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思想汇报 > 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 > 导航 >

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2024年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范文大全

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

入党申请书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入党程序以及时间,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 党员入党程序及时间 1、申请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团支部向党支部择优推荐入党对象。

2、党支部决定培养人。

3、党支部召开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由党小组提名,支委会讨论通过上报,党委(总支)组织部门汇总备案。

4、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教育、培养、考察。包括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教育;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经常谈心了解思想情况;参加党内有关活动;政审。

5、党支部、培养人定期填写《入党对象培养考察登记表》。每季度由培养人协调,党支部每半年做一次写实性考察鉴定。

6、党小组向党支部推荐发展对象。党小组长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党支部提名推荐发展对象。

7、党支部指定并上报发展计划。列入发展计划的对象原则上必须是培养考察一年以上的,政历清楚,基本符合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并需经过支委会讨论通过。

8、党委(总支)审定发展计划。计划审定后,下发党支部。

9、党委集中培训发展对象。培训时间为5-7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主要学习《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入党培训教材》等。未经过培训的,原则上不予发展。

10、党小组提出发展意见并向党支部推荐。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定期考察后,将本小组考察意见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党支部。

11、党支部征求党外群众意见。召开座谈会或个别征求意见,形成书面材料。

12、党支部召开支委会确定发展对象。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对象,通过基层座谈了解、民主测评,征求党小组意见后,召开支委会,拟出重点培养方案,定出发展计划,报送上级党委。

13、党支部向党委报告。应附政审、党内及党外群众意见、《入党对象考察登记表》、支委会讨论意见等材料。如果是团员,应附团组织推荐意见。

14、党委分管书记、组织委员初步审查。合乎要求的,下发《入党志愿书》。

15、申请人介绍人填写《入党申请书》。党支部应向申请人解释志愿书中的各项内容。填好后,由支部审阅。

16、党支部召开接受预备党员的党员大会。申请人宣读《入党申请书》;介绍人发表意见、支委会发表意见;大会讨论;党员表决;作出决议。

17、党支部填写"党支部决议"并报党总支。填写支部决议应注明应到和实到的正式党员预备党员人数,同意和不同意的人数,通过决议的日期,并由支部书记签名盖章,无总支单位的可直接报党委。

查看全文>>>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察,同时也是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认真写好入党申请书。 以下是入党申请书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发展党员入党程序详细流程图,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

查看全文>>>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察,同时也是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认真写好入党申请书。 以下是入党申请书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党员最新入党程序和步骤,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

一、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要求入党的同志自愿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党支部接到申请后,应派人与申请入党人谈话(一般在十五天内)进行正面教育和鼓励。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申请人经党小组(共青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后,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经院党总支报县直机关党工委备案,并通知入党积极分子本人,要求其本人写出自传(内容主要写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历和现实表现情况),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三、进入考察期 考察期一年以上,自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党支部每半年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考察情况要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填写考察意见时,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也要写出缺点)。防止平时无记录,入党前闭门造车、突击编写的现象。 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支部派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党员和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反映。 1、座谈会党员和群众一般不少于8人,不够8人的,支部应加以说明。 2、座谈会应在考察期近一年,支部准备列为发展对象之前召开。记录整理表内评定意见反映要求真实。除表内情况还应附一份完整的群众座谈会原始记录(参加人员必须签名)。 五、确定发展对象 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党支部确定了发展对象,应及时向院总支报告意见,并附送入党积极分子的政审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考察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等。院党总支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并报县直机关党

查看全文>>>

一、初步培养、教育、考察阶段: 1.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人要明确申请入党的资格,郑重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一份规范的入党申请书。 2.与申请人谈话:党支部接到申请人的申请书,要专门安排进行谈话。谈话人要做好准备,严肃认真地教育申请人端正入党动机,自觉接受和争取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主持人:党支部书记或委员 3.初步培养教育和考察:党支部、党小组对申请人进行初步培养、教育和考察,帮助申请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主持人:党支部、党小组 4.讨论推荐重点培养对象:各党小组讨论推荐重点培养对象,并将小组意见如实上报党支部。主持人:党小组 二、重点培养、教育、考察阶段: 5.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在党小组讨论推荐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要根据党支部内外群众的意见和申请人的条件,讨论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主持人:支委会 6.确定培养联系人:培养联系人必须由党性强、熟悉党的基本知识的正式党员担任。培养联系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党支部、党小组要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的作用。主持人:支委会、党小组 7.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申请人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后,党支部要及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要收集保存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调查证明材料、政审材料、以及培训卡、预审表等有关材料。主持人:支委会 8.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党支部、党小组和培养人要认真负责地加强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培养人要定期谈话,并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党支部要组织他们听党课和参加一些党的其他活动;定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主持人: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 9.讨论推荐计划发展对象:培养联系人向党小组汇报培养情况并提出意见,党小组讨论提出计划发展的意见报党支部。主持人:党小组 10.确定计划发展对象: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后,专门召开支委会,确定年度计划发展对象,及时报告上级党工委。主持人:党支部 11.政审:党支部要明确政审的内容和方法,认真进行政审,并写出政审综合材料。主持人:党支部 12.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对计划发展对象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主持人: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 13.对计划发展对象进行培训:列入计划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前要进行集中的系统培训,凡是没有

查看全文>>>

一、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要求入党的同志自愿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党支部接到申请后,应派人与申请入党人谈话(一般在十五天内)进行正面教育和鼓励。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申请人经党小组(共青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后,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经院党总支报县直机关党工委备案,并通知入党积极分子本人,要求其本人写出自传(内容主要写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历和现实表现情况),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三、进入考察期 考察期一年以上,自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党支部每半年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考察情况要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填写考察意见时,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也要写出缺点)。防止平时无记录,入党前闭门造车、突击编写的现象。 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支部派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党员和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反映。 1、座谈会党员和群众一般不少于8人,不够8人的,支部应加以说明。 2、座谈会应在考察期近一年,支部准备列为发展对象之前召开。记录整理表内评定意见反映要求真实。除表内情况还应附一份完整的群众座谈会原始记录(参加人员必须签名)。 五、确定发展对象 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党支部确定了发展对象,应及时向院总支报告意见,并附送入党积极分子的政审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考察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等。院党总支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并报县直机关党工委审定,方可下发《入党志愿书》。 六、政治审查 审查发展对象本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政治历史和重大政治斗争中(特别是“*”、“*”和*)的表现。审查发展对象直系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对发展对象自传中反映出的情况及上述审查内容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和结论意见。 七、短期培训 组织发展对象参加县直机关党工委组织的集中培训。 八、确定入党介绍人 入党介绍人由两名正式党员担任,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

查看全文>>>

1、申请入党阶段 (1)申请人提出申请。 (2)党支部审阅入党申请书。 (3)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与申请人谈话。 (4) 党支部对申请人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1)支委会研究、确定积极分子。 (2)党支部报工商联党委备案。 (3)党支部确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 (4)党支部和联系人对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教育和考察,联系人负责进行个别帮助和培养,并定期向支部汇报情况。 (5)党支部建立积极分子档案:积极分子档案主要包括: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考察材料、函证、群众意见、党小组意见、《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和《入党志愿书》。 (6)有计划地对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教育。 (7)吸收其参加党组织的一些活动,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进步情况。 (8)有意识地向积极分子分配任务,提出要求。 (9)党支部每半年对其进行一次考察,并填入《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 (10)党支部认真做好政治审查工作。 3、 重点培养、教育、考察阶段 (1)经联系人推荐报党支部,确定列入发展计划的积极分子。 (2)支部委员会在每年年底前对经过一年以上比较系统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的积极分子确定发展计划并上报上级党委。 (3)被确定为发展计划的积极分子须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积极分子培训班。 (4)党支部和联系人对计划发展的积极分子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4、 发展前的审查阶段 (1)党小组提出发展申请人入党。 (2)支部讨论提出是否发展入党的意见。 (3)进行公示,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4)支委会确定是否发展。 (5)支委会起草吸收申请人入党的综合考察材料。 (6)党支部将有关材料上报工商联党委,领取《入党志愿书》。 5、履行入党手续阶段 (1)党支部确定入党介绍人。 (2)党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与被发展人谈话。 (3)申请人和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 (4)党支部审查入党志愿书。 (5)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申请人入党。 (6)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 (7)党支部将发展党员材料上报上级党组织。 (8)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宣布上级党组织审批结果。 (9)组

查看全文>>>

1、申请入党阶段 (1)申请人提出申请。 (2)党支部审阅入党申请书。 (3)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与申请人谈话。 (4) 党支部对申请人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1)支委会研究、确定积极分子。 (2)党支部报工商联党委备案。 (3)党支部确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 (4)党支部和联系人对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教育和考察,联系人负责进行个别帮助和培养,并定期向支部汇报情况。 (5)党支部建立积极分子档案:积极分子档案主要包括: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考察材料、函证、群众意见、党小组意见、《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和《入党志愿书》。 (6)有计划地对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教育。 (7)吸收其参加党组织的一些活动,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进步情况。 (8)有意识地向积极分子分配任务,提出要求。 (9)党支部每半年对其进行一次考察,并填入《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 (10)党支部认真做好政治审查工作。 3、 重点培养、教育、考察阶段 (1)经联系人推荐报党支部,确定列入发展计划的积极分子。 (2)支部委员会在每年年底前对经过一年以上比较系统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的积极分子确定发展计划并上报上级党委。 (3)被确定为发展计划的积极分子须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积极分子培训班。 (4)党支部和联系人对计划发展的积极分子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4、 发展前的审查阶段 (1)党小组提出发展申请人入党。 (2)支部讨论提出是否发展入党的意见。 (3)进行公示,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4)支委会确定是否发展。 (5)支委会起草吸收申请人入党的综合考察材料。 (6)党支部将有关材料上报工商联党委,领取《入党志愿书》。 5、履行入党手续阶段 (1)党支部确定入党介绍人。 (2)党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与被发展人谈话。 (3)申请人和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 (4)党支部审查入党志愿书。 (5)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申请人入党。 (6)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 (7)党支部将发展党员材料上报上级党组织。 (8)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宣布上级党组织审批结果。 (9)组

查看全文>>>

一、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要求入党的同志自愿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党支部接到申请后,应派人与申请入党人谈话(一般在十五天内)进行正面教育和鼓励。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申请人经党小组(共青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后,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经院党总支报县直机关党工委备案,并通知入党积极分子本人,要求其本人写出自传(内容主要写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历和现实表现情况),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三、进入考察期 考察期一年以上,自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党支部每半年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考察情况要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填写考察意见时,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也要写出缺点)。防止平时无记录,入党前闭门造车、突击编写的现象。 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支部派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党员和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反映。 1、座谈会党员和群众一般不少于8人,不够8人的,支部应加以说明。 2、座谈会应在考察期近一年,支部准备列为发展对象之前召开。记录整理表内评定意见反映要求真实。除表内情况还应附一份完整的群众座谈会原始记录(参加人员必须签名)。 五、确定发展对象 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党支部确定了发展对象,应及时向院总支报告意见,并附送入党积极分子的政审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考察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等。院党总支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并报县直机关党工委审定,方可下发《入党志愿书》。 六、政治审查 审查发展对象本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政治历史和重大政治斗争中(特别是“*”、“*”和*)的表现。审查发展对象直系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对发展对象自传中反映出的情况及上述审查内容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和结论意见。 七、短期培训 组织发展对象参加县直机关党工委组织的集中培训。 八、确定入党介绍人 入党介绍人由两名正式党员担任,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

查看全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发展党员程序,欢迎阅读! 一、初步培养、教育、考察阶段:

1.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人要明确申请入党的资格,郑重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一份规范的入党申请书。

2.与申请人谈话:党支部接到申请人的申请书,要专门安排进行谈话。谈话人要做好准备,严肃认真地教育申请人端正入党动机,自觉接受和争取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主持人:党支部书记或委员

3.初步培养教育和考察:党支部、党小组对申请人进行初步培养、教育和考察,帮助申请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主持人:党支部、党小组

4.讨论推荐重点培养对象:各党小组讨论推荐重点培养对象,并将小组意见如实上报党支部。主持人:党小组

二、重点培养、教育、考察阶段:

5.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在党小组讨论推荐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要根据党支部内外群众的意见和申请人的条件,讨论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主持人:支委会

6.确定培养联系人:培养联系人必须由党性强、熟悉党的基本知识的正式党员担任。培养联系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党支部、党小组要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的作用。主持人:支委会、党小组

7.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申请人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后,党支部要及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要收集保存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调查证明材料、政审材料、以及培训卡、预审表等有关材料。主持人:支委会

8.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党支部、党小组和培养人要认真负责地加强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培养人要定期谈话,并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党支部要组织他们听党课和参加一些党的其他活动;定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主持人: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

9.讨论推荐计划发展对象:培养联系人向党小组汇报培养情况并提出意见,党小组讨论提出计划发展的意见报党支部。主持人:党小组

10.确定计划发展对象: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后,专门召开支委会,确定年度计划发展对象,及时报告上级党工委。主持人:党支部

11.政审:党支部要明确政审的内容和方法,认真进行政审,并写出政审综合材料。主持人:党支部

12.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对计划发展对象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主持人: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

13.对计划发展对象进行培训:列入计划发展对象的入党

查看全文>>>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这是党章的规定,入党宣誓仪式有哪些程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程序,仅供参考! (1)宣布开会;

(2)唱《国际歌》;

(3)主持人致词;

(4)预备党员面向党旗举右手宣誓;

(5)参加宣誓的预备党员代表向党表决心;

(6)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发言;

(7)党组织负责同志讲话;

(8)有条件的也可以请老党员出席并讲话。

举行入党宣誓时,参加宣誓的预备党员要列队面向党旗,持立正姿势,举起右手,握拳过肩。宣誓开始后,由领誓人逐句领读誓词,领誓人一般由党组织的负责人或组织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宣誓的预备党员齐声跟读,读完誓词后,领誓人要自报姓名,宣誓人依次各报姓名。入党宣誓对于*员来说,就意味着从此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因此,每个党员宣誓以后,都要时刻用誓词来鞭策、激励自己,以实际行动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誓言。

为什么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这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必须程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表现了入党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它是党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预备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

预备党员通过入党宣誓,表示他们自愿承担*员的政治责任,表明他们对党的坚定信心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通过入党宣誓,还可以使他们牢记对自己的要求,增强党性观念,终身牢记自己的誓言,提供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即刻以誓言来激励自己,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入党誓词的起源

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一大和二大上,分别通过了《中国*纲领》和《中国*章程》。《纲领》和《章程》都对党员的言行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并在以后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上,对党章不断进行了修改,从而对党员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红军时代,入党誓词已经比较规范,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入党誓词多次修改。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入党誓词作为一条写进了党章。把入党誓词写进党章,这是中国*历的第一次。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都重申了这一条。

入党誓词的历史

中国*的历,各个时期入党誓词有所不同。

1、红军时期入党誓词: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2、抗日战争时期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

查看全文>>>

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

范文资讯网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频道为大家提供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2024年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范文等,来范文资讯网可以找到很多发展党员程序思想汇报,仅供大家参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