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幼儿园科学认识日出和日落的教案 > 导航 >

幼儿园科学认识日出和日落的教案,2024幼儿园科学认识日出和日落的教案

幼儿园科学认识日出和日落的教案

在学业规划与升学决策中,学什么(即专业的选择)是第一等重要的战略问题,这就像企业在开办之前首先要考虑生产经营什么一样,生产什么,取决于经营者在分析市场及自身资源优势之后对销售什么的判断,同样,学什么专业,也是取决于求学者对毕业后人才市场态势及现有自身资源及优势的判断。

在这里,有两种观点需要纠正,一种是认为专业不重要,大学主要是对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专业的选择对个人发展并无大的影响,只要综合素质强,随便什么专业都可以成功,这是许多职业规划专家都认同的看法。是的,职业规划专家说得并没有错,条条道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须知这其间必然有最短的一条,那么学业规划就是寻找这最短的一条的。即以最小的代价和投入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再则,职业规划也并不是只有职业目标(理想)就行了,如果没有从现实到理想那切实可行的路线支撑,这种职业规划很容易流于形式,理想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第三,在许多情况下,从现实至理想的路线也并不是笔直的,可以一步跨越的,这时,就需要考虑每一个步骤或阶段性目标如何实现,为了实现这阶段性目标或步骤,当然就需要针对阶段性的职业目标而选择合适的学业(专业)。比如,有学生的理想是成为企业家,创建自己的实业,但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只有凭借自己的奋斗,这时,他就需要先成为雇员,那么就要考虑首先成为什么行业、单位内的雇员,然后再选择相应的学业,毕业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获取职位。等自己在雇员的职位上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后,可以开辟自己事业的时候,再来考虑向职业理想(企业家)来迈进。那么,要成为雇员,你就必须要考虑在现有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进行学习,才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不是盲目地随便选什么专业都行。所以,认为专业(学什么)不重要是一种幼稚天真的想法。得了一种左派幼稚病。这类人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想着一飞冲天,对脚踏实地的现实考虑不屑一顾,他们很容易爆发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比如说砸锅卖铁也要上大学,比如说为了一步到位实现理想,一定要走艰难无比的人生道路,不愿稍微地迂回,听不进别人现实合理的建议。他们惯用的批评别人的正确废话就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殊不知,不吃饭,你也终将活不下去。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另一种观点是对热门专业从一而终,认为只要选择了好专业,将来能投身于热门行业,也就别无所求,失去了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整日沉缅于顼碎而庸俗的现实生活,随波逐流

查看全文>>>

一、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通过与部份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不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耽误了上课时间等。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等良好的作息习惯,特意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感知不同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培养幼儿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课件《整点和半点》、时钟人手一份、电脑游戏(时钟游戏)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进入钟表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及作用。 1、师:小朋友,今天刘老师带你们进入一个钟表家庭,我们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钟表?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看过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钟吗?钟与我们的生活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钟表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人上班,小朋友上幼儿园,以及乘火车、飞机、轮船和吃饭、睡觉,看电影电视都需要靠钟表来告诉人们时间。小朋友学会看钟表,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上有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短胖胖的叫时针,长长细细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 师:谁跑的快?(分针) 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各种颜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学习从上至下地观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兴趣,感受体验大自然中的美丽色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颜色。 物质准备:选择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导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周围的花和草,感受周围环境的美,引起幼儿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师:这里可真美啊!你们想在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吗? 二、认识野花和野草。 1、寻找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这里的草地又干净又漂亮,我们去找一找,再轻轻地摘一朵你喜欢的野花。 2、讲一讲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你喜欢的野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的观察。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再请幼儿与同伴交流。 3、认识野草。 (1)师:那一片绿色的是什么?小草长在哪里? (2)引导幼儿拨开小草,观察小草,知道草长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长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动。 幼儿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让幼儿感知体验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和快乐。 四、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其他生活中常见的野花和野草。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夏天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也可以看课本第16、17、46、47页的插图)。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

查看全文>>>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用途 2、掌握正确擦鼻子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若干种小动物,知道它们鼻子的形状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气味 2、教具:鼻子正面、侧面图各一张,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纸巾人手一张 3、人手一张没画鼻子的小人头像

三、活动流程: 1、请幼儿玩点鼻子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思维、动作敏捷、协调2、先后出示鼻子图片及字卡,认识鼻子并认读,认识鼻子长的部位,外形结构,由鼻梁、鼻尖、鼻孔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儿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1、闻气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请幼儿发挥小鼻子的作用,问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东西) 2、告诉小朋友,鼻子不但能闻出气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学习呼、吸两词,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讨论怎样保护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异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脸时要用湿毛巾轻轻将鼻子洗干净,正确的擦鼻子的方法) 4、手工游戏《贴鼻子》

查看全文>>>

这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声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 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 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查看全文>>>

本文为范文资讯网推荐专题“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内容。

优秀的教师让自己适应学生。教师上课是一定要带着教案进课堂的,教案有利于课后反思并能够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对于写教案是否感到过迷茫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1和许多,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1和许多【篇1】

认识“1”和“许多”

一、教材分析

《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这样的物体,但对这些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和理解“1”和“许多”,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我选择了“帮小兔拔萝卜”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过程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粗浅的数概念。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设计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在教法上,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丰富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其次在内容上,创设帮助农民伯伯摘果实的情境,贴近幼儿生活,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会区分“1”和“许多”个物体,能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知道“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3)培养幼儿爱帮助别人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会区分“1”和“许多”个物体,

活动难点:知道“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四、活动准备:

1、“许多”红萝卜(一个大萝卜,“许多”小萝卜),

2、蘑菇房子,有一扇门,门里面有“许多”只小兔,“1”只兔妈妈,

3、桔子“许多”,托盘,小碟,餐巾纸人手一份

4、小兔子乖乖音乐,轻音乐一曲

五、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

出示蘑菇房子,这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小朋友猜猜里面住着谁?

查看全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带来的好处。

2.激发起对观察周围车辆的兴趣,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搜集的各种汽车的图片和玩具、课件、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学汽车司机开汽车。(播放欢快的音乐)

(二)展开

1.看录像:马路上的车,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提问:看,什么车开来了?(公共汽车)

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乘?

看录像:(出租车)仔细看,什么车要开过了?

问:你怎么知道是出租车?()你喜欢乘出租车吗?出租车怎么乘?

2.观察、自由交流汽车的特征。

幼儿到后面,自由观察桌子上的汽车的图片、玩具,进行比较,发现汽车的不同特点。

幼儿分散观察,交流。

回到座位后交流: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车子?你为什么喜欢它?哪里会用到它?

3.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现在请听题。

一二三,排队等,投币才能坐上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公共汽车)

车子大,坐人少,搬家送货本领高。猜猜它是谁?(卡车)它长得什么样?(出示图片)哪里也要请它帮忙?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谁知道下雨车的名字?(洒水车)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洒水车的图片,。

请幼儿用动作模仿洒水车的样子。它的哪里会洒水?水装在哪里?哪些地方喜欢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唱歌。知道是什么车吗?(垃圾车)

出示垃圾车的图片,它和卡车哪里不一样?用动作模仿垃圾车的样子。它是怎么帮助我们的?

4.听声音,辨车子。

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来了?(放录音)

(警车)模仿警车的声音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救护车)模仿救护车的声音。

生了急病的时候需要它帮忙。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车子长得各式各样,它们的本领也不一样,这些汽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三)结束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各种汽车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也来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一辆汽车,好吗?我说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请你就变成你喜欢的车子,我们一起出发吧!

查看全文>>>

认识常见的昆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故事《蝴蝶飞飞和苹果树》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三、活动分享: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四、尝试进行分类: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大胆向自己的同伴讲述。(幼儿教育)

查看全文>>>

幼儿园科学认识日出和日落的教案

范文资讯网幼儿园科学认识日出和日落的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幼儿园科学认识日出和日落的教案,2024幼儿园科学认识日出和日落的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