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妇科发展规划演讲稿 > 导航 > 小学五年教育发展规划

妇科发展规划演讲稿

小学五年教育发展规划。

按照公司发展的步伐,我们需要制定并发挥好工作计划。做好一份工作计划,相当于为自己创设了一个科学的向导,怎样动笔去撰写一篇优秀的工作计划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五年教育发展规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核心,把学生培养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后备人才。

二、总体目标

1、整体目标:未来五年期间,将继续坚持立足人本重发展、立足投入重效益、立足务实求创新、立足校本创特色,将我校办成个性鲜明、质量上乘、现代化水平较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省级模范初中,成为扬州乃至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学校。

2、规模指标:根据施教区人口状况,学校办学规模为40~45个班级,每个年级13~15个班级,在校学生数在2400人左右。教职工人数为150人左右。

三、管理思想

1、确定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2、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关注人全面、协调而有个性的发展,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和谐学校。

3、明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以制度规范人、以情感调动人、以机制激励人。

4、追求管理精致和管理品位。

四、师资素质:

1、学历层次: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100%,本科学历达85%以上。教师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100%合格。

2、业务水平:(1)培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2)培养高邮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5~7人,教学骨干10~15人,教坛新秀3~5人。(3)30%的教师能在市范围内上公开课或发表论文。

3、政治素质:热爱教育、忠于本职、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违法犯罪率为零,每年新增党员1~2人。

五、教育、教学质量:

1、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德育科研,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特色。

2、在校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违法犯罪率为零。

3、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99%以上,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4、学生体育达标率98%以上,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0%以下。

5、学生在市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中争创佳绩,在扬州市及以上各类比赛中要提高获奖名次,增加获奖人数。

6、继续本着平民化、大众化的思想办好“宏志班”,扩大规模。

7、每年承担市级以上大型公开教学活动1~2次。

8、加强特色教学,继续凸显邮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积极创建体育和艺术教学特色。

9、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教学科研

1、实施“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战略。教育科研遵循“源于教学,服务教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

2、实施“名师工程”,

促进岗位成才。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3、深入开展适合新课程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4、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力争人人有课题,个个能参与。

5、加强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6、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教师的经验总结或论文在市以上获奖或报刊杂志上发表,争取每年40篇(部)以上。

七、办学条件

以三校联动为契机,大力进行校园软、硬件的建设

1、校舍、场地、设施:(1)建设标准化的塑胶跑道。(2)建设一个广播电视演播厅。(3)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2、教学装备:(1)新添置一个化学实验室、一个物理实验室、一个生物实验室、一个学生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确保生均每年增加图书1册。(2)学生人数与上网计算机比达8:1。(3)建设校园网,在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

3、创建“平安校园”,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5、加强学校食堂、商店的食品卫生管理,杜绝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6、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努力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使教师的工资奖金收入有明显的提高。

Fwr816.COM同步阅读

五年工业发展规划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特制订我市XX年—2015年五年工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xx”发展的总体情况

1、“xx”期间,我市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和跟踪产业发展新趋势,努力发展各类工业产业,工业经济驶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快车道。XX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6亿元,是XX年的3.65倍,XX—XX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30%;工业增加值75.4亿元,XX—XX年平均增速15%以上。

2、工业总量地位:XX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24.6%,比XX年增加了4.35个百分点。“xx”前四年,工业经济是拉动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3、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的前期。XX年,我市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5.7:45.8:28.6,第二产业比重比XX年增加了6.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比XX年减少了2.8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

(二)发展的主要成就与特点

1、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xx”期间,我市围绕“工业强市”战略,抓重点、促提升,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工业规模不断扩大。XX年工业总产值增速比XX年高4.7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比XX年增长3.65倍。XX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5.82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86%,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3.6%,比XX年提高了116.8个百分点。工业门类不断增多,工业产品日趋丰富,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工业体系。

2、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

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的增长快于重工业的增长,轻工业化趋势明显。XX年全市26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3%;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7.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2%,轻工业增速高于重工业增速2.38个百分点。轻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2.7%。从经济类型来看,民营工业发展迅速,产值比重继续上升,XX年民营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4.8%。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机械、泵阀等传统工业稳步发展,汽车铝轮毂、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一批新的工业迅速兴起,并成为我市工业发展新的优势产业。

3、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

通过实施抓大扶强战略,扶持骨干企业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XX年,我市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涌现出了东风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益泰药业有限公司、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的企业。我市已拥有省名牌产品9个和省著名商标13个。纺机、水泵等名牌产品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4、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xx”期间,我市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步伐、引进先进技术对传统工业产业进行改造,促进了工业技术水平提升,工业技术结构得到了改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纺机和泵业分别荣获省级技术创新奖和省级技术发明奖。天德环保、天瑞电子、天湖化工等6家企业被评为最具投资潜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纺机、益泰药业、泵业、天宝化工4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有2个科技项目成果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XX年我市完成新产品开发42项,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9%。

5、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xx”期间,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滚动发展”的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地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融资1.5亿元,一次性完成了经济开发区12平方公里“四横七纵”的道路建设,同时完善了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引进澳大利亚客商投资1亿元完成了工业园3.4平方公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XX年,工业园向省农业发展银行融资1.5亿元,自主开发建设。目前已形成“三纵三横”小循环。抓住汉宜铁路在仙北设站的机遇,适时将工业园开发面积调整扩大到17平方公里。工业园还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签定合作协议,建设产业协作园。全市工业园区及工业集中区建成面积已达20多平方公里。

6、产业集群雏形初步显现

随着我市“一区三园”建设水平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各种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善,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见端倪,纺织服装、汽车铝轮毂、水泵阀门、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XX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6.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医药产业集群被列入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xx”期间,我市工业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市工业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工业规模较小,整体实力较弱

XX年以来,虽然我市工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差、起点低,与周边地区相比,工业规模偏小、整体实力较弱。工业发展落后于周边县市,从我市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水平来看,目前我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较滞后。

2、工业结构不合理

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主要集中于传统加工行业,这些行业中部分企业是从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不少企业属于下游行业,生产能耗较高、技术含量较低、产出不高,经营较粗放。工业产品以中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加工贸易产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还比较少,企业创新力较弱,品牌意识不强。

3、新兴产业发展较缓慢

由于受工业发展基础、综合技术水平、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我市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较慢。生物工程、高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等一批代表了当今世界工业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内部园区定位高,发展层次低,整体优势和合力尚未形成。

4、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

我市工业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支柱工业规模较小,带动作用弱;企业间的生产协作配套差,产业链条短,工业规模效应差。

二、发展环境

进入“xx”时期,工业发展仍肩负着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任务,我市工业发展既面临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不利因素。

(一)发展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及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xx”期间,和平、发展和合作仍然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国际关系进入以协调、磋商、合作为主的阶段,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但国际单边主义扩张、区域性与局部性冲突、经济贸易摩擦等仍不会少,使国际环境及经济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继续向纵深发展,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将持续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的直接投资将更趋于活跃,新一轮国际资本与产业将继续向我国转移,并呈现出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特征,即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尤其是生产服务业)转移,且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单个产业向产业链式转移,这为我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促进工业及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重要战略机遇期

未来十年,对我国及我市来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为我市工业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中部崛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等战略的推进,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指明了产业调整发展方向,预计“xx”期间我国gdp仍将快速发展。随着人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进而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这将为我市工业及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3、中部崛起及武汉城市圈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制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中部地区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将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这有利于我市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工业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有利于我市吸纳城市圈的制造业转移,形成与周边县市协调、互补和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

4、“后发”优势及有利条件

从我市自身发展来看,“xx”的工业发展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后发优势,工业发展的空间大、成本低。二是区位优势,地处“武汉后花园”、重要节点,是承接产业转移和资源集聚的重要区位。三是“xx”工业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xx”工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区三园”大批工业项目的建设,将会加快我市工业化步伐。四是交通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随岳高速公路建成、汉宜高速铁路段及火车站建设已经动工、武荆高速连接线预计XX年正式通车、随岳高速全线贯通,将为我市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面临的挑战

1、区域发展竞争激烈

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国内战略性资源(如能源、原材料)约束日益强化,使区域和企业之间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为了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加快发展,增创发展新优势,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地区许多县市都在实施以工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工业发展,这使工业招商引资和发展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市工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2、“资源瓶颈”的压力

我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各地区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是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大幅度上涨,电煤油等资源的供求矛盾很突出,这对我市工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消耗大量能源、原材料的传统工业企业,经营粗放,要素成本上升将使其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

3、发展基础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及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与周边仙桃、潜江、汉川等地工业发展存在相当的差距。我市工业化水平不高,工业支柱产业和企业组织规模小,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高,品牌企业少,人才资源比较缺乏,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投入需求量大,工业跨越式发展任务艰巨。

4、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制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是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由于消减持币意愿的因素尚未强化,居民和企业对货币政策所发出的信号缺乏敏感度,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对产业发展的制约还将继续存在。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勇敢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加快工业发展,带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xx”期间我市工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为根本动力,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资源节约型道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突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培植一批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制造业强市。

(二)发展目标

到“xx”末,我市工业要实现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完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结构优、素质高的发展特点。

1、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分别达到1000亿元、60亿元和45亿元以上,“xx”期间年均增长30%以上。

2、“xx”期间全市工业总投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其中技术改造总投入达到150亿元。

3、到2015年,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省名牌、著名商标30个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2个,省级技术中心达到10个以上。先进制造业占比达到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4、到2015年,工业品外贸出口3亿美元,年均增长40%以上。工业经济外向度达到5%以上。

5、到2015年,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比“xx”末降低20%以上,固体废渣利用率年均提高5%,重点用水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以上。资源加工、消耗类企业基本建成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企业。

(三)指导原则

——大开放原则。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抓住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大力引进市外资金和技术。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占有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融入经济全球化。

——集约化发展原则。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鼓励骨干企业兼并联合重组,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集群优势。

——技术进步原则。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改造,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市场化原则。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办法,增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各要素的配置功能和聚合功能。加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提高主导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改革创新原则。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体系的创新,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发展重点

“xx”期间,我市工业的发展,要突出抓好下列四大重点。

1、培植优势产业。要大力培植发展优势产业、骨干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选择上,利用本地农副产品资源,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食品加工业和林产品加工业。要利用已形成的产业优势,继续壮大机械加工业,重点发展汽车铝轮毂及配件产业、泵阀、纺机及配件产业。做大做强医药及中间体、食品添加剂产业。加快发展盐化工产业。在迅速扩大现有产业集群规模的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重点培育发展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2、建设重点园区。工业园区将是我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我市现已形成了“一区三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岳口工业园、龙尾山工业园)的格局。今后将进一步加大重点工业园区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水、电、通讯、交通、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人才、金融、信息等服务支持,推动形成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相辅相成的良性格局。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提供良好的投资平台。

3、做强现有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大企业大集团已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成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因此,做大做强企业是提高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在现有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尽快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能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的重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30家“千万元税收工程”企业要强力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对外合作,加快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4、力引重大项目。要把项目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把引资着眼点放在本地资源深加工、延伸重要产业链条、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改等方面。“xx”期间,我市要一手抓现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其实施高起点、大规模的重大技改项目,一手抓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招引一批重大项目。要集中力量,突出抓好盐化工项目的实施,以拉动我市工业经济和技术升级实现重大突破。

(五)做大做强八大产业

抢抓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重大机遇,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发展大企业、培植大产业、带动大工业”的思路,做大产业集群,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五年翻两番。

1、纺织服装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狠抓纺纱、染整、服装,在“大”字上作文章,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强”字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品质。以景天纺织、稳健纺织、汉城印染、佑琪服饰、锐风服饰、依贝盈时装、天豪服装辅料等为核心,形成棉纺织造、染整、服装一条完整产业链,形成相互协作,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是棉纺。要大力提高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形成一批品牌效应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产品,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支持景天纺织和亿鑫纺织重组投资3.5亿元,新上30万锭棉纺和500台织机项目;金吉利投资2亿元新上20万锭棉纺项目;稳健纺织投资1亿元新上10万锭棉纺项目;天舒纺织投资1亿元新上10万锭棉纺项目。支持纺机和卓尔集团合作,投资3亿元在开发区400亩的纺机工业园项目,努力提高纺织的规模和水平。二是服装。扶持佑琪服饰新上高档服装生产线,以出口为主攻方向,同时争创1—2个品牌,支持宝隆服装工业园建设,支持锐风服饰创品牌服装建设。三是服装辅料。以华泰商贸城为依托,突出服装辅料、棉纺等产品的批发功能,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服装辅料基地。四是医用纱布。新增脱漂、折叠生产线及织布生产线,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重大的医用纱布出口生产基地。2015年底力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值过100亿元,利税9亿元,纱锭由现有的30万锭发展到100万锭,其中精纺50万锭,并形成年产针织面料5000万米,纯棉服装面料5000万米的能力,服装产量达到3500万件(套),把建成重要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2、医药产业。发挥现有企业的基础优势,建成三大医药生产基地。大力支持益泰药业上市、成田制药和华北制药合作。“xx”期末,力争医药产业集群产值过200亿元。

①以成田制药、科田制药为主体,逐步形成生产软膏剂、凝胶剂、外用散剂为一体的皮肤外用药生产基地。重点项目是投资1.85亿元,建设氯吡格雷原料药、双氯酚酸钠凝胶剂、沙丁胺醇气雾剂、1000吨/年新型荷电防病毒滤材项目、5000万支/年retapanulin产业化建设项目、盐酸特吡奈酚乳膏项目,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外用药生产基地。

②以益泰药业、天义药业和成宇制药为主体,逐步形成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为主的原料药生产集团。重点项目是美罗培喃、4aa产品生产线建设及产业化、盐酸克林霉素和克林霉素磷酸酯原料药新工艺与产业化建设项目、年产300吨三氯蔗糖生产线、偶氮二异庚、戊丁腈生产线扩规等项目,新增产值120亿元,利税14.5亿元。

③以中佳制药为主体,逐步形成生产大输液、小针剂、片剂的化学制剂生产集团。重点项目是与武汉大学合作开发国家二类新药异甘草麦原料和制剂,总投资60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9500万元。

3、食品加工产业。利用棉花、油菜、蔬菜、禽产品等优势特色资源,积极拓展资源型深加工食品饲料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一是支持华润啤酒集团在我市扩建30万吨啤酒项目进一步扩大规模。二是中绿集团的果蔬饮品加工项目。三是食用油及其附产品的深加工,支持健康集团、永康油化等公司开发色拉油、油菜籽脱皮膨化加工以及菜籽深加工等项目。支持天得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脂酸钠等产品,力争油菜企业在“xx”末达10亿销售额。四是畜禽深加工,着力支持15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300万只肥肝鹅及深加工项目,200万只鸭深加工。同时大力推进肉鸡产业化、水产品深加工及蔬菜深加工项目,把我市建成武汉城市圈中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五是推进菊芋等产品深加工。力争2015年农产品及食品加工行业产值过100亿元,实现利税8.5亿元。

4、化工产业。大力发展以芒硝为主的特色化工。我市有丰富的盐硝资源,经地质勘探,盐硝储量23866万吨,无水芒硝矿132万吨,开发的潜力很大。“xx”期间,吸引兴发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100万吨盐,20万吨烧碱,20万吨pvc,5万吨硫酸钠的规模。扶持诚鑫化工抓好30000吨油酸生产线项目,沙隆达抓好间氰甲基苯甲酸甲酯扩规项目,易普乐抓好5000吨超微气流粉碎生产线项目,天湖化工抓好高纯三氯氧磷扩规项目、德远化工抓好精细化工扩规等,力争化工产业集群“xx”期末产值过100亿元。

5、铝轮毂及零配件产业。以华泰铝轮毂为龙头,以金兴达冲压件、天成汽配、三机特车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大力支持东风华泰公司与星星集团联合要在现有100万只基础上扩规,力争五年内,使铝轮毂生产量达到400万只/年,其铝轮毂及其配套项目销售收入过30亿元,利税5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成为亚州最大的汽车铝轮毂生产基地。“xx”期末产值过50亿元。

6、泵阀产业。以泵业公司为龙头,以立光泵业、氟塑泵业、通用泵业等企业为依托,开发系列渣浆泵等产品,大力支持泵业与冠南联合扩大生产规模,在全国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工业泵生产基地。打造“xx”期末产值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

7、林产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林木资源优势,以天源木业为龙头,通过中高密度板项目扩规和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壮大整体实力,形成我市林木业加工集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棉秆加工生产高密度板和昌兴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使产业集群规模达到30亿元。

8、生物产业。要把生物产业作为重点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扶持,加快发展一批生物技术企业,推广一批新型实用生物技术。要立足实际,着力在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能源、生物技术服务领域培育一批亮点企业。以华世通生物科技、寰宇生物农药、金诺生物蛋白、华成生物、泰尔生物、杰隆生物为代表的生物企业,力争2015年该产业集群产值过50亿元。

四、主要措施

要实现“xx”规划目标,必须加强工业经济领导,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强化技术创新、工业投入、循环经济、人才工程和发展环境“五大支撑点”。

(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继续以纺机、稳健等企业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通过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升级。二是加速企业管理信息化。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行业务流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动企业上网,通过互联网推销产品、招商引资、搜集市场信息和技术情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是推广“4c+e”,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管理(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企业资源计划(erp)。四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要加强技术中心的建设,提高技术开发投入的比重,增强开发能力和技术贮备能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特别是借助信息技术,深入开展网上产学研活动。五是大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到“xx”末,力争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工业投入。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把加大投入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抓住国际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把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与扩大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吸引更多、更高水平的外商参与我市工业经济建设。要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规律,切实抓好对日、韩、美、欧洲、新马泰等国家和港澳台及内地重点地区的招商。高度重视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合作,高起点、高标准引进我市急需的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注重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全面提升我市骨干企业的管理和制造水平。二是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政府搞好协调,深化银企合作,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扩大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工业投入。积极培育上市资源,积极鼓励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争取有1~2家企业上市。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企业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国家、省制定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学习外地经验,设立技术进步专项资金,利用项目贴息和奖励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投入,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大力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加快结构调整。

1、突出抓好一批大项目,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围绕八大产业集群的培植,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着眼于国内及世界前沿技术,组织筛选论证有潜力的大项目,集中全市人力、物力,加快项目实施,推动工业产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实施15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鼓励各类资本投向我市的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努力引进大的外资项目。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计划盘子,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项目建设单位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额,新上项目每亩土地的投资应不低于200万元。

2、努力培植一批大企业集团。鼓励企业开展资产和业务重组,实现企业兼并、联合及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突出企业的主业优势。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对研发投入和激励,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重点抓好30户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之真正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到2015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全市销售收入过30亿元企业1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0家以上,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5家。

3、大力实施一批名牌产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强化引导,把培育名牌与培植支柱产业、培育大企业集团相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市名牌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增强品牌的带动作用。二是夯实名牌基础工作。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各项认证认可,使产品与国际接轨,改进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夯实名牌工作基础。三是突出培育知名品牌。以打造品牌为目标,以培育壮大名优品牌和名牌产品为重点,把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与政府引导结合起来,重点培育一批名牌产品。

(四)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促进工业发展集约化。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招商方式、服务内容和考评手段,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把工业园区建成产业招商和发展的平台以及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的主要载体。一是打造园区工业招商平台,进行园区招商,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包装、推介项目,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前来投资。通过产业招商和园区集聚,发展主导产业配套项目和深加工项目,拉伸产业链,使整个产业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利用。二是抓好园区规划,建好特色工业园区和园中园。通过完善园区基础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大企业入园建厂,带动其他配套和相关企业进园发展,形成产业特色工业园区。三是整合园区资源,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良性竞争、互动发展的园区经济发展态势。各工业园区要发挥优势,有所侧重,选准各自的主导产业,培育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岳口工业园、龙尾山工业园为依托的集约化生产、聚集化发展的产业基地。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坚持节约利用资源的方针,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三个关键,突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四个重点,科学把握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合理开发三条途径,大力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大力实施企业“两推进”工程,推进企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推广节约和替代、节能利用、节水开发利用、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生产等八大类技术。加大执法和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六)实施人才工程,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切实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级技工等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批善谋实干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优秀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和一大批优秀技工。“xx”期间,重点培养100名企业发展快、后劲足、信誉好、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秀企业家,100名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多、同行公认的优秀科技带头人,1000名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优秀技师,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制定有效的措施,建立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新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引入、选拔和使用机制,引进职业经理人。广泛引智纳才,用机制、事业和感情留住人才。二是探索市场化的人才培育方式,创新培训机制,加大对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三是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企业经营者给予重奖,鼓励和倡导技术、专利、科研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建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人员、高级技工贡献与报酬挂钩的分配体制。

(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工业项目,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扶持、引导和规范,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从家族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从分散、粗放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不规范经营向重质量、守信用、遵纪守法的规范经营转变。努力促进一批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出口创汇、资本营运等方面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军。

深入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中小企业集群。

(八)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把提高开拓市场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市场变化,创新营销战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营销目标,研究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不断提高应对市场变化、开拓占领市场的能力。支持企业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努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医药等优势产品的出口比重。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办厂,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九)加强领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工业强市”的思想不动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是加强对工业发展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市上下要目标统一,集中精力抓主导产业、抓大项目,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重点,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二是建立产业发展研究咨询机制,组建专家库,成立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咨询专家组,对工业发展战略、项目投资、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等提供决策咨询。三是加强政策引导。要设立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用于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的贴息和补助、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名牌产品奖励等,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四是创造良好环境。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切实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


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xx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1、总体要求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教育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育高素质教育人才为关键,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办与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相适应的一流水平的教育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一五”教育事业规划是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担负着重任,既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2、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xx教育要保持协调、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发挥教育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
将教育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优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适度超前发展。
⑵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的原则
按照点校带动、特色办学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批办学条件优、办学水平高的品牌点校,以此引领全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⑶资源优化、均衡协调的原则
加快调整校点布局和教育结构,把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和薄弱学校的改造相结合,分段分层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⑷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原则
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内容、方法、模式创新,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⑸人才强教、质量兴教的原则
坚持教育发展以教师为关键,以校级队伍的建设为龙头,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和过程督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奋斗目标
按照“一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十年争一流,把xx建设成为基础教育强区和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要求,到20xx年,通过扩展小学优势,提升初中实力,突破高中瓶颈,强化女职特色,做大中职规模,基本建成一个以小、初、高协调发展为标志、优质教育资源密集的基础教育强区;一个以女子职业教育为重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高地。
——名师名校名校长打造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重点打造10所市级知名学校、10位名优骨干校长、10个“名师”的“三名计划”,加快推进品牌学校建设,加速提升xx教育新形象和影响力。
——学前教育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学前1年和3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98%和85%,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基本受到科学育儿的教育;4所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15所幼儿园达到一级标准,所有镇建成合格中心园并达到二级园标准;二级幼儿园的比例达30-35%,其余多数达到三级标准。
——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年辍学率为0,毕业率达99%以上,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以上,年辍学率低于2%,毕业率达95%以上;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
——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及性优质化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中80%以上学生接受优质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比例达到6: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上中段地区建设规模化优质化职业教育基地,在农村地区探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机制灵活、层次多样、结构多元的职业教育体系。
——初步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建立区成人教育中心和电大分校,积极筹建社区成人学校。全面推进街、镇成人学校功能达标工作。初步构建起xx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
二、“十一五”期间xx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和努力,但核心在人才,关键在教育。“十一五”期间,为了满足yy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xx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xx教育要按照“名校带动,特色办学,质量兴教,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夯实基础、整体推进”为工作策略,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八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以满足并能够更好地服务xx及yy都市发达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以名校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推进名校建设。通过加大争创市级以上示范校和引进名校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品牌”中小学、幼儿园,加速提升xx教育新形象和影响力,以此引领xx教育新发展。“十一五”期间,

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第2页

按重点打造“一所职高、两所高中、两所初中、两所小学”和“一学院、一中心、一集团”的名校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女职中创中华职教名校、yy18中创市级示范高中、yy字水中学创市级重点中学、建新中学和观音桥中学加快发展、新村小学和华新小学扩大办学规模、区进修学校晋升教师进修学院、五里店职中建区职教中心、新村等幼儿园组建幼教集团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鲤鱼池小学、玉带山小学等校的特色办学成果。力争到20xx年,创国家级示范(重点)校1所,市级示范(重点)校5所,区级示范校10所。
各校(园)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优势,结合社会需要,着力在办学理念、教育风格、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学校内在品质方面突出特色、打响品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真正在全区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学校发展格局。把教育办成因材施教、富于个性、最适合学生需求的教育,全面彰显各自不同学校的特色和风采。各校(园)要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内容、方法、模式创新,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提升教育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以名师培养为重点,努力造就高素质育人队伍
着力加强校级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并重的校级干部管理体系。继续坚持校级干部任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稳步实施校级干部公开选拔任用制、轮岗制、交流制;积极探索任期制、任期目标管理制。切实创新校级干部培训的方式和内容,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采取“名校长”、“治校专家顾问组”等多种形式,大力实施名优骨干校长培育计划。到20xx年,着力建设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理论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校级干部队伍,力争培养10名以上在全市有影响的名优校(园)长。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进修,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立足教师进修学校,以区级培训、校本培训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对外学习和交流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教育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顶岗学习。从20xx年起,每年在教育事业费中设立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教研、科研和优秀成果的转化推广等工作。
大力实施名优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着力创造条件,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群体脱颖而出、建功立业。重点建立和打造10个“名师”,积极推行“首席教师”制,充分发挥教育导师、学科带头人、国家和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来源渠道,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高中级拔尖人才。到20xx年,全区培养30名在全市具有影响的教育名师,100名市区学科带头人,500名市区级骨干教师。从20xx年起,每年在教育事业费中设立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校长的表彰奖励。
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对在职教职工和退休教职工分别发放工作补贴和生活补贴,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实行教职工个人医疗账户注入资金制度,确保教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实行薄弱学校教师奖励福利经费最低保障制度,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从20xx年起对在边远的鱼、复、五地区工作期间的在岗教职工按增加一级工资的标准给予边远地区工作补贴。进一步提高退休教师的活动费,切实做好离退休教师的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关心贫困教师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高度重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以强化教育规划为重点,不断优化教育布局结构
完善校点布局调整方案并加快推进步伐。按照“缩点、扩面、提质、上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点布局调整规划,并重点做好上段地区特别是滨江路内侧城市重点开发区域的校点布局和学校建设工作。抓住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厂办校移交的契机,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增加全区学校占地面积和生均占地面积,以适应我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段地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并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校点布局的调整方案要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步实施;中段地区要对校点进行重新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对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度提前实施部分学校建设;下段地区要抓紧制定新的校点布局调整方案和规划。在开发建设中,要优先保证教育用地,凡上一定规模需要配套建设学校的,开发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提供教育用地,以实施学校建设,不得挤占教育资源。拆迁学校必须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确保校点布局调整平稳进行。在完成全区校点布局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落实年度实施计划。
4、以“双高普九”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切实改善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按市制订的《yy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标准和验收办法》、《yy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和《yy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举全区之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办学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切实改善相对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按标准配置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仪设备。在20xx年完成25%的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任务的基础上,20xx年完成50%的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任务;20xx年全区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从20xx年开始,在保障学校生均办学经费的情况下,重点加大对薄弱和边远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5、以实施“班班通”工程为重点,努力促进教育手段现代化
加大校园信息技术建设的力度。在全面建成xx区教育城域网和xx区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的基础上,完善区、校两级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在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启动实施“班班通”工程,再建一批市级以上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全面构建网络化教学环境。进一步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信息资源的作用,学校网络设施最大限度的向学生开放并提供服务。实现教育电子政务、管理、远程教育、图书资料资源及科技信息共享、综合信息服务等应用功能。
6、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重点,积极建设学习型城区
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巩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电大教育成果,力争在20xx年成立电大分校,全面提高各类成人教育注册生人数。要继续办好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抓好农村成人教育和“绿色证书”培训。依托中等职业学校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未就业、未升学”人员的职业培训。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就业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衔接互认制度。认真指导街道和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急需的教育培训活动。以社会单位和家庭为重点,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构建“全员、全面、全程”为特征的终身教育体系。
7、以落实“两免一补”为重点,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子女入学问题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继续执行资助城镇低保户子女入学的政策。建立农民工子女就学机制,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助学金制度、特困大学生资助制度,广泛开展各种捐资助学、慈善助学、结对帮扶活动。“十一五”期间,在教育事业经费中,每年拨出200万元专款,专项用于中小学贫困生的教育救助。
8、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巩固“德育教育示范区”创建成果,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加强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积极开发德育资源,改革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理想前途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立体网络,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积极稳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改革创新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深化和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快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和改革,建立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
切实抓好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建立政府办精品,社会广泛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社会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握劳动力和市场就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办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大力开发新兴专业,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努力为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发展培养实用型、服务型、复合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教职工编制管理,编制部门要按照编制标准调整充实学校编制。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准入制。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加大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改革力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聘分开、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不断改善教师年龄、学科结构,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认真做好落聘教师的校内转岗、校际交流、自谋职业等分流试点工作。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并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认真落实各街镇、区级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能、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完善教育监督机制,依法加强“督学”和“督政”职能。区编制、人事、教育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人事调配、招聘录用、职务评聘、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考试考核等的管理。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团和教代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依法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权、民主管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把民办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区域教育布局要求,支持鼓励民间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和举办各类成人职业培训,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督导评估,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建立民办教育激励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保证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的对外开放。
三、“十一五”期间xx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政府的责任,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政府要坚持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的战略思想,从抓教育就是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未来的战略高度;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和党政领导联系学校的制度。继续把各委办局和街镇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在制定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年度计划、安排年度财政预算、规划城市建设、配备教职工和改善待遇等方面,要把教育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党工委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抓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加以强化,促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完善教育工作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强化教育监督工作。按市要求建立和落实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工作。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区委、区政府督查部门要切实加大对教育政策执行、职责履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督查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开展督政督学工作,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2、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逐步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财政每年超收部分(除有专项用途的收入外),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用于教育,包括政府对教育基建投入,以及教育收费、教育资源置换转让所得全额用于教育,统一作为对教育的投入。
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一费制”收费办法。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由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企事业单位应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的经费,用于职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府安排的扶贫培训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部分用于职业技术培训。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在政府统筹下,积极支持教育融资发展。积极发展勤工俭学,补充教育经费不足。凡非营利性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实行行政划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渝委发[20xx]27号文件关于教育发展、学校建设中税费、规费减免等政策。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健全教育经费预算制度、公告制度、统计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学校收费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对教育系统的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学校负担;切实控制学校债务,逐步消化教育欠债。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和教育资源处置的管理工作。
3、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制定与教育法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修订《yy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做好《yy市实施(高等教育法)办法》、《yy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人《yy市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地方性法规和《学校收费管理办法》政府规章等立法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权。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全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把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加强教育统筹与协调;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管理职权,依靠法律手段实施有效监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建立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申诉制度,及时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申诉案件。
全面推进依法治权。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领导体制和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行政、工会、教代会 团队组织等积极作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建立健全师生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学生申诉制度;依法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权、民主管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完善学校法人制度,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继续推进全国和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
4、落实部门责任,调动全社会力量,为教育事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编制、干部人事、教育经费、学校布局和教育教学等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区教育工委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教育系统党的工作的指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系统的全面贯彻落实。强化教育行政机关服务意识,把行政管理转到主要为学校服务、为学校创造良好发展条件上来,充分调动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激发各级各类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做好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教育战线的持续稳定。
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职责。财政、发展与改革、规划、建设、国土、物价、公安、环保、卫生、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把支持和发展教育作为份内职责,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支教制度,落实支教责任,努力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简化教育办事程序,落实教育优惠政策,为教育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严禁各部门对学校的多头检查,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检查评估和验收,一般都纳入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督导评估范围,或由督导部门牵头组织,避免出现多头、重复、过多、过滥的评估检查,切实为基层“减负”,在机关和教育系统营造“一心一意抓教育、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
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危房当年消除,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区公安、消防、规划、建设、交通、文化、教育等部门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切实维护学校的稳定,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牢固树立“人人出力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观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健全区级部门、街镇和驻区有关单位对口联系学校,继续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努力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深入宣传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宣传教育战线的新成绩、新经验,宣传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的优秀品格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风气,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教育、时时相关教育、尽心尽力办教育、齐心协力兴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扩大xx教育在国内市内的影响,共同营造xx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小学剪纸特色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剪纸特色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剪纸”特色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二、剪纸的意义

剪纸,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孩子们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笔,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剪纸可以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灵敏性,使孩子们变得心灵手巧。剪纸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三、特色目标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以加强艺术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潜能”为主题,以“课改”为核心,努力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剪纸”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开展剪纸活动课的过程中,收集并创作了一些剪纸材料,同时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编写了参考教材,该教材充分考虑教师的可指导性,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在选材上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美德教育相结合,体现思想性和时代精神。

我们以适合江南特点的剪纸艺术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忍知、操作、情感等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剪纸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继承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组织一支有活力的剪纸队伍,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

四、实施策略

1、体验为本

在剪纸活动中,让同学们亲自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使学生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让他们从小在实践活动中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生活经验、技能和知识。

2、生活为源

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已有经验是课程内容的源泉和首要依据,这也是与体验为本息息相关的原则,学生的剪纸活动往往就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当学生在剪纸活动中产生对生活的需要和体验时,成人不能朝着功利的目的去干预,而是要在维持学生整体验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交流,使知识在体验中获得进一步生长的动力,才会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回归于学生的生活。

3、整合为系

学生的成长是身心全面的、整体发展的过程,课程的各要素要有机的统一和整合,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我们以“剪纸”为枢纽,从教育内容(认知、艺术、科学、社会等)、(教育手段,操作、交流、表现等),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别、平行班等)生活环节(节目活动竞赛、制作)计划与评价(生成、预成、自评、他评等)多层面有机联系,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在情感、审美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4、自主为魂

在整个活动中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能够自己选择材料,主动提出目标,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难题,保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作业,即使是教师安排的剪纸内容,也应该以学生的需要和要求出发,根据学生在剪纸中出现的兴趣点、困惑等随机调整剪纸内容,惟有如此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需要为动力

在剪纸活动中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材料要合适、充足,材料是帮助孩子在活动中实现遐想,满足愿望的必需物,如在区角活动中放置剪刀、纸类等,尊重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目标分年达成度

(9月——6月):制定《小学“剪纸”特色五年发展规划》,建立剪纸兴趣小组,了解剪纸的表现手法,会剪一些简单的单色剪纸;

(9月——6月):了解剪纸的技法,会剪一些简单的吉祥图案、动物、花鸟剪纸等;

(9月——20xx年6月):了解剪纸的种类,会剪一些简单的彩色剪纸等;

(20xx年9月——20xx年6月):继续加强剪纸技法的学习,会剪一些简单的立体剪纸等;

(20xx年9月——20xx年6月):继续加强剪纸技法的学习,掌握三种以上的剪纸技法等。

小学

年月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小学五年教育发展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妇科发展规划演讲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