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纪念抗战圆梦中华范文 > 导航 > 饮冰数年热血难凉——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纪念抗战圆梦中华范文

饮冰数年热血难凉——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饮冰数年热血难凉——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边不知道是红云还 是燃一烧起的火焰。五千年中华儿女的热血源源不断流入黄河长一江一随之翻波逐一浪一。一段段黑白胶片中深藏着黑暗的杀戮与红色的血液。嘶马狼烟里上演一场家国梦。

我们所踏的每一寸土地上曾经都满目疮痍伤痕累累。九一八,一个噩梦的开始。当时中国傀儡当政,泱泱大国仿佛不堪一击。日军的勃勃野心向中国进军,而当时中国的东北三省却沦陷于日军。接下来日军用惨绝人寰的手法残害了难以计数的鲜活生命,细菌战、南京大屠一杀等等集体屠一杀横一尸一遍野、血染一江一河,现在想来也是极其可怕的。他们毁一尸一灭迹却不能抹去他们的罪恶。几千年的文化结晶也毁于一旦,一场大火烧毁了多少古人的心血。浙一江一遭受的细菌战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发一毛一,他们残忍地把人活生生折磨致死的行为令人发指。但浙一江一人民顽强地站着,不倒下、不屈服,尽己所能也要抗争到底。风雨打尽红一墙绿瓦,一直坚守着的土壤踏在脚下怎么可以拱手他人,几千年来我们冠以的“炎黄”姓氏怎可能被轻易改变?锦绣成灰,依旧要点燃山河。

我们所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就像奔腾的黄河长一江一,汉字一笔一划写下至死不渝的回答。一个个英雄歃血畅言,金戈铁马,铁血战枭雄,逆风挥舞手中长剑。战火里无名白骨铭刻英勇身影。烽燧上映着战地的残一陽一,刀光映着月色。雷鸣槍响,盛衰荣辱化作力量斩断来敌耳边兵戈的声音吞没了旷野。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句话,响彻山河,渗入黄土白骨。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倒啊。多少舍身取义不轻易折腰,中华儿女血染丰碑。两万五千里长征一步步踏出了中华儿女的豪情壮志。中华民族一团一结一致有什么不能抵挡,我们不会称霸但我们绝不会做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中华民族不论男一女老少与海外友人携手共同抵挡敌人一起抗日一起共筑和平美好。是啊!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谨记我们的名字是炎黄。

现在的我们站起来了但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一个个纪念馆告诉我们那段挥抹不去的伤痛。中华民族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但就是这些历史带给我们教训才始我们一步一步强盛了起来。丝绸之路延绵古今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各种科技发明使中国快速运转但中国还 需要更加强大,历史才不会重演。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肩上担负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几千年的历史不能毁于一旦,学会坚持学会奉献学会创新拓更加强大的中国使中国走向世界前沿。

在黑暗中沉睡了好久,但一睁开眼,那天边即使火焰。一江一山风雨飘摇寥寥孤鸿,血染黄沙魂归中华肆燃了灯焰。看炊烟远了销烟,站在这片土地上手握着荣耀带着历史一直向前走起传承中华文化。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已经过去,至今仍历历在目。抗战英雄老兵和新一代中国士兵,那一句句“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道出绵绵不绝的自豪。

70年回首,那段悲怆的历史,中国,贫瘠、落后;国人,愚昧、懦弱、麻木,被人笑作“东亚病夫”。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帝国主义企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仅是南京大屠一杀,就有30多万中国人,死在列强刀口下。重庆大轰炸,南桥寺大屠一杀,衢州细菌战……帝国主义用中国的火药发明,嘲笑了我们的大刀长槍。但,曾经的英雄们奋起反抗,义无反顾,为国捐躯,是如此慷慨激昂,只要一声号角,就前赴后继,无暇生死,何等大义凛然。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敬畏这段历史。在那个年代,人们记忆里深埋着最原始、最基础的一爱一与责任,所以他们奋勇杀敌,马革裹一尸一。而今社会里的新鲜血液扎堆在“好汉坡”游玩,“伪装者”被奉为良心抗日神剧,简直自欺欺人。正如陈秋实在《我是演说家》里讲的那样:“中国拍抗日剧用的摄影机大都产自日本,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怨恨这段历史?”

于我看来,历史只不过是过去的纪实,无需义愤填膺,更不用耿耿于怀,敞开心胸安然接受,并吸取弱肉强食,落后必挨打的教训,着眼于眼前学业,扎实打好基础,也需多接触周围事物掌握常识。闲时外出 游历开阔眼界,忙时一一抽一一出一份报纸关心实事。

真正的一爱一国不是单单了解一段历史,也不是看了几集抗日剧,而是要努力学一习一技术,与时俱进,即使乱世之中依旧能成为中流砥柱。

接力——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是老师教育我们的一句话。回顾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那是一部饱含血泪、历经沧桑的国难史,也是一部可一爱一的中华儿女不肯低头折节、勇斗外敌入侵的英雄史。我们小学生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但作为新的一代,要牢记历史,时刻不忘我们肩负的责任。

打开《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这本书,我面对面地与革命先一烈接触,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而感动,也为外强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恶魔行径而愤慨,为新中国的自强不息、飞速发展而自豪。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绝不能重演!可敬的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们,付出自己的所有热情与青春来建设伟大的祖国!今天的我们,也要从小立志,学好文化,练好本领,长大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挑历史使命。

每逢假期,我们一家人总会去爬桃渚古城。每次攀上城墙,爸爸总会向我讲述民族英雄戚继光勇斗倭寇的故事。我眼前仿佛出现威武的戚家军排开军阵,冒着炮火、奋勇杀敌的场面。他们为保桃渚一方的安宁,与倭寇殊死拼搏,又建筑了绵延的长城,修起了烽火台。望着这巍峨的城墙,摸一着这块块历经战火的城砖,踏着这一级级的石阶,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将士们的厮杀声,眼前又浮现出英烈们的浴血搏杀场面。

今年的国庆节,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带我去椒一江一潜艇基地参观。看到那70多米长、近7米宽的庞然大物,我被深深震撼了。下到潜艇内部,看到那错综复杂的线路,眼花缭乱的设备,想到海军官兵们驾驶潜艇驰骋海洋,劈波斩一浪一的飒爽英姿,我心潮澎湃,内心充满渴望。此时,在我小小的内心,已立下了一个大大的志向: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保家卫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新时代中国人。

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发奋学一习一,掌握好文化知识;加强锻炼,练就好身一体素质,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和平之约——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那天午后,我正翻看着报纸,忽然我的目光落在一张照片上久久难以移开。照片的中心是一个静静地俯在沙滩上的叙利亚小男孩,他在海水一温一柔的拍打下仿佛正在沉睡。他的小手,正安放在那蓝蓝的海水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静谧。然而当我继续仔细阅读照片下的报道时,我的心却被一只无形的手一把攥一住,艰于呼吸。小小的男孩,他只有三岁,却永远不能再看见大海之外的世界。他在逃亡当中,被海水无情地吞噬,失去了年幼的生命。战争改变了一切,破坏了他那幸福的生活,他的父母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他和他的哥哥去偷渡,哪怕等待着他们的是死亡。小男孩消逝的生命,仅仅是千千万万被炮火侵袭的叙利亚平民中一个最不起眼的缩影。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我的脑海中同时叠映出另一幅画面。一个瘦小而敏捷的身影,他有一个更不起眼更卑微的名字——王二小。但他却在今年暑假,某一次偶然翻开书页的时候,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当中。他生活在中国山河破碎的年代,从小一便失去亲人,一直靠为别人放牛为生。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鬼子们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年仅13岁的他,被鬼子们残忍地刺死了……

王二小,如果这仅仅是一个书上的名字,从我的天空划过,那么也许我只是转念想到,哦,真是一个勇敢的少年。但当我想到,他就是我的同龄人,如果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就该是我同学中的一个。下课时也许在校园里的桂花树下吸一吸鼻子,说一声好香。上课时也许认真地记着笔记,偶尔也会抬头看一眼窗外的天空。可是,他的生命却永远停止在13岁。

一个孩子无论生在什么年代,他需要的都是一个和平的国度,一个和平的家园。战火飞扬的世界,终归不是孩子们心灵的归宿。战争,对于世界来说,是噩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狰狞的魔鬼。它不光是对我们肉一体上的折磨,也在我们心灵上的留下永远的伤痛。

我们的目光投向世界,希望世界给我们一个一温一暖的倒影。然而,当战争呼啸而来,世界也倒塌了。一个国家,如果发生了战争,那么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儿童。看看当今的叙利亚,那里的孩子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还 经常遭到死亡的威胁。我所经历的每一天,是我的日常,却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可当年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年的中国,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蹂一躏,到处都是烧杀抢掠,孩子们的生命,就如同蝼蚁一般脆弱,朝不保夕。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某一个历史的章回里,因为落后,因为封闭,所以被正在崛起的邻居,扇了一个无比响亮的耳光。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给我们血的教训,我们必须牢记。“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是赠给当年中国的耻辱之名。我们身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应当努力奋斗,时刻牢记“知耻而后勇”的道理。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每一位少年,坚定自己的志向,增强自己的能力,祖国也一定会不断强大。我们就能够在未来的地球村,播下更多文明和善意的种子,让那个时代的孩子,能够听着大海的声音,安然入梦。

今日少年啊,让我们跟和平做个约定,我强大,我必守护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