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读镜花缘有感 > 导航 > 关于读《镜花缘》心得最新范文,(4篇)

读镜花缘有感

关于读《镜花缘》心得最新范文 (4篇)。

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我想您对李汝珍写的《镜花缘》,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一篇优秀《镜花缘》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镜花缘》心得最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读《镜花缘》心得最新范文【篇一】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难忘的书——《镜花缘》。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律、围棋。晚年虽然生活贫困,却用十多年时间写了号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镜花缘》。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说”,国外学者评为融幻想、历史、讽刺、游记四类小说于一体的巨著。

刚翻开书的第一页,就看到上面那段简介,我心中暗想:“一个老头儿能写出什么巨著,没听说过这本书,我倒要见识见识。”

故事从百花仙子被贬开始,沿着两条主线叙述。明线为唐敖官场失意,索性与妻舅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暗线则是百花仙子在凡间的故事,两条线一明一暗,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看《镜花缘》的第一感受是幽默。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场面描写都能看出。淑士国人十分迂腐。在一家小酒馆,伙计是这样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临,莫非饮酒乎?用菜乎?请明白以告我也。”淑士国人的呆板,酸,透过一个小人物的几句话,跃然纸上。

看《镜花缘》的第二感受是凝重。幽默与凝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在笑过之后,我也有些羞惭。白民国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人人都有一股书卷气,却连《论语》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却诗书满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镜花缘》的第三感受是感动。虽然某些国家的习惯不好,但每一个失德行为背后又很快出现一个反衬人物,厌火国人因为贪财而喷火伤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鱼却出手想要救助,最终赶走了厌火国人。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严厉地抨击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真可谓是一面“镜子”。从此《镜花缘》成了我书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关于读《镜花缘》心得最新范文【篇二】

假日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镜花缘》。这本书是我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我非常喜欢。因为它歌颂了好的才华,反映了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上的平等要求。

《镜花缘》这本书前部分主要写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乘船在海外多国游历的故事,后部分则讲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参加考试高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破酒色财气,还大唐江山的这一部分,被作者李汝珍写得非常有趣。讲了武则天的几个侄子武三思、武四思、武五思、武六思分别镇守都城的东南西北四个重要的关:酒色财气。然后派了许多大将去攻破这四个关,这个过程非常有趣,听我来给你一一道来:比如说攻气关的时候,折了许多大将,最后也是得到仙人的提示,才成功攻破,那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呢?非常好笑,就焚香、沐浴、然后再在一张纸上写一个字忍,最后还要供奉一个人的神像,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初唐时期的著名大巨,中国忍界的.代表娄师德。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才得以攻破气关。最后三个关的攻破方法跟这个关也基本一致。

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心潮澎湃,一方面是对作者李汝珍的敬佩,另一方面便是对女性的同情。因为在科举考试后,各花仙子基本上都结婚了,而且嫁的郎君都是来攻破四关的文武百官。在攻四关的时候,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所以伤亡无数,这些才女也不知不觉的都成了寡妇。最后也都为自己的丈夫殉情了。所以我对女性有深深的同情。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常常有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的观念,详细地来说就是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甚至人身自由。在古代就有很多例子,比如皇帝传位只传给儿子,女子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大臣全部是男子,身份尊贵的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生要裹脚 其中就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男子三妻四妾,所以我认为男子对女子提出忠贞要求,而男子自己不做到忠贞,是不对的。

另一方面,我敬佩李汝珍是因为他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因为《镜花缘》其实就是反映了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你说这是一位女子写的,倒也没错,这可能是女孩的控诉,但李汝珍是一位男子,所以他自己的那个时代其实是非常先进的。

最后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感概:作者李汝珍的写作手法也可以与《西洲记》、《封神榜》媲美。他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了一些人,又用漫画的手法用一些例子嘲讽和批判了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

最后总结,《镜花缘》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比如好吃懒做,是得不到好下场的,人都有两面脸,阿谀奉承是不行的希望同学们能买来这本书好好看看,因为它是一本好书。我爱《镜花缘》!

关于读《镜花缘》心得最新范文【篇三】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著《镜花缘》。这是一部清代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样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他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这本书里有三位主人公,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他们来到了大人国,看见人们脚下都踏着彩云。一打听,原来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踩的是美丽的彩云,可奸诈狡猾的踩着的都是黑云。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善良之人,不能做为非作歹的事情。

他们还来到了黑齿国,在女学塾里,多九公卖弄学问,自夸自大被女子们好生羞辱了一番,我明白了骄傲的人是会吃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多读书、多思考而不是多炫耀。

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闭上眼睛,各种奇妙的国家及其风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君子国的谦让,礼貌,祥和,让我读心头一暖;劳民国的长寿,让我懂得了健康的重要;黑齿国的文采让我赞叹;白民国的徒有其表让我叹息;淑士国的“酸”让我感慨;厌火国的野蛮让我惊恐;大耳朵国的过犹不及让我深思;女儿国的阴阳颠倒让我刮目相看...... 书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关于读《镜花缘》心得最新范文【篇四】

本书以百花仙子在天庭受罚而被贬下凡为开头,以百花仙子重返天庭为结尾。用一个屡考不中的秀才—唐敖的视角,用各国风情穿插而形成的一部著作。

翻开书,各种奇妙的国家及其风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在你面前缓缓展开……君子国的谦让,礼貌,祥和,让我读之心头一暖;劳民国的长寿,让我懂得了真正的养生之道;大耳朵国的过犹不及让我深思;黑齿国的文采让我赞叹;白民国的徒有其表让我叹息;淑士国的“酸”让我感慨;厌火国的野蛮让我惊恐;女儿国的阴阳颠倒让我注目;轩辕国的大度让我欣喜……

在所有的国家中,我独爱黑齿国与君子国。黑齿国里,唐敖与林之洋、多九公以为他们个个又黑又丑,谁知,细看之下,个个生的眉清目秀。接着,在女学塾里,多九公的自负让他吃足了苦头,两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提出来的问题让多九公瞠目结舌,这些问题都需要对书本有一定的见解才能回答出来,于是,我知道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黑齿国,民风淳朴,一本书是无价之宝,不论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读书,银子掉在地上没人捡,但若是书掉在地上,恐怕人人都会去抢。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现状,人家是没书读,却想方设法的争取读书机会,而我呢?有现成的良好条件,却不懂得珍惜。与黑齿国相反的,是白民国。在白民国里,人人身着儒衫,面如白玉,学塾的书架上,琳琅满目,极尽奢华。这里的人自认为很有学问,一个个态度傲慢,但是,读起《论语》、《孟子》来,白字连篇,错误百出,真可谓是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来看君子国。君子国里,谦让之风遍及各地,买卖货物也要互相谦让,买的人嫌货物太便宜,卖的人嫌货物价格太高,以至于“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句话从卖的人口里说出,真可谓闻所未闻。再想起现在人们的贪婪奸诈,内心不禁开始向往起来。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在宁静的午后,手里捧一杯暖茶,静静翻开书本,细细品味清隽的文字,幸福,由书中来……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有关读《镜花缘》个人感想最新范文 【荐】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镜花缘》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记得的作品,它由李汝珍撰写,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写好一篇《镜花缘》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读《镜花缘》个人感想最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读《镜花缘》个人感想最新范文(篇一)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有关读《镜花缘》个人感想最新范文(篇二)

《镜花缘》作为我国一部经典的古典佳作,从小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最开始的小人书,到随后的动画片,还有改编的电视剧,一个个奇人异事,一段段冒险之旅,真的是眼花缭乱、精彩纷呈。这次有机会重温这部作品,着实让人欣喜。

精美的插画、厚实的文字、丰富的注释,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原著的精彩,让人爱不释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绝伦的海外冒险,一个个形色各异的国家都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

还记得君子国、两面国的故事么?或善良、或狡黠,或温文尔雅,或两面三刀,诙谐幽默的文字再带来欢笑的同时,也体味到人性的真谛。还有女儿国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男女地位的思考和解读。

从百花下凡到百花相聚,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无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叹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神幻曲,奏响百花盛放;一幅百花图,尽显古典文化的魅力,还等什么,一起来分享经典著作的精彩吧。

有关读《镜花缘》个人感想最新范文(篇三)

在这个暑假,我捧起了这本《镜花缘》,刚读完这本小说,只觉得其中的故事带有奇幻的色彩,而并无什么深刻的讽刺。而当我再一次精读的时候,我发现了每个故事中,隐藏的含义与作者的见解。

翻开一个个故事,就能体会到各个国家别样的风土人情:大人国的民众们争先恐后地做好事;黑齿国好学的百姓、白民国一无所知的学者的反差告诉我们,决不能以貌取人;淑士国人们举止斯文,却斤斤计较告诉我们,不光学识,品行也很重要;穿胸国人胸前的大洞警示我们,千万不能行为不正;两面国的阴阳两面,告诉我们要真诚待人……

但在这其中,使我最有感悟的便是君子国门前的“为善为宝”。这个四字词语,值得细细品味。就如我思考的,什么是真正的宝贝。君子国就把善良作为了他们的珍宝:随处可见降价的商人,抬价的买者;君子国人热情地招呼外地的访客……无不体现他们的善良。而且重要的一点,这不是在强迫下养成的习惯,而是君子国人发自内心的善良。且善良,促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物价低,说明这里的经济也很景气。开始,君子国因为善良有如此的变化,和我们现在的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现在的年轻人,无不想着飞黄腾达,但在有伟大理想的同时,有多少人会追求善良呢?多少人渴望穿著名牌,带着首饰,住着豪宅,这就是他们心中所谓的“珍宝”?但他们遇到机会就抓小便宜。你连善良都做不到,谈何飞黄腾达?只有抵挡住眼前的诱惑,善良地对待他人,才算做到了第一步。在日常的生活中,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总是对的。

《镜花缘》,一本看似离奇却又现实的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无穷的遐想,还有对现实的理解。这篇文章前的读者,希望你也能捧起这本书,品味品味作者对社会的见解吧!

有关读《镜花缘》个人感想最新范文(篇四)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难忘的书——《镜花缘》。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律、围棋。晚年虽然生活贫困,却用十多年时间写了号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镜花缘》。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说”,国外学者评为融幻想、历史、讽刺、游记四类小说于一体的巨著。

刚翻开书的第一页,就看到上面那段简介,我心中暗想:“一个老头儿能写出什么巨著,没听说过这本书,我倒要见识见识。”

故事从百花仙子被贬开始,沿着两条主线叙述。明线为唐敖官场失意,索性与妻舅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暗线则是百花仙子在凡间的故事,两条线一明一暗,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看《镜花缘》的第一感受是幽默。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场面描写都能看出。淑士国人十分迂腐。在一家小酒馆,伙计是这样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临,莫非饮酒乎?用菜乎?请明白以告我也。”淑士国人的呆板,酸,透过一个小人物的几句话,跃然纸上。

看《镜花缘》的第二感受是凝重。幽默与凝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在笑过之后,我也有些羞惭。白民国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人人都有一股书卷气,却连《论语》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却诗书满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镜花缘》的第三感受是感动。虽然某些国家的习惯不好,但每一个失德行为背后又很快出现一个反衬人物,厌火国人因为贪财而喷火伤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鱼却出手想要救助,最终赶走了厌火国人。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严厉地抨击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真可谓是一面“镜子”。从此《镜花缘》成了我书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读《镜花缘》心得心得和感慨 【必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阅读《镜花缘》后,我被李汝珍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镜花缘》的读后感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镜花缘》心得心得和感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镜花缘》心得心得和感慨【篇一】

李汝珍所作《镜花缘》是浩瀚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古典小说的一员,其也是一朵璀璨的奇葩。

上写王母寿辰,各仙前来祝寿,极其玄妙,这是李汝珍通过自己非凡的想象力而营造的背景与气氛。而其中百花仙子与嫦娥二人的形象更是鲜明有趣,嫦娥作为王母的女儿自然是有番恃宠而骄之味,与神话中“嫦娥奔月”中的形象更为不同,从柔顺善良变为钻营势利。

作者在此也讽刺了书中嫦娥这类的小人形象的人,百花仙子则是被嫦娥所对立之人,但百花仙子也从未向嫦娥低头,百花在同一时期齐放这也让人真觉简直荒谬。如此体现了百花仙子是一个有底线与尊严的人物形象,同经辩解,条理清晰,也表现了她多才多艺,能言擅辩的形象。

当百花,百草,百果,百谷回仙一起回洞时百花仙子所言:“那歌舞是件有趣的事,怎么要那不伦不类的百兽乱闹起来”“我看那些鸟儿,如凤管鸾笙,莺啼燕语,虽不成腔调,还不讨厌。至于百兽,到底算些什么东西。”没错,我到也真觉得是不成气候,嫦娥在瑶池这般一闹,看来王母也不省心。兽在舞时,作者将它们的动作写的`滑稽可笑,最为令人笑谈的则是那老鼠了,又要舞,可又胆怯猫来捉了它去。

种种寿辰上的可笑之事,似乎也就是那位嫦娥所添来的麻烦,百花仙子则是与嫦娥不和,而下了赌约,可之后纵使是输与了之,但也不甘愿为嫦娥扫落花,情愿下凡,落入红尘。这也体现了百花仙子是一个有尊严与底线,不愿服输于嫦娥这等人的精神品质。

作者对嫦娥的批判与嘲讽,正如百花仙子不畏权贵甘愿落入红尘的品质的称赞与赞颂。

读《镜花缘》心得心得和感慨【篇二】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该书主要内容是: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阀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弟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全书一百回,唐敖随妻弟林之洋出海游历是《镜花缘》一书的精彩部分,作品对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作者通过对五光十色的海外世界的描写,特别是对“君子国”、“大人国”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末世中先进的人们试图向海外寻求出路的思想。在关于“君子国”的描写里,李汝珍展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里,人们诚实无欺,好让不争,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这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在关于“大人国”的描写里,李汝珍虚构了“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登彩云”而“满腔奸私暗昧”的人“足下自生黑云”的奇特情节,并且宜称:“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这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如质的好坏。这种以人的品质而不是从财富地位来衡量人的观点,是与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相抵牾的,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情节,都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彩。有一定的进步思想。

读《镜花缘》心得心得和感慨【篇三】

这,是一部歌颂了女子才华的书,反映出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了作者尊重女子地位的民主思想。这,就是女作家李汝珍写的《镜花缘》。

本书以女皇帝武则天诏令百花齐放,众神被迫从命,被嫡入凡间变为100位才女为中心,写下了一篇篇赞美女子才华的优美文章。

书中,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寻访各个国家,从君子国到轩辕国,共九个国家,分别认识了100位才女。其中包括又亲骆宾王之女骆红藻,徐承志之妻司徒娬儿……

这本书告诉所有人,女子也是可以很有才华,很有地位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自己去等待的。书中说得好:做人要以忠,孝,顺,信仁德为本,如果我们连这几个字都做不到,怎么生存下去呢?在女儿国,是女人当政,当宰相,当大臣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女子自己争取的。

这本书不仅要告诉我们要争取机会,还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忠诚;善良;宽宏仁慈;不斤斤计较;做事一步一步来;最重要的是要自信。这就是100为才女身上的优点。

读《镜花缘》心得心得和感慨【篇四】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这部小说:“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书中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说到古代女子,可能我们都会想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然而在作者这本书中百位仙子个个聪慧机敏,明艳动人,才气可比过男子。女子形象稍有差异,但都是至孝且有才气。武则天旁边的官员上官婉儿对花中“师、友、婢”的一番话更是让人敬佩不已。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甚至更胜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在这里作者歌颂了女子的才华,也反映出作者对女子和男子拥有同样社会地位的美好愿望。书中林之洋因被女儿国国王纳入王妃,在宫中被迫缠脚,学习礼仪。让男子体验旧时女子痛苦,真可谓作者巧思啊,这也是作者对一些腐朽落后的观念的批判。

合上书本,我回味良久,那些书中的女子确实很有才华,当今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学识丰富、见解独到的女子比比皆是,作者在《镜花缘》里描绘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而今已经成为现实。如今的女子不再像旧社会的女子那样无法读书,只能做女红,而是像男子一样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不凡表现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诗词底蕴十分深厚,“飞花令”对她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可以一连串说出许多诗句,令观众评委们都赞叹不已,最终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女子地位也不再低下,可以做总理做总统管理国家。在二十一世纪,政治领域中涌现了一大批女强人,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德国总理默尔克、英国首相特里莎梅等等,她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镜花缘》里那瑰丽的想象,幽默的笔调,特别是那独特的思想令我流连忘返,真是一部文学佳作。李汝珍在嬉笑怒骂中书写世间百态、社会万象,更是耐人寻味而深思悠长。那些博学多才,德行并重的有才女子更令我崇敬,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公平的时代,我将倍加珍惜所有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读《镜花缘》心得心得和感慨【篇五】

长篇小说《镜花缘》是写唐朝武则天当政之后,一日酒醉下旨诏令百花齐放,但因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不在洞中,而众仙子有恐帝皇之威,不敢抗旨,所以各自下界,之后因被玉帝知道,上天所遣,降于人间,变成女子,因百花瞎子掌管百花不严,犯下过错也落入了凡尘,穿越在山海各处寻找那被遣而变凡人的仙子。最后在经历各种艰险返回天人。而武则天也因为一些事情,也不愿再下旨百花齐放。

这部书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要求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平等的对待。表现了作者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书中所写的女子,都是有胆识,有才华,有抱负,有才华文采的如:颇有文才的黑齿国学者黎江薇、卢紫萱、敢于和野兽搏斗的魏紫樱、骆江蕖,侠客颜紫消,数学家米兰芬,女王阴若花,辅巨枝兰音,和为寻父亲远出海外的唐山等作者对她们歌颂的意义,在于对女子长期被压迫的历史批判,对女子无才遍是德的封建乱理的否定。

这本书对于妇女描写的非常有胆识才华。我想像她们那样的人活在这个社会,一定会是众人的焦点。如果那个时候没有武则天开放女科的她们一样会被埋没,理想抱负得不到施展,真是所谓的社会逼人,幸而我是生在这样一个社会,而不是那时,否则的话,我想今后的生活也应该是默默无闻。我不想在这个社会中埋没,所以我要争取上进,让人们知道我的存在。

镜花缘读后感4篇


读后感分为哪几个部分?在欣赏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深深被阅读的魅力所折服。 读后感主要应该写那些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和内容,您需要的“镜花缘读后感”已经准备就绪了。

镜花缘读后感 篇1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理性思维下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反而成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艺术成就的折扣更遭株连,最终沦落得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小说为什么会有对死亡的深刻思考?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剖析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何谓诗性智慧与中国语境下的诗性智慧,因为正是中国的诗性智慧的根本特征才导致了《镜花缘》造就出上述的深刻命题。

所谓的诗性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原始思维,根据维柯在他著名的《新科学》中的解释来看,原始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本能的、独特的,并不是如我们理性智慧下人类所想象的那样幼稚无知野蛮愚昧,是“富有诗意的”。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可以描述,即一个是想象性的“类概念”,一个是拟人化的“隐喻”。诗性智慧的产生显然是那个财产公有制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人类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出来以前,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必然是集体表象,同时是一种“身体语言”或“动作思维”。维柯关于诗性智慧的经典论述至少告诉我们生活在理性智慧下的人类两点注意事项:一、先于理性智慧的形态是诗性智慧,并且诗性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第一个形态;二、既然人类在早期都共同拥有过诗性智慧,那么,不同民族、国度、地域的人具有共通性,虽然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的特性而导致共通性越来越少,但是至少在某些方面仍然遗留着相同以及相似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命题的讨论,就是虽然人类都拥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心理起点,但是,中国的诗性智慧与西方的诗性智慧又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生命本体精神的继承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中国的诗性智慧为什么会与西方的诗性智慧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本文不准备在此赘述,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文明由于直接继承了诗性智慧的生命本体精神,因而在本质上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形态,即刘士林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诗性智慧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死的智慧。”他对此曾有过精辟而详细的论述,“与古希腊的哲学方式不同,它不是采用理性思维的反思方式,而是以一种诗性智慧的直觉方式把死亡融为生命的一部分;与古印度的宗教实践不同,它不是采取非理性的宗教迷狂来超越感性之躯的畏死情结,而是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人伦义务为人生意义来贬低个体生死的重要性;与古埃及的死亡伦理学更是截然相反,它以群体的延续为第一义,从而把个人的生死消解在族类生生不息的历史绵延之中,从而使生命获得精神上的不朽。”

鉴于中国诗性智慧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的两大根本特征,中国诗性文化在文化底蕴上就显示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氤氲境界,以及“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生命活动节奏。作者在叙述方式上普遍地表现出重直观性而轻逻辑推理的童话式表达,围绕一种由诗性智慧澄明的、超生死的情感本体是如何可能的,包括《红楼梦》、《镜花缘》、《西游记》等伟大作品,无不表现着顽石、花木等因其灵性和对生命的热爱而从无限宇宙洪荒中突出出来的诗意题旨。

《镜花缘》中鲜明地张扬了这种不死的智慧精神。小说第六回即进入轮回转世的永生世界,“仙姑此去,小仙等无以奉饯,特赠灵芝一枝。此芝产于天皇盛世,至今二百余万年,因得先天正气,日月精华,故先凡服食,莫不寿与天齐。”“我等偶于海岛深山觅得回生仙草一枝,特来面呈,以为临别之赠。此草生于开辟之初,历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珍奇。无论仙凡,一经服食,不惟起死回生,且能同天共老。”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中更是赤裸裸地渲染一个长生不老的世界:“此果名叫刀味核,其味全无定准,随刀而变,所以叫作刀味核。有人吃了,可成地仙。我们今日如得此核,即不能成仙,也可延年益寿。”“只见路旁石缝内生出一枝红草,……随即放入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只见路旁有一残碑倒在地下,约有五七百斤。随即走近,弯下腰去,毫不费力,轻轻用手捧起,……”在这个世外桃源,不仅处处仙草可以吃了长生,就连吃了鱼儿也可以成仙。如第十五回记载,“当日黄帝时,仙人宁封吃了飞鱼,死了二百年,复又重生。岂但医痔,还能成仙哩!” 在无继国里,人虽不能生育,但死后尸体不朽,过了一百二十年仍旧活转。在玄远国里,“国王业已千岁”。在所有长生不老、轮回转世的描述中,最具有核心位置的是“不死国”、“不死树”的出现:“不死国”中“有座员丘山,山上有棵不死树,食之可以长生,国中又有赤泉,其水甚红,饮之亦可不老。”

镜花缘读后感 篇2

《镜花缘》这本书里讲了百花仙子跟嫦娥仙子打赌,如果地上的皇帝要求开花,花全都听了,就不当神仙了。几年后,女王武则天要求开花,百花仙子也不在家,其他花仙害怕得罪女王武则天,就把所有的花都开了,因为没有经过百花仙子的同意,所以,所有的花仙都要到人间受苦。

唐敖梦见一位老先后,叫他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一起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

唐敖他们来到了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很有礼貌,买坏的东西,价格很便宜,买的人非要那么贵,真是人人是君子。

唐敖他们又来到了大人国,大人国里的人长得高大无比,一个脚趾就能把唐敖踩扁,大人国里的人脚下都有一朵云,如果这朵云的颜色是彩色的,这个人就是好人,如果这朵云是黑色的,这个人就是坏人。

唐敖他们还去了劳民国、无肠国、犬封国、鬼国、玄股国、黑齿国、毛民国、毗骞国、深目国、小人国、长人国、白民国、厌火国、淑士国、两面国、翼民国、巫咸国、女儿国。

我最喜欢主人公唐敖,因为唐敖很勇敢、很坚强,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我敬佩他这种毅力,我以后要向唐敖学习,学习他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镜花缘读后感 篇3

我很有幸地阅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这本书带我认识了诸如发女儿国,两面国等各有特色的国家。这本书在幽默的语言之中,带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这本书,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是想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整本书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笔墨,最多的篇幅去写了女儿国。唐敖一行人,在女儿国看见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这样一番奇特的景象。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这样写呢?这不就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吗?自古代以来,女性和男性一直就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出门需要缠上脚,男性则不需要,这不就是作者在呼吁男女平等吗?放眼千百年来,在官场朝廷上,除了武则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为。女儿国之行,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场,呼吁男女人权平等。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

书中还描写了那阴险狡诈的“两面国”。作者在文中写道,“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两面是何形状,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见两面。”作者的这段话十分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语言中,很好地讽刺了那些说说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给别人看,还要拿布把它遮起来的那种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很想对那些人说:“你们这样做两面派,你们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是啊,在我看来,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样阴险狡诈,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这个故事,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阶级的人,也是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否定官僚主义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这一行人还去到了诸如君子国、大人国等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作者都会突出这人国家的特点,通过自己的适当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镜花缘读后感 篇4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书,辛辣味最浓的一本书却非它莫属,朋友们,今天我就把它介绍给你们。

这本书的名字叫《镜花缘》,故事的一开始是众多花仙,因为触犯了天条,被打下了天界,散落在人间的各处。他们的头领百花仙子转世成为了一个名叫唐小山的女孩,命中注定这个女孩必须找到一同下凡的花仙伙伴们,才能一起重返天界。引子过后,书的主要内容,事无巨细的描述了以唐小山之父唐敖为首的探险团队,在海外各国的奇特见闻。

其中有一个叫做女儿国的国度,在这个国家男女的地位和当时的中国是相反的。男性的地位十分低下,而女性则可以做官、经商、当兵,他们探险队中的人甚至被女儿国的国王抓去充当后宫,体验了一把女性缠脚的痛苦。这个情节对当时的中国现状的讽刺意味是相当明显的,真正是贯彻了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代语就是你也来试试?),对从小失去各种自由的女性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还有名叫两面国的地方,人人都生有两张脸孔,一张和蔼可亲,另外一张则是阴森恐怖,可怕的那张脸,平时就躲在头巾下面,偶然看到真是吓死人。这无疑是作者对那些两面三刀的人的辛辣讽刺。

最有意思的是,有个叫淑士国的国度,整个国家的人表面上崇尚知识,实际上都沦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人,酸臭不堪,到哪里都是满口之乎者也,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一个酒和醋的价格,就能扯出一堆长篇大论,实在是废话文学的鼻祖。

《镜花缘》像极了我之前读过的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主人公们经历的世界虽然光怪陆离,但其实都是脱胎于现实生活的一些场景,或者把那些不能说或者不便说的东西通过活生生的故事和隐喻的方式展现给了读者,让大家有了深入思考的空间,看到了种种夸大荒诞的场面后,也能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这种高超的写作方式也是很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

《镜花缘》读后感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这部小说: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书中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说到古代女子,可能我们都会想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然而在作者这本书中百位仙子个个聪慧机敏,明艳动人,才气可比过男子。女子形象稍有差异,但都是至孝且有才气。武则天旁边的官员上官婉儿对花中师、友、婢的一番话更是让人敬佩不已。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甚至更胜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在这里作者歌颂了女子的才华,也反映出作者对女子和男子拥有同样社会地位的美好愿望。书中林之洋因被女儿国国王纳入王妃,在宫中被迫缠脚,学习礼仪。让男子体验旧时女子痛苦,真可谓作者巧思啊,这也是作者对一些腐朽落后的观念的批判。

合上书本,我回味良久,那些书中的女子确实很有才华,当今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学识丰富、见解独到的女子比比皆是,作者在《镜花缘》里描绘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而今已经成为现实。如今的女子不再像旧社会的女子那样无法读书,只能做女红,而是像男子一样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不凡表现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诗词底蕴十分深厚,飞花令对她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可以一连串说出许多诗句,令观众评委们都赞叹不已,最终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女子地位也不再低下,可以做总理做总统管理国家。在二十一世纪,政治领域中涌现了一大批女强人,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德国总理默尔克、英国首相特里莎梅等等,她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镜花缘》里那瑰丽的想象,幽默的笔调,特别是那独特的思想令我流连忘返,真是一部文学佳作。李汝珍在嬉笑怒骂中书写世间百态、社会万象,更是耐人寻味而深思悠长。那些博学多才,德行并重的有才女子更令我崇敬,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公平的时代,我将倍加珍惜所有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