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教案,2024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教案

这篇《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祝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课题:祝福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验修订本) 作者:鲁迅 教学重点:1、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板书设计: 操作步骤: 1、出示文章的主人公“祥林嫂”。 2、明确文章的故事情节,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出示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初到鲁镇——被逼改嫁——再到鲁镇——乞讨惨死(完成教学重点一) 3、引导分析祥林嫂的死因。帮助学生归纳:死于贫穷、悲伤、恐惧、绝望、孤独…… 从而证明祥林嫂清白无辜,对自己的死不负任何责任。 4、重点分析:谁为祥林嫂的死负责。指出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鲁四、 四婶 、 柳妈 、婆婆…… 分析后明确,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 5、总结分析:祥林嫂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所在,是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摧残与戮杀。标出“封建礼教”(完成教学重点二)。 6、延伸: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是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的障碍。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最终将走向衰亡,走向毁灭,走进坟墓,千百万劳苦大众必将成为他们的掘墓人。标出坟墓的形状。 板书设计说明 : 本板书采用图形式,把社会环境(封建礼教)设计成一座大坟墓,主人公祥林嫂处于最下层,中间依次是其他几个人物鲁四、 四婶 、 柳妈 、婆婆,最上面是“封建礼教”四个大字。目的是揭示封建礼教对祥林嫂,对所有鲁镇人的残害和扼杀。 依照文意:祥林嫂之死,按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展现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祥林嫂的死,谁该承担责任。再依次分析鲁四、 四婶 、 柳妈 、婆婆等人该什么责任,从而明确封建礼教上杀人凶手。

查看全文>>>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了解一些中国新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联系。 【教学重点】 1、鉴赏诗歌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诗歌中蕴涵的哲理。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就自己的理解展开充分的讨论,感悟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开想象和联想,初步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二.体味诗歌中的意象,讨论并归纳总结: 1、你对《短章》的主旨如何理解? 2、《风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错误》中的“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为什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4、《回旋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5、你怎样理解《在一个地铁车站》? 三.认识作者和流派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1922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并越级直接进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接触新文化。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在徐志摩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新诗创作。1933年大学毕业后,诗人先后在保定、济南等地教书,同年出版其第一部诗集《三秋草》。抗战时期,诗人前往四川大学任教,期间曾赴延安和太行山一带访问。1940年后先后在西南联大、南开大学任教。1947年诗人应邀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专事创作。1949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建国后,诗人历任《诗刊》、《文学评论》等刊物的编辑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等职务。2000年12月病逝于北京。诗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慰劳信集》、《鱼目集》、《汉园集》、《十年诗草》等,另外还有一些译作,如《哈姆雷特》、《海滨墓园》等。 名作赏析 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诗只有四句,每个字、词,每句话都通俗易懂,但细细品味便觉意味悠长,耐人寻味。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尝试复述。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

2.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前面加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3.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今天还把它给带来了(出示松鼠图片),同学们喜欢吗?想了解关于松鼠的知识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松鼠的文章——《松鼠》。你了解松鼠吗,把你所了解的介绍给大家。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测自学情况

(1)出示词卡,正确读出词语:矫健敏捷蛰伏缝隙橡栗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教师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那么松鼠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生活上又有哪些习性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

8、松鼠

矫 敏 捷 逐 仁 扒 锐 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尝试复述。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

3.读完后说一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三、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白杨》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课文的朗读。 检查课后第四题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继续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2题。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要表白的心愿,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出学习目标: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 2、学习新课。 理解爸爸的话。 3、激情导入: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录像)我们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还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 4、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 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 文字片: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用....划出表示白杨特点的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5.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 (2)“卫

查看全文>>>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燕子》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查看全文>>>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鲸》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查看全文>>>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

查看全文>>>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5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三、教材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查看全文>>>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读书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2、板题:我的“长生果” 二、出示自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过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理解课文。 3、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自学时间8分钟。 4、找出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桌讨论其中的含义。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

查看全文>>>

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教案,2024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