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 > 导航 > 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

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

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十分重视大国学思想的传播,因此在季老生前亲自授权其关门弟子吕明创办季羡林国学院,为国学文化的宣传做贡献。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一)

**年1月6日上午,寒风凛冽。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放寒假,校园里除了一声紧一声的冷风窜动外,似乎只有一片片被寒风裹挟而极力抗争舞动的各种树木的萧瑟声。教师员工们都在各自办公室内紧张忙碌着,冬日的校园里格外静美。

本次活动以“主题体验”为名,实至名归。我们基于国学院和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当代大学生之需求,以切近他们生活,紧扣他们思考,以新教育方式开展主题体验活动。四个展区,四大主题活动。一楼大厅从季羡林塑像和陶器作品入手,设计了三个主题:季羡林国学院为什么坐落在陕服?季羡林为什么深受家乡人民爱戴?陕服季羡林国学院的文化底蕴有哪些?**同志以自己陕服学子固有的身份,满怀深情地为学员们一一道来。曾经的陕服学子,今日的文化弘扬者,建虎同志的讲解词里包含着自己对母校的深情厚谊。这种传承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我们从学员们脸上感受到了这种活力。

二楼季羡林纪念馆我们设计了四个主题:季羡林是怎样践行爱国主义的?一个人一生可以读多少书?写多少书?人生在挫折中蹉跎还是奋起?当代大学生怎样尊师重友?都金萍老师年逾花甲,讲起国学来似翩翩少年,她的脚步如她的舞姿一般轻盈,她语言风趣富有活力,善于把纪念馆的图片和文字引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里。她从季羡林“惜时如金”到著述无数,从欧阳修“三上”读书到陕服图书馆馆藏季羡林著述数目,谆谆教诲青年学子,要珍惜时光,潜心读书,成就人生。都老师话语里充满母亲般的慈祥与期盼,感动了每一个学员。胡鸣焕老师以一句“一个人一生可以读多少本书?”为引子,以季羡林书房数目,读书数目,著述数目等“大数据”为支撑,引导学员树立人生理想,发扬陕服精神,锲而不舍去读书,去做事,做一个读书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胡老师还以季羡林对老师的敬仰,和学员们谈了怎样尊敬老师;以季羡林先生的“朋友圈”与学员们分享了大学生交友之道,以季羡林辉煌的人生价值和学员们分享了怎样孝顺父母。胡老师虽为花甲之人,但句句铿锵有力,字字叩击心灵,她的讲解博得学员们阵阵掌声。学员们恨不得记下她说的每一句话,唯有躬身敬意与掌声表达他们对胡老师的爱戴与信任。

四楼传统文化中心我们设计了三个主题:世界大变动格局之时为什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世界贡献了哪些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有哪些寄语与厚望?每一个主题都围绕当下世界和中国的大变动,契合大学生的思想。我们期望激活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延安精神文化基因有一个普遍的认识,从而坚定他们的信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季羡林数字艺术馆以陕服26年辉煌发展史和陕服服装艺术文化为主要内容,我们设计了三个主题:为什么说艰苦奋斗是陕服的基本精神?祖国服装艺术与陕服创造的关系?怎样理解艺术修养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身为陕服学子,理当了解母校光荣历史,领会学校文化与精神,感受校荣我荣,体会“匹夫之责”。陕服以服装艺术设计起家,以此为学校特色。陕服学子天然热爱祖国服装艺术,并且以艺术修养为学生的特质。艺术馆的件件精美展品深深吸引了学员的目光,震撼了他们的心灵,他们凝视“陕服创造”的作品,久久不忍离开。他们的眸子里透露出仰慕,自信与向往的光芒,使寂冷的场馆热浪滚滚!

感受季羡林国学文化的魅力,体验陕服创造的力量,青干院学员在教官带领下,以军人的身姿和步伐,以铁的纪律和团队意识,以火热饱满的感情来了一场文化体验之旅。活动从9点整延续到11.30,文化绵长,余兴未尽。学员们依依不舍离开季羡林国学院,老师们柔情似水目送学子们离开,师情与学情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年陕服发展的钟声,季羡林先生泉下有知,误把镐京之都当朗润园,定会再吟一首荷塘清月。

校园又复归宁静,寒风再次狂吼起来。季羡林国学院这边风景独好: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暗香扶疏影,为有春天来。

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二)

来到国学院,神圣的是季老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力量,精彩的则是三位老师的细致讲解和谆谆教导。无论是季老的光辉一生,还是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抑或母校成就的璀璨多样,在各位老师的悉心讲解下更是熠熠生辉。从坎坷生平到学术成就,从书房生活到故友之交,从传统文化到数字艺术,一路上老师与我们形影不离,既有国学文人的细致讲解,又有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更有广大学员的亲身体验,每一幅画面至今历历在目,每一个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大师的故事,导师的传授,九师的融合,让誓师之心更是满腔热血,载着导师嘱托,出征,新时代的强国一代!最让我们铭记于心的四句忠言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成就自己的财富”,让书籍成为走向成功的阳关大道,将心灵化为迈开步伐的光明灯塔,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三)

季羡林先生曾言道:“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你的善良,一定要学会看对象,你的好要留给值得的人。对待善良的人不仅要礼尚往来,还要学会这两点,一是真诚,二是容忍。

与人以真,莫善于诚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感受,也是朋友之间最渴望的一份心情。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我们都希望彼此能够坦然面对与真诚相待。真诚不需要华丽的言辞,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真诚是不图回报的奉献,是不计后果的付出。真诚还是默默的行动,可以从一件小事让人体会到不同的心境。我们不能要求付出与回报同等,但要时刻提醒自己,对人一定要真诚。

室友之间要真诚相待,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大家称兄道弟、姐妹相称,背后各种说人家坏话。如果室友之间不真诚,彼此将不会有信任,也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室友关系。谁也不愿意一个寝室6个人5个群,每天活得像宫斗剧一样累。

容人之度,莫在于忍

弘一大师曾在《格言别录》中说:“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宽容不是你的怯懦,不是你的阿谀奉承。宽容是你的理解,是你的海阔天空。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人们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包容越多,得到越多。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寝室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其实细究起来都不外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若对方并非有意为之,你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处理,如私下和他单独谈谈,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起正面冲突。试问谁会故意惹人讨厌?

当然,真诚是相互的,别把别人的善意当作理所当然,没有人天生就一定要对你好。不爱你的人能忍你,是因为教养;爱你的人能忍你,是因为爱。这世上的善良,不是教养,就是爱。

季羡林国学院观后感(四)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人文学者、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多国语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多项职务。2006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先生与钱学森齐名,是国宝级人物。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担任镐京国际教育集团下属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亲自授权吕明董事长创办季羡林国学院。季羡林国学院以“季羡林纪念馆”为核心,以整理、研究和弘扬季羡林国学思想为重点,以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目的,集研究、展示、交流、教育为一体,交流国学思想,传承国学精粹。

季羡林纪念馆有6个展厅,共展出季羡林大师照片近千幅,实物和书籍万余件。展示了先生的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负笈清华、留德十年、学术生涯、高山仰止的一生。在回顾先生闪光的人生的同时,全面反映了先生的学术生涯以及取得的辉煌学术成就。

季羡林纪念馆是学院进行师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是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培养新一代品德高尚,内涵丰富的人才的教育基地。纪念馆通过展示季先生一生辉煌的学术成果,从而弘扬先生厚德载物的风范和灿烂的国学思想。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学院的内涵,为陕西文化产业和民办教育增光添彩。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镜鉴》观后感


《镜鉴》观后感

看完电教片《镜鉴》之后,我感慨颇多,《镜鉴》警示片以“**衡阳破坏选举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为主要内容,将衡阳市委组织部长兼统战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曾仁忠,仪陇县委书记杨建华等人无视党规党纪,利用手中特权通过拉票贿选等不正当手段破坏人大选举工作,给党和政府带来的严重危害深刻剖析了出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对我的思想震动很大、感受很深。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人最初也曾心系百姓、也曾寒窗苦读数十载、也曾是排民忧、解民难的父母官、也曾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到头来却深陷欲望的深渊不可自拔,失去了最初的理想信念和心胸抱负,失去了廉洁自律的自我约束,一步步的遁入“违法犯纪”的“深渊”,最终悔恨不已,所谓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悔哉、悲哉!

“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自焚”,《镜鉴》给我们的启示好多,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性信念,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中从实际出发,提高整治理论修养,提高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自律,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党的事业上,才能更好地保质保量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清正廉洁。要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经常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一切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镜鉴》中的案例让人心情沉重,涉案人员都经过自己的奋斗拼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最后却不能正确对待权力和金钱,守不住清贫,把奋斗成果付诸东流。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始终经受住欲望的诱惑和考验,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辜负党组织和群众的信任重托。

《焦裕禄》观后感


《焦裕禄》观后感

——《焦裕禄》再观后感
 弹指间,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俯审自己,入眼的人和事大都是淡淡的,不经意地和光同尘了。组织安排,端正了态度,再次看了电影《焦裕禄》。过程中,还是湿润了眼角,有了久违的感动,唤醒了些许隐藏已深的精神,觉悟到些许飘然远去的意气,虽有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斯人已去,消失在滚滚红尘中。焦裕禄,埋身在黄河故道厚重中的沉沙中已化为尘土了吧。山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水不言自流,焦裕禄,其人不能言,自德,已然化为一座精神的丰碑,屹立在浩荡无垠的历史长河中,屹立在生生不息的茫茫人心中。
很多人都口念,为人民服务。我们感受不到真诚,感受不到信仰,感受不到敬畏。因为他们口惠人,实惠已。焦裕禄说了,永久要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横行霸道。只有时时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同意不同意作为想题目、办事情动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我们信他,我们敬他,我们追随他,因为他身体力行,一以贯之。
焦裕禄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几近走遍了兰考的每寸土地;他下乡住的是农民养牲口的棚子;县委有汽车,他却始终骑自行车;天下大雨,他冒雨勘察内涝情况,争取到水患的第一手资料;为抵住肝病的疼痛他竟然把坐椅抵出一个窟窿......,焦裕禄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仅仅凭这种精神就够了,正是这种精神改变兰考人面对三害的态度,正是这种精神鼓励着兰考人把贫困的兰考建设成了梦想中的兰考。他用行动诠释:一个人的地位不用太高,一个人的贡献可以不大,一个人工作的时间也能够不长,只要此人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事,人民就永久不会忘记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焦裕路精神在那里。
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线路,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正确对待权利、地位和利益,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行动准则,何其空也?若如他,化在骨血中,化在平凡工作中,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自己,将主义落实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税户税收实践过程中,何其实也!
节约勤俭、艰苦创业。若如他将过紧日子当行为习惯,反对浪费和大手大脚,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良好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锐意改革、共克时艰,何需愁税收成本居高不下。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若如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干事,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果断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心理,少求税收改革的政绩工程,不做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少求虚假指标,不搞瞎折腾,则是税收之幸,国家之幸,纳税人之幸。
不怕困难、不惧风险。若如他般大无畏,能知难而上,迎难而上,敢作敢为,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勇于挑起重任,勇于克难制胜,善于在挑战眼前中捕捉和掌控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养有益因素,少一些扯皮推诿,多一些团结共进,税收能有多大点事。
克已待人,爱惜人才。若如他诚心待人,真心留人,温暖人心,也便能留住人身,税收事业也能吸引社会精英。
这便是精神的魅力,弥久弥真!

阅兵观后感


阅兵观后感

为祖国点赞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即使时间能够冲淡记忆,这样的历史,也注定会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纵然岁月能够改变山河,这样的胜利也必将会化作不朽,成为永恒。

雄伟的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宽阔的长安街上,三军列阵!

军乐团指挥者双手用力向外一划,一抬,一落,在身前稳稳地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激昂澎湃的进行曲骤然响彻天地。

初秋的北京晴空万里,70响礼炮奏响了胜利纪念日的序章。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热血沸腾,这是我们民族的呐喊,也是我们国家崇尚和平的呼声。

六架直升机护着两面巨幅国旗与军旗,二十架飞机飞成“70”字样,率先飞过天安门上空。这是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阅兵盛宴。旗帜是精神的象征,彩烟是心情的绽放。一面面国旗迎风招展,一条条彩烟当空舞动,共同构成了这个秋日里色彩招姿的一幕。

对我来说令我备受触动的是抗战老战士们在武警国宾卫队的护卫下徐徐驶向天安门。这是国共抗战老兵首次一起接受检阅。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秋风轻拂着他们满头的白发,秋阳辉映着他们胸前的勋章。那一刻,天安门广场上掌声如潮水般汹涌……当个画面转换到抗战老兵时,看到爷爷在偷偷抹眼泪。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做到的,虽然我没有经历那场战争,但阅兵唤醒了我们共同的民族记忆,我为伟大的祖国点赞!

徒步方队中,战士们步伐铿锵有力,目光果敢坚毅,铁甲之上的将士,气势如虹,锐不可当。

一枚枚长长的导弹,如奔腾的巨龙。这是支撑中国梦的坚强实力,是维护和平的坚固护盾。70架直升机掠过上空,人们的思绪仿佛回到了辽宁舰的甲板上。七十年前,侵华日军一滴在中国上空狂轰乱炸,夺取了多少无辜的生命。今天,中国的空中力量守护祖国和平的天空。

女兵,阅兵式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国女兵,爱好和平,也不畏战争。她们善良,温柔,美好,同时又果敢坚强。

经历战火,我们追求和平。经历了屈辱,我们懂得尊严。正是七十年前那场的血与火的洗礼,古老的中国浴火重生。硝烟远方,鸽哨悠悠。当梦想成为了光荣,光荣又孕育新的梦想。成群的和平鸽和数不清的彩色气球,一同飞上蓝天。新的梦想之旅又开始了。

《信仰》观后感



我收看了央视电视片《信仰》三集,虽然《信仰》只有短短三集,却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持续学习,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种体验,每次参观烈士纪念馆或者观看类似于《信仰》这类纪录片时,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看过之后不久这种感觉就失掉了。因为作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古人讲“学而时习之”,在克服人性的学习上,没有一个人是学一次就能记住一辈子的,必须反反复复地学习实践,印象才能深刻,偶尔的一次两次不起作用。作为预备党员,我不敢讲对照《党章》标准自己是完全合格的,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多看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我自己的触动比较大,这种学习比较有效果。
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信仰并检验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坚定,不是嘴上说说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才能检验出来。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看得出来。工作马虎不认真,这就是信仰不坚定;工作偷懒,这也是信仰不坚定。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敌人拿着刺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来考验我们信仰的坚定与否,可是惰性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权利的诱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杀伤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是我们要作的长期斗争。
我想,我们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巩固我们的理想信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实!

《信仰》观后感2

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看,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本篇电影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党员青年应该怎么办!如何做好党员的信仰!我们做好自己学习的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对学习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服从分配,团结同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生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