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 > 导航 >

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2024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

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

在中学学过《论语》的几个篇章,在高中学过,大学没学过,日常生活中也知道《论语》虽短,但博大精深。这个学期认真详细学习了《论语》后才感觉到以前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皮毛而已。当然,通过学习研读,也感觉到《论语》的精神,真的需要我们用很长的时间,甚至于一生去解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阳货篇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过《论语》后,我个人最大感受的还是《论语》中关于诚信的重视及其论述,《论语》共20篇,有13篇出现“信”字。其中,《学而》6次,《子张》5次,《公冶长》、《颜渊》各4次,《泰伯》、《宪问》、《卫灵公》、《阳货》各3次,《述而》、《子路》各2次,《为政》、《子罕》、《尧日》各1次。可见《论语》中“信”字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

《论语》共出现“信”字38次,属“子曰”的“信”字25次,其含义极少虚词的成分,主要是诚信、信誉、信用、信实、信赖、信任、相信、忠信的意思。子曰:“信,德之厚也。”(《孔子家语〃弟子行》)信,是德行厚积而成的。信者,必是诚的典范,是诚的归宿。信,在孔子建立的道德体系中有很高的地位。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诚信更是必不可少的。子曰:“人而无

信,不知

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道理应该是相同的。如何做到“诚信” ,“诚信社会”从哪做起?尤其是面对今日生活中的一些不诚信现象,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在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诚信的呼唤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通过学习《论语》,感悟论语,主要有以下感想和知识所得。

首先,我学到:诚信为一切道德之基石。

中国是一个诚信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诚实信用是一切德行的基础,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品质。孟子认为,客观真实是自然的法则,努力使自己做到客观真实是做人的法则。没有极端真诚而不能感动别人的事情,也没有虚伪欺诈而能感动别人的事情。《中庸》对诚做了全面而完整的论述,建立了一个以诚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了“君子诚之为贵”的命题,认为有诚方有德,无诚则无德。一切道德行为莫不以诚为本,离开了诚,所谓道德就沦为空伪。北宋初年的周敦颐不仅把诚作为万物的本体,与天等同起来,认为万物从天那里获得“诚之源”,而且赋予作为天道的诚以

道德

查看全文>>>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各代为其作注加疏者不胜枚举。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学习论语心得体会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600字范文1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600字范文2

小时候,妈妈让我看《论语》,我看了好几遍,也能背出几句来,可我却没有理解任何一句话的意思。

我是独生女,所以大人们将我视为掌上明珠。小时候我不懂事,吃饭时,一遇到不好吃的菜就往外公碗里扔。妈妈见了说:亏你还读了那么多遍《论语》,怎么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呢?我一知半解地把菜放回碗中。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妈妈训斥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

二年级的一个中午。我们班发生了一场鱼丸风波。我班的二号胖子小陈,看着他碗里的美味佳肴鱼丸,差点流出了口水。但他的同桌小窦看着鱼丸却皱起了眉头。小陈看见了皱着眉头的小窦,拍了拍她的肩膀,在她耳边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话。说完后,小窦眉开眼笑地把鱼丸一股脑儿地倒给了小陈。我和一些

查看全文>>>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餐厅里,别人一眼就能认出我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学生,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脸上就能看出来,呵呵,也许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都有我这种不知名遭遇吧!我并没有因为我在他们面前没有经验而退后,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们一样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传菜生,每天9点钟-下午2点再从下午的4点-晚上8:30分上班,虽然时间长了点,但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过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簇了社会,了解了未来.在餐厅里虽然我是以传菜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

查看全文>>>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

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

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

查看全文>>>

教导应当是传授真本领,而不是传授应试技能,南怀瑾师长教师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看法。他在阐述师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瓯,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学生须要师长教师的赞助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大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不雅卒业瓯,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竽暌箍如今大年夜学教导的一个掉败,学生与师长教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密切,彼此互无交换,你可曾试想大年夜学卒业后你能记住几个师长教师,甚至又有几个师长教师能知道你。

在读罢南怀瑾师长教师的《论语别裁》后,可以逼真的感触感染到南怀瑾师长教师对于《论语》独到的看法,在进修上,南怀瑾师长教师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看法进行了阐述,并大年夜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阐述,墨守陈规。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就匠心独运,很直接的披露了进修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封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讲究的是进修的办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进修万岁”。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师长教师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究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钙揭捉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可以或许生活的一种身手,一项本领。是以进修不在于书本,而在于生活。

孔子教导门人是根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今的教导也应当相符当前的国情。读《论语》,进修的是有效的办法,大年夜中找出合适我们这个时代的器械,这才是进修的┞锋正意义,融合贯通方能学有所成。《论语别裁》就是欲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将来。

查看全文>>>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朋友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你的人生。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

查看全文>>>

篇一:论语读后感 1500字

论语后感

论语后感《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 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 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 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就我看来,人的一生中秉怀着许多有关生活的触动,只是很多时候,这些触动没有点 燃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而使我们困窘地活着。于丹的《论语》心得中,虽然从其独特 的个性视角出发解读《论语》 。但毕竟是一种颇能为大众认可的个人独特的对于《论语》的 感悟。每个人要是想要在《论语》中找到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还需自己到论语中慢慢 寻觅。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 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人们对父母的付出视之为必然,孝 道在逐渐褪色。 对现在的人们讲孝是非常必要的, 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 “父在, 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当他父 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 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事父母能竭其力;”为人子女,做让父母 为你担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如今人们认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孝,而对 父母们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听从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但父母们真正需要的就是 这些。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 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 教诲行事做人, 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提倡仁爱, 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 《 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 余地。

仁者, 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其喜人之有福, 而恶人之有祸也; 生心之所不能已 1 也, 非求其报也。 故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所谓的仁, 是说其从心底里欣然地去爱别人; 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这是从

查看全文>>>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君子不器 自信无限》

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

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饱它那个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管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 所以,你的资源不可以给别人吗?你为什么会怕别人分享呢?有时候我就跟我的学生讲,我说那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吴越春秋的时候,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在卧薪尝胆的时候,身边有一个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最后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

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他的同事文种当时也这么认为,说我们两个等着分封。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这个人就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传说中带着美女西施去小舟,从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两三年之后,整个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辉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诸宫,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是他开始成为一个天下最成功的商人。这个人还有人生其它的可能,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还有一种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国重新有难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他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 我们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说是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几个愿望他都能一个人一生做到。其实我现在如果问问大多数成功的男士,你们的愿望都关乎于哪几点?无非是政治的权力、美色还有金钱。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其实是在于他永远敢于否定自己。他永远可以去做得更远。

所以其实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愿意伸手去帮助他人,是因为他自己的生命不够自信。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

君子不器

大家知道论语里面还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但是很好。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说一个真君子,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做成一个容器。我就是一个瓶子,或者我就是一个杯子,我就是一个话筒,或者我就是一辆火车。你一旦说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着你不再可能成为其它。

所谓君

查看全文>>>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各代为其作注加疏者不胜枚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习论语心得体会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600字范文1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600字范文2

小时候,妈妈让我看《论语》,我看了好几遍,也能背出几句来,可我却没有理解任何一句话的意思。

我是独生女,所以大人们将我视为掌上明珠。小时候我不懂事,吃饭时,一遇到不好吃的菜就往外公碗里扔。妈妈见了说:亏你还读了那么多遍《论语》,怎么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呢?我一知半解地把菜放回碗中。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妈妈训斥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

二年级的一个中午。我们班发生了一场鱼丸风波。我班的二号胖子小陈,看着他碗里的美味佳肴鱼丸,差点流出了口水。但他的同桌小窦看着鱼丸却皱起了眉头。小陈看见了皱着眉头的小窦,拍了拍她的肩膀,在她耳边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话。说完后,小窦眉开眼笑地把鱼丸一股脑儿地倒给了小陈。我

查看全文>>>

中国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要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的论语心得3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论语心得300字范文1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论语》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却逐渐演变成了格言、成语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它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文拟从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我的论语心得300字范文2

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导致文学作品的成败。早于《论语》的《尚书》等著作,语言虽庄重浑厚,然其斧凿痕迹颇重,不适合大众阅读和传播。

《论语》因为基于了口头语,兼收了古文特点,把两者融二为一,使其虽与我们隔了上千年的时光,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隽永有味。

读《论语》,时间概念模糊了,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个老人的亲切睿智,那群学生的坦率可爱,统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我的论语心得300字范文3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

毕竟我对其了解的深入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或性质妄加评论的程度。这个学期,思修课布置写《论语》的读书笔记作为平时作业,于是我只有硬着头皮写一点点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错误,请老师给予指正。

我的论语心得300字范文4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普通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

查看全文>>>

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

范文资讯网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栏目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大量的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2024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更多论语心得体会1500字在范文资讯网,欢迎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