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 导航 >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024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范本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第一课时 2.1.1 平面

教学要求: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 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三条公理.

教学重点:理解三条公理,能用三种语言分别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三条公理

第二课时 2.1.2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掌握平行公理,掌握等角定理,掌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及垂直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公理与等角定理.

教学难点: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与所成角

第三课时 2.1.3 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直线在平面外的概念,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位置关系的概念.

查看全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图形,它是在学生学过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之后,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二面角进一步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系统地理解直线和平面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的形成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

1.复习和回顾平面角的有关知识.

平面中的角

定义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图形

结构 射线—点—射线

表示法 ∠aob,∠o等

2.复习和回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及其共同特征.(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

3.观察:陡峭与否,跟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大小有关,而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就是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转化为两个平面所成角例子非常多,比如在这间教室里,谁能举出能够体现两个平面所成角的实例?(如图1,课本的开合、门或窗的开关.)从而,引出“二面角”的定义及 查看全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 教材分析 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大小, 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0 + at,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概念和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进行计算。 三、 教学难点 会用 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a=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小车运动的 υ-t图象是怎样的图线?(让学生画一下) 学生坐标轴画反的要更正,并强调调,纵坐标取速度,横坐标取时间。 υ-t图象是一条直线,速度和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线性关系。 设问:在小车运动的υ-t图象上的一个点p(t1,v1)表示什么? 学生画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学生回答: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1 。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预习检查 情境导入 精讲点拨: 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向学生展示一个υ-t图象: 提问:这个υ-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 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 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 t2—t1,t1时刻的速度为 v1, t2 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 v,v即为间间隔t内的

查看全文>>>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训练学生双手灵活,培养学生注意个人卫生的意识。能帮助老师打扫班级卫生。 1.《剪直线》 2.《剪长方形、正方形》 3.《剪三角形》 4.《剪圆和椭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剪刀的基本功能,学习使用剪刀。教育学生要爱护剪刀,注意安全。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2、会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增强双手灵活。 3、反复练习掌握步骤。 四、教学难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六、教具: 课件、挂图、实物 七、课时安排:6课时 备课时间:3月26号 上课时间:3月28号 课题名称:剪直线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 使学生认识剪刀的基本功能,学习使用剪刀。 b. 教学生学会在纸上剪直线。 c. 教育学生要爱护剪刀,注意安全。 2.能力目标 a.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b.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c.锻炼学生模仿动手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和爱劳动、爱清洁的好习惯,教育学生要爱护剪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剪刀的基本功能,学习使用剪刀,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掌握知识。 2.难点:教育学生要爱护剪刀,注意安全。培养爱动手的好习惯。 三、教学安排 第1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材料:薄纸、厚纸、彩纸。 工具:剪刀、铅笔、尺,每个学生各一把(只) 教具:画好直线的纸、有折叠痕迹的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上美工课时常常要把纸剪开,用什么工具剪?” 出示剪刀。“剪刀还有哪些用途?”(做纸工、剪指甲、裁布、裁制衣服)  师:“你们会使用剪刀吗?谁来试试看?” 师:“同学们还都不会使用剪刀。今天我就来教你们学习使用剪刀。” (出示课题:使用剪刀) (二)教学生认识剪刀 帮助学生了解并记住剪刀

查看全文>>>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训练学生双手灵活,培养学生注意个人卫生的意识。能帮助老师打扫班级卫生。 1.《剪直线》 2.《剪长方形、正方形》 3.《剪三角形》 4.《剪圆和椭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剪刀的基本功能,学习使用剪刀。教育学生要爱护剪刀,注意安全。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2、会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增强双手灵活。 3、反复练习掌握步骤。 四、教学难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六、教具: 课件、挂图、实物 七、课时安排:6课时 备课时间:3月26号 上课时间:3月28号 课题名称:剪直线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 使学生认识剪刀的基本功能,学习使用剪刀。 b. 教学生学会在纸上剪直线。 c. 教育学生要爱护剪刀,注意安全。 2.能力目标 a.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b.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c.锻炼学生模仿动手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和爱劳动、爱清洁的好习惯,教育学生要爱护剪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剪刀的基本功能,学习使用剪刀,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掌握知识。 2.难点:教育学生要爱护剪刀,注意安全。培养爱动手的好习惯。 三、教学安排 第1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材料:薄纸、厚纸、彩纸。 工具:剪刀、铅笔、尺,每个学生各一把(只) 教具:画好直线的纸、有折叠痕迹的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上美工课时常常要把纸剪开,用什么工具剪?” 出示剪刀。“剪刀还有哪些用途?”(做纸工、剪指甲、裁布、裁制衣服)  师:“你们会使用剪刀吗?谁来试试看?” 师:“同学们还都不会使用剪刀。今天我就来教你们学习使用剪刀。” (出示课题:使用剪刀) (二)教学生认识剪刀 帮助学生了解并记住剪刀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奇妙的圆

一、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一位大班幼儿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一个至几个圆变成各种物体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四、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看吗? 2.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4.评价 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各种图形的添画。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交流,知道用1个圆至几个圆拼贴、添画,可以变成各种有趣的事物。 2.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圆形事物。 3.培养幼儿乐意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并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大、中、小的圆若干。 2.由圆变成的各种物体范例。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是什么魔术表演?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师:我来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变魔术要有道具,下面把道具请出来。(出示大、中、小三个不同颜色的圆)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师:今天我要用圆变魔术,那怎么变呢,你们要睁大眼睛看,看谁能发现老师是怎么变的。 二、了解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㈠欣赏一个圆变成的各种有趣的东西。 教师表演魔术:在一个红色圆上画上苹果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问:我是怎么变的? 师:要把圆变成苹果,离不开这只神奇的笔,只要画上几笔,圆就会变成有趣的东西了。 问:你学会了吗?给你们一个圆,你要把它变成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指名到前面用圆变魔术,并说说是怎么变的。 小结:这个魔术你们已经会了,其实用一个圆变魔术很简单,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会,你们看他们变出了很多不同的东西。(出示幻灯片:范例)。 ㈡讨论。 师:咱们要变更难的魔术,用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变魔术,你会吗? 指名让幼儿说说会用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变成什么物体。 师:其实用多个圆还能变出很多东西,不是你们不会,只是你们没想到而已。请欣赏(出示范例幻灯片)。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㈠交代任务。 师:你们知道了圆可以变很多东西,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变一变? 1.不同级别的魔术师。 出示作品展示板。 师:你想成为什么级别的魔术师? 合格的魔术师:能用不同数量的圆变出简单的东西。(可以看范例:气球、小鸡、毛毛虫)优秀魔术师:能用不同数量的圆变出比较难的东西(如:葡萄架上挂了一串串葡萄、草地上有许多小鸡在吃草、盛开了许多的花还有美丽的蝴蝶等)。 特级魔术师:变出了和别不一样的、图片上也没有的东西。 注:出示范例。 2.介绍材料、提要求。 师:有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你们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察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出示提示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小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知识的那份成功的乐趣。)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课本22页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你在我的( )偏( )( )℃的方向上,距离( )米。”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组织学生先动手量一量再填一填,在小组中

查看全文>>>
自从我读了《圆明圆的毁灭》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为圆明圆感到惋惜,为英法联军感到愤怒,我想:为什么圆明圆会被英法联军毁掉?不就是当时中国不发达,外国人认为我们中国好欺侮,就来抢夺我们国家的奇珍异宝,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拿走不算,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从这里我看出了英法联军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就闯入圆明圆,破坏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非常可耻的!

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让所有国家都不敢欺侮我们中国! 查看全文>>>

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

2.教法建议 (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 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

查看全文>>>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024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