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有趣昆虫教案 > 导航 > 有趣的昆虫教案1000字

有趣的昆虫教案

有趣的昆虫教案1000字。

跟随范文资讯网的编辑的脚步探索“有趣的昆虫教案”的故事吧,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熟悉昆虫的外形特征,知道昆虫都是六条腿,活动名称:有趣的昆虫。

2. 扩大幼儿的眼界,了解一种新的昆虫——屎壳郎,感受它做事不怕困难的特点。

3.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仔细观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昆虫,DVD《微观世界》,操作图,水彩笔。

活动流程:

一. 看多媒体课件。通过某只昆虫的一部分外形特征,猜出这是什么昆虫。(要注意肯定幼儿会观察、会想。)

1. 花园里有许多昆虫在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每只昆虫都只露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想让你们猜猜他们究竟是谁?

2. (看PPT1)猜猜它们都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幼儿回答这个问题时,从简单到复杂,即前两名幼儿可以到电视机前指着屏幕说,老师重复这是第几排第几个昆虫,后面几个昆虫就请幼儿在座位前,用语言做指示,说出自己猜的是哪一个。)

3. 看看猜得对不对?

4. (如果苍蝇猜不出,老师可以用猜谜语的形式:这是一只喜欢在垃圾桶边找食物的昆虫。幼儿如有不同意见猜测,一定要认真听听他的原因,不要就向着对的小朋友。)

二. 看这些昆虫的真实照片。数数他们都有几条腿,了解区别昆虫的简单方法:都有6条腿。

1. 小虫子有很多,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虫子都属于昆虫呢?决定它是不是昆虫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数它有几条腿。

2. 你们知道昆虫都有几条腿啊?有的小朋友讲6条,有的小朋友讲4条,到底有几条?我们来看一些昆虫的照片,数一下就知道了。

3. (数的时候注意方式的层层递进,从集体数——个别数,从数出声音——在心里数,默数的答案如果有争议,就验证一下,集体大声数一数。)

4. (在看蝴蝶的时候,幼儿有疑义,它不是只有3条腿吗?)蝴蝶为什么只有3条腿?到底有几条腿?(老师可以侧过身体做示范,让幼儿看看当自己侧过身的时候,只有1条腿了,由此推断蝴蝶其实是6条腿。)

5. 我们是不是刚才数的昆虫,都是几条腿呀?以后你要知道小虫子是不是昆虫,只要数数它有6条腿就可以了。

三. 看一段有关屎壳郎的录像。边看边讨论:(表扬观察仔细的小朋友,幼儿教案《活动名称:有趣的昆虫》。)

1. 还有一只小昆虫,也想来参加这些昆虫的聚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它在干什么?

2. (放录像的第一段0:30:44)

3. 它是谁?

4. 它在干什么?它推的是什么?

5. 小结:这只昆虫的名字叫屎壳郎,它是地球的清洁工,整天忙着清理动物们排泄的粪便,让地球变得更干净。

6. 重新问一次:这只昆虫叫什么名字?

7. (放录像的第二段)看看发生什么事了?

8. 粪团插在树枝上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它?(有可能小朋友讲到动作,先表扬他真会想,然后丰富词语:推、顶、拉,适当做做动作。鼓励孩子讲出动词,而不仅仅是方法。)

9. (看录像第三段):看看屎壳郎最后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成功?

10. 讨论:它为什么会成功啊?(如果幼儿讲不出原因,可以引导:它是一下子成功的吗?失败的时候它是怎么样的?)

11. 小结:这么小的一只昆虫都知道遇到事情不怕困难,真了不起!

四. 昆虫王国要开聚会了。有3个虫子却被拦住了,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只虫。

1. 它是谁?

2. 蜘蛛为什么被拦住了?蜘蛛是昆虫吗?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3. (了解蜘蛛、蝎子、蜈蚣有很多条腿,所以都不属于昆虫。)

4. 小结:你们会区别昆虫了,真厉害。不过老师告诉你的是最简单的一种办法,还有其他办法也可以区别是不是昆虫,下次我们去查查资料,或者问问爸爸妈妈好吗?

五. 延伸

1. 这里有一张图画,里面藏着很多虫子。有的是昆虫,有的不是昆虫。请你用笔把昆虫圈出来,然后数数,几只是昆虫?几只不是昆虫?把结果记录在纸的下面。有勾的地方就记录昆虫有几只,没有勾的地方记录不是昆虫的有几只,会写数字的小朋友用数字记录,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画圈表示。

2. 也可以在游戏区域提供操作图,供幼儿自由取用操作、学习。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秋意渐浓,草从里呢喃的秋虫常常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户外活动时也常常会看到幼儿三五成群地在草丛、墙角凝神观察、讨论。活动选取了蟋蜂、螳螂这些幼儿能接触到的常见小昆虫,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昆虫的外形和习性,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观察蟋蟀、螳螂,观察、比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重点)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幼儿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画有蟋蟀和螳螂的记录纸、记录笔7套。

3.幼儿学习材料《走进秋天》。有关螳螂和蟋蟀的视频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迷语,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请幼儿猜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谜语。

蟋蟀的谜语:头长两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爱打架,赢了唧唧叫。螳螂的谜语:头戴绿帽,身穿绿袍,腰细肚大,手拿双刀。

2.出示昆虫蟋蟀、螳螂,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二、幼儿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相同与不同。

1.幼儿分组观察,记录发现结果。幼儿自由分组观察蟋蟀和螳螂。

组内选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记录纸上表征出来。并将两者的相同点用笔圈记出来。

2.幼儿展示观察记录,分享交流。

提问: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蟋蟀和螳螂都属于昆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对足,成虫有翅膀。它们不同点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敌,蟋蟀是害虫,螳螂是益虫。蟋蟀会鸣叫,螳螂则不会。

3.游戏:我学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学习蟋蟀和螳螂的动作特点。重点引导幼儿模仿螳螂挥舞前肢捕捉猎物。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习性。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昆虫。

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

2.观看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习性。

2.小结: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砖块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虫。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许多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活动延伸:

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相关的绘本,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aaa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教学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教学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4)

一、主题的由来:

在上学期《花儿朵朵》主题活动开展以后,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花儿的朋友,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各种小昆虫为什么会在花上爬来爬去,飞来飞去?等问题,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昆虫与花儿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将自然地生成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让幼儿继续探索花儿与昆虫的秘密,认识各种各样昆虫的名称、特征等等。

二、活动的开展:

第一阶段:《我知道的昆虫》

活动一:《我认识的昆虫》

活动目的:

1. 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 尝试对昆虫进行分类活动。

3. 体验捕捉昆虫的乐趣。

4. 尝试饲养昆虫,增进关爱小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 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指导:

1. 组织幼儿观看有关昆虫的VCD,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 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发幼儿谈论有关昆虫的话题,比一比谁知道的昆虫多。

3. 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分类活动,按会飞的、会爬的、泥土中的昆虫进行分类布置展区。

活动二:美术活动《画昆虫》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话出喜欢的昆虫。重点指导幼儿在涂色时,使用鲜艳的色彩。

3. 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自我评价。

活动的延伸:饲养昆虫,引导幼儿记录昆虫的成长过程。

第二阶段:《昆虫的本领》。

活动一:《昆虫的本领》

活动目的:

1. 了解昆虫的本领,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2. 学习搜集信息、资料。

3.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百科画册、网上查找了解昆虫的本领。

活动指导:

1.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昆虫有哪些本领?

2.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昆虫的本领?

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的不同本领用图画表现出来。

活动二:歌曲《小蝴蝶》

1. 律动《蝴蝶飞》入室,提醒幼儿双手与双脚配合协调。

2. 练声《一只小铃铛》

3. 出示蝴蝶头饰,引入歌曲的内容。

4. 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5. 请部分幼儿戴上头饰边唱歌表演。

第三阶段:《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的:

1、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过程:

1、 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为什么喜欢,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 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虫子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 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 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保护活动定整洁,帮助厨房阿姨清理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 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第四阶段:《昆虫的乐园》

活动目的: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活动感想: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小生灵,从而来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又一面。

实践与发明:通过了解昆虫的特点,提高观察能力;通过花纹添加,激发同学的创作欲望。

欣赏与评议:评价欣赏自身和他人的作品,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昆虫的特点(结构和花纹)。

教学难点:如何画出昆虫的特点。

教学准备:同学——记号笔、油画棒、彩笔等。

教师——记号笔、油画棒、范作以和课件。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环节:

一、 体验与发现

1、谈话引入: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许多可爱的小昆虫。蜜蜂嗡嗡叫,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快下雨了,成群的蜻蜓飞来了,小蚂蚁忙极了、、、、、、你仔细观察过它们吗?

2、出示课题:有趣的昆虫

二、 观察与分析

1、观察昆虫:蝴蝶、蜜蜂、蜻蜓、甲虫、蝉、蚂蚁等。(课件)

(1)请你来观察并找一找,昆虫有几局部组成?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结:一般昆虫都有头、胸、腹、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这就是昆虫的结构。

2、分析昆虫的特点。

(1)怎样画这些昆虫呢?提示同学用“我准备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说一说。

(2)师演示。老师也来说一说:我先画头、胸、腹,再画翅膀、触角和足;最后画上美丽的花纹。

(2)范画出示:昆虫不同的画法。

a.请你欣赏。

b.你能不能从昆虫动态上、样子上、花纹上变一变,画得和陆老师不一样呢?

三、 想象与表示

出示要求(课件)

1、出示要求(课件),画一只昆虫

(1)画清结构,

(2)抓准特点,

(3)添加花纹,

2、剪下画好的昆虫,组合到大画面上。(出示背景图)

四、 展示与评价

1、昆虫世界。把蝴蝶、蜜蜂放在花上,蚂蚁、螳螂等放在地上、、、、、、

2、从整体动身,让同学去发现美,寻找缺乏,并相互补充,使画面更完美。

3、 评评小画家。

五、 拓展

昆虫知多少?智力赛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昆虫,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2、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激发幼儿喜爱和关心昆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搜集昆虫的资料、图片、图书。

2、活动前教师带幼儿捕捉昆虫。

3、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呀?

2、教师出示昆虫,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昆虫,说一说你见过那些昆虫,叫什么名字。

3、教师提问: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

(2)、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

4、幼儿自由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十分钟之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查到的答案,教师做记录。

5、教师出示昆虫和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找出哪些是昆虫。

6、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那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

7、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益虫放回到大自然中。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昆虫标本。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7)

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

一、主题的由来:

在上学期《花儿朵朵》主题活动开展以后,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花儿的朋友,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各种小昆虫为什么会在花上爬来爬去,飞来飞去?”等问题,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昆虫与花儿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将自然地生成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让幼儿继续探索花儿与昆虫的秘密,认识各种各样昆虫的名称、特征等等。

二、活动的开展:

第一阶段:《我知道的昆虫》

活动一:《我认识的昆虫》

活动目的:

1.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尝试对昆虫进行分类活动。

3.体验捕捉昆虫的乐趣。

4.尝试饲养昆虫,增进关爱小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指导:

1.组织幼儿观看有关昆虫的VCD,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发幼儿谈论有关昆虫的话题,比一比谁知道的昆虫多。

3.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分类活动,按会飞的、会爬的、泥土中的昆虫进行分类布置展区。

活动二:美术活动《画昆虫》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话出喜欢的昆虫。

重点指导幼儿在涂色时,使用鲜艳的色彩。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自我评价。

活动的延伸:饲养昆虫,引导幼儿记录昆虫的成长过程。

第二阶段:《昆虫的本领》。

活动一:《昆虫的本领》

活动目的:

1.了解昆虫的本领,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2.学习搜集信息、资料。

3.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百科画册、网上查找了解昆虫的本领。

活动指导: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昆虫有哪些本领?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昆虫的本领?

3.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的不同本领用图画表现出来。

活动二:歌曲《小蝴蝶》

1.律动《蝴蝶飞》入室,提醒幼儿双手与双脚配合协调。

2.练声《一只小铃铛》

3.出示蝴蝶头饰,引入歌曲的内容。

4.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5.请部分幼儿戴上头饰边唱歌表演。

第三阶段:《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的:

1、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为什么喜欢,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虫子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保护活动定整洁,帮助厨房阿姨清理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第四阶段:《昆虫的乐园》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四、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活动感想: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8)

一、主题成立的价值

在“有趣的昆虫”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选择了生活中容易获得的资源——蚂蚁,以《香蕉宫殿》的故事为引子,设计了给蚂蚁造家、请蚂蚁做客、建立蚂蚁档案等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幼儿自己喂养、照顾蚂蚁,观察蚂蚁,与蚂蚁说话,使幼儿在熟悉、亲近蚂蚁,走进蚂蚁世界的同时,自我构建关于蚂蚁的知识。最后,又以故事《想家的蚂蚁》引导幼儿将蚂蚁送回大自然中,生化幼儿尊重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在开展了以蚂蚁为切入点的活动后,我们又引领幼儿进入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去结识各种昆虫,了解昆虫的有趣之处,让幼儿用一颗真挚的童心,去关注、体验昆虫的生活。聆听昆虫的声音,探索昆虫的奥秘,从而融入昆虫世界,成为昆虫的好朋友。

二、内容选择的依据

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处可见昆虫忙碌的身影:美丽的花丛中,蝴蝶在翩翩起舞;清澈的河面上,蜻蜓在自由飞翔;茂密的树林里,蝉儿在放声歌唱;葱绿的草丛中,蝈蝈在欢快的跳跃……面对这一切,成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而孩子却会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聆听,还会迈开活泼好动的小脚去追逐。有趣的昆虫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

三、主题达成的目标

知识能力: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2、了解昆虫小常识,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价值取向:

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垮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环境创设:

1、布置“蚂蚁王国”墙饰,鼓励幼儿在主题活动进行过称中大胆发表意见,参与到坏境布置中来。幼儿可以根据观察,运用画、剪、粘等方式表现蚂蚁的体态特征、生活情景等。

2、设置饲养角,让幼儿参与昆虫饲养,如观察、照料蟋蟀、蝈蝈、蚂蚁、蚕等。

3、在活动室内的适当位置,布置一个昆虫的生活坏境,鼓励把在区角和日常活动中折、剪、画的各种昆虫展示其中,形成一个“昆虫世界”。

4、开设“昆虫剧场”。提供适当的道具、服饰,鼓励幼儿模仿昆虫的行为,自编故事,自主表演。

家园共育:

1、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有关昆虫的图片、图书等资料,引导孩子获得各种有关昆虫的知识。

2、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昆虫、捕捉昆虫,知道树木或朽木上、水边及水草阴面、石头下、草丛里、落叶下均可能是昆虫生活的地方。

3、在家中,与孩子一起饲养采集的昆虫,引导孩子持之以恒地细心照料它们。一段时间后,带孩子将昆虫放归大自然,培养孩子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4、与孩子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昆虫的翅膀、头饰等,并在家中自编昆虫的故事,从中体验亲子扮演的乐趣。

5、引导孩子探讨有关益虫、害虫的问题。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①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②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③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趣的昆虫教案(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昆虫的兴趣产生浓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幼儿说了许多自己知道的昆虫,也观察了图片上各种各样的昆虫。

2、 我和幼儿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三对足、一对触角、一对翅膀、还有头、胸、腹。

3、 两位小朋友提出了疑问:“蚕宝宝没有翅膀、没有触角为什么也是昆虫呢?”

4、 平时幼儿常见的只是蚕宝宝的幼虫,对蚕宝宝的成虫很少了解,于是我便简单地告诉他们蚕宝宝长大了便有翅膀了。

5、 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课后想到上午的回答是否太简单了,孩子们能理解吗,而且,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将非昆虫类的蜘蛛当作昆虫介绍给了幼儿,使他们形成了错觉。于是我立刻生成了新的活动《昆虫保安大队》,为幼儿提供了蚕宝宝生长过程的标本、图片,同时还详细的向幼儿介绍了关于昆虫和非昆虫的知识。

fwR816.CoM阅读延伸

有趣测量教案1000字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要知道写一份完整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加高效掌握知识点。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有趣测量教案1000字"这样的内容,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有趣测量教案 篇1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有趣测量教案 篇2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和谐共处、主动参与、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混合编组,每组选一个组长,并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再分工。再动手操作之前,小组内同学充分地讨论并制定出测量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手实践和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对实验方案不断地进行完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找到本节课的教学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过小或上浮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在学生提出困惑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了解过小或上浮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

用上述多种方法将这些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探究性活动中来。“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起来,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更加理性和深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了。

我们今天要进行————有趣的测量,(出示课题:石块体积的测量)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预设四: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预设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块放入长方体空器,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满为止,取出石块,再塞入橡皮泥(压平,测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趣测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3.体验进行测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一寸虫图片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它就躲在我的身上,你们猜猜看,它在哪里呢?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虫吗?幼:毛毛虫

(3)师:可是它说它不叫毛毛虫,叫一寸虫,什么是一寸虫呢?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它有多大呢?

(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2.运用故事,引出测量

(1)教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大大的动物,比如说?可是还住着小小的一寸虫,但是,还住着爱吃一寸虫的知更鸟。有一天,知更鸟要吃一寸虫,一寸虫赶紧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幼:测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长

(3)师:你会测量吗?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虫,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下来看看,你想用它来测量什么?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来量一量,试试看。(幼儿用一寸虫在自己身上测量)

(4)师:好了,现在我们把一寸虫贴在自己的身上,老师看见我们小朋友还不怎么会测量,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吧。

3.幼儿尝试初次测量,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1)师:我们来看,一寸虫爬到了知更鸟的尾巴上,它要帮知更鸟的尾巴测量了,那谁来说一说,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呢?幼:一个一个连起来的

(2)师:一个一个是怎么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一个跟着一个拍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有重叠。

(3)师:那一共爬了几条?(3条),

师:一只一寸虫是一寸长,量出来用了3只一寸虫,那是多长呢?

幼:3寸长

(4)师:一寸虫真厉害,一会儿就测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那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学习一寸虫测量的方法呢?(想)

师:(出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有一条线,看看上面有什么?(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是起点,是一寸虫开始摆放的地方。请小朋友测量下这条线的长度,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这个小方格里。

师:在测量之前,你们想想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让幼儿想一想)想好了吗?现在开始测量吧!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讲评幼儿的操作,有问题的指出并纠正。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都学会了一寸虫的测量方法,一寸虫是一个跟着一个,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叠在一起,才能测量出来

4.幼儿再次测量,运用直线测量法,学习测量动物的某个部位,并简单记录。

(1)师:一寸虫帮知更鸟测出了尾巴的长度,知更鸟说:“好吧,你帮我测量了,我就不吃你了,可是我还有很多的朋友,你也要帮它们去测量一下,不然我还是会吃掉你的。”

(2)师:看看知更鸟的朋友是谁?(教师出示图片:大象、长颈鹿、兔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会叫一寸虫测量什么?

幼: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兔子的耳朵

师:这一次啊,一寸虫想请我们小朋友来测量,你们愿意吗?(愿意)

(3)师:在测量之前,先请小朋友认识一下这些操作材料,有一张记录单,还有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寸虫,请小朋友来为知更鸟的好朋友测量一下。注意,找到这些图片上的红点,这是开始放一寸虫的地方。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讲评记录单,请几个幼儿来分享一下。

师:你是帮谁测量的?你是怎么来量的?(幼儿的操作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5.感受一寸虫的机智,体会测量的乐趣

(1)师:一寸虫告别的知更鸟和它的朋友,慢慢向前爬,在路上碰到了夜莺,夜莺要吃掉一寸虫,一寸虫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你们猜猜夜莺要请一寸虫量什么呢?

(3)师:原来,夜莺要请一寸虫测量歌声,一寸虫想想歌声怎么测呢?小朋友说说看歌声能不能测量?

幼:能(不能)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测量的,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测量的。

师:那一寸虫利用夜莺不知道歌声是不能测量的这个道理,她就逃跑了。

师:我们来看看一寸虫是怎么做的?它对夜莺说:“好吧,那你开始唱吧,我来测量。”于是,夜莺开始唱了一起,一寸虫爬呀爬呀,一会爬到草丛里,一会儿躲在小花里,一会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真聪明,而夜莺不懂得测量,那我们小朋友呢,有没有学会测量了?(学会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测量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桌子的长度,积木的长度……等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用一寸虫去量一量有多长吧!

有趣测量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那么从隐性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特制订了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方法。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以及受实际条件的限制,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将难点确定为:设计测量方案。

教学准备:石块、长方体水槽、水、刻度尺、量杯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按照以下四个主要环节进行展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启发诱导,探索方法——巩固应用,深化理解——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在这里充分体现出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教学与设计理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

首先复习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以长方体水槽和魔方引入,让学生谈谈它们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本节课的知识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接着再出示石块,并询问:“它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相关条件,直接用公式计算吗?”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它与魔方、水槽的不同,引出“不规则物体”,揭示本节课课题。石头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学生倍感亲切并产生疑问:它的体积要如何计算?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二)、启发诱导,探索方法

本环节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1。自主学习,猜想方法。

独立思考:你有什么办法测量石块的体积?请用简要的语言叙述你的想法。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前先做到心中有数,先有自己的初步想法。

2。结对学习,梳理方法。

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给的实验器材,同桌两人选器材,说操作步骤。重点交流体会石块的体积可以转化上升、下降或溢出水的体积,明确实验操作的步骤,体会“转化”的思想。将这种实验的方法梳理出来,便为后面的测量计算做好铺垫。

3、合作学习,测量计算。

现在只有器材:石块、长方体水槽、水、刻度尺,如何计算石块的体积?

我安排四人一组交流:

a。实验时,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如何测量?

b、根据测量数据如何计算石块的体积?

汇报时,四人一起分工汇报,有操作员,记录员,讲解员等,他们合作展示汇报,最后由组长负责讲解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最精彩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和计算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发现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一般规律。听了,可能会记住,但是操作了,学生就会理解,理解的知识,学生会印象深刻。

在总结了利用转化的思想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来计算时,我突然质疑:如何测量橘子、苹果等浮在水面上物体的体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明确了测量时的一个关键,就是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教师补充了另外一种“沙测法”的测量方法,供学生了解,这也许会启发学生很多思考。

(三)、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填空。

(1)有一个量杯,里面的水是300ml,当放入一个铁块后(完全浸没),水面的刻度是380ml,这个铁块的体积是()。

(2)往一个装水的量杯里加入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球(完全浸没),水位上升了12ml。一个玻璃球的体积是()。

(3)一个鸡蛋全部浸没在装有水的玻璃杯里,这时有40毫升,取出鸡蛋后,只剩下22毫升的水,鸡蛋的体积是()。

这三道填空题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提供的几种水测法的实际计算,加深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2、解决问题我最棒。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dm,宽1。5dm,放入一块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鱼缸,棱长为12cm,里面装有一些水,现放入10条小鱼后,水面升高了1cm,平均每条小鱼的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是为了巩固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道题的练习为掌握较小物体的体积测量奠定了基础。

3、设计实验。

怎样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这是在第二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设计实验,再次回到“有趣的测量”,让学生不仅会计算,还要会自己想办法测量生活中的很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的。

练习完之后教师再适时将学生带进数学万花筒,感受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的风采,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重点内容提纲式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利用不同色彩的区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转化”这一重要思想。

有趣测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观察、操作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知:

(1)为了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

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

1、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苹果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21.50.2=0.6(立方分米)

2、第2题: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四、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第49页1--3题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板书设计:

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

教学反思:

有趣测量教案 篇6

选择的依据《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量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会经常在数学活动角里投放很多不同的材料,小棍子、绳子、尺子、吸管、铅笔等,经常看到幼儿在东量量,西测测的,好像对于这些测量的活动很感兴趣。另外,让幼儿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测量,这样对于幼儿来说会是很有趣的,幼儿可以在整个活动中都通过不停的身体运动,不停的游戏,来感受测量的乐趣。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尝试,这样幼儿可以学到很多、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他们以后终生的发展。因此就产生了今天的这个活动内容。

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2、知道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3、学习与同伴那之间相互协商、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协作的快乐。

1、事先准备好场地。

2、笔、纸、记录表等四、说教法、学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知识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根据这一理念,我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游戏、记录去积极主动的获得对测量的直接经验,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的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知识。

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必须由幼儿亲身经历,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活动中给幼儿留有较大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活动步骤不宜太细太死,让他们充分体验,才能有助于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吸引幼儿,使他们更投入自由进行探索,在分享的过程中,进行自主交流与表达,使他们的零星的经验得以提升与发展,从而形成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测量结果与工具之间的关系。

整个活动主要用了探索操作法。根据幼儿爱动、爱问、好学的特点,让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仅是作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更应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因为探索未知,仅用理解与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主动地分析、综合、比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小屋玩,可是,我们去之前啊,要帮助老师先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要来测量一下从这里到小屋有多远,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自由讨论,想出各种测量的方法。这时老师再提出问题。

师:可是,今天老师没带任何的测量工具,我们只能用我们自己的身体来测量,该怎么量呢?

(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就有好强的求知欲,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过程,探索发现问题的兴趣。)

1、幼儿自由探索测量的方法,在幼儿探究时,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适时引导幼儿发现用自己的身体,寻找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2、并让幼儿进行演示。

(三)幼儿寻找合作测量的方法。

幼儿通过自己寻找测量方法以后,再通过和别人合作,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助于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主动去和别人合作。

(幼儿的认知结构主要强调直觉思维,教学中与其指示幼儿如何做,不如让幼儿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探究活动为中介的,儿童独立摸索,看起来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赢得了时间,这种探究最有现实意义。探究性游戏活动的教育目的要求教师更多的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四)引导幼儿把测量或者合作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幼儿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也是幼儿最缺少的。幼儿在测量以后用怎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

(五)记录、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师:我发现许多小朋友想出了许多测量方法,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表拿过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的测量结果吧,(请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及结果)还有和 小朋友不一样的吗?你来介绍一下吧,(幼儿发现结果不同)讨论;为什么小朋友的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再次测量,引导幼儿发现、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

(将幼儿交流的多种经验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中来,再次验证,从而使幼儿的能力与知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巩固与吸收。)小结:在测量时我们使用的测量方法不一样,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探索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允许幼儿出现错误,通过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积极参加讨论、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纠正错误,让幼儿的经验进一步得到提高)(六)集体合作测量幼儿利用集体的力量再寻找不同的测量方法,幼儿再次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测量,整个活动都在游戏中展开,幼儿充满了乐趣。

(七)说活动延伸区角活动: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的工具再去进行测量。

六、说特色:

1、操作性强。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当作测量工具,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探究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

有趣测量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长度测量的意义,体验测量的乐趣。

2、尝试探索及学习不同的长度测量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知道不同的测量工具会带来不同的测量结果,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一寸虫图片1张,集体记录图表1张,投影仪。

2、幼儿测量用图(知更鸟、苍鹭、老鹰、巨嘴鸟、大雁操作纸)、1寸和2寸吸管若干,黑色记号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引出测量我明白了,你们是看出来的,准确地说,你们使用目光测量出来的。

二、故事引导,理解测量

1、导入情景,初步测量。

2、提出测量要求:一寸虫会做的事情你会做吗?那么,听清楚我的要求:不搬小凳子到桌子上,用小碗里的一寸虫去测量一下知更鸟的尾巴,看看你用了几条一寸虫长?3、简单测量,操作后引导孩子表述操作结果,提问:谁能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们测量的?追问:3条一寸虫的长度就是——3寸。(强调一条紧挨着一条测量,用投影仪展示测量方法,首尾相接。)

三、探究方法,表达见解。

1、引导孩子交流操作情况。逐个统计测量结果,并提问:你测量的是什么鸟?测出来的长度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出示各种鸟的测量结果,并将幼儿用到的方法用图标列出来。)

2、引导幼儿探究最准确的一种测量方法。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辅助提问:用什么方法测量最准确。

四、运用方法,再次测量。

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结果。辅助提问:你测出来的结果是用到了几次?大雁的身体是一样长的,为什么有些孩子测出来是6?有些孩子测出来是3?——哦,测量工具长短不同,测出来的次数也会不同,如果我有一条“三寸虫”呢?

教师小结:的确,测量工具的不同,会造成测量次数的不同,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就越少。

活动分析:

一、《纲要》强调幼儿科学是科学启蒙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幼儿尝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因此,我重构增设了一下环节,旨在引领幼儿将经验迁移,升华本次数学活动:【第五环节、认知冲突,激发欲望。】

1、抛出问题,形成冲突:如果请你来测量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会选择一寸虫吗?为什么?你觉得用什么工具则两比较合适?(活动目标:将经验成功迁移,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根据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讨论,留下尾巴,引发欲望。(保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记录表使用得较为成功,较好地呈现了本次活动的主要重难点的内容,在知识点的展现、归纳上比较清晰的。作为科学活动的常规模式来说,列表归纳的方法应该推广使用,用着十分便捷的作用。

有趣测量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橡皮泥、石头、大豆、正方体、长方体。

四、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从组成上说,一部分属于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各村学和教学班点,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都玩过,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也很快能找出结果。③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发现简便易行的最佳方案。④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在练习、巩固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7个环节)

1、复习旧知,首先复习长方体(正)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说出共用的计算公式。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聪明吗?以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敢于和乌鸦比高低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块等物体,从外形上得出规则和不规则体的概念,谁能说出它们的形状?这些物体、形状不像长方体(正)的形状那样规则,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称这样的物体为不规则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板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提示课题。

3、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看谁能想出办法?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鼓劢,让学生大胆探索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①估算;②像皮泥捏成长方体(正);③土豆煮熟后压成长方体(正);④把石块(铁)磨成长方体(正)。

有趣测量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昆虫》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①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②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③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有趣的昆虫》三篇


一、主题来源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凡是有动物存在的地方都能看到昆虫,它们广泛地分布于空中、水中活动,乃至地表、土壤、动植物的体内及体表。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围成一圈,或趴在地上看蚂蚁搬食,或看蜜蜂蝴蝶采花蜜,他们瞪着可爱的眼睛仿佛怕看漏了什么,这些小小虫儿对孩子们有着一种吸引力,讨论虫子的话题更是孩子们的乐趣。从幼儿对昆虫的兴趣,由此引出主题活动:你知道多少有关昆虫的知识?那么,本次探索性主题活动,我就试着让孩子们从昆虫这个知识点出发,在观察和探索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昆虫世界的乐趣。

二、主题总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昆虫种类、身体结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事物观察和探索的兴趣,体验分享交流的快乐。
2、学习用折、捏、粘、搓、剪、画等方法,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制作昆虫,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一:科学《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标:
1、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准备:
1.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过程:
1、参观昆虫世界展区,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为什么喜欢,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虫子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播放VCD片,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保护活动定整洁,帮助厨房阿姨清理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活动二:美术《七彩蝴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线条画及涂色的兴趣。
2、让幼儿学会用螺旋线、波浪线等装饰蝴蝶。
3、学会正确的涂色方法。

活动准备:
挂图、音乐《春天》、蝴蝶图片、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展示花园,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好奇心。
幼儿随音乐进入教室,并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律动,安静的坐在小椅子上。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是春天。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草发芽了,好多花也开了。你们想不想到花园里去看看呀?(想)那我们来看看美丽的大花园吧!
二、教幼儿装饰蝴蝶
1、出示挂图,展示大花园,让幼儿观察,并说说花园里都有什么。(花、太阳、云彩)
2、出示一只色彩鲜艳的蝴蝶图片,一只没有花纹没有颜色的蝴蝶。这只蝴蝶怎么没有颜色呀?(原来它没有漂亮的花衣裳,那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个办法吧!)
3、教师演示为蝴蝶穿上花衣裳
(1)先为蝴蝶画上花纹(螺旋线、波浪线、圆圈等各种花纹,并告诉幼儿这些花纹的名称)。
(2)讲解涂色的正确方法(往同一方向涂色,用力要均匀)这样画的才好看。
我们画花纹的时候用水彩笔画,涂色的时候用油画棒,这样画出来花纹比较清楚颜色比较漂亮。
4、幼儿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要求:画画的时候要保持安静,用完的彩笔要把它送回家。
(2)幼儿每人一张蝴蝶图片,幼儿在上边画上花纹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三、作品展示
1、将画好的作品贴在花园里,供大家欣赏。
2、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教师作点评。
四、蝴蝶飞舞
随音乐《春天》,幼儿学小蝴蝶飞到院子里去。

活动三:综合《昆虫的乐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活动准备:
1.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
2.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
3.邀请幼儿家长来园。

活动过程:
1、出示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
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爸爸妈妈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五、主题活动反思
1、通过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3、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1000字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吸管吹画,对漂亮的线条和色彩效果感兴趣。

2、用吹画装饰漂亮的手提包,爱护和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美工》

2、吸管幼儿人手一份,几种颜色水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吹画。

将颜色水倒入一点在美工纸上,让吸管对着颜色水向各个方向吹。(本文.来源:.教案网)换一种颜色,继续吹画。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针对幼儿吹画的实际进行点评和指导。

3、幼儿制作。

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5页有趣的吹画,观察漂亮的手拎包,说说手拎包上的图案是怎么来的;手拎包是怎么做成的。

观察吹画示意图,明确吹画的步骤。

幼儿作画。(幼儿吹画时可不限于吹在拎包的范围内,可大胆地在画纸上吹。吹好后揭下拎包,沿虚线折叠,一只漂亮的拎包做成了)

4、展示作品。

课后反思:

这节是美术课,课前我还是准备的比较充分。可是在上的时候,就出现难题了,吹画对于个别的幼儿是个体力活,有些幼儿吹一下,看自己的水彩还没吹出去就说自己吹不动了,这时只能自己亲自出马了。但有些幼儿很能干,他们吹出来的手提包很漂亮,他们也会去帮助别的较弱的幼儿。等最后的手提包都做好的时候,他们很开心,对自己的作品也很是满意。我也很满意。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2

活动名称

手工:有趣的帽子

活动目标

1. 学看步骤图,能根据步骤图折帽子。

2. 尝试用记号笔在帽子上添画猫的五官和尾巴。

3. 喜欢参与折纸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 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大小不等的正方形纸。

2. ppt。

一、 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特殊的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刚刚看到的帽子跟我们平时戴的帽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二、 出示步骤图,学习折叠方法。

师:你们想制作这样的帽子吗?

师:看看这是什么?(步骤图)步骤图上有什么呢?

师:数字有什么用?数字是提醒我们按照从1到几的顺序开始,一步

一步折叠。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提供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正方形纸,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先要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接着干什么?

老师一边引导孩子看步骤图,一边折叠,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做。

三、 幼儿尝试折叠帽子,并进行装饰。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看着步骤图试着折一折吧!折完后还要装饰

一下,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师:先找到小猫的耳朵,然后添画眼睛、嘴巴、胡子、爪子,最后再

画上小猫的尾巴。(每个小朋友可以制作2-3个。)

师:你们的小猫帽子完成了吗?举起来看看呢!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观察不同角度的帽子,让幼儿知道每一种物体通过多角度观察到的帽子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然后通过帽子的形状进行借形想象。由于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帽子,因此幼儿画出来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不足之处:在做画的过程中,个别幼儿不听指挥,随心所欲。今后我将在教学中多学习、反思。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3

设计思路:

漫画来源于生活,喜闻乐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的夸张、幽默、大胆的想象、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欣赏的特点。孩子们喜欢看漫画,尤其是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图片十分感兴趣,每一次都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幽默的地方还会开怀大笑。但是让孩子了解漫画特点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教师不能空洞地将一些抽象的词汇灌输给孩子们,于是我通过漫画与照片的比较、让幼儿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熟悉的中外漫画作品,再将精心设计的提问有机渗透在活动中,使幼儿自己从中体会出来。在欣赏活动中,我始终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幼儿自由欣赏、自由讨论、幼儿讲述、教师小结的方式,并借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简单分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体验漫画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2、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简单分类。

3、欣赏漫画,读懂画面的内容。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简单分类。

活动难点:

欣赏漫画,读懂画面的内容。

活动过程:

1、通过漫画和照片的比较,使幼儿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夸张变形、好玩有趣。

(1)老师模仿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耗——”,请幼儿猜猜这是谁说的话,从而引出小沈阳。

(2)老师画出小沈阳的漫画。漫画中的小沈阳和照片照片中的小沈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照片和画哪一幅更好玩儿、更有趣儿?

(3)教师小结:这种好玩儿、有趣儿的画就是“漫画”。漫画最大的特点是把人物画的夸张变形。

(4)欣赏人物漫画。

(评析:通过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人物——小沈阳,轻松自然的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现场用笔画出小沈阳的漫画,而且是先画身体再画头,这样始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更有亲切感、说服力,并能自然的过渡到漫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上来,使幼儿容易理解。)

2、出示漫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请幼儿说出漫画中夸张变形的地方。

(评析:通过直观的漫画课件,使幼儿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是把人物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儿子的大头、爸爸的小头和爸爸戴的大眼镜等,从而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3、欣赏、讲述漫画《三毛》,使幼儿知道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画出来的,可以用来说话。漫画分为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和连环漫画。

(1)出示三毛的漫画,请幼儿欣赏后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小结:漫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来说话,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用笔画出来的。

(2)比较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和连环漫画。出示三毛的连环漫画,请幼儿欣赏。

(评析:从单幅漫画到多幅漫画,再到连环漫画的欣赏,使幼儿对漫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将漫画欣赏与语言讲述有机地整合起来,既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调动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化解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4、欣赏、讲述漫画《父与子》,帮助幼儿理解漫画是没有国界的,被人们称为“世界语”。

(1)出示漫画《父与子》,请幼儿欣赏、讲述。

(2)出示《父与子》的德文注解,请幼儿阅读。

(3)出示《父与子》的中文注解,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4)教师小结:刚才那段文字是德国的文字,它其实就是解释刚才漫画的内容,德国的文字我们看不懂,漫画我们可是看得明明白白的,漫画不光中国人能读懂,日本人、美国人……全世界的人都读得懂,漫画是没有国界的,被人们称为世界语。

(评析:教师选择的德国漫画《父与子》生动有趣、内容富有生活气息、简单幽默,容易读懂,所以幼儿很有成就感。德语的出现使幼儿精神为之一振,把活动再次推向。)

4、讲解漫画和动画片之间的关系。请幼儿欣赏漫画。

(评析:动画片中的漫画幼儿十分喜欢,情绪高涨,在一片欢呼声中,本次活动走进尾声。)

5、请幼儿回教室自己创作漫画。

活动反思: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教师所选的内容自始至终都围绕幼儿熟悉、喜欢的漫画、人物进行,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具体体现在:幼儿注意力专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教师和幼儿都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泥的乐趣。

2、尝试运用团、搓、按、捏等技能制作喜欢的作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感受陶艺艺术的特征,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黄泥、图片、泥工作品、牙签、珠子、竹签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件好玩的东西,想送给大家,你们想要吗?

(出示黄泥并分泥)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泥巴可以怎么玩?幼儿演示,在玩泥的过程中提问:感觉泥巴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泥巴的特性)通过玩泥了解泥巴可塑性强,比较容易成形。

2、欣赏陶艺作品,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方法

泥巴的用途可大了,它可以通过多种程序来制作成一些好看的陶艺作品,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欣赏图片)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泥工作品,小朋友们想看看吗?(出示第一组作品)这里全是特色小吃,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是怎么做成的?然后请小朋友讲解观察到的制作过程,老师加以补充。(然后出示第二组作品)这里是动物之家,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做成的?请代表讲解,教师补充。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的泥工作品,下面请每个小朋友选择自己的位置,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工具很危险,容易扎到同伴。像:竹签,等,小朋友们用时要注意安全。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连接时要稍用力,连接位置要正确,特别是小动物的胳膊与腿。

4、欣赏作品

老师请幼儿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尝到了久违了的快乐,同时给我也带了启发和深思,使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特别是发现了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却有着一双灵巧的手,有着一个爱幻想的大脑。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无邪的童心,这是平时课堂上难以发现的,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一个创造设计的空间,活动中孩子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敢于创造,不论作品的大小、样式,只要他们动手了,只要他们感到快乐了,就一定有收获。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5

1、引导幼儿尝试在手掌上作画并能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2、通过感受手掌画的有趣与多变,在欣赏中获得愉快的经验。

在手掌上作画并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能大胆地进行想象、表达,有一定的创造力。

课件《有趣的手掌画》、各种颜料、毛笔等。

一、出示手掌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手掌印提问:这是什么?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跟手掌有关的书,非常有趣,手掌会变变变,书里的手掌藏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二、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

1、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画面,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幻灯片的内容。

幻灯片1:星期天的早晨,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对着我们眯眯笑。

幻灯片2:嘀嘀嘀!嘀嘀嘀!开来了一辆小汽车,哦,原来是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和妹妹,一家人要去游玩,大家可高兴了。

幻灯片3:汽车快乐地向前开去,边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瞧!他们来到了动物园。

幻灯片4:动物园的大门到了,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进去看看呢?好吧,就让我们快进去参观吧!

幻灯片5:哇!快看,大象拿着红苹果来欢迎我们了。

幻灯片6:我们再去湖边看看,咦,一只雪白的天鹅,正悠闲的停在湖面上。

幻灯片6:游啊游,游啊游,一条美丽的鱼,从天鹅下面游过。

幻灯片7:天渐渐黑了,他们游玩了一天也该回家了。

2、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找到手掌了吗?他们藏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三、幼儿尝试进行手掌印创作。

1、手掌真厉害,能变成这么多的东西,你觉得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呢?

2、我们也来试试,让手掌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图案吧。今天我们要用颜料和笔让我们的手掌来变一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刷在手掌上,然后进行添画。等下在刷颜料的时候,先将衣服袖子拉高,用完一种颜料想换另一种颜料时先将笔放回原来的框子里。

四、作品欣赏。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台大的电视机,如果你变好了可以到那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2、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让我们去表演给弟弟妹妹看看。

通过试教后,发现用印好的手掌直接让幼儿添画,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过于简单,所以我改变了以前的美术活动画在纸上,今天让幼儿尝试画在手掌上,然后进行表演,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想象也比较丰富,变成了蜘蛛、鳄鱼、蝴蝶等,但是绘本的内容有点偏向于手印画,最好在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先动一动自己的手,来变变,这样在欣赏好绘本后问幼儿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可能就说的出来了。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线条画,知道线条画的一些特征和表现手法。

2、学画流畅的长线条,提高幼儿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装饰画面的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花蝴蝶的图片,黑色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花蝴蝶,讲述故事:春天来了,有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它听说小朋友们提别喜欢它,于是它悄悄的飞来了,看到黑板上有一张白白的纸,它就在纸上一直绕,然后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老师边讲,边画出蝴蝶飞行的路线,然后画除一幅图。)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白纸上的路线图。

1、看看花蝴蝶在白纸上留下了什么?

2、这幅图其实就是花蝴蝶留下的线路图,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它是从哪飞到哪的?请小朋友抬起手跟老师一起画!

三、引导幼儿想象,看看画出的大小不一样的圆圈像什么?能变成什么样的图案?鼓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东西。

四、教师示范一遍,用线描画的装饰手法进行装饰,并鼓励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线条和图案。(老师觉得这个图特别像一顶小帽子,那么我们就把它装饰成一顶漂亮的小帽子吧!请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是这么画的?)教师示范出花纹,比如:波浪线,横线,竖线。

五、幼儿自己操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活动结束:集体欣赏作品,进行评价活动。将画的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幼儿自己讲述。

活动反思: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情中有趣”是美术课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延伸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注意保留传统优秀文化,给新美术课程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7

活动背景:

我班是新生班,幼儿年龄及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在绘画方面,幼儿基础水平差,不会画,不敢画。通过本次活动,初步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能大胆,自由作画,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体会手的运动方向的变化带来的线条变化,学习有控制的地用笔。

2、尝试用笔在纸上画各种线条,练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3、激发幼儿大胆创作,感受绘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难点:

激发幼儿用线条大胆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尺毛线记号笔水彩笔作业纸白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甩线条

用游戏引入

1、手指游戏

2、毛线跳舞

(1)教师用毛线甩出各种线条,幼儿观察并感受手的运动带来的线条的变化。

(2)幼儿用手指书空画一画。

(3)幼儿和老师一起甩毛线。

(4)师小结:线条随手的运动而变化。

二、基本部分——画线条、变线条

1、教师出示“神笔”在纸上画各种线条,幼儿比较后说说不同的线条像什么,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2、请幼儿拿出“神笔”在纸上随意画线条,体会手、笔、纸之间的关系。注意指导幼儿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3、幼儿对笔和纸有所熟悉之后,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4、鼓励幼儿发明创造新的线条表现各种物像。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增加创作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说线条

请几名幼儿展示作品,谈自己的想法,大家评价,看谁画的线条种类多,肯定与众不同的有趣线条。

四、延伸活动——体游“会跳舞的毛线”

教师甩毛线,幼儿扮“毛线”在我的指挥下“跳舞”。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自由的画,激发幼儿创作愿望,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较好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尝试了绘画教学的新思路——教师乐教,幼儿乐学。本活动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乐于尝试简单的雕刻步骤,初步了解画、刻、雕三步的基本流程。

2.让幼儿在雕刻、拓印的活动中体验创作的欢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泥块、刻刀、颜料、幼儿护衣与幼儿人数相同。电脑、投影、背景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石刻画,感受质朴单纯的形式美。

1.老师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的画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画刻在石头呢?

2.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很久很久以前没有纸和笔,可是人们又很想把看到的、喜欢的东西画下来,怎么办呢?他们找来了工具,有铁锤、石斧,用尖尖、硬硬的东西当笔,岩石当成纸,有的敲有的磨,在岩石上就留下了他们喜欢的各种东西。经过了很多很多年,这些刻画被风吹过、被雨淋过,但还是留在岩石上,所以我们现在的人依然能够看见、欣赏这些刻画。

(删除: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考虑了把在这个过程直接去掉,因为主题改了,改为泥刻画螃蟹,所以作为石刻画的铺垫就不需要了。可以直接进行螃蟹的主题,例如,听着螃蟹歌,让幼儿感知螃蟹的特征。)

师:那你们喜欢这些刻画吗?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展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泥刻画的创作。

1.师:这是老师就带来了软一点的泥块,这是刻刀,像笔一样尖尖的这头把你要画的画画下来,然后再用刻刀这头沿着你画的轮廓用力刻下来,刻的时候要注意手势,刻一刀左右摇一摇,最后我们还能利用雕,调出镂空的样子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我们把阳澄湖的大闸蟹刻画下来,好吗?

(调整:这个介绍环节还是比较详细的,所以暂时不做修改,保持这个三步骤的活动环节。出示泥刻画螃蟹,让幼儿感知泥刻画与平时的画有所不同。)

2.安全教育:一定要小心利用刻刀!

三、利用视频转换仪演示刻画过程

1.师:大闸蟹刻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只大闸蟹变到纸上呢

2.幼儿讨论:

3.小结:我们先用颜料在刻画上来回刷一遍,然后用纸轻轻的贴在你的画上,再轻轻的把按一按,最后慢慢的撕下来,这样我们的刻画就完成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修改: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把纸这个展示材料进行替换,想把这个螃蟹进行倒映在大的铅画纸上,并且纸上画有阳澄湖的背景图,)

四、幼儿创作,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来拓印刻画。

1.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刻画。

2.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拓印自己的刻画。(放悠远、神秘的背景音乐)

五、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欣赏!

(调整:展示作品是就直接把画幼儿阳澄湖的背景铅画纸展示即可了,这样可能显得比较大气。)

活动延伸:

师:现在的人们也运用了这个技术,我们现在会刻在核桃上,变成艺术品,有的刻在竹筒上,有的刻在了玻璃上,还有的刻在玉器上供人家观赏,我们这项艺术已经走向世界,让我们这代再传承下去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是请的中班幼儿,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有点困难,运用刻刀这个工具进行刻,都刻的不深,轮廓不清晰,所以导致最后的拓印的效果图并不理想,都比较模糊,所以中班幼儿改为大班幼儿。在主题上我们把螃蟹刻画作为重点,把认识石刻画,以及石刻画的来源部分全部删去,直接让幼儿学习认识泥刻画螃蟹,所以导致目标全部进行了修改。

美术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沙的特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沙画的基本方法。

2.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方盒、作画沙、画纸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做沙画的兴趣。

师:“你们有没有玩过沙?”“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觉?”“你们平时怎么玩的呢?”

教师:有位大师也喜欢用沙作画,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画的?画了什么?”

二.看视频,认识沙画的基本方法。

1.讨论大师作画的方法:大师画了什么?怎么画的?有没有看清做了哪些动作呢?

2.引导幼儿学习做沙画的基本方法:漏一漏、刮一刮、抠一抠、捏一捏、抓一抓….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方法。

3.幼儿尝试用沙学习基本方法。

三.示范画,巩固沙画的基本方法1.师:这幅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吗?

2.幼儿找一找,说一说。

3.教师小结:这幅图上的秘密都被小朋友找到了,其实在我们做沙画的时候,有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我们想画的。

四.激发兴趣,幼儿练习做沙画1.学习了沙画的方法,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创作一幅呢,想画什么?想怎么画?把你的好想法告诉你旁边的好朋友吧!(同伴交流)2.幼儿作画五.幼儿合作作画六.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小班和中班的美术学习,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特别是在线条的运用上。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幼儿对于美术的兴趣和尝试,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利用不同工具(木棒、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等)进行沙画创作。来绘画前,老师没有规定某一个主题或内容,都是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利用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方阵为板块,进行绘画。期间,也不是每个方阵都是顺利地完成沙画绘制,每个方阵都遇到了不同的困难和疑惑,这里,就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走出困境,拓展思维,大胆作画。

有趣的脸教案反思1000字通用


范文资讯网栏目精选:“有趣教案反思”,欢迎阅读。

教师是最无私的人。作为教师,不管我们能力有多强我们都不得不写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如何撰写一份系统化的教案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有趣的脸教案反思,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昆虫的兴趣产生浓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幼儿说了许多自己知道的昆虫,也观察了图片上各种各样的昆虫。

2、 我和幼儿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三对足、一对触角、一对翅膀、还有头、胸、腹。

3、 两位小朋友提出了疑问:“蚕宝宝没有翅膀、没有触角为什么也是昆虫呢?”

4、 平时幼儿常见的只是蚕宝宝的幼虫,对蚕宝宝的成虫很少了解,于是我便简单地告诉他们蚕宝宝长大了便有翅膀了。

5、 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课后想到上午的回答是否太简单了,孩子们能理解吗,而且,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将非昆虫类的蜘蛛当作昆虫介绍给了幼儿,使他们形成了错觉。于是我立刻生成了新的活动《昆虫保安大队》,为幼儿提供了蚕宝宝生长过程的标本、图片,同时还详细的向幼儿介绍了关于昆虫和非昆虫的知识。

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2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玩沙包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出几种不同玩沙包的方法。

2、初步了解沙包的制作过程。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二、活动准备

沙子、留着口的半成品小沙包若干,针、线,沙包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在音乐《健康歌》的伴奏下,组织幼儿做热身运动,活动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

教师出示沙包说:小朋友认不认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呢?

幼儿:沙包。

(二)过程:

老师:沙包是怎样制作的呢?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做好不好?

幼儿:好。

师幼共同做沙包。

1、请幼儿没人选择一个半成品的小沙包,想办法把沙子装进去。

2、教师帮忙缝好口袋。

3、组织幼儿互相交流,看看自己制作的沙包和别人制作的有什么不同。(从大小、重量、图案等方面比较。)

老师:老师将沙包发给你们,但是老师有个请求,小朋友比赛,看看谁想的玩法多,等一下教教老师好吗?(引导幼儿自由玩沙包,鼓励幼儿玩出多种花样。教师观察孩子们玩沙包的方法,及时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玩法。)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用这么多方法玩沙包。现在请小朋友轮流来当老师,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这些玩法。

老师总结沙包的玩法:沙包可以放在头顶上、肩膀上、手心上、背上走;拍手抛接沙包、手心手背抛接沙包;夹沙包跳、扔沙包、踢沙包、互抛互接沙包、用沙包跳房子、投掷沙包。

四、活动结束:

老师:小朋友我们都想出这么多玩沙包的方法,一起到院子玩沙包喽(带领小朋友到室外活动场地玩沙包。)

五、活动延伸:老师儿分成2组,进行沙包比赛。

夹沙包跳:让幼儿将沙包夹在两腿之间跳,看谁最先跳到终点,在跳动的过程中,沙包不能掉下来。

小蚂蚁运粮:将沙包放在背上弓着背进行小蚂蚁运粮比赛,在指定时间内看谁运的多。

托沙包:用球拍托着沙包进行竞走比赛。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气氛都很好,小朋友都很活跃的表现自己,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出各种各样的玩法,太棒了。特别是在孩子们装沙子的过程中,操作很认真但不够熟练,部分幼儿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在使用针线的过程中由教师亲自操作,并且组织好幼儿注意安全。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制作成功时的喜悦。

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3

活动设计

汉字作为我们中国的象征标志之一,蕴育博大的文化,让孩子们了解我们有趣的汉子包括象形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考虑到孩子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到时候识字量就会相当大,所以我觉得让孩子们多认识一些汉字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趣味性。

2.激发幼儿认字的积极性。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木偶、各类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出示小狗的木偶)你们看谁来了? 狗:我学了一首儿歌,请你们听听我念的对吗?

(二)引导发现

1.(出示儿歌)教师扮演小狗念儿歌并故意念错幼儿平时易念错的字。

(1)小狗念的对吗?哪个字念错了?

(2)请幼儿把正确的儿歌念出来。

(3)为什么小狗会把虾读成虫?

2.请小朋友仔细看虾字,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觉得这个字很有趣?

4.汉字中还有这种分开来是两个字,合起来又变成另一个字的字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教师把幼儿说的字当场书写出来。)

(三)探索操作

1.设置活动角,让幼儿去找一找,圈一圈,写一写,配一配左右结构的汉字。

2.幼儿进行语言区角的探索,老师观察引导。

(四)分享交流

1.你们找出了哪些有趣的字?请幼儿写在黑板上。

2.看看他们找出的字,读一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置我都以幼儿为主体地位,基本能达到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但我在组织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幼儿在家里收集更多的有关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这样也可以对象形文字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2、在整个活动的最后我没有让幼儿进行发散的思维,只是局限在了我现有的、准备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见汉字,包括广告牌、宣传单、报纸、电视等等。

3、在提问时孩子给孩子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由于太受时间的限制,提问时太过于仓促了。

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模仿集中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2.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

3.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

4.让幼儿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长颈鹿、小鸟、小象、小白兔、小花猫等动物头饰若干;人体结构图一张;小动物动作挂图一张;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引出活动。

(1)鼓励幼儿说一说、试一试自己的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在人体结构图上记录身体能动的部位。

(2)结合挂图,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图中的运动项目,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2.请幼儿一起做模仿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边说边示范动作,幼儿边说便跟着教师做动作。(张大嘴、点点头、转转腕、扭扭腰等。)

(2)请幼儿示范动作,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动作。

3.引导幼儿开开心心动起来。(幼儿每人选择喜欢的动物头饰带好)

(1)教师边示范动作边念儿歌《动起来》

附儿歌:

动起来

我是一只长颈鹿,抬头挺胸走。

我是一只小小鸟,飞呀飞的高。

我是一头小小象,摔着鼻子走。

我是一只小白兔,轻呀轻轻跳。

我是一只小花猫,喵、喵、喵。

(2)鼓励幼儿听儿歌做动作,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四散站好)

教师拍铃鼓,说一句儿歌,幼儿做一个动作,教师停止念儿歌,幼儿立即停止动作,无论什么动作,每人要保持原动作,静止不动。

活动延伸:

可根据儿歌创编其他小动物的动作,反复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模仿小动物做动作,他们喜欢像小鸟一样飞,像小兔那样欢快的跳跃。在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愉悦了幼儿的身心。

有趣的脸教案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连接的方法塑造立体小泥熊。

2、通过观看泥塑过程图片、讨论、尝试等方法学习镶嵌连接的方法。

3、体会制作立体泥工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a.已经掌握分泥、搓条、压扁等基本泥工技能,有进行平面泥贴画的经验。

b.认识并了解熊的外部特征。

2、物质材料准备:

a.材料包。b.面人工艺品一个,教师自制小泥熊若干,小泥熊制作步骤图。c.民间艺人捏面人的视频。

活动过程:

1、欣赏面人工艺品,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讨论,激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神奇的礼物。(出示面人)瞧,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2、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捏面人这一传统民间工艺。

教师:漂亮的小面人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3、欣赏教师自制作品,讨论小泥熊的制作方法。

(1)师:这是老师做的小泥熊,漂亮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不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2)展示小泥熊制作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制作泥塑小熊的方法。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泥熊身体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组合的,帮助幼儿了解小熊是怎样站在木棒上的。

4、介绍操作材料,尝试捏塑小熊,巩固学习连接的方法。

(1)师:这里有两种颜色的纸黏土、木棒,还有活动眼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师:先将一种颜色的纸黏土分成两份,团圆,分别插入木棒中,做小熊的身体和头;再从另一种颜色的泥土中揪出一小部分做成小熊的两只耳朵和鼻子、尾巴,分别贴在头上的两边和下方中间;剩下的泥分成四份,分别错长条,做小熊的四肢;最后把活动眼睛压贴在小熊脸上,可爱的小泥熊就做好了。

5、幼儿自由进行立体泥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根据小熊身体各部分的大小,进行分泥。

(2)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熊的四肢搓的过长过细,并能尝试比较适合的连接方法。

(3)在进行造型时,建议幼儿将小熊的四肢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6、展览欣赏与评价结束活动。

(1)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小泥熊,给自己的小熊取名字并试着说说它在做什么。

(2)欣赏同伴的小熊,有自己的小熊和它们的小熊游戏一起创编故事。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制作好的小熊带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并制作出小熊的一家,装饰成一件泥塑工艺品,带到幼儿园的手工展展览。

活动反思:

1.活动导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彩泥的兴趣。

2.在引导孩子认识彩泥的时候,没有向孩子阐释清楚彩泥的性质。

3.在活动中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变彩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幼儿玩彩泥时,比较专注,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获得了发展。活动结束时,幼儿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详案《有趣的昆虫》


一、主题的由来:

在上学期《花儿朵朵》主题活动开展以后,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花儿的朋友,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各种小昆虫为什么会在花上爬来爬去,飞来飞去?等问题,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昆虫与花儿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将自然地生成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让幼儿继续探索花儿与昆虫的秘密,认识各种各样昆虫的名称、特征等等。

二、活动的开展:

第一阶段:《我知道的昆虫》

活动一:《我认识的昆虫》

活动目的:

1. 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 尝试对昆虫进行分类活动。

3. 体验捕捉昆虫的乐趣。

4. 尝试饲养昆虫,增进关爱小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 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指导:

1. 组织幼儿观看有关昆虫的VCD,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 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发幼儿谈论有关昆虫的话题,比一比谁知道的昆虫多。

3. 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分类活动,按会飞的、会爬的、泥土中的昆虫进行分类布置展区。

活动二:美术活动《画昆虫》

活动指导: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话出喜欢的昆虫。重点指导幼儿在涂色时,使用鲜艳的色彩。

4. 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自我评价。

活动的延伸:饲养昆虫,引导幼儿记录昆虫的成长过程。

第二阶段:《昆虫的本领》。

活动一:《昆虫的本领》

活动目的:

1. 了解昆虫的本领,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2. 学习搜集信息、资料。

3.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1.活动前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百科画册、网上查找了解昆虫的本领。

活动指导:

1.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昆虫有哪些本领?

2.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昆虫的本领?

3. 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的不同本领用图画表现出来。

活动二:歌曲《小蝴蝶》

1. 律动《蝴蝶飞》入室,提醒幼儿双手与双脚配合协调。

2. 练声《一只小铃铛》

3. 出示蝴蝶头饰,引入歌曲的内容。

4. 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5. 请部分幼儿戴上头饰边唱歌表演。

第三阶段:《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的:

1、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过程:

1、 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为什么喜欢,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 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虫子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 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 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保护活动定整洁,帮助厨房阿姨清理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 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第四阶段:《昆虫的乐园》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活动过程:

1、 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 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 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 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 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四、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教案出自:)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活动感想: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教案出自:)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有趣的昆虫教案1000字”一文,希望“有趣的昆虫教案1000字”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有趣昆虫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