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爱心支教心得体会与启示800 > 导航 > XX县脱困发展的几点启示

爱心支教心得体会与启示800

XX县脱困发展的几点启示。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XX县脱困发展的几点启示,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县脱困发展的几点启示


**县脱困发展的几点启示
曾因连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干部教师每月只发260元生活费、经济社会发展步履维艰的**县,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1998-20xx年,**县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特别是20xx年的一场特大洪水,造成境内沙、澧河七处决口,洪水肆虐,使**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重创,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加之刚性支出加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不多,县乡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当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降至全省倒数第一,全县人均财力全省倒数第二,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几乎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地。20xx年5月份,新的县委、政府班子组成以后,他们坚信事在人为,路在脚下,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采取多种措施,在全县确立了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指导思想,团结和带领全县上下不为困难所惧,脚踏实地干事,创新争先进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两年后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转机,工农业生产快速恢复发展,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招商引资捷报频传,民营经济日益活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项改革亮点不断。全县上下风正气顺,人气旺盛,求真务实、创新争先的大势已经形成。探寻**脱困发展的轨迹,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不图虚名,真心为民。只有牢固树立务实为民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统一到攻坚破难、加快发展上来。面对灾后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县在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宗旨观念的同时,在全县叫响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的口号,要求各级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为解决灾后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他们在千方百计搞好增收节支、内部挖潜的同时,提出了“保肚子不顾面子”的思想,抛弃一切个人私心杂念,不顾个人升迁得失,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坚决不干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赢得了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先后争取到各类补偿、补助、补贴资金近2亿元,其中争取到泥河洼滞洪区补偿款6229万元,财政转移支付及各类补贴资金4300万元。同时他们还打破常规,反弹琵琶,把灾害看作机遇,积极申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他们觉得,尽管贫困县的名字不好听,当贫困县领导的面子也不光彩,但这确实对**的脱困发展有利,确实能给**的老百姓带来很多实惠,所以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被确定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加之他们多方挖潜增收,不仅将因灾所欠干部教师工资全部补齐,而且保证了全县干部数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他们把夯实基础、备足后劲作为加快**发展的催化剂,在全县全面开展公路建设和林业生产大会战,切实为群众脱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全县人心,鼓舞了干群士气。
启示之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实为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面对大灾之后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感到,只有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才有出路,舍此别无他途。为此,他们明确提出了立足实际理思路、实事求是定措施、脚踏实地抓落实的指导思想,在全县提出“五个坚决”的要求:一切装潢门面的形象工程坚决不干,一切哗众取宠的泡沫政绩坚决不要,一切对发展无益的升级达标活动坚决不搞,前任政绩、后任包袱的事坚决杜绝,靠数字游戏、弄虚作假得来的先进坚决不当。为把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真正在全县树立起来,他们坚持从县本级做起,想问题、做决策实事求是,定目标、下任务实事求是,抓督查,促工作实事求是,报数字、做汇报实事求是,配班子、用干部实事求是,着力营造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鲜明导向。在推进具体工作中,严格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原则,比如针对全县工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实际,提出了真改、实改,改彻底、彻底改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因企制宜,保证了企业改制一个成功一个。创建工作,根据灾后经济实际,及时调整以往提出的三年争创全国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的目标,把工作的着力点定位在为群众创造一个较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上来,真正体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深受群众好评。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把真督实查、狠抓落实作为推动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响亮地提出了“调查研究 科学决策 转变作风=务实,抓住不落实的事 追究不落实的事=落实”的要求,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两年来,他们先后对企业改制、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公路建设、林业生产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真督实查,对未完成重点工作任务的单位给予了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了党政纪处理,在全县引起了很大震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在全县形成了有决策必有督查、有督查必有落实的良好局面。
启示之

XX县脱困发展的几点启示第2页

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实干上而不敢创新,各项工作就难以有大的突破,发展振兴就难以实现。因此,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不懈努力,**县结合经济社会出现明显转机,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增多的实际,鲜明地打出了“创新争先”的旗帜,号召全县上下在坚持实事求是、苦拼实干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创新。通过在全县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干部中开展争夺“建功杯”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各级各单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道路建设滞后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20xx年,他们抓住省市大力支持公路建设的机遇,果断作出了决战“公路建设年”的重大决策,而且通过创新筹资渠道,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多方筹资近4亿元,一年就新修改造各类公路500多公里,比建国以来**所修公路的总和还要多,一举实现了乡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的目标,使**多少辈人出门上公路,雨天不踩泥的夙愿变成了现实。去年9月份,他们作出了决战“林业生产年”的决定,并很快在全县形成了竞相植树造林的热潮。短短几个月时间,**新发展速生林3.2万亩、经济林2600亩,植树500多万株。过去**每年种上百万棵,县乡财政就要贴进去几百万元,而去年,他们不仅在这方面没有投资一分钱,反而通过公开拍卖等措施,县乡财政还收回育林金300多万元。对于招商引资工作,过去**经济基础差,地理位置偏僻,又没资源优势,招商引资一在不太明显,但去年以来他们通过创新思维,打好用活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牌子,并在以诚招商、环境招商、企业招商、定点招商上大做文章,变劣势为优势,不仅成功引进了上海闵原电器、郑州奥克啤酒、华宇木业等几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而且争取到了占全市60以上省、市两级工作队这个最大引资项目,仅去年一年,各级工作队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累计投入资金20xx多万元。
启示之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激活队伍,树立正气。千难万难,抓住人本就不难。两年来,**县始终把运作人,调动人特别是激发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作为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关键之举紧抓不放。县四大班子领导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已,率先垂范,说实话,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在县级领导班子中形成了团结进取,务实重干,廉洁勤政,和谐运转的整体合力,为基层做出了表率。在乡局级班子建设上,他们结合“建功杯”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干部任用这个“导向器”作用,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提拔重用那些愿干事、干实事、干大事、干成事人,让那些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没有市场,在全县树立了有为就有位,无为就退位的良好导向。在村级组织建设方面,他们以全面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统揽全局,紧抓驻村工作契机,在农村支部中深入开展“争创双强支部,争做双强支书”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在选准人用好人,搞好教育引导的同时,他们十分注重研究“严管厚爱”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工作落实制度、奖惩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激励机制,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手段,激励各级干部干大事,创大业。对企业看税收排位子,干部以实绩定帽子,党员论贡献给荣誉,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攻坚破难、实干创新的热情和干劲,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困难面前不低头、卧薪尝胆促发展,拼搏进取图振兴的旺盛人气。目前,全县上下风正气顺,干群关系十分密切,全县抢抓机遇、实干创新的大势已全面形成,他们正在瞄准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新**而积极工作。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县发展商品牛养殖的调查与启示



路口镇雨山村是崇阳县一个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农业生产“望天收”的边远山村,群众生活较为贫困。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该村农民依托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发展商品牛(菜牛)生产,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这说明,贫困村只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发展思路,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经济同样大有可为。
一、基本情况
雨山村是崇阳县一个有名的边远贫困村,仅有农民150户、700多人。该村平均海拔高程在800米以上,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地质多为石灰溶岩结构,山峦陡峭、岩层破碎,是一个既没有溪流也没有水库的地方,人畜饮水全靠“天落地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近年来,虽然该村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帮助下基本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照明难等基本生活问题,但群众生活依然非常困难。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当地群众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紧挨着的近8万亩高山天然草场和传统的黄牛养殖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优势农业经济的新路子。
雨山草场地处高山,远离城市无污染,喂养的黄牛肉肉质鲜美、汤香味浓,且为纯天然绿色食品,因此深受客商欢迎,市场前景看好。随着牛肉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扬和天然食品的倍受青睐,雨山商品牛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也从养牛中尝到了真正的甜头。目前,全村家家户户都养牛,共存栏商品牛651头,接近人平养了一头牛,户养3头以上的农户占总户数的70,最多的一户养牛达到32头。2005年全村出栏商品牛146头,获纯利10.8万元,人均增收近150元。同时,由于该村的示范带动,附近3个行政村的商品牛养殖也迅猛发展,目前4个村共养牛2076头,成为商品牛饲养的专业区,块状特色经济的优势日益显现。
二、主要特点
1、农民的养牛积极性比较高。雨山村具有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自然条件适宜菜牛养殖,农户养牛有着比较长的历史,积累了许多传统的养牛经验,加上近期内菜牛效益明显,农民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民们认为,菜牛养殖劳动量较小,成本低,若管理到位,每养一头商品牛最高的可实现年纯利1200元,最差也能达到400元,平均年收益在800元左右,养3头商品牛,基本可以满足一家人的日常开支。综合该村目前的养牛业整体状况,其内在优势较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三多”:一是农村养牛户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了牛,农户普遍都认识到养牛是增产增收的一个理想途径,有多养牛的愿望;二是大户多,每个村民小组都有3至5户养牛6头以上、存栏菜牛价值超过1万元的大户;三是养牛经验多,广大饲养户积累了较丰富的养牛经验,农户们普遍掌握了处理选种、饲养、防疫等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母牛培养、仔牛选购到成牛上市,农民们都比较“老道”。
2、基本形成菜牛养殖专业区。无论是从饲养传统、养殖倾向以及经济支撑作用等方面来看,雨山村的菜牛养殖已初步显示出了农业产业的区域性和专业性。菜牛养殖投入少、风险小、易管理、效益高,农户利用天然草场资源、农作物秸杆和零散的空闲时间,发展菜牛养殖。该村菜牛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饲养基础母牛,自繁幼牛,通过2至3年饲养后出售商品牛;二是采取以大换小、以少换多的方法,用一头商品牛换多头仔牛;三是直接从外地购进一岁左右的仔牛,饲养成商品牛后出售。通过多种形式的滚动发展,该村菜牛养殖的规模迅速壮大,养牛成为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支柱。7组农民杨顶亮一家两个小孩念书,一个大学一个高中,养牛收入是学费主要来源。目前,该村菜牛养殖基本形成习惯,受其影响,临近高耀、绿化、长青和厢锁等四个村的农户纷纷效仿,专业区迅速向周边扩展。
3、养殖大户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雨山菜牛养殖的迅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力于养牛大户的示范带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效益带动。村民杨明亮全家5口人,1998年从通山买来一只小母牛,经过几年的精心饲养,存栏量达到30多头,价值7万多元,去年出栏5头商品牛,收入一万多元,是雨山沟里养牛致富的典型大户之一。通过他的影响,其他农户看到了养菜牛确实有利可图,也购进仔牛,发展菜牛养殖。二是技术示范。养牛大户饲养时间长、饲养量大、经验较丰富,自然也就成为了其他养殖户“技术顾问”,通过大户的传帮带,村进里的养殖户基本掌握了菜牛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三是直接扶持。村里民风纯朴,邻里间有事互相帮助,一些经济困难户缺资金购买仔牛,大户就以赊帐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仔牛,这样,一些困难户通过大户的帮助也走上了菜牛养殖的道路。5组农民汪木齐去年5月从养殖大户手中赊进共值2500元的两头仔牛,到今年9月份,两头牛已能卖到5000元,增值2000多元。
4、“牛经纪”盘活当地“牛经济”。雨山村是一个信息比较落后的山区,菜牛经营主要依靠当地“牛经纪”。据粗略统计,该村现有“牛经纪”15人,长年从事经纪业务的有6人,高的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低的也有几千元。因为本乡本土的缘故,“牛经纪”一般比较注重口碑,受到广大养牛户信赖,“牛经纪”队伍也就成为沟通农户、联系市场、服务产业的中间组织。一是连接市场。“牛经纪”从农户手中购进商品牛,再卖给牛贩子或市场“杀户”,赚取中间的的差价,他们有时也把外地的商贩带到村子里收购,担当中间人的角色,按每头牛20-30元收取买方的中介费。二是供求调节。“打牛着”是一句方言,大体是以牛换牛的意思,“牛经纪”在很多情况是是扮演着“打牛着”的着色。一方面,众多的经纪人约定时间地点开办牛市,为养殖户自主参与贸易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他们从外地购进仔牛,以补差价的形式从养殖户手中换取商品牛,以满足养殖户需求。三是传递信息。无论是市场上的价格行情、牛市开办的时间地点,还是新种引进、仔牛供求,“牛经纪”都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5、规模和品牌效益逐步显现。“雨山的菜牛远近闻名。”村支书吴绿在很实在地向我们介绍:雨山是一个偏远山区,也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地方,自然环境独特,菜牛肉质鲜嫩、细腻,商品牛出肉率高,消费者钟爱有加,商家也乐于经营,远到武汉、南昌、岳阳的牛贩子,近到温泉、通山、通城、赤壁的“杀户”,都看好雨山的菜牛。他还列举了年终用雨山牛肉发福利几家省城单位。有了“名气”,该村商品牛的售价普遍高于市场常规价格。目前,一头壮牛的售价大约在3600-4000元左右,杀肉的市场价每市斤也要卖到10元。尽管如此,雨山的菜牛还是供不应求,养牛户根本不担心销路。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户的投入资金缺乏。雨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这些资金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甚至供不起孩子上学,许多农户想扩大养牛规模,但没钱买牛。2组农民汪国胜,今年把自家的土砖房改成平顶房,因欠下债务,他计划年底前就把5头牛卖了还债。很多农户象汪国胜一样,因为做房、接媳妇、家人治病、小孩上学而无钱扩大养殖规模,大多数农民只能通过“卖出一只商品牛,买进两头仔牛”的方式进行投入。农业部门和路口镇政府将雨山纳入菜牛养殖小区建设,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农行扶贫中长期贷款,扶持该地区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业,但是项目一直处于搁浅之中。
2、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雨山村地理偏僻,信息闭塞,山区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农户菜牛养殖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粗放型放养方式。80以上的农户都是将牛赶到山上,不论刮风下雨,都不去过问,最多隔半个月上山捉一次牛虱子,时间长了,有些农户甚至不认识自家的牛,一些农户反映,大牛生下小牛带回来是常有的事。养牛大户杨明亮还专门从废品站买来铁丝,用木桩和废铁丝将山路拦住,禁止自家的牛“擅自回家”。因而经常出现牛在山沟里摔死,或是在野外生病的情况,增加了农户的养牛风险。养牛如此,就更谈不上良种繁育、品种改良和疾病防疫了。
二、几点启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依靠群众基础,发挥传统优势,挖掘资源潜力,突出发展特色,促进农民增收是抓好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雨山的菜牛养殖为贫困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也为我们推探索“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依托资源形成特色是基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抓住特色,因地制宜,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努力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
雨山村具有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自然条件适宜菜牛养殖,农户养牛有着比较长的历史,积累了许多传统的养牛经验。农户利用天然草场资源、农作物秸杆和农闲时间,发展菜牛养殖,找准了自己发展的思路。通过几年发展,该村目前养牛的内在优势较为突出:一是群众多养牛的愿望强烈。据调查,养牛的经济效益较高,若管理到位,每养一头商品牛最高的可实现年纯利1200元,最差也能达到400元,平均年收益在800元左右,养3头商品牛,基本可以满足一家人的日常开支。老人、小孩均可放养,一个壮年劳动力最低可放养20头牛,劳动强度不大。该村家家户户都养牛,农户普遍都认识到养牛是增收的一个理想途径。7组农民杨顶亮一家两个小孩念书,一个大学一个高中,养牛收入是小孩学费的主要来源。二是积累了较丰富的养牛经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牧业公社开始,雨山村就开始菜牛养殖,20多年来,村民逐渐掌握了养牛的基本技术,形成了养牛的习惯。从母牛培养、仔牛选购到成牛上市,农户们普遍掌握了处理选种、饲养、防疫等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三是发展的形式灵活多样。由于农户经济状况等基础条件的差异性,每个家庭都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一种是养母牛,自繁牛犊。通过2至3年待牛犊长成牛牯后再作为商品牛

出售;第二种是以大换小、以少换多。用一头牛牯换同等价值的多头牛犊,当地俗称“打牛着”;第三种是买牛犊饲肥养壮。购进一岁左右的牛犊,养成牛牯后出售。通过多种形式的自然壮大,不断滚动发展,该村以及邻近的几个村已初步显示出了农业产业的区域性和专业性雏形。
启示之二:示范引导是重点。示范引导是无声的指挥棒,农民最容易接受,典型大户是农户身边的样板,可信度和说服力比任何行政命令管用。农民收入比较低,在没有确信某项产业能给他们带来效益之前,一般不会用自己很少的资金去冒险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典型大户的带头作用是很重要的,农民耳闻目染,亲眼看到菜牛养殖所带来的效益,很容易接受和模仿。在雨山村,一些养殖大户同时又担当经纪人的角色,他们在技术上为其他农户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市场上提供信息来源,在上提供代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3、养殖大户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雨山菜牛养殖的迅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力于养牛大户的示范带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效益带动。村民杨明亮全家5口人,1998年从通山买来一只小母牛,经过几年的精心饲养,存栏量达到30多头,价值7万多元,去年出栏5头商品牛,收入一万多元,是雨山沟里养牛致富的典型大户之一。通过他的影响,其他农户看到了养菜牛确实有利可图,也购进仔牛,发展菜牛养殖。二是技术示范。养牛大户饲养时间长、饲养量大、经验较丰富,自然也就成为了其他养殖户“技术顾问”,通过大户的传帮带,村进里的养殖户基本掌握了菜牛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三是直接扶持。村里民风纯朴,邻里间有事互相帮助,一些经济困难户缺资金购买仔牛,大户就以赊帐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仔牛,这样,一些困难户通过大户的帮助也走上了菜牛养殖的道路。5组农民汪木齐去年5月从养殖大户手中赊进共值2500元的两头仔牛,到今年9月份,两头牛已能卖到5000元,增值2000多元。
4、“牛经纪”盘活当地“牛经济”。雨山村是一个信息比较落后的山区,菜牛经营主要依靠当地“牛经纪”。据粗略统计,该村现有“牛经纪”15人,长年从事经纪业务的有6人,高的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低的也有几千元。因为本乡本土的缘故,“牛经纪”一般比较注重口碑,受到广大养牛户信赖,“牛经纪”队伍也就成为沟通农户、联系市场、服务产业的中间组织。一是连接市场。“牛经纪”从农户手中购进商品牛,再卖给牛贩子或市场“杀户”,赚取中间的的差价,他们有时也把外地的商贩带到村子里收购,担当中间人的角色,按每头牛20-30元收取买方的中介费。二是供求调节。“打牛着”是一句方言,大体是以牛换牛的意思,“牛经纪”在很多情况是是扮演着“打牛着”的着色。一方面,众多的经纪人约定时间地点开办牛市,为养殖户自主参与贸易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他们从外地购进仔牛,以补差价的形式从养殖户手中换取商品牛,以满足养殖户需求。三是传递信息。无论是市场上的价格行情、牛市开办的时间地点,还是新种引进、仔牛供求,“牛经纪”都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启示之三:科技支撑是关键。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实质是质量上的竞争,而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科技的推广应用。政府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尽快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可利用广播、宣传栏、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办班等手段,尽快使农民掌握一些科学养牛知识。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科技人员、农民、企业等广泛参与多元化科技推广队伍,采取科技承包等形式,搞好以科技和信息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降低产业风险,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村产业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启示之四:政府服务是保证。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如何服务农民,引导农民发挥特色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增收,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在农户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通过协调银行、农业、扶贫、畜牧等部门,尽可能争取商业性贷款、政策性专项资金的注入,真正解决养牛无资金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路口镇政府一方面努力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一方面采取新购仔牛贴息一年的办法,刺激农户利用各种关系向银行、信用社贷款买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殖户资金缺乏的问题,使养殖区规模不断扩大,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是服务农民的一种新模式。

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几点启示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纵观我们党所走过的80多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们靠的不仅是党制定并有效推行了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靠党员的工作实效来体现的。党员素质高,模范作用好,就能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否则,就会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丧失党的先进性。因而,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党员队伍是适应要求、有战斗力的,广大党员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但党员队伍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化、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思路不宽、执政本领不高的问题比较普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不扎实,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通过参加前一段的学习教育,我认为,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从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入手。同时,也使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 坚定理想信念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之所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思想基础。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就一定要通过学习实践“”重要思想,把党的最高纲领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统一起来,准确把握国情,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既要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又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真正成为社会的表率、群众的表率。

启示之二 坚持勤奋学习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之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科学指针和行为准则。党员要做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学习,扎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一切反映时代进步的现代知识,不断增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走在时代前列。

启示之三 坚持根本宗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之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每个党员都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在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启示之四 坚持遵章守纪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坚持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近年来,中央连续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年多来,通过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我们党不断强化党员的监督意识、纪律意识。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体共产党员必须进一步增强纪律与法制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服从党的安排,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启示之五 牢记“两个务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的希望之所在。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牢记“两个务必”,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是居安思危、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需要,是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需要。在新的征途上,广大党员要坚持“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启示之六 坚持勤奋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最实际的体现。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忠于职守,创造一流业绩是党员先进性最实际的体现,也是广大群众对党员合格与否最实际的检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坚持做到“平时能认得出来,困难面前能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得出来”,勤恳工作,踏实奉献,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发挥好表率作用。

二OO五年三月十六日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不同产权模式、组织体制、治理方式的村镇银行纷纷组建,作为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这类新型银行机构,尤其需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发挥作用。有的人士不考虑县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产业构成、信用环境,也不考虑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规模、网点有限等情况,试图在“村镇银行”字面上总结出某种现成模式。为避免先验观点扼制村镇银行创新能力,笔者主张因地制宜,科学创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出现多样化与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达到激活县域金融服务的目的。
一、正视村镇银行的具体模式受多种因素制约.
村镇银行的具体模式受县域及治理等因素的影响。每家村镇银行的治理模式与业务运营特色,受到产权及构成、资本规模及控股银行、县域环境与经济发达程度、自身网点数量和科技水平、员工素质及创新能力、股东大会及决策、经营团队与业务策略、业务模式与风险防控措施等复杂因素影响。试图对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不同特征的村镇银行,总结或抽象某种发展模式、业务策略、经营方法,我认为注定难以成功,县域县情、乡风民俗、银行差异,注定不可能采取固定的运行模式。
村镇银行的个体差异决定,我们难有标准模式可以概括。就投资者的构成与并表监管的模式而言,就有多种途径差异。具体有银行独资的并表模式,银行绝对控股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并表模式,银行相对控股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并表模式,银行绝对控股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表模式,银行相对控股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并表模式。既有注册资本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规模类似于农村信用社的微型村镇银行,也有注册资本超过3亿元、近乎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规模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大小与多少,影响其经营网点的延伸,决定其科技投入的能力,影响其客户构成与变化。
不同县域的村镇银行会清晰论证自身定位。国定贫困县、省定贫困县、经济发达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业竞争力有较大差异,这决定了不同县域的村镇银行会优选自身的合适业务模式。如四川,有的县正在实施城乡统筹试点,推进工业化、开展城镇化建设,银行自然会不失时机支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的县正在实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与正常生活,这类县灾民抵押担保能力成为空话,银行支持重心会优选建筑、建材企业,恢复受灾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供就业机会也成为重要且现实的任务;有的县仍是纯粹农牧业县,工业基础极其脆弱,注定其会支持广大农户;有的信用环境极差,自然会采取抵押与质押方式;信用环境好的县,必然会推行信用放款方式;有的网点发展快,覆盖范围大,可以更多服务“三农”;有的网点发展慢,影响范围小,暂时只能服务有限客户,等等。
银行经营策略差异也与政策导向差异相关。银行感觉党政重视程度的不同,其采取的经营策略也不同,员工与文化的本土权化进程也不一。党政采取的扶持与激励措施差异,对于银行的评价与社会对村镇银行的认同度与信赖度也不相同,银行应对的策略自然有会发生变化。这种由里外复杂因素决定的组织体制、产权模式、并表方式、治理模式、经营策略、服务流程、业务品种等差异,必然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特征,这也符合改革试点追求的“多层次、广覆盖”目标。试点阶段就主观认为村镇银行的某一种模式或某种经营策略,注定会影响改革试点效果和扼制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
二、村镇银行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县域的经济状况与需求.
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策略,当前有多种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群体先后、服务对象选择、服务途径、业务方式、信贷品种、利率高低、信贷多少、期限长短等。就是同一家村镇银行,其决策、执行与监督层面也有发展方式的争议。我认为,县域信贷投入不足,大量资金流向大中城市,严重影响了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拉大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设置村镇银行就是要增强县域就地媒介资金的能力。服务“三农”、支持县域应是村镇银行的最重要任务。在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只有一个网点、其覆盖面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地服务“社区”、就地媒介资金是必然选择,在网点有限、银行电子技术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片面或狭义理解服务“三农”的内涵,反而不利于增强村镇银行就地媒介资金的能力,不当的导向与不尊重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规律的美好愿望,最终会影响村镇银行的组建与发展。在县域资金严重流失、农业种植、生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信贷需求暂时有限且涉农信贷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如果客户缺乏这方面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基础,具有生存力、发展力的村镇银行不可能贸然投入。将现代银行引诱入日益狭窄的传统领域,注定不会受到投资者响应、发起银行的认同与经营者的响应,经营商业银行既要审慎,又要与时俱进,推进具有市场前景、竞争能力、比较效益的产业与客户。诸如在地震极重灾区,面对可以救助和迅速恢复产能的企业信贷需求、具有可靠行政资

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第2页

源保障且能够稳定民生和努力实现公共目标任务的项目,村镇银行不能不作为优先选择服务的对象。暂时失去家园、缺乏抵押担保能力和还款能力的受灾个人,需要政府统筹综合救助和支持,作为纯粹商业行为的银行信贷,明显地不会无条件信贷介入。在地震重灾县优先试点村镇银行,正是需要这类机构快速的决策、灵活的经营、高效的信贷服务,去支持和促进社会急需且安全的项目形成生产能力,或在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增大、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为政府实施灾后重建、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提供配套的银行支持。这在种背景下,我们仍然采取常规思维开展监管与评价工作,注定也有形而上学之嫌。作为一家新型商业银行,其选择的服务介入点、当时的市场定位与经营策略,一般应该是理性且符合县域实际的。即使是其选择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票据等不同的业务,是个人优先还是法人优先、其服务需要政府配套还是不需要政府配套,这均应充分尊重法人治理,尊重县域实际,尊重银行实践。
三、村镇银行应围绕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大胆自主创新.
村镇银行原本是增强县域金融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性、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产物。村镇银行的根本任务是避免资金继续外流,增强就地媒介信贷资金的能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际上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城乡统筹。特别是设置在城乡统筹试点县的村镇银行,本质上是冠名“村镇”、服务县域的现代商业银行,就应当遵循银行的规律,紧密地扎根县域、服务包括“三农”在内的各个具有还款能力的县域信贷消费者。围绕县域的信用环境、法制环境与金融消费者的行为与习惯,积极推进小额信贷、联保贷款,区避免将村镇银行办成传统的典当行。而在信用环境欠佳、信贷消费者习惯不佳,诚实守信观念未树立、第一还款来源有瑕疵的客户,的确需要运用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方式,既支持客户的信贷需求,又防范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作为追求商业可持续目标的村镇银行,如何选择支持加工业、服务业、采掘业、建筑业、种植业、养殖业、房地产业,这的确需要研究县域客户的预期收益与风险,研究产业政策与调整,研究客户的商品和劳务的竞争能力与市场影响力。正确处理银行业务的量本利关系,科学把握金融运行的象数理本质,遵照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原则,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在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四、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不利于村镇银行创新实践.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成为重点中的重点时刻,推出村镇银行改革试点,这本身是一项尊重事物。首家村镇银行__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至今运行三周年,该行选择的模式,适应了工业不发达、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通过四条途径探索代理服务,已经为2500多客户提供信贷,显现了求实创新。如果不尊重村镇银行的现实选择,我相信不会走出其特有的发展路径。如果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乡统筹县、地震重灾县、信用环境欠佳的县、工业基础极其良好的县、纯粹牧业县也套用或照搬某种方法,注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四川的模式中,相当部分县域的行政资源组合、党政必要的激励与约束力度日渐增强,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超乎预期,之所以开业的14家村镇银行均能够在一年之内实现赢利,本质就在于因地制宜、求实创新、各显特色,不搞一种模式。我们不主张村镇银行试点只有一种模式,对其业务发展的模式自然也不强求只有一个。如果认为村镇银行只有一种模式,并持固有的论点,就是主观主义,就是本本主义,就不符合科学观,也不是与时俱进。
五、村镇银行改革试点应大力提倡创新实践、科学发展.
村镇银行正在试点,仅采取的产权模式、并表方式就有五种,业务与定位模式就更多。目前就对某种发展思路、业务途径、服务重心进行主观定义,可能会限制创新,扼制丰富多彩的实践。只要资本充足、审慎经营、指标达标、操作安全、收益可靠、拨备充足、股东放心、党政满意、稳步增长,就应当引导和鼓励机构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名称同,家家风格不相通;县县需求有差异,行行策略会变动;时时信贷在调整,岁岁文化渐渗透;行行科技在进步,招招创新不放松;只望观念作调整,形而上学丢空中;共同努力勤探索,村镇银行显奇功!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2005年10月10日至20日,我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市县组织部长赴苏州培训班。通过学习和考察,感受到了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看到了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度、超常规发展,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认识
苏州之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展是要讲科学的,不是光靠我们头脑想发展就能发展,想怎么发展就能怎么发展的,发展是受它自身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所制约的。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很深的奥秘,它的发展只是遵循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是遵循资本运作规律。苏州的经济基础原来并不怎么好,是一个农业地区、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在1978年的时候,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亿元,在全国属中等偏下水平。苏州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苏州要想发展,必须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农村经济走向工业经济。他们充分利用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崇尚文化、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家庭手工业和人民公社时期办小工厂的经验,把这些汇集起来,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80年代末,苏州乡镇企业达到了16000多家,十年期间,乡镇企业再造了一个苏州。到了90年代,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000亿,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经济腾飞基础。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苏州认识到私营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出台了私营经济振兴计划。到2004年末,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26万户,超过了宁波和温州的总和。这时,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少资本。他们又想到了大搞开发区建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近年来,苏州利用内、外资合计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国际、国内有几千亿资金投到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发展?发展怎么会不快?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苏州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妥善处理强市与富民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有强烈发展意识。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苏州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所到之处人人抓经济,人人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真正做到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人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敏锐地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机遇,彻底进行企业改制;二是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政策放开的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突破;三是在创优环境、重视人才的基础上,抓住了“入世”的机遇,率先步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轨道。由于抓住了这三次机遇,使苏州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超过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在2004年,苏州市gdp达到345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深圳,紧随沪、京、穗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全市一般地方预算收入22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四位,其中市区占42%,县(市)占58%,城乡发展均衡;全市进出口额为1032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实际利用外资额95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有96家在苏州落户。全市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就有5个,省级开发区11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实属罕见,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内外资累计投入1000亿美元,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
3、思想解放敢想敢干。通过在苏州的所见所闻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树立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苏州昆山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没有任何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尝试着自费搞开发区,一度面临着违规的风险,但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费、县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的开发区。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作3年,85次进京,终于又在开发区内办下了出口加工区。通过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和港台等37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120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65%为台资。台商到大陆投资总额有十分之一在昆山,也被誉为台商工业园。昆山市由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2004年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第一位。张家港市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自八十年代开始,就到全国抓项目,抓资金,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他们超前运作,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区港合一、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保税区。截止2004年底,累计引进各类企业2872家,投资总额37.2亿美元,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说苏州人思想解放,是因为他们从行动上真正落实了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才是硬道理”;说苏州人敢想敢干,是因为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在努力为扭亏为盈、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五年,苏州人已经顺利完成了企业转制、企业重组。长期以来,苏州历届政府形成了一套“承担风险——取得实效——做而不说——形成政策——推广经验”的发展思路。
4、注重环境建设。在苏州投资的外商普遍反映苏州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在改善环境方面,苏州市下了大力气,努力营造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他们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把苏州市分为左中右三个区,中间是苏州老城,保持古城风貌,发挥历史文化效应;西面是民营企业开发区;东面是新加坡工业园区,构筑了一个新型大城市的框架。几年来城市的交通、服务、公共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苏州市区通过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验收,常熟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昆山市周庄镇、常熟市大义镇等8个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同时,为了给外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苏州市及其所辖的几个县级市,建设了外商医院、学校、高档宾馆、别墅以及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娱乐场所。使外商一人投资全家搬来,进得来、留的住、不愿走。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苏州市坚持围绕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素质。制定严格规定,要求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服务,全程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对所有干部要求,对待投资者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坐,一杯清茶相谈,一份诚心相处。”实行首问负责制,客商第一次找到谁,谁就必须全程服务,帮助客商办完全部手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要求干部要“三会”、“五懂”、“一颗心”,即会讲普通话、会开车、会电脑;懂政治、经济、业务、经营、法律;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总之,在政策环境上,“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在法制环境上,“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在服务环境上,“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在人文环境上,“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5、坚持以人为本。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主,个人收入较广东、浙江要差一些。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的重要思路和措施。太仓市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昆山市在全市百姓中实施了“三有工程”和“五道保障线”,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有工程”即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线”,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地保障和拆迁保障。常熟市还提出了发展“五大理念”,第一理念就是富民优先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富民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1元,全市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60元。
苏州发展经济不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他们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0体系认证,有250家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政府规定,沿太湖1公里内不准搞人工建设,禁止开山采石,禁止开采地下水,禁止在山坡葬坟。近3年来,张家港市共劝阻或拒批污染项目400多个。二氧化硫、cod及(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都控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水平。
苏州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两个率先”进展顺利,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中,已有15项指标提前达到目标值要求,提前达标率为60%。
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1、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中体现。对待发展,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当树立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储蓄率高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国际产业重组加快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县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省管县的全新体制改革、国家关于“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特殊历史机遇等,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快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为发展赢得先机。一是搞好开发区建设。苏州市县两级都搞开发区,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发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二是抓好招商引资。2004年,苏州市招商引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国第一位,招商引资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招商,但招商已不是过去那种吃吃饭、喝喝酒、拍拍胸脯、认认兄弟的那种“饭桌”形式了。而是招商者之间的竞争,需要的是具体的优惠政策、好的发展环境和专业的招商队伍。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放水养鱼,引进专业化的招商人才,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发展特色工业。依托优质丰富的矿产、药材、水能、林木、山野菜等资源,加快发展矿泉饮品、矿产能源冶炼、现代中药、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林木精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优势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推进和实现工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切入点,以强化农村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产资源,立足绿色、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造品牌,紧紧围绕“林、参、蛙、菌、药”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具有靖宇特色的效益农业、精品畜牧业和土特产品加工业。努力把靖宇建成国际知名矿泉城、生态经济城和红色旅游城。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干。苏州之行了解到,八十年代中期,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二位的昆山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在全苏州5个县市的末位。由于他们善于抢抓机遇,意识超前,敢想敢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现实说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观念”。现在看,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真正解决思想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实现“六破六树”。即,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进取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的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树立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靖宇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人人议经济、人人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3、要注重环境建设。苏州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自然、生态、治安环境,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以淳朴的民俗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要想发展必须有好的环境,在环境建设方面,既要抓好硬环境,也要抓好软环境,重点进行四个方面的整建:一是舆论环境,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全社会都知道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人人都为改善环境做贡献。二是政策环境。除制定优惠政策以外,要坚决清理对外企和民营企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或文件,集中力量对现有政府审批项目和条块间的各种收费、设卡事项进行整治,能免的免,能减的减。要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服务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部门,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把为客商服务的态度和质量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硬指标,建立举报制度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打击吃、拿、卡、要等行为,坚决惩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消极腐败行为,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四是人居环境。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服务行业服务档次和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污染治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
4、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目标。苏州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这个问题上,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发展的内涵,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就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稳步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二要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城乡规范化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中学教育规模,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资源。要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责任,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三要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畅通诉求渠道,使群众有反映和申诉问题的途径,有效缓解和疏导矛盾。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县转变干部作风的几点做法


良好的干部作风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县委、县政府以“转变作风年”活动为契机,针对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刹“四风”兴“四风”,促进了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一、刹乡镇走读风,兴勤政为民风
针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县委、县政府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建章立制,解决好不能走读的问题。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意见》、《关于纠正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现象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要求,乡镇干部除因公、因事请假等情况外,每月在乡镇住宿时间不少于22天,进村入户不少于15天。同时建立健全了乡镇带班值班、考勤、请销假、督查、公示、车辆管理、夜学夜访等制度,用制度堵住乡镇干部“走读”的路,使乡镇干部不能“走读”。二是改善条件,解决好不想走(本资料权属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每个班子成员帮扶10户农户,促进全乡100户贫困户生产和生活有明显改善,进千户农家征求意见,带领万名群众共同致富。据统计,全县乡镇干部共进村入户访谈1.2万人次,结对帮扶1120户,征求意见和建议6800余条,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5210件,落实帮扶资金1100万元。“早晨上班迟点到,上午工作绕一绕,下午想着往家跑,办事找不到乡领导”的“走读”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走读官”成了名副其实的“亲民官”、“为民官”。
二、刹干部赌博风,兴调查研究风
为狠刹干部赌博歪风,县委、县政府实施综合治理,落实四个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到位。成立了由县纪委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密切配合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专门下发了《关于严肃查处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参与赌博的规定》,制定了狠刹赌博歪风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工作职责,确保禁赌工作扎实开展。二是社会监督到位。县纪委、县公安局开设专线举报电话,县纪委还开通了“崇仁清风网”,方便群众监督举报(本资料权属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安局建立健全了学习日、学习夜制度,组织干职工学习及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1-8月份,全县各级干部撰写调研文章160余篇,通过调研,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800多个,化解各类矛盾、预防群众上访123起。
三、刹中餐喝酒风,兴勤俭节约风
工作日中餐喝酒,不但铺张浪费,耽误工作,而且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市委市政府“九条禁令”下发后,县委、县政府着力抓好四个环节禁止中餐喝酒。一是抓好思想认识环节。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要改变一些人的饮酒习惯,首先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为此崇仁县委、县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九条禁令”的通知》,通过县有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禁止中餐饮酒的有关规定,以及中餐饮酒的不良影响。有的县直单位将“九条禁令”挂牌上墙,有的将“九条禁令”制作成卡片让干职工随身携带,使干职工对中餐禁酒在思想上有充分的认识。二是抓好环节。对各单位的接待费用实行定额核算,超出定额部分按50提取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加强了对各单位的财务核算,全面落实了“一把手”不直接审批财务的规定,从财务上堵源截流。三是抓好监督落实环节(本资料权属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专门成立了“中餐禁酒”督查组,分别由纪检、监察、公安、电台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不定期地对县乡各营业性酒家进行突击检查,对各部门列支的招待费实行定期专项检查,对顶风违纪者公开曝光。四是抓好责任追究环节。规定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刹“中餐禁酒风”的第一责任人。单位、部门一年出现三次以上违反“中餐禁酒令”要求的行为,县纪委、监察局将按照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部门主要领导责任。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参评部门,每出现一次违反要求的行为,将按出现一次行业不正之风进行处理。
中餐禁酒后,全县接待费用明显减少。8月份,各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较上月下降了28.4,乡镇招待费较上月下降了24.3。中餐禁酒规定的落实,晚餐喝酒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不劝酒、不汹酒的文明饮食方式正在形成。群众评价说:如今干部离饭店远了,猜拳吆喝的声音少了,靠百姓近了,办实事多了,做工作勤了,勤俭节约的风浓了。
四、刹会议散漫风,兴求真务实风
长期以来,开会时迟到早退、无故不到,交头接耳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会议的效果和工

作的贯彻落实。会风连着作风,作风反映在会风。县委、县政府以“转变作风年”活动为契机,念好“四字真经”,彻底整治会风。一是念好“严”经。会议组织单位要作好充分准备,会前要核实参会人员,排好座位表;与会人员提前10分钟入场,对号入座,不得缺席,不能顶替,开会时一律关闭手机,对违反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和电视曝光。二是念好“精”经。县委、县政府大力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会议的数量和规模,可开可不开的会尽量不开,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有实效的会。三是念好“实”经。开会不说空话、套话,不搞花架子。领导报告不搞长篇大论,布实任务,讲硬措施,看实际成效。四是念好“新”经。会议设迟到席,迟到者到迟到席入坐;每次会议由“转变作风办”工作人员进行会风督查;会场设两架摄象机和一台电视机,一架用于会议报道,一架专门设在会场入口,摄录迟到早退和中途溜号者的情况,会议结束前,主持会议的领导将参会的缺席、迟到、早退人员的名单当场公布,点名批评,并将迟到早退和中途溜号者的录象当场播放。
求真务实的会风,带动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雷厉风行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目前,全县经济增长势头强劲,1-8月份,完成财政收入8179.9万元,同比增长9.1%,完成固定资产41860万元,同比增长68.2,工业园区企业达47家,其中投产企业37家,完成产值31249.9万元,同比增长45,上交税金946.9万元,增长66;招商引资工作掀起高潮,1-8月份,我县共引进外资项目152个,合同资金13.4亿元,实际进资6.88亿元;重点工程实施进程加快,今年确定的十三项重点工程,全部落实了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进入了全面规划和加快实施阶段;计划生育工作局面扭转,今年以来,全县农村重点管理对象环孕检到位率达90.11%,计划生育率为93.8,人口出生率为9.84‰,6月底,省计生委对我县计划生育整改工作验收后,于7月26日撤消对我县计划生育的重点管理;农业发展态势较好,全面落实了上级粮食政策,粮食种植面积达51.7万亩,预计全县农民从粮食生产中人均可增收400元。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脱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着眼长远打基础实干创新图振兴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脱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
古语曰:郡县治,天下安。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县域经济。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县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辖14个乡镇,397个行政村,60万人口,国土面积775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南岗北洼中间多河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98—2000年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重创,一度陷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近年来,面对灾后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特殊情况,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卧薪尝胆打根基,苦拼实干谋发展,创新争先图振兴,不仅彻底摆脱了灾害阴影,而且许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大突破,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1.2倍、1.5倍和1.3倍。
一、坚持谋发展先打基础,聚力量备足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因素。为此,我们把夯实基础、备足后劲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大打了一场基础设施建设翻身仗。一是抢抓机遇,决战决胜公路建设。公路通,百业兴。为彻底打破公路建设滞后这个制约**发展的“瓶颈”,2002年,我们抢抓省市大力支持公路建设的机遇,果断作出了决战“公路建设年”的重大决策,先后争取到总4亿多元的公路建设项目资金,并创新机制,县内多方筹措“村村通”资金6000多万元,一年新修改造各级公路600多公里,比建国以来**所修公路的总和还要多,不仅实现了乡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而且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实现了村内通,**百公里通车密度由过去的不足50公里迅速提升到125公里。以此为契机,我们瞄准“构建大交通网,拉动大经济圈”的目标,借机扩大战果,继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目前,加上正在修建的漯平高速公路,**已构成了五纵五横的交通大框架和高速公路、省级干线公路与县乡村地方道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落后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二是城乡互动,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是拉动地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近年来,我们本着为群众创造优良生活环境的目标,以创建生态宜居城市为载体,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创新城建筹融资机制,先后筹资4000多万元,对城区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整修改造,硬化了城区130多条背街小巷。深入实施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城区基本实现了巷巷通、街街绿、路路新、处处亮,城市品位明显提升。14个乡镇产业特色逐步凸现,城镇框架不断拉大,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我县省定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北舞渡镇一直在全市小城镇建设中处于领先位置。三是自加压力,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紧抓扶贫开发和驻村工作机遇,大力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夺取了全省红杯赛“八连冠”,累计争取除涝、灌溉、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各类资金1亿多元,大大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加强电力、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的大建设,成为**加快发展、脱困振兴的强大支撑。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只有正视现实,不急功近利,坚持谋发展先打基础,聚力量备足后劲,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抓重点
我们感到,作为经济欠发达县份,发展任务重,财力有限,抓工作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抓重点,以点带面活全局。基于此,近年来我们坚持每年集中精力干成干好一两件事关**发展大局的大事、要事,通过开展公路建设年、林业生产决战年、项目建设年等活动,不仅实现了**公路建设、林业生产、招商引资的历史性突破,而且也带动了全县整体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比如在抓农业农村经济方面,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特色乡镇和经济强村建设这个载体。我们感到,要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必须跳出“大而全”、“小而全”、“照搬模仿、盲目跟风”的误区,树立“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新观念,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靠特色提高竞争力,靠特色创造高效益。为此,2003年,我们把建设特色乡镇、培育经济强村作为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强力推进,指导各乡镇聚精会神抓特色优势产业,收拢拳头育村级发展典型,从而达到兴一业、带多业,强一村、活全局的目的。目前,全县14个乡镇立足本地特色优势,科学选定了各自特色产业。同时,从全县397个行政村中筛选出17个有“双强”班子、有产业基础、有发展潜力的村倾斜力量重点培育。对确定的区域特色产业和拟培育经济强村,实行了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联乡包村”帮扶制度,并在扶贫开发、驻村工作、信贷资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目前,文峰乡的园林花卉、小杂果,章化乡、孟寨镇的烟叶生产,北舞渡、吴城两镇的商贸和城镇建设,马村乡的蔬菜种植等已初具规模,17个拟培育经济强村发展势头喜人,全县初步形成了乡乡有特色、强村竞发展的农业农村经济新格局。
又比如在抓农业结构调整中,我们突出了林业这个重点,把林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和富民兴县的一个大产业来抓。按照“一年大发展,两年补充完善,三年做大做强”的总体目标,2002-2003年,在全县强力开展了“林业生产决战年”活动。推进中,我们紧抓明晰产权这个核心,以林木私有化为方向,以培育大户为重点,探索推行了置换土地、返租倒包、公开拍卖、林随地走等多种营林机制,一举实现了林业生产的历史性突破。全县新植树木1700多万株,高标准绿化县乡村通道500多公里,完成四荒及成片造林10万多亩,发展小杂果及园林花卉1.5万多亩。林业的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全县发展各种林间套种面积10多万亩,并催生了200多家木材加工厂和上百座林粮牧、林草牧、林果牧等多种立体种养农业庄园,形成了林业兴起带多业的良好局面。去年,全省林业生产现场会和漯河市林业生产机制创新现场会先后在**召开。实践证明,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有所不为才能有大作为。这几年,我们就是集中精力每年侧重于一两项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干成了几件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从而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坚持民营化方向,长抓工业不动摇
欠发达地区实现脱困振兴,重点和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兴县”旗帜不动摇,在多种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始终把工业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源紧抓不放。一是深化改革促新生。**工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一度辉煌,初步形成了几大支柱产业,但由于多种原因,前几年出现了严重滑坡。近年来,我们瞄准民营化方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真改实改、彻底改改彻底的指导思想,坚持因企制宜,采取租赁经营、承债购买、抵贷返租、破产拍卖、分块搞活等模式,先后对十几家县属公有企业进了彻底改制,使企业走出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招商引资抓引进。我们依托本地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和现有企业存量资产优势,先后成功招引了上海闵原电器、浙江华宇木业、北京鼎诺公司、河南奥克啤酒、漯河银鸽纸产等20多家投资超千万元的外地企业落户**,从而迅速膨胀了县域经济总量,激发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三是技改上项增后劲。我们对改制后一些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通过给政策、优服务引导其技改上项,促其扩规模、提实力、增效益。近两年来,全县工业企业新上舒洁惠高档精品窖、腾飞化工合成氨、舞光纸业1760多缸长网纸机、平升植物油高档色拉油等重点技改项目20多个,总投资近6亿元,形成了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和爆发点。目前,**已初步构筑起非公有制超亿元企业群体竞相发展、各类企业加快赶超的工业发展新格局。2003年,全县限额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3亿元,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均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四、坚持扩大开放,善借外力促发展
区域经济“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要迎头赶上、加快赶超,仅靠自身力量十分有限,唯有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借势起跳。去年初,我们在认真审视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之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把2003年确定为全县的“项目建设年”,动员全县上下招项目引资金,借助外力促发展。一是解放思想抓观念。我们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先导工程”,在全县叫响了“**要振兴、项目来支撑”、“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吃亏就是解放思想、让利就是更新观念,外商发财、我们发展”的,通过外出参观考察换脑筋等多种措施,营造了人人议招商、人人想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打造平台建园区。我们充分利用廉价土地优势,采取政府代理、业主开发等多种形式控制部分土地,创办了四大创业园区。通过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供特优服务等,使四大创业园区成了外商投资创业的热土,**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三是创新方式求实效。我们结合**实际,借鉴外地经验,成功探索出了项目招商、以企招商、以地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增强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标本兼治抓环境。我们在不断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把软环境作为整治的重点,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探索推行了重大项目领导代理服务制、外商投诉必查制、危害经济环境积分制、民主评议行风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硬起手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切实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2003年全县共签约外来投资项目130多个,资金总额突破14个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目前都在加紧建设,这些项目进入见效期后,必将促进**经济跨越式大发展。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要克服自身不足,加快赶超步伐,必须借助大开放,实施大开发。
五、坚持真心为民,以人为本激活力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人心齐,泰山移。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居弱图强、加速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营造突出人本优势作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关键之举紧抓不放。一是务实为民聚民心。我们在全县叫响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的口号,大树务实重干导向,弘扬真心为民之风。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影响带动了各级干部不急功近利,不追风赶潮,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务实为民、埋头苦干的作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二是加压激励增活力。我们通过在全县深入开展“建功杯”竞赛活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等,在全县树立了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有为才有位、无为就退位的鲜明用人导向,从而大大激发了全县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创大业、创新争先干大事的积极性。三是全力以赴保稳定。我们本着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指导思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严格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了全县大局持续稳定,**也连年被省市命名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为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保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