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庐山的云雾教案 > 导航 >

庐山的云雾教案,2024庐山的云雾教案,庐山的云雾教案范本

篇一: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分男女或小组比赛读 。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深一步的理解。第一自然段,抓住“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等词语。其中游览山上漫步山道的感觉,要引导学生意会。第二、三自然段,抓住段首的重点句子引领对下文的学习,并抓住比喻句,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把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遥远空间拉近,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篇二: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一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作者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 查看全文>>>

庐山的云雾读后感(一)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一爱一之情。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

距媒体创设的情境,具有生动、形象、一逼一真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会对学生继续学习课文有着极其重要的情绪影响。【庐山的云雾】一课,变幻无常的云雾难以描述,我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庐山云雾的图、录像等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去那人间仙境游览一番,瑰丽的图片,美妙的风光,加上教者生动的描述,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为祖国有这么一处景观而自豪。学生进入情境,好学乐学,大大激发学习兴趣,语文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峻、模仿例文,发挥想象

一爱一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瞬息万变这个词语的理解来展开教学。学生们理解了瞬息万变就是指云雾变化快而且多。然后到文中去找一找表示云雾变化快的字词。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用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的句式来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十分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没有能很好地想出一些合适的比喻句来进行填空。

三、抓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一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积极一性一,有男一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这时再进行背诵大pk,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这节课,我觉得还有好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如何把朗读理解更落实处,从而让学生顺利进行背诵;针对班级中的个别孩子,如何引导他们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意思,提高学习积极一性一等等。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这节课已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思辨、

查看全文>>>

关于写作文,说时容易写时难,通过写作文可以更好的表达一些东西。写作文要能打破常规,思接千载。写好作文有什么窍门吗?范文资讯网的编辑特别编辑了“写庐山云雾的作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写庐山云雾的作文(篇1)

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假如去过的话,庐山秀美的景色必定给你留下了夸姣的形象。你是喜爱“花径”仍是“仙人洞”?我最喜爱庐山的云雾。或许你们听了会发笑:云雾谁没见过?不就是迷蒙蒙的一片吗?

不,我所见得云雾独具匠心,如梦似幻。

那天,我和父母来到庐山脚下,昂首向上看,啊!真美!我感到眼前面目一新:一座座山峰恰似婀娜多姿的仙女,身穿碧绿的衣裙,轻盈窈窕,笑容满面的迎候五湖四海的游客们。

轿车拉着咱们,在银蛇般的山路上奔跑。到了半山腰,天忽然变得黑黑的,是我想到了一首古诗“黑云压城城欲摧”接着,细雨落下来了。司机用利雨器左右摇摆,忙个不断。我向窗外望去,发现天色开端模糊起来,感觉就像庐山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笼,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来到山顶,古怪,气候变晴了!蔚蓝色德天空展现在眼前,在天空的烘托下,高耸屹立的山就像健壮的小伙子,稳健的站在哪里,有一股阳刚之气。

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变万化,神奇莫测,令我持久不能忘怀,我将永久记住这次阅历!

写庐山云雾的作文(篇2)

慢慢向上走,雾越来越大,以至眼前的景物越来越模糊,身旁的树木也像捉迷藏般的“躲了”起来。到了一个观望点,我望着云雾由远至近,犹如梦幻般,好似浴池里的蒸汽,但却又是凉的;犹如一块大棉花糖,但却又是摸不到的;犹如仙境般,但却又是没有神仙的……诗情画意,好似人间仙境,每人都能“腾云驾雾”。

我们随着人流走动。很快便听见了“哗哗哗……”的声音,没走近一步就更清晰,直至到了眼前,哇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庐山瀑布,耳边便回响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气势磅礴更加衬托出了云雾的美、飘渺!

瀑布溅起的水滴打在石头上“滴答滴答滴答……”就像在一个仙境中上演着令人惊叹乐曲,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欣赏完了瀑布,我们便踏上了回归的路,虽然回去时雾减少了,但我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并没减少。

啊,我爱庐山的云雾!

写庐山云雾的作文(篇3)

去年暑假,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啊,多美啊!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儿,笑着向游人致意。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生演讲稿:庐山的云雾》,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演讲推荐:竞聘演讲稿 | 国旗下演讲稿 | 英语演讲稿 | 师德师风演讲稿 | 年会主持词 | 领导致辞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庐山的云雾》。 朋友,你到过庐山吗?如果你到过庐山,它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最喜欢的也许是“险峰”,也许是“花径”,也许是“仙人洞”。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庐山的云雾。你听了会发笑,云雾谁没见过,不就是迷蒙一片吗?不,我所见到的庐山云雾却是别具一格的。 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啊,多美呀!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儿,笑着向游人致意。我们乘着汽车,在银蛇般的盘山公路上向上奔驰。车才行到半山腰,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如丝的细雨飘了下来。这时,山上起了雾,到处变得迷蒙蒙一片,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层薄薄的白纱,真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雾越来越大,天地像被一张巨大的纱帐笼罩住了。浓雾之中,游人虽然近在咫尺,也只听到声音而不见人影。山谷中的小溪在我们脚下流淌,“叮咚、叮咚”,小溪悦耳的歌声在山中回荡着。我向前张望,寻找它的去向,它却钻进了雾里,消失了身影。浓雾使空气变得湿润而清凉。我们来到山顶,雨过天晴。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人仙境?那对面山上的云雾几乎把山淹没了,隐隐约约露出一点山顶。 云雾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我觉得传说中的八仙随时都会出现,乘着龙船在这云海上行驶。几位年轻人看到这壮观的景色,兴奋得一蹦三跳,欢呼着,奔跑着。谁知,更有奇观在后头,转眼间,那云雾像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阵风似的迅速向一侧移动,被它遮盖的大山立刻变得清清楚楚,以它雄伟的风姿展现在游人面前。 啊,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变万化,奇妙莫测,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谢谢大家!

查看全文>>>

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山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磁带)庐山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句: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三生板写) 2.指名读文逐节逐人点评 二、学习新课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共几句话?每句什么意思。这节主要又讲了什么呢? 2.出示小黑板: 填空: 庐山的。那里有,有 ,有 ,有,尤其是 ,更给它 。 一生板填 口答交流 3.“秀丽”什么意思?与之相近的词是什么?(美丽) 读出“秀丽”这句话。 “尤其”什么意思?可以换个什么词代替?(特别) 用自己的话说说“变幻无常”的意思。 读出“尤其”这句话。 这句话主要指庐山有许多景色呢还是主要指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呢? 讨论一下;朗读体会一下 师 彩色粉笔画出主要部分 感情朗读1、2句 那么我们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呢?(书上语句回答)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呢?总结出庐山云雾的“多 美” 板出:多 美 感情朗读3、4句,体会意境 4.小结:围绕庐山云雾的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5.庐山的景色的确很美丽, 试用“秀丽”说话。 6.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试背诵 学习第二自然段 (重点) 1.出示小黑板: 1.这段话有3句,围绕  千姿百态 这个词来写的。 2.用 画出中心句。 3.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 比喻、拟人的手法,将庐山的云雾比作了 绒帽 、 玉带 、 大海 和天幕 。 4.这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结构。 5.将这段话分2层,用“/”标出。 2.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画出 3.齐读中心句,说说这段话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

查看全文>>>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前置学习活动:

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

(二)强化初读 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2)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小结: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范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难点 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

查看全文>>>

1、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2、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

3、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

4、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5、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6、烟波缥缈隐险峰,上下左右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漫山中。

7、永夕飞淫雨,崇朝蒸毒雾。

8、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9、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10、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11、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12、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迭山献红嵯峨。

13、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14、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土。

15、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16、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17、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18、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19、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20、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21、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

22、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23、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24、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25、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26、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27、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

28、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

查看全文>>>

1、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2、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李咸用《庐山》  3、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4、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白居易《庐山桂》  5、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6、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7、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韦应物《郡内闲居》  8、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贾岛《寄白阁默公》  9、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10、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11、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12、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13、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  14、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15、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16、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8、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1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0、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21、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2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23、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24、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孙鲂《湖上望庐山》  25、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26、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27、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28、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29、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30、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  31、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32、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33、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

查看全文>>>

1、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2、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3、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元稹《庐山独夜》

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5、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6、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7、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8、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唐彦谦《登庐山》

9、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10、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

11、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白居易《庐山桂》

12、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13、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14、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5、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李咸用《庐山》

16、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17、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孙鲂《湖上望庐山》

18、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19、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1、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22、劲风湮细雨。孟浩然《秀甲东南》

23、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24、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25、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26、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27、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28、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贾岛《寄白阁默公》

29、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0、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31、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2、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33、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

查看全文>>>

庐山的云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庐山的云雾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庐山的云雾教案、2024庐山的云雾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