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镜花缘读后感100字 > 导航 > 《镜花缘》读书笔记

镜花缘读后感100字

《镜花缘》读书笔记。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镜花缘》读书笔记,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我非常有感触。

作者李汝珍对疆域沿革感兴趣,对八股文十分不屑,学识渊博精通音韵。可清代并不是有才华就能当官。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李汝珍通过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这部名著《镜花缘》。

文中的前五十回写的是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出海,还有唐小山寻父的经过。后五十回写的则是众女子应考。

全文中,我认为最有尊严最值得我崇拜的人,便是唐小山。

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因为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与嫦娥发生争执,便发誓百花都会有该开之时盛开。可新月狐转世成武则天的一冬日,醉酒下旨百花齐放。可百花仙子正在与麻姑喝酒下棋,不知此事。其余九十九位仙子只好听旨,开花。事后,百花仙子按照赌约下人间,却不肯给嫦娥扫地,只好转生为秀才唐敖之女。

唐小山原本可以为广寒宫扫落花三年,可是她却认为这不是她干的事,有损脸面,便下凡去了。

最让我吃惊的便是嫦娥了。原本嫦娥在我的印象里是为救长生不老而吃药的可怜女子,孤独寂寞地待在广寒宫。而当我看到嫦娥告诉要下凡的新月狐:要让百花齐放,以显威名时,她便不是那可怜的嫦娥了。每个人都有两面,善与恶。在本书中,嫦娥阴险、狡诈,与聪明正义的唐小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也因为对比,使唐小山更加成为了本书的正面人物。

这本书通过了唐敖在外几十个国家的游历,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批判了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

虽然这本书是作者是想象出来的,但是没有一个世界是一个人凭空,毫无依据幻想出来的。这本书讽刺的东西,也正是这个社会所讽刺的东西。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她可以美,但不能完,不能纯善或纯恶。如嫦娥与唐小山。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这个世界是善恶的。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镜花缘》观后感读书笔记推荐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我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我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镜花缘》读书笔记推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镜花缘》读书笔记1

读到镜花缘这部分,不能不记下。

因为直看到第七十二回才想起写此笔记,故之前皆是记忆片段,零散记之。

唐敖,多九公,林子祥三人出海,所见诸国甚有趣,有读书明理的君子国,有人人好学的黑齿国,有女儿国,凤凰国,大人国,双面国,各种各样的国家,极尽想象,凤凰乱飞,精卫填海,等等等等,真有西游记的感觉,这本书前面部分,几乎就是奇遇记一般,别有一番风味。到了后面,唐敖出走,留下悬念,唐闺臣寻父,众才女考试,风格陡然一变。变成了百花争艳图。

今日我看到唐闺臣,每每想起父亲,就默默流泪,真的好可怜的女孩,这种思念亲人的感情我也有体会,所以每次读到唐闺臣的时候,都有一种知音的感觉,也许这也是整本小说中我唯一读懂的人物吧。

读到七十二回,“古桐台五美抚瑶琴,白蕶亭八女写春扇”,众芳游园,真是绝妙之笔,琴棋书画,各有高人,闺阁之中,也是有人在的,此中群芳,虽不及雪芹公笔下金陵十二钗之个性鲜明,然玩笑言语,下棋写字,也是更有一番风味的,真好,今日群芳游园,也算是高潮迭起了,看这一篇才看出点感觉来。

围棋,一直都没有学会,总是看到古时候的人痴迷围棋,自己按照棋谱下,很羡慕,连总理也说围棋要布势,要做活,有道理,很想有机会学学围棋,不求精通,但求理解体会其奥妙,还有打马吊,下骨牌,这些古时候的玩意儿我都不会,看着众小姐在凝翠馆里面琴棋书画,好不羡慕,我也很想玄想古人的趣儿。

她们行酒令,好好玩的感觉,可惜我没看懂,这里的女孩如同红楼梦里面的一样,她们玩的游戏估计今天已经没几个人会玩了。遗憾,可惜。

第八十八回,月姊,风姨来搅闹聚会,闺臣的一篇《天女散花赋》文采甚妙,作者真乃奇才也。轻视风月,赞叹百花,真是绝妙的笔。我很爱此文,想小说前后都是有所联系和暗喻的。看到最后,方佩服作者的笔力。

七个好兄弟投奔小瀛洲洛承志,七个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如同七只猛虎一般。此处看的我十分欢喜。好汉们意气相投,真乃人生快事。

至最后一段,四大关,酉水,把刀,才贝,此四关真乃人生之关卡也,一关不通,人生难过也,真是人世的精彩写照,如此笔力,写的如此精彩,可谓妙笔生花也。方知酒色钱火,都是人生之机关也,若不过去,人生则无豁达的境界,细细想来,何尝不是如此呢。借着这个境界,借着这个镜子来修吧,何时修成正果,何时取得真经。路漫漫其修远兮。、

嗟乎!小说家言,何关轻重!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正是:

镜光能照真才子,花样全翻旧稗官。

若要晓得这镜中全影,且待后缘。

《镜花缘》读书笔记2

对《镜花缘》最早的印象来自童年的一本小人书《百花仙子》,当时小小年纪的我便为那精湛的画风,更为那一段段紧扣着充满宿命论和神秘主义象征的情节而着迷。时过境迁,成年后只记得书里嫦娥的`百般刁钻和百花仙子的无畏磐心,心月狐下凡化身作武则天,醉酒后在隆冬时节对百花仙行令令百花盛开,却让众花仙下凡受罚的情节,其他章节早已湮没在记忆深处,直到翻看新版的《镜花缘》之时,才又将儿时的记忆逐渐唤了回来。

上有百花仙子落入奸人口角后遭陷害,下有唐敖结拜叛丞不得志而周游列国。文人,手握最有利的武器便是笔杆子,对于深爱的人和事他们会竭尽所能去赞美,而对于深恶痛绝的不堪世俗也会用尽暗喻去批判。对景物细致入微的勾画,对人物深刻极致的描写,谈笑间穿插着古代传统风俗,深思中映射出进步思维,二十几年成就这一部啼血之作。

书本里描绘的三十多个异国他乡最为让人惊奇,后人总取其类似与《山海经》做比较,其中不乏有取经之处,也有对当时真实存在的异邦的写实速写。世上有多少种人性,在《镜花缘》中就有多少个国:礼乐之邦,惟善为宝的君子国;耳垂至腰,无享寿缘的聂耳国;只知吃喝,人身狗头的犬封国;参透生死名利,转世而生以土为食的无继国;一毛不拔,长毛加身的毛民国;面部无物,手生双目的深目国;通身如墨,崇尚文墨的黑齿国;行善积德,嫉恶如仇的大人国;阴阳颠倒,黑夜为昼的鬼国;心术不正,心离本位的穿胸国;善恶双性,善颜恶面的两面国;男子皆为妇人,朴素勤劳的女儿国…任思绪穿行在这一个个奇异的国,仿佛亲身经历着李汝珍那离奇的一生。

镜中之花,水月之缘,悲喜相随,虚实为伴。一切虽终为幻境,人人却终得其解。知识分子在现实末路间无法超脱,内在便映射出这如梦如幻般的一段漫长心灵苦旅。当故事终了,当落入凡间的百花仙子们历尽苦难齐聚一堂为国效力时,那积压于作者内心的不平得以释放,一切惆怅皆有所偿。《镜花缘》虽带有很强的女权主义色彩,但在武则天这位女皇的身份认同问题上,书中暗藏的意志却也带有几分强烈的男权思维,但能从女性视角着眼看待当时的社会问题在清朝来说却也显得十分珍贵。

《镜花缘》读书笔记3

“女子无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书中看到,这句话让我很是“悲愤”。原来古代人都是这种思想,怪不得古代学堂里见不到女子。但在《镜花缘》中,我见识到了古代才女。她们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苏氏蕙兰织锦回文璇玑图”,乍一看,全是字。但聪慧的史幽探用七种色彩把文字区分开。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组成数十首诗。史幽探她满腹诗词,行诗如风,让人敬慕。

在《镜花缘》的后一部分是记叙百名才女相会的情景。她们阔谈“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实话说,我确实是看不懂,但她们的浩博才学让我震撼。若不是武则天开放女科,这些女子的才华还得不到展示。

书中让我领略到了很多国家的怪异和有趣。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都是彬彬有礼,买卖东西都要谦让个半天;还有两面国,两面国的人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亲切的脸,而遇到没钱没势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还有穿胸国,穿胸国的人胸上都有一个洞,他们都再胸中穿一根长竿,把东西都挂在上面。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女儿国,恰恰是“女尊男卑”。“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误被选为王妃。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有“三寸金莲”之美。可怜的林之洋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只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有谁可怜过她们?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性质。

唐敖、多久公在黑齿国的女学塾中遇到红红、亭亭,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们极有才学,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她们和多九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韵文字、经书义疏、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卖老的多九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

《镜花缘》若出在当时,定会改变一些人的观点。这本书中,各种珍鸟奇草,各国的风俗习惯吸引力极大,但其中着重表现对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读。

《镜花缘》读后感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这部小说: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书中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说到古代女子,可能我们都会想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然而在作者这本书中百位仙子个个聪慧机敏,明艳动人,才气可比过男子。女子形象稍有差异,但都是至孝且有才气。武则天旁边的官员上官婉儿对花中师、友、婢的一番话更是让人敬佩不已。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甚至更胜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在这里作者歌颂了女子的才华,也反映出作者对女子和男子拥有同样社会地位的美好愿望。书中林之洋因被女儿国国王纳入王妃,在宫中被迫缠脚,学习礼仪。让男子体验旧时女子痛苦,真可谓作者巧思啊,这也是作者对一些腐朽落后的观念的批判。

合上书本,我回味良久,那些书中的女子确实很有才华,当今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学识丰富、见解独到的女子比比皆是,作者在《镜花缘》里描绘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而今已经成为现实。如今的女子不再像旧社会的女子那样无法读书,只能做女红,而是像男子一样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不凡表现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诗词底蕴十分深厚,飞花令对她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可以一连串说出许多诗句,令观众评委们都赞叹不已,最终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女子地位也不再低下,可以做总理做总统管理国家。在二十一世纪,政治领域中涌现了一大批女强人,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德国总理默尔克、英国首相特里莎梅等等,她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镜花缘》里那瑰丽的想象,幽默的笔调,特别是那独特的思想令我流连忘返,真是一部文学佳作。李汝珍在嬉笑怒骂中书写世间百态、社会万象,更是耐人寻味而深思悠长。那些博学多才,德行并重的有才女子更令我崇敬,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公平的时代,我将倍加珍惜所有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镜花缘》的感受简短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镜花缘》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记得的作品,它由李汝珍撰写,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怎么才能避免将《镜花缘》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请您阅读范文资讯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镜花缘》的感受简短》,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镜花缘》的感受简短【篇一】

自古以来,历史上就出现了许多才女。可在这本书中,却是百名才女一同欢聚,一片盛世景象。

这本神怪的《镜花缘》主要讲了一百位花神被贬红尘,成为才女的事。却先写了唐敖、林之祥与多九公出海游览的故事,在海外各式各样奇艺的国度中游玩。作者却运用讽刺手法,将白民国教书先生口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改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切”,令人嗟叹他的不学无术,却也警示着世人。

而后五十回的才女齐聚一堂的内容更加使人惊叹,涉及吟诗作赋、琴棋书画、三传四课、斗草对花、猜灯谜,可谓是妙趣横生。其中我记忆深刻的人是紫芝,她口齿伶俐,反应极快,说话幽默还带着书卷气,真实作者所谓的“个中人”了。

《镜花缘》全书阐述了衣蛾主旨:男女平等。在女儿国,男女衣装调换,地位身份也调换了,反映出作者对女人同男人能有同等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

讽刺的手法在全书中随处可见。淑士国的穷酸书生,翼民国人好听奉承。最淋漓尽致的是两面国,UI儒巾绸衫者和颜悦色,对破旧衣衫者则话无半句,人们一旦揭开面纱,就能看见那张丑陋的面容。充分讽刺了当今世人嫌贫爱富、欺软怕硬以及两面三刀的特点。

本书经过作者丰富的想象与幽默的笔调,创造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镜花缘》。

《镜花缘》的感受简短【篇二】

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镜花缘》这本书,我在寒假的一天里基本都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花上1至2个小时来看这本《镜花缘》,我看的这本《镜花缘》是由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了李汝珍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书中对夸张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

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人与禽兽之别,全在顶上灵光。人之天良不眛,顶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倘天良丧尽,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此话说的虽极不科学,虽然也许的确有我们今人已无法了解的某种玄妙的地方,野兽却不会因为这个而不伤害人的,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其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人也许会因为善良而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整个人的磁场,气质,气场这种东西,今人,究竟是离真正的人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关于人的修为因果报应,《镜花缘》以老虎食人,有其追求美好教人向善的面,也有以愚昧恫吓世人,只让人顺从,愚孝,愚善的一面,所以鲁迅,胡适等许多前辈们曾说过,我国的古书都不能读,全是人吃人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比如本书,是一部打着浓郁的旧时代烙印的书籍,充斥的古时候帝王,权威对人的压力,我国自从有了奴隶,封建帝王以来也许便再无或极少真正的贵族了。真正的贵族、贵人,身上衣服虽然褴褛,举止甚是大雅。书中的神仙们也极具民间普通人的世俗气息,以及阶级地位,仙女们互相讥诮,使绊子,大约就像宫斗剧集一样,今天也有许多那样的人,这是一部分人带有的民族特性还是长期受苦受难人的恶的一面?

他们对待那种猪头怪鸟,以其是因为不孝顺遭报应为由,给自己行恶,杀死这种鸟,给自己得到利益,这是极大的不善,大约便是鲁迅说的封建旧书满纸不过人吃人罢, 大约类似此类的古典书籍的确不应该早读,应该有了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所取舍与承担了。

《镜花缘》的感受简短【篇三】

在这个暑假,我捧起了这本《镜花缘》,刚读完这本小说,只觉得其中的故事带有奇幻的色彩,而并无什么深刻的讽刺。而当我再一次精读的时候,我发现了每个故事中,隐藏的含义与作者的见解。

翻开一个个故事,就能体会到各个国家别样的风土人情:大人国的民众们争先恐后地做好事;黑齿国好学的百姓、白民国一无所知的学者的反差告诉我们,决不能以貌取人;淑士国人们举止斯文,却斤斤计较告诉我们,不光学识,品行也很重要;穿胸国人胸前的大洞警示我们,千万不能行为不正;两面国的阴阳两面,告诉我们要真诚待人……

但在这其中,使我最有感悟的便是君子国门前的“为善为宝”。这个四字词语,值得细细品味。就如我思考的,什么是真正的宝贝。君子国就把善良作为了他们的珍宝:随处可见降价的商人,抬价的买者;君子国人热情地招呼外地的访客……无不体现他们的善良。而且重要的一点,这不是在强迫下养成的习惯,而是君子国人发自内心的善良。且善良,促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物价低,说明这里的经济也很景气。开始,君子国因为善良有如此的变化,和我们现在的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现在的年轻人,无不想着飞黄腾达,但在有伟大理想的同时,有多少人会追求善良呢?多少人渴望穿著名牌,带着首饰,住着豪宅,这就是他们心中所谓的“珍宝”?但他们遇到机会就抓小便宜。你连善良都做不到,谈何飞黄腾达?只有抵挡住眼前的诱惑,善良地对待他人,才算做到了第一步。在日常的生活中,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总是对的。

《镜花缘》,一本看似离奇却又现实的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无穷的遐想,还有对现实的理解。这篇文章前的读者,希望你也能捧起这本书,品味品味作者对社会的见解吧!

《镜花缘》的感受简短【篇四】

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约束、不平等的待遇,并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思想。——田宇琪

每一部古典名著的背后,都有着作者对恶势力的反抗,对封建思想的反对,《镜花缘》亦是如此。

林之洋与唐敖等人来到女儿国,林之洋因卖货物被女儿国国王所看上,不幸与妻儿离散,在这期间,林之洋经历了扎耳之苦,裹脚之痛,让一个自由自在秀才硬生生变成一个娇滴滴的“女子”。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时,女子就像林之洋受裹脚之痛,而男子却没有任何束缚,这《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将封建社会颠倒过来,让女子处理外事,男子只管家中内事,不得抛头露面,而且忍受裹脚之痛。在这里,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约束,使她们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并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思想。

其中,管束林之洋的那些宫娥也让我极为不满,因为那些宫娥为了让林之洋的脚如“三寸金莲”,不顾林之洋的疼痛,用力缠足,只是讨得国王欢喜。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宁愿牺牲他人。

现在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当前的利益而去伤害他人,不顾他人的感受,视他们为垫脚石,无情的踩踏。

就像当今社会,有些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最终走向歧途。抢劫他人用汗水换来的钱财,他们不会看到这些辛苦之人暗淡的目光和无助的眼神。还有一些制毒者,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钱财,而去拆散一个个美好的家庭,诱惑并伤害无辜的生命。

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双面国,终日忙碌的劳民国等等,它们就像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各有各的风范,也各有各的气息。但是其风、其礼、其物、其识、均奇异之至。我们在品读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余,也体会到当时的作者那份责任、善良与无奈,他只能是拿起笔,用文字去抨击当时的封建社会,揭露社会的黑暗……

《镜花缘》小说读后感


《镜花缘》读后感

我的书架上有好多书,它们整齐的放在书架上,一天放学,我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名字叫《镜花缘》,我很高兴。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鲁迅爷爷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

它讲述了千奇百怪的奇幻国度和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幻想,历史,讽刺,游记于一身,被当代学者称为“杂家小说”。!

通过阅读《镜花缘》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和英雄人物, 并跟随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经过了焰火国,游过了君子国,还有小人国、黑齿国等等许许多多不同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

他们最先去了一个叫“君子国”的国家,他们发现这里的人很奇怪,总是讨价还价,但是,讨价还价的人不是买家而是卖家。如:一个小军官买东西,他跟卖主吵了半天才用一些钱买了一些差的东西,可卖主死活不让走,让小军官用一半的钱买了一半好的一半差的,这才算交易完毕。又去了一个叫“大人国”的国家,这里的人一出生脚下就踩着一朵云,走起来好像飘一样。如果这个人脚下的云是彩色,是指心眼好。如果云是黑色的,就指心眼坏。又去了不少国家,如“劳民国”“聂耳国”“无肠国”“犬封国”等其他国家。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总是还想看,连吃饭睡觉都想着它,太吸引人了。

如果现代社会的人都像君子国一样讲诚信,像大人国一样一看就知道谁好谁坏,社会就不会很乱。,人民就会更幸福,我们也会更快乐。

读《镜花缘》小说有感


读《镜花缘》小说有感

在明代李汝珍写成的小说《镜花缘》里,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镜花水月般的情节,还有蕴含了对社会的讽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仑为王母祝寿,百兽、百鸟跳、唱了一阵,嫦娥对百花仙子说:“今天是王母圣诞,你应令百花齐放,既可增加气氛,又可以助长酒兴。”众仙听了,连声称“妙”。百花仙子却以“花开有序”为由拒绝了。于是,百花与嫦娥在众人面前打下一赌:“如果下届有一位帝王能够使百花齐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贬下凡间。”正巧心月狐要托生为帝王,嫦娥就对心月狐说:“你若能使百花齐放,那天下万紫千红岂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应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则天,后来当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鹅毛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酒醉之际,下召令百花齐放。偏偏这时百花仙子在与麻姑下棋,众花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开花。玉帝知道后,龙颜大怒,把百花仙子与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贬下凡间。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与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经商,临行时神仙托梦,要他去海外寻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从此,他们开始了在海外的冒险与寻觅。

作者沿用了《山海经》中国度的名称:“大人国”国民脚下的彩云、“君子国”国民的君子风度、“两面国”国民天生的两面脸、“翼民国”国民长五尺的头、“犬封国”国民的狗头、“深目国”国民长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劳民国”国民终日摇摆、劳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国”国民只会说谎话的嘴、“无肠国”国民吃饭的传说、“女儿国”国民女子当政、男子为妇的传统……无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自私、虚骄、奢靡、吝啬、作伪、狡诈。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的渴望。

《镜花缘》这部优秀的书籍犹如一面心灵的明镜,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

读《镜花缘》有感

在假期中,我读了许多书,《海蒂》、《女生日记》、《简爱》等等。印象最深的要数《镜花缘》了。

它写的是由于百花仙子与嫦娥打了一个赌,必须是帝旨来到,才能百花齐放,即使下界人王有令,也不能应命,否则百花仙子到人间去受苦。结果百花仙子输了,与其他仙子被贬到人间……

这本书又一次展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品格,写了许多仙子转换为人类的事。

从中我体会到了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勇敢,敢于“攀登高山”。比如有一次我在客厅里发现了一只虫子,我心里感到非常害怕,有时候我会大声叫到“有虫子”,妈妈总是说我大惊小怪。可读完这本书后,我仔细想一想,这虫子只不过在地上趴着,我一个小指头就能把它压死有什么好怕的。

再比如又一次,我很胆小,到枫树湾玩时,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溪流间有几块大石头,要过去,就必须踩过那几块石头,可我不敢,最后我还是靠别人的帮助过去的。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想了想,我干嘛那么胆怯,石头的距离不是很大嘛,有什么好怕的。

这本书讲了很多女子的故事,展现了女子强大的一面,“谁说女子不如男”,此书让我收益匪浅。

读《镜花缘》有感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皇家花园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镜花缘》人生感悟 【分享】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想您对李汝珍写的《镜花缘》,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通过写一篇《镜花缘》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优秀《镜花缘》读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镜花缘》人生感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镜花缘》人生感悟【篇一】

在明代李汝珍写成的小说《镜花缘》里,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镜花水月般的情节,还有蕴含了对社会的讽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仑为王母祝寿,百兽、百鸟跳、唱了一阵,嫦娥对百花仙子说:“今天是王母圣诞,你应令百花齐放,既可增加气氛,又可以助长酒兴。”众仙听了,连声称“妙”。百花仙子却以“花开有序”为由拒绝了。于是,百花与嫦娥在众人面前打下一赌:“如果下届有一位帝王能够使百花齐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贬下凡间。”正巧心月狐要托生为帝王,嫦娥就对心月狐说:“你若能使百花齐放,那天下万紫千红岂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应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则天,后来当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鹅毛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酒醉之际,下召令百花齐放。偏偏这时百花仙子在与麻姑下棋,众花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开花。玉帝知道后,龙颜大怒,把百花仙子与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贬下凡间。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与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经商,临行时神仙托梦,要他去海外寻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从此,他们开始了在海外的冒险与寻觅。

作者沿用了《山海经》中国度的名称:“大人国”国民脚下的彩云、“君子国”国民的君子风度、“两面国”国民天生的两面脸、“翼民国”国民长五尺的头、“犬封国”国民的狗头、“深目国”国民长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劳民国”国民终日摇摆、劳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国”国民只会说谎话的嘴、“无肠国”国民吃饭的传说、“女儿国”国民女子当政、男子为妇的传统……无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自私、虚骄、奢靡、吝啬、作伪、狡诈。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的渴望。

《镜花缘》这部优秀的书籍犹如一面心灵的明镜,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

《镜花缘》人生感悟【篇二】

本书以百花仙子在天庭受罚而被贬下凡为开头,以百花仙子重返天庭为结尾。用一个屡考不中的秀才—唐敖的视角,用各国风情穿插而形成的一部著作。

翻开书,各种奇妙的国家及其风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在你面前缓缓展开……君子国的谦让,礼貌,祥和,让我读之心头一暖;劳民国的长寿,让我懂得了真正的养生之道;大耳朵国的过犹不及让我深思;黑齿国的文采让我赞叹;白民国的徒有其表让我叹息;淑士国的“酸”让我感慨;厌火国的野蛮让我惊恐;女儿国的阴阳颠倒让我注目;轩辕国的大度让我欣喜……

在所有的国家中,我独爱黑齿国与君子国。黑齿国里,唐敖与林之洋、多九公以为他们个个又黑又丑,谁知,细看之下,个个生的眉清目秀。接着,在女学塾里,多九公的自负让他吃足了苦头,两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提出来的问题让多九公瞠目结舌,这些问题都需要对书本有一定的见解才能回答出来,于是,我知道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黑齿国,民风淳朴,一本书是无价之宝,不论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读书,银子掉在地上没人捡,但若是书掉在地上,恐怕人人都会去抢。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现状,人家是没书读,却想方设法的争取读书机会,而我呢?有现成的良好条件,却不懂得珍惜。与黑齿国相反的,是白民国。在白民国里,人人身着儒衫,面如白玉,学塾的书架上,琳琅满目,极尽奢华。这里的人自认为很有学问,一个个态度傲慢,但是,读起《论语》、《孟子》来,白字连篇,错误百出,真可谓是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来看君子国。君子国里,谦让之风遍及各地,买卖货物也要互相谦让,买的人嫌货物太便宜,卖的人嫌货物价格太高,以至于“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句话从卖的人口里说出,真可谓闻所未闻。再想起现在人们的贪婪奸诈,内心不禁开始向往起来。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在宁静的午后,手里捧一杯暖茶,静静翻开书本,细细品味清隽的文字,幸福,由书中来……

《镜花缘》人生感悟【篇三】

《镜花缘》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武则天掌权至唐中宗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结怨,武后怒贬牡丹,百花仙子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唐小山寻亲。三是寻亲归来,唐小山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用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情节,来展现现实的社会,或赞或讽均入木三分。书一开始便写武后残冬令百花奇放,而牡丹独迟。这一段故事现在广为人知,不知是否出于此处。书中的牡丹仙子也给人一种不趋炎附势的形象,宛如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后面写到书生唐敖放弃功名,与船商林之洋,多九公等人遨游海外,遇到种种奇闻佚事,时而令人瞪目结舌,时而令人捧腹大笑。例如一日众人来到东方小国“君子国”,目睹国民赶集买卖,“讨价还价”的过程。只见买家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便是不肯赏光交易了。”卖家说:“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于是买家不肯降,卖家不肯增,争执不休,最后还靠一位路边老者了事。我等读者看了,也随唐敖在一边惊叹不已。

还有几个小国也给人深刻印象。如“黑齿国”,其人浑身漆黑,面相丑陋,然而饱读诗书,记性超群;与之相对的“白民国”,则是一个个人面白如玉,美貌非常,但腹中无物且傲气凌人。“淑士国”中,人人能文,出口成章,边酒店中的小二也“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不仅如此,而且穷酸成性,吃的所有东西都带一股醋劲。“无继国”内无男无女,人们不必生育,死后尸体不朽,一百二十年后仍可重生,所以对生死大事看得特别透彻,对名利色权特别淡泊。再有什么“翼民国”,“聂耳国”之类,都是奇形怪状,闻所未闻。这些描写虽属想象,但视为对社会上各种人群的影射,又有何妨。作者把这些人从社会中拉出来,让他们自成一个国家,然后让我们作为游客,欣赏别人的,抑或自己的荒唐可笑之处。

唐敖游至小蓬莱,就在那儿出世为仙。书的主角转到他的女儿唐小山身上。同时书的主题,也从像《山海经》那样记载海外轶事转变为对一群聪明伶俐又多少有些不幸的少女们的描摹,她们曾是上界的百花,托生为人。说起写女性的书,当然首推《红楼梦》。它的光芒太耀眼,使得看过《红楼梦》的读者,更容易看到其他书的不足。《镜花缘》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百花仙子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天女散花赋》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网站地图