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2024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

这个学期我担负四年级的语文教授教化工作,在教授教化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授教化老例工作,圆满完成了教授教化任务。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授教化做一个总结以匆匆进、进步以后的工作。

一 、基础环境阐发:

我接手这个班级已经两年半了,在教授教化中和同学们磨合的差不多了,大部分同学的各项学习习惯已形成,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然则个别学生因根基差,还有,四年级的学生生理和心理较低年级时期有了一些变更,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造诣不稳定。

二、教授教化采取的步伐:

1、培养学生优越的学习习惯。我们班实行小组竞争机制,评选出小组长,充当小先生的角色。每天在早读时,还支配课代表和同学们一起念书、背课文及根基知识,带动所有同学学习。

2、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进步书写质量。写作业本时,我在班里巡视,书写不认真的我会适当的撕失落一张以警示人人要认真写字。以加分的方法表扬优秀的,有提高的同学。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对本身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书写也会随之规范了。

3、增强预习的指导与反省。学习新课之前,我都要部署预习作业,把预习的措施教给学生,逐步让学生控制自主预习。上课后,我首先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开仗车轮读,谁读不出来,就阐明回家没有好好预习,就要受到批评。

4、看重培养习作兴趣,积累好句子。习作课中,先让学生理解作文标题的意思,我加以引导,学生自主描述本身的写作思路,表现优秀的表扬并加分勉励。课程停止后,学生自主背诵优秀的作文,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5、应用班级微信群与家长沟通交流。工作之余,慎密联系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对家庭作业完成的环境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在群里互动学习,同学们之间互相竞争,观谁控制的最快最牢靠。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往后的步伐:

1、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对照差,还有待进一步指导改正。如: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作业中字迹潦草。

2、部分学生的阅读才能不敷强。以后要多训练,增强阅读措施指导。

3、教授教化中看重学习措施的指导,分外是写作措施的指导。在往后的教授教化运动中,进一步指导学生写作思路和对句子的运用。

一份垦植,一份劳绩。颠末一学期的语文教授教化工作,我的教授教化程度有所进步,讲堂教授教化方面也有一些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力进步自身素养,更好地完成教授教化工作。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学本文在于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收集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历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 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药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 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庚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材说明】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庚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马背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感人的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5名)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想“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2、陈庚同志是怎么谈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4、饥饿、疲惫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5、指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穿着破鞋”“冻得又青又红”告诉我们长征路上又苦又累“黄黄的小脸”告诉我们小红军很饥饿,营养缺乏)  6、齐读第3自然段。师小结:由此可知由于小红军长时间行军,已经非常虚弱、疲惫了。此时,如果有一匹马骑有一点东西吃该多好啊!可是陈庚将军让马时,他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理解“满不在乎”。为什么?在小红军身上是怎么体现得?用满不在乎说一句话)  7、小鬼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和陈庚的马比赛?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师小结:小鬼为了让陈庚同志放心,故意做出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好不连累陈庚,而陈庚却坚决要他骑。他们都是为了他人而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多么令人感动啊!  8、指名分角色朗读三至十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出示投影片)“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9、想一想,小红军真的等同伴吗?(不是)那他为什么不和陈庚一起走呢?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兵张嘎夺枪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果断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嘎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2、那么在这些英雄中你最佩服的是谁?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英雄——嘎子。  4、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  5、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龇牙咧嘴气势汹汹见势不妙目不转睛嚎叫太君踹开扫帚手腕胳膊  2.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只要围绕课文内容与“小兵张嘎”进行发言。)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发现手枪。  第二段(第6-11自然段):夺枪。  第三段(第12自然段):玩枪。 五、小结是呀!嘎子机智勇敢地跟鬼子做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到那把手枪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概括三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虎门销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快乐王子(剧本)》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内容简介】  这是一篇根据英国作家、诗人、戏剧家王尔德的同名童话改编的剧本。讲的是英俊善良、高贵富有的快乐王子,在传递爱心的小燕子的协助下,用剑柄上的红宝石、两颗蓝宝石眼睛和身上的一片片金箔救助穷人的动人故事。故事赞扬了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课文语言准确而优美,故事曲折而感人,人物形象生动而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进行爱的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利用剧本语言优美、感情充沛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剧本、演话剧,以此来激发学生研读剧本的兴趣。学生在演好话剧的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课文,自觉地积累并内化优美规范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演练话剧的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雕、柄、迁”等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的词语,读懂课文,理解人物,体会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3.分组表演并评议,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感受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品质。 【教具准备】  1.根据课文插图的提示,制作表演用的道具。如:快乐王子的衣服、宝剑、蓝宝石眼罩、小燕子头饰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世界地图一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1.出示课件: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欧洲式的广场及雕塑画面,一幅幅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画面定格在快乐王子的塑像上。  2.导入谈话。 这一幅幅滚动的画面,使我们欣赏到雄伟华丽的欧洲古建筑及流淌着异国风情的广场。看,这尊造型独特、金碧辉煌的雕像是谁?让我们学习第31课,破解谜团,聆听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围绕课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二、合作学习,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做到:学会要认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 (1)理解词语:金箔、塑像、流离失所、英俊、寂寞、无忧无虑、信使、破涕为笑、轰然倒

查看全文>>>

这篇《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牛郎织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课堂中,我通过设问,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牛郎为什么对那头老牛照看很周到?(从中体会牛郎的善良和勤劳)2、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3、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通过师生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上课时,也有学生问:为什么织女真的会嫁给牛郎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吗?我很赞赏孩子们的思考。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这一问题之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因为现在学生的思维十分开阔,敢想,有创意。想自己敢想的,说自己敢说的,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活跃的空间。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同时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因此,不管我们的对话最后有什么结果,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

精彩教案选录

一、导入揭题  1、读题。  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牵手 分离 相会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

查看全文>>>

这篇《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守株待兔》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  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 二、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渎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大家一起读课文。  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学生用生字词组词说句。  6、再读课文,再读文中巩固绳子的认读,整体感知。  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谁的一个什么故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寓意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农夫守在树桩旁,心理想写什么?  3、这个农夫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  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5、集体反馈: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么能把偶然当必然呢?农夫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6、如果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么劝他?  7、教师小节:我们可不能象农夫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朗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 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巩固复习,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学生朗读课文。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绿叶的梦》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地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下来。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语句去理解感悟。  难点: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各种树叶的标本。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文中的挂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是的,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亲自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生活。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并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搜、汇。 三. 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  3.播放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第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 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绿叶最使我着迷)  2. 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

范文资讯网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2024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