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顽皮的猴子美术教案 > 导航 > [参考范文]顽皮的风娃娃教案集锦(1650字)

顽皮的猴子美术教案

[参考范文]顽皮的风娃娃教案集锦(1650字)。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参考范文]顽皮的风娃娃教案集锦(1650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顽皮的风娃娃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儿童有序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中风于船,风和人的关系。

2、鼓励儿童自由想象,大胆表现,培养儿童的讲述兴趣。

活动准备:

讲述材料3幅

风娃娃表情图一个

活动过程:

1、欣赏风的声音:

提问: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风是怎么样的?

3)风能帮助我们做一些什么好事啊?风娃娃帮过你的忙吗?

4)风能够做这么多的好事,那么今天风娃娃会做哪些好事了呢?

2、浏览图片

提问:1)今天好心的风娃娃碰到了谁?

2)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3)风娃娃帮了他什么忙?

3、启发儿童有序连贯的讲述:

儿童自由选择图片,进行讲述,我们去看看好心的风娃娃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风娃娃看见了谁?他在干什么?

风娃娃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风娃娃帮助了别人,他的心理是怎么样的?

4、迁移新的经验:

1)出示风娃娃图片:好心的风娃娃帮助别人很开心的,他有没有停止脚步?

2)他还想去帮助谁?请你们想想他还会去做什么?

3)请你把他画下来。

请你们想想他还会去做什么?

4)说说,你的风娃娃在帮助别人做什么好事?

顽皮的风娃娃教案(篇二)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抽、续、吸”等8个生字,

2、会写“夫、表、吸、极、示”5个字。了解大自然中风的特点。

3、过程与方法目标:初读课文,品读2、3自然段。

4、通过看图进行口创式阅读。

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可爱。重点: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难点:理解“断断续续”、“纤夫”、“行驶”准备:课件、生词卡片

二、学习过程:

活动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风吗?(有的说喜欢有的会说不喜欢)为什么?是的风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也能给人带来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风娃娃。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录音。边听边找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同桌讨论。反馈:课文读完,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师板书: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指名答

3、品读2、3自然段过渡:你们知道哪些是风娃娃做的好事?请你在课文2、3自然段选择最喜欢的一件事读一读。[应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删除2、3自然段的话,插入你最喜欢风娃娃的哪一件好事随机学习2、3自然段]你们瞧(课件)这是什么?(大风车)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我们的风娃娃也看到了(课件出示: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田里的风车是怎样转动的?指导学生读出慢慢转动的样子和水断断续续地流着的样子。帮助学生理解断断续续,(画一画)[应让学生自觉感悟,师不要框死学生的思维,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你可以用什么好办法把他表示出来呢?]师可以范读。评价:水流得真不畅快。(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这时田里的秧苗会怎样说呢?风娃娃听见了,他来了。(课件出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谁来表演一下。我们再来读一读风车怎么样?(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我们的风娃娃来得真及时啊!(课件出示: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你们想这时秧苗会和风娃娃说些什么?谁能把高兴地样子读出来。接着风娃娃又来到哪儿?请你们读一读第3段。这会儿它是怎样做好事的?你在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吗?[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急忙跑过去对着帆船吹起来,船在水面上飞快的行驶。)理解“行驶”他干嘛这么着急呀?谁来说说看。课文中哪儿告诉你了?理解“纤夫”(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娃娃会怎么想?(风娃娃帮纤夫们大忙了所以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请你们准备一下。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学了这2个自然段你们觉得风娃娃是怎样的一个娃娃。可是后来风娃娃却做了不少傻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学。生:因为这些都是风娃娃做的好事。生:2、3自然段生:自由读指名读看图说话指名说齐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说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齐读热心乐于助人齐读第4自然段师生合作朗读

4、巩固生字刚才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藏着好多生字娃娃老师现在就把他们请出来你认识他就和他打声招呼,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看。是不是都记住了?做走迷宫的识字游戏。指名读,同桌互读,正音。开火车读

5、指导书写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大家发现今天要写的字吗?你们觉得哪些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表”怎样记可以给它找好朋友吗?书空,范写,巡视。指名说书空书写

课后小记:

本堂课大家一致认为设计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目标达成,但拖堂,指导书写可以放到下一课时。我的教学理念还有待于更新。其中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件好事读一读,我还格外细致周到的加上2、3自然段,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在上课时还犯了两个错误。

1、有一名学生在想像禾苗说话时这样说:“风娃娃你太好了,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学生的感悟一点儿也没错,可我却插了一句妈妈的比喻不确切,用朋友比较恰当。

2、当我问到风娃娃在河边是怎样做好事的时候,学生站起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说得很好,我没有表扬他,硬把他拉到课文中,让他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扼杀了学生的独创性,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了。今后上课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应利用教材创设情景去挖掘课堂中自然生成有价值的东西,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适时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顽皮的风娃娃教案【篇三】

一、唱歌导入

1、师:上课之前,让我们来唱首大家熟悉的歌吧!(播放:大风车插曲)。会唱的小朋友一起来吧!风车呼呼的转起来,靠的是什么阿?(风)那今天我们就来和风娃娃交朋友吧!(出示:16、风娃娃)

2、师: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0页,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读顺。

二、转风车,识生字,写生字

1、(点击出示:不转动的生字和风车)课文里的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那快自由的读一读吧!

2、风娃娃把我们带到风车旁,我们读准了字音,风车就能转起来,谁来?(点名读,风车转)评价:你读得真好,有小老师的风范了。奖励风车。

3、谁还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呢?(再点名当小老师带读)能使这些风车都转动起来的小朋友就一起来吧!

4、全班都来读一读这些字词,让风车都转起来吧!

5、在你们读的生字里啊,有两个长得很像,你找到了吗?(吸、极)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偏旁不同,意思自然也就不一样)仔细观察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和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点生说注意的地方)

6、相信在大家的提醒下,老师能写好这两个字。师范写。(生评价)

7、学生在书上写,教师下位巡看。

三、细读课文,感悟

1、小朋友们,字写的这么好,相信读课文也不在话下,让我们端起书本读读课文吧!边读边想,风娃娃都做了那几件事?哪些是让他高兴,哪些是让他伤心?

2、指名答,相机贴出高兴的'风娃娃

3、风娃娃为什么高兴呢?(出示:看见……)你能读一读吗?(点课件)看,风娃娃看见这儿的水,一会有,一会儿(没有)课文里用了个什么词来表示?(断断续续)

4、你能读读这句话吗?谁再来读?你能用断断续续说句话吗?

5、师领读,在风娃娃的帮助下,风车一下子转的飞快……(点课件)小秧苗喝足了水,正感谢我们呢!你们是什么心情啊?(高兴、开心、欣慰)那你能带着这些感情读一读吗?

6、风娃娃还有高兴的事吗?(指名答)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7、风娃娃为什么要帮助纤夫呢?(找到弯着腰、流着汗……)

8、是啊!这艘船又大又沉,纤夫们拉着绳子费力的向前走着,不时的喊着号子(师喊号子,学生体会)可是船却走得很慢。

9、你们能带着动作读一读吗?

10、吹风车,风娃娃来了。(点课件)

11、我们再一次来分享风娃娃的快乐好吗?读二、三自然段。

四、过渡

1、风娃娃做了这么多好事,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啊?(指名答)

找到过渡段。全班读。

2、那风娃娃是不是只要有力气就能做好事呢?

3、我们下节课接着来看什么事使风娃娃上伤心吧!

顽皮的风娃娃教案(篇四)

预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读12个生字。理解“断断续续 无影无踪”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自身理解、自身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读文品句,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课文内涵,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懂得“做事不能光有好愿望,一定要看是不是对人们有好处”。

设计说明:

《风娃娃》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第16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里的风娃娃既乖又傻。他想为大家做好事,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该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老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巧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想象,培养扩散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本课,先由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找重点句,深入体验感悟风娃娃的可爱和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他人有用的道理。

预设学习流程:

一、猜谜导入 激发兴趣

1、猜谜激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谜语:,猜猜看他是什么?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出示风及形象)

2、谁能跟他打个招呼?今天这位可爱的风娃娃来到了咱们教室?(点击出示风妈妈)看看还有谁?风娃娃到田野里做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评析:刚开始上课,利用猜谜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再谈自己体验过的风,导入课题时轻松自然。】

二、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

2、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抽水、断断续续、吸气、高兴极了、纤夫、流汗、表示、风筝、无影无踪、伤心、责怪

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3、小组交互,运用“读-记-用”的策略识记生字。

【评析:汉字作为我国通用的文字,是由形、音、义三要素构成的复合体。识字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使学生统一理解和掌握汉字三要素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使学生分别认识、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统一联系的过程。此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读-记-用”的策略识记生字,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识字的主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轮流读课文,每人一段,教师注意正音。

5、再读课文,想一想,风娃娃做了哪些事?读一读。

6、学生汇报,课件点击出示:

吹大风 吹帆船

吹风筝 吹衣服、吹小树

【评析:这是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自主获得独立的认识、观点、问题,发现并获得整体感知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读读停停,想想读读。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阅读的独立性、自主性,学生在一遍遍的通读中,在质疑中不断进取,产生新的阅读需求。】

三、深究课文 品读词句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 找一找

风娃娃是怎么吹的?(找出有关句子,并用动作表示出来,做动作理解“吸”“深深地吸”。)

2、谁来读一读吹之前的句子(教师用水杯演示理解“断断续续”)

3、谁来读一读吹之后的句子。

4、你们这些风娃娃吹得真卖力,秧苗喝足了水,正点头向你们表示感谢呢!课件演示。

5、指导朗读。(吹之前读得比较沉重,吹之后读得稍快而轻松。)

(二)学习第二段

1、读一读 找一找

风娃娃为什么要吹帆船?

2、朗读理解内涵。感受风娃娃带来的帮助(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理解:纤夫、渔夫)。

3、课件演示。

4、指导朗读。

(三)引读第四段

1、风娃娃一连做了两件事,心里非常高兴,它想:(点击出示第四段)

2、指导朗读。

(四)学习做坏事

1、过渡:确实如此吗?(播放课件做坏事)

2、风娃娃又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理解“无影无踪”“伤心”“责怪”等词语的意思。

3、风娃娃一点也不知道他做了坏事,他听到了人们的责怪,很伤心,人们都会怎么责怪风娃娃呢?风娃娃听到人们责怪,他心里想(引读)……

谁能把风娃娃的伤心、委屈读出来?他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吗?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课件出示:风娃娃伤心的画面

【评析:在教学实践中,围绕“风娃娃是怎么吹的?他给大家带来什么?”让学生从中不断地发现、议论、品读、赏析,充分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和情感,享受语文学习的创造感和成功感,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感悟体验的个性化和深刻性。学生在自我体验、合作欣赏中达到入情入境,物我两忘。】

四、总结课文 扩展延伸

1、刚才风娃娃来到田野,来到河边,做了许多事,你能给这些事归归类吗?

2、作为风娃娃的朋友,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经过小朋友的劝告,终于明白了:(课件出示)做事不能光有好愿望,一定要看是不是对人们有好处。

3、风还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课件:人们利用风力进行发电的录像片断

4、可是风娃娃一不小心总是管不住自己,经常做错事

课件:刮台风的录像片断

5、总结。从风娃娃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知道我们以后做事该怎么做了吗?对,以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只有动手又动脑,事情才能做得好。那么你说看看,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呢?”

(品读文章《付出一点点,得到的是快乐》)

【评析:这是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个性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把自己内心的知识习得、独特体验表达、展示出来的过程。教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知识,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fwR816.cOm同步阅读

[精]小娃娃睡觉了小班教案集锦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那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也许下面的“[精]小娃娃睡觉了小班教案集锦”正合你意!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小娃娃睡觉了小班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儿歌,能够唱出来。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唱歌的音高。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幼儿唱歌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 儿歌《小娃娃睡觉了》

2. 幼儿歌曲录音机

3. 白板

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儿歌《小娃娃睡觉了》,引导幼儿跟着儿歌节奏唱歌。

2. 学习儿歌:

a. 教师唱儿歌,幼儿跟唱。

b. 教师播放儿歌录音,幼儿听。

3. 拓展:教师带领幼儿唱儿歌,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歌词。

4. 游戏:教师扮演小娃娃,幼儿扮演小娃娃的家属,一起唱歌跳舞。

5. 结束:教师唱儿歌,引导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结束课程。

教学评价:

1. 幼儿能够跟着儿歌节奏唱歌。

2. 幼儿能够说出儿歌中的歌词。

3.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顽皮的风嘟嘟》


设计理念: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顽皮的风嘟嘟》是充满了儿童情趣,和生命力的童话故事。我将故事与白板课件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风嘟嘟顽皮的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幼儿,白板不仅可以把抽象的东西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还可以把各种声音和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课件里鲜明、生动的形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并用,进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预设了情感、认知、能力这三方面的目标。旨在通过让幼儿理解故事,了解自然界风的变化,感受风与人们密切的关系,进而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设计思路:
故事《顽皮的风嘟嘟》,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幼儿对于风并不陌生,也喜欢风。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风的特点是什么?风与人们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幼儿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风,故事里,幼儿在认识风嘟嘟这个虚拟形象的前提下,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个个画面中,仔细观察并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并通过模仿来体验风大风小的特点。在分段欣赏故事中,让幼儿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在观看短片中,感受风与人们密切的关系,哪些是风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进而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目标预设:
1.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大胆、完整的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了解自然界风的变化,体验风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3.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自然我们的大自然。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
了解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好事,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风车、风力发电,海啸、龙卷风的初步了解。

物质准备:
1.白板课件《顽皮的风嘟嘟》;
2.白板、投影仪、电脑;
3.风嘟嘟胸饰一个。
4.视频短片《风》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画形象风嘟嘟,激发幼儿的兴趣。
点击出现画面一:风嘟嘟
1.提问:它是谁呢?(教师为幼儿介绍新朋友:风嘟嘟)
师:风嘟嘟会变魔术!可厉害了,猜猜它会怎么变魔术呢?(幼儿猜测、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风嘟嘟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二、欣赏,分析理解故事
1.讨论:你看到风嘟嘟是怎样变魔术的?
师:瞧仔细了,风嘟嘟是怎样变魔术的。
点击画面二:出现五个风嘟嘟的形象,幼儿观察讲述并模仿。
提问:它的动作有哪些?请你模仿一下。
师:你还看到了风嘟嘟有哪些不一样的动作?请你说一说,并模仿出来。
(幼儿仔细观察风嘟嘟的表情和动作,能大胆、完整的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试着模仿)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模仿风嘟嘟微妙夸张的动作,来体验风大风小的特点。
2.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师:你们知道吗?风嘟嘟以前可顽皮了,还惹出些麻烦事儿,想知道它的故事吗?
逐幅出现画面三至八,幼儿欣赏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风嘟嘟带来的不同影响。
提问:风嘟嘟的小手轻轻挥动,草地上的花、树有什么变化?
风嘟嘟在半空中笑嘻嘻的吹了一口气,人们怎么了?
风嘟嘟鼓起腮帮,加了点力气吹,大地又怎么了?
风嘟嘟使出全身力气吹,大树、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清洁工人为什么要重新打扫卫生?
风嘟嘟使出全身力气吹向大海,又发生了什么事?
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风嘟嘟?它做了哪些事?
(在分段欣赏故事中,让幼儿感知风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三、讨论、了解风对人类的影响
1.比较讨论风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你喜欢故事里风嘟嘟的哪个魔术呢?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回答)
你不喜欢风嘟嘟的哪个魔术呢?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回答)
(风可以带来好处也能带来危害。)
小结:
虽然风嘟嘟顽皮时会伤害人们,但它也能带给人们帮助。许多科学家在研究风嘟嘟,让它帮助人们做更多的好事。
2.体验风与人们的密切关系,点击出现画面九
出现画面八(蒲公英旅行、风力发电),幼儿欣赏,感受风带给人们的帮助。
提问:人们是怎样利用风的?
引导幼儿了解人们利用风进行发明创造,体验风与人们密切的关系。
3.欣赏短片《风》,了解植树造林
师:风帮助人类做了许多的好事,但也带给人们很大的危害,风对人们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提问: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提问: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植树造林?
小结:为了减轻风对人们的危害,人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保护自然。
四、游戏:变魔术
请一名幼儿扮演风嘟嘟,其余幼儿表演被风吹过的动作。
扮演风嘟嘟的幼儿可轮换。

附编故事:顽皮的风嘟嘟
风嘟嘟是个顽皮的孩子,总喜欢跟大家开玩笑。瞧!它用手轻轻地一挥,柳树就挥起她长长的手臂,跳起了优美的舞。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妹妹们轻轻地摇晃着身子好像在给柳树打节拍。风嘟嘟笑嘻嘻地吹了一口气,吹跑了人们头顶上的帽子,吹得人们猫着腰匆匆地行走。风嘟嘟又加了点力气,吹向了大地,顿时,漫天飞沙,人们吓得躲在屋里不敢出去。风嘟嘟继续用力吹,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风嘟嘟使出了全身力气,哇!不好了,一棵棵大树连根拔起,一幢幢房子倒塌下来。风嘟嘟又用力吹向了大海,海里立刻掀起汹涌的波涛,滚滚的波涛像千军万马般冲向了陆地,陆地上的人们拼命地叫喊着、奔跑着:不好了,海啸来了!.....风嘟嘟一看,这才知道闯了祸,连忙收住。从此,风嘟嘟再也不敢乱开玩笑了。它变得懂事多了,它帮助人们净化空气,还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夏天,风嘟嘟还帮人们吹凉风呢,顽皮的风嘟嘟不见了。人们越来越喜欢风嘟嘟了!

10的加法教案集锦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框架。这份“10的加法教案”是范文资讯网的编辑根据您的喜好经过精心挑选而来的,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10的加法教案(篇1)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10的加法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0的加法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

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鸡、小狗、小猫的教具。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①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正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③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④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⑤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①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②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学生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变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他们是什么动物呀?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在哭,我们来问问它们怎么了。”

“小鸡、小狗、小猫,你们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学生)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学生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帮小狗找到家了。小鸡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鸡也找到家了,小猫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圆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鸭子、小猫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图形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10的加法教案(篇4)

㈠认识加号,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探索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㈡通过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课前三分钟,要求学生将数学书放桌面左上角,准备好学习用具,坐姿端正,手放好。

1.师:同学们,看老师的右手里拿着几根铅笔?可以 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同学们再看老师的左手里拿了几根铅笔?可以用数 字几来表示?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手里一共有几根铅笔吗?(手做出 合并的动作)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有谁知道4是怎么得出的?(教师可以用刚才合并的手势来提示学生)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把3和1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 样的一个符号来表示“合起来”(板书“+”)

师:像这样的带有加号的算式叫做加法算式,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加法(板书“加法”)

2.我是小专家(ppt演示,教材24页做一做,根据图中事物,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加法“合”的含义)

师:大家表现的真好!森林里的小松鼠听说了你们,都想以你们为榜样,做一个遵守纪律,爱思考动脑的好学生(ppt展示主题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谁能提出一个问题?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学生回答(数出来,用加法,分与合,必要时教师可以指出还可以用从3开始数)

四、 总结

学生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我们今天收获了加号和 加法,希望大家可以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将运用于生活。

用一句话评价这节课的话,我想说,需要提高的地方很多很多。首先,是教材的'解读和难重点的突出。这些做得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加法的含义,教学中只是有体现,而不是重点体现,更是注重了结果的表达,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其次,是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中偏向于讲,而不是引导,以自己为中心,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该加强引导式教学,相信学生,放开学生。最后,是语言的不规范。教学中出现了多个口语,用词不当和表述不严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

10的加法教案(篇5)

1、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 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3. 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 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 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6.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8. 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小百科:加法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 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 加0不改变结果。 加法还遵循相关操作(如减法和乘法)。

10的加法教案(篇6)

这节课我们通过走进花果山来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在两方面:一是学生的语言训练和对数学信息、数学问题的理解上;二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上。

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在讲课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本来有的同学无精打采,但歌声一响,他们都变得精神抖擞。这是他们喜欢的,投其所好让我在课堂伊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这时候再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来到花果山,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看到了什么,提出自己的问题,想一想怎样解决。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很短时间便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看到了白云,有的说我看到了小鸟,有的说我看到了小猴子。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他们会看图会找图上的事物,但不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因此在这一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

对此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由学生回答。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出“5只小猴子”,引导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然后用小棒演示: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先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小猴子),再摆2根小棒(表示树下的小猴子),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之后再让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接下来有的同学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有的同学说我是通过数的,有的同学说我是通过摆小棒得到的,有的同学说我是算出来的“1+4=5”,有的同学说我也是算出来的“2+3=5”,前面同学说自己是按上面的和下面的对小朋友进行的分类,后面同学说自己是按男女进行的.分类。对这几种方法都加以肯定,对积极回答的同学进行表扬,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大家动手做一做,用画圆,摆小棒等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让孩子们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我鼓励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学生都已经会计算了,所以授课重点不应放在计算的训练上,而应继续关注加法模型的建立,所以在教学时我采取 “说一说、摆一摆、交流”三个环节进行,让学生在说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算法的环境中深入理解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和算式表示的意思。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模式,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总结,加强交流。本节课快结束时我鼓励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分析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本节课,我觉得自己的不足在于因为初次接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缘故,讲课过程中过于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不断钻研不断提高。 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方法,基于学生年龄特征,自己认为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孩子,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再就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易到难,让学生不断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0的加法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 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号,以及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10以内两数相加的算法,会读会写加法算式。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启发引导。

出示影象资料《猴哥》主题曲 快乐的35分钟又要开始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想不想知道是哪里?

以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故事引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能用以有经验解决问题。 活动一:

音乐里面唱的是谁?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到孙悟空的故乡花果山去看一下。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27页,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活动二: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信息,那你们能看这副图画也提出几个小问题么?

活动三:

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下面让我们一个个来解决好吗?首先我们看书上小朋友提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谁来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

多中择优,第2种是把地上的5只小猴子,和树上的3只小猴子合起来,知道有8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认真看图仔细思考,知道有8只,可能想出的方法有:

概括总结

提高能力 那怎样表示5和3合起来就是8呢?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积极,想出的办法,老师就把“创新小学士”的奖章发给他们,下面开始吧。

教师肯定每一种方法多中择优,随教材进行教学。

下面你们能用刚刚学到的加法解决第2、3个问题吗?

解决28页绿点标示的两个问题。

活动五:

下课的时间快要到了,可是我们还有一部分题没解决完怎么办?不如我们把它们放到问题口袋里留着下节课解决好吗?

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

找有经验的学生读,然后集体读,认识加号。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总结,谈收获!

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

………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10的加法教案(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内容,是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教学因纯数字的教学会显得抽象且枯燥,教材中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实物操作,直观呈现算法过程,再通过语言表征,简化思维,理解算理。丰富学生对本课知识建构,同时为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问题诊断:

1.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25+20在汇报时往往都会说“先算整捆,2捆加2捆,就是4捆是40根,再加上5根共45根。也就是先算十位(高位),再算个位。因为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算理,熟练算法,且计算过程都以口算为主,计算顺序可能显得不很重要,但是教师如果不引导,强调,鼓励这种方法,这与今后教授列竖式的方法发生矛盾,此时教学过程在这环节中把握好这个度。

2.本课研究的计算方法有部分同学是掌握的,只是朦胧感觉到应该是这样计算,但说不出算理,表述或思维过程中不够系统,不够规范,教师可在讲解中稍微提示以使学生便于理解,而这个环节的直观呈现也是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从直观学具操作到抽象数字理解过程。

如果在授课中缺乏直观操作、演示、对比、辨析的过程,只是简单讲解,反复练习,学生虽然也会逐渐掌握计算方法,但是借助学具,直观感悟,利用数的意义和组成,探索数字系统的结构,会用数学语言表征,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课件出示数字卡片:每张苹果卡片中都藏着一个数宝宝,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

教师引导:说数意义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如: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 )个( ),个位上的表示( )个( )。

出示“40”和“4”

教师: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以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的知识。根据教师依次出示的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说出数的意义。

教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数的意义知识掌握很好。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请学生回答,教师摘要信息并板书;

教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整表述,摘录可探究问题。

让学生能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完整说一说。可能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选择性进行板书,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尝试列式,比较“一共要写”和“已经”的含义。

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学生说出算式,教师依次板书出:

师生分析,肯定算式。

可能有学生会计算,请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可用粉笔轻轻写在算式的后面。并追问: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检验吧。

教师:我们准备了小棒,可以通过这些学具摆一摆,把过程清晰展现出来。

(1)小棒演示,学生板演。

算式25+2,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算式25+20,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师追问:为什么他俩摆完25之后,一个摆了2根,一个摆了2捆?

指定学生表述过程(课件演示),注重引导根数与根数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捆数与捆数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师生归纳,用摆小棒的方式验证这两个结果是正确的。

(2)计数器直观呈现相同数位相加的特点。

学生板演。

教师:请学生演示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教师:如果加20在什么数位上拨?拨几个?表示什么?

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用语言表征过程中简化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

(四)学以致用,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鼓励个性化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请学生观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生小结,归纳计算方法,突出本课重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并彩色粉笔板书。

5+3= 2+6=

35+3= 2+46=

35+30= 20+46=

让学生在练习卡上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如果有学生发现每组算式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适时拓展学生思维。突出“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的变化规律。

课件再次出示苹果卡片上的数字。

教师:老师把苹果卡片张贴在黑板上,根据这些数字,一起创造符合条件的算式。

(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教师:这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数学小学教案集锦


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再简单的课程,教师也要编写好教案。教案能使老师上课得心应手,写教案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呢?也许"数学小学教案"就是你要找的,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数学小学教案(篇1)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3.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怎样有序的进行排列组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写有数字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堂新课,叫做搭配,什么叫搭配呢,为了学好搭配,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数学广角参观,你们想去吗?为了把数学广角的每一个地方都游玩一遍,我还特地请来了我们的好朋友,瞧它来了!它是谁呢,它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蓝猫。

同学看数学广角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可是密码是多少呢?蓝猫提示我们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

猜猜看,小组之间拿出卡片来摆一摆。(教师找学生来回答,课件一一出示答案:12、21。)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数学广角的大门打开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广角。咦,怎么进不去,同学我们又遇到了障碍,数学广角的门上还上了一把超级数码锁哦,好朋友蓝猫又提示我们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师:请同学们几个人一小组摆卡片,一起来讨论一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答案,教师一一讲解)

归纳总结:排列方法是先把第一个数放在十位上,把其他两个数放在个位上组成两个两位数;再把第二个数放在十位上,其他两个数放在个位上再组成两个两位数;最后把第三个数放在十位上,与其他两个数组成两个两位数,这样排列组合,就会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六个两位数列举出来。(出示课件:先固定十位:12,13,21,23,31,32;先固定个位:21,31,12,32,13,23.)

师:大家都想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师:同学们,蓝猫带我们到数学广角游玩了一遍,可它自己却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你能帮它一下吗?

课件出示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的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学生几人一组,动手操作摆数字卡片,分小组讨论交流。

数学小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

[评析: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的利用会场上听课教师的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而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 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还是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评析:千以内数的数值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不同的豆子数以及数豆子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引出旧知,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 一千二千 三千 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数豆子活动中感受到对于比一千大的数还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通过数豆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万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学生已有对千以内数的拓展认识。]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万以内数)

【评析: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评析:学生能否对于数进行正确的组成与分解,是数概念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采用问答式的抽象提问,而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拿豆子活动中进行检验,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无疑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评析: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评析:结合实际事物采用估测与比对的方法,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而又适时渗透合理估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数学小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自由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各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正确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宝盒,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藏着什么吗?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生摸出图形,老师贴在黑板上,指名说说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2、师: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礼物,快拿出来拼一拼,粘在白纸上,看谁拼的图案最漂亮。

生拿基本图形拼。

指名展示所拼图案,说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3、揭示课题。

这些图形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4、屏幕出示图形,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这里面有你认识这些图形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老师最近正在装修房子,可是遇到了困难,你愿意帮忙吗?

你老师打算在客厅铺上地板,地面的平面图如图,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下预算,估计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们交流。

生先说估计值,并说出依据,教师在黑板右上角板书。

2、小组探索。

刚才我们只是估计一下,但实际在买的时候,买多了浪费,买少了还要去买,太麻烦,以我们必须求出实际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

小组合作探索,组长拿出工作表,小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在图中画出来,看看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在投影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做法,分别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割,怎样求面积。其他小组长把和他一样的方法做上标记。

教师强调:为了和原线段区分开,后添加的线段要画虚线,这条虚线是为了辅助完成这道题的,所以叫做辅助线。

生共同探索所说的方法是否能求出面积,不合适的说出为什么。

把以上方法汇总,说说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

师:分割或添补的越简单,计算起来就会越简便。

4、教师贴出学生选出的

4种简便方法,用卡纸贴在黑板上。

生观察着几种方法,把它们分类。

师相应板书:分割法添补法

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6、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指名板演。检查订正,写出答语。

把实际结果与估计结果比较,看看谁估计的比较准。

师:只要选择了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才会又快又准确。

三、实际应用。

1、这里有两个鱼缸,请你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校要粉刷教室,粉刷一面墙每平方米需用

0.15千克涂料,一共需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生在题卡上答题,师巡视指导。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生判断哪种方法最简便。

3、学校要油漆

60扇教室的门的外面,(单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

5元,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指名读题,说说完成这道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完成。汇报。

四、全课总结。

你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难题,那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呀!让我们一起学好数学吧!

五、课外练习。

在你身边找出一到两处组合图形,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面积,再选择你认为最简便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实际算一算。

数学小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

2、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考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看,它是谁?

小叮当有着一个充溢智慧的大脑袋,和它一起上课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思维热身操共有8节:

12×30 60×50 20×13 50×70

6×8+2 5×9+6 2×8+8 4×7+3

真不错!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订了牛奶。老师这也有一张订单,瞧,小叮当正盯着它在研究呢!

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

订一个月 送文具盒一个

订一个季度 送文具一套

订半年 送书包一个

订一年 送四驱车一辆

你猜小叮当会选择哪种定奶的方式呢?

四驱车的诱惑太大了,小叮当决定订一年。不过订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钱。

要求需要多少钱,得先来列一个算式?(板书:28×12)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钱?

你是怎样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点,可能是300元。)

那究竟需要几元呢?你们能帮小叮当来算算吗?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哪些好方法?

(1)先算一季度再乘4。 28×3=84 84×4=336

(2)先算半年再乘2。 28×6=168 168×2=336

(3)先算十个月再加上2个月。 28×10=280 28×2=56 280+56=336

(4)用竖式计算。

好,那我们先把竖式列好,注意数位要对齐。这和我们以前学得乘法竖式有什么不同?以前是一个数乘一位数,现在是乘一个两位数。第一步算什么?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好,2乘28得56,表示的是56个1,所以6要对齐个位写。做到这结束了吗?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十位上的1乘28,得28个十,也就是280,对齐个位写0,对齐十位写8,对齐百位写2。然后怎样做?相加,为什么加呢?第一步2乘28求出的是2个月需要多少钱,第二步1乘28求出的是10个月需要多少钱,那么把两次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12个月也就是1年需要多少钱,所以我们用加法。

那么,在书写时呢,这里280的0可以省略不写,下面仔细看老师完整的再算一遍。第一步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第二步用十位上的1乘28,1乘8得8,对齐十位写8,1乘2得2,对齐百位写2。然后56加280,6加0得6,5加8得13,写3进1,2加1得3,所以是336。

谁也会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呢?都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们知道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

板书 2 8 2 8

× 1 2 × 1 2

2个月 5 6 ……56个一 5 6

10个月 2 8 0 ……28个十 2 8

3 3 6 3 3 6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各道题目的下一步该怎样计算吗?

21 24 53 54

×25 ×32 ×23 ×46

5 48 159 324

6 6

假如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结果会怎样呢?打开书31页,试一试,在书上完成!(一人板演)

1 2

× 2 8

9 6

2 4

3 3 6

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后,计算的过程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乘法可以怎样来验算呢?(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大家说的都很好,那能不能根据刚才说的来完成这几道题目呢?

(打开书P31页第1题)(3人小黑板,逐一讲解,反馈并纠错)

2 4 6 2 1 3

× 2 3 × 4 1 × 7 2

7 2 6 2 2 6

4 8 2 4 8 9 1

5 5 2 2 5 4 2 9 3 6

我同桌也做了两题,她做的对吗?(P31页第2题)

1 4 3 4

× 2 5 × 2 3

7 0 7 2

2 8 6 8

9 8 7 5 2

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你会把它改正过来吗?

1 4 3 4

× 2 5 × 2 3

7 0 1 0 2

2 8 6 8

3 5 0 7 8 2

所以说,我们做题一定要细心啊!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竞赛,请组长拿出作业纸,上面一共有四道题,一人做一题,不允许一个人全做完,假如出现取消竞赛资格,不过当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监督,发现错误可以提醒,但是不能报答案给他听,比比哪组做的'又对又快!(P31页第4题,实物投影校对)

1 4 2 6 6 3 7 3

× 5 2 × 2 4 × 3 2 × 2 3

2 8 1 0 4 1 2 6 2 1 9

7 0 5 2 1 8 9 1 4 6

7 2 8 6 2 4 2 0 1 6 1 6 7 9

经过这么激烈的竞赛,我们放松一下,春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看,公园里景色多美呀!(P31页第5题)你从这幅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成人票24元,儿童票12元)我买32张儿童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共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32×12)打开书31页,独立完成。(一人口答)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31页想想做做2。

数学小学教案(篇5)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数学小学教案(篇6)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老师希望你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帮老师找到这个谜语的谜底,下面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老师的谜语,“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

同学们你们猜到老师的谜底是什么了吗?

生:牙齿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呢?

生:早晚刷牙,少吃糖果。

师:嗯,小朋友们懂的可真多,刚才你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你们身上的小秘密。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老师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脑思考,同位之间讨论一下。一会我找同学起来说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那下面我们就分组来调查一下你们组小朋友的换牙情况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并且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的。

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板书各小组换牙的数据

三、汇总提问,加深印象

师:现在我们整理出各个小组换牙的情况,那如果老师想知道全班同学换牙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各个小组相加就能知道全班同学换牙的情况了

板书各小组换牙的情况和,换一颗牙的有几个,两颗牙的有几个,三颗牙的有几个?现在老师把这些数据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你们看一下老师的这个方法好不好

板书统计图,强调一个格子代表一个人,涂颜色要从下往上涂。师生合作完成大统计图的制作。

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整理数据,画出统计表,我们一起合作把这个统计表补充完整吧。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我知道换2颗牙的最多,换1颗牙的最少

生:我看到了换4颗牙的有2人

四、巩固练习

生: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的棒,能够从这个小小的统计表中学到这么多知识,刚才我们整理这些数据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统计。

板书统计

师:“那么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大家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让我们一起动动脑筋做一下大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课件

五、联系生活,放飞思维

师:统计的作用很大,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今天同学们放学回家后请你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行调查统计,明天把调查的结果在班级汇报。

背太阳中班教案集锦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哪些角度去准备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范文资讯网的编辑经过反复研究和收集终于呈现了这篇“背太阳中班教案”,谢谢您的支持希望您能够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背太阳中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看示意图,用折、画、剪的方法制作帽子。

2.体验趣味剪纸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彩纸、剪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看示意图,用折、画、剪的方法制作帽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演示法、情境激励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天气怎么样?”

师:“天气很热的话我们可以用什么东西来遮挡强烈的阳光呢?”

师:“妞妞开了一家帽子店,没几天啊帽子全部卖完了,妞妞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制作一些好看的帽子。”

幼儿观看老师出示的情景表演,发现妞妞店里有多好看的太阳帽。

幼儿回答用什么东西来遮挡强烈的阳光。

通过情景导入让幼儿知道妞妞今天开了一家帽子店从而到导入主题。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可以用什么东西遮挡强烈的太阳光,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示范制作帽子。

师:“画个小山坡,请小剪刀沿着山坡走山路,走走走走山路,没路了,翻个身继续走,走走走走山路,没路了,翻个身继续走。”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

重点讲解挖剪的方法。

幼儿观看老师出示太阳帽制作方法,和教师一同探讨应该如何制作太阳帽并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

通过让幼儿观察太阳帽制作方法,让幼儿自主探索太阳帽的制作方式。学习看示意图,用折、画、剪的方法制作帽子。

背太阳中班教案(篇2)

1、初步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2、尝试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能大胆进行创作。环境创设示范画《树和太阳》、记号笔、绘画纸、蜡笔

尝试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

一、说说取暖的方法

1、冬天里,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取暖?

2、晒太阳可以让人暖和,你们喜欢少太阳吗?

2、太阳每天把我们晒的暖烘烘的,可是,它也碰到困难了因为冬天来到了,北风呼呼的吹,它每天早出晚归也给人们送去温暖,自己却又累又冷,再也走不动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太阳吗?

二、示范画大树背太阳

1、大树跑来帮忙了,它说:“我来背太阳。”

2、大树是怎么背太阳的?

3、大树把太阳背在背上,所以我们要先画大树。大树有粗粗的树干,长长的树枝。然后在背上一个圆圆的太阳。

4、大树把太阳背起来了!漂亮吗?太阳真开心。

三、幼儿创作

1、强我们小朋友也帮忙来画太阳背大树好吗?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帮助幼儿用重叠的方法合理的安排画面。

四、欣赏分享

那么多美丽的太阳都被背起来了,我们快把太阳挂恰里,让我们的教师更美丽,更温暖。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是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冬天取暖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是结合示范画的欣赏,引导幼儿知道树和太阳重叠的关系,并通过教师和个别幼儿示范,指导重叠的表现方法,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

第三环节是幼儿操作,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表现出重叠的关系。

第四环节是作品欣赏交流,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美。

背太阳中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线装饰太阳的光芒,并大胆表现太阳的表情。

2、通过绘画,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音乐,作画工具(记号笔、白纸人手一份),范画一张。

【教学过程】

一、律动:手指游戏。

运动会场真热闹,前门开,后门开,旁边开,侧门开,所有的门都打开,稍息,立正,齐步走,全体解散。

二、谜语导入:

1、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呢藏在谜语里,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谁?(一个球,圆溜溜。雨天不见晴天有。白天出现,晚上不见。又红又园,照亮地面。)

2、师:猜猜它是谁?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吗?

3、小结:太阳是圆圆的,它的周围充满着光芒,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有了太阳就有了光明,太阳对我们人类的好处多的数不胜数。

三、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作画。

师:我们一起来画画太阳吧?先画什么?

教师示范画一个圆(示范作画时,把圆形画在纸的中间),再画什么?(光芒)

师:你用什么线来表示它的光芒?(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各种线条进行展示)

师:太阳公公,也和我们的小朋友一样,有开心有伤心的时候,请你来画画有表情的太阳吧。

四、幼儿作画,交代要求。

1、画一个大圆在纸的中间,要画的大一点。

2、用各种线条给太阳添画。

五、教师讲评。

教师拿几张具有代表性的画进行全班性点评。

背太阳中班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太阳喜欢》是中班“红黄蓝绿”主题中的一个音乐活动,简单的歌词中蕴涵着色彩斑斓的视觉美、喜获丰收的情绪美、热爱生活的情感美。《纲要》指出“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我喜欢、太阳喜欢、唱出喜欢”三个环节,创设有利于孩子发现和感受美的环境,利用形象的图谱,把如何表现歌曲中美好的情感作为切入口,以简单明了的图示符号为依据,使孩子的学习更具体、明确,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1、教材分析

(1)主题分析

《太阳喜欢》是中班“红黄蓝绿”主题中的一个音乐活动,这个主题主要是通过让孩子感知、发现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提供想像的空间,进而关注秋天的多姿多彩。教材中的主题说明中这样说道:“大千世界中的生灵万物,都有颜色。颜色既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又富有浓郁的情感含义。以色彩极其相关的事物为对象,引发幼儿与它们之间发生互动,这对幼儿在认知建构与情感建构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整个主题的分析为本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指导思想。

(2)歌曲分析

歌曲《太阳喜欢》旋律十分优美,有连音的唱法,一曲唱罢,感觉很舒畅。歌词比较简单,一共四句话,歌曲中唱到了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橘子、金色的田野、七色的彩虹。细细品味,简单的歌词中其实蕴涵着对丰收的季节——秋天的赞美,那是色彩斑斓的视觉美,也是喜获丰收的情绪美,更是热爱生活的情感美。对歌曲内容的分析为活动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依据。

2.调整原因

在过去的《纲要》学习中,我们已经形成了“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这样的认识,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和尝试。究竟让孩子体验什么?如何体验?又要让孩子形成怎样的态度倾向呢?基于这样的一些思考,形成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愉悦的情绪,萌发喜爱美丽的色彩的情感。”

情绪和情感都需要孩子用心去感受、体验,这种体验的结果不是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那么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呢?《纲要》对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因此,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确立为:能愉快地进行歌唱活动,尝试通过表情、动作、声音等途径表现歌曲中美好的情感。

以上两点目标看似与原《建构式课程》中的活动目标差不多,但其实更具体明确,它是以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托的。目前的乡镇农村幼儿园还是比较重视知识性的学习,忽视幼儿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对如何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情感的问题认识欠缺,因此,作这样的调整是适合本地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的。

原课程中,第一个环节是“感受歌曲”,有让幼儿听音乐旋律画画的环节,我认为在这里打断了歌曲去画画并不合适,这种看似“整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方法并不十分有效。中班初期的孩子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本次活动借助了图谱的形式,萌发了幼儿对歌曲内容美的感受,并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和学唱歌曲。此外,图谱也为以后孩子学习替换歌词演唱提供了一个暗示的作用。第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所要突破的重难点,以如何把歌曲中美好的情感表现出来作为切入口,以简单明了的图示符号为依据,通过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表达歌曲情感的方法,帮助孩子对方法进行梳理,使孩子的学习更具体、明确,有效地学习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原课程中的第三个环节是“创编新歌词”,我觉得更合适的提法是“替换歌词”或“仿编歌曲”,这个环节有助于幼儿激发学习兴趣,并进一步萌发喜爱美丽的色彩的情感,这是一种幼儿十分喜欢的形式,因此,可将它作为本次活动的延伸。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愉悦的情绪,萌发喜爱美丽的色彩的情感。

2、能愉快地进行歌唱活动,尝试通过表情、动作、声音等途径表现歌曲中美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室内装饰有各色皱纸条、录音磁带、图谱一套(附照片)、挂图、铅画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我喜欢

(1)幼儿随伴奏音乐自由欣赏各色皱纸条。

鼓励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与同伴自由交流,说说“看到这种颜色想到了什么?”。

(2)两两结伴交流,

(3)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太阳喜欢

(1)第一遍欣赏歌曲

太阳喜欢什么?给了他们什么呢?(幼儿回答后出示相应图谱)

(2)第二遍欣赏歌曲

太阳为什么要送给他们这些颜色?(引导幼儿感受苹果、橘子、田野、彩虹与色彩的对应关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3)学唱歌曲

3、唱出喜欢

(1)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出示挂图)

(2)您觉得怎样唱才能把太阳喜欢、我们也喜欢的感情表现出来?

引导幼儿初步探索表达歌曲情感的方法。

(3)结合图示符号帮助幼儿梳理表现歌曲情感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尝试表现。

如:笑脸(愉快地)、波浪线(连贯地)、跳舞人(配上动作)等。

(4)幼儿自选一种方式分组练习。

(5)幼儿分组表演。

4、太阳还喜欢……(延伸活动)

太阳还喜欢什么?还会送给他们什么颜色呢?下次,我们把看到的、喜欢的美丽颜色都编到歌里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三个主要环节:我喜欢、太阳喜欢、唱出喜欢,第四个环节“太阳还喜欢”,即仿编歌词,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环节一: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艺术教育,更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发现和感受美的环境。因此,活动中,大片的彩色皱纸很好地给予了幼儿色彩的视觉感受。让孩子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感受色彩的美,并积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以及看到这种颜色所想到的东西,这个环节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观察经验,并激发幼儿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达到了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

环节二:以图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该环节中,设计了三个提问:太阳喜欢什么?太阳给了他们什么呢?为什么?从孩子的回答中引导幼儿感受苹果、橘子、田野、彩虹与色彩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感知秋天成熟的景象,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环节三:简单明了的图示符号对孩子情感的表现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把这些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目标。

背太阳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太阳的外形特征,了解太阳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

2、通过欣赏儿歌,了解太阳的重要性。

3、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有兴趣,有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每一位幼儿一副太阳镜。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听谜面,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念谜面:早上从东出,晚上从西下,照亮了大地,温暖了万家。

2、引导幼儿去户外观察太阳的活动。

选择一个清朗的天气,教师引导幼儿来到户外,提醒幼儿每人都带上墨镜,观察太阳。

启发幼儿想一想:为什么要带着墨镜看太阳?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3、组织幼儿围绕太阳进行讨论,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

(1)刚才你带着墨镜干什么?你喜欢太阳吗?

(2)你发现太阳时什么样子的?太阳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你知道太阳有什么本领吗?太阳照到身上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知道的?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画上有什么?太阳的阳光照到那里,那里的植物生长的怎样?还有什么也需要太阳?

5、幼儿欣赏儿歌《红红的太阳》,了解太阳的作用。

说说:太阳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好处?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画面念儿歌《红红的太阳》,进一步了解太阳的作用。

6、组织幼儿讨论。

(1)太阳对我们人类还有哪些作用?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样呢?

背太阳中班教案(篇6)

设计思路:

一、社会大背景分析

近些年来,人们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频发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长江上游地区大量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而夏天来了,电视里又开始不断地报道洪水爆发的各种新闻。那天,我们班的小龙问我:“庄老师,你昨天看新闻了吗?湖北发洪水了?都是我们人类把树砍掉了造成的。”我非常惊讶于他这么小就能关注到最近的热点新闻。由此我想到了当代的孩子不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了,大量的信息正充斥着他们,那么怎样将这些热点新闻里的道理传达给孩子们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花心思去考虑的。于是,我就想到了借助于儿童故事《绿太阳》这则,来告诉孩子们绿化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教材价值与幼儿经验分析

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可以吃好多的冰淇淋,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可以尽情玩水、游泳、打水仗,可以聆听夏天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和荷塘中美的奏鸣曲等。本月我们也正在开展“炎热的夏天”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已经有了夏天避暑方法经验,那么怎样由此来引发幼儿对绿化的保护意识呢?《绿太阳》一书将帮助孩子们去认识到绿化在地球家园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为什么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变成了绿太阳,照耀着大地,将大地都照出了绿色呢?这就是《绿太阳》这个故事给孩子带来的最大疑惑,也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地方。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感受绿化为夏季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绿化的情感。

三、活动环节思考

我看过好几个教师执教的《绿太阳》活动,基本都是侧重在理解故事这一块,到了提升幼儿生活经验方面的,都放到了活动延伸中去了。所以,给我的感觉是“就故事而故事”。可是,我要的是将《绿太阳》的教育价值内化给孩子们。基于这点考虑,我主要将本次活动划分为两大部分:一、理解故事《绿太阳》;二、迁移故事《绿太阳》。我一开始就设了一个非常悬疑的问题“太阳怎么是的?”,在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自发地发觉到绿化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护绿意识,最后以游戏《学他,不学他》的形式,让孩子们将护绿意识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去。

内容与要求:

1、在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了解绿化对人们的重要意义,感受绿化为夏天带来的好处。

2、在现实生活的例子中,体会保护绿化人人有责,种绿护绿才有个绿色的家园。

重点与难点:

l 重点:通过理解故事《绿太阳》,了解绿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l 难点:通过迁移故事《绿太阳》,积累初步的护绿意识。

材料与环境:

l 教师活动材料准备:

1、故事《绿太阳》课件

2、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

3、图片(种树护绿一组、破坏绿化一组)

l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在夏天里知道绿荫下很凉快的体验

2、有夏天避暑和初步护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绿太阳”

师:今天啊,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叫“绿太阳”。咦?太阳怎么会是绿色的呢?我们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绿太阳”

1、带着问题集体完整欣赏故事《绿太阳》课件。

2、分段理解故事,解决关键问题:

——太阳发烧了,土地和河水都变成怎样了?(第3页)

——小树、鱼、狗、小鸟、人……热得都怎样了?(第4页)

——为什么大家都要到大树下?(第5页)

——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绿衣裳的? (第6页)

——太阳穿上了绿衣裳,发生了什么变化?(第11、12页)

——大家在绿太阳下感觉怎么样?(第13页)

——现在你们知道太阳怎么会是绿的了吗?

4、师小结:太阳发烧了,变得很热很热,大家都热得受不了了,幸亏有棵很茂密的大树,它那厚厚的叶子帮大家挡住了太阳,这样才使大家凉快起来。而且最后治好太阳病的也是大树绿绿的叶子,大伙儿给太阳做了件绿衣裳穿,这样太阳就不会把热热的光照出来了,哎呀,多亏了这棵绿绿的大树。

三、迁移故事“绿太阳”

1、谈谈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解决关键问题:

——你们觉得大树的本领大吗?对我们的生活重要吗?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绿绿的大树,会怎么样呢?

2、师小结: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了了大树,那么夏天里,我们就找不到给我们凉快的树荫了,不止这样,我们地球的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发洪水、干旱、草原会变成沙漠等等,所以我们要保护大树,保护绿化。

四、内化故事“绿太阳”

1、可是还是有一些人不知道保护绿化,你们看一看该不该学他。(游戏:学他,不学他)

2、把“护绿”和“损绿”两组图片混起来,分类之后,说说该不该学他。

3、师小结:嗯,为了保护绿化,我们不可以做爬树、砍树、在树上荡秋千等等破坏绿化的行为,而且看到破坏绿化的行为要制止;可以和爸爸妈妈去种树、给小树浇水、扶扶歪倒的小树等。

活动延伸:

1、师:老师把:“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中发生的事情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

2、师:这首儿歌好听吗?下次学了以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护绿小能手,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上下来之后,我有如下的感想:

一、亮点:

1、活动的立意“热”。这是我的一贯教学风格,喜欢把一些社会上的热点,借助学习活动来传达给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就很好的体现了。我抓住了现在新闻里每天在报道的大旱和大涝的热点,通过《绿太阳》这个活动,传达给孩子们造成这种自然灾害的是因为大面的绿化被人类破坏了。

2、环节的设计“巧”。这次活动中,我巧妙地将多种形式融入到了每个环节中,使得整个活动看上非常丰富。第一个环节我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对“理解故事《绿太阳》”进行小结。第二个环节我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对“没有树木和绿化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小结。第三个环节我是以分类、动画儿歌的形式来对“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进行小结。这样动静相结合就不会让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感觉到单一乏味了。

二、不足:

1、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还了解的不够。由于我一年没有带班的缘故,虽然我来上班已经有一个月,但是对我们班孩子发展情况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以至于我将本次的活动的目标指定得有些高了。只有几个能力最为突出的幼儿能够同时达到两条目标。

2、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回答问题的时间还把握不好。这也是造成我本次活动超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班的孩子求知欲都非常强,所以常常在活动中会提出一些老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而我为了满足每个孩子都会尽可能的去回答他们。但这样一来,就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活动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3、在活动过程中环节进行的轻重欠佳。每个环节我都非常细致的展开了,其实应该是轻重相结合的。我应该把第一个理解故事的环节稍微快速一点过去,因为故事只是一个载体而已,重点放在第二个迁移内化故事的环节,这样就不会让人有好像什么都是重点的感觉了。

背太阳中班教案(篇7)

新《纲要》在中班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身体锻炼活动;尝试探索运用一种器械进行几种不同功能的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太阳伞孩子们相当喜欢的一种体育器械,当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大、颜色这么鲜艳的大伞,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点一下子全部被吸引了,能够摸一摸、玩一玩太阳伞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好奇、很兴奋的事情。同时,通过太阳伞的不同变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从而激发孩子自主参与、积极感受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颇有感触。

一、活动重点:

练习在太阳伞的指点地方爬行、跳跃、钻等动作技能。

二、活动难点:

借助教师的语言指令判断自己的活动形式。

三、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45岁幼儿(中班年龄段幼儿)大肌肉发展较为迅速,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飞跃。(.教案.出自:教案网.)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逐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已能适应一定的活动量和活动时间。

四、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练习在太阳伞的指点地方爬行、跳跃、感受与太阳伞一起游戏的乐趣。

2、技能目标:借助教师的语言指令判断自己的活动形式。

3、情感目标:感受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与他人共享空间。

五、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幼儿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进入场地。

①儿歌进场:小朋友,长得高。跟着老师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评析:作为体育游戏的导入环节,教师用音乐、儿歌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尝试跟着教师走的方法进入场地中间,有效地激发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

②热身游戏《快跑、快走找颜色》

介绍游戏玩法:在我们场地的四周角落上摆上四种不同颜色的纸棒,它们是红色、绿色、蓝色、黄色四种。当老师说跑、跑、跑跑跑,向着红色小棒跑,所有小朋友就要向红色的小棒跑去。(走、走、走走走,向着蓝色小棒走,跳、跳、跳跳跳,向着绿色小棒跳、爬、爬、爬爬爬,向着黄色小棒爬)

(评价:通过热身游戏,使幼儿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

2、基本部分:好玩的太阳伞

教师介绍玩法:今天我们要和彩虹伞一起来做游戏喽,每个小朋友都抓住彩虹伞。

①爬山坡游戏

师:请孩子们全部蹲下,轻轻地摇一摇,小海浪;123站起来,大海浪小海浪(轻轻地摇一摇),大海浪,举高,好往下压。小朋友,现在的太阳伞像什么呀

(评析: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我们应创造适当的环境,使其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应多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自由、宽松的爬山坡的活动场景。引导孩子们通过试一试、玩一玩来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要使幼儿巩固爬的动作技能,学习从山脚下往山坡上爬的的本领)

②我和小球来比赛(跑、跳的动作技能)

变换游戏的玩法,请全体孩子拉住伞沿,在太阳伞的中间放无数个小球,根据教师的语言指令拉着太阳伞跳跃。

师:孩子们,现在呀,在太阳伞上有好多的小皮球,先请女小朋友拉住太阳伞,把太阳伞抖起来,男孩子把手松开,站到伞的旁边,等儿歌念完,女小朋友不要跳了,男孩子把抖落在地上的小球都捡起来,放到箩筐里,看看哪一队拣到的小皮球多就算胜利,好吗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一开始抖太阳伞的时候是不成功的,因为每个孩子用力的不均匀使得小球跳起的高度不够,以至于没有几个小球抖落到地上,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在第一次失败的情况下,引导孩子: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怎么样才会让能让小球跳出来呢

③钻渔网

玩网小鱼的游戏

教师:河里又来了许多的小雨,孩子们,你们想去捉小鱼吗

(唱歌)(56|54|34|5|),(34|5|),(26|53|)

许多小鱼游啊游,游啊游,把他抓住

看看里面有没有小鱼

(评析::巩固幼儿钻的动作技能,提高练习的效果。幼儿的活动情绪会因为小鱼的出现再次达到高潮,兴奋点比较高,因此在这一环节组织过程中,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讲清楚怎么样去捉小鱼,避免出现碰撞事故。)

3、结束部分:放松活动

①放松游戏:钻进蒙古包。请孩子们拉住伞沿用力抖动后,做成蒙古包,然后集体钻到蒙古包里面坐下来休息一下。

(评析:通过以上游戏的完成,幼儿已经消耗了较多的体能,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教师的一句简单指令钻到蒙古包里面坐下来休息一下,很自然地完成了动静交替,且活动没有停顿的痕迹,幼儿的活动和教师的指令同步,符合活动的基调。)

②帮助教师收拾场地:孩子们今天玩得开心吗

(评析:一句那我们一起来放个炮仗吧!将活动过渡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令幼儿和教师都感受到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集锦


范文资讯网编辑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并补充了相关资料。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同时在写教案课件时,设计内容需要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

今天用了两节课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新的教材,新的班级,新的年段,第一次接触总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把‘爱读书’种植在孩子们心里”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把这样一篇儿童散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学习价值表现在哪里?教师如何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班里2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齐读五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这个班的孩子相对内敛,比较乖巧,读课文声音不响,课上课下都比较安静。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进行生字书写指导,在后续的字词抄写作业中,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学生找出“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课件出示5)

傣族阿昌族汉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课件出示7)

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④边防,边境。()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6、生字我会写

(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9)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

把表示“傣族、阿昌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课件出示10)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课件出示11)(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设计意图: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习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课件出示13)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1:

(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课件出示14)“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板书:服装:鲜艳绚丽多彩)

(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课件突出显示15)“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

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

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课件出示16)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板书设计:校园美)

(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3: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17)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

(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山花烂漫)

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阿昌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18)(板书:多民族)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4)生: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5)讲得好。谁来读这句话?

(6)他读得怎么样?

(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

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预设2:

(1)生:我还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团结。“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课件出示19)

(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4)说说“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

3、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课件出示20)(板书:唱歌、跳舞)

(2)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3)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

(课件出示21)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啦。

(4)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课件出示22)(板书:安静学习)

(2)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3)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4)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

(5)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6)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7)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23)“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24)“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3、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5、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6、请骄傲地读这句话!

7、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的”读重音。)为什么?(为有这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傲。)

8、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资料不错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重点句,进而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设计意图: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填补课文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校园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的重音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这种感情。】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3】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大青树下小学的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鲜艳、服装、招引”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4、借鉴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说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分享资料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各民族图片),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者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主选择图片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2、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习。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标出自然段。

(2)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反馈:(出示课件)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五、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同学们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能读通课文,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去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独特的魅力。

二、汇报交流,深入探究

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交流交流吧。

(“美丽、团结、欢乐、祥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阅读引导。)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体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意思。(颜色鲜艳,色彩多)

(3)“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出示课件:相关语句和背景图)引发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3、范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

4、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

师: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婀娜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吗?

(1)自由练读;(2)指名读,师生评价。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

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说明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老师范读,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4、教师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一起体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安静)

(2)你认为这个词语用得准确吗?(引发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再适时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呢?这是从侧面烘托孩子们学习认真。)

2、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怎么能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让我们带着对这所小学的赞美再读一读这段话。

(对于“祥和”这个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校园里的同学多么有礼貌,在民族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通过朗读来传递自己的感受吧!

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3、指导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谁来这里凑热闹?

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

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了。

4、课文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

三、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师:这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多少自豪和赞美的情感啊!结合我们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填上最能体现你感受的词语再读一读。

课件: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____________的小学。(美丽、团结、祥和、欢乐)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入合适的词语。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3、指生带着自豪、骄傲的情感读这句话。

4、为什么一个西南边疆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画--要求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生词。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3)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问:民族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二)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晨、静、装”。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认识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学习生活的快乐幸福。

五、作业布置

1、认真书写生字词,做到规范整洁。

2、熟读课文,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学校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导入新课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新课学习: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的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通过抓重点语句和词语,在读中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幸福地学习,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友爱。

四、作业布置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还可以设计表格。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8】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班有关垃圾分类的教案集锦


如果您对“大班有关垃圾分类的教案”感到好奇请看下面这份资料,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非常有用请不要忘记将它收藏并分享给朋友们。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

大班有关垃圾分类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因漏气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气灶一个。

3、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活动过程:

一、认识煤气灶、煤气包,了解煤气的用处

1. 出示煤气灶和煤气包,提问:这是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你们家使用煤气吗?你们家的煤气是从哪

里来的?煤气有什么用?

2. 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包。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

二、观看录象,了解煤气的危险性。

1. 教师: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

害。

2. 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

故。

3. 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煤气造成的危险性有哪些?

三、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安全使用煤气的方法以及发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 怎样安全使用煤气。

2. 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

3. 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 当成人在厨房使用煤气烹饪时,小朋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2. 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随便动煤气灶的开关。

3. 如果闻到异味,要及时提醒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是靠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与日常生活能够有机的相结合和渗透。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的内容有机的结合,不仅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像这节课,让他们当心厨房里的安全问题,首先是让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厨房里有哪一些东西,你觉得哪一些是危险的东西。孩子们都说得非常好,这也说明了,现在的家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性,家长的积极配合让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开展,让孩子们对危险的东西不是惧怕,而是如果碰到这样的事情不会因为无知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让我们勇敢的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并能够迎刃而解。

大班有关垃圾分类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垃圾桶的分类标志,增强幼儿将垃圾分类的意识。

2、给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设计垃圾桶标志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班级里的三个垃圾桶、四种垃圾桶的图片、黑色笔、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字条以及白纸若干、实物垃圾。

2、经验准备:

(1)幼儿有初步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义。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1、结合生活经验,导人活动。

回忆去过的师大校园内的垃圾清理站,并说出师大院子里有哪些类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标志的图片。

幼儿:因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类,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师:教室里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我们把教室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应该用几个垃圾桶?

幼儿:还需要一个其他垃圾桶,放卫生纸、扫地时的渣子、灰尘。

2、设计垃圾桶标志。

(1)利用墙饰中展示的分类垃圾桶图片引出问题: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种类型的垃圾桶:厨余垃圾(水果皮、骨头、鱼刺等);可回收的(废纸张等);其他垃圾(厕纸、擦鼻涕纸等)。

幼儿: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绿色作厨余垃圾桶、红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蓝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师:这样可以,可是我们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们怎样让他们一看就明白放什么垃圾?

教师:贴照片也是一种办法,今天我们来试一试用画的方式。

(2)幼儿设计垃圾桶标志。

①介绍材料、合理分工。

教师:有三个垃圾桶标志要设计,小朋友有十二个,怎么来分工呢?

幼儿2:正好十二个小朋友,分三组,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幼儿是否又有分工?

②动手设计垃圾桶标志。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幼儿在设计标志过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绘画,一边做一边讨论着教室中经常会产生的不同种类垃圾的画法。

3、做好垃圾桶标志后,玩垃圾分类小游戏。

教师: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们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教师:铅笔外面一层是木头做的没有毒,但是把铅笔芯和外面的木头粘在一起的黏合剂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铅。

幼儿:铅多了对身体不好,应该扔到有其他垃圾标志的桶里。

4、延伸活动。

给幼儿园的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鼓励幼儿将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里,在生活中运用。

大班有关垃圾分类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尝试表演故事情节。

2、懂得为别人着想。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读懂故事,知道说的是什么内容。

难点:怎么样才算是为别人着想?

活动准备

1、故事《鸟窝里的树》录音磁带、教学挂图《鸟窝里的树》。

2、鸟太太、鸟先生、螳螂、蚱蜢的头饰各1个。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问:鸟窝是什么样的?小朋友见过吗?

让幼儿就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那么鸟窝里长着一棵小树苗会怎样呢?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挂图并播放故事《鸟窝里的树》,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慢慢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小动物发现鸟窝里长了一棵树后不同的做法和心理活动。再次播放故事,让小朋友认真听听螳螂先生、鸟太太、鸟先生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喜欢它们的做法?说一说为什么呢?

3、最后由教师提问:如果小树苗没有鸟先生和鸟太太的照顾会怎样?

三、学说一些关爱的话

1、教师:怎样表达对小朋友的关心爱护呢?---幼儿讨论,自由发言。

2、教师:让我们学说一些关爱的话吧!---“我能帮助你吗?”“加油,你一定能行的!”……

四、表演故事

1、请幼儿讲述故事,再一次理解故事。

2、设计情境,请幼儿带上头饰,表演故事内容。

五、幼儿操作绘画,画一件自己关心、帮助别人,或者别人关心、帮助自己的事情。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表演故事,亲身融入到为别人着想的情境中,并能积极主动的加入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通过幼儿的讨论、表演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理解能力。但教师没能参与到表演中,减少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学活动应该多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有关垃圾分类的教案 篇4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编写了如下的教案,题目为《垃圾分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掌握常见的垃圾分类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垃圾分类?

a. 垃圾分类是指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别收集和处理的行为。

b. 垃圾分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资源的浪费。

2.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a. 垃圾分类能够减少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使用,减少对土地和大气的污染。

b. 垃圾分类有利于回收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石油等能源的开采压力。

c. 垃圾分类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减缓气候变化。

3. 常见垃圾分类方法和技巧:

a. 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等。学生应了解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这些垃圾。

b.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荧光灯、废油漆等。学生应明白这些垃圾的危害性和正确处理方法。

c. 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等。学生应学会正确利用厨余垃圾,如进行堆肥处理。

d. 其他垃圾:难以归类的垃圾,如尘土、卫生纸等。学生应了解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

4. 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a. 学校应设立垃圾分类的收集点和标志,引导学生正确投放垃圾。

b. 学校和家庭应设置相关的垃圾分类桶和垃圾袋,方便学生进行分类投放。

c.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

d.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回收站、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活动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概念、重要性和分类方法。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垃圾的分类情况。

3. 图片展示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垃圾分类的例子,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分类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

1.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垃圾分类概念、重要性以及常见分类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

1. 教学PPT:展示垃圾分类的概念、重要性和分类方法。

2. 垃圾分类手册、宣传册等: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3. 图片和实物:展示垃圾分类的实例。

六、教学扩展:

1. 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参观回收站、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等。

2.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重要性和分类方法,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垃圾的意识和习惯,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班有关垃圾分类的教案 篇5

垃圾分类(Garbage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大班垃圾分类优质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垃圾分类优质的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准备

课件,废旧垃圾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垃圾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地球妈妈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地球妈妈请来了,你们看,她怎么了?

师:她为什么这么伤心?

2、了解垃圾及垃圾与我们生活的的关系。

师:你认识这些垃圾吗?是什么垃圾?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果大家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怎么样?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减少垃圾或处理垃圾?

二、垃圾分类

师:刚刚,地球妈妈请小朋友把垃圾扔进了一个垃圾箱里,觉得太乱了,想请你们分分类,好吗?

师:老师这里有3个垃圾桶,表示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自己探索各种垃圾的分类。

看视频,听清洁小博士进行介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质。然后进行检查刚刚幼儿分的垃圾。

师:根据刚刚学的小本领在分一次,这次可不能错喽。

再一次检查。

三、结尾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还有有害物质的小本领,现在我们回去把教室的垃圾也进行一次分类吧!

大班垃圾分类优质的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标记。(幼儿先观察再练习讲述)

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请保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幼儿尝试操作。

请两名幼儿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幼儿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

4、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大班垃圾分类优质的教案

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上分类垃圾桶的出现,媒体对环保的宣传,幼儿对这一事物产生了兴趣。针对环保是当今一大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满足幼儿对环保知识的好奇,进行垃圾分类的学习。使幼儿通过主动讨论、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所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活动《垃圾分类》。

一、活动内容:

《垃圾分类》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

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毛巾架一个、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介绍垃圾箱,幼儿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师观察幼儿分类投放情况。在操作中学习正确分类。

3、根据幼儿投放垃圾的情况,提问:

(1)你为什么要将这个垃圾放在绿(红)色的垃圾箱里?

(2)什么叫可回收?

(3)为什么不可回收?

4、升华幼儿经验,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仅不乱扔垃圾,还要少制造垃圾。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5、教师小结。

6、延伸:介绍垃圾分类的图片,让幼儿在课外连线。

【大班垃圾分类优质的教案】相关文章:

1、部队体能训练示范教案

2、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3篇

3、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4、《爱国卫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5、《爱国卫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6、《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7、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

8、给小学生讲党史教案

9、安全教育教案

10、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严守政治纪律党课教案三篇

11、新冠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教案

12、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参考范文]顽皮的风娃娃教案集锦(1650字)”一文,希望“[参考范文]顽皮的风娃娃教案集锦(1650字)”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顽皮的猴子美术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