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爬山虎教学设计反思 > 导航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集锦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集锦。

在实际教学中仍然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备好教案对教师的帮助其实是很大的。教案是在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考虑到你的需要,范文资讯网特地编辑了“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重点

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准备

实物爬山虎、小黑板、学生用的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任务,交代学习方法

三、导学第三自然段

1、学习自读,找出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2、请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

3、小结

四、讨论完成第四自然段

1、点读本段,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4、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5、小结。

五、独立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脚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

爬触着墙──触、巴、贴(牢固)

没触着墙──(萎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在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情分析

叶圣陶、肖复兴两位作家,学生都较陌生,应引导阅读有关资料和作品,对他们进行了解。

教学理念

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已知经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二、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

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新。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5、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五、学习小组交流

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六、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1、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2、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3、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4、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三、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四、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五、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

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说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

叶圣陶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

堪称楷模

相关作业

1、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2、语文活动: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⑴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⑵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⑶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3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文篇幅较长,11个自然段,约两千字,在学习上有难度。考虑到在此之前,学生已有“速读”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学时,本着“用足用好教材”的理念,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速读理解课文,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抓点带面、以简驭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抓住“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待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4

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⑴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⑵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⑶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

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⑴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⑵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

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点评

1、教师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变化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细致入微的描写的表达方法,从而了解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认真、仔细的态度。

2、注意运用教学软件,投影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激发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

2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重点)

3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嫩茎一顺儿漾起波纹

触着墙痕迹蛟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4.5句)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

五、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

(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二)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

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

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色。(说课文依据)

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

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②画脚。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

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咱们这样来读:

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

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六、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4.学生评议。

方案一:说得不对

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弯

触巴拉贴

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

(1)放动画。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什么?

(2)给画面配解说词。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就说什么。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试说后指名说)

(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解决问题

1.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

(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七、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板书:萎了牢固)

(二)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八、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1.回归课题。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

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观察一天行吗?

3.小结:是啊!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6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的脚》第一教时教学预案

崔张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体会新词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过程预设】:

一、揭题,感知

01、揭题,读题。学习虎的笔顺。

02、直观感知爬山虎。课件显示图片,学生欣赏,可以边欣赏边说与图片相关的话。

二、初学,梳理

03、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的音,体会新词的意思。

04、读读典型的生字和新词。并交流叠的书写特点。

均匀嫩茎叶柄蛟龙重叠空隙痕迹逐渐

05、说说此时心中的爬山虎。(图片感知和文本阅读之后,一定会对爬山虎产生新的感受。)

06、听或跟录音朗读,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07、讨论: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三、细究,感悟

08、叶圣陶爷爷是如何经过自己长期细致地观察,通过自己形象逼真的描写,来介绍爬山虎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09、学习句子: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随机讨论:你认为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10:学习句子: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随机讨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爬山虎叶子还独特在哪里?)

11、过渡:哦!怪不得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2、阅读了上面这些恰切真实的文字、逼真形象的描写,让我们对作者叶圣陶爷爷产生了油然的敬意,为什么呢?

13、齐读第二自然段。

14、试背第二自然段。(机动)

四、作业,延伸

15、作业: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

16、实样观察爬山虎。可以在自家周围、居民小区、公园等地方仔细观察爬山虎。

五、板书预设

爬山虎的脚

嫩红嫩绿

爬山虎的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

一顺朝下铺得均匀

教后反思

一堂课下来,感觉良好,教学进程和学情呈现与预设基本一致,整堂课充分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浅显而不浅薄的教学风格。

就课的点而言,从虎的书写笔顺和叠的书写结构等,在课堂上有了合理而巧妙的落实,扎实而有效。

从课的线而言,从图片欣赏到文本阅读再到精神感悟,使整课完满连贯,一气呵成,使学生在没有迂回和陷阱的氛围中,量力而习,获得语文。

从课的面而言,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联动,有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有有声的读,有无声的思,使课堂场景和语文场景融会贯通,联势推进。

唯一遗憾的是,也许由于作者对课文结构的故意布排,在叶、脚、爬三块内容的描写中,后两块内容文句交互,没有明显的边缘痕迹,所以在梳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上,学生思维受阻,险些进入冰河时代。早知如此,这一个微格弃之也不可惜,因为一课一得,足矣!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二、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组研读:

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学生汇报。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

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个的人。

七、拓展活动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空隙、拂过、漾起”等词语,朗读课文,能背诵二至四自然段。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时,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挂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墙上爬的。

二、整体入手,感知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全文,回顾主要内容。

三、自学赏析,品读积累

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发挥学习自主性。

师:批划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自批注,再在组内品读赏析,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组汇报,师适时指导发言、引导组织。

如: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得,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排列的,我抓住了“一顺儿”“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茂盛,排列得很整齐。我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感情朗读,师做适当指导训练。)

师:就像这位同学这样交流、汇报。还有谁对这一段进行补充?

(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一部分一部分有条理得汇报)

再就其它段落、其它部分进行交流赏析。

师适时板书,以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纲要,把握全文要点。

四、朗读背诵,梳理整体

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可以借助板书。

五、课外延伸,仿写练笔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仿写一种植物,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反思 篇10

导入

(3分钟。)

1、(师指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不知道同学们学得怎么样。现在,欧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课题后加共横线变成补充句子的练习题)谁能补充这个句子?

2、生根据一课时了解的内容补充句子。多应会补充爬山虎的绿、美。

学习

一、美丽

(7分钟。)

1、多美的爬山虎呀!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课文具体描写爬山虎美和绿的句子?

(生勾句。)

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订证是否勾正确)其他同学赶紧对照一下。

3、这么绿、这么美的爬山虎,你认为该怎么读呢?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赶紧试试吧。(生自由读)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抽生读)你从他朗读的哪些地方感受出了美?(生生评、师生评、自评)你觉得怎么读才能感觉出绿与美?(师可范读)他们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人品

(10分钟。)

1、课文两次具体描写了爬山虎,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当时的我心情如何?

(分别学习6和8自然段。)

(学生回答我的心情:意外、高兴、忐忑不安、温暖、幸福。)

2、这时我的心情又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感受:跳跃、迷离、浓浓……)

3、现在,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进一步了解了。巧妙地运用课文词句,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相信你所补充的句子一定会更精彩。

(学生结合作者心情,再次补充句子。)

4、通过你们精彩的描述,我觉得这片爬山虎真的是更美了。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再陶醉一次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吧!(指导朗读6~9段)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如此愉快了。这的确是一份多么沉郁的忘年友谊呀!这,就是叶圣陶老先生对人的态度。

板书:

人品

三、文品

(7分钟。)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如此美丽,时常引起我无限的遐想和追忆。我到底想到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前半部分,相信你一定能填写出更精彩的句子的。

2、(学生填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学)你从哪里感受出叶圣陶老先生的认真的?请大家看130页。资料袋里就有《一幅画像》这篇文章的片断。谁也有这样的感受?快说说吧!

3、是啊,仅仅是一个素未谋面的初中生的作文,叶圣陶老先生却也改得如此认真。那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让我知道,这就是他对待文学的态度。

板书:

文品

四、勉励

(5分钟。)

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谁还能根据课文前半部分的其它内容继续填写这个句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勉励我)(CAI出示评语)让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

(学生答我的想法。)

五、提升

(8分钟。)

1、叶圣陶老先生用他的认真与鼓励深深地影响着我,直到后来我真正成长为一名作家。(CAI肖复兴简介,学生自由读)或许,在我的文学生涯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每次我都会想起──(师引生答)于是我又拥有了徜徉于文学殿堂的无尽动力。

2、师引读最后一段: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

3、对,这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的感叹。(CAI出示句子,生齐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的学习吗?我们知道爬山虎的绿表现出它的勃勃生机,包含着作者愉快的心情。此时,你认为这个“绿”还有什么意思?(结合小结完成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永远勉励着我,让我也要拥有像叶圣陶老先生那样的文品与人品。

小结

今天我们透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感受到了叶圣陶老先生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留心你身边那平凡的事物吧,或许你也能从中感受到存在于你身上的那一份关爱与勉励!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勉励我

文品人品

FWr816.cOm小编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


教案要注意有什么事项呢?学得贵师,亦得贵友,老师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写好教案。有效的教案能够明确教师所应授之课程内容,经过认真挑选范文资讯网小编为您精心制作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 篇1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这节课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很多:

1、没有考虑高年级学生的能力,在备课时我只是单纯的按照上学期生本课堂的第一课时的模式来上课,忽略了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在识字写字这一部分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在学生拖泥带水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地给予引导,课堂调度不合理,显得课堂内容空洞并且不扎实。

2、老师的课堂语言没有规范起来,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提出的问题模糊不清,导致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在课堂上配合我的要求。

3、没有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来备课上课,也就是说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对语文定义,没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运用语言。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解决生字词,所以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的教学重点不是生字词,而是理解和感悟,可是我在上课时长时间纠结于字词部分,所以这堂课已经完全不适用于高年级了。

4、课堂不够高效。现在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由于自己备课不够深入,所以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很高,可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却没有达到,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而回答问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思考当中。

5、备课还是没有很细致,只考虑了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导致没有高度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由于对生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好,使这节课成了一堂浮于表面的形式课。

基于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细心研究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把握应当达成的教学目标,扎实地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交流的能力,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把语文教学的感、悟、思真正落到实处。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 篇2

这次是到岗二以来,刘校长第一次听我的课,心里难免有些紧张。不过毕竟也有了10年教龄,开始讲课了,心里慢慢镇定了下来。

课的开始进行得还不错,孩子们配合也很好。可是当开始学习“爬山虎怎样用脚爬墙”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孩子们对于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位置以及爬墙的整个过程的认识很模糊,读了半天文章还是有孩子说不太明白。让他们在书上画一画脚的位置吧,也不够准确,最后只好我亲自讲解了。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我又找了几个孩子上前用手来进行了演示,最后还是自己又进行了演示,这才基本明白了。

回到办公室,我就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学校里就有满满两墙的爬山虎,课前又布置了观察任务,孩子们怎么就不明白呢?估计是都没有仔细去看!第二节课语文课我到班上了解情况,果然是他们头一天根本就没几个人去认真观察学校的爬山虎,甚至有不少人就没有看!唉,这些孩子们呀,光有聪明的头脑,缺乏踏实的态度!

为了弥补上节课的遗憾,我带孩子们来到了楼下,结合着实物,把课文又重新理解了一遍,这才让他们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回事。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 篇3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我在教学开始时,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叶子,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我教学本课的不足之处是:

1、没有找到爬山虎,只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不够直观。如果提前让学生观察,寻找到爬山虎,效果会更好些。

2、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观察还不够,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 篇4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在讲之前,我要求学生到学校操场去观察爬山虎,并写了观察日记《我观察到的爬山虎》。学生对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感性认识。

二、评价:

激趣导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高。 导思释疑教学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恰恰是文章的中心问题,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 将课文重点段的背诵训练穿插于教学过程当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也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本次公开课的缺点也不少:比如在学生提出爬山虎的脚是小圆片的时候,与教师的预设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相矛盾。教师此时缺乏教学机智,处理比较粗糙,在此处浪费了不少时间。

分析原因如下:

备课的时候,我会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计入教案当中,然后把它们背过。在讲之前我会反复多遍地去背诵,恐怕漏掉其中的一句话。我相当关注每一张幻灯片中的细节,慎密地思考其中的过渡语。虽然讲课之前,我已经把课文内容烂熟于心,并且把教案在心中默念了许多遍了。但我仍然相当紧张,恐怕课堂上学生不能配合,或者不按照我的思路来回答问题。 果然,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所回答的与我设计的许多方面大相径庭,这些课堂生成的答案让

我不知所措,于是开始紧张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学生,思路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所打乱,于是整堂课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倾向,让学生们听不懂,也让听课的老师不知所云。 课下领导和老师们给我评课的时候,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源于备课的拘泥于细节的完善而忽略了大的框架。课堂学生的生成是教师无法预测的,但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具体框架结构要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主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引导到这个大环节中。关键是自己的备课,其中大的环节要清晰,无论学生如何变,万变不离其宗。当胸有成竹地了解了讲解中的关键问题的时候,那么细节就可以随意填充了。不论在课下想象的学生回答是如何变化多端的,当堂出现的问题一定是与你的预设有出入的,所以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回答,另一方面还不要被学生的回答所束缚。

将来改进的措施:

1、始终不渝地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法。

2、多听课,多学习,容百家之长补己之短。

3、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在放松快乐的心理下教学,不要过度紧张。 4、备课不要过于精细,免得束缚自己的思路。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 篇5

1、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亲切谈话、课题探究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检查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体会课文内容时,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3、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呈现美景,激发情感。在课始,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请学生欣赏了爬山虎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7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7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篇1】

一、努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请小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评价,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和小伙伴共同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以读为本,让书声回归课堂

阅读教学就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篇课文语言准确,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在画爬山虎的脚的时候,不少同学一直找不准脚的位置,我也是让学生反复读相关的段落,找关键词,用心去读书。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篇2】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在讲之前,我要求学生到学校操场去观察爬山虎,并写了观察日记《我观察到的爬山虎》。学生对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感性认识。

二、评价:

激趣导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高。 导思释疑教学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恰恰是文章的中心问题,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 将课文重点段的背诵训练穿插于教学过程当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也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本次公开课的缺点也不少:比如在学生提出爬山虎的脚是小圆片的时候,与教师的预设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相矛盾。教师此时缺乏教学机智,处理比较粗糙,在此处浪费了不少时间。

分析原因如下:

备课的时候,我会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计入教案当中,然后把它们背过。在讲之前我会反复多遍地去背诵,恐怕漏掉其中的一句话。我相当关注每一张幻灯片中的细节,慎密地思考其中的过渡语。虽然讲课之前,我已经把课文内容烂熟于心,并且把教案在心中默念了许多遍了。但我仍然相当紧张,恐怕课堂上学生不能配合,或者不按照我的思路来回答问题。 果然,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所回答的与我设计的许多方面大相径庭,这些课堂生成的答案让

我不知所措,于是开始紧张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学生,思路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所打乱,于是整堂课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倾向,让学生们听不懂,也让听课的老师不知所云。 课下领导和老师们给我评课的时候,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源于备课的拘泥于细节的完善而忽略了大的框架。课堂学生的生成是教师无法预测的,但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具体框架结构要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主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引导到这个大环节中。关键是自己的备课,其中大的环节要清晰,无论学生如何变,万变不离其宗。当胸有成竹地了解了讲解中的关键问题的时候,那么细节就可以随意填充了。不论在课下想象的学生回答是如何变化多端的,当堂出现的问题一定是与你的预设有出入的,所以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回答,另一方面还不要被学生的回答所束缚。

将来改进的措施:

1、始终不渝地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法。

2、多听课,多学习,容百家之长补己之短。

3、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在放松快乐的心理下教学,不要过度紧张。 4、备课不要过于精细,免得束缚自己的思路。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篇3】

《爬山虎的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又是一篇科学知识类的文章,知识性、教育性很强,如何引导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如果等同于自然课、常识课就丧失了语文学科本来的魅力了,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保护孩子求知、好奇的心理,激活孩子的人生情趣,把孩子的自然能力、好奇心、新鲜感转化为充满情趣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注重语言文字本身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

另外我也注意孩子的自尊心,表演固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感悟方法,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演的不好,遭到大家的嘲笑,使孩子有深深的挫败感,那这个环节舍弃也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案甚至自己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情趣”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篇4】

首先,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讲爬山虎叶子的这段,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叶子的美,通过朗读把叶子的美读出来。

其次,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采用老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方式从文中找出爬山虎脚的特点。接着默读爬山虎向上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再次,边读边渗透写作方法。在讲爬山虎的叶子和脚,以及怎样爬的时候,顺带提及到作者怎样观察植物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写的秘密。这样比平时上作文课时,单独来讲怎样观察植物,怎样写植物要容易多,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篇5】

这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作者所描写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它们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在上了这节课之后,又详细地观看了自己的视频,感觉存在许多不足,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在意料之外。

一、努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请小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评价,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和小伙伴共同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以读为本,让书声回归课堂阅读教学就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篇课文语言准确,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在画爬山虎的脚的时候,不少同学一直找不准脚的位置,我也是让学生反复读相关的段落,找关键词,用心去读书。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教学反思【篇7】

1、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亲切谈话、课题探究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检查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体会课文内容时,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3、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呈现美景,激发情感。在课始,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请学生欣赏了爬山虎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集锦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每位教师在备课中就需要进行编写教案。教案能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教案的内容怎样写最合适呢?今天范文人的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报道,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一起讨论分享知识!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

一、设计意图:

水果店的主题活动内容我们一共预定了四次游戏,这次游戏是最后一次。针对前几次的游戏活动情况:幼儿对水果店的经验缺乏,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较弱。特设计了以巩固水果店老板与顾客间的角色意识,大胆模仿成人间的交易活动,体验参与角色游戏的快乐及能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交易活动,在游戏中发现断货能及时补货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

1、巩固水果店老板与顾客间的角色意识,大胆模仿成人间的交易活动,体验参与角色游戏的快乐。

2、能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交易活动,在游戏中发现断货能及时补货。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1、上次角色游戏你在哪里玩?扮演了谁?做了什么事?

2、师:我发现一个水果店的老板把水果放得乱七八糟的。你是顾客,你会去那个水果店买水果吗?(引导幼儿将水果摆放整齐)

3、刚才我接到舅妈打来电话,请娃娃家的妈妈去她们家做客呢!空着手去,你觉得好吗?(买些水果)那待会儿请娃娃的妈妈到水果店买些水果去做客吧!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教师适当调整幼儿的人数

重点指导:深入水果店,指导水果店老板与顾客相互间的交易活动,发现断货能及时补货。

一般指导: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大胆模仿成人的劳动。

1、今天你扮演了谁?做了什么事?

五、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以买些水果去舅妈家做客为活动的引子来开展水果店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参与性很浓。买卖声、叫喊声融合成了一曲欢快的交响乐。但在活动中,也发现水果店的老板“买”、“卖”不是分得很清,一会儿大声地在喊“买水果了”,一会儿又在喊“卖水果了”,而且买卖交易付钱时,水果店老板与顾客都争着付,究竟谁先付给谁,还很茫然。在下次其它的主题游戏活动中,还应渗透幼儿这方面的知识经验。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尝试使用多种刷子,了解刷子的不同名称,探索刷子的使用方法。

2、 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增强幼儿对刷子构造、种类及用途的认识,并按刷子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3、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刷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 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刷子,如牙刷、杯刷、鞋刷、长柄刷、眉刷、衣刷、浴缸刷等

2、 杯子、瓶、娃娃、衣服、裤子、抹布、皮鞋、盆、标记等。

活动过程:

一、 操作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各种刷子的不同用途。

1、 出示刷子,引发幼儿使用刷子的兴趣

2、幼儿自由选择、观察、摆弄、交流、尝试使用各种刷子,相互合作模仿成人的活动。(用牙刷给宝宝刷牙,用鞋刷相互刷皮鞋,用衣刷模仿妈妈刷衣服,刷裤子,用杯刷刷杯子,用长柄刷刷地,用眉刷相互化妆等等)。

二、 鼓励幼儿讨论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发现。

1、 幼儿逐一上来交流对刷子的认知,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你刚才玩的是什么刷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 比较一下你们的刷子,有哪些地方不相同及相同点?

3、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刷子。

4、 游戏《送刷子回家》,引导幼儿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引导幼儿将牙刷送给牙宝宝,将鞋刷送给鞋子)

三、 拓展经验:

1、 你还见过哪些刷子?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教师出示锅刷、长柄刷让幼儿了解。

2、 幼儿观看录象:随着刷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又出现了许多电动刷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3、 小朋友长大后自己设计更先进的刷子为人类服务。

区角延伸:1、选择一些常用刷子放在生活区内,并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练习使用。

2、收集一些旧牙刷,放在动手区,供幼儿玩刷画游戏。

3、自制娃娃读画报刷子的一家,供幼儿在语言区点读,巩固对各种刷子的认知。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愉快地想象和表现刷子的舞蹈。

2、在比较、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刷子的特征和用途。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2、车刷的'DVD资料、擦窗的专业表演。

那么牙刷是怎么跳舞的?

(二)、热闹的刷子舞会。

1、出示牙刷、杯子刷、床刷、窗刷,讲讲用途。

欣赏DVD中的车刷,交流有关车刷的经验。雨刷是怎么跳舞的?

看专业擦窗子的表演。窗刷是怎么跳舞的?

2、跳刷子的舞蹈。

“今天我们就和刷子宝宝一起开个热闹的舞会吧!”

眼睛看到老师拿起什么刷子,我们就来表演什么刷子的舞蹈,好吗?

欣赏并模拟教师扮演的小牙刷的舞蹈。(重点观察: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做牙刷――手指)

自由创编小车刷的舞蹈。

尝试集体创编窗刷舞。

“刷子的本领真大呀!除了刷子,我们还能用什么工具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干净呢?”。

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扫帚、抹布、鸡毛掸子等。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能主动回答问题,能大胆表现刷子的动作,活动中气氛很好,幼儿的注意力也很集中。

但是活动的内容偏向科学,因此没有完整的倾听音乐。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4)

孩子在刚进入小班时,对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混淆不清,通过让孩子在游戏中对不同形状的饼干进行分类,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为每组幼儿准备可操作的活动材料,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的机会,最后通过乘坐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再次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学习按不同图形的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以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学习按不同图形的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1、小兔、小猪、小猫图片各二张。2、各种图形饼干若干。

3、画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写有数字的车票若干。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师:噢,是兔妈妈带着小兔宝宝,猪妈妈带着小猪宝宝,还有猫妈妈带着小猫

宝宝来了,你们高兴吗?那好吧,我们向小动物们问声好,小动物你们好!)

(二)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师:你们看,老师准备了一盘饼干。(教师出示一盘有各种图形的饼干)

2、师:咦,盘子里的饼干是怎么样的?它们都有哪些不同?

(师:噢,我准备的有大的、小的圆形饼干;有大的、小的正方形饼干;还有大的、小的三角形饼干)

3、师:小动物们见了这些饼干很高兴,都说自己喜欢吃其中的一种图形饼干,它们到底喜欢吃哪一种呢?那就要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我已经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盘饼干,现在请你们看看盘子里都有哪些图形的饼干,想一想该送给哪只小动物?好,小朋友我们一起给小动物送饼干吧,送到小动物的盘子里。

4、师:我们给小动物送了那么多的饼干,不知道小动物会是怎么说的,让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录音:小朋友好!谢谢你们给我们送了那么多好吃的饼干,不过有些小朋友送的饼干还不是我们最喜欢吃的。那么,你们想知道我们最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吗?哈哈!问题可简单啦,只要看看我们的嘴巴就明白啦。)

5、师:小动物怎么说呀?小动物告诉如果想知道他们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只要看看什么就行啦?

6、师:刚才我们有没有送错饼干呢?那好吧,我们赶紧把些送错的换过来,给小动物送上他最喜欢吃的饼干吧。

(师:噢,我们看看送对了吗?都送对了,你们真能干,一起来夸夸自己吧!)

1、师:小动物们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饼干,真是太开心了。为了表示感谢,邀请我们小朋友到它们的'家里森林公园去玩。不过,小动物们说森林公园离这儿很远,需要乘火车去,怎么办呢?别着急!你们看他们已经给我们寄来了火车票,这些火车票可有趣啦!上面都画有不同的图形,还写上了数字。看,这张火车票上有什么图形?数字是几呢?那张呢?并且他们还告诉我们不能上错车厢,如果你拿到了画有圆形的、写有数字1的火车票就要上圆形的车厢,坐1号的椅子,如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上火车吧!(幼儿持票上不同的车厢),列车员要检票了,请把火车票举起来吧!(教师检查幼儿的对、错)

本次数学教学活动的的开展,自我感觉在原有的教学水平上有了新的进步,通过评课与课后反思,观看录像,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

本次我是一节数学活动,所以要求上课堂语言简练、严谨,讲解清晰。观看了我的课堂实录,感觉好多都和自己之前上课时的感觉不一样,语气、语言、教态、讲解都和想象中大相径庭,这段录像让我更直观的看到我的课堂状态。语言是课堂中最重要的,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标志,是和孩子在课堂中沟通的重要桥梁纽带,我的这次教学活动,在语言方面,语速稍稍过快,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语气应抑扬顿挫,慢条斯理,极具亲和力,让孩子听清楚每一句话,吸引孩子。每提一个问题或说完一句话,都应空缺一点儿让孩子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从孩子那里寻找我们想要的答案,在这点儿我还有所欠缺,在课堂提问中,一小部分语言还不够准确,例如“还有什么和三角形长得一样?”这句话就不够准确,应该说成“什么和三角形长得很像”。

经过评课,观看教学视频,发现语言的准确性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在课堂第一环节我就开始有点慌张了,一位老师应该在课堂中遇到突发情况善于转化,坐怀不乱,如果老师自己都乱了阵脚,那后边的活动进行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的心理素质还有待加强。在我的教具(饼干)出示以后,孩子的目光就聚集在了“各种形状的饼干”上,于是我的讲解便有部分孩子没有在听,教具出示的过于早,应该在完全讲解完之后,再带领孩子共同探讨,本环节设计的不太恰当,另外我还发现我的这次活动没有什么重难点,没有什么是要攻克解决的,至于最后的把饼干进行分类,孩子们也很容易的做到了,我应该根据我班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加入重难点,带领孩子共同解决。

在课堂中还应及时对回答好,回答正确的幼儿进行肯定与鼓励,这点儿我却忽略了,整节课我班幼儿回答问题还不错,而我只进行了一次鼓励表扬。在“包装饼干”环节,我想我是否应该给每位幼儿准备教具,避免他们有争抢现象,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班幼儿还没有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的自身有了新的提高,在业务方面需要提高的地方确实还有很多,通过观看园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和观看本次教学实录,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而且也进步了很多,一次这样的活动会促使我们每位老师都在进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这次活动定为新的起点,而继续努力,“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在以后应该在平日的教学活动就注意自己的不足之处而慢慢改正,寻求更大的进步。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欣赏生活中盘子的图案色彩的艺术美。

2、与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用线条、色彩和花纹大胆地设计、装饰纸盘、体验亲子制作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盘(大小、形状不一)若干。

2、红、黄、蓝等各色颜料,毛笔、棉签、台布、抹布、蓝色勾线笔(一个家庭2支)2大组。

3、盘子PPT,教师范作。

秋天喜欢收集落叶,天空喜欢收集云朵,你知道老师喜欢收集什么吗?(幼儿猜测)

播放PPT,老师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盘子,在这些盘子中,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进一步感知盘子的图案、花纹、色彩的艺术美。

1、老师呀不仅收集了一些盘子,还设计了一些盘子,出示范例。

2、这些盘子都一样吗?(上面一排的盘子都是蓝色的,下面一排的盘子都是彩色的)认识青花瓷盘、彩色盘子。

4、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盘子的图案是怎样的?

5、那这个盘子的图案是环状的吗?它又是怎样的?

三、交待制作要求,幼儿操作。

1、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属于自己的盘子呀?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蓝色勾线笔,你们可以用它来设计青花瓷盘,老师还在第一大组准备了各种颜色的颜料,你可以用来设计彩色的盘子,等会请你先想一想,你想设计青花瓷盘还是彩色的盘子,等会你就把椅子搬到那一组去,坐下来后再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设计什么花纹,想好了就可以画了。

2、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装饰,教师巡回指导,拍摄一些照片。

盘子都做好了,你想不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活动反思:

选择盘子作为我们的家长开放日活动,首先考虑到的是盘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们想借此让幼儿和家长感受生活中的美,并以此活动来启发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引导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只有幼儿对美的欣赏、对美的理解,那么幼儿才能表现美、创造美。

在审议活动的时候,我们把盘子分为三类,青花瓷盆,彩色的盆子及黑白的盆子三类,让幼儿通过感受、欣赏蒙发创作的`兴趣。实际组织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教师在讲述盘子的特征的时候不是很好讲,每一种盘子虽然都讲到了,但是每一种盘子又都浮于表面,没有能够讲得透彻,所以活动后我们反思,如果我们每个班选择一种盘子的类型进行活动,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些。这样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有一定的争对性,就能讲得到位些。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年级组审议活动还应该更加细致些。

另外,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家长参与性不是很强,他们似乎都愿意把机会留给自己的孩子。活动后家长交流,一些家长反映来参加家长活动,他们更乐于看到的是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如何等,在分散活动时关注则自己的孩子是否合群,是否能和同伴友好相处等。所以我感觉在以后开放家长活动时,向家长展示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没有家长参与的)还是有必要的,此外还加一个亲子制作或亲子游戏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愉快地想象和表现刷子的舞蹈。

2、在比较、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刷子的特征和用途。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牙刷。

2、车刷的DVD资料、擦窗的专业表演。

3、音乐《洗澡》

活动过程:

(一)、跳洗澡舞。

师:天气热了,我出汗了,我们来洗个澡吧!(跳洗澡操)

讲讲为什么要洗澡。(使身体变干净)

身体脏了要洗澡,那么牙齿脏了怎么办?(刷牙)

那么牙刷是怎么跳舞的?

(二)、热闹的刷子舞会.

1、出示牙刷、杯子刷、床刷、窗刷,讲讲用途。

欣赏DVD中的车刷,交流有关车刷的经验。雨刷是怎么跳舞的?

看专业擦窗子的表演。窗刷是怎么跳舞的?

2、跳刷子的舞蹈。

今天我们就和刷子宝宝一起开个热闹的舞会吧!

眼睛看到老师拿起什么刷子,我们就来表演什么刷子的舞蹈,好吗?

牙刷舞

欣赏并模拟教师扮演的小牙刷的舞蹈。(重点观察: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做牙刷手指)

车刷舞

自由创编小车刷的舞蹈。(.来源教案网)

(教师提示:你用身体的什么部位表演车刷的舞蹈手肘)

窗刷舞

尝试集体创编窗刷舞。

(教师提示:你用身体的什么部位表演窗刷的舞蹈手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刷子的本领真大呀!除了刷子,我们还能用什么工具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干净呢?。

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扫帚、抹布、鸡毛掸子等。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能主动回答问题,能大胆表现刷子的动作,活动中气氛很好,幼儿的注意力也很集中。

但是活动的内容偏向科学,因此没有完整的倾听音乐。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学生收集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

板书课题:

刷子李

2、解题:

怎么叫刷子李呢?

3、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出处。

见参考资料: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天津卫市井。

4、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

5、小组合作自学心得:

汇报自学情况: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起初,徒弟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一个小粉点也没发现,当徒弟时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黑裤烧了个洞,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②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

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物活了、神了。

③采用对比方法,烘托人物形象:

徒弟的半信半疑和主人公“艺高照大”的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冯骥才爱写“俗世奇人”,笔下著名的有“泥人张”、“快手刘”等。

板书:

俗世奇人

二、指导阅读

1、检查预习,初识“刷子李”:

⑴提问:

通过预习,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⑵小结要点:

技艺高超──俗世奇人。

2、引导学生提问:

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

3、指导阅读:

“自读提示”,“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自信进行对比。

三、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学生再次阅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

2、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8)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喜欢情境式活动。根据其年龄特点,本次活动采用小鸭洗澡、变魔术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玩刷子、刷色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刷画的技能,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刷画最后出来的效果比较突出,在视觉上有冲击力,适合小班幼儿的审美特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期望,进而培养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刷子来回涂画的技能。

2.享受共用游戏,共同刷画的快乐。

3.通过玩刷子,刷出图案,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把刷子,塑料盆5个(内有各色水粉颜料),白色铅画纸6张(画有白色图案),小鸭头饰幼儿人手一个,母鸭头饰一个,抹布若干,音乐磁带。

1、(放音乐)鸭妈妈和鸭宝宝进入场地。

1、玩玩刷子:用刷子刷刷身体,与刷子亲近,学习来回涂刷的技能。

1、老师示范,刷出图案。

引导幼儿发现,激起幼儿刷色的期望。

2、幼儿刷画,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涂刷,体验和欣赏自己刷出的美丽色彩和图案。

1、欣赏刷出的画,说说“小刷子刷出了***”。感受成功的喜悦。

2、(放音乐)跟鸭妈妈到草地上玩。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9)

《水龙头不哭了》幼儿园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表现出来

2、教育幼儿节约用水,随时关好水龙头。

活动准备:

1、学习儿歌《关好水龙头》讲述格式《小强的梦》

2、《水龙头不哭》的歌曲光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 1、请幼儿背诵儿歌《关好要水龙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一段哭声——引入课题

“谁在哭?”“为什么哭?”

(二)教师带领幼儿寻声到洗手间。(提前设定水龙头在滴滴答答滴水)

(三)“原来是水龙头哭了?知道它为什么哭吗?”——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用水后指导马上关好水龙头。

(四)教师歌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旋律。

(五)幼儿学唱歌曲部分。

1、跟唱。

2、请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其余幼儿模仿创编好的幼儿,一起表演唱。

3、分角色表演。很多小朋友做水龙头,请相同数幼儿做小朋友,第一段做“水龙头”有歌唱;第二部分小朋友歌唱。

4、注意间奏的动作。

四、活动延伸

设置表演区,请表演好的.幼儿表演。

活动效果记录及反思:

1、歌曲的音域对小班幼儿来说有点高,20分钟后,有50%幼儿掌握不好旋律。

2、幼儿创编动作时不够主动,只是在老师的排练下进行表演。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0)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愉快地想象和表现刷子的舞蹈。

2、在比较、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刷子的特征和用途。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2、车刷的DVD资料、擦窗的专业表演。

那么牙刷是怎么跳舞的?

(二)、热闹的刷子舞会。

1、出示牙刷、杯子刷、床刷、窗刷,讲讲用途。

·欣赏DVD中的车刷,交流有关车刷的经验。雨刷是怎么跳舞的?

·看专业擦窗子的表演。窗刷是怎么跳舞的?

2、跳刷子的舞蹈。

“今天我们就和刷子宝宝一起开个热闹的舞会吧!”

眼睛看到老师拿起什么刷子,我们就来表演什么刷子的舞蹈,好吗?

·欣赏并模拟教师扮演的小牙刷的舞蹈。(重点观察: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做牙刷——手指)

·自由创编小车刷的`舞蹈。

·尝试集体创编窗刷舞。

“刷子的本领真大呀!除了刷子,我们还能用什么工具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干净呢?”。

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扫帚、抹布、鸡毛掸子等。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能主动回答问题,能大胆表现刷子的动作,活动中气氛很好,幼儿的注意力也很集中。

但是活动的内容偏向科学,因此没有完整的倾听音乐。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读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威严、露馅、发

教学重点:

1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1、谈话: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3、简介作家及本文出处: 著名作家冯骥才虽祖籍浙江,但他生、长于天

津,对天津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着狂热的感情,写出了《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作品,在《俗世奇人》中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刷子李。

1 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出示词语: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威严、露馅、发怔、发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 刚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刷子李是个粉刷技术非常高超的人,课文哪

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 自由读 ,边读边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很高超?

1、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干粉刷匠身上没有白点,难啊。

刷子李简直是跟“黑”较上了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黑衣无

(5) 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去看看刷子李是不

(1)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时的情景?

(2)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匀匀实实一道白??”

“啪啪声里??”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4)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感受到了

1、指名读 从他的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悠然??悠然??)

2、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时,你觉得刷子李成了一个什么家了?(画家、歌唱家、音乐家……)

1、 指名读 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天衣无缝 技术高超 像美术家)

(5)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

(6)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还仅仅是传闻吗?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1、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那么他的徒弟曹小三一开

(3)居然? 课文的哪个地方也写到了事情出乎曹小三的意料?

(2)刚刚还是对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转眼间,在曹小三的心目中,师傅

(4)板书,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可谓是一波三折,如果把小三当时的心理

活动写具体,那曹小三的形象就更具体,更丰满了。

(1)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小三明白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6、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这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

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7、从曹小三向刷子李学艺的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

刷子李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具体。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文本的阅读,应细致入微。更应该多从写法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气氛会更加活跃些。

刷子李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悠然”“匀匀实实”等词的意思。

2、感受“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3、学习作者通过正面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猜猜他是谁?

他,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却饿死长征途中。

(老班长)

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血肉之躯铸成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

(老汉)

他,神机妙算,算天、算地、算人,三天内造出了十万支箭,令妒忌他的人自叹不如。

(诸葛亮)

他,勇武机智,赤手空拳打死一头大老虎。

(武松)

他,有着一颗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新,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一口井”这一梦想不懈努力!

(瑞恩)

是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刷子李。

二、解题,初知“技艺高超”

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个粉刷匠,专干粉刷这一行,姓李。)那么,如果做豆腐做得特别好的王师傅咱们可以叫他──豆腐王,张师傅泥人捏得特别好,咱们称他──泥人张,是呀,在旧天津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称呼。

那课文主要是围绕刷子李哪个特点来写的呢?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咱们可以借助课前提示来帮助我们学习。

读课前提示,找到“技艺高超”一词。

三、通读课文,感知“技艺高超”

1、自读课文,找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概括出技艺高超表现在对刷子李刷墙时的情景描写和对于他的黑衣服的描写。

板书:

刷墙情景黑衣白点

四、研读课文,品味“技艺高超”

1、刷墙情景:

⑴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本段中哪些词句看出他技艺高超?

⑵学生反馈:

句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理解“匀匀实实”。

指导朗读。

句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理解“悠然”,做动作。

指导朗读。

句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⑶理清本段层次:

作者写了刷墙时的哪几个场景?

板书:

蘸浆、摆刷、效果

对,写文章就要这样有条有理。在这一段中,也是作者对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直接描写,我们也叫它正面描写。

板书:

正面描写

⑷齐读本段。

2、黑衣白点: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通过黑衣白点写出刷子李的技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自己的来说说。

⑴默读课文。

⑵学生自由反馈。

⑶老师也发现在这些描写中有几个带有“然”的词语将这个故事串起来了,找一找。

⑷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果然:之前,他是有规矩的,刷墙时沾上白点不给钱,曹小三很惊讶,现在一看,真穿了黑衣服。

居然:居然两一个芝麻大小的白粉点也没有发现,小三很意外。

竟然:原以为没有白点,可却发现了白点,更出乎意料。

可结果呢?原来是裤子被烧了个小洞。

⑸内化表达,讲故事:

说的是“果然”一袭黑,“居然”未见一个白点,“竟然”出现白点,又“忽然”揭开白点的秘密。你看,这几个“然”,就这样把情节串起来了。如果你是小三,现在再有人问起你师傅关于黑衣服的事情,你能向大家说说今天看到的这个故事吗?

⑹学生自由练说故事,指名说。

⑺小结:

向这样不是从正面直接描写的,而是从另一个方面来写特点的,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

板书:

侧面描写

也正是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描写,使得刷子李这个人物更加生动、丰满,更让我们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在这本书中,作者笔录了生活在市井俗间的一个个怪异人物,作者曾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笔录奇人妙事,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在他笔下,技艺超绝的泥人张向我们走来,那一根鞭子闯天下的傻二向我们走来,三寸金莲的裹脚女向我们走来……,这一个个人物就如同一道道民族风景线,记录着一段历史,让我们课后一起去读读这本书吧!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10篇


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每一位老师所拟定的教案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教案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时选择更为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我们花时间整理了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1】

跳短绳是一项很好耶很容易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低年级小朋友们非常适合,而且孩子们也非常热爱。

一般跳短绳这项运动孩子们都是自学成才,一跳就会,当然也要例外的,学生的协调能力也有优劣,跳短绳最基本的就是先摇在跳,利用手腕发力,但很大部分同学都是用手臂发力,所以很多学生跳到不到一分钟就气喘吁吁咯,所以每项体育活动都是要讲究方法的,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老师的示范动作必须要非常标准必须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和示范者。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的看我做示范动作,看完之后很大部分同学都能学会了,当然还是会有不会跳的。我在这举个我自己班的例子,有一个学生第一次一个都跳不出,在家里练习之后,在到我这来跳了152个,这让我很惊讶,同样也让班上的学生惊讶,这也很好的给班上带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经过一个星期的教学与练习,班上的学生全都会跳了,这虽然是我本来的常规工作,但也让我感到很高兴!

教完这堂课后,我思考了几点,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你的语言不仅要简单易懂,更要能吸引住孩子,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点小动静就会开小差,所以上课时你不仅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更要能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有了兴趣他才会跟着你走,才能学的更好!这是一堂很普通的课,但经过反思,能让我自己发现很多问题和新的教学方法。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2】

本课教材是小学体育【水平二】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等特点,设计了以花样跳绳为特色的课时教学,用不同的跳法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把花式跳绳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发挥自主创新,分组合作创编出各种新的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这节《固定交叉单摇跳》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学策略这一重要问题,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做到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将深受学生喜爱、传统枯燥的跳绳教材游戏化,有意识地挖掘和发展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如:在学会简单花式动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大胆创新,模仿老师的新跳法,适应不同体能学生的需求,小学合作、小组展示,满足了多数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有成功感。

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每个学生受益。教师将花式跳绳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分层次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真正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

教学手段设计合理。教学步骤层层深入,复习——新授——练习——展示,融入个人练、小组练,相互探讨、相互评比,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设计多种游戏(体能大比拼、看谁花样多、看谁跳的快)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活动。

本次课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如:学生课堂常规不好,集合速度慢、队列纪律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当然,跳绳是一种耗体能的运动,水平二阶段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还未发育完全,进行花式跳绳体能跟不上,造成动作僵硬、变形,也属正常现象。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身体、生理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厌学情绪,从而收到更好效果。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3】

跳绳是很好的锻炼项目,也是少年儿童特别喜爱的活动,特别是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在课中,通过热身游戏“快快跳起来”的练习,可以节省时间,也能顺利的调整队形,既做了热身活动,又巧妙地为学习跳短绳安排好了队形。在练习中,除学习最简单的单人双脚跳外,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跳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各种双人跳绳中,一人跳,另一人跑入同跳的配合动作,难度较大,老师积极提醒被带人把握好摇绳节奏,准确果断地进入。练习间歇调整中,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才能完成动作,获得成功,让学生熟记了练习口诀:“二人要想配合好,紧盯绳子上下摇,绳打地面开始跑,节奏同步跳得巧!”

在学习二人组合跳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创编组合练习,提高学生跳绳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体验团队协作成功的乐趣。乐于展示自创动作,使学生无拘无地活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集体创编过程中,激励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学生能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艺,说出成功的心理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课的结束部分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绳子,做绳子摆字,绳子摆图案的小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跳绳动作要经常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设法引导学生如何观察跳绳人的动作,如何把握摇绳的速度、节奏。怎样共同完成跳绳练习,除关注学生能否合作成功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创编合作的过程,教育他们不断尝试,博采众长。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4】

跳短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短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跳短绳的基本动作,同时身体素质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另外,除了锻炼身体功能外,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判断,机敏,果敢等能力和心理品质,以及协作意识和能力等。

本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及活动能力采取了学生喜欢的情景教学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发展学生下肢弹跳能力及爆发力、上下肢协调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了一个“创”字,体现了一个“新”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语言情境导入,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但准备部分应该设计活动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我没有做好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应该改进教学思想,无论是各种姿势的起跑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应该做到全力以赴。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多种练习方式的游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在新课标中怎么样上好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总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5】

跳短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我在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中设计了一些训练游戏。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力。教师又在训练中赋予适时的点评、鼓励,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从握绳、徒手转动手腕、双手握绳甩动、徒手跳甩、一直到双手握绳试跳,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而且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练积极性也是越来越高,自然,教学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

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做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

热身和放松阶段让音乐教学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让学生跳舞,调节身心,陶冶情操,恢复身心,师生来一段舞蹈让学生沉静在课尽趣浓的感觉之中。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收获很大,而我的收获更大。在这节课中我的优点是:

1、教态自然亲切,注意了教法的运用,注意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注意了在练习中自己找寻方法与教师提示相结合。

2、教学目标较清楚,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合作意识、自信心、身体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3、课程环节清楚,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为紧迫。如:教学方法、游戏方法、训练形式等。

2、在学生的训练中,如何梯进式练习,如何有针对性指导及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3、对实际教学的预测性备课经验不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将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会把反思作为突破口时刻督促自己改进、学习。通过反省,我以后应该在教学中多下功夫,多创新,象我的热身操和放松操那样新颖,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达到在体育课中想练结合,乱中有序及创新的效果。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6】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跳短绳》一课,过去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课的开始,我首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绳操"导入新课,游戏中充分活动肢体,达到热身和娱乐,这样课的开始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也为后面进一步的自主探究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本课基本部分中先安排跳绳徒手模仿练习、集体玩绳、邀学生展示、相互点评、分组跳绳接力竞赛、合作跳(长)绳,让学生们通过想象玩出花样来。接着安排学习韵律放松操,最后进行放松。在这节课的愉悦身心部分"绳操",虽然学生也很积极的去模仿,可学生玩起来过于投入以致出现断节情况,以后事先应讲解游戏关键点比较合理,游戏中适当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孩子们的积极性可能会更好,愉悦的效果也会达到另一个情境,在自由玩绳中,我充分让学生自由学练,小组合作,小组探讨,激发学习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使得学生自己创造出多种绳子的玩法。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能积极学习,积极思考,踊跃表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我还有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总是让那些表现非常积极和活跃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忽视了少数表现欲不强的孩子,没能让他们也很好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另外,我对学生讲解应详细些,说话放慢,那样会更利于教学发展。

这节课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会努力改进,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发在现,不断的创新,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只有不断的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才能把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做的更好。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7】

本次青年教师展示课我选定了《并脚跳短绳》这个体育项目,授课对象为二年级的`孩子们。这节公开课有很多不足:

第一、绳操部分时间过长,教师示范部分动作没有足够标准。

第二、课堂练习时间较短。由于绳操时间用了太多的时间,并且在新授环节语言不够简洁明了,导致学生练习时间较少,也导致教案设计的小组合作跳绳环节没有进行。

第三、在我让学生创新其他跳绳方法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引导学生去创新,而是让学生自己来,导致孩子对创新新的跳法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也不活跃。

第四、在游戏环节,我设计的游戏为《袋鼠跳跳跳》,二年级孩子“规则意识”认识不到位,游戏应进行两遍,但由于整堂课时间把控不到位,游戏只进行了一遍,没有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规则意识。

第五、放松环节本来准备了音乐,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把控不到位不是,放松环节很仓促的就结束啦,也忘记了放音乐,学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放松。

作为一名非体育专业的体育老师,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我认为,凡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进步。通过这次的青年教师展示课,使我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更加从容淡定,也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一定会珍惜每次上课的机会,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完美。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8】

跳绳是很好的锻炼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我在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中设计了一些诱导练习。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从握绳、徒手转动手腕、双手握绳甩动、徒手跳甩、一直到双手握绳试跳,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而且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练积极性也是越来越高,自然,教学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做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为紧迫。如:教学方法、游戏方法、训练形式等。

2、在学生的训练中,如何梯进式练习,如何有针对性指导及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3、对实际教学的预测性备课经验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学习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9】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 、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并脚跳短绳教学反思【篇10】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语言情境导入,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但准备部分应该设计活动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我没有做好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应该改进教学思想,无论是各种姿势的起跑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应该做到全力以赴。我只设计了一种游戏,没有彻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玩并没有彻底的收获,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多种练习方式的游戏,(我在最后又加了小组比赛形式的游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在新课标中怎么样上好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跳绳方法,即掌握如何才能跳的更多,有些同学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理解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我在课的结束部分设计的不好,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没有那么活跃。

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系列


教师的素养决定学生的格局,教师的上课流程一般是从写教案开始的。备课的表现形式是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如何编写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呢?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敬请参阅本文!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生字,认识偏旁“饣、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日歌》、《好妈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放《生日歌》,师生合唱。

一、由生日歌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生日指哪一天,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你在过生日的时候,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平常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有听说过借生日的吗?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借生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质疑。

2、生日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用“我读懂了……

在全班进行交流。

2、观察图画(一)体会妈妈对女儿的爱。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4、观察图画(二)体会小云对妈妈的孝敬。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教育学生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6、播放《好妈妈》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课文。

7、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四、拓展训练、活跃思维

续编故事。

五、作业设计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送给父母。

板书设计

18、借生日

妈妈小云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生字

1、读生字(课件):

⑴开火车拼读。(借助拼音、正音)

⑵去掉拼音指读。

⑶交换生字位置,男生、女生赛读。

⑷认识新偏旁“饣”、“牛”。

⑸交流识记方法:

(顺口溜、儿歌、谜语、加一加、减一减。)

2、生字扩词:

⑴同桌扩词,看谁说得多。

⑵请生扩词。(选词说话)

⑶课件出示老师准备的词语。

⑷小老师领读。

⑸抽读。

⑹全班齐读。

⑺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赛读、齐读。

⑻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3、写字:

出示“雨、两”两个字。(带田字格)

⑴学生观察。

⑵全班交流观察所得。(我发现……)

⑶师范写、边读解雨、“门”要宽、“丨”要写中间、四点两边对称,两“门”内两个字分布均匀,“人”的“捺”要变成点。

⑷生描红,后书空。

⑸展示台。

三、拓展

1、比一比,谁记的生字多。

2、找朋友、连线(词)。

3、猜一猜。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2

1、“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贯彻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规定一定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让学生设置,也可以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字处理软件时,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讲程序设计时,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等等。

2、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大纲规定了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一两名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再由他们去指导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学习,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

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解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学生机器里应多装些学习软件,供学生学习时选用;如果机房内部联成局域网,可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应该看到学生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时应有所侧重,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MIDI的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提供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学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

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接着就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技能学习主要是以模仿为主的。

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

这部分的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下一步连续测量10分钟内的水温作铺垫。

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

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据此,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变化?最后怎样?引出科学概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最后作一项推测: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需要怎样做?教师要引导并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为下节课《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

三、学情分析:

《测量水的温度》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也是继前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习的延续。本课我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温度和识读摄氏温标。学生在这一课将分别测量凉、温、热、烫4杯水的温度,并每隔2分钟连续测量10分钟内每杯水的温度。本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定的意义,并掌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后续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为后续学习(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

四、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2、注重研究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

五、学法分析:

本次探究活动由于材料容易获取,实验现象直观,所以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演示操作,之后的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研究方法方面作适当的点拔,通过实验操作和合作研究,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到极至。

六、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八、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各类温度计、烧杯等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杯烫手的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烫水),4支相同的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干毛巾、(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时钟,冰柜。

九、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3、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一定有很多自己的小伙伴,请你说一说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小伙伴》(板书课题)看看文中的小伙伴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进行谈话,学生对“伙伴”之意有了初步了解,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在学生读谁字音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的朗读,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合作识字,交流汇报:

1、圈出文中要求会认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学。

2、小组内学习。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通读课文。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读读课文?

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识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小老师”形式活泼,学生有浓厚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使识字效果大大提高。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内练习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五、指导写字:

1、出示“问、间、伙、伴”四个字。引导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说说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有了针对性,写字会加以注意,提高了写字实效。加强了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并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找出小伙伴不同表现读一读。(教师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安娜关心、责怪,玛莎难过委屈的语气。)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内练习四个小伙伴的对话。

3、全班交流。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分角色朗读加以体现,激发学生的读书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演读课文: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把文字故事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极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深地体验情感。

四、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走近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2、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适合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入课文,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的体念就会更深刻,感情的抒发就会更真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共、汽两个字,引导认读,组词。

2、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评析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切入,创设了情境,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识字环节,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并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实践中,采用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培养其协作精神。

2、以读为本,将朗读贯穿始终。教学中,形式多样的朗读,形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感悟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3、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联。切入的方式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的。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与小伙伴发生的事,促进学生感受与小伙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进而明确在生活中如何对待小伙伴,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补充阅读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做个调查,每年你们觉得最开心、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生答)同学们都体会到了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开心与快乐。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些给你们礼物、金钱,给你们帮助的人,他们在付出了以后是不是感到伤心、难受、痛苦呢?(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文中的人物去体会“给予的快乐”。

二、学生自读课文

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三、学习情况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初步指导学生读文感悟。

四、学习课文1~5自然段

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这里有两个都表示出乎意外的词,谁能找出来?

(学生答:吃惊、惊讶。)

1、谁“吃惊”?谁“惊讶”?

板书:

小男孩和保罗

2、谁能把他们俩“吃惊”和“惊讶”的语气读出来?

3、小男孩为何吃惊?

(学生答:因为他没想到,保罗哥哥会白白地送给保罗一辆新汽车。)

老师解释:作为保罗自己接收到这样的礼物不吃惊,肯定是由于他的家境比较好,这样的礼物也不足为奇。而小男孩呢?家庭情况肯定……谁能更好地读出小男孩的吃惊来,还要能做出吃惊的样子!

4、那保罗又为何惊讶呢?

(答:惊讶小男孩的回答和他所想不一样。)

5、再指导学生体会朗读:

其实让保罗惊讶的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再读下文,找出保罗再次感到意外的地方。

五、学习6~11节

1、学生边读边找,并指名回答。

2、当小男孩提出请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时,保罗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读第九节。

(学生回答。)

3、这个“笑”可大有学问。这里保罗的笑是什么样的笑呢?(生答)读读这个“笑”。

4、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怎么知道他又错了?指导读小男孩的那段话。要读得感人。

六、学习12~13自然段

1、保罗被小男孩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作出了一个他事先也没想到的决定,齐读12小节。

2、他们是怎样度过这个难忘的夜晚的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他们看到圣诞节的夜景各自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3、是呀,小弟弟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美景,心中肯定无比激动,非常高兴;而小男孩看到弟弟如此开心,也感到很快乐。至于保罗,看到自己只不过是让他们坐车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就能给他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他终于也明白了,齐读最后一小节。

七、拓展部分

1、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和保罗一样体会到给予的快乐。

2、师小结:

是呀,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能得到一时的快乐;而如果你使别人快乐了,自己才能得到长久的、真正的快乐。

3、其实,这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他们的身上,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带给过别人快乐?还是别人带给了你快乐?

4、指名多位学生来说。

八、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我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得到快乐,给予别人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九、作业

课后,我想请同学们到学习、生活中去找一找快乐,把你所认为的快乐写下来,在班队课上告诉大家。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 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 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日记:从《乌塔》想到的 。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7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新课程改革使化学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变化,改变了以往系统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建构知识的参与者、研究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在这次变革性的洗牌中,年轻教师在新课程的适应性上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只能通过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1.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反思教学平台的模块处理

作为教学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模块,其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这两个模块最能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理念。鉴于学生能力训练的不同要求,年轻教师在处理这些模块时,有时方法可以较为灵活,不一定都是先观察后思考或先活动后探究,同样可以颠倒处理,只要有效地设置好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解决问题的疑惑,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笔者对苏教版《化学2察与思考:电解饱和CuCl2溶液》做了这样处理,先给学生这么几个问题:

①标出电子流动的方向;

②写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③标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向方向;

④说出阴、阳极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质;

⑤如何粗略验证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种物质;

⑥再如何加以精确验证。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加以论证,最后让学生自己填写课本上的空格,感觉效果不错。

3.反思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注重。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完善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主要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只有通过解题训练,才能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掌握细节上的处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这样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才会比较完整、合理、有效。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1.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

2.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年轻教师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反思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一路铺垫化难为易的突破难点的教学方式值得推敲,学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难点,能力得到了升华还是个未知之数,而且也违背了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不防试着尝试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争论中丰富提升认知。最后由教师居高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学生存在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也使年轻教师掌握了大量不同学生思维习惯、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只需顺势而发,不用考虑课堂的完整性节奏性等问题。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

(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

(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

(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

(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

(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

(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

(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年轻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年轻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同样,五十几个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五个几十个不同的疑问,五十几个不同的创意,原先预设的教学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年轻教师应进行深刻反思,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加以推敲总结,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年轻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

2、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第一段:(1~13自然段)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通: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出来。

第二段:(14~19)自海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现出来。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自学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

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⑶“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四、学到这里,你一定已经深深被其中的画面感动了

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拿出笔将你此时难得的感情记录下来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讲原形的故事讲给了孩子们,他们都很感慨,看着遗像,让我们看看老人和海鸥到底是怎样的相依为命?课文前半部分写了老人对海鸥的爱,后半部分写了海鸥对老人的爱,通过一些事例,一些言行举止,通过细节的描写,最终感染着读文章的每一个人。文章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着深情,体现了人与动物真挚的感情。文章就一个问题”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感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不论是老人还是海鸥。

这是我们班上当天公开课上一个孩子的精彩发言:“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瞻仰遗容,肃立不动,守灵,这些不都是海鸥对老人的情谊吗?如果平日老人不是那样关爱海鸥群,海鸥怎么会这样呢?难道这不就是人与动物的真挚的情感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把掌声给了这个孩子,在这篇文章中像这样的感悟还有很多很多,我很幸福,因为孩子们懂的关爱,所有生命都值得关爱。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发挥想象,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4、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句子的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会来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乐曲)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大地。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的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这么美丽,你喜欢阳光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阳光的美丽(板书课题)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来读一遍课文,在老师读的时候你要用手指着拼音,用耳朵认真听,在心里跟着读。(配小的音乐声)

2、觉得老师读的好吗?好在哪啊?想那你想象老师读的一样好吗?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须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扫清字词上的障碍,你们有信心吗?那谁来说说,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那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请你看着拼音读,注意读准字音,把你在预习时圈出来的生词多读几遍。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或同学帮忙。

3、出示生字,认识这些生字宝宝了吗?

读"阳":在课文中的词是什么?阳光读"像":请找找课文中有"像"字的句子

读"金":课文中的词是?金子读"野"课文中的词是什么?田野

读"更":找找课文中有"更"字的句子。读"面":课文中的词是什么?河面

读"长":课文中的词是?读"早""晨":组成一个词早晨

读"拉":课文中的词是什么?读"进":课文中的词是?跳进。

读"谁":读读有"谁"的.句子

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一下这些生字宝宝,比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开火车读词语)

4、和生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现在我们就可以流利地读课文了,这遍请你看着汉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来读出它。

5、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找一组开火车读,每人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知道阳光像吗?(出示句子)见过金子吗?(看图),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出示:弯弯的月儿像。像。

阳光像金子一样,洒遍了哪些地方?还会洒遍哪呢?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洒遍了阳光!(看图片)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啊?请你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刚才看到的美丽画面。指名读、齐读

2、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谁来说说阳光像金子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田野、高山和小河都有什么变化呢?

(1)天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从"更绿了、更高了"你能感受到什么?此时你就是接受阳关哺育的禾苗和小树,(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在阳光的哺育下,你长的更快,更茁壮了(做动作),小树和小禾苗们,此时你想说对阳光说些什么呢?阳光哺育禾苗和小树茁壮成长,是多么伟大啊!请你读出对阳光的感谢和赞美之情吧!谁来读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教案《《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出示句子:

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了。因为有了阳光更了。

(2)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见过锦缎吗?(出示图片)为什么说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出示河面闪着阳光的图)

阳光下的小河波光粼粼,绚丽多彩,就像--?谁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把小河的长,小河的美读出来。你觉得阳光下的小河还象什么?

在阳光的照耀下,大自然多么迷人啊!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这生机勃勃的世界吧!(配乐师生合作读)

3、阳光不仅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还跑到哪去了?谁来读读

"跳进"让你感到阳光怎么样?阳光在作者眼里是有生命的,是会跳的。咱们现在就来读读这个会跳的句子。齐读,读出阳光的可爱和调皮

4、阳光跳到屋里来了,谁能把它捉住?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尽情去享受阳光,享受阳光下美丽的世界

5、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赞美阳光。出示句子: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齐读,阳光就像金子一样,那为什么还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金子可以用钱买到,而阳光是买不到的。阳光能使禾苗变绿,小树变高,但是金子不能。没有金子,人类可以生存。没有阳光,人类就只能灭亡。)让我们再大声地读读这句话,读出我们对阳光的赞美。

四、总结全文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的语言象诗一样美,要想让学生能真正沉醉其中,与文本对话,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创设情境的手段:1、在导入环节利用音乐和生动的描述,把学生带入到清晨大地被阳光笼罩的情境中,为后面进一步体会阳光的美丽做好伏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阳光下的大自然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句子,为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础。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句子,我让学生扮演阳光下的禾苗和小树,表演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快的情景,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和植物们对阳光的感谢之情,使朗读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进行朗读训练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朗读是语文阅读课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要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句子的感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了这个教学重点:1、在初读课文时共设计了三次读书活动,第一次是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指着拼音听,在心理跟着读,既可以帮助那些拼音比较吃力的学生正确读准音节,又可以为学生后面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第二次是让学生自己看着拼音读,目的是让学生更准确的读住字音,同时巩固汉语拼音。第三次是看汉字读课文,这遍是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练习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三次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训练内容,逐层深入提高要求。2、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把学生的个性读充分展现出来。

(三)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在读"阳光像金子"这句话时进行拓展,让学生也说说打比方的句子,先是给了"弯弯的月儿像"作为扶手,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像",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他们说的都很精彩。在学习"天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这句时,让学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动物,说一说"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了。""因为有了阳光更了。"这些内容上的拓展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

感觉在教学中,以上的三个设计意图都得到了落实,基本上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了重难点。但还有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一、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时又犯了拖拉的毛病,用的时间过长,使后面的时间有点紧张了,本来还设计了一个问题"河面闪着阳光,还象什么?"就没有问。最后本来计划时间充足的话再让学生一起配乐读一遍全文,也没有读。前面的教学应该再利落些。二、在学生读课文和发言时,有急躁情绪,有打断学生的情况出现,干扰了学生的思路。三、教师的语言还要再简洁些,避免说重复的话。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几个问题,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成熟。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10

赵喜梅老师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第19页——21页的内容。赵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比较分析,自己归纳,来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常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突破了难点,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下面,谈一下我对这节

课的个人看法:

一、注重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课堂灵活开放。

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买了一些苹果,已经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么?”入手,引出数学的关联的量上,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联的量,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人的体重与门的高度”还有“我们班的总人数,满意的人数和不满意的人数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无不体现了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的特点,课堂设计灵活开放,锻炼了学生的分散思维。

二、如花微笑,温暖学生。

这节课上,赵老师从开始到结束,脸上都洋溢着迷人的微笑。微笑让学生感到温暖,身心放松,创造了和谐的教学课堂。我想在课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难的是微笑一节课,不管是引导学生发言,讲授新知识,还是针对练习我想赵老师是达到了教学思想的很高境界。

三、用问题引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你能想到什么?”“你能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同学们挑选其中的一个表格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5个表格进行分类,你该怎么办?”每到关键的部分,老师并不着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问题引着学生积极思考,最后由学生自己一点一点总结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