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 导航 >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精选7篇)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精选7篇)。

很多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在老师上课前就得要准备好教案。教案的优点在于课程的系统化。您在寻找好文章吗看看“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吧,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您对某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 篇1

学生的作文写的好不好,开头和结尾很重要。有的学生写了几年作文,还不会开头。甚至有的教师都不知道作文常用的一些开头结尾的方式方法。而三年级又是作文的起点,为高年级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学校针对这种情况,领导与我们三学年全体教师一起进行探究。通过这次研讨课,学生受益,我们受益。

一、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摸索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我们整合网络资源,发现作文常见的开头和结尾方式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点题式、引用式、设问式、描写式、联想式、对比式、接近式,这些简单易懂的名称,学生记起来容易,运用起来方便。

我们以课本为据,总结小动物作文的开头方法。细心的老师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出示的“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而且进行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即:“简、新、美。”

二、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资源重组来的事例有时并不能有效说明这种写作开头方式,所以老师要写下水文。如:“我喜欢小狗,喜欢它的机灵可爱,喜欢它的善解人意,喜欢它的忠厚老实。所以,我也养了一只小狗。”“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人爱鱼,有人爱狗,还有人爱兔子……而我独爱小猫!”学生一读一种新鲜感犹然而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想学生之所想。

三、针对不同作文学会选取适当开头和结尾

通过本次研讨课,学生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作文中会自觉运用那是最好。如果理解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每次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选取适当的开头和结尾,对学生进行逐渐渗透,直至熟练运用和理解。相信每位学生都会有所得。

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须引起每个执教者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总结出好的方式方法为我所用。就像我们常说的,写文章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相信我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 篇2

高考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作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高考中最重要的一项考试科目,语文作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素养,还需要他们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首先,多数学生存在写作技巧匮乏的情况。他们缺乏对作文结构、段落结构、句式运用等基本写作技巧的了解和掌握。这导致他们在作文中无法组织有层次、有条理的内容,也无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其次,学生的文化素养不足。面对作文题目,他们往往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难以理解题意并展开思考。大多数学生只能简单陈述事实,缺乏深入分析和解读问题的能力。最后,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时间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写作计划和时间管理,他们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导致作文质量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首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基本写作技巧的教授。我们可以通过教授结构化写作、论证技巧和修辞手法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范文,从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语文作文中的题材涉及面很广,所以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来应对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通过拓展教材内容、组织文化知识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最后,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写作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写作时间,提高写作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实战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临近高考时更好地掌握写作时间。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作文教学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文化知识的积累,以及合理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 篇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首先,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例如,我在指导写人作文时,不知道从何下手,平时学生遇到作文课都没有兴趣。一天早上,我洗头没干就下楼上班去了,平时总是匝起来的。路上让我班的学生看见了,说没有匝起精神。就这样不起眼一句话,给我带来灵感,就先写我吧,我和他们天天朝夕相处,熟锝很。可是学生要是说出我的缺点,那不对我的批评吗?我怎么办。这时到学校了,每天进班前我都看一看自己头呀、衣服呀、鞋呀。今天就直接进班了,我进教室两步有的学生在小声嘀咕。我就笑了,让他们放下笔看我。我问:我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我平时什么样?

学生七嘴八舌就看说开了,有的同学就问我身高呀、体重呀、衣服呀等等。他们议论10分钟左右。

我又问:你们说的是我吗?我感觉不象我,这是我外貌吗?你们开始说我的发型、脸、身高、体重、平时的衣着。总的来说算不算漂亮呢?我想知道你眼里的我。有些话能说有的话不能说,我会不好意思的,你动手写一段来描述我的。

学生非常积极动手写起来,有的语句让人听了虽然是哭笑不得,但总的来看对我的外貌描述做到:从上至下,有分有总,有重有轻,能抓住人的特点。

我在让同学捧腹大笑时,进行下一步教学。

我说:谁能夸一夸我,我有什么优点,必须有事实根据。同学开始夸我。

我让同学抓住一、两点优点具体写下来,这些事他们清楚,写起来比较容易。

后来,有的同学问我:“老师,我可不可写你的缺点?”

我说可以,但要少写,一两句,不要超过三句,我会不好意思的。同学们全笑。

在以上教学中要及时评价,及时修改。互评互改,自评自改。

我后来布置的作业:写一个你喜欢的人(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邻居等),第二天,我检查作业,同学写的非常好,可称五花八门,重复的少了。

总之,作文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 篇4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山区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原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长期性的定势影响。其六册课本,每册八单元约三十课左右。然而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有些作文训练重复出现,“读后感”的训练在四册、五册、六册分别出现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师多年教学的习惯形成其定势思维及做法,如今日益显出其的不适应性。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语文大纲规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并经常进行片断训练。”教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作文训练的次数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加之一个月两次作文训练占两三个课时,一学期包括两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也只占二十个课时左右。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山区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山区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谈,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重点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三、帮助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

“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生活素材,例如开校会、文艺晚会、野外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进行作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 篇5

学生的作文写的好不好,开头和结尾很重要。有的学生写了几年作文,还不会开头。甚至有的教师都不知道作文常用的一些开头结尾的方式方法。而三年级又是作文的起点,为高年级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学校针对这种情况,领导与我们三学年全体教师一起进行探究。通过这次研讨课,学生受益,我们受益。

一、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摸索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我们整合网络资源,发现作文常见的开头和结尾方式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点题式、引用式、设问式、描写式、联想式、对比式、接近式,这些简单易懂的名称,学生记起来容易,运用起来方便。

我们以课本为据,总结小动物作文的开头方法。细心的老师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出示的“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而且进行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即:“简、新、美。”

二、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资源重组来的事例有时并不能有效说明这种写作开头方式,所以老师要写下水文。如:“我喜欢小狗,喜欢它的机灵可爱,喜欢它的善解人意,喜欢它的忠厚老实。所以,我也养了一只小狗。”“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人爱鱼,有人爱狗,还有人爱兔子……而我独爱小猫!”学生一读一种新鲜感犹然而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想学生之所想。

三、针对不同作文学会选取适当开头和结尾

通过本次研讨课,学生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作文中会自觉运用那是最好。如果理解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每次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选取适当的开头和结尾,对学生进行逐渐渗透,直至熟练运用和理解。相信每位学生都会有所得。

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须引起每个执教者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总结出好的方式方法为我所用。就像我们常说的,写文章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相信我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模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境遇尴尬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效率不高是世界各国母语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它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抄袭、照搬他人文章的可怕现象,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作文教学的极大关注和深切忧虑。参加作文阅卷的老师们经常被一些老练的漂亮文章困扰着:给它打高分吧,怕以后被证明是抄袭之作而引来非议,甚至是版权官司:不给高分吧——又怕错判而误人子弟。

更为可怕的是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和套话已经蔚然成风。更有甚者,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和套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从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我们几乎感受不到他们的.灵性与活力,观察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气与眼光,察觉不到他们敏感的情思与丰富的想象力,阅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的作文中已经没有稚气,没有灵魂,没有个性,没有真情实感,有的只是成人化、社会化的东西,有的只是脱离了精神的躯壳,有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的只是急功近利和近乎轻浮的文字游戏。这种模式化倾向也是作文教学改革难以深入下去的重要原因。

我们这次习作因为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第一次试教时部分学生出现照搬资料的现象,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没能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而且这次的习作在书中的写作指导部分出现了范文内容,因此出现模仿现象就更为严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以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在研究如何上好第二次的课堂教学时,我们把模仿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来解决。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简短 篇7

大家知道: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学生对写作的结果的再思考、再认识,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师应十分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所以教师不仅应针对习作教学目标,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功能,对学生的习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指出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还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活动化的习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习作。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望,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在实践中我的具体的做法是:

一、让学生明确评改的.标准:(1)书写是工整还是潦草。(2)选材是紧贴中心还是离题万里。(3)语言是精炼明确还是啰嗦重复。(4)标点使用是规范还是一逗到底。(5)叙事是否具体,说理是否清晰,说明是否抓特性。(6)是创新还是囿于成见。(7)段落过渡是自然条例还是不知所云等。

二、让学生明确怎样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老师在黑板上举实例,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常见修改符号(如错别字、对句子的添加、删除等分别用那些修改符号修改)。

三、采用多种方式评改。

1、互相修改。同学间互批互改。将班里学生分成三人小组,以组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为修改对象,同桌交叉批改,将修改意见在相应位置作上批注,并署名。

2、自我评改。谈谈自己听取了别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后的收获或得到的启发,并自己修改。

3、教师指定性小组长修改。为了帮助某些同学或突出某一方面习作训练要求而结小组。

学生修改之后,把全班作文本收起来老师再对作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学生的评改给予肯定或鼓励。

四、范读作文。在评改后的作文中找出三——五篇优秀作文和两篇较差作文进行范读(较差作文不点名)。学生听后作比较谈感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修改,这比教师一人批改效果要好得多。让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学生不仅获得了帮助,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分析、表达能力的锻炼,习作技巧也能得到提高。经过尝试,不断的修改一些做法,感觉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成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