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李贺的古诗 > 导航 > 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古诗集(5篇)

李贺的古诗

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古诗集(5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为了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名的李贺的古诗词呢?一起来看看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古诗集”,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古诗集(篇一)

李贺《申胡子觱篥歌》原文

颜热感君酒,含嚼芦中声。花娘篸绥妥,休睡芙蓉屏。

谁截太平管,列点排空星。直贯开花风,天上驱云行。

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朔客骑白马,剑弝悬兰缨。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古诗集(篇二)

李贺《啁少年》原文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入缕罗衫香。美人狭坐飞琼觞,

贫人唤云天上郎。别起高楼临碧筱,丝曳红鳞出深沼。

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自说生来未为客,

一身美妾过三百。岂知劚地种苗家,官税频催勿人织。

长得积玉夸豪毅,每揖闲人多意气。生来不读半行书,

只把黄金买身贵。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荣枯递传急如箭,天公不肯于公偏。莫道韶华镇长在,

发白面皱专相待。

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古诗集(篇三)

李贺《老夫采玉歌》原文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写采玉民工的艰苦劳动和痛苦心情。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早于李贺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蓝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诗是这样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对比之下,李贺此篇立意更深,用笔也更锋利,特别是对老夫的心理有很细致的刻画。

《老夫采玉歌》是李贺少数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义的奇想。如“龙为愁”“杜鹃口血”,是奇特的艺术联想。“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象。这些诗句渲染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浪漫情趣,体现了李贺特有的瑰奇艳丽的风格。

从结构上说,诗一开头就揭露统治阶级强征民工采玉,是为了“琢作步摇徒好色”,语含讥刺。接着写老夫采玉的艰辛,最后写暴风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间,他思念儿女的愁苦心情,把诗情推向高潮。这种写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颇见李贺不同凡响的艺术匠心。

写作背景

唐代长安附近的蓝田县以产玉著名,县西三十里有蓝田山,又名玉山,它的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但由于山势险峻,开采这种玉石十分困难,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险。《老夫采玉歌》便是以此为背景。

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古诗集(篇四)

李贺《感讽六首》原文

人间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

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眼逐春瞑醉,粉随泪色黄。

王子下马来,曲沼鸣鸳鸯。焉知肠车转,一夕巡九方。

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舞影逐空天,画鼓馀清节。

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

杂杂胡马尘,森森边士戟。天教胡马战,晓云皆血色。

妇人携汉卒,箭箙囊巾帼。不惭金印重,踉跄腰鞬力。

恂恂乡门老,昨夜试锋镝。走马遣书勋,谁能分粉墨。

青门放弹去,马色连空郊。何年帝家物,玉装鞍上摇。

去去走犬归,来来坐烹羔。千金不了馔,狢肉称盘臊。

试问谁家子,乃老能佩刀。西山白盖下,贤俊寒萧萧。

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秋凉经汉殿,班子泣衰红。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宫。腰衱珮珠断,灰蝶生阴松。

蝶飞红粉台,柳扫吹笙道。十日悬户庭,九秋无衰草。

调歌送风转,杯池白鱼小。水宴截香腴,菱科映青罩。

zv蒙梨花满,春昏弄长啸。唯愁苦花落,不悟世衰到。

抚旧唯销魂,南山坐悲峭。

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古诗集(篇五)

李贺《七夕》原文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全文赏析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后就天各一方,重会无日。此刻已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浓时;而诗人则只能怅卧罗帷之中,瞪大了眼,在相思中煎熬,心头的愁云越压越重,何况今后能否再见一面也在未知之天,真是“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远远超过了牛女。首联透过对比,宾主分明地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层的刻划,可谓出手不凡。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一夜容易,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般漫长。新月终于悄悄地挂在天边,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岁月之中。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本来,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绕着那远去的恋人;如今七夕刚过,只有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可见。这一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望着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真成了破镜。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然而人间的破镜却难能重圆。望着望着,他多么想借助天上的玉钩把两颗破碎的心钩连到一起,有情人总该重归于好。颈联又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给这一幕爱情悲剧渲染上几丝美丽的光彩,虽然这毕竟属于幻想。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幻想终于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年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袭上诗人心头。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恨不尽的意味。

全诗以构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他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特别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会映衬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充分显示出作者过人的功力。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写作背景

朱自清《李贺年谱》提到此诗,但未详作年。从内容看,这首五律当是诗人因七夕而怀念所眷恋的女子的抒情之作。据诗人另作《恼公》所述,他们定情之日,正是前一年的七夕。

FwR816.Com编辑精选

唐代诗人李贺千古佳句的古诗集锦(6篇)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那么您知道都有哪些有名的李贺的古诗词呢?一起来看看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李贺千古佳句的古诗”,敬请阅读,希望范文资讯网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唐代诗人李贺千古佳句的古诗【篇一】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原文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全文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唐代诗人李贺千古佳句的古诗【篇二】

李贺《假龙吟歌》原文

石轧铜杯,吟咏枯瘁。苍鹰摆血,白凤下肺。桂子自落,

云弄车盖。木死沙崩恶谿岛,阿母得仙今不老。

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卧水埋金爪。崖蹬苍苔吊石发,

江君掩帐筼筜折。莲花去国一千年,雨后闻腥犹带铁。

唐代诗人李贺千古佳句的古诗【篇三】

李贺《河阳歌》原文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唐代诗人李贺千古佳句的古诗【篇四】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原文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

白铁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唐代诗人李贺千古佳句的古诗【篇五】

李贺《龙夜吟》原文

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

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

碧窗皓月愁中听。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唐代诗人李贺千古佳句的古诗【篇六】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原文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全文赏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诗中说,有匹生着旋毛的千里马,庸人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至,导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马的伯乐一看,才认出是匹千里马。诗人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比,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无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有号称诗鬼诗人李贺古典诗集推荐六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那么您知道都有哪些必读的李贺的古诗词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陆续整理的“有号称诗鬼诗人李贺古典诗集”,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有号称诗鬼诗人李贺古典诗集【篇一】

李贺《夜来乐》原文

红罗复帐金流苏,华灯九枝悬鲤鱼。丽人映月开铜铺,

春水滴酒猩猩沽。重一箧,香十株,赤金瓜子兼杂麸。

五丝封青凫,阿侯此笑千万馀。南轩汉转帘影疏,

桐林哑哑挟子乌。剑崖鞭节青石珠,白騧吹湍凝霜须。

漏长送珮承明庐,倡楼嵯峨明月孤。新客下马故客去,

绿蝉秀黛重拂梳。

有号称诗鬼诗人李贺古典诗集【篇二】

李贺《感讽五首》原文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晓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语。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有号称诗鬼诗人李贺古典诗集【篇三】

李贺《河阳歌》原文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有号称诗鬼诗人李贺古典诗集【篇四】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原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全文赏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有号称诗鬼诗人李贺古典诗集【篇五】

李贺《相和歌辞。箜篌引》原文

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屈平沉湘不足慕,

徐衍入海诚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

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

瓦甒浊醪蚁浮浮。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

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

有号称诗鬼诗人李贺古典诗集【篇六】

李贺《龙夜吟》原文

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

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

碧窗皓月愁中听。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精选七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那么您知道都有哪些必读的李贺的古诗词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陆续整理的“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一)

李贺《相和歌辞。长歌续短歌》原文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凄四月兰,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二)

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原文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青轩树转月满床,

下国饥儿梦中见。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荒沟古水光如刀,

庭南拱柳生蛴螬。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三)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原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全文赏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四)

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原文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全文赏析

科举始于隋朝,盛于唐朝。作为帝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吸引着无数企图走向仕途的举子。及第时得意忘形,失意时丧魂落魄,折射到了文学上。它给文学带来了新的表现主题。

沈亚之落第还家,李贺写诗进行宽慰,这本是一般性的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切身之痛,对科举制的体察,所以发出愤激之词,痛斥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可谓是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此诗为送别之作,需要为落第之友着想,因而“携笈”二句表示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最后四句则寄予厚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试。

其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五)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原文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全文赏析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它以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而著称于世。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说:“从来咏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这个切中肯綮的评语,为读者指出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春坊正字”,唐太子宫中掌校正经史文字的官名,隶属于左春坊,所以称为“春坊正字”。“剑子”,即剑。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读的开头二句,直接入题,说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这四句紧接着说,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是涂抹的意思。“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在这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六)

李贺《拂舞歌辞》原文

吴娥声绝天,空云闲裴回。门外满车马,亦须生绿苔。

尊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全胜汉武锦楼上,

晓望晴寒饮花露。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

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土。从蛇作土一千载,

吴堤绿草年年在。背有八卦称神仙,邪鳞顽甲滑腥涎。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七)

李贺《相和歌辞。日出行》原文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奈何铄石,胡为销人。羿弯弓属矢那不中,

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经典古诗集分享六篇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有哪些白居易的古诗词让您内心一动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经典古诗集”,希望范文资讯网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一)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蹋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二)

托质依高架,攒花对小堂。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

霁景朱明早,芳时白昼长。秾因天与色,丽共日争光。

剪碧排千萼,研朱染万房。烟条涂石绿,粉蕊扑雌黄。

根动彤云涌,枝摇赤羽翔。九微灯炫转,七宝帐荧煌。

淑气熏行径,清阴接步廊。照梁迷藻棁,耀壁变雕墙。

烂若丛然火,殷于叶得霜。胭脂含脸笑,苏合裛衣香。

浃洽濡晨露,玲珑漏夕阳。合罗排勘缬,醉晕浅深妆。

乍见疑回面,遥看误断肠。风朝舞飞燕,雨夜泣萧娘。

桃李惭无语,芝兰让不芳。山榴何细碎,石竹苦寻常。

蕙惨偎栏避,莲羞映浦藏。怯教蕉叶战,妒得柳花狂。

岂可轻嘲咏,应须痛比方。画屏风自展,绣伞盖谁张。

翠锦挑成字,丹砂印著行。猩猩凝血点,瑟瑟蹙金匡。

散乱萎红片,尖纤嫩紫芒。触僧飘毳褐,留妓冒罗裳。

寡和阳春曲,多情骑省郎。缘夸美颜色,引出好文章。

东顾辞仁里,西归入帝乡。假如君爱杀,留著莫移将。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三)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四)

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况在少壮时,亦为嗜欲牵。但耽荤与血,不识汞与铅。

饥来吞热物,渴来饮寒泉。诗役五藏神,酒汩三丹田。

随日合破坏,至今粗完全。齿牙未缺落,肢体尚轻便。

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且进杯中物,其馀皆付天。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五)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

勿言未富贵,久忝居禄仕。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

勿忧渐衰老,且喜加年纪。试数班行中,几人及暮齿。

朝餐不过饱,五鼎徒为尔。夕寝止求安,一衾而已矣。

此外皆长物,于我云相似。有子不留金,何况兼无子。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六)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全文赏析

青年时代曾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白居易,慷慨创作了大量为民请命,使权贵显臣“变色”、“切齿”、“扼腕”的新乐府诗。因触动了权贵的利益,在仕途上遭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他被迫选择了全身避害、乐天安命的“中隐”之路。公元824年(穆宗长庆四年),五十三岁的白居易开始谋求分司东都的闲职。到公元829年(文宗大和三年),终于如愿以偿,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诏令颁发了。省分知足的白居易自此不再以政事为念,终日以诗酒弦歌为乐。在洛阳度过了他的晚年。于是大量“皆寄于酒,或取意于琴,闲适有余,游乐不暇”的闲适诗代替了讽喻诗。《宴散》一诗正作于这个时期。白居易分司东都后,在洛阳的履道里和新昌坊购置了私宅,并有园林胜景,过着闲适的生活。在《自题小园》一诗中说:“亲宾有时会,琴酒连夜开。”可见家居小宴接连不断。《宴散》诗写的就是一次平常的家庭宴会。“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这次小宴,正值夏秋之交的一个夜晚,宴会之时,残暑未尽。宴散之后,诗人送走客人,信步庭园,踏着月色,身受着习习的凉风,分外怡人。诗人尽情地领略着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不然,错过了此时此刻的良宵美景,岂不是太可惜了。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然而这一夜的小宴又是十分成功的,气氛是融洽而热烈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因此诗人在平桥闲步时,宴会的盛况、宴会结束时“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动人情景,不断地浮现在诗人的脑海里。白居易十分爱好音乐,他曾亲手谱制过不少乐曲,包括《霓裳羽衣曲》这样的大型乐章,同时还能弹琴吹笙,指挥乐队。分司东都后,他蓄养有不少的乐妓,组成一支不小的乐队。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其家乐直可与宰相、留守比赛精美。”可见白居易的家乐是十分有名的,这夜的小宴必定也是笙歌缭绕、灯辉煌,气氛热烈,宴在酒酣宴足、尽兴而散的时候,笙歌虽然结束了,但它的余音似乎还回旋散落在院落之中,不绝如缕;仆人们举着灯火,送客人步下楼台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诗人没有正面描绘宴会酒筵之丰盛,笙歌之优美,而是抓住宴散时的两个镜头,加以烘衬,宴会的盛况尽在其中了。欧阳修《归田录》载:“晏元献公(殊)喜评诗,尝云:‘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可见这一联不愧为诗歌史上描绘富贵气象的典范,它尽弃金玉锦绣一类的庸俗字句,而以极其疏淡的笔墨,绘出了身居高位的白居易的富贵气象和赏心乐事。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暑尽秋来,蝉随着秋凉的到来,生命的时日将尽,抱树而鸣之声更切;新秋伊始,北雁结队南翔。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自然界变化表现得十分富于诗意,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尽,新秋季节是群雁方引来。五言律诗以第三字为诗眼。这两句以“蝉”、“雁”二字为诗眼,不仅使这两个诗句本身意象生动,警策动人,而且照亮了全诗,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将这两字作为“唐人句法”中“眼用实字”的范例。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诗人在宴罢闲步时,伴随着明月而来的新秋凉意,诗人兴奋不已,似乎是他首先感受到了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这新秋的凉风,不仅吹散了诗人身上的“残暑”余热,也掀起了诗人心田秋水般的微澜,不知是喜还是悲,睡意全无。但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是该睡觉的时候了。于是诗人,为了今夜酣畅的一觉,又举起酒杯,独酌起来。

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合集(7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那么有哪些值得一读的李贺的古诗词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吐血整理的“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篇一)

李贺《赠陈商》原文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篇二)

李贺《公莫舞歌》原文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鸿门宴,歌颂刘邦的诗歌。公莫舞,即后世之巾舞。《宋书·乐志一》:“又云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巾舞歌》:“《唐书·乐志》曰:‘《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鸿门 ,项庄舞剑,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此舞蹈表演鸿门宴项伯保护刘邦的故事。

如诗序所言,《公莫舞歌》原为歌颂项伯保护刘邦在鸿门宴上。诗人意在翻新,将一旧题改为赞颂刘邦的新内容。

此诗起笔不凡,一连六句铺排鸿门宴杀机四伏的紧张气氛,随后,以范增示玦,项庄舞剑继续渲染刘邦所处的困境。最后八句不正面描写刘邦言行举动,而是模拟樊哙口吻追述刘邦事迹,理直气壮地提出“汉王今日须秦印”的主张,其语气之雄健、气势之雄壮都映衬着刘邦的英雄伟业。

《公莫舞歌》以《史记·项羽本纪》所描写的“鸿门宴”为题材,诗人充分发挥诗的想象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艺术再创造。诗中着力刻画樊哙“排闼闯宴”、怒斥项羽、掩护刘邦脱险的英勇无畏行为,成功地塑造了这一赤胆忠心、生气虎虎的英雄形象。前半篇描绘宴会厅的高大宽敞,宴饮的豪华粗犷,项羽的威武和优柔寡断,范增三次举玦的焦急神态,可谓有声有色,人物传神,情景逼真,场面壮丽,气氛紧张。笔触有厚度有力度,酷似以诗笔绘出的巨幅油画。

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篇三)

李贺《苦篁调啸引》原文

请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伶伦采之自昆丘,

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

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唯留一管人间吹。

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篇四)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原文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全文赏析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着无限悲情。英雄已逝,乌骓马失去了知己,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李贺一直自诩为“唐诸王孙”,觉得自己应当担当起护国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聪慧,少年得志,自负甚高,但科举和仕途却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也是写他自己。作者有如乌骓马的才华,但却苦于没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却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达了李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

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篇五)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原文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全文赏析

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篇六)

李贺《河阳歌》原文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晚唐诗人李贺优美诗句(篇七)

李贺《长歌续短歌》原文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集锦五篇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典籍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那么您还记得哪些白居易的古诗词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您精选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一】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全文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借竹言志,别具情韵的咏竹诗。

白居易这首诗,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开头的两句,用词平淡,无新奇,只是简单地交待了竹子不用,不须。但也由此设下了悬念,为什么不用?为什么不须?连串的设问,让人情不自禁往下看,原来亮点在后面,一个“看”字,点亮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这首诗须仔细品读方能发现其中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诗的开头就是的一连串比喻描写,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方式,前三句的比喻都是为了最后一句做铺垫,一个“看”字点明了诗的主旨,激发了诗的灵魂,让人无限遐想。“留向纷纷雪里看”看什么?洁白的雪里,唯剩下竹而已。从竹孤立于雪里看到竹的高洁本质,一种孤立于世俗的孤傲,也是从中衬托出诗人自已高洁的情怀。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于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足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竹子品格的赞誉。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此诗巧用对比,略形显神,托竹寓意,象征显旨。全诗有三个词非常关键,“不用”,“不须”,“留向”,前两个词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与后一个词所表达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是竹的功利实用的品格与精神品格的对比。先看鸣凤管,据《列仙传》记载,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作凤声引凤凰止于其屋,故称“箫”为“鸣凤管”。由竹子加工制成的箫,其声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王褒《洞箫赋》云:“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由此可见箫声丰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写作背景

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来都是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苏东坡曾作诗:“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

竹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坦荡磊落,正大光明;竹的节节攀升,步步小结,象征君子的稳重踏实,严谨自励;竹的青翠素淡,冰清玉洁,象征君子的高洁脱俗,卓尔不凡;竹的经寒不凋,修直挺拔,象征君子的高洁脱俗,刚强正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竹刚劲,清秀,挺拔,不向风,人应有竹之君范,应有竹之坚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屈服,不妥协。诗人在赞赏竹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衬托出自已高洁的情怀。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在中国诗词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历来受到文雅之士的喜爱。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二】

合聚千羊毳,施张百子弮。骨盘边柳健,色染塞蓝鲜。

北制因戎创,南移逐虏迁。汰风吹不动,御雨湿弥坚。

有顶中央耸,无隅四向圆。傍通门豁尔,内密气温然。

远别关山外,初安庭户前。影孤明月夜,价重苦寒年。

软暖围毡毯,枪摐束管弦。最宜霜后地,偏称雪中天。

侧置低歌座,平铺小舞筵。闲多揭帘入,醉便拥袍眠。

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深藏晓兰焰,暗贮宿香烟。

兽炭休亲近,狐裘可弃捐。砚温融冻墨,瓶暖变春泉。

蕙帐徒招隐,茅庵浪坐禅。贫僧应叹羡,寒士定留连。

客宾于中接,儿孙向后传。王家夸旧物,未及此青毡。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三】

睡足肢体畅,晨起开中堂。初旭泛帘幕,微风拂衣裳。

二婢扶盥栉,双童舁簟床。庭东有茂树,其下多阴凉。

前月事斋戒,昨日散道场。以我久蔬素,加笾仍异粮。

鲂鳞白如雪,蒸炙加桂姜。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浆。

佐以脯醢味,间之椒薤芳。老怜口尚美,病喜鼻闻香。

娇騃三四孙,索哺绕我傍。山妻未举案,馋叟已先尝。

忆同牢卺初,家贫共糟糠。今食且如此,何必烹猪羊。

况观姻族间,夫妻半存亡。偕老不易得,白头何足伤。

食罢酒一杯,醉饱吟又狂。缅想梁高士,乐道喜文章。

徒夸五噫作,不解赠孟光。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四】

栉沐事朝谒,中门初动关。盛服去尚早,假寐须臾间。

钟声发东寺,夜色藏南山。停骖待五漏,人马同时闲。

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出门向关路,坦坦无阻艰。

始出里北閈,稍转市西闤.晨烛照朝服,紫烂复朱殷。

由来朝廷士,一入多不还。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青云已难致,碧落安能攀。但且知止足,尚可销忧患。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五】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全文赏析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长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有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人李贺精美古诗汇总五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有哪些李贺的古诗词让您内心一动呢?范文资讯网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有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人李贺精美古诗”,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人李贺精美古诗【篇一】

李贺《宫娃歌》原文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象口吹香毾bG暖,

七星挂城闻漏板。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栏下,屈膝铜铺锁阿甄。梦入家门上沙渚,

天河落处长洲路。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有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人李贺精美古诗【篇二】

李贺《七夕》原文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全文赏析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后就天各一方,重会无日。此刻已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浓时;而诗人则只能怅卧罗帷之中,瞪大了眼,在相思中煎熬,心头的愁云越压越重,何况今后能否再见一面也在未知之天,真是“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远远超过了牛女。首联透过对比,宾主分明地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层的刻划,可谓出手不凡。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一夜容易,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般漫长。新月终于悄悄地挂在天边,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岁月之中。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本来,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绕着那远去的恋人;如今七夕刚过,只有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可见。这一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望着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真成了破镜。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然而人间的破镜却难能重圆。望着望着,他多么想借助天上的玉钩把两颗破碎的心钩连到一起,有情人总该重归于好。颈联又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给这一幕爱情悲剧渲染上几丝美丽的光彩,虽然这毕竟属于幻想。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幻想终于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年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袭上诗人心头。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恨不尽的意味。

全诗以构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他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特别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会映衬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充分显示出作者过人的功力。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写作背景

朱自清《李贺年谱》提到此诗,但未详作年。从内容看,这首五律当是诗人因七夕而怀念所眷恋的女子的抒情之作。据诗人另作《恼公》所述,他们定情之日,正是前一年的七夕。

有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人李贺精美古诗【篇三】

李贺《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原文

秋至昭关后,当知赵国寒。系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

病客眠清晓,疏桐坠绿鲜。城鸦啼粉堞,军吹压芦烟。

岸帻褰沙幌,枯塘卧折莲。木窗银迹画,石磴水痕钱。

旅酒侵愁肺,离歌绕懦弦。诗封两条泪,露折一枝兰。

莎老沙鸡泣,松干瓦兽残。觉骑燕地马,梦载楚溪船。

椒桂倾长席,鲈鲂斫玳筵。岂能忘旧路,江岛滞佳年。

有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人李贺精美古诗【篇四】

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全文赏析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写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有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人李贺精美古诗【篇五】

李贺《啁少年》原文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入缕罗衫香。美人狭坐飞琼觞,

贫人唤云天上郎。别起高楼临碧筱,丝曳红鳞出深沼。

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自说生来未为客,

一身美妾过三百。岂知劚地种苗家,官税频催勿人织。

长得积玉夸豪毅,每揖闲人多意气。生来不读半行书,

只把黄金买身贵。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荣枯递传急如箭,天公不肯于公偏。莫道韶华镇长在,

发白面皱专相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