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家长傅雷家书读后感 > 导航 > 傅雷家书读后感850字2024

家长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850字2024。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傅雷家书读后感850字2024》,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先生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1050字2024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

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傅雷家书读后感1100字2024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后感、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2024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作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下去,像恶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以上摘抄是1954年1月29日晚傅雷(爸爸)给昨天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的傅聪(长子)的信的一部分。

信中所体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对儿子的愧疚,对自己错误的方式的憎恨。父亲在长子的童年时期的教育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在现在父亲看来,是对孩子的折磨。在我看来,这种不近人情的教育其实是对孩子的爱,希望孩子长大后学有所成。傅聪确实没有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教育。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2024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艺术理论家、教育家。

读了《傅雷家书》我了解到:傅雷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翻译家,造诣深厚的文艺评论家,而且还是一位苦心疏诣、教子成才的父亲。这封家书使我懂得了什么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同时,还让我懂得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飞的社会,《傅雷家书》犹如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在这个作业如山、学业繁重的时代,《傅雷家书》犹如一位智者给人指引。《傅雷家书》中的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更用不着装腔作势。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为了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家书》告诉了我:一颗纯洁、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染、迫害,陷入到似乎惨绝人寰的绝境,但最后正义的光会驱走阴霾,为黑暗带来黎明,为绝境带来希望,最终赢得了它应该得到的尊重,被后人所敬仰。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而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让我读出了一位优秀的父亲,一个出色的儿子,一封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2100字2024


《傅雷家书》是当前初中语文指定阅读的书目。有一天,刚好同事的孩子需要买这本书,我随着也在书城的书架上拿下了这本蓝色的、封面是傅雷夫妇和傅聪在书房看书的一张照片的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说实话,选这本书我是有很深的情怀的,对家书的情怀,对家书的表达方式,以及家书寄托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思念、教育理念以及家国情怀。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从1954年到1966年往来的195封书信,平均每年超过15封信。在当时信息流通渠道单一、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种书信往来频率之高,足以看出傅雷夫妇对孩子深深的牵挂、细致入微的教导和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从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傅雷作为父亲,在家书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显得更为具体、细致、shenru,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而母亲,则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关心、shenti的牵挂。这与中国家庭传统的教育分工是相吻合的。

家书是一本体现家庭关系、教育方式的家庭教育读本。《傅雷家书》不仅是一本家书,也是一本体现傅雷在文学、音乐、文艺评论方面精深造诣的著作。傅雷是文学翻译家,他留下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的译本,但是他对文艺和社会问题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在家书中,与远在的海外的儿子交流音乐同样是体现了很深的学养和研究,尤其是儿子每次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或者参加一场音乐比赛,傅雷都始终以一个父亲、一个导师的身份殷切注视着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设计在前面的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既有父亲细致入微的关怀,又有专业xing的精心的指导,这也为傅聪的每次成功演出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从《家书》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非常严厉、严谨的,同时也无不体现出,这种教育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使孩子从内心生出对父母的敬佩,从而引发由衷的信服。我们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是父子、君臣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建立在平等、自由交流的基础上,父母将正确的思想、价值、习惯传递给孩子并能给孩子的行为甚至一生带来深刻改变的关系。

如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权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命题。作为父母,能否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否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提出科学的意见,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这其间包含知识储备、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社会见识等等。对于父母来说,学习是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不是空话。

家书是一本体现家国情怀的大书。家教、家风无不体现着整个家庭的价值追求、道德风范,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传承家庭优良传统、延续家族兴旺的精神纽带。《傅雷家书》让我不仅看到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严父、慈父、贤良淑德的母亲,更让我看到了傅家的优良家风。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业确是永远无尽的,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在书信中,我读出了正是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传递给傅聪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家书也让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不管国内家庭受到怎样的残酷遭遇,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势力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将家和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走出国门,到大洋彼岸去看不一样的世界,去感受古典、先进、发达,去体验异域风情,也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去看世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们骄傲的地方,也会发现我们的不足,但是作为中国人,需要更加坚定的是自信、自强,更要把这种精神和信仰传递给孩子,把这种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传递给孩子。(星辰ww)

看完《傅雷家书》,我有很深的感触,因为傅聪离开父母,远赴重洋的年龄也是我离开父母,千里之外求学的年龄。二十岁之前从没有离开父母一天的我选择了赴离家1750公里的城市求学,后来工作,结婚生子,到现在已经整整15年。求学的七年时间,我和父母通信无数,书信内容大抵也是父亲和我交流学习、社会实践、思想,而母亲更多关注饮食、shenti、生活习惯等等,书信文字或长或短,但每次书信我都要仔细回味,认真领悟父母的深意,而父母对我的教育核心理念也一直在这些书信中反复提起,而且已经浸透到我的骨子里,也让我始终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深深的爱、对我的教导,对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这些都是值得我一生去品读的宝贵财富。

《傅雷家书》,文字通俗易懂,简单流畅。记载着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思想对话,流淌着涓涓不息的亲情暖流,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我想每个人家中都有一本家书,一本值得一生去品读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1900字2024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了也不会落伍。傅雷

初识傅雷,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关于傅雷的纪录片,片尾傅雷夫妇写完遗书双双自杀了,不禁泪目。

再读傅雷,就是这本《傅雷家书》。杜甫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傅雷家的家书价值恐怕不能用万金来衡量,它是传世之宝。

傅雷与傅聪谈艺术,谈人生,谈文学,论哲学,甚至谈生活的细枝末节。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信中傅雷反复提醒傅聪对人应该如何说话,人情世故如何处理,穿衣吃饭应该有什么样的礼仪等等。作为儿子朋友的傅雷则认真学习音乐,看著名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传记文章,便于与儿子沟通音乐。傅聪则把自己在钢琴上的困惑,优劣,对曲子的感受与父亲做探讨。傅雷处处表示傅聪是为国留学,得为国家争光,时刻提醒他努力练琴,为了促进孩子的进步,傅雷常常选取好的书籍寄给儿子,如《世说新语》《人间词话》,他认为一个好的钢琴家,必须要有诗书的底蕴,傅聪不负所望,书中就有写到雷伯伯听了你的唱片,说你的琴声有李白的诗情。这便是父亲熏陶和傅聪自身爱好影响的。

傅雷时刻感谢祖国,热爱祖国,关心中国青年的发展,傅聪的好友恩德常常来找傅雷夫妇聊天,傅雷夫妇也竭尽所能帮助他,待她就像女儿一样。傅雷的学生有请他帮忙的,他也不会推辞。好几次写给信里都提到让傅聪多写关于自己学琴的事,好让其他的青年有机会学习。

傅雷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态度都十分严谨认真,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傅聪以钢琴为业起初他是不同意的,一直到傅聪展现出学琴的天赋才放手让孩子专职学习钢琴,所以傅聪在出国前学琴生涯是很短暂的。傅雷一旦投入工作便废寝忘食,对译本质量要求很高,巴尔扎克的《幻灭》三部曲从1961年开始动笔翻译,前前后后修改花了他三年半的工夫。就是这样,他还总觉得自己翻译得不够好。他说翻译工作要想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他一天工作时间在十二小时以上,1965年傅雷因为工作劳累过度,得了眼疾,眼睛无法看字,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工作,坚持写信给儿子。

傅雷对自身要求严格,是一个真诚的人,他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1957年夏天,好友柯灵突然造访,让傅雷写一篇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检查,以免戴上右派的帽子,傅雷说:我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我不写,人格比什么都重要。就这样,傅雷最终戴上了右派的帽子,遭到批斗,母亲信中说批斗会开了十次,做了三次检查,爸爸瘦了七磅。一年后,傅雷总算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直如竹筒,纯如水晶是对傅雷性情的真实写照,24岁傅雷从法国留学(留学时傅雷主攻美术批评)归来,应刘海粟邀请在上海美专任教,校长刘海粟将新老师的画挂出来展览,傅雷一看,觉得画得不好,马上叫人撤下来,当时新老师和刘海粟的面。傅雷就是这么不懂人情世故。因此他无法融入教师中去,总显得格格不入,最终从上海美专辞职,其他的工作也都没有长久的,世途不如意,傅雷转回自己的小窝,开始翻译外国作品,自此中国少了一个美术批评家,多了一个翻译家。国外作家罗曼罗兰对傅雷的影响非常大,在写给傅聪的信中他就多次提到了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书中的人物,读完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傅雷泪流满面,重获新生。

傅雷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好妻子朱梅馥,生活上尽心竭力,安排得井井有条,在给傅聪的信中,母亲常提到生活琐事安排繁忙,父亲也常夸奖母亲会持家。工作上帮助丈夫,书后傅敏写到:我父亲时刻不忘学习进步,以跟得上丈夫孩子的思想。母亲朱梅馥了解傅雷,懂得他所思所想,正因为懂得,所以感情上对傅雷慈悲,傅雷早年感情上多次犯错,最夸张的一次是与成家榴两人如火如荼,但梅馥一直隐忍不发,为了子女。傅雷对于自己年轻时用情不专是十分后悔的,信中他多次提醒傅雷不要因为冲动的爱而结合,寻找伴侣要看各方面的气质,学识,人格修养。傅雷离不开母亲朱梅馥,他说一天要是不跟母亲说上十分钟左右的话,感觉就很空洞,不是滋味。

文革到来了,傅雷受了难,遭受抄家,在被批斗三天四夜后,母亲知道傅雷再也无法承受,他受不了人们毫无根据对他的污蔑,受不住漫天飞舞的指指点点,要他为没有做过的事情做交代,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正因为明白傅雷向真向美的心性是无法在如今的人性丑陋的环境中存活的,朱梅馥陪着他,赴死!

大师陨落了,那个时代走了太多的大师,那个时代出了很多的大师,他们潜心研究学问,为祖国发展决心贡献力量,人无完人,或许他们有各种各样性格缺点,但他们的成就,研究精神值得吾辈学习继承。

对于傅雷,我所知还不足,此文直抒胸臆,献给尊敬的先生,仅此而已!

傅雷家书读后感550字2024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部饱含亲情的家书,他更是家长与孩子共处的经典范例。

相信看过此书的人们都会发现,这是一本神奇的书!音乐方面,我们可以从贝多芬、肖邦的名字中了解各种各样的世界名曲;语言方面,我们又因傅雷是位学贯中西的作家而得福,可以学到不少中西方文化甚至英文单词

当然,重点不止以上这些,最重要的是,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傅聪的感情与态度,与常人大有不同。

傅雷是一位沉着、理性又富有智慧的人,在平日里,他永远以朋友的身份与傅聪进行着书信往来,谈人生,谈艺术,谈古今,谈哲理他那富有智慧的大脑常常令我在读书时击节称赏,忘我地大叫一声:哇!怎么这样有远见?当他听说儿子每天在异国他乡独自练琴八小时,他便告诫傅聪要把心态放平,放松下来才会有更好的收获;当他听说儿子将面临考试,他便劝说他不要再没命地练琴,保持身体健康才能超常发挥;当他一天天写着信,却收不到傅聪的回信时,他便立刻心急如焚

在某一封家书中,傅雷终于收到了傅聪的回信,他说: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四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天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封信与第七封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由此可见,精确数字的背后,是傅雷的认真,严谨的性格体现,更是一位父亲望穿秋水般的思念与牵挂。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傅聪一定很感谢他那如师似友的父亲吧!我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