讲话,她也是积极查阅资料,准备讲话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夏天的中午,她回家吃饭,忽然间就下起了雨,女儿一见,说:“坏了,国旗还在旗杆上呢!”于是,急急忙忙穿上雨衣去学校。晚上回来,她又把国旗带回了家,叫妈妈帮她用熨斗熨平。现在,她又爱上了民族乐器,她经常在练习的就是那首《五星红旗》,每当听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心总会汹涌澎湃,激荡不已。

其实,在生活中,关于国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常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为国旗顶风冒雨,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生命。我想大概都是因为国旗是意志,是信念,是目标,是指引大家前行的航标!让我们面向国旗,深情地吟诵:“哦,五星红旗,我心中的旗!

国庆60周年烟草征文


60秒一分钟、60分一小时、60甲子一轮回,60是常用时间的值;200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甲子之年,更是六十华诞之年,大寿之年。

六十年回眸,我出生的1958年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和原苏联撤走专家,那时是祖国最困难的时期。国家陷入困境之中,按计划分配物资,定量发放粮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和祖国一起坚强的生存下来,和我的兄弟姐妹随祖国一起成长。从那时候起,我懂得了一种力量叫团结,学会了一种精神叫坚强。

但是随后的六、七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学生不上课,国家再一次面临抉择。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乡村的田间地头,看到的是一张张满是阶级斗争的面孔。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国人民“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经济从此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神州大地处处春,改革开放得民心。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奥运、“不抛弃,不放弃”的抗震精神感天憾地,让中国了解世界,更叫世界知道了中国……

我所在的***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自1985年组建以来,和祖国共成长:从成立初期35名员工和原副食品公司划转过来的二万余元流动资金,发展成拥有员工90多人,固定资产达四千多万元的企业;纳税从几十万到如今的二千多万元;干部职工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从原来大、中专生仅占10%到现在的50%以上,员工素质与日俱增,企业效益蒸蒸日上。

60岁,于个人而言,经历各种酸甜苦辣后,总有感恩融注于心;60载,于祖国而言,却正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向世界强国之林进军。

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十年只是一瞬,然而六十年,意味着一个甲子结束,新中国历史的首卷已然付梓;六十年,也意味着另一个甲子的开始,一轴新卷正徐徐拉开。六十年,祖国华诞,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更愿为你鞠躬尽瘁,奋斗终身!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希望《服装师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医院建院60周年演讲稿”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