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庆祝学校华诞演讲稿 > 导航 > 90后庆祝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庆祝学校华诞演讲稿

90后庆祝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我们需要上台讲话之前,不妨静下心来先准备一份演讲稿。写演讲稿时要注意设计高潮。如果想要写出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应该要怎么做?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90后庆祝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为90后的一员,我几乎没吃过苦,没像前辈们一样见证祖国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但,我想,我也很爱祖国。并非矫揉造作。也许平常的我只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公主,但是,当去年大地震袭来,降临四川汶川的时候,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当时学校请来了的演讲大师进行感恩教育,很形式化,不仅没触动内心,更有几分反感。可当晚上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发生的灾难后,一下子,觉得心里很难受。地震,几秒钟,废墟,尸体,呼喊,.......瞬间,什么都化为乌有。第一次这么深刻地嗅到死亡的气息,死亡的数据不断不断地增加,心也沉到了海底。不过,大难大爱,当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可敬的温家宝总理,可亲的士兵,可爱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援救之手,都是一片片暖暖的阳光,鼓励支持着灾区的重建,期盼着微笑能早日回到灾区人民的脸上。就是这样一个团结勇敢,奋发向上的民族,她是我的祖国。她总是以“和”感动着世人,感动着我们。现在她正日益强盛,日益繁荣,迈着她自信坚实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辉煌。所以,身为炎黄子孙,无论何时何处,我都可以骄傲满满,因为我有这么坚实的靠山喔!希望前辈们可以看过我们的表现后再来评价我们90后,相信,我们定会像祖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祝:祖国母亲,60周年华诞快乐!

f132.CoM更多演讲稿编辑推荐

武警庆祝祖国60华诞诗歌征文


五星和鲜红交织成的辉煌

从血泊中提炼、从火焰中冶铸

从镰刀与铁锤交织的旋律里锻打出来

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珠峰之巅

展开了东方不朽而又神圣的雄姿

您是华夏儿女心中膜拜的图腾

亿万双虔诚的目光在仰望

您燃亮了五十六颗星的璀灿

展示一个民族壮美的主题

绘出一幅辉耀千年的图案

踏着国歌庄严雄伟的节拍

您坚定铿锵的步履

迈过了六十年的峥嵘岁月

国旗

从丰碑里的铭记追忆往昔

诠译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谛

那旗杆如顶天立地的脊柱

任何重压威武不屈

风霜雪雨仍巍然屹立

难忘您漫卷西风的英姿

招展成鼓荡春风的劲帆

牢记您南征北战的业绩

唤起了千万条血脉沸腾

凝听您“站起来”的高傲声音

演绎出震撼寰宇的交响乐

在二十一世纪这部巨著的开端

用灿烂的五颗金星写下惊世的序言

国旗

悠悠岁月数风流

滚滚长河写春秋

在您的烘托中

一个五千年的民族倏然拔地而起

在您的飘扬下

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霞光万道

在您的激励中

十三亿华夏儿女呈现高昂的斗志

您用自信叱咤大千

表达了一个炎黄民族的声音

您睿智地指点江山

构筑华夏美好繁荣富强的蓝图

国旗回忆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我九岁才上学,比别的孩子晚了一年。

学校就在村边上,是两排灰墙灰瓦的起脊瓦房,与北方农村的平顶房很不一样。学校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粗大的枝杈高擎着一面红旗。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而动,飒飒做响,学校因此庄严而神圣。那面红旗也点燃了我少年时求学上进的心怀。

我天天盼望上学,可是,学校和我之间总有一段距离,我可以聆听朗朗书声,却无法迈进校园。

贫穷是横亘在我和学校之间的鸿沟,我无法逾越。就在我要上学的那一年,父亲摔伤了腿,母亲也急病了,父亲让我等一年再上学。我的伙伴们按时入学了,而我则继续留在家里。我守在父亲身边,为他捶那条伤腿,我希望它快点好起来。母亲没等病好利落就下地劳动了。我家是农民,吃穿用度都在那三亩土地里,土里刨食需要辛苦的劳作,容不得偷懒和敷衍。

父亲懂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孩子,不要急,明年梧桐花开的时候就送你上学。”

“梧桐花开的时候——”父亲神色忧郁,躲避着我的目光。

这一年,春来得晚,花草已经睁开了眼睛,春天才被风儿牵着出来散步。麦苗舒展开蜷缩了一冬的懒腰,伸出手臂与看不见的风儿嬉戏。梧桐树看着田野里发生的故事,忍俊不禁,那笑将出未出,一树的花骨朵憋成了大红脸。我想象着满树花朵绽开时的样子,不由得笑出声来。

视线被梧桐花间的红旗打了一下,我的心弦为之一振。红旗无声地飘扬着,即使只有微风,她也激昂地跳跃着,好像她要将村庄里所有的花朵都点燃一样,包括我的内心。

梧桐花开了,可是父亲依然没有提送我上学的事情。

父亲的腿依然没有好,为了医治那条病腿,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还借了债。

小学校的钟声响起,伙伴们集合去了——那是戴眼镜的胖校长敲响的,他的号令比鸡婆呼唤鸡雏还灵验。

周一,早晨,校园响起雄壮的国歌声,红旗冉冉升起。学校每个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总有一个幸运的孩子被选出来,面对红旗讲自己最想说的话。张午申、问腊月、胡桃子、小敏惠都讲过了,从喇叭里传出的声音有点变味,从他们略带颤抖的声音里可以听出他们很紧张很激动。

这一天,我没有守护父亲,而是独自跑到学校的铁栅栏门前,看升旗仪式。上课许久了,校园安静极了,我依然站在那里。胖校长向我走来,我跑开了,他在后面喊我。

不久,胖校长来找父亲了,他们谈了很久,胖校长不停地推着总往下滑的眼镜,父亲挺着身子恭敬地听他讲话,最后,父亲与胖校长握手。这样的礼节在农村是少有的,他们一定决定了什么大事情。

事情是关于我上学的。父亲终于对我说:“梧桐花开了,去上学吧。”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是胖校长要求父亲送我上学的。胖校长很严肃地说:“国家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们都要上学!”他看出了父亲为难的原因,当即表示:学校免收我的学杂费,学校老师捐出钱来为我买书本。胖校长的认真与执著让父亲感动。这个决定一直坚持执行到我小学毕业。

学校热情欢迎我的到来,欢迎仪式就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胖校长让我来到队列前,面对国旗讲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是国旗下的讲话呀!因为激动,我的脸红彤彤的,和红旗的颜色差不多。

红旗温厚地飘动着。梧桐花不敢抢红旗的鲜艳,将自己的颜色定位成浅淡的粉红,沉甸甸的花朵在枝头摇曳,好似我激动而忐忑的心情。

“旗——红旗——我爱五星红旗!”我不由自主地朗诵起刚刚学会的词语,也许,最简单的词语组合最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她;红旗为什么总是飘扬?因为她蕴藏着前进的力量;红旗为什么飘扬在的地方?因为她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天,我的讲话像诗一样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的眼泪露珠一样挂在眼睑上。

也在那一天,我加入了少先队员,胖校长亲手为我系上红领巾,他谆谆告诫说:“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戴上她,就要时刻将国家装在心里!”

再次站在国旗下讲话已经是多年以后了,应胖校长的邀请,我重回母校,为小学生做励志报告,我回忆我的求学经历:

“我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帮助,我依靠学校老师捐助和社会资助才完成学业,是国家和社会帮我度过了生活难关,为我提供了学习机会;

“在我享受成功的时候,我无法忘记过去,对于我的母校我的老师和我们的国家,我永远心怀感恩。我要加倍努力工作,报答关爱我的学校和社会。”

“我的少年时代,生活是清苦的,可是淳朴的乡情为我带来社会的关爱,让我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今,党和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平民百姓的生活作为理家治国的头等大事来抓,农村学校都免除了学杂费和书费,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

上学,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会少。面对国旗,抚今追昔,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的进步与富强。我的经历和感受让小学生们对红旗和国家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和理解,心中涌起无限热爱。我和学生们面向国旗庄严宣誓。

梧桐花开得正艳,众花拱卫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伫立在春天的田野,面向五星红旗心中有说不完的话,我想说从前、现在和未来。

作协庆祝祖国60华诞组诗征文


《中国龙》

上: 黄河滚滚向东,

澎湃民族脉搏的恢弘;

珠穆朗玛高耸,

崛起时代壮志的峥嵘。

五千年璀璨耀飞鸿,

谱写世纪文明的颜容;

十三亿神州大众,

汇成一条腾飞的巨龙。

啊,中国龙,

啊,春雷动;

世纪新篇大地跨时空,

千古雄魂血浓情更浓;

啊,新时代的中国龙,

蓄势腾跃昂天冲;

啊,新时代的中国龙,

九宵云外化神功。

下: 长城巧夺天工,

雄伟昂昂万里贯长虹;

看一代兵马俑,

神奇悠悠四海美名誉。

五千年璀璨耀飞鸿,

谱写世纪文明的颜容;

十三亿神州大众,

汇成一条腾飞的巨龙。

啊,中国龙,

啊,春雷动;

世纪新篇大地跨时空,

千古雄魂血浓情更浓;

啊,新时代的中国龙,

蓄势腾跃昂天冲;

啊,新时代的中国龙,

九宵云外化神功!

体育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大家一定都记得这样一首老歌:《我们走在大路上》。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1979年,我读小学,我们村五个年级的孩子都在村委会一间草抷房改成的教室里上课,在那里,我学会了这首歌。我仿佛依稀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奔跑跳跃,梳着羊角辫,穿着母亲给我新做的蓝布褂,还有那个用碎布头给我拼的书包,我将它斜跨在身上,和小同学们穿行于村前河边的小路,刚下过雨,空气中满是泥土和青草的馨香,我们脚上的大瓮鞋踩在泥水里呱唧呱唧的响,这竟成了的配乐,我们齐声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毛主席,革命,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概念在我们心中是模糊的,我们只觉得自己的歌唱惊动了路边割猪草的同龄人,他们的羡慕毫不掩饰的变成了呆望,这更膨胀了我们的优越感,歌声愈发高亢的炫耀,炫耀,只留下几个因彻头彻尾的贫穷而无法入学的小伙伴望着凌乱的小泥路出神……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开始了她在土地里不倦的忙碌,早出晚归却又兴致勃勃,我以一个孩子的心敏锐的感觉到,我的家不一样了,我的村子也不一样了,老人们常絮叨,“可得好好学啊,搁过去哪能捞着上学啊!”村里通上柏油路的那一年,我正要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大学。

在一个空气清朗的秋天,我背起行囊,在乡亲们亲切温暖的目光中上路了,柏油路亮油油的穿过几座新盖的砖瓦房,穿过正待收获的庄稼,通向远方……我来到了城市,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连环画已经被镭射录像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我少年青涩的眼球,黑白电视已经换成熊猫彩电,里面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朋友们,我想你也一定经历过相似的震撼,如今的我,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汽车、火车、飞机、地铁、轻轨等各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早已不再稀奇,电脑笔记本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生活的点、线、面。

朋友们,饮水不忘挖井人,居安当思归来源。历史告诉我们,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改革春风,开启了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从那时起,中国*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三十年,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间,我也由孩童步入了而立之年,我的思绪常常回到小时候,甚至老想起没有及时踏进校园接受教育的小伙伴,想起那些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想起那曲激越的老歌:我们走在大路上,劳动人民发奋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记忆就这样穿透了30年的光阴,感慨和感恩瞬间模糊了我的视线……

彝族建立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彝家山寨老笙手/芦笙伴你度春秋/ 笙曲吹过千万首/ 笙歌声声响悠悠……昔日含悲吹芦笙/泪水伴着笙声流/五支笙管五个音/声声奏出恨和仇……党的阳光照彝山/金芦笙呵当歌喉/吹得奴隶变主人/一心跟党不回头

——云南彝族民歌

1、彩云之南 ,大山皱褶之中,裸洒河畔,名叫大栗树的彝寨 ——我的故乡,冲破乌云的笼罩、砸碎铁锁链,沐浴着十月的祥光,把自由平等、和平民主的旗帜高扬,让自豪和欣喜自然流淌。

因了十月祥光的普照,彝山天不老地不荒,老鹰自由翱翔、鸽哨悠远嘹亮、茶马古道欢畅 ,铁锤和镰刀,在彝寨的山山岭岭熠熠闪光,三七花绚丽、光坎米飘香。

回首坎坷崎岖,却光灿灿的历程,仰望喜洋洋的太阳蓝莹莹的月亮,彝家儿女把心贴得紧紧,把木棉花般火红的日子攥得紧紧。

2、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争创辉煌。共和国在荒山野岭建设,日日夜夜挥汗如雨哟年年月月美艳如玉。诗意 ,弥漫着新中国的每个季节,长江、黄河, 就连故乡这条小小的裸洒河,也一遍遍歌唱着你的壮美你的伟大。从城市的车水马龙,从乡村的甜脆山歌,我感受到你的心跳与活力,北京——彝山,彝山——北京,田野的开花结果,都应和着你匀称的呼吸。

冬去春来、阴晴圆缺,祖国啊,你从未停止过团结奋斗的步履。盛产山歌盛产弦子舞的彝山,展现从未有过的风姿,日子不再是一堆瘪荞壳,不再是一支长满霉锈的歌,手握金钥匙的彝家后生,无须将灵魂放逐四面八方,寻找果腹和精神的乐园,用手中的钥匙,开启一道道丰收幸福之门,让秋后彝山弦子舞的节律更欢畅,让曾经瘦削过的山歌,重新丰腴起来,让祖辈没有唱响的调子重新嘹亮起来,传向山外传向遥远……

太阳停止了旅行,栖息在西山那边。劳累了一天的彝山,隐进了桃林,桃林撑一张月弓,筛落月光斑驳的碎影。阿黑欢快的弦子声歌声从夜空飘来:“阿乃哟,现在已取消公粮,我要用这笔钱好好修修我俩将来的新房……”

阿黑甜甜的歌声,撩拨得阿乃的心直痒痒:“阿黑哥哟, 我要用这笔钱,置办让姐妹们羡慕的嫁妆……”

山伯走出了辣烟袋长长的寂寞,山婶走出了手纺车悠悠的嗟叹。彝山的夜哟,在轻轻松松欢欢乐乐的旋律里流淌,夜的彝山哟,在跳荡的音符中跃进新的世界……

3、金色的风 ,一遍又一遍抚摸山川田野,金色的太阳 ,一次又一次,印刷金色的宣言,直到田野呈现金色的稻海金色的浪,金色的玉米金色的旗。

快看哪,金黄飘香的十月,被银镰邀到这里;成熟的热望,在这里聚集。呵,彝山的晒场,一个丰满的季节,在静谧中萌动……

瞧,一堆堆谷哟,正翘首伫望,期待着盛情如火的娇阳、笑声哗哗的碾米机,来为她们梳妆打扮;期待着魁伟的粮仓吹吹打打用麻线织就的软轿前来迎娶……

火柴“扑哧”一乐,飘出了看场人喷香的袅袅思绪。一个圈接着一个圈,圈走了昔日干瘪的怅惘……

彝山的晒场,洋溢着彝家人承包后又一个沉甸甸的喜悦!

呵,金风鼓荡的十月,处处有灿烂的金色。

金色的十月很抒情,漫铺欢笑原野的不只是沉甸甸的收获。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奋起,有的在逃避……

十月哟,汗颜的不是田畴,荒颓山岗才生长茂密的叹息!

金色的十月很富有,镀金的谷垛充实了干瘪的憧憬。

金色的十月很热闹,男女老少,个个争着拥抱圆鼓鼓的日月,要把它投进新的天地。

金色的十月很健谈,讲述着春的醇香、夏的热情、秋的成熟……

啊,十月,出港的十月,载着金灿灿的诗远去……

4、十月,和平的阳光,总会触动我的灵感,让我信感生活的温暖和芬芳。

守望在秋天的彝山,忽觉天空一下子高远起来,湛蓝天空中滚动着的太阳,成熟得像哲人的面庞。秋风徐徐,枯叶飘零,一望无际的水稻流淌出粘稠的金黄色,颗颗饱满的文字向人们叙说,丰收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守望在秋天的彝山,猛然觉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很陌生很遥远,猛然觉得稻草人的姿式很优美,他的竹篾帽也很有风味,猛然明白秋天的日月为什么圆鼓,明白秋天的彝家山寨为什么洒满甜脆悠扬的山歌……

所有漂泊在外的彝家汉,重回打开山门后的彝山,定会和我一样,耳边轰响一个雄浑的声音:莫白喝彝山水、白吃彝山粮、枉为彝山汉!

守望在秋天的彝山,很想和秋天谈谈心,和圆鼓鼓的日月谈谈心,然后,随便扯一根草含进嘴里,靠在田埂上,让漫天的金稻把自己淹没……

5、彝山、彝山,彝族、彝族,虎的民族、火的民族,快拔动琴弦,亮开歌喉,尽情地唱啊尽情地跳,歌声阵阵、弦子铮铮,把盛装展示、把歌舞展示,把欣喜展示、把幸福展示,把党的恩情唱出来、把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舞出来。

彝山、彝山,彝族、彝族,虎的民族、火的民族,快点燃火把,点燃激情,红红的火把一点点,红红的火把一片片,红红的火把燃成圆圆的圈,红红的火把点燃彝山的夜,红红的火把燃红六月的天,火红的火把火红的天,火红的日子万万年!

6、无须考证弦子的来源,无须追溯弦子舞的历史,快拔动琴弦,邀夜莺一起唱,邀高楼一起舞,皓月朗朗、琴声铮铮、脚步擦擦,翻、滚、踢、跳、蹉,时左时右 ,双双对舞旋转,“苍蝇搓脚”、“ 小马跑”,跳得草坪山响,“蜻蜒点水”、“鸭子摆尾”,勾走了月儿的魂。欢快而炽热的氛围,美化着彝家人的心灵。于庭院、于街头、于草坪,通宵达旦余兴仍恋着手足,弦子舞!弦子舞!!

年年岁岁 ,岁岁年年,揩干秋忙汗滴的彝家人,拔动琴弦,涌向街头涌向草坪,跳起弦子舞,把欢畅的彝山献给太阳。

沐浴着十月和平阳光的我,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公民,一个普通的彝家汉,温暖幸福之感 、骄傲自豪之情,用我笨拙的诗歌难以诉说,只好让风吹过耳畔,让它送来十月的歌声十月的欢笑,以及鼓锣的震响芦笙的悠扬……

烫金的六十个十月耀眼而过,一次比一次辉煌灿烂。十月 ,沐浴着祥光的彝家山寨,铜鼓震天、山歌宏亮,三步弦跳得山响。尽情地唱啊尽情地跳,舞醉河唱醉山,颂歌献给祖国的六十华诞、献给一种成熟、一种崭新的开端!

市民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嗬!姚老太又搬家了!

屈指算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老太这是第六次搬家了。这一回,姚老太搬进了140平米的大房子里,窗明几亮,简约的装修仍不失家境的殷实和生活的富足,姚老太心里那个欢畅啊简直写满了脸上的菊容,每一条皱痕里都溢满了欢喜,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说:“我这个搬家啊,一次比一次心里舒坦,一次比一次心里敞亮。”

姚老太可是有故事的人。单不说她那97岁的高龄,足以作为一个世纪的见证。就是姚老太的几次搬家的经历,也足以让人悲喜交集,感慨万千。

姚老太的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她的丈夫做了八路,离家一走杳无音信,在战乱年代里姚老太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东躲西藏,颠沛流离,没有一个安定的住所,曾经因为丈夫的缘故蹲过监牢,受尽磨折,从此落下了夜不能眠的毛病。“那个年代啊,有个窝窝藏就不错了。”姚老太每每说起来,长吁不已。她的遗恨就是丈夫不知下落,“别人都有信了,就是他没有,都怪我把结婚的被子送了人,要不——”说到这里她就不再往下说了,于是在场的人都劝她:“您老这不是好好的吗。儿孙混得都不错,可都是党员啊,老一辈的事业可是代代相承呢!”

听到这些,姚老太自豪地笑了。可她还是谦逊地说:“都是党领导得好呀,我这个老太婆沾了*的光呢。”解放后老人被定为烈属,她一直没有再婚,住着几间破泥屋,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两个孩子,大男孩考取了大学,入了党,当了教师,直至做了教授,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女孩子学习比哥哥还要好,可是那年代家里穷,女孩子自动放弃了上学,这让老人一辈子歉疚,总觉得对不起女儿。

儿子在城里工作,姚老太带着儿媳孙子在乡下居住、劳作。期间老人搬了两次家,住的好了些。八十年代按政策规定儿子可以带全家入住城里,享受城镇户口,姚老太第三次搬家。刚进城里时,没有专门的家属楼,和儿子同样的还有几家,大约四五户吧,大家都住在一排大教室改装的“家”里,一个教室住一户,这一住,就是十年。好在大家都是吃惯了苦的人,邻里和睦,倒也满足。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步伐日渐明快,国民经济日渐富强。儿子单位也因此第一次盖家属楼,姚老太第四次搬家,第一次住进了楼房,房子不足百米,还是一楼,但是带个小院,姚老太把历次搬家必带的“光荣人家”的牌子端端正正地安放在院门上,心中想:这一辈子总算有个着落了。搬家那天,一家人欢天喜地,祭了死者,放了鞭炮,还邀请了乡下的老亲旧戚。那时的农村,还没有多少小楼别墅,农民们还向往着城市户口。姚老太她们算是过上了农村人艳羡的城里人生活。

这时候,姚老太的孙子也上了大学,在学校里就入了党,姚老太经常教育孙子们:“可要好好学习,听老师、领导的话,可不能忘了本,给祖宗丢脸。”邻居们对这个革命家庭更是赞不绝口:“瞧人家老太太,真是教子有方啊!”话自然会传到老人耳里,姚老太对这个社会更是感恩和满足,当然,也是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斗转星移,转眼进了21世纪,社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儿子单位又盖了一次居民楼,论资排辈,姚老太跟着儿子又搬了一次家,这次住的房子比原来的大了不少,大概有120平米。姚老太也是90多岁的人了,老家不时有人来看望她,不过他们这时候不再眼馋姚老太的生活了。姚老太听说这家盖了五间大厦屋,那家盖了两层小别墅,这个办工厂,那个跑运输,反倒是姚老太称叹不已,她不再为老家人担心生计了。姚老太很想回老家看看,可家里人怕她年老体衰,于是老人就央求老家人多来看看她,说说庄里乡亲的变化。人哪,生活在外无论多么舒适,总是那么叶老思根啊。

姚老太欣喜故乡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欣喜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自家明亮宽敞的客厅里,姚老太足不出户从电视里观看了香港、澳门回归,三峡水库建设,西藏铁路通车,神舟飞船上天……姚老太很关心国家发展,她觉得自己虽是风烛残年,可是那颗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社会大家庭,总是和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中国人是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的,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也拥有这般赤子之心。

如今,姚老太第六次搬家了。儿子已光荣退休,孙子也成家添丁,四世同堂,共享天伦。在新居里,姚老太在儿孙们的陪伴下,2008年又从屏幕上欣赏了北京奥运,目睹了“嫦娥”奔月,也看到了国人众志成城抗击震灾的荡气回肠,老人更坚信党领导人民会度过一切大灾大难。

到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就六十周年了,姚老太这个97岁高龄的老人和所有中国人都怀着一个赤诚的祝愿: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希望《90后庆祝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庆祝学校华诞演讲稿”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