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部编上册语文教学 > 导航 >

部编上册语文教学

部编上册语文教学

根据工作的需求,提前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是我们必须所要做的。工作计划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制定工作计划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以前老版本的语文教材,一年级《语文》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

教材中处处都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识字的第一课,就是天地人,其中重点提到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字。为什么要以这6个字为第一课,为什么不从曾经的人、口、手开始?天、地、人亦被称为三才之道,这个学说很早就深入了中华民族之心,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这也暗示了孩子的语文学习,对母语的学习,也要从探究和体验天、地、人的奥秘开始。这也恰恰体现了教材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

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减少到300,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

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

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提出了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中,大人两字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祖父母,也可以邻居家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两个栏目主要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写字是有规律的,每个字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

查看全文>>>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新学期马上就要到了,教师们可以在新学期上课开始前写一份教学计划。写好教学计划,才能有条理的进行自己的教学,优秀的学科教学计划有什么诀窍呢?此处提供范文资讯网的编辑为您准备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多阅读多思考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欢迎大家参考下面的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时间

起讫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第1周

9.1-9.2

我上学了

我上学了

4

2

3

4

9.12-9.20

第一单元

识字

天地人

金木水火土

口耳目

日月水火

对韵歌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一

2

2

2

2

2

2

3

4

5

6

9.21-10.14

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

aoe

iu

bpmf

dtnl

gkh

jqx

zcs

zhchshr

语文园地二

2

2

2

2

2

2

2

2

3

7

8

10.17-10.28

第三单元

汉语拼音

aieiui

aoouiu

ieeer

aneninunn

angengingong

语文园地三

2

2

2

2

2

3

9

10

10.31-11.11

第四单元

课文

秋天

小小的船

江南

四季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四

2

2

2

2

2

3

11

12

11.14-11.25

第五单元

识字

大小多少

小书包

日月明

升国旗

语文园地五

2

2

2

2

2

3

13

14

11.28-12.9

第六单元

课文

影子

比尾巴

青蛙写诗

雨点儿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语文园地六

2

2

2

2

2

3

15

16

12.12-12.21

第七单元

课文

明天要远足

大还是小

项链

语文园地七

2

2

2

3

16

17

12.22-12.30

第八单元

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

乌鸦喝水

小蜗牛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语文园地八

2

2

2

2

3

第18周

1.4-1.6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第19周

1.9-1.13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2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计划非常重要,一份好的计划能让你的教学得到非常高的提升,也能让学生更乐意去接受知识,下面是新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来看看是怎样制定的吧!

新版部编一年级语

查看全文>>>

经过一番调研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有用的资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马上就要新学期开学了,学校教师们要对新学期的教学进行计划。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老师授课才能游刃有余。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景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17、古诗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重点是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1、分析重点字词来理解古诗大意。

2、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意境,悟诗情、明诗理。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本课作者记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重点是通过理解关键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借助图片,理解课文。

19、海滨小城

本课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重点是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2、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课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重点是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大意。

2、借助图片理解课文。

习作

本次习作主题是《这儿真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2.明白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 2.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3.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可先让学生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对少数需要联系特定写作背景来理解的疑难语句,教师宜作必要的引导、讲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在圈点勾画中找出本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第二课时继续研讨第三、四组问题;在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和深层探讨;情境写作训练,选择文中精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在温馨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设计(二) 家庭中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冲突矛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时代的内容,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风筝》的世界来研究一番其中的是非曲直。 设计(三)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让我们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四) 多媒体显示: 你放飞一个你 我放飞一个我 蓝天真小呀 你看 我们快活的姓名 正在悄悄靠近 它们在说悄悄话呢 不信 你把耳朵贴在线上 听听

查看全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

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二、目的要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三、教学策略

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 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采访,调查,演讲等。

4 提供写作的机会及其展示的平台。

5 开展课外阅读,举办读书交流会。

四、学情分析

本班为九年级二班,是平行班之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比较差。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二)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历次语文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目前,本届学生已进入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他们能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有待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得到全面的巩固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和阅读。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

查看全文>>>

这篇《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祝福》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一、导入

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们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着而又犀利,那么是谁让祥林嫂落到了那么悲惨的境地?让我们走进《祝福》,走进我们民族的昨天,也走进鲁迅先生伟大的心灵。

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补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

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1年12月)

二、解题 1.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2.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

查看全文>>>

这篇《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过秦论》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认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史论,而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

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本文又是用骈体写的,这种色彩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要讲清这一点就很难。此外,还要考虑到本文的背诵量较大,要使学生既能背得顺畅,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

2、教学方法:

课文练习只要求背诵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学生负担的考虑,但从教学的需要来看,背诵全文是大有好处的。为此,拟采用诵读教法。

背诵应有严格要求,但个别地方可以放宽。如第2段列出九国的顺序是“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而第5段则是,“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据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排列方法是以山东六大国置前,三小国置后,至于六大国中孰前孰后并无一定的准则。背诵时就不一定非照原文顺序不可。其次,第2段还列出20个人名,是举例性的,不过是作此随手拈出(例如乐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类),背诵时不一定一一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顺序。总之,要从总体着眼,只要不违背作者本意,就可以不计较个别字眼,当然,关键的字眼决不容许出现错误,这是背诵长文(千字以上)的原则。

3、课时安排:

本文拟用3课时诵读。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及《过秦论》写作意图,分析全文布局,诵读第1、2两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3、4段。

第三课时:诵读第5段。

【预习安排】

1、朗读课文2~3遍,要求字音准确:

补充注音如下:

因利乘便(chéng)殽函(xiào) 合从(zòng)翟景(zhái)将数百之众(jiàng)镞(zú)笞(chī) 膏腴(yú) 万乘势之(shèng)召滑(shào) 2、思考下列问题:

⑴ 本文是一篇史论,为什么大半篇幅是叙事?作者这样叙事有什么目的?

⑵ 文章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和《过秦论》写作意图

贾谊的《过秦

查看全文>>>
篇一:心得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篇二: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 查看全文>>>

时间的脚步匆匆而过,转眼又是一个学期末,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多的收获,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学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语文教学方面,我担任七年三班和八年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侧重训练点。七年级,抓习惯的培养,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读书习惯,方法,复习方式的具体指导,积累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文言文和诗歌的能力,培养阅读名著的方法,课上督促 ,检查。八年级培养积累,阅读好习惯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习态度,避免辍学和过早的分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针对课文教学,利用学案,拓展巩固习题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反思,关注生活,关爱同学,关心每一个人。开展百字百词竞赛,书法展,作文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将两个班级同学一起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七年级力争面批面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反复纠正,修改,加强记忆。

面对两个年级的授课,自己有时真的会被扰乱,感到头痛,但能坚持尽力去做,不敢说做的好,只要尽力,对得起学生,不辜负学校的重托就好。我接收工作以来,从不敢懈怠,坚持辅导,每周多家4节课,每周15节课,一个学期下来,累计240多节课。由于个人精力和能力有限,成绩不是很理想。

在语文组活动的开展方面,一直走在全校各组的前头,备课达到学校目标,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我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己,韩丽老师指导学生硬笔书法训练,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石丽娟,邢敬旭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演讲受到学校认可好评。全校作文展,九年级的文章给我们七八年级的学生做了榜样,这当然离不开郭英老师的付出指导。本学期参加市级评优课,听课,上课收获都很大,全组成员努力进取,从不放弃。

查看全文>>>

我们为您挑选了一篇非常优秀的“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文章,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在正式上课前,教师一般都会准备好课程教案。写好教案是教师能够上好一堂完整课的前提。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1

本课学后,课文基本上能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明白了“人”和“影子”“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

2、通过图文结合,并抓住关键的词语,使学生明白“前-后”、“左-右”是两对反义词,而且还明白了它们也是表示方向的词,并还能自己再找出表示方向的词语。例如:“东西南北,上中下”等,并感受到了“人和影子”是一对好朋友,而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一样,总是跟着我。

这节课学习后,大部分学生能以自己为中心,说出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右面是谁,有极个别学生说不完整。

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不明白,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实践中去理解、去观察,并带领他们做做“踩影子”的游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篇2

根据教学进度,我准备的是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一节课下来的到了各位老师的好评。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

1、课前对同学的学情估计缺乏: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

查看全文>>>

部编上册语文教学

范文人部编上册语文教学栏目为您提供最新的部编上册语文教学、2024部编上册语文教学以及部编上册语文教学格式与范文等相关内容。同时,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希望部编上册语文教学专题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